浅析歌唱心理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绪论
声乐,是通过人的思想情感,利用声学上各种技巧技能的适当运用而形成的综合性表现艺术。

一首歌曲表演的成功与否,除了技术和生理上的因素外,主要还有演唱心理的影响。

学习过声乐的人都知道,歌唱是由人的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听觉等机能共同参与下的多功能的运动。

所有这些运动都是受人的大脑神经系统控制并将它们协调起来的。

因此,歌唱时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素质的好坏,对其歌唱的发挥和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一些初登歌坛的新手,在台下唱的不错,一上台就像换了一个人,演唱大打折扣,手足都紧张的不能自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怯场”。

有些歌手本来练习的滚瓜烂熟的节目,一到上场演出虽很用心的去演唱却偏偏会“卡壳”,出现心跳加速,身体僵硬,两腿打颤,气息上浮,忘词跑调等。

这些现象不仅发生在初涉舞台的表演者身上,即使是有些专业表演者,他
们在重大演出时,也时常会有类似的紧张失控的心理障碍发生。

实践证明:只有心理素质好,技术掌握好,才能在歌唱中发挥自己的水平。

声乐表演又是最富有感情的艺术,是以声传情,以情感人的艺术,只有当声音和情感同样完美时,歌唱才能被称为艺术,然而情感的表现也是靠心理来调控的,歌唱者只有通过良好的心理调整,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歌唱技巧并达到其艺术表现目的。

影响歌唱心理的因素
声乐艺术是表演的艺术,当歌唱者面对大庭广众进行演唱时,自然而然地会受到各种来自主观和客观因素,即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从而对演唱心理产生种种积极和消极的思想与状态;而每个人的情绪、个性、气质、能力等各方面,也直接对其心理素质产生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在我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对由于心理因素从而影响演唱结果好坏的现象感触颇多,以下就是我的一些认识和看法,分别论述如下:
一、内在因素的影响
1、缺乏自信心:
信心是放松的基础,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在台上演唱时,手在哆嗦,腿在打颤,这大多数是因紧张而致,而没有自信心或者信心不足都会产生紧张的心理,导致演唱的失败。

由于文化传统和历史的原因,过去大家错误的认为展现自我是一种不虚心的表现,只知道谦虚是一种美德,不知道自信更是美德,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多锻炼自己,在课堂上与老师积极配合,努力做到老师要求的歌唱状态和声音,在课下练习时,要充满信心的多练多唱。

声乐学习是表现艺术的学习,它的最终目的就是站在舞台上进行表演,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无法进行的!有时候我在考试之前,就会反复地想自己能否发挥正常,自己能否收放自如的唱歌,自己是否能把高音唱的圆润悦耳,总觉得自己一点把握都没有。

其实,自己的这些表现说明了当时我就没有成功的信心,到最后越紧张越唱不好,唱不好就更加紧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演唱失败。

其实信心和技术对于演唱同等重要,信心越大,心理就越放松,演唱水平就越高;信心越小,心理就越紧张,演唱水平就越差。

因此,信心是克服紧张怯场的重要措施,经验证明:歌手树立“我一
定能演唱成功!我一定能获胜!”的信心,就会大大削弱紧张情绪,就会沉着冷静的歌唱。

2、个人得失感太重:
有时候学生演唱时杂念很多,怕丢面子,怕歌曲唱的太小被别人看不起。

我有时候唱歌时心理就会出现这种杂念,在歌唱技巧和心理都不到位时就想唱难度大,音域宽的大歌,结果给自己的心理造成了过重的负担。

演唱往往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和目标,所以我们在学习专业技术的同时,也要树立自己正确的学习态度。

目前我国各类学校正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它就要求我们不只是单纯的学习技能,更重要的是有良好的心态来学习各门技术。

要有不怕失败的心理准备,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有思想观念正确了,我们的学习才
能更有效果。

3、基本功不扎实:
有时候,我在考试或参加演出时,心理就会产生紧张情绪,其实这正是因为我对演唱技巧掌握不成熟所造成的。

在学习训练中,有的同学基本功训练不刻苦,到了考试或演唱时发不出声来;有的同学学习方法不当,只偏重于发声练习的训练而忽视技巧和实际歌唱的结合;还有的同学仅仅注意在高音上以及某些乐句
的练习,而对整个歌曲缺乏整体性的把握。

作为一个歌唱演员,如果他所掌握的歌唱发声技巧还没有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就上了台,对自己是否能唱好心里没底,担心会唱“砸”,那么,他越担心,压力就越大,内心也就会感到不由自主的紧张。

因此,歌唱者基本功不扎实,也是影响歌唱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4、情绪对歌唱的影响:
情绪是一种主观心理活动。

表演者的情绪——喜、怒、哀、乐等等方面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其发声、演唱和表演,虽然其发声器官完全正常,但当其心理产生情绪异常时也很难成功的演唱一首歌曲。

比如:有的同学突然接到电话知道家里出了事情或者有的同学丢了钱包,那么他的情绪必然会受到影响,心情特别的低潮,歌唱表演时肯定会受到影响;而有的同学可能今天突然拿到了奖学金,那么他的情绪一定特别兴奋,特别激昂,竞技状态就会表现较好。

所以,我们可以说声乐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受着“情绪”这一特殊
心理因素的影响或者支配。

5、性格对声乐表演的影响:
个性是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所谓性格,是表现人的心理特征的
重要方面。

人的行为方式千变万化,心理特征也千差万别,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

比如:有的人比较内向,平时就不善于言谈和表现,歌唱时就容易产生畏难或不好意思进行表演的情绪,舞台表演时更会放不开,而有些人平时性格就很开朗,学习声乐演唱时就比较放得开,大胆且不怕难为情,这样性格的人就会在舞台上演唱时放松自如,竞技状态表现较好,甚至超出平时训练时的水平。

这一切无不和个
人性格有关。

6、意识对歌唱的影响:
在正常的歌唱表演过程中,存在着大脑对动作“有意识”控制与“潜意识”控制两个方面。

前者有一定的目的性,例如想着什么地方该处理成怎样的速度、力度、音量等。

但由于要通过思维再作用于身体器官和肌肉,所以反应比较缓慢,后者是由于习惯而成自然。

我们平时在声乐训练中,不断使歌唱时有关肌肉活动按一定运动轨迹运动,久而久之形成机制,这种机制是第二天性的,由潜意识控制。

由于声乐的学习是由无意识—有意识—潜意识的过程,因此,加强对有意识歌唱机能的训练,是每个歌唱者必须重视的学习环节,经过反复不断地、有意识地练习,歌唱机能的协
调运动才能从有意识达到自然的无意识运动,我们的歌唱才能达到对各机能的运用自如。

7、单纯的技术观点
包括我自己在内,很多声乐学习者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在练唱高音时拼命去想方法,造成无端的紧张,本来可以轻松唱过去的乐句,一紧张,导致身体也跟着紧张,使得声音难听或者“卡壳”。

还有的同学酷爱声乐,非常认真寻求歌唱的方法,对理论也能说出几点,但是只要一唱歌,他便精神紧张地想到所有“方法”,结果是什么方法也没用上。

原因是他的歌唱心理已经极度紧张,故而气不通畅,浑身僵硬。

因此,学习声乐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在排除单纯的技术观点后,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与训练活动。

二、外在因素的影响
1、课程教学方式:
声乐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方式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如果没有被正确对待,就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

比如:声乐教学采取“一对一”的特殊教学方式,声乐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态度对学生心理时刻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假如声乐教师经常在课堂上用粗暴、挖苦、讽刺的语言训斥学生,学生就会产生紧张
心理,会把上课、考试、当众演唱看成是过关,甚至一想到演唱,心理就会出现难以抑制的习惯性紧张。

2、不能适应环境的转移:
有时候我们唱歌只不过是在声乐教师面前或者是在课堂演唱,其中感觉与真正的演唱环境相去甚远,真正到了站在舞台上演唱时就会感到外界的影响和干扰,从而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我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就遇到过这种情况,站在舞台上,突然之间不知所措,脑子一片空白,紧张、忘词等一系列问题都出现了。

所以我们平时就应该在各种场合环境下参加演出,创造和培养自我良好的心理素质。

3、演出现场和环境对演唱者的影响:
在我们参加演出的同时会有观众在台下欣赏,而观众又有多种分类,每个演唱者也在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划分现场的观众。

假如观众群体是歌唱者乐意演唱并取悦的对象,演唱者就具有较强的演唱欲望;反之则会产生厌唱现象。

而观众群体的特征与参与、行为也同样影响和感染演唱者。

例如,在一次音乐系暑期实践组织的“大学生三下乡”演出中,当地群众质朴的情感,对歌唱艺术的崇敬和对演员的仰拜所构成的心联心群众氛围,极大的渲染了我们的情绪,让我们忘记
了长途跋涉的疲劳和晕车带来的身体不适,在台下观众热烈的欢迎气氛中,我们个个情绪激昂,从而在舞台上声情并茂为当地群众献上了一台成功的演出!
4、合作组合:
演唱者与伴奏的配合,与伴舞的配合,与场景的配合是否默契和谐。

同样会对演唱者的心理产生影响。

例如,演唱者在舞台上唱歌,钢琴伴奏突然弹快了一个小节,这时演唱者的心理可能就会产生紧张,然后出现忘词等一系列问题。

又如舞台上灯光的突然转换,也可能使演唱者产生紧张心理,所以演唱者在平时的合作训练中要多加注意这些问题。

调控自我,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在声乐表演中心理因素对其的影响,那么我们应如何调控自我,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呢?我觉得应该通过以下几种调控心理活动的方法,调节演唱者的情绪,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正确的歌唱心理。

一、增强信心,控制紧张:
1、演唱前做好充分准备:一个歌手对于自己演唱的曲目准备不够充分,就会害怕出现问题,或许歌词不够熟练,而害怕忘词;或许伴奏没有和好而担心在
舞台上出丑等等。

那么那么应该如何做好充分准备呢?以下从八个方面来介绍。

<1>对于即将演唱的歌曲,要有足够的试练时间,熟练乐谱,注意音准、节奏、速度,要一丝不苟,千
锤百炼。

<2>熟背歌词,歌词要背的纯熟,达到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的程度,这样就不必担心错词、忘词。

<3>要多合伴奏。

在和合伴奏时,就像亲临舞台一样。

规定好每个乐句的换气点和气口,快、慢节奏和乐句处理要一一进行恰到好处的安排,并反复多合多
练。

<4>解决歌曲难点。

要找出歌曲中的难点,分别熟练解决。

如对某个字,某个音,某个间奏等等都要准
确无误进行处理。

<5>不要演唱超出自己最佳音域的歌曲。

如果对于演唱的歌曲音域不合适,可以反复试验,定出切合自己最佳音域的调,使之演唱时,无论高音、低音唱起来都得心应手,声音运用自如。

如果更改调后还是力不从心,就应该当机立断,改换歌曲。

<6>公开练习。

在演唱之前进行公开练习是为了多多锻炼自己,平时可请同学,同行,同事,老师听自
己练习演唱,演唱好了可积累经验,演唱不好可吸取教训。

这种公开练习会减少视听、考试、演出、比赛
时的紧张程度。

<7>每当上场前,一定要静静地将要演出的曲目在
心里或小声地过一遍,这也会减少紧张。

<8>苦练基本功。

有些演唱者平时练习基本功不刻苦,到了正式演出或比赛时,就紧张的不得了,不是怕气息上浮,就是怕声音出不来;不是怕低音下不去,就是高音唱不起。

俗语说“艺高人胆大”,实践证明:只有熟练掌握了技巧,才能信心百倍,稳若泰山。

2、应付心理内部精神紧张:应付心理内部紧张的方法,是指应付因演出过度紧张而出现的心跳加速,浑身出虚汗,两腿发抖,小便失禁,身心分离,忐忑不安等。

以下是现象学描述法来应付心理内部紧张:
<1>自我镇静,自我克制。

尽量不去考虑引起精神紧张的事件。

如果涌现心头,就尽量用意志抑制下去,
以求得心理平衡。

<2>自我超越,自我摆脱。

设想发生的演唱失误与自己无关,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采取旁观者的态度,置身于局外;或者能理智的认识失误的性质,控制消除与演唱伴随的任何不良反应。

<3>自我否认。

对于演唱的意外事故,认为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或者认为这个失误对全局影响不大,或者认为观众没有发现等等。

如在演唱中出现失误,坚决不予理睬,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要注意力集中的将演唱继续下去。

<4>转换动作。

演出上场之前,来回踱步,用手指挥,打呵欠,瘙痒,做怪脸,清嗓子,吹口哨,哼鸣等来转换动作,借此摆脱暂时困境,转换紧张情绪。

但在舞台上千万不能有类似的小动作的表现。

3、控制紧张情绪:唱前紧张状况表现有很多形式。

如总感到嗓子不适,总觉得有分泌物,咳痰或喉咙发干;由于演唱动机引起的心理不平衡反映;与演唱无关的杂念而分散了注意力;唱前不安和痉挛、失眠、感冒、情绪烦躁、心神不定等。

<1>要进行防止紧张的训练。

学会第一口气,第一个字的放松技巧。

如当前奏结束时,要从容不迫的张开嘴,打开喉咙,放松两肩,放松小腹深呼吸,然后再把第一个字像说话那样说出来;对歌曲中容易出现过度紧张处,要有意识的运用注意力放松。

例如:当唱高音时,一定要运用放松技巧,然后从容不迫地去“放置”高音,“说出”高音的字,养成检查自己身体出现
的“紧张信号”的习惯,随时注意检查自己是否双手握拳,是否开始耸起双肩,是否信心发生动摇等等。

<2>控制紧张的训练。

一旦发现紧张,要立即采取放松措施,控制紧张的加剧通常可采取以下措施:缓和身体状态,如通过慢步走,或做缓慢的腹式呼吸运动,或缓慢做伸展运动,扩胸运动,或做哼鸣发声等。

说话要缓慢,避免激动;或者找个僻静的角落坐下独立集中思想和注意力,少与别人接触谈话,以便静心和排除干扰。

在候场时,可以做一些微小的事情来转移自己的紧张。

比如打开鞋带重新系一番,还可以检查一下领带结子是否漂亮,或者照照镜子,为自己补一下妆等等;还可以进行重复意守练习。

意守丹田,吐气放松,心里暗示:放松!放松!意识到身体逐渐平静下来,呼吸也开始变得深沉而轻松,肌肉有紧张也就变得放松了,一切准备就绪就可以上场了。

<3>运用积极思维取代消极思维。

人的思维对行为的影响往往超过对人们的想象。

演唱的紧张情绪有时就是因为消极思想的影响,因而产生消极的思维,所以当我们在提不起精神时,可到场边,体验一下场上和场内的演出气氛,刺激自我的演唱欲望和兴奋度,这也是调整积极情绪的很好的办法。

二、排除干扰,克服紧张
克服精神不振按摩法:有些考生在临场前精神不振,缺乏足够的兴奋,甚至情绪低落,表演淡漠,或者缺乏信心。

对此,除用心理治疗法增强信心,还可以进行按摩法来增强歌手的兴奋性。

具体方法是:在一般的准备活动后,被按摩者在座位上,按摩者站在身后点揉“冈迟穴”、“太阳穴”、“内关穴”。

重揉,并且由外向内重推,眼部按摩点时间为2—3分钟。

两手五指的指端并齐,两手相对叩点被按摩者的两侧颈部,前额和枕部各10—20次,按摩后做发声练习,
一般3—5次。

三、勇敢顽强,沉着冷静
1、集中注意力:注意力是演唱的基本保证,一个歌手不能专心致志,聚精会神的去唱歌,他就不可能演唱的很好。

如在演唱时去观察别人对自己的反映,去猜测考官给自己打分多少,或者受外来人走动,剧场顶光灯的干扰等,这样的演唱是不会获得成功的。

反而会越唱越紧张,忘词走调甚至可能中断。

因此,演唱者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

再者,集中注意力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特征。

它能使人的心理活动赋予组织性、积极性、清晰性和深刻性。

因此,它是一种意识
倾向特征。

注意总是伴随着心理活动过程,并贯穿心理活动的始终,所以离开了注意力的集中,心理过程就不会有专一的活动。

例如在歌唱时,如果是无意识的在歌唱,就很可能使歌曲的演唱陷于混乱,或者是忽快忽慢,或者自己即兴唱歌词,或者情绪情感表现不当或不明白等等。

因此,集中注意力在演唱者的活动过程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它是演唱者能够正确思维,克服恐惧心理状态的重要条件。

2、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意志是排除恐惧心理最有力的法宝,紧张这个魔鬼总是欺负意志薄弱的人。

实践证明:意志坚强,勇敢活泼的人登台演唱,不但不打折扣,反倒比平时发挥的更好。

相反,意志薄弱,胆小如鼠的人,登台演唱比平时的演唱大打折扣的太多。

这就说明:表演需要坚强的意志品质。

因此,利用意志去战胜惊慌失措是最锐利的武器,我们应该时刻命令自己不去想紧张的事,更不能做紧张的事。

四、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应从平时做起
良好的歌唱心理,必须从平时一点一滴的发声,演唱训练中逐渐地、有目的地进行培养。

常听人们说练习歌唱要用心,这个“心”字是在平时养成的,练习唱歌时内心充满自信、愉快、坦然,不被技术方
法所吓倒,要相信技术方法并不神秘,自己一定能学好。

这样就能排除紧张心理,做到心情坦然,经得起困难与挫折,良好的歌唱心理便自然建立起来。

平时练歌时要注重歌曲感情的表现,无论大歌小歌的演唱,都要尽量去抒发自己的情怀,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则可避免思想技术方法所造成的心理紧张,养成声情并茂的良好歌唱心理。

作为歌者,时时刻刻都要找机会来锻炼自己,多接触和声乐活动有关的事物,平时注意多锻炼,并习惯于在各种环境,各种场合中演唱。

把每一次的演出或考试都当成自己练兵的好场所,不要过多的考虑结果,只要认真对待,并能从每一次的表演中总结出对自己有益的经验来,就足够了。

只要我们从平时练习做起,我们的演唱经验一定会越来越丰富,心理调控能力越来越好,越来越强。

五、加强舞台实践,培养自信心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歌唱艺术是必须同观众见面的艺术,培养“调控”心理应多加强舞台的实践活动,要多搞一些小型汇报会或演唱会,体会舞台感和驾驭自己演唱表现的能力,特别是在一些带有娱乐性的场合进行表演,较为轻松的气氛和快乐松弛的环境不但能缓解表演者的紧张情绪,更不失为循序渐近地培养良好演唱心理的较好机会和办法。

一般在上台前,要稳
定自己的心情,要体会自己练声、练唱时的感觉,心里默唱一下要演唱的歌曲,这样的松弛不仅有利于表演,更有利于发音器官的生理机能自由活动。

在舞台上演唱时,要把注意力和兴趣投放到表演的过程中去,不能把听众当成检查者,好象他们是专门前来挑毛病的,这样只会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

要把听众当朋友,要感到是在用歌声倾诉一种情感,传达一种艺术境界,这样心情就会放松自如,演唱时就能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要经得起意外事故或失败的考验。

比如舞台上或钢琴伴奏甚至观众席上出了点问题,对这种情况要在最快时间内做到冷静和放松,不能影响情绪;另外落落大方的台风,上下台的状态以及演唱中有较长的过门间隙时台上的表情感觉,都要与乐曲表达的内容相吻合。

作为歌唱者,它的最终目的是去表现作品,同时也包含了自我情感的表达,这种心理控制能力不仅仅对声乐演唱艺术有直接的影响而且起着
支配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