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加工工艺作业册答案

数控加工工艺作业册答案
数控加工工艺作业册答案

数控加工工艺

习题册

第1章数控加工的切削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切削脆性金属材料时,材料的塑性很小,在刀具前角较小、切削厚度较大的情况下,容易产生( D )。

(A)带状切屑(B)挤裂切屑(C)单元切屑 (D) 崩碎切屑

2、切削用量是指( D )。

(A)切削速度(B)进给量(C)切削深度(D)三者都是

3、切削用量选择的一般顺序是( A )。

(A)a p-f-v c(B)a p- v c -f(C)v c -f-a p(D)f-a p- v c

4、确定外圆车刀主后刀面的空间位置的角度有( C )。

(A)γ

o 和α

o

(B)α

o

和K

r

′ (C)K

r

和α

o

(D)λ

s

和K

r

5、分析切削层变形规律时,通常把切削刃作用部位的金属划分为( C )变形区。(A)二个(B)四个(C)三个(D)五个

6、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车刀角度是( D )。

(A)前角(B)后角(C)楔角(D)刃倾角

7、车削用量的选择原则是:粗车时,一般( A ),最后确定一个合适的切削速度v。(A)应首先选择尽可能大的吃刀量ap,其次选择较大的进给量f;

(B)应首先选择尽可能小的吃刀量ap,其次选择较大的进给量f;

(C)应首先选择尽可能大的吃刀量ap,其次选择较小的进给量f;

(D)应首先选择尽可能小的吃刀量ap,其次选择较小的进给量f。

8、车削时的切削热大部分由( C )传散出去。

(A)刀具(B)工件(C)切屑(D)空气

9、切削用量三要素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程度为( C )

(A)背吃刀量最大,进给量次之,切削速度最小;

(B)进给量最大,背吃刀量次之,切削速度最小;

(C)切削速度最大,进给量次之,背吃刀量最小;

(D)切削速度最大,背吃刀量次之,进给量最小;

10、粗车细长轴外圆时,刀尖的安装位置应( A ),目的是增加阻尼作用。

(A)比轴中心稍高一些(B)与轴中心线等高

(C)比轴中心略低一些(D)与轴中心线高度无关

11、数控编程时,通常用F指令表示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速度,其大小为( C )。(A)每转进给量f (B)每齿进给量f z

(C)进给速度v f(D)线速度v c

12、刀具几何角度中,影响切屑流向的角度是( B )。

(A)前角;(B)刃倾角;(C)后角;(D)主偏角。

13、切断、车端面时,刀尖的安装位置应( B ),否则容易打刀。

(A)比轴中心略低一些;(B)与轴中心线等高;

(C)比轴中心稍高一些;(D)与轴中心线高度无关。

14、( A )切削过程平稳,切削力波动小。

(A)带状切屑(B)节状切屑(C)粒状切屑(D)崩碎切屑

15、为提高切削刃强度和耐冲击能力,脆性刀具材料通常选用( C )。

(A)正前角;(B)负前角;(C)0°前角;(D)任意前角。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用中等切削速度切削塑性金属时最容易产生积屑瘤。( √ )

2、在金属切削过程中,高速加工塑性材料时易产生积屑瘤,它将对切削过程带来一定的影响。( × )

3、刀具前角越大,切屑越不易流出、切削力也越大,但刀具的强度越高。(×)

4、主偏角增大,刀具刀尖部分强度与散热条件变差。(√)

5、精加工时首先应该选取尽可能大的背吃刀量。(×)

6、外圆车刀装得低于工件中心时,车刀的工作前角减小,工作后角增大。(√)

7、进给速度由F指令决定,其单位为m/min。(×)

8、前角增加,切削力减小,因此前角越大越好。(√)

9、背吃刀量是根据工件加工余量进行选择的,因而与机床功率和刚度无关。(×)

10、选择合理的刀具几何角度以及适当的切削用量都能大大提高刀具的使用寿命。(√)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刀具磨钝标准?什么叫刀具耐用度?影响刀具耐用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1).将根据加工要求规定的主后刀面中间部分的平均磨损量VB允许达到的最大值作为磨钝标准

2).刀具从刃磨开始切削,一直到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为止所经过的总切削时间T,称为刀具的耐用度。单位为min。

3).影响因素有:①.切削用量②.刀具几何参数③。刀具材料④.工作材料

2、前角的作用和选择原则是什么?

答:前角有正前角和负前角之分,其大小影响切削变形和切削力的大小、刀具耐用度及加工表面质量高低。取正前角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切屑被切下时的弹塑性变形和切屑流出时与前面的摩擦阻力,从而减小切削力和切削热,使切削轻快,提高刀具寿命和已加工表面质量,刀以应尽可能采用正前角。而取负前角的目的在于发送切削刃受力善和散热条件,提高切削刃强度和而冲击能力。

其选择原则主要以下原则选取:

1)、加工塑性材料取较大前角;加工脆性材料取较小前角。

2)、当工件材料的强度和硬度低时,可取较大前角;当工件材料的强度和硬度高时,可取较小前角。

3)、当刀具材料的抗弯强度和韧性较低时,取较小前角;高速钢刀具的前角比硬质合金刀具的合理前角大,陶瓷刀具的合理前角比硬质合金刀具小。

4)、粗加工时取较小前角甚至负前角;精加工时应取较大前角。

5)、工艺系统刚性差和机床功率小时,宜选圈套前角,以减小切削力和振动。

6)、数控机床、自动线刀具,为保证刀具工作的稳定性,一般选用较小的前角。

3、主偏角的作用和选择原则是什么?

答:主偏角的作用主要影响刀具耐用度、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及切削力的大小。

其主要选择原则为:

1)、粗加工和半精加工时,硬质合金车刀应选择较大的主偏角,以利于减少振动,提高刀具耐用度和断屑。

2)加工很硬的材料,如淬硬钢和冷硬铸铁时,为减少单位长度切削刃上的负荷,改善刀刃散热条件,提高刀具耐用度,应取κr=10°~30°,工艺系统好的取小值,反之取大值。

3)、工艺系统低(如车细长轴、薄壁筒)时,应取较大的主偏角,甚至取κr≥90°,以减小背向力Fp,从而降低工艺系统的弹性变形和振动。

4)、单件小批生产时,希望用一两把车刀加工出工件上所有表面,则应选用通用性较好的κr=45°或90°的车刀。

5)、需要从工件中间切入的车刀,以及仿形加工的车刀,应适当增大主偏角和副偏角。有时主偏角的大小决定于工件形状,例如车阶梯轴时,则应选用κr=90°的刀具。

3. 后角的作用和选择原则是什么?

答:后角的主要作用是减小后面和过渡表面与已加工表面之间的摩擦,影响楔角β0的大小,从而配合前角调整切削刃的锋利程度和强度。

后角的选择原则:

1)、粗加工时,为保证刀具强度,应选较小的后角;精加工时,以保证表面质量,应取较大的后角。

2)、工件材料的强度、硬度高时,宜取较小的后角;工件材料硬度低、塑性较大时,主后刀面的摩擦对已加工表面质量和刀具磨损影响较大,此时应取较大的后角;加工脆性材料时,切削力集中在切削刃附近,为强化切削刃,宜选取较小的后角。

3)、对于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的精加工刀具(如铰刀、拉刀),为减少重磨后刀具尺寸变化,应取较小的后角。

4)、工艺系统刚性差,容易产生振动时,应取较小的以增强刀具对振动的阻尼作用。

4、切削液的作用有哪些?

答:切削液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冷却作用;

2)、润滑作用;

3)、清洗作用;

4)、防锈作用。

5、什么是积屑瘤?如何抑制积屑瘤的产生?

四、分析题

1、外圆车刀:Kr=90?,Kr '=35?,γo =8?,αo =αo '=10?,λs= -5?,要求绘制刀具示意图并

标注上述几何角度。

2、(1)45?端面车刀:Kr=Kr '=45?,γo = -5?,αo =αo '=6?,λs= -3?

(2)内孔镗刀:Kr=75?,Kr '=15?,γo =10?,αo =αo '=10?,λs= 10?

要求绘制刀具示意图并标注上述几何角度。

第2章 数控机床刀具的选择

一、单项选择题

1、切削刃形状复杂的刀具宜采用( D )材料制造较合适。

(A)硬质合金(B)人造金刚石(C)陶瓷(D)高速钢

2、用硬质合金铰刀铰削塑性金属材料时,由于工件弹性变形的影响,容易出现( A )现象。

(A)孔径收缩(B)孔径不变(C)孔径扩张(D)无法确定

3、刀具切削部分材料的硬度要高于被加工材料的硬度,其常温硬度应在( C )。

(A)HRC45-50间(B)HRC50-60间(C)HRC60以上(D)HRC30以上

4、数控机床一般采用机夹可转位刀具,与普通刀具相比机夹可转位刀具有很多特点,但( A )不是机夹可转位刀具的特点。

(A)刀具要经常进行重新刃磨

(B)刀片和刀具几何参数和切削参数的规范化、典型化

(C)刀片及刀柄高度的通用化、规则化、系列化

(D)刀片或刀具的耐用度及其经济寿命指标的合理化

5、YG类硬质合金主要用于加工( A )材料。

(A)铸铁和有色金属(B)合金钢(C)不锈钢和高硬度钢(D)工具钢和淬火钢

6、下列那种刀具材料硬度最高( A )。

(A)金刚石(B)硬质合金(C)高速钢(D)陶瓷

7、刀具材料在高温下能够保持较高硬度的性能称为( B )。

(A)硬度(B)红硬性(C)耐磨性(D)韧性和硬度

8、HRC表示( D )。

(A)布氏硬度(B)硬度(C)维氏硬度(D)洛氏硬度

9、JT/BT/ST刀柄柄部锥度为( A )。

(A)7:24;(B)1:10;(C)1:5;(D)1:12

10、HSK刀柄柄部锥度为( B )。

(A)7:24;(B)1:10;(C)1:5;(D)1:12

11、车削阶梯轴时,主偏角Kr的大小应满足( A )。

(A)Kr≥90°(B)Kr≥75°

(C)Kr≤90° (D)Kr=0°

12、金刚石刀具与铁元素的亲和力强,通常不能用于加工( B )。

(A)有色金属;(B)黑色金属;(C)非金属;(D)陶瓷制品

13、机夹可转位刀片的ISO代码是由( C )位字符串组成的。

(A)8 (B)9 (C)10 (D)13

14、高速钢刀具的合理前角( B )硬质合金刀具的合理前角。

(A)小于(B)大于(C)等于(D)与刀具材料无关

15、下列哪种刀柄适用于高速加工( D )。

(A)JT (B)BT (C)ST (D)HSK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YT类硬质合金中,含钴量多,承受冲击性能好,适合粗加工。(×)

2、可转位式车刀用钝后,只需要将刀片转过一个位置,即可使新的刀刃投入切削。当

几个刀刃都用钝后,更换新刀片。(√)

3、在高温下,刀具切削部分必须具有足够的硬度,这种在高温下仍具有较高硬度的性质称为红硬性。(√)

4、YG类硬质合金主要用于加工铸铁、有色金属及非金属材料。(√)

5、由于硬质合金的抗弯强度较低,抗冲击韧性差,其合理前角应小于高速钢刀具的合理前角。(√)

6、金刚石刀具主要用于加工各种有色金属、非金属及黑色金属。(×)

7、高速钢与硬质合金相比,具有硬度较高,红硬性和耐磨性较好等优点。(×)

8、硬质合金按其化学成分和使用特性可分为钨钴类(YG)、钨钛钴类(YT)、钨钛钽钴类(YW)、碳化钛基类(YN)四类。(√)

9、高速钢车刀的韧性虽然比硬质合金高,但不能用于高速切削。(×)

10、JT/BT/ST刀柄的定心精度比HSK刀柄高。(×)

三、简答题

1、可转位刀具有哪些优点?

答:可转位刀具具有下述优点:

1)、刀具寿命高。由于刀片避免了由焊接刃磨高温引起的缺陷,刀具几何参数完全由刀片和刀杆槽保证,切削性能稳定,从而提高了刀具寿命。

2)、生产效率高。由于机床操作工人不再磨刀,可大大减少停机换刀等辅助时间。

3)、有利于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可转位刀具有利于推广使用涂层、陶瓷等新型刀具材料。

2、镗铣类工具系统的结构形式分哪两类?各有何特点?

答:镗铣类工具系统的结构形式分为整体式结构和模块式结构两大类。

整体式结构:它的特点是将锥柄和接杆边成一体,不同品种和规格的工作部分都必须带有与机床相连的柄部。

模块式结构:它的特点是把工具的柄部和工作部分分开。

3、HSK刀柄与7:24锥柄相比,有何优点?适用于什么场合?

答:

1)、定位精度高。

2)、、静态、动态刚度高。

3)、、适合高速加工。

4)、重量轻、尺寸小、结构紧凑。

5)、清除污垢方便。

第3章数控加工中工件的定位与装夹

一、单项选择题

1、过定位是指定位时,工件的同一( B )被多个定位元件重复限制的定位方式。

(A)平面(B)自由度(C)圆柱面(D)方向

2、若工件采取一面两销定位,限制的自由度数目为( A )。

(A)六个(B)二个(C)三个(D)四个

3、在磨一个轴套时,先以内孔为基准磨外圆,再以外圆为基准磨内孔,这是遵循( D )的原则。

(A)基准重合(B)基准统一(C)自为基准(D)互为基准

4、采用短圆柱芯轴定位,可限制( A )个自由度。

(A)二(B)三(C)四(D)一

5、在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工艺基准的是( D )。

(A)定位基准(B)测量基准(C)装配基准(D)设计基准

6、( B )夹紧机构不仅结构简单,容易制造,而且自锁性能好,夹紧力大,是夹具上用得最多的一种夹紧机构。

(A)斜楔形(B)螺旋(C)偏心(D)铰链

7、精基准是用( D )作为定位基准面。

(A)未加工表面(B)复杂表面(C)切削量小的(D)加工后的表面

8、夹紧力的方向应尽量垂直于主要定位基准面,同时应尽量与( D )方向一致。

(A)退刀(B)振动(C)换刀(D)切削

9、选择粗基准时,重点考虑如何保证各加工表面( D ),使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间的尺寸、位置符合零件图要求。

(A)对刀方便(B)切削性能好(C)进/退刀方便(D)有足够的余量

10、通常夹具的制造误差应是工件在该工序中允许误差的( C )。

(A)1~3倍(B)1/10~1/100 (C)1/3~1/5 (D)同等值

11、铣床上用的分度头和各种虎钳都是( B )夹具。

(A)专用(B)通用(C)组合(D)随身

12、决定某种定位方法属几点定位,主要根据( C )。

(A)有几个支承点与工件接触(B)工件被消除了几个自由度

(C)工件需要消除几个自由度(D)夹具采用几个定位元件

13、轴类零件加工时,通常采用V形块定位,当采用宽V形块定位时,其限制的自由度数目为( B )。

(A)三个(B)四个(C)五个(D)六个

14、车细长轴时,要使用中心架或跟刀架来增加工件的( C )。

(A)韧性(B)强度(C)刚度(D)稳定性

15、在两顶尖间测量偏心距时,百分表上指示出的( A )就等于偏心距。

(A)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B)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的一半

(C)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两倍(D)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一半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基准可以分为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两大类。(×)

2、夹紧力的方向应尽可能与切削力、工件重力平行。(√)

3、组合夹具是一种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较高的工艺装备。(√)

4、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应使工件的定位表面与夹具的定位元件相贴合,从而消除自由度。(√)

5、因欠定位没有完全限制按零件加工精度要求应该限制的自由度,因而在加工过程中

是不允许的。(√)

6、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和定位基准重合时,不存在基准不重合误差。(√)

7、基准位移误差和基准不重合误差不一定同时存在。(√)

8、基准重合原则和基准统一原则发生矛盾时,若不能保证尺寸精度,则应遵循基准统一原则。(×)

9、车削偏心工件时,应保证偏心的中心与机床主轴的回转中心重合。(√)

10、过定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采用。(×)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欠定位?为什么不能采用欠定位?什么是过定位?

答:欠定位是指根据工件的加工要求,应该限制的自由度段有完全被限制的定位。欠定

位是不允许的.因为欠定位保证不了工件的加工要求。

工件的一个或几个自由度被不同的定位元件重复限制的定位称为过定位。

2、什么叫定位误差?产生定位误差的原因是什么?

答:由于定位苦面、定位元件的工作表面本身存在一的制造误差,导致一批工件在夹具中的实际位置不可能完全一样,从而使加工后各工件的加工尺寸存在误差。这种因工件在夹具上定位不准而造成的加工误差,称为定位误差。

产生定位误差的原因是:基准位移误差和基准不重合误差。

3、确定夹紧力的作用方向和作用点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夹紧力应朝向主要定位基准。

2)、夹紧力的作用点应落在定位元件的支承范围内,并靠近支承元件的几何中心。

3)、夹紧力的方向应有利于减小夹紧力的大小。

4)、夹紧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应施加于工件刚性较好的方向和部位。

5)、夹紧力作用点应尽量靠近工件加工表面。

4、粗基准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答: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1)相互位置要求原则

选取与加工表面相互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以保证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的位置要求。

(2)加工余量合理分配原则

对所有表面都需要加工的工件,应该根据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找正工件。

(3)重要表面原则

为保证重要表面的加工余量均匀,应选择重要加工面为粗基准。

(4)不重复使用原则

粗基准未经加工,表面比较粗糙且精度低,易产生定位误差,一般不应重复使用。

(5)便于工件装夹原则

作为粗基准的表面,应尽量平整光滑,以便使工件定位准确、夹紧可靠。

5、精基准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1)基准重合原则

直接选择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为定位基准,称为基准重合原则,可以避免由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定位误差(基准不重合误差)

(2)基准统一原则

同一零件的多道工序尽可能选择同一个定位基准,称为基准统一原则。可保证各加工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又可简化夹具的设计与制造工作。基准重合和基准统一原则遇到相互矛盾的情况,若采用统一定位基准能够保证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则应遵循基准统一原则;若不能保证尺寸精度,则应遵循基准重合原则。

(3)自为基准原则

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要求余量小而均匀,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根据加工表面找正工件),称为自为基准原则。

(4)互为基准原则

为使各加工表面之间具有较高的位置精度,或为使加工表面具有均匀的加工余量,可采取两个加工表面互为基准反复加工的方法,称为互为基准原则。

(5)便于装夹原则

6、夹紧装置应具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夹紧装置应具备的基本要求:

1)、夹紧过程可靠;

2)、夹紧力的大小适当。

3)、操作简单方便、省力、安全。

4)、夹紧装置的结构力求简单、紧凑,便于制造和维修。

7、采用夹具装夹工件有何优点?

答:①、易于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

②、使用夹具可改变和扩大原机床的功能,实现“一机多用”、

③、使用夹具后,不仅省去划线找正等辅助时间,而且有时还可采用高效率的多件、多位、机动夹紧装置,缩短辅助时间,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且夹具装夹工件方便、省力、安全。

四、计算题

1、轴套类零件铣槽时,其工序尺寸有三种标注方法,如图1所示,定位销为水平放置,试分别计算工序尺寸H1、H

2、H3的定位误差。

H3

图1

答:零件上的键槽加工以心轴定位。

对于工序尺寸H2,以心轴定位,心轴和零件内孔都有制造误差,由两者引起的定位基

准误差为:

△Y=(内孔最大极限-心轴最小极限)/2

=(30.021-29.972)/2=0.025

对于工序尺寸H1,以心轴定位,心轴和零件内孔都有制造误差,还有基准不重合误差。

基准不重合误差:△B=(零件外圆最大尺寸-零件外圆最小尺寸)/2=0.015

工序尺寸H1的定位误差△D=△Y+△B=0.025+0.015=0.040

对于工序尺寸H3,以心轴定位,心轴和零件内孔都有制造误差,还有基准不重合误差。

同 H1,工序尺寸H3的定位误差△D=△Y+△B=0.025+0.015=0.040

五、分析题

1、根据六点定位原理分析图2各定位方案的定位元件所限制的自由度。

图2

答:a.限制x、y 和z的移动自由度,z和y 的转动自由度。

b.限制x、y 和z 的移动自由度,z 和y 的转动自由度。

c.限制x、y 和z 的移动自由度,x、y和z 的转动自由度。

d.限制x、y 和z 的移动自由度,x 和y 的转动自由度。

2、什么是过定位?试分析图3中的定位元件分别限制了哪些自由度?是否合理?如何改进?

图3

答:工件的一个或几个自由度被不同的定位元件重复限制的定位称为过定位。

a.不合理,锥销限制三个方向移动自由度,平面限制两个方向移动自由度,重复一个方向的移动自由度,平面应该小一些,矮一些,不与零件接触。

b.不合理,长销和大端面定位造成重复定位了两个转动自由度,应该大端面改为小端面。c.不合理,短圆销限制两个移动自由度,V 形块限制两个移动自由度,重复自由度,应该把V 形块改为浮动的。

3、试分析图4中夹紧力的作用点与方向是否合理?为什么?如何改进?

图4

答:a.不合理,作用点在薄壁孔的顶端,刚度不够,应该在两旁加紧。

b.不合理,作用点没在定位元件的支撑范围内,导致工件倾斜,应在作用点下加浮动

支承。

c.不合理,作用点在中央,刚度不够,应作用在支承上方。

d.不合理,作用点没在定位元件的支撑范围内,导致工件倾斜,作用点下移。

e.不合理,对于薄壁零件采用多点加紧或是加紧力均匀分布。

f.不合理,作用方向应朝向主要定位基准。

第4章数控加工工艺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零件的机械加工精度主要包括( D )。

(A)机床精度、几何形状精度、相对位置精度

(B)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装夹精度

(C)尺寸精度、定位精度、相对位置精度

(D)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相对位置精度

2、制订加工方案的一般原则为先粗后精、先近后远、先内后外,程序段最少,( A )及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A)走刀路线最短(B)将复杂轮廓简化成简单轮廓

(C)将手工编程改成自动编程(D)将空间曲线转化为平面曲线

3、换刀点是指在编制数控程序时,相对于机床固定参考点而设置的一个自动换刀的位置,它一般不能设置在( C )。

(A)加工零件上(B)程序原点上

(C)机床固定参考点上(D)浮动原点上

4、加工精度高、( B )、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等是数控机床加工的特点。

(A)加工轮廓简单、生产批量又特别大的零件

(B)对加工对象的适应性强

(C)装夹困难或必须依靠人工找正、定位才能保证其加工精度的单件零件

(D)适于加工余量特别大、质及余量都不均匀的坯件

5、在数控加工中,( D )相对于工件运动的轨迹称为进给路线,进给路线不仅包括

了加工内容,也反映出加工顺序,是编程的依据之一。

(A)刀具原点(B)刀具(C)刀具刀尖点(D)刀具刀位点

6、下列叙述中( B ),不属于确定加工路线时应遵循的原则。

(A)加工路线应保证被加工零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B)使数值计算简单,以减少编程工作量

(C)应使加工路线最短,这样既可以减少程序短,又可以减少空刀时间

(D)对于既有铣面又有镗孔的零件,可先铣面后镗孔

7、尺寸链按功能分为设计尺寸链和( D )。

(A)封闭尺寸链(B)装配尺寸链(C)零件尺寸链(D)工艺尺寸链

8、下列关于尺寸链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由相互联系的尺寸按顺序排列的链环;

(B)一个尺寸链可以有一个以上封闭环;

(C)在极值算法中,封闭环公差大于任一组成环公差;

(D)分析尺寸链时,与尺寸链中的组成环数目多少无关。

9、零件的相互位置精度主要限制( D )。

(A)加工表面与其基准间尺寸误差不超过一定的范围;

(B)限制加工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

(C)限制加工表面的宏观几何形状误差;

(D)限制加工表面与其基准间的相互位置误差。

10、在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工艺基准的是( D )。

(A)定位基准;(B)测量基准;(C)装配基准;(D)设计基准。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为避免换刀时刀具与工件或夹具发生干涉,换刀点应设在工件外部。(√)

2、在加工过程中的有关尺寸形成的尺寸链,称为工艺尺寸链。(×)

3、尺寸链按其功能可分为设计尺寸链和工艺尺寸链。(√)

4、尺寸链中封闭环的基本尺寸,是其它各组成环基本尺寸的代数差。(×)

5、平行度、对称度同属于形状公差。(×)

6、轮廓加工完成时,应在刀具离开工件之前取消刀补。(×)

7、立铣刀铣削平面轮廓时,铣刀应沿工件轮廓的切向切入,法向切出。(×)

8、机床坐标系和工件坐标系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回参考点来实现的。(√)

9、设计基准和定位基准重合时,不存在基准不重合误差。(×)

10、一般情况下,减小进给量,可有效地减小表面粗糙度。(√)

三、简答题

1、什么叫工序和工步?划分工序和工步的依据是什么?

答: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一组工件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划分工序的依据是工作地是否发生变化和工作是否连续。在不改变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的条件下所完成的那部分工位的内容称为工步。划分工步的依据是加工表面和工具是否变化。

工序划分的原则

①工序集中原则:每道工序包括尽可能多的加工内容,不适合于大批量生产。

②工序分散原则:将工件的加工分散在较多的工序内进行,每道工序的加工内容很少。适合于大批量生产。

2、数控机床上加工的零件,一般按什么原则划分工序?如何划分?

答:在数控机床上加工的零件,一般按工序集中原则划分工序,划分方法:

①按所用刀具划分:以同一把刀具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为一道工序。

②按安装次数划分:以一次安装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为一道工序。

③按粗、精加工划分:粗加工为一道工序,精加工为一道工序。

④按加工部位划分:以完成相同型面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为一道工序。

3、划分加工阶段的目的是什么?

1)、保证加工质量

2)、合理使用设备

3)、便于及时发现毛坯缺陷

4)、便于安排热处理工序

4、什么是对刀点?对刀点位置确定的原则有哪些?

答:对刀点是数控加工时刀具相对零件运动的起点,又称“起刀点”,也就是程序运行的起点。

对刀点确定的原则:主要是考虑对刀点在机床上对刀方便,便于观察和检测,编程时便于数学处理和有利于简化编程。对刀点可选在零件或夹具上。为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减少对刀误差,对刀点应尽量选在零件的设计基准或工艺基准上。

5、切削加工顺序安排的原则是什么?

答:

1)、基面先行原则

2)、先粗后精原则

3)、先主后次原则

4)、先面后孔原则

6、确定加工余量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确定加工余量应注意的问题:

1)采用最小加工余量原则。

2)余量要充分,防止因余量不足而造成废品。

3)余量中应包含热处理引起的变形。

4)大零件大余量。

5)总加工余量(毛坯余量)和工序余量要分别确定。

7、何谓加工精度?包括哪三个方面?

答: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几何形状和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相符合的程度,包括三个方面:

①尺寸精度;

②几何形状精度;

③相互位置精度。

8、何谓表面质量?包括哪些方面?

答:表面质量是指零件加工后的表层状态,它是衡量机械加工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表面质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表面粗糙度。指零件表面几何形状误差。

2)表面波纹度。指零件表面周期性的几何形状误差。

3)冷作硬化。表层金属因加工中塑性变形而引起的硬度提高现象。

4)残余应力。表层金属因加工中塑性变形和金相组织的可能变化而产生的内应力。

5)表层金相组织变化。表层金属因切削热而引起的金相组织变化。

9、从工艺因素考虑,产生加工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答:产生加工误差的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种:

1)加工原理误差。

2)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

3)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引起的误差。

4)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引起的误差。

5)工件内应力引起的加工误差。

6)测量误差

10、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主要有工件材料、切削用量、刀具几何参数及切削液等。

四、计算题

1、图1所示为轴类零件图,其内孔和外圆和各端面均已加工好,试分别计算图示三种定位方案加工时的工序尺寸极其偏差。

图1

答:方案一: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重合,则A1工序尺寸及其偏差为12±0.1

方案二: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要确定A2,则设计尺寸12±0.1 是间接得到的, 即为封闭环。

A2 基本尺寸:LA2=8+12=20

0.1=ESA2-(-0.05)得ESA2=+0.05mm

-0.1=EIA2-0 得 EIA2=-0.1mm

故 0.050.1020+- mm

方案三:同上,设计尺寸12±0.1 是间接得到的,即为封闭环。

A3 基本尺寸:LA3=40-8-12=20mm

+0.1=0-EIA3-(-0.05)得EIA3=-0.05mm

-0.1=-0.1-ESA3-0 得 ESA3=0mm

故A3 的基本尺寸及偏差:20 0

-0.05 mm

2、 图2所示零件,mm A 02.007.0170-

-=,mm A 004.0260-=,mm A 19.00

320+=。因A 3不便测量,试重新标出测量尺寸A 4及其公差。

图2

答:根据题意可知,

A3 是封闭环,A2 和A4 是增环,A1 是减环,则列出尺寸链图。

A4 的基本尺寸

LA3=LA4+LA2-LA1得LA4=LA3+LA1-LA2

=20+70-60

=30mm

ESA3=ESA2+ESA4-EIA1 得ESA4=ESA3-ESA2+EIA1

=0.19-0+(-0.07)

=+0.12mm

EIA3=EIA2+EIA4-ESA1 得EIA4=EIA3-EIA2+ESA1

=0-(-0.04)+(-0.02)

=+0.02mm

故A4 的公差为TA4=ESA4-EIA4=0.12-0.02

=0.10mm

3、图3所示零件,镗孔前A 、B 、C 面已经加工好。镗孔时,为便于装夹,选择A 面为定位

基准,并按工序尺寸L 4进行加工。已知mm L 1.001280+=,mm L 006.0280-=,

mm L 15.01003±=。试计算L 4的尺寸及其偏差。

答:下图为尺寸链图。

图3

经分析,列尺寸链如上图,由于设计尺寸L3 是本工序加工中间接得到的,即为封闭环。 用箭头表示L2、L4 为增环,L1 为减环。则尺寸L4 的计算如下:

基本尺寸:L3=L2+L4-L1 得L4=L3+L1-L2=100+280-80=300mm

上偏差ESL3=ESL4+ESL2-EIL1 得ESL4=ESL3-ESL2+EIL1

=0.15-0+0=+0.15mm

下偏差ESI3=EIL4+EIL2-ESL1 得EIL4=EIL3-EIL2+ESL1

=-0.15-(-0.06)+0.1

=+0.01mm

则工序尺寸0.150.014300L mm ++=

L 1

L 2 L 3 L 4

C

A

B

4、如图4所示套筒,以端面A 定位加工缺口时,计算尺寸A 3及其公差。

图4

答:因封闭环A0 为12+0.15,在极值法中,封闭环的公差等于各组成环的公差之和,而

组成环A1、A2 的公差之和为0.20,已经大于A0 的公差0.15,所以本题求解A3及其公差应为无解。

第5章数控车削加工工艺

思考与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车削加工适合于加工( A )类零件。

(A)回转体(B)箱体(C)任何形状(D)平面轮廓

2、车削加工的主运动是( A )。

(A)工件回转运动(B)刀具横向进给运动(C)刀具纵向进给运动(D)三者都是

3、车细长轴时,使用中心架和跟刀架可以增加工件的( C )。

(A)韧性(B)强度(C)刚性(D)稳定性

4、影响刀具寿命的根本因素是( B )。

(A)刀具材料的性能(B)切削速度

(C)背吃刀量(D)工件材料的性能

5、车床切削精度检查实质上是对车床( B )和定位精度在切削加工条件下的一项综合检查。

(A)坐标精度(B)主轴精度(C)刀具精度(D)几何精度

6、数控车床的自转位刀架,当手动操作换刀时,从刀盘方向观察,只允许刀盘( B )换刀。

(A)逆时针转动(B)顺时针转动(C)任意转动(D)由指令控制

7、数控车削用车刀一般分为三类,即( D )。

(A)环形刀、盘形刀和成型车刀(B)球头刀、盘形刀和成型车刀

(C)鼓形刀、球头刀和成型车刀(D)尖形车刀、圆弧形车刀和成型车刀

8、制订加工方案的一般原则为先粗后精、先近后远、先内后外,程序段最少,( A )及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A)走刀路线最短(B)将复杂轮廓简化成简单轮廓

(C)将手工编程改成自动编程(D)将空间曲线转化为平面曲线

9、影响数控车床加工精度的因素很多,要提高加工工件的质量,有很多措施,但( A )不能提高加工精度。

(A)将绝对编程改变为增量编程(B)正确选择车刀类型

(C)控制刀尖中心高误差(D)减小刀尖圆弧半径对加工的影响

10、车削时为降低表面精糙度,可采用( B )的方法进行改善。

(A)增大主偏角(B)减小进给量(C)增大副偏角(D)减小刀尖圆弧半径

11、车削中刀杆中心线不与进给方向垂直,对刀具的( B )影响较大。

(A)前、后角(B)主、副偏角(C)后角(D)刃倾角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数控车床适宜加工轮廓形状特别复杂或难于控制尺寸的回转体类零件、箱体类零件、精度要求高的回转体类零件、特殊的螺旋类零件等。(×)

2、车削力按车床坐标系可以分解为F x、F y、F z三个分力,其中F y消耗功率最多。(√)

3、车内螺纹前的底孔直径必须大于或等于螺纹标准中规定的螺纹小径。(√)

4、车削偏心工件时,应保证偏心的中心与车床主轴的回转中心重合。(×)

5、机床坐标系和工件坐标系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对刀来实现的。(√)

6、数控车床常用的对刀方法有试切对刀法、光学对刀法、ATC自动对刀法等,其中试切法可以得到更加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7、可转位式车刀用钝后,只需要将刀片转过一个位置,即可使新的刀刃投入切削。当几个刀刃都用钝后,更换新刀片。(√)

8、车削螺纹时,进给速度值为螺纹的螺距值。(×)

9、当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时,应选择较大的进给速度。(×)

10、螺纹车削时,主轴转速越高越好。(×)

三、简答题

1、数控车削加工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答:加工的主要对象是:

①、轮廓形状特别或难于控制尺寸的回转体零件

②、精度要求高的回转体零件

③、带特殊螺纹的回转体零件

2、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其主要内容有:分析零件图纸,确定工件在车床上的装夹方式、各表面的加工顺序和刀具的进给路线以及刀具、夹具和切削用量的选择等。

3、制订零件车削加工工序顺序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先粗后精

2)、先近后远

3)、内外交叉

4)基面先行原则

4、常用数控车削刀具的种类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数控车削常用车刀一般分尖形车刀、圆弧形车刀和成型车刀3类。

其各自特点如下:

①、尖形车刀。它是以直线形切削刃为特征的车刀。

②、圆弧形车刀。它是以一圆度误差或线轮廓误差很小的圆弧形切削刃特征的车刀。

③、成型车刀。它也俗称样板车刀,其加工零件的轮廓形状完全由车刀刀刃的形状和尺寸决定。

第6章数控铣削加工工艺

一、单项选择题

1、端铣时应根据( A )选择铣刀的直径。

(A)背吃刀量(B)侧吃刀量(C)切削厚度(D)切削宽度

2、用立铣刀加工内轮廓时,铣刀半径应( A )工件内轮廓最小曲率半径。

(A)小于或等于(B)大于(C)与内轮廓曲率半径无关(D)大于或等于

3、机械零件的真实大小是以图样上的( B )为依据。

(A)比例(B)尺寸数值(C)技术要求(D)公差范围

4、加工机座、箱体、支架等外形复杂的大型零件上直径较大的孔,特别是有位置精度要求的孔和孔系,应该采用( C )。

(A)钻孔(B)铰孔(C)镗孔(D)磨孔

5、下列叙述中,( B )适宜采用数控铣床进行加工。

(A)轮廓形状特别复杂或难于控制尺寸的回转体零件(B)箱体零件

(C)精度要求高的回转体类零件(D)特殊的螺旋类零件

6、( C )是孔加工的标准刀具。

(A)成形车刀(B)拉刀(C)麻花钻(D)插齿刀

7、在三坐标数控铣床上,加工变斜角零件的变斜角面一般应选用( B )。

(A)模具铣刀;(B)球头铣刀;(C)鼓形铣刀;(D)键槽铣刀。

8、铲齿铣刀的后刀面是经过铲削的阿基米德螺旋面,其刃磨部位是( A )。

(A)前刀面(B)后刀面(C)前刀面和后刀面(D)副后刀面

9、铣床上用的分度头和各种虎钳都是( B )夹具。

(A)专用(B)通用(C)组合(D)随身

10、铣削加工时,为了减小工件表面粗糙度Ra的值,应该采用( A )。

(A)顺铣(B)逆铣(C)顺铣和逆铣都一样(D)依被加工材料决定

11、采用立铣刀铣削平面零件外轮廓时,应沿切削起始点的延长线或( B )方向切入,以避免在切入处产生刀具刻痕。

(A)法向(B)切向(C)法向和切向均可(D)任意方向

12、铰孔时对孔的( C )纠正能力较差。

(A)表面粗糙度(B)尺寸精度(C)位置精度(D)形状精度

13、周铣时用( C )方式进行铣削,铣刀的耐用度较高,获得加工面的表面粗糙

度值也较小。

(A)对称铣(B)逆铣(C)顺铣(D)立铣

14、在铣床上铰刀退离工件时应使铣床主轴( C )。

(A)正转(顺时针)(B)逆时针反转(C)停转(D)正反转均可

15、铰削塑性金属材料时,若铰刀转速太高,容易出现( A )现象。

(A)孔径收缩(B)孔径不变(C)孔径扩张(D)与转速无关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铣床上加工表面有硬皮的毛坯零件时,应采用顺铣方式。(×)

2、用立铣刀加工平面轮廓时,铣刀应沿工件轮廓的切向切入,法向切出。(×)

3、铰孔时,无法纠正孔的位置误差。(√)

4、轮廓加工完成时,应在刀具离开工件之前取消刀补。(×)

5、钻削加工时,轴向力主要是由横刃刃产生。(√)

6、盲孔铰刀端部沉头孔的作用是容纳切屑。(√)

7、在相同加工条件下,顺铣的表面质量和刀具耐用度都比逆铣高。(√)

8、由于铰削余量较小,因此铰削速度和进给量对铰削质量没有影响。(×)

9、圆周铣削时的切削厚度是随时变化的,而端铣时切削厚度保持不变。(×)

10、用端铣刀铣平面时,铣刀刀齿参差不齐,对铣出平面的平面度好坏没有影响。

(×)

11、精铣宜采用多齿铣刀以获得较理想加工表面。(√)

12、使用螺旋铣刀可减少切削阻力,且较不易产生振动。(√)

13、铣削封闭键槽时,应采用立铣刀加工。(×)

14、可转位面铣刀直径标准系列的公比为1.5。(×)

三、简答题

1、数控铣削加工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答:适合数控铣削的主要加工对象有以下几类:

1)、平面轮廓零件

2)、变斜角类零件

3)、空间曲面轮廓零件

4)、孔

5)、螺纹

2、数控铣削加工零件图及其结构工艺性分析包括哪些内容?

答: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分析零件的形状、结构及尺寸的特点,确定零件上是否有妨碍刀具运动的部位,是否有会产生加工干涉或加工不到的区域,零件的最大形状尺寸是否超过机床的最大行程,零件的刚性随着加工的进行是否有太大的变化等

2)、检查零件的加工要,如尺寸加工精度、形位公关及表面粗糙度在现有的加工条件下

数控加工工艺大作业指导书word版本

数控加工工艺大作业指导书 一.大作业目的 通过数控加工工艺大作业练习,使学生掌握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的分析方法。 二.大作业内容 1.分析与制定轴类零件数控加工工艺。 2.分析与制定型腔凸台零件数控加工工艺。 3.分析与制定升降台铣床的支承套零件数控加工工艺。三.大作业完成步骤 1.零件图工艺分析; 2.选择设备; 3.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和装夹方式; 4.确定加工顺序及进给路线; 5.刀具选择; 6.确定切削用量; 7.填写数控加工工艺文件。 四、进行数控加工工艺分析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1.数控加工工艺的基本特点 数控机床加工工艺与普通机床加工工艺在原则上基本相同,但数控加工的整个过程是自动进行的,因而又有其特点。 1)数控加工的工序内容比普通机床的加工的工序内容

复杂。这是因为数控机床价格昂贵,若只加工简单的工序,在经济上不合算,所以在数控机床上通常安排较复杂的工序,甚至是在通用机床上难以完成的那些工序。 2)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编制比普通机床工艺规程编制复杂。这是因为在普通机床的加工工艺中不必考虑的问题,如工序内工步的安排、对刀点、换刀点及走刀路线的确定等问题,在数控加工时,这一切都无例外地都变成了固定的程序内容,正由于这个特点,促使对加工程序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要求极高,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否则加工不出合格的零件。 2.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的主要内容 根据数控加工的实践,数控加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选择适合在数控机床上加工的零件和确定工序内容; 2)零件图纸的数控工艺性分析; 3)制订数控工艺路线,如工序划分、加工顺序的安排、基准选择、与非数控加工工艺的衔接等; 4)数控工序的设计,如工步、刀具选择、夹具定位与安装、走刀路线确定、测量、切削用量的确定等; 3.数控加工零件的合理选择 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时,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有零件图样和毛坯,要选择适合加工该零件的数控机床。第二种情况:已经有了数控机床,要选择适合在该机床上加工的零件。无论哪种情况,考虑的主要因素主要有,毛坯的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指南(doc 9页)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指南(doc 9页)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指导书应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学号 姓名

1.设计任务 本次课程设计是通过分析零件图,合理选择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对零件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路线进行设计,从而完成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写。使零件能在数控机床上顺利加工,并且符合零件的设计要求。 2.设计要求 1 绘制二维、三维零件图各一张; 2 数控加工工序卡一份; 3 走刀路线图一份; 4 数控加工程序清单一份(含注释); 5 设计说明书一份。(分析零件结构;选择机床设备、刀具;编 写数控加工工艺;写出数值计算过程) 3.零件图的分析 在数控车床上加工如图所示的带螺纹的轴类零件,该零件由外圆柱面,槽和螺纹所构成,零件的最大外径为Φ56,加工粗糙度要求较高,并且需要加工M30×1.5的螺纹,其材料为45﹟,分析其形状为不规范的阶梯轴类零件,可以采用端面粗车循环加工指令,选择毛坯尺寸为Φ60mm×150mm的棒料。

4.机床设备的选择 根据该零件图所示为轴类零件,需要的加工的为外轮廓和螺纹,以及毛坯的尺寸大小,查机械设计手册选择FANUC系统的CK7815型数控车床来加工此零件。 5.确定工件的装夹方式 由于这个工件时一个实心轴类零件,并且轴的长度不是很长,所以采用工件的左端面和Φ60的外圆为定位基准。使用普通三爪卡盘加紧工件,取工件的右端面中心为工件的坐标系的原点。 6.确定数控加工刀具及加工工序卡片 根据零件的加工要求,T01号刀为450硬质合金机夹粗切外圆偏刀;T02号刀为900硬质合金机夹粗切外圆偏刀;T03号刀为900硬质合金机夹精切外圆偏刀;T04号刀为硬质合金机夹切槽刀,刀片宽度为5mm,用于切槽、切断车削加工;选择5号刀为硬质合金机夹螺纹刀,用于螺纹车削加工。该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卡片如表1-1所示。 加工流程:加工右端面→粗车外轮廓→精车外轮廓→切螺纹退刀槽→车螺纹→切断 表1-1数控加工工序卡片

数控加工工艺作业1-3答案

数控加工工艺作业1-3答案

第1章数控加工的切削基础 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切削脆性金属材料时,材料的塑性很小,在刀具前角较小、切削厚度较大的情况下,容易产生( C )。 (A)带状切屑(B)挤裂切屑(C)单元切屑(D) 崩碎切屑 2、切削用量是指(D)。 (A)切削速度(B)进给量(C)切削深度(D)三者都是 3、粗加工切削用量选择的一般顺序是( A )。 (A)a p-f-v c(B)a p- v c -f(C)v c -f-a p(D)f-a p- v c 4、确定外圆车刀主后刀面的空间位置的角度有( B )。 (A)g o和a o(B)a o和K r′(C)K r和a o(D)λs和K r′ 5、分析切削层变形规律时,通常把切削刃作用部位的金属划分为( C )变形区。 (A)二个(B)四个(C)三个(D)五个 6、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车刀角度是( D )。 (A)前角(B)后角(C)楔角(D)刃倾角 7、车削用量的选择原则是:粗车时,一般(A ),最后确定一个合适的切 削速度v。 (A)应首先选择尽可能大的吃刀量ap,其次选择较大的进给量f; (B)应首先选择尽可能小的吃刀量ap,其次选择较大的进给量f; (C)应首先选择尽可能大的吃刀量ap,其次选择较小的进给量f; (D)应首先选择尽可能小的吃刀量ap,其次选择较小的进给量f。 8、车削时的切削热大部分由( C )传散出去。 (A)刀具(B)工件(C)切屑(D)空气 9、切削用量三要素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程度为( C ) (A)背吃刀量最大,进给量次之,切削速度最小; (B)进给量最大,背吃刀量次之,切削速度最小; (C)切削速度最大,进给量次之,背吃刀量最小; (D)切削速度最大,背吃刀量次之,进给量最小; 10、粗车细长轴外圆时,刀尖的安装位置应(C ),目的是增加阻尼作用。 (A)比轴中心稍高一些(B)与轴中心线等高 (C)比轴中心略低一些(D)与轴中心线高度无关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计算过程 结 果一、设计课题 二、零件图纸分析 1. 毛坯的选择,长度为150MM,宽度为90mm,高度为40mm长方体毛坯。 2. 机床选择: 根据该零件加工的数控机床类型和型号。包括主要参数及工作台尺寸。确定定 位方案,夹紧方案等可选择数控铣床机床。 3、刀具及夹具选择 夹具:毛坯为规则的长方体,选用平口钳夹具夹紧即可。 刀具: (1) T06、直径50的飞刀开粗两边的大平面; (2) T01、Φ6的钻头,钻孔6-Φ6的通孔; (3) T02、Φ10的钻头,钻4-Φ10的盲孔; (4) T03、Φ29的钻头,钻2-Φ30的镗刀底孔; (5) T04、Φ30的镗刀,镗孔。 4、切削参数的确定 (1)背刀吃量。飞刀F200, Φ6的钻头F150,Φ10的钻头F150, Φ26Φ钻头 F60, Φ30的镗刀F60.

(2)主轴转速。 主轴转速:主轴转速设为400r/min. 5、走刀路线 四、工艺规程设计 1、工艺路线的拟定 工步1:下料; 工步2:用平口钳夹紧工件,用D50的飞刀加工两边平面; 工步3:用平口钳夹紧工件;用Φ6的钻头,钻孔6个Φ6的通孔; 工步4:用平口钳夹紧工件;用Φ10的钻头,钻4个Φ10深15的盲孔;工步5:用平口钳夹紧工件;用Φ29的钻头,钻2个Φ30镗刀底孔通孔;工步6:用平口钳夹紧工件;用Φ30镗刀,镗2个Φ30镗刀通孔; 工步7:钳工去毛刺; 工步8:检验员检验; 工步9:清洗,封装入库。 2、热处理工艺 零件材料为碳素钢,热处理采用淬火的方式。 3、工艺路线的最终确定 工步1:下料; 工步2:用平口钳夹紧工件,用D50的飞刀加工两边平面; 工步3:用平口钳夹紧工件;用Φ6的钻头,钻孔6个Φ6的通孔;

数控加工工艺习题册

第1章数控加工的切削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切削脆性金属材料时,材料的塑性很小,在刀具 前角较小、切削厚度较大的情况下,容易产生 ( D)。 (A)带状切屑(B)挤裂切屑(C)单元切屑(D) 崩碎切屑 2、切削用量是指(D)。 (A)切削速度(B)进给量(C)切削深度(D)三者都是 3、切削用量选择的一般顺序是(A)。 (A)a p-f-v c(B)a p- v c -f(C)v c -f-a p(D)f-a p- v c 4、确定外圆车刀主后刀面的空间位置的角度有(C)。 (A)γo和αo(B)αo和K r′ (C)K r和αo(D)λs和K r′ 5、分析切削层变形规律时,通常把切削刃作用部位的金属划分为(C )变形区。 (A)二个(B)四个(C)三个(D)五个 6、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车刀角度是(D)。 (A)前角(B)后角(C)楔角(D)刃倾角 7、车削用量的选择原则是:粗车时,一般(A), 最后确定一个合适的切削速度v。(A)应首先选择 尽可能大的吃刀量ap,其次选择较大的进给量f; (B)应首先选择尽可能小的吃刀量ap,其次选择 较大的进给量f; (C)应首先选择尽可能大的吃刀量ap,其次选择 较小的进给量f; (D)应首先选择尽可能小的吃刀量ap,其次选择 较小的进给量f。 8、车削时的切削热大部分由(C )传散出去。 (A)刀具(B)工件(C)切屑(D)空气 9、切削用量三要素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程度为(C ) (A)背吃刀量最大,进给量次之,切削速度最小; (B)进给量最大,背吃刀量次之,切削速度最小; (C)切削速度最大,进给量次之,背吃刀量最小; (D)切削速度最大,背吃刀量次之,进给量最小; 10、粗车细长轴外圆时,刀尖的安装位置应(A ),目的是增加阻尼作用。 (A)比轴中心稍高一些(B)与轴中心线等高 (C)比轴中心略低一些(D)与轴中心线高度无关 11、数控编程时,通常用F指令表示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速度,其大小为(C )。 (A)每转进给量f (B)每齿进给量f z (C)进给速度v f(D)线速度v c 12、刀具几何角度中,影响切屑流向的角度是(B )。 (A)前角;(B)刃倾角;(C)后角;(D)主偏角。 13、切断、车端面时,刀尖的安装位臵应(B ),否则容易打刀。 (A)比轴中心略低一些;(B)与轴中心线等高; (C)比轴中心稍高一些;(D)与轴中心线高度无关。 14、(A)切削过程平稳,切削力波动小。 (A)带状切屑(B)节状切屑(C)粒状切屑(D)崩碎切屑 15、为提高切削刃强度和耐冲击能力,脆性刀具材料通常选用(B )。 (A)正前角;(B)负前角;(C)0°前角;(D)任意前角。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用中等切削速度切削塑性金属时最容易产生积屑 瘤。( √) 2、在金属切削过程中,高速加工塑性材料时易产生 积屑瘤,它将对切削过程带来一定的影响。( ×) 3、刀具前角越大,切屑越不易流出、切削力也越大,但刀具的强度越高。(×) 4、主偏角增大,刀具刀尖部分强度与散热条件变差。(√) 5、精加工时首先应该选取尽可能大的背吃刀量。(×) 6、外圆车刀装得低于工件中心时,车刀的工作前角减小,工作后角增大。(√) 7、进给速度由F指令决定,其单位为m/min。(×) 8、前角增加,切削力减小,因此前角越大越好。(×) 9、背吃刀量是根据工件加工余量进行选择的,因而与机床功率和刚度无关。(×) 10、选择合理的刀具几何角度以及适当的切削用量都 能大大提高刀具的使用寿命。(×)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22页)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22页)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1.设计任务 本次课程设计是通过分析零件图,合理选择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对零件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路线进行设计,从而完成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写。使零件能在数控机床上顺利加工,并且符合零件的设计要求。 2.设计目的。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进行的设计训练,主要目的有: 1 通过本设计,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编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知识,学习总体方案的拟定、分析与比较的方法。 2 通过对夹具的设计,掌握数控夹具的设计原则以及如何保证零件的工艺尺寸。 3 通过工艺分析,掌握零件的毛坯选择方式以及相关的基准的确定,确定加工顺序。 4 通过对零件图纸的分析,掌握如何根据零件的加工区域选择机床以及加工刀具,并根据刀具和工件的材料确定加工参数。 5 锻炼学生实际数控加工工艺的设计方法,运用手册、标准等技术资料以及撰写论文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 3.设计要求: 1、要求所设计的工艺能够达到图纸所设计的精度要求。 2、要求所设计的夹具能够安全、可靠、精度等级合格,所加工面充分暴露出来。 3、所编制的加工程序需进行仿真实验,以验证其正确

4.设计内容 4.1分析零件图纸 零件图如下: 1.该零件为滑台工作台,是一个方块形的零件。图中加工轮廓数据充分,尺寸 清晰,无尺寸封闭等缺陷。 2.其中有多个孔有明确的尺寸公差要求和位置公差要求,而无特殊的表面粗糙 度要求,如70+0.1、102+0.1、80+0.1、100+0.1、13.5+0.05、26+0.05.

数控加工工艺作业1-3答案

第 1 章 数控加工的切削基础 作业 、单项选择题 1、切削脆性金属材料时,材料的塑性很小,在刀具前角较小、切削厚度较 大的情况下,容易产生( C )。 (A )带状切屑 (B )挤裂切屑 (C )单元切屑 (D)崩碎切屑 2、 切削用量是指( D )。 (A) 切削速度 (B )进给量 (C )切削深度 (D )三者都是 3、 粗加工切削用量选择的一般顺序是( A )。 ( A B C a p -f-v c ( B ) a p - v c -f ( C ) v c -f-a p ( D ) f-a p - v c 4、确定外圆车刀主后刀面的空间位置的角度有( B ) 5、 分析切削层变形规律时,通常把切削刃作用部位的金属划分为( C ) 变形区。 (A) 二个 (B )四个 (C )三个 (D )五个 6、 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车刀角度是 ( D )。 (A )前角 (B )后角 (C )楔角 (D )刃倾角 7、车削用量的选择原则是:粗车时,一般 ( A ),最后确定一个合适的切 削速度 v 。 ap,其次选择较大的进给量f ; ap,其次选择较大的进给量f ; ap,其次选择较小的进给量f ; ap,其次选择较小的进给量f 。8、车削时的切削热大部分由( C )传散出去 A ) 刀具 ( B ) 工件 ( C ) 切屑 ( D ) 空气 9、切削用量三要素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程度为( C ) (A) 背吃刀量最大,进给量次之,切削速度最小; (B) 进给量最大,背吃刀量次之,切削速度最小; (C) 切削速度最大,进给量次之,背吃刀量最小; (D) 切削速度最大,背吃刀量次之,进给量最小; 10、粗车细长轴外圆时,刀尖的安装位置应( C ),目的是增加阻尼 作用。 A 应首先选择尽可能大的吃刀量 B ) 应首先选择尽可能小的吃刀量 C 应首先选择尽可能大的吃刀量 D ) 应首先选择尽可能小的吃刀量 (A ) g o 和 a o (B ) a o 和 K r (C ) K r 和 a o (D )入 s 和 K r ' (A )比轴中心稍高一些 (C )比轴中心略低一些 (B) 与轴中心线等高 (D )与轴中心线高度无关

电大《数控加工工艺》第二章课后题

第2章数控机床刀具的选择 作业答案 思考与练习题 1、简述数控刀具材料的种类、特点及其应用场合? 答:(1)高速钢: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工艺性,可以承受较大的切削力和冲击,但红硬性、耐磨性较差。应用场合:①普通高速钢——不适于高速和硬材料切削;②高性能高速钢——用于制造出口钻头、铰刀、铣刀等;③粉末冶金高速钢——用于制造大型拉刀和齿轮刀具,特别是切削时受冲击载荷的刀具。 (2)硬质合金:具有硬度高(大于89 HRC)、熔点高、化学稳定性好、热稳定性好的特点,但其韧性差,脆性大,承受冲击和振动能力低。应用场合:①普通硬质合金:YG类——主要用于加工铸铁及有色金属;YT类——主要用于加工钢料。②新型硬质合金——既可用于加工钢料,又可加工铸铁和有色金属。 (3)陶瓷刀具:硬度高,耐磨性比硬质合金高十几倍,具有良好的抗粘性能,化学稳定性好,脆性大、强度低、导热性差。应用场合:Al2O3基陶瓷刀具——适用于各种铸铁及钢料的精加工、粗加工;Si3N4基陶瓷刀具——适于端铣和切有氧化皮的毛坯工件等。此外,可对铸铁、淬硬钢等高硬材料进行精加工和半精加工。 (4)立方氮化硼(CBN):有很高的硬度及耐磨性,仅次于金刚石;热稳定性比金刚石高1倍;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导热性比金刚石差但比其他材料高得多,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介于硬质合金和陶瓷之间。应用场合:可加工以前只能用磨削方法加工的特种钢,它还非常适合数控机床加工 (5)金刚石:具有极高的硬度,耐磨性高,很高的导热性,刃磨非常锋利,粗糙度值

小,可在纳米级稳定切削,较低的摩擦系数。应用场合:主要用于加工各种有色金属、各种非金属材料,不能用于加工黑色金属。 2、选择刀片(刀具)通常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①被加工工件材料的类别:有色金属(铜、铝、钛及其合金);黑色金属(碳钢、低合金钢、工具钢、不锈钢、耐热钢等);复合材料;塑料类等。 ②被加工件材料性能的状况:包括硬度、韧性、组织状态—铸、锻、轧、粉末冶金等。 ③切削工艺的类别:分车、钻、铣、镗,粗加工、精加工、超精加工,内孔,外圆,切削流动状态,刀具变位时间间隔等。 ④被加工工件的几何形状(影响到连续切削或间断切削、刀具的切入或退出角度)、零件精度(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和加工余量等因素。 ⑤要求刀片(刀具)能承受的切削用量(切削深度、进给量、切削速度)。 ⑥生产现场的条件(操作间断时间、振动、电力波动或突然中断)。 ⑦被加工工件的生产批量,影响到刀片(刀具)的经济寿命。 3、可转位刀具有哪些优点? 答:①刀具寿命高由于刀片避免了由焊接和刃磨高温引起的缺陷,刀具几何参数完全由刀片和刀杆槽保证,切削性能稳定,从而提高了刀具寿命。 ②生产效率高由于机床操作工人不再磨刀,可大大减少停机换刀等辅助时间。 ③有利于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可转位刀具有利于推广使用涂层、陶瓷等新型刀具材料。 4、数控加工对刀具有哪些要求? 答:①刀片和刀具几何参数和切削参数的规范化、典型化; ②刀片或刀具材料及切削参数与被加工工件的材料之间匹配的选用原则;

电大数控专业数控机床形考册作业1234.doc

数控机床习题(第一章) 1填空题 (1)数控机床一般由控制介质、数控系统、伺服系统、机床本体、反馈装置和各种辅助装置组成。 (2 )数控机床采用■数字控制_技术对机床的加工过程进行自动控制的一类机床。 (3 )突破传统机床结构的最新一代的数控机床是■并联_机床。 (4 )塁自适应控制_技术的目的是要求在随机变化的加工过程中,通过自动调节加工过程中所测得的工作状态、特性,按照给定的评价指标自动校正自身的工作参数,以达到或接近最佳工作状态。 2选择题 (1 )一般数控钻、镗床属于(c) (A)直线控制数控机床(B)轮廓控制数控机床 (C)点位控制数控机床(D)曲面控制数控机床 (2 )([d )是数控系统和机床本体之间的电传动联系环节。 (A )控制介质(B )数控装置 (C)输出装置(D)伺服系统 (3)适合于加工形状特别复杂(曲面叶轮)、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的数控机床是( a )(A)加工中心(B)数控铳床 (C)数控车床(D)数控线切割机床 (4)闭环控制系统的位置检测装置装在( b ) (A)传动丝杠上(B )伺服电动机轴上 (C)数控装置上(D)机床移动部件上 (5)根据控制运动方式的不同,数控机床可分为(|a ) (A)开环控制数控机床、闭环控制数控机床和半闭环控制数控机床 (B)点位控制数控机床、直线控制数控机床和轮廓控制数控机床 (C)经济型数控机床、普及型数控机床和高档型数控机床 (D )NC机床和CNC机床3判断题 (1)通常一台数控机床的联动轴数一般会大于或等于可控轴数。(x ) (2 )数控机床是通过程序来控制的。(X ) (3)数控机床只用于金属切削类加工。(x ) (4 )数控系统是机床实现自动加工的核心,是整个数控机床的灵魂所在。(V) (5 )机床本体是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实体,是用于完成各种切割加工的机械部分。(V ) 4简答题 (1 )简述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1、高速度与高精度化 2、多功能化 3、智能化 4、高的可靠性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报告书

目录 一、数控车床加工工艺 1.1数控车床加工工艺特点 (2) 1.2数控车床加工工艺容 (2) 二、图纸的分析及工艺处理 2.1 工艺分析 (2) 2.2 工艺处理 (3) 2.3 选择设备 (3) 2.4 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和装夹方式 (3) 2.5确定加工顺序及进给路线 (3) 2.6刀具选择 (3) 2.7切削用量选择 (4) 2.8数控车零件程序清单 (7) 2.9数控仿真截图 (8) 三、数控铣床加工工艺 3.1 零件图工艺分析 (9) 3.2确定装夹方案 (10) 3.3确定加工顺序 (10) 3.4刀具选择 (10) 3.5 切削用量选择 (13) 四、主要加工程序 4.1 确定编程原点 (13) 4.2 机床的选择 (14) 4.3 数控铣XKG-028零件程序清单 (14) 4.4 数控仿真截图 (18) 五、设计总结 (19) 六、参考文献 (20)

一、数控车床加工工艺 1.1、数控车床加工的工艺特点 数控车床加工与普通车床加工在许多方面遵循的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数控车床加工自动化程度高,控制功能强,设备费用高,因此也就相应形成了数控车床加工工艺的自身特点。 1.2、数控车床加工工艺容 (1)选择并确定适合在数控车床上加工的零件并确定工序容。 (2)分析被加工零件图纸的数控加工工艺,明确加工容与技术要求。 (3)确定零件加工反感,制定数控加工工艺路线,如划分工序、安排加工顺序等。 (4)设计数控加工工序,制定定位夹紧方案,划分工步,规划走刀路线,选择刀辅具,确定切削用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工差等。 (5)数控加工专用技术文件的编写。 二、图纸的分析及工艺处理 2.1、工艺分析 轴类零件是机械加工中不可缺少的一类零件,在机械装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工艺分析是数控车削加工的前期工艺准备工作。工艺制定的合理与否,对程序编制、机床的加工效率和零件加工精度都有重要影响。该零件右端有两

(完整版)数控加工工艺作业1-3答案

第1章数控加工的切削基础 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切削脆性金属材料时,材料的塑性很小,在刀具前角较小、切削厚度较大的情况下,容易产生( C )。 (A)带状切屑(B)挤裂切屑(C)单元切屑(D) 崩碎切屑 2、切削用量是指(D)。 (A)切削速度(B)进给量(C)切削深度(D)三者都是 3、粗加工切削用量选择的一般顺序是( A )。 (A)a p-f-v c(B)a p- v c -f(C)v c -f-a p(D)f-a p- v c 4、确定外圆车刀主后刀面的空间位置的角度有( B )。 (A)g o和a o(B)a o和K r′(C)K r和a o(D)λs和K r′ 5、分析切削层变形规律时,通常把切削刃作用部位的金属划分为( C )变形区。 (A)二个(B)四个(C)三个(D)五个 6、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车刀角度是( D )。 (A)前角(B)后角(C)楔角(D)刃倾角 7、车削用量的选择原则是:粗车时,一般(A ),最后确定一个合适的切 削速度v。 (A)应首先选择尽可能大的吃刀量ap,其次选择较大的进给量f; (B)应首先选择尽可能小的吃刀量ap,其次选择较大的进给量f; (C)应首先选择尽可能大的吃刀量ap,其次选择较小的进给量f; (D)应首先选择尽可能小的吃刀量ap,其次选择较小的进给量f。 8、车削时的切削热大部分由( C )传散出去。 (A)刀具(B)工件(C)切屑(D)空气 9、切削用量三要素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程度为( C ) (A)背吃刀量最大,进给量次之,切削速度最小; (B)进给量最大,背吃刀量次之,切削速度最小; (C)切削速度最大,进给量次之,背吃刀量最小; (D)切削速度最大,背吃刀量次之,进给量最小; 10、粗车细长轴外圆时,刀尖的安装位置应(C ),目的是增加阻尼作用。 (A)比轴中心稍高一些(B)与轴中心线等高 (C)比轴中心略低一些(D)与轴中心线高度无关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 通过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掌握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的编制及加工方法。二.设计内容 编制中等复杂程度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 三.设计步骤 (一)零件的工艺分析 无论是手工编程还是自动编程,在编程前都要对所加工的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加工方案,选择合适的刀具,确定切削用量。在编程中,对一些工艺问题(如对刀点、加工路线等)也需做一些处理。因此程序编制中的零件的工艺分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数控加工工艺的基本特点 数控机床加工工艺与普通机床加工工艺在原则上基本相同,但数控加工的整个过程是自动进行的,因而又有其特点。 1)数控加工的工序内容比普通机床的加工的工序内容复杂。这是因为数控机床价格昂贵,若只加工简单的工序,在经济上不合算,所以在数控机床上通常安排较复杂的工序,甚至是在通用机床上难以完成的那些工序。 2)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编制比普通机床工艺规程编制复杂。这是因为在普通机床的加工工艺中不必考虑的问题,如工序内工步的安排、对刀点、换刀点及走刀路线的确定等问题,在数控加工时,这一切都无例外地都变成了固定的程序内容,正由于这个特点,促使对加工程序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要求极高,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否则加工不出合格的零件。 2.数控加工工艺的主要内容 根据数控加工的实践,数控加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选择适合在数控机床上加工的零件和确定工序内容; 2)零件图纸的数控工艺性分析; 3)制订数控工艺路线,如工序划分、加工顺序的安排、基准选择、与非数控加工工艺的衔接等; 4)数控工序的设计,如工步、刀具选择、夹具定位与安装、走刀路线确定、测量、切削用量的确定等; 5)调整数控加工工艺程序,如对刀、刀具补偿等; 6)分配数控加工中的容差; 7)处理数控机床上部分工艺指令。 3.数控加工零件的合理选择 程序编制前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时,要有机床说明书、编程手册、切削用量表、标准工具、夹具手册等资料,方能进行如下一些问题的研究。 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时,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有零件图样和毛坯,要选择适合加工该零件的数控机床。第二种情况:已经有了数控机床,要选择适合在该机床上加工的零件。无论哪种情况,考虑的主要因素主要有,毛坯的材料和类型、零件轮廓形状复杂程度、尺寸大小、加工精度、零件数量、热处理要求等。概括起来有三点,即零件技术要求能否保证,对提高生产率是否有利,经济上虽否合算。 根据国内外数控技术应用实践,数控机床通常最适合加工具有以下特点的零件:

2011年春季学期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第二次作业

2011年春季学期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第二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 1. 数控机床最适合加工()的零件。 A. 生产批量大 B. 必须用特定的工艺装备协调加工 C. 形状复杂,用数学模型描述的复杂曲线或曲面轮廓,且加工精度要求高 D. 装夹困难或完全靠找正来保证加工精度 2. 下面()指令不是坐标平面选择指令。 A. G17 B. G18 C. G19 D. G20 3. 辅助功能中表示选择性程序暂停的指令是()。 A. M00 B. M01 C. M02 D. M30 4. 准备功能G90表示的功能是( ) A. 预置功能 B. 固定循环 C. 绝对尺寸 D. 增量尺寸 5. 下面哪组键盘快捷能对图形的渲染和取消渲染进行操作?( ) A. Alt+ B. Alt+O C. Alt+S D. Alt+F1 6. 数控机床上有一个机械原点,该点到机床坐标零点在进给坐标轴方向上的距离可以在机床出厂时设定。该点称()。 A. 工件零点 B. 机床零点 C. 机床参考点 D. 换刀点 7. ()的位置一般由机械挡块位置进行粗定位,然后由光电编码器进行精确定位。 A. 工件原点 B. 机床原点 C. 参考点 D. 夹具原点 8. 加工圆柱形、圆锥形、各种回转表面、螺纹以及各种盘类工件并进行钻、扩、镗孔加工,可选用( )。 A. 数控铣床 B. 加工中心 C. 数控车床

D. 加工单元 9. ( )是机床上的一个固定点。 A. 参考点 B. 工件坐标系原点 C. 起刀点 D. 下刀点 10. 加工中心上一般采用( )圆锥刀柄,这类刀柄不能自锁,换刀方便,且有较高的定心精度和刚度。 A. 1:16 B. 7:64 C. 7:24 D. 7:23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 1. 由于数控车床使用直径编程,因此圆弧指令中的R值是圆弧的直径。() 2. 加工中心是最早发展的数控机床品种。() 3. 数控机床编程有绝对值和增量值编程,使用时不能将它们放在同一程序段中。() 4. 加工中心是带有刀库及自动换刀装置的数控机床,它可以在一台机床上实现多种加工。( ) 5. 建立和取消刀补应在零件轮廓之外进行。() 6. 加工沿着与坐标轴成45o的斜线可采用点位直线控制数控机床。() 7. 自动编程解决了手工编程难以解决的复杂零件的编程问题,既减轻了编程的劳动强度,又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在数控加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 8. 预置进给速度的调节,对切割速度、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影响很大。应按电压表、电流表调节进给旋钮,使表针稳定不动,此时进给速度均匀、平稳,是线切割加工速度和表面粗糙度均好的最佳状态。( ) 9. 铣削平面类零件周边轮廓一般采用立铣刀。( ) 10. 轮廓控制系统CP(Control Path)数控机床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坐标轴同时进行控制。它不仅能保证各点的位置,而且要控制加工过程中各点的位移速度,也就是刀具移动的轨迹。( )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4分,共 7 小题,每小题 2 分) 1. 控车床上加工工件时,工件原点一般设在主轴中心线与工件右端面(或左端面)的 ______ 处。 2. 切削用量的三要素是: ______ 、 ______ 和 ______ 。 3. 工件装夹到机床上时,应使工件坐标系与机床坐标系的坐标轴 ______ 保持一致。 4. 电火花加工(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属于 ______ 的一种方法。 5. 所谓加工路线是数控机床在加工过程中, ______ 的运动轨迹和方向。 6. 确定数控机床坐标轴时规定,传递动力的主轴为 ______ 坐标轴,使工件和刀具之间距离 ______ 方向是 ______ 坐标轴的 ______ 方向。 7. 切削用量中 ______ 对刀具磨损的影响最大。 四、问答题(本大题共16分,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

数控铣床课程设计

机械工程学院 《数控机床编程》课程设计 题目:“王”字凸台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 班级:机制1201 姓名:王超 学号:1209331031 成绩: 指导教师:张丽娟 2015年4月25日

目录 一、任务书 (1) 二、设计零件 (2) 三、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4) 四、程序清单 (5) 五、零件加工 (6) 六、设计小结 (7) 七、参考文献 (8) 八、感想 (9)

一、任务书 1.课程设计概述 《数控机床编程》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专业基础课。通过《数控机床编程》课程设计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设计常用的轴类零件和型腔壳体类零件,并能够合理的选择卡具和加工设备,独立分析工艺,独立编程及完成其加工。通过数控机床编程课程设计,使学生提高数控机床实际操作和手工编程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的组成及其控制原理和方法。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掌握数控机床进行机械加工的基本方法,巩固数控加工编制的相关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并最终达到独立从事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的工作能力。 3.课程设计任务 根据本任务书相关技术要求,完成零件设计,零件工艺分析,加工工序卡的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最后用HNC-21M数控系统机床加工出所设计的工件。

二、设计零件 我要做的零件是在金属块上刻一个“王”字。由于我是第一次将所学理论用于实践,因此我选择笔画相对较少的“王’字来做。本次编程我打算用顺时钟圆弧指令G02和直线指令G01来刻画这个字。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作业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作业(1) 1、车刀几何角度标注 ①45°端面车刀:Kr=Kr¢=45°,go= -5°,ao=ao¢=6°,ls= -3° ②内孔镗刀:Kr=75°,Kr¢=15°,go=10°,ao=ao¢=10°,ls= 10° 2、粗、精加工时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3、什么是积屑瘤?它是怎样形成的?对切削过程有何影响?如何抑制积屑瘤的产生? 4、简述切削用量三要素对切削温度、切削力的影响规律。 5、什么是刀具磨钝标准?刀具磨钝标准与哪些因素有关? 6、前角的作用和选择原则是什么? 7、后角的作用和选择原则是什么? 8、主偏角的作用和选择原则是什么? 9、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与选择方法是什么? 10、切削力的来源有哪些?简述各切削分力的特点和用途。 11、什么是刀具耐用度?刀具耐用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12、数控车刀刀尖安装高低对工作角度有何影响? 13、切削液的作用是什么?常用切削液有哪些?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作业(2) 1、什么是欠定位?为什么不能采用欠定位? 2、什么是过定位?试分析图1中的定位元件分别限制了哪些自由度?是否合理?如何改进? 图1

3、根据六点定位原理分析图2中各定位方案的定位元件所限制的自由度。 图2 4、粗基准和精基准选择的原则有哪些? 5、对于图3所示零件,已知A、B、C、D及E面均已经加工好,试分析加工f10mm孔时用哪些表面定位比较合理?为什么? 6、试分析图4中夹紧力的作用点与方向是否合理?为什么?如何改进? 图3图4

7、套类零件铣槽时,其工序尺寸有三种标注方法,如图5所示,定位销为水平放置,试分别计算工序尺寸H1、H2、H3的定位误差。 图5 8、对夹紧装置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作业(3) 1、什么叫工序和工步?划分工序的原则是什么? 2、何谓“工序集中”和“工序分散”?什么情况下按“工序集中”原则划分工序?什么情况下按“工序分散”原则划分工序? 3、数控机床上加工的零件,一般按什么原则划分工序?如何划分? 4、在数控机床上按“工序集中”原则组织加工有何优点? 5、图1所示为轴类零件图,其内孔和外圆和各端面均已加工好,试分别计算图示三种定位方案加工时的工序尺寸极其偏差。 图1 6、图2所示零件,,,。因A3不便测量,试重新标出测量尺寸A4及其公差。

课程设计《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一、项目导入 (3) 二、项目实施 (3) 2.1零件工艺性分析 (3) 2.1.1结构分析 (3) 2.1.2尺寸分析 (3) 2.1.3表面粗糙度分析 (3) 2.2制定机械加工工艺方案 (3) 2.2.1确定生产类型 (3) 2.2.2拟订工艺路线 (4) 2.2.3设计数控车加工工序 (4) 2.3编制数控技术文档 (5) 2.3.1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5) 2.3.2编制数控加工工序卡 (6) 2.3.3编制刀具调整卡 (7) 2.3.4编制数控加工程序卡 (7) 2.4试加工与优化 (9) 三、设计小结 (9) 四、参考文献 (10) 五、附件1 (11)

一、项目导入 加工螺纹球形轴,如图1-1所示,毛坯为Φ60×180的棒料。要求设计数控加工工艺方案,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数控加工工序卡,数控车刀具调整卡,数控加工工序卡,进行仿真加工,优化走刀路线和程序。 二、项目实施 (一)零件工艺性分析 1.结构分析 如图1-1所示,该零件属于轴类零件,加工内容包括圆弧、圆柱、沟槽、螺纹、倒角。 2.尺寸分析 该零件图尺寸完整,主要尺寸分析如下。 :经查表,加工精度等级为IT8。 Φ580 -0.046 :经查表,加工精度等级为IT7。 Φ450 -0.025 :经查表,加工精度等级为IT7。 Φ360 -0.025 其他尺寸的加工精度等级为IT4。 3.表面粗糙度分析 由图可知,其主要表面的粗糙度为3.2. 根据分析,螺纹球形轴的所有表面都可以加工出来,经济性能良好。 (二)制订机械加工工艺方案 1.确定成产类型 零件数量为2件,属于单件小批量。 2.拟定工艺路线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 内容

12345674567878学院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一、项目导入 (3) 二、项目实施 (3) 2.1零件工艺性分析 (3) 2.1.1结构分析 (3) 2.1.2尺寸分析 (3) 2.1.3表面粗糙度分析 (3) 2.2制定机械加工工艺方案 (3) 2.2.1确定生产类型 (3) 2.2.2拟订工艺路线 (4) 2.2.3设计数控车加工工序 (4) 2.3编制数控技术文档 (5) 2.3.1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5) 2.3.2编制数控加工工序卡 (6) 2.3.3编制刀具调整卡 (7) 2.3.4编制数控加工程序卡 (7) 2.4试加工与优化 (9) 三、设计小结 (9) 四、参考文献 (10) 五、附件1 (11)

一、项目导入 加工螺纹球形轴,如图1-1所示,毛坯为Φ60×180的棒料。要求设计数控加工工艺方案,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数控加工工序卡,数控车刀具调整卡,数控加工工序卡,进行仿真加工,优化走刀路线和程序。 二、项目实施 (一)零件工艺性分析 1.结构分析 如图1-1所示,该零件属于轴类零件,加工内容包括圆弧、圆柱、沟槽、螺纹、倒角。 2.尺寸分析 该零件图尺寸完整,主要尺寸分析如下。 Φ580-0.046:经查表,加工精度等级为IT8。 Φ450-0.025:经查表,加工精度等级为IT7。 Φ360-0.025:经查表,加工精度等级为IT7。 其他尺寸的加工精度等级为IT4。 3.表面粗糙度分析 由图可知,其主要表面的粗糙度为3.2. 根据分析,螺纹球形轴的所有表面都可以加工出来,经济性能良好。 (二)制订机械加工工艺方案 1.确定成产类型 零件数量为2件,属于单件小批量。 2.拟定工艺路线

数控加工工艺作业1-3答案

第章数控加工的切削基础 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切削脆性金属材料时,材料的塑性很小,在刀具前角较小、切削厚度较 大的情况下,容易产生()。 ()带状切屑()挤裂切屑()单元切屑() 崩碎切屑 、切削用量是指()。 ()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三者都是 、粗加工切削用量选择的一般顺序是()。 ()()()() 、确定外圆车刀主后刀面的空间位置的角度有()。 ()和()和′()和()λ和′ 、分析切削层变形规律时,通常把切削刃作用部位的金属划分为()变形区。 ()二个()四个()三个()五个 、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车刀角度是()。 ()前角()后角()楔角()刃倾角 、车削用量的选择原则是:粗车时,一般(),最后确定一个合适的切削速度。 ()应首先选择尽可能大的吃刀量,其次选择较大的进给量; ()应首先选择尽可能小的吃刀量,其次选择较大的进给量; ()应首先选择尽可能大的吃刀量,其次选择较小的进给量; ()应首先选择尽可能小的吃刀量,其次选择较小的进给量。 、车削时的切削热大部分由()传散出去。 ()刀具()工件()切屑()空气 、切削用量三要素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程度为() ()背吃刀量最大,进给量次之,切削速度最小; ()进给量最大,背吃刀量次之,切削速度最小; ()切削速度最大,进给量次之,背吃刀量最小; ()切削速度最大,背吃刀量次之,进给量最小; 、粗车细长轴外圆时,刀尖的安装位置应(),目的是增加阻尼作用。 ()比轴中心稍高一些()与轴中心线等高 ()比轴中心略低一些()与轴中心线高度无关

、数控编程时,通常用指令表示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速度,其大小为 (\ )。 ()每转进给量()每齿进给量 ()进给速度()线速度 、刀具几何角度中,影响切屑流向的角度是()。 ()前角;()刃倾角;()后角;()主偏角。 、切断、车端面时,刀尖的安装位置应(),否则容易打刀。 ()比轴中心略低一些;()与轴中心线等高; ()比轴中心稍高一些;()与轴中心线高度无关。 、()切削过程平稳,切削力波动小。 ()带状切屑()节状切屑()粒状切屑()崩碎切屑、为提高切削刃强度和耐冲击能力,脆性刀具材料通常选用()。 ()正前角;()负前角;()°前角;()任意前角。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用中等切削速度切削塑性金属时最容易产生积屑瘤。( √) 、在金属切削过程中,高速加工塑性材料时易产生积屑瘤,它将对切削过 程带来一定的影响。( ×) 、刀具前角越大,切屑越不易流出、切削力也越大,但刀具的强度越高。(×) 、主偏角增大,刀具刀尖部分强度与散热条件变差。(√) 、精加工时首先应该选取尽可能大的背吃刀量。(×) 、外圆车刀装得低于工件中心时,车刀的工作前角减小,工作后角增大。(√) 、进给速度由指令决定,其单位为。(×) 、前角增加,切削力减小,因此前角越大越好。(×) 、背吃刀量是根据工件加工余量进行选择的,因而与机床功率和刚度无关。() 、选择合理的刀具几何角度以及适当的切削用量都能大大提高刀具的使用 寿命。( √) 三、简答题 、将根据加工要求规定的主后刀面中间部分的平均磨损量允许达到的最大值作为磨 钝标准。刀具从刃磨后开始切削,一直到磨损量到达磨钝标准为止所经过的总切削时间,称

江苏开放大学数控加工工艺形成性作业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 姓名 课程代码 110045 课程名称数控加工工艺规程编制与实施评阅教师 第 3 次任务 共 4 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任务内容: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零件的机械加工精度主要包括(D )。 (A)机床精度、几何形状精度、相对位置精度 (B)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装夹精度 (C)尺寸精度、定位精度、相对位置精度 (D)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相对位置精度 2、制订加工方案的一般原则为先粗后精、先近后远、先内后外,程序段最少,( A )及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A)走刀路线最短(B)将复杂轮廓简化成简单轮廓 (C)将手工编程改成自动编程(D)将空间曲线转化为平面曲线 3、换刀点是指在编制数控程序时,相对于机床固定参考点而设置的一个自动换刀的位置,它一般不能设置在(A)。 (A)加工零件上(B)程序原点上 (C)机床固定参考点上(D)浮动原点上 4、加工精度高、(C )、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等是数控机床加工的特点。(A)加工轮廓简单、生产批量又特别大的零件 (B)对加工对象的适应性强 (C)装夹困难或必须依靠人工找正、定位才能保证其加工精度的单件零件 (D)适于加工余量特别大、质及余量都不均匀的坯件 5、在数控加工中,( D )相对于工件运动的轨迹称为进给路线,进给路线不仅包括了加工内容,也反映出加工顺序,是编程的依据之一。 (A)刀具原点(B)刀具(C)刀具刀尖点(D)刀具刀位点 6、下列叙述中(A ),不属于确定加工路线时应遵循的原则。 (A)加工路线应保证被加工零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B)使数值计算简单,以减少编程工作量 (C)应使加工路线最短,这样既可以减少程序短,又可以减少空刀时间 (D)对于既有铣面又有镗孔的零件,可先铣面后镗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