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对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对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对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21世纪是一个急剧变革的世纪,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了培育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人,我们的教育也应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事实上,当前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亟须我们去认识、研究和解决。

一、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以小学为突破口,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是教育部作出的正确决策。但在减轻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的同时,必须切实消除小学的后顾之忧。以某市的小学教育为例,现在取消了进入初中阶段的升学考试已有好几年,但小学生从四年级起,书包越来越重,学习负担逐步增加。原因是学校和家长都存在择校思想,即希望学生能够进入办学声誉较好的初中或重点高中,每年有相当一部分的小学毕业生参加择校考试,使已被取消的小学升学考试换汤不换药地粉墨登场了,以致去年上半年就严禁的各类辅导班,又死灰复燃、越办越多。以某校二年级小学生为例,2001年暑假中,大多数学生都参加了各类辅导班,有的一人就参加了写作、英语口语等六个辅导班的学习。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并未减轻! 因此,我们认为,淡化和消除择校思想,大力全面提高初中办学质量,加大对较薄弱的初中的扶持,切实解决初中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是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的必由之路。另外,提倡重点中学只办高中,把初中分离出去,亦不失为明智之举。当然,上述建议

非短时间所能奏效,各级政府应加大支持教育部门这方面改革的力度。

让人焦虑不安的是初中学生较之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更重。因为现在初中毕业生和家长均希望能进入普通高中,而普通高中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只能择优录取,对于未达到录取分数线的学生,则根据分数高低收取入学费,且入学费有不断增高的趋势。学生家长们为了少出这笔费用,每天在学生耳边唠叨“差一分就要多出几万元哪”,于是额外给学生搜罗各种试卷、辅导材料,并请家教,加上学校每位任课老师千方百计寻来的各类考题试卷,学生们的负担日趋加重,苦不堪言。以某校初三学生为例,在初三最后阶段,经常上课至晚上7点多,回到家至少还有四五张考卷要做,再加上作文和父母找的习题,孩子常常要学到凌晨3点多才能入睡,而早晨6点又得起床上学,身心疲惫,视力下降,个别学生甚至出现视网膜剥离的现象。当然,这受害的不仅仅是学生,同样还有学生家长,因为家长必须和孩子一起去面对中考的激烈竞争,考分不理想,不得不捧出四五万元省吃俭用攒下的血汗钱,甚至有一些患病的家长,自己甘愿不去看医生,默默地忍受病痛的折磨,而省下钱来给孩子上学读书。鉴于上述事实,我们建议,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逐步扩大高中招生规模,避免高收费。当前有许多所谓的国家示范中学,我们认为缺乏示范性,充其量只不过是招收高

分学生的代名词。为此,我们呼吁:淡化重点,淡化择校观念,进一步加大教育“金边工程”的力度。

二、中小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对所学习的课程普遍不喜欢,除物理、化学外,其它课程的喜欢比例,随年级升高呈下降趋势。喜欢语文和数学的学生比例分别由小学一年级的66, 3l%和60. 77%,降到初三的39. 04%和42. 90%; 喜欢外语的学生比例,小学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增高,初中则随着年级的增高而下降。有70—80%的少儿回答“为什么喜欢该科目”时选择“成绩好”,30—40%的学生选择“老师讲解好”,不到30%的学生选择“有兴趣”。这说明少儿学习的动力来自好成绩的追求,大部分少儿不能在学校体验学习的乐趣,而是苦读完成学业。

少儿对学习缺乏兴趣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不当密切相关。调查显示,有11%的家长完全同意“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其它的什么都不重要”,大部分家长基本不同意,只有27%的家长完全不同意。而对于“孩子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情绪比学习还重要”一项,仅有5%家长完全同意,而32%的家长完全不同意。

从学校教育看,当前有些教师并不知道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尽管约60%的教师都明显认为“减负”不等于素质教育,但也有3%的教师把素质教育与减负相混淆。一些教师对如何

实施素质教育还不明确,约25—49%的教师把增加课外活动时间理解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仅有2%的教师完全同意“学生的创造力是通过专门的课程来培养的”,有32%的教师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应由学校指定专门的教师来完成”。为此,我们建议:首先,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少年儿童发展中巨大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努力形成机会均等、公正公平的教育氛围。其次,要更新教育观念,坚持素质教育方针,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和家庭的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体化。三要努力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积极推进课程的改革,优化课程结构,使青少年的学习方式从被动灌输向主动汲取转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想象力。

三、考试的方式和程序有待改革。目前中小学记录考试成绩依然广泛采用评分制——百分制,这有很多弊端。对于学生来说,百分制使他们严格遵循教师所讲的一切,不敢越雷池一步,不能发挥其创造性;对于教师来说,也不敢出一些有份量的题目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因为如果考这样的题目,很容易使班上的成绩“普遍下降”,而如果题目较为容易,考高分的人就多。对于这种情况,欧美等国往往采用“浮动记分制”,即先用百分制记分,然后按班上的相对成绩折算为相应的五级分。如果全班成绩都好,那么也许80

分还只是“C”,如果全班分数较低,那么也许50分就可以是“A”。这完全是相对的。采用这种浮动记分制,教师可以任意出题,学生也可以没有任何顾虑地去应考,因为所考的是自己的智力水平而不仅仅是老师课堂上讲过的那些东西。

四、教育评估系统存在较大偏差。现行的基础教育评价系统的目的、功能、手段过于片面地强调通过考试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据此判断教师、学校的教育成就。这种评估体系必然导致学校教学努力的方向出现偏差。考试成绩被简单地当作是反映学生发展成就的可靠指标,而学生发展中许多真正重要的能力和素质,由于难以直接评价,都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的标准来衡量的。这个评估系统还受到一个“相当完善”的体制支持,高度集中的教育管理模式,高深的国家或地方课程,近乎标准化的考试体系,统一的各级教育入学标准,以及与之配套的教育教学研究系统等,为所有的中小学提供了一整套关于“高质量教育”的唯一标准,规范着学校几乎所有的教学与活动。

综上所述,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事实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基础的,这并不是哪一个人的责任,也不是教育部门的误导,而是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政策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近几年来,教育发展突飞猛进,高校扩大规模,向大众化方向发展;高中扩大规模,向普及化方向发

展;“两基”、职教、成教、远程教育在向社会化、终身化方向发展。但与此发展速度不相适应的是,国家及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并没有按比例同步增长,教育法规定的4%的投入指标也远远没有实现,那么教育高速发展的成本势必转嫁到受教育者的家长身上,老百姓的负担被变相加重了。

现在有个误区,一提增加教育投入,就是保证教师工资发放,而事实上,无论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仅付教师工资是远远不够的。以前老师上课,一支粉笔、一本书另加一张嘴,现在备课用电脑,上课用多媒体,一上就是多少万;以前学生上课一张凳子、一张桌子、几本书即可,现在闭路电视、投影仪、微机、语音设备、实验设备一应俱全,不是校长想摆阔,而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考信息技术需要微机,考外语听力需要语音设备。更不用说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更高的层面上对校长和教师进行与时俱进的在职培训,为学生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深入社会实践进行创新思维和多种能力培养,以及现代教育科研所要付出的更大代价。而教育行政部门在作出这些决策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这些资金从何而来,没有配套措施,学校只好分摊给学生。希望政府能够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把可花可不花的钱省下来,鼓大励先富起来的人把钱掏出来,投到教育事业上来。

浅析对教育教学的认识

浅析对教育教学的认识 摘要:教育的目的在于明理,在于“穷理正心,修己治人”,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人们对个人品德、独立生活能力的关注度应远超过对技术、知识的掌握度。一个人的成长会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影响,而前两者对人的影响特别重要,其中,家庭的影响又是最为重要的。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不能将希望完全寄托于学校。胎教是家庭教育的开始,从母亲怀孕时起,就要注意胎教,“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良好的家风培养出来的孩子未必绝顶聪明,但一定是人格独立、愿意为社会造福的人。 关键词:教育目的;古代教育精神;品德;技能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摘自四书之一的《大学》上的第一句话,也是揭示全书核心、开宗明义的最关键的一句话。点明了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明理,需不断改革自新,以圣人的境界为目标。这里的“大学”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高中毕业后进一步深造而去就读的场所,而是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古代儿童六岁入小学,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文化课和基本的礼节。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也就是说,古代孩子的教育是先从生活的劳动教育入手的,养成清洁整齐的习惯;然后施以待人接物的礼貌教育,这便是所讲“应对”的内涵。可见,古代的教育精神重点在人格的培养和礼仪的规范方面,在孩子学会做人后才学习生存所需的技术和知识。《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主张可为其印证。 反观我们的现代教育,7岁开始上小学,学习课程为语文、数学、英语、自然、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思想品德等。乍看之下,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艺术、运动、品德的培养,非常完美,孩子能在这种体制下成长,一定能成为全方面发展的人。但凡是经历过的人都有体会,除了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与今后升学有着直接关系的学科外,其他的课程都是摆设。关乎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是他的品德,而品德课也只是一周一节,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许多行为几乎看不出他上过这门课,而这门课的实际作用便沦落为向大众交代已教育过孩子的品德。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是一周一节课,一张考卷+空洞说教就能够形成的。好

(完整版)浅谈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 县河镇中心学校任筠 《正道》一片以西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例,分为挑战、均衡、素质3个部分,立足中国基础教育现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讨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的途径与方法,通过展现西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主要内容,评价其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先锋意义和对中国教育未来的启示和价值。 西安所推行的大学区改革,毫无疑问是一个智慧、伟大而又充满挑战性的方案。这一改革方案,以强校带动弱校的方式,使各个学校资源共享,共同进步,无疑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尤其对于资源匮乏的学校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契机。同时,大学区改革制度能够带来卓越的成果和飞速的进步,离不开西安各个学区长学校的敬业与奉献。纪录片中对西安市第一中学创新素质教育做法的报道,是学校依照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真实写照。 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着重大改革,其主要改革内容有:一、减免学生学杂费,严格执行一费制;二、严格控制家庭作业量;三、控制学生在校就读时间;四、严禁学校乱收费、乱办班;五、即将改变对学生的评价办法等等。 基础教育改革是基础教育的全面回归,是走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正道,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减轻负担,弱化分数,提高综合素质,推行综合评估。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工作: 一、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教育。 在这种新形式下,学校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统领整个教育,更加关爱学生,更加把握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以此适应教育的步伐。 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作为一线教师都已经习惯了应试教育,对教育改革是有不同态度的。要进行改革,我觉得既是阻力,也可以变成动力。对他们,需要先从观念上进行改革,在认同他们的教学经验前提下缓慢推行改革才是良方,绝对不能一夜之间改变所有一切,那样他们是无法接受的。而大多数新教师,是欢迎新课程改革的,他们年轻有活力,对新事物都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只要利用好,

对学校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意见及建议

给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我认为,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不是替代基层学校的管理,而是在“促进学校管理机制 进一步完善、为学校领导施政减负”这两个目标上多做文章。本学期,教育局叶副局 长与中教科领导做了三件大事,基本实现了以上两个管理目标。这三件事:
一是重视学校常规管理的过程监控。教育局中教科在叶副局长的带领下,多次组 织下校调研,并组织了大规模的常规检查。这些都是在促进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的完 善与管理制度的落实。比如,进一步明确分管教学副校长的职、权、责,这实际上 是在帮助学校理顺各部门间的内部管理关系。这绝不是给副校长加压,而是让分管 教学的副校长工作起来更加理直气壮、更有明确的方向。
二是重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不断提升。中教科把学校开展教师基本功考核工作列 入常规检查的重要内容,专门发文进行部署,这有助于学校领导把管理重点转移到 师资队伍素质提升这个管理基本点上来。各校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特 别重视教育局提供的这个契机,努力干他们原本想干又不好办的事。
三是重视学生学习基本习惯的养成。进修校中研室开学初就下发了《关于加强中 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六点建议》,得到了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中教科专门把它 列为常规检查的内容之一。各校领导也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有的学校开了学习习惯 的主题班会,有的学校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的问卷,长乐三中还让老师撰写“如何养 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专题文章。各校正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 养成。
根据叶副局长的要求,我室于本学期初提出了学校工作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即学校的管理以教学管理为中心,学校的教学管理以课堂教学管理为 中心;“两个基本点”,即教师基本素质的提升与学生基本学习习惯的养成。
我想就常规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谈几点个人建议,仅供各位同行讨论,以便 在即将召开的教务主任会议上作进一步研讨。
一、教案可否采用统一设计的教案簿
各校可独立或联合设计统一的教案簿,这有利于引导教师规范地书写教案。实践 证明,凡是采用统一设计的教案簿的学校,教师在教案编写方面都比较规范,项目 也较完整。
教案设计中要保证有以下十个项目:一是日期、周次与课时;二是课题名称;三

浅谈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浅谈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窗边的小豆豆》有感一直以为教育只是一种职业,与教师有关的职业,只与教师有关,只是教师的事。上完教育学后才知道,那只是对教育的狭义定义。从广义上说,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能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广义的教育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产生了,存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之中,它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所以说,教育并非只和教师有关,学校,社会,家庭等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都会对教育产生影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在这项教育工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关键,社会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决定因素。 在这里,我想借《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几个场景浅谈下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小豆豆在被小学退学以后,机缘巧合下,小豆豆的妈妈找到了巴学园。进入校长办公室后,校长小林宗作先生并没有因为小豆豆是被当地公办小学退学的原因而刁难她,而是让小豆豆坐在椅子上畅所欲言,并且就像同小豆豆谈天一样探着身子非常认真的没有一丝厌倦地听她讲完四个多小时。我们可以想象小林先生的这种做法让小豆豆感受前所未有的

教师的亲切,同时给予了她无限的鼓励,给她的未来产生了长久的潜在的积极的影响。事实上,这种做法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但是却是师生关系所需的。现代师生关系的特点是民主平等性,互利互惠性,合作对话性,其重建更需要确立生命教育理念,教师应胸怀满腔的教育爱和善于倾听。但是将小豆豆退学的老师明显没有做到这点,只是一味地在小豆豆母亲面前抱怨和苦恼,最后甚至建议小豆豆妈妈另请高明。而小林先生却做到了这点。小豆豆的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反观现在,现代的教师们做到了这点吗?我们一直倡导教育改革,改什么呢?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教学内容?可是我觉得真正需要改革的,是这个教育框架下的师生关系,因为不可否认的是,教师在学生的求学生涯中起着不可磨灭的深刻的影响,乃至对学生未来的生活中也会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 如何改造师生关系呢?就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来说,要发挥教师在培养良好师生关系中的导向作用,首先就要加强教师素养的培养和加强,让老师拥有相应的职业道德素养,过硬的业务素养,和较强的能力素养,才能让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正确导向学生。在我看来,教师,是拒绝“经验”的职业,因为教育面对的是千变万化的最不完善的自然人,教育永远不会有一成不变的经验。因此,也就决定了教师一生都要不断学习,不断地自省,不断地应变和不

浅谈我对德育教育的认识

浅谈我对德育教育的认识 对青少年开展富有成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为他们以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公民打下坚实基础,是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课题。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这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极大的影响,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带来新的挑战。我们如何应对新的形势迎接挑战,有效的开展中学生的德育工作?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不得不深思的问题。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一个好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领悟的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保持较强的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的表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将粗话,要讲文明礼貌,要求学生不乱仍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等等,教师首先应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绝对不做。 “言传不如身教”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说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给学生看有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这样

才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这一点我就深有体会,我担任班主任的初三(3)班,同学们以前不注意教师的清洁,经常在教室里面乱扔纸屑、果皮,特别爱讲粗话,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收效甚微。一次班会课,我走进教室看到教室里扔了很多纸屑,就默默的把纸屑捡起来,同学们都感到很惊讶,纷纷捡起身边的纸屑放到抽屉里头。当捡完纸屑以后,说了一句话:“看,我们的教室多么整洁,我们也觉得很舒服,没有老师的批评,心情也好,如果我们每一个都自觉保持教室的整洁,每一天都有好的环境,好的心情不是很好吗?”从此以后,教室总是保持得很整洁。因此我们教师要强化自身修养,以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二、开展形式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创设广阔平台 课外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课外活动是为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堂以外对学生实施多种影响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受到教育,启发与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的有效途径,课外活动多以集体的方式进行,是学生自愿参加。因此,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开拓视野,同时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

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篇一:对学校管理的几点意见与建议对学校管理的几点意见与建议 我非常有幸地作为青干班的一员参加了在武汉为期九天的培训班的学习,学习中专家们理论阐述、引经据典、谈心交心,无不使我产生共鸣。他们娓娓道来,环环相扣,给人启迪,促人反省,震撼人心。既气势磅礴,恢弘大度,又紧扣实际,细致入微。既让我们欣赏了名家的风采,又使我们饱食了无比精美的精神大餐;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明确了使命。九天下来,感受颇丰,受益匪浅。这次培训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教育教学新动态,真正学到了作为一名新时期校长应有的新理念、新思想,同时还对学校管理也有了许多新的体会和思考。 一、学校管理中要关心和信任教师 在学校管理中,把教师管理作为第一要素,树立“以教师为本”、“教师发展第一”的管理思想,我认为,这是21世纪学校管理中应建立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理念。 教师是学校的主人,是学校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力量。我觉得要教师用心教学,就要得到教师的“心”;要真正地得到教师的“心”,就要真心关心教师

、爱护教师,特别是尊重和信任他们。 (一)关心教师的家庭与生活 我觉得关心教师就要关心教师的家庭与生活,把感动送给教师。比如我校在教师办喜事、丧事时,学校总会送去祝福与问候,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在过年过节,学校会请教师家属到学校做客,感谢他们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与支持,让教师无后顾之忧,能安心的工作;在教师生活上学校食堂专门开设了教师窗口,方便教师就餐等等,这些都受到了教师的好评。当然也有不足的方面,在一些细节上如果学校想的更周到一些,我想会更贴近教师的心。比如我校教师由于工作关系很多教师就在食堂就餐,学校为了关心教师也专设了教工窗口,但很多教师仍感到不便,特别每到学生就餐时造成很多教师吃不好,很多教师下晚自习后才回家吃饭。我想学校能否单设一个教师小食堂改善伙食,让教师吃的舒心,从而更好、安心的工作。 (二)关心教师的成长 教学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要给教师实实在在的东西,要为教师成长做事。大学者,大师也,既要引进大师,也要生产大师。什么是好学校?好学 校就是学生在这里成长得快,教师在这里也发展得好,而且能产生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我觉得关心教师的成长就要让学校年轻教师的业务素质能够尽快得到提高。我校为

浅谈对融合教育的认识与理解

浅谈对融合教育的认识与理解 本次研修班传递出一个很重要的讯息就是让特殊儿童回归主流,与普通孩一起实行融合教育。参加研修的有三分之二的学员来自普通学校和普通职业技术学校,研修班通过对特殊教育理念和发展的陈述以及对当前形式的解读,让每一个学员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了解到融合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的必要性。 广州市少年宫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活动机构,秉承“为了一切孩子”的教育宗旨,一直关注特殊儿童的公益教育事业,2006年成立特殊教育中心开始便倡导融合教育,并于2012年开展融合教育课程,在少年宫内大的融合教育环境内招收普通儿童和特殊儿童同班,2013年在北京、广州多地举办融合教育展览和研讨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13年9月本人也开始尝试融合班的教学和教研工作。设置普通儿童和特殊儿童融合的班级,并设计相应融合课程。对融合教育也在初步的探索阶段。通过本次的学习个人了解到融合教育更多的内容。以下将结合学习和实践谈谈我对融合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近十几年来,回归主流成为特殊教育的主要趋势,提倡让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有共同相处、学习、互动的机会,并强调每个学生应有相等的学习权利和公平的教育机会。随班就读工作作为一种全纳教育的安置模式也在国内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发展。近年来更进而提出了「融合」(inclusion)或「完全融合」(full inclusion)的理念,不再将特殊学生分离教育,强调让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融合在一起学习。融合教育不只是单纯地指某种特教安置形式和策略,而是一种促进正常儿童和特殊儿童共同发展的教育思想。 融合教育指的是将身心障碍儿童和普通儿童放在同一间教室一起学习的方式,它强调给身心障碍儿童提供正常化的教育环境,而非隔离的环境,在普通班中提供所有的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措施,使特殊教育及普通教育合并为一个系统。融合教育于1990年在美国最先提出,在1994萨罗曼卡宣言强调融合教育精神如下: (一)融合与参与是人类尊严与乐趣的要素;(二)人类的差异是正常的;(三)应该根据个人需求去调整学习上的差异;(四)普通学校应该体认及因应

建议书之对学校发展意见建议

建议书之对学校发展意见建议 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建议 【篇一:对学校发展的建议】 新三中启用在即,经过艰难的选调之路,能成为新三中的一员,是 我的荣幸。我也从中看到了县委县政府及文教体局对新三中所寄予 的厚望。我从教十年,有七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两年的教务主任 工作经验。结合我的经验,我简单谈一些自己对新三中发展的看法: 我认为,一个学校,治校之道,首在治人;治人之道,首在治心。 所谓“人心齐泰山移”,新三中要想做强做大,上下齐心协力,团结 一致,共同奋斗,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如何才能让教师们心齐呢? 我认为: 1、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把新三中建设成为肥乡初中教育标杆,即

是各级领导的期望,也应该成为新三中教师的共识。教师对此有了 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高标准要求,为了新三中兢兢业业,无私 奉献,不懈努力。这样,大家心往一处用,劲往一处使。不但增强 了学校的凝聚力,而且增强了学校的战斗力。 2、要有一支公正廉明、能力过硬、思路创新的中层领导队伍。领导 层是学校管理的核心,领导公正廉明,教师才能安心于工作,全身 心地投入工作。领导能力过硬,才能发挥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可 以有效提高学校教师整体的战斗力。不断拓展办学新思路、管理新 思路、教学新思路,才能保持学校旺盛的发展生命力。 3、要有严格、公正、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学校的各项教师考核制 度是教师行为的指向标。要善于发挥考核制度的指挥棒作用,让教 师明确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依制度治校,严格执行,

不徇私情,务必使多劳者多得,少劳者少得。树立人人争着干的正 气,使每个教师都能在工作之中体验到自己的价值。 4、教师要树立严谨求实、刻苦钻研的校风,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 这也是保证学生安心学习的重要条件。 人心齐是学校发展的内部保证,而教学成绩则是学校的命根子。现 在社会评价一个学校,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教学成绩。学校说得再好, 没有成绩,什么都成了空话。新三中要想成为肥乡教育的龙头老大, 成绩是关键中的关键,考试出成绩才能一鸣惊人,立于不败之地。 我认为,学生成绩的提高需要具备以下几点: 1、优秀的师资队伍。业务强、素质高、品行好、责任心强的教师 队伍是教学成绩取得的关 键。这在我们三中的老教师应该没有问题。将来新招聘的年轻教师, 学历高,知识丰富,年轻有干劲,虽然经验欠缺,如果老同志加以

浅谈当前教育几热点问题的认识

浅谈当前教育几个热点问题的认识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有些问题反复出现,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因此,我就几个社会议论较多的教育热点问题,谈一点个人的认识。 一、关于应试教育的问题 多年来,应试教育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对此,我们应当思考,应试教育的出现究竟是我们的教育指导思想出了问题,还是整个社会出了问题?为什么我们一直在提素质教育,但学校教育还是围着高考转?从深层次上分析,这是个社会问题,而不单单是教育问题。对于一些群众来说,他们也许更关注自己的子女能否顺利升入一所好学校,将来找到一份好工作,过一种好生活。他们也许不太关心什么是素质教育,却会盘算孩子教育的投入与收益。他们对未来满怀憧憬,却更加关注现实的利益。这种思想与现实的矛盾、个人利益和国家民族长远利益的矛盾非常棘手。这也正是我们常常为之苦恼、为之困惑、为之进退两难、为之遭人诟议的问题。许多群众对子女的教育不惜金钱,不惜心血和汗水,所求无非是子女将来能立足,有发展,有出息。他们的这种“改变命运”的追求,理所当然,合情合理,无可厚非。但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都围绕“高考升学”这个目标来运转,这是教育的悲哀,也是民族的灾难。科举制度曾以进步的面貌出现,却以百弊丛生的面貌而废除,给国家民族带来的深刻教训值得汲取。对于老百姓来说,如果把对教育的投资局限于高考升学,必然是失望大于希望,风险大于收益。如果我们认同教育的基本目的,那么,就必须有人站在更高的层面上,以战略的眼光来思考和规划教育发展;如果我们认同教育具有长周期、迟效性等特点,那么,教育就不可能只考虑当下,不能为了今天而牺牲明天。教育发展并非单向度服从社会发展,教育同时负有推动历史进步、引领社会发展的使命。我始终认为,坚定不移推进素质教育,就是对人民群众根本的、长远的利益的体现和实现 (二)关于中小学乱收费、“择校生”高收费问题 近几年,在一些地方和中小学校出现的乱收费、“择校生”高收费现象,社会反映比较强烈。国家教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连续两年抓紧专项治理工作,初步遏制了愈演愈烈的发展势头。但是,由于各方面、各地区在认识上还不够统一,治理工作发展并不平衡。学校在收费方面出现的问题,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要具体分析。对腐败现象要坚决克服和惩处。但是,新闻媒体在报道这方面情况时也要实事求是。有的把教育界说成是暴利行业,这是以偏概全,是炒作和误导,不符合实际。就广大农村学校来说,主要还是投入不足。如果找不到病根,就不能对症下药,达不到治本的目的。研究学校收费问题,首先要计算教育成本;第二是确定政府、社会和受教育者对教育成本的分摊比例;第三是制定收费标准。这样,判断学校收费乱与不乱才有科学依据。转移支付不能光看支了多少,而要看学校实际得到多少。在农村,我们既要减轻农民负担,又要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否则,孩子受不到良好的教育,损害的是农民的长远利益。 应该看到,中小学乱收费、“择校生”高收费问题实质是社会诸多矛盾的综合反映。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综合治理,从根本上解决也还需要一段时间。三、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问题学生课业负担问题与择校现象有一些同源性的原因,虽然这与教育本身的制度缺陷有一定关系,但是,归根到底,仍然是社会就业、生存竞争在教育上的反映。学习本身是一项艰苦的活动,学生应该承担合理的学习负担。任何人要想在某个方面取得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汗水。这一点我们必须告诉学生。不能让学生误认为学习是一件轻松自在、垂手可成的事。但是,长期以来,学生的课业负担、心理负担确实较重,一定程度使学生的身心深受其累。

对本地教育科学发展的几点建议

对本地教育科学发展的几点建议 天水市麦积区花牛中学张海莲 教育的优劣,能决定国家的兴衰。中国现在能够获得大发展,说明中国的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中国仍然距离世界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底子差、起步晚,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教育制度有待完善。摘要:农村教育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全面落实纲要精神,使广大农村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人。 目前,基础教育正处于重要的发展空间,随着校安工程的完成,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基础设施建设已经逐渐到位,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需加大力度,提高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完善制度措施。本地区处于偏远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薄弱,教育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生源逐渐减少,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教育压到学校,给学校带来较大压力,教师年龄偏大,年轻教师留不住等问题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针对以上问题,我就本地教育教学发展谈几点看法。 一、要提高贫困地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识,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并在本地区形成广泛共识,特别是主要领导要认真贯彻纲要精神,带好头,领好路,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要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树立统筹兼顾的思想,以敏锐的眼光洞察当前的教育发展,制定长足发展的办学方针,团结和带领广大教师及职工认真学习和领会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敬业守信、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的思想意识,使教师及职工团结一心、齐抓共管,共同构建自己的和谐校园。 二、教育要发展壮大,形成规模,必许有充足的生源。受择校热的影响,一部分学生选择去城镇就读,给本地教育带来困难,要采取一定措施,保证生源。教育行政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通过行政干预,城镇通过控制班级数额等手段来保证农村学校的学生数。农村学校更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本地区的广大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办好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促进贫困的秦安县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进而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学校要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形成让本地区家长满意的教育效果,留住学生。 三、教育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教师,必须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针对教师年龄偏大,要创造机会是老教师更新知识,更新教育理念,通过校本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外出学习培训等方式,为更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造就一支基本功过硬的教师队伍,使老教师发挥出年轻人的热情和能量,为本地的教育教学发展增添干劲。针对年轻教师,应优先保证他们的良好的待遇,提供发展的机会,搭建发展的平台,可以通过提高待遇促使他们留下来,进而留得住。与老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徒弟传授给师傅新的教学理念,师傅传授给徒弟丰富的教学经验,使年轻教师促进老教师的工作热情,老教师带动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共同成为本地教育发展的骨干力量。 为了加快本地教育教学发展的步伐,借助于现有的校际间协作体,缩小城镇教师与农村教师的差距,加强教师双向交流,借助交流的机会,进一步完善本地区教师从思想意识到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逐步培养本地的名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进而扩大学校的知名度,为进一步优化内涵发展打下基础。进一步借助协作体实现资源共享,使城镇的优质资源得到更广泛的发挥作用,通过集体备课,带动本地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形成适合本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创设出自己的教学风格,为提高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四、有效发挥教科研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作用。要确保本地教育教学的发展走在前列,适应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建设新农村的人才,必须树立科研兴教、科研促教的意识,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模式和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整体改革。本地的教科研工作相对薄弱,

浅析教育哲学对学校教育的意义和构建.doc

浅析教育哲学对学校教育的意义和构建 摘要:教育哲学是哲学的应用学科,同时又是教育学科中的理论学科和综合性学科。作为一门学科,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随着现在学术科技的发展,教育哲学的研究领域越来越深,并且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中教育哲学在对学校教育这块是比较突出的,笔者将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并提出、分析教育哲学在学校教育的作用以及构建。 关键词:教育哲学学校教育意义构建 教育哲学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基本问题的一门学科。它综合教育学、教育史、心理学及其他教育学科的知识,对教育中的基本问题,用哲学观点给以理论上的阐明。就教育学与哲学的关系来看,教育哲学具有边缘学科的性质。从它的学科性质来看,教育哲学在学校教育中应充分发挥它的哲学性、教育性。 一、教育哲学对学校教育的意义 (一)建构学校教育哲学有助于学校实现教育理想 教育理想是学校对教育事业的美好向往和追求,它源于学校教育实践,同时又高于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它是长期以来无数优秀教师理想智慧的结晶,是广大教师公认和推崇的理想教育境界。学校的服务对象不是客观化的自然物质,而是具有一定思想、意志、情感、能力和独立个性的青少年,他们的身心正处于不断发展和成熟之中。而学校只有具备了正确的教育哲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才能实现学校美好的教育理想。 (二)建构学校教育哲学可以促进学校成长为有效学校 学校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未来国家建设者和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和教师具有很高的素质。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不但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学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学校成员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修养,从而使学校成为一所有效的学校,最终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全面发展服务。从此意义上讲,学校教育哲学的构建不仅有助于学校更好地从本质上理解国家的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并不断地将外在的社会需求转化为学校内在的教育动力,而且有助于学校更理性地审视学校教育实践,以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 (三)建构学校教育哲学有助于学校管理者的专业化发展 学校对培养青少年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其健康成长负有特殊而直

我对学校发展的几点建议

我对学校发展的几点建议开学以来,我校广大教师在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郭校长的正确领导下,群策群力,踏实苦干,使我校的教学等各项工作得到有序、高效的开展。今天学校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激励大家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我深感激动、欣喜,这是学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务实之举,更是学校校委会班子成员积极向上、正抓事干工作态度的真实体现。现在我就我所发现的几点问题向领导做如下汇报: 一、公平问题:要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奖励评价机制 科学合理的奖励评价机制是实现学校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科学的评价既有利于学校的健康发展,又可以弘扬正气、树立优良的校风;合理的评估能顾及大多数人的利益,真正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避免被做无名英雄现象的出现。我校现行的评价机制主要是按年级组评价,这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是也有一定漏洞,如学校综合评估中规定:(考虑到毕业班有晚自习、复习等工作的任务繁重)加大对九年级毕业班的奖励力度,执教毕业班的教师在综合评估中有一定的加分奖励,而现实情况是凡是执教九年级的教师都能加分,但是评估又都以九年级为评估单位,而不与其他年级组评比,所以九年级教师都加分也就等于都没加分,加分奖励实质也就变成了一种掩耳盗铃式的文字游戏。再如:对一些临时性的加班,特别是普通教师的加班行为在奖励机制中怎样体现,有哪些部门负责记录汇总,有谁负责监督等没有一个系统性的机制。这都有待于进一

步的商榷。 二、公正问题:要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办学、办公行为 制度建设是实现学校长远发展的有力保障。国家提出依法治国、以宪治国,这是基于我国国民素质的明智之举。至于我们学校层面,以制度立校我觉得应该是最公平的,最阳光的。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制度应该是有道德的,它寄托着集体和个人的信仰;制度应该是公正的,它能茁壮成长与阳光之下。以制度立校,这有利于我校的科学决策,也有利于公开透明的开展工作,更有利于加大对广大教师的约束力度。我校在制度建设方面应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不能使制度变成一纸空文,更不能朝令夕改。制度在开学之初就需要展现在文件上,更需要在以后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落实到行动上。 三、态度问题:提高中层干部的执行力,增强干部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 中层干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类似于二传手。中层干部需要有雷厉风行的气魄,要有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要有亲力亲为的责任意识。 总之,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到评估合理化、决策科学化、工作公开透明化,为水落坡学校光辉灿烂的明天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以上是我几点浅薄的认识,不当之处还请领导海涵! 马镇 2014-10-28

浅谈对学校文化的认识

浅谈对学校文化的认识 一、文化是什么? 文化的定义: 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文化是阶级斗争的武器。一定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狭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沉,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是人们的高级精神生活。是人们认识自然,思考自己,是人精神得以承托的框架。她包含了一定的思想和理论,是人们对伦理、道德和秩序的认定与遵循,是人们生活生存的方式方法与准则。思想和理论是文化的核心、灵魂,没有思想和理论的文化是不存在的。任何一种文化都包含有一种思想和理论,生存的方式和方法。需要是现实,理想是向往,愿望是想得到的,要求是必须做到的! ●文化是人类群体整个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过程。主要成分是符号、价值和意义、社会规范。符号是指能够传递事物信息的一种标志,它在生活中代表一定的信息或意义。文化的存在取决于人类创造、使用符号的能力。价值观是人们评判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与行为的标准,决定着社会中人们共有的区分是非的判断力。社会规范是特定环境下的行动指南,它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行动。 ●文化的内隐部分为价值观和意义系统,起外显形态为各种符号,这些符号主要体现为物质实体和行为方式。 ●对整个人类来说文化是人的创造物,对于特定时间和空间的人而言,文化则是主要体现为既有的生存和发展框架。 ●文化随着人类的群体的范围划分不同而体现出差异。

对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doc

对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杨家营小学赵景武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是社会稳定的平衡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施《义务教育法》的法定要求,是实现教育协调发展的关键。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城乡之间和不同区域之间教师待遇存在较大差异。也正是这种差异,导致了教师资源的失衡与流动。现在,农村教师想方设法进城的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因此城里学校优秀教师、中青年教师云集,师资力量超编,而致使大部分农村学校教师结构老龄化严重,教师缺编现象严重,老年教师教学观念、方法陈旧,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有些学科师资严重缺乏,特别是艺术、体育等学科,一些学校的这些课根本无法开设。针对以上情况,我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实现教育均衡——社会和谐的基石 1、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缩小城乡教师间的收入差额,尽可能实现城乡教师同等待遇,这是尽可能减少农村优秀师资外流的重要保证。 2、实行教师人事关系“统一管理、学校聘用”的办法,制定相关政策,实际编制向农村地区倾斜,保证农村学校教师编制到位,专业教师到位;建立区域骨干教师巡回授课、城镇学校的教师到农村学校轮流任教等制度,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积极引导超编学校的富余教师到农村任教,让城乡教师队伍合理流动起来。

3、实行城乡学校结对帮扶。通过校与校结对,选派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定期支教,有经验的老教师带徒,教研员定点联系指导,加强“教学扶贫”。 4、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引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强化师资培训。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强化对受训教师的跟踪培养,并重视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从而带动和促进全体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可以送教上门的形式,组织专题讲座,请一批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到农村为教师作报告和作辅导,让农村教师在家门口接受高水平的培训。三是加大引进力度。缩小与公务员的工资差距,吸引大专院校优秀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 二、加大投入———优化教师队伍 那么如何在这前所未有的机遇、压力、保障下,教育取得成功的突破呢?我个人认为还有不少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很多事情一旦找到一个突破口,马上就出迎来一片大好春天。我们这几年虽然有很大进步,面临的大问题主要是“造校”,政府要投入很大的财力来做这件事情。不过,我个人觉得名师、名校、优质教育之间的问题像鸡和蛋之间的问题。名师成就名校、名校产生优质教育,这是事实。所以,要全心全力做好教师素质工程,拿出一定的资金来好好做一件教师培养的大事,不能把这个扔给教师自己,认为教师素质提高是他自己的事情。只有教师水平素质提高了,教育才真真的有希望。不要到时令人感慨:只有大楼,却没有大师,没有一棵大树。学校房子什么都是新的,但缺少历史与知识的积淀。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场所,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具有教师发展功能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学校。 关于加速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 学校要引导教师成为积极进取者。 1、加强专业精神教育。一个优秀和成功的教师应具备多方面的素质,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方面: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强调的是会不会,专业技能强调的是能不能,而专业精神是基于对从事的专业价值、意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专业精神是教师素质结构的核心,可以促进教师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完善的根本动力。 2、成为专业发展的主人:事实上,教师专业发展应建立在教师自主、自动地寻求发展的基础上,教师不仅是“教人者”,也是“学习者”,更是“自我教育者”,每个教师必须自觉引导自己的专业发展。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过程,必须是学校的驱动和有意识的自我发展相结合,必须强调教师的自主、自律和自觉,以新课程为契机,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责任,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成为专业发展的主人。 3、学校在管理上要以人为本。一是学校管理者要树立“学校是教师的学校”的理念,营造良好的尊师环境和文化氛围,突出教师专业地位;二是主要尊重教师专业权利,形成良好评价机制,鼓励教师冒尖,发挥主体性;三是要千方百计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关心教师疾苦,听取教师意见,帮助教师成长,增强教师的职业自豪感。 (二) 学校要引导教师成为终身学者。 1、教师成为终身学者是新课程的必然要求。当前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承者,应首先成为终身学者,传统的课程内容缺乏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教师只需“一桶水”就可以高枕无忧,新课程在知识选择、课程结构、课程管理等方面有很大调整,增强与学生生活联系和科技进步前沿知识,打破学科界线,强调学科选择性,所有这些理念的变化,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领域,向社会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同行专家学习、向实践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 2、创建学习型学校。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教师学习成长的场所,把学校构建成学习型组织,这是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应成为学习的主体,认真钻研教学业务和相关新知识,学习新技能,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其次是学校要为教师开辟专门的学习场所,提供的学习时间,并给教师的学习明确要求,并搭建平台优质课、说课、论文、教学案例等评比活动。三是和大学合作,创造条件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使教师能经常和专家合作,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教学实践中接受检验,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3、加强自我学习,提高学习能力。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最根本途径是学习,从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看,通过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所获得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更多的知识主要通过教师的自我学习获得,当前对新课程的学习正是教师自我学习的主要内容,因此必须对教

浅析对高等教育法规的认识

浅谈对高等教育法规的认识 作为一名刚入职的青年教师,今年暑假我很荣幸的参加了中国地质大学暑假岗前培训班。在这里我又重新回到学生的身份来聆听前辈们的教诲,更加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责任。 大学是培养高级人才的殿堂,教师是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加入到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里来是我多年来的梦想。但由于我们是刚完成从学生到教师角色之间的转换,所以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高等教育法规就是其中之一。短短几天的培训,让我收获颇多。刘老师通过案例法来为我们讲解《高等教育法规概论》这门课程,十分生动。让我认识到高校教师需要认真学习和遵守教育法律法规的必要性,因为这是高校教师受聘于高校从事从事科研活动所应遵守的基本准则。下面我来简单阐述一下我对高等教育法规的认识。 经过刘老师的授课,我感受到在任何岗位上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需要自我修炼与磨练,在学校里也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掌握高等教育法规这一教学活动基本准则,会让我们更加清醒与深刻,明白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树立依法治教的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从而更从容不迫地进行教学工作。 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和各种社会关系中都有许多规范需要遵循。这些规范都是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标准和指明方向的,都在一定的范围内产生效力。教育也不例外也有自己的法则。教育法就是为所

以参加教育教学活动的人们的行为提供标准和指明方向。它调整在教学活动中产生的教育关系,既包括教育行政机关与学校、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校之间的教育内部关系、也包括教育行政机关、学校、学生、教师与其他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公民在举办、管理、实施以及参与教育的各种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在过去,教育主要是由家庭承担的一种功能和职责,并没有被国家纳入行政管理的范围内。直到19世纪末,随着教育的迅速发展与逐步普及,发展成为举足轻重的社会事业,国家才深刻意识到调控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西方国家纷纷建立公立学校体制,确立义务性国民教育制度。20世纪末,教育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科技与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蒸蒸日上,各国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于是,在现代法治社会,教育被理所当然的纳入了法律调整的范围,也就有了教育法的产生。 教育法是依法治教的依据,我们青年教师要熟读教育法,把依法治教的理念贯彻到教学中去。依法治教指的是在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上,通过教育法制建设,使教育工作者按照党和人民的意志全面依法进行,逐步实现法律化、规范化。高校教师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和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是我国依法治教的重要主体。高校教师要认真执行依法治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1.在高校教师与学校的关系中,首先,我们需学习和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其次,依法行使教师的教学权利、科研学术权利、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经济权利以及继续深造的权利等;再其次,明确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和权利意识,积极参与学校教学管理和教育改革的决

关于--中心城区教育发展的意见建议

关于**中心城区教育发展的意见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心城区面积不断扩张,人口不断增加,使得教育承载力不足,教育质量与市民需求不适应,宜居不宜学的矛盾日益凸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基础工程、民生工程来抓,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大经费投入,化解学校债务,加强学校建设,充实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扶持薄弱学校,中心城区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基础教育资源不足、“上学难”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一定缓解。 尽管如此,目前中心城区基础教育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1、干部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现行的干部选拔任用不能完全适应各学校发展的需要,三年一周期的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要重点体现在工作实效和群众评价上,真正落实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原则。目前,中心城区学校师资结构不合理,配置不均衡,教师流动严重受制,影响到中心城区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2、教育资源供给问题:尽管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投入,但是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农村学校的萎缩,人们对教育需求结构的变化,教育供给不足尤其是优质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非常突出。

3、教育发展布局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重心逐渐北移,优质教育资源也逐步向秀江以北汇集,如**实验中学、**八中、宜阳学校等都在城北,尤其是**一中初中剥离后,城南现在几乎没有了优质初中,造成城南很多适龄学生舍近求远,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城北优质初中就读。 4、教育体制环境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心城区教育体制环境不断好转,但是与教育发达地区相比,与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相比,仍应不断改善。主要表现在学校办学自主权不足,考核评估机制不完善,政府职能部门管多服务少等方面。 5、教育竞争格局问题:目前中心城区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都呈现一定的竞争态势,但是这种竞争不尽公平,也缺少特色和内涵,竞争格局不合理,质量不高。如两所优质重点高中,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都属于省级优秀重点中学,都为**教育做出过突出的贡献。两校在合并七年后于2012年7月分开,以实现同质竞争、并驾齐驱的良好局面。但是,**一中位于老城区,面积不足百亩,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势必影响高中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无法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 6、教师编制问题:教师队伍人员不整,结构失衡是很多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