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冶金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期末试题

东北大学冶金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期末试题
东北大学冶金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期末试题

. 简答题

1. 国家工信部对钢铁企业的定位是什么?

答:定位如下:

(1)化解产能过剩将促进僵尸企业退出,为行业未来发展腾挪出更多市场空间。

(2)企业仍有较大经营压力

(3)钢材出口难度加大,钢材出口总量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受贸易摩擦压力及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下降影响,出口阻力较大。

(4)在积极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推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是加快智能制造发展,智能制造是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大趋势,也是当前钢铁行业提质增效的重要着力点,要做好规范企业动态管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钢结构建筑推广应用等重点工作。

2. 冶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包括哪些内容

答:冶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包括以下内容:

(1)冶金过程固体废物来源、分类及特点

(2)冶金过程固体废物的危害

(3)冶金过程固体废物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冶金过程固体废物理治理的基本政策

(5)有关冶金过程固体废物法规的建立

(6)冶金行业固体废物治理的思考

(7)重有色金属冶金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重有色金属冶金固体废物污染概述、重有色冶金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冶金铜渣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冶金铅锌渣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冶金络渣的处理与资源化、冶金砷渣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8)铝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铝工业固体废物的来源、赤泥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铝工业电解废料的控制处理与资源化利用(9)稀有金属冶金固体废物治理与利用

(10)钢铁工业固体废物治理与利用:冶金钢渣的资源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发展方向、节能环保)、冶金尘泥的资源化处理与综合利用、冶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与综合利用的发展趋势

3. 清洁生产的意义及目的是什么?

答: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从本质上来说,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其目的是为了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

清洁生产的意义诸如: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是控制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可大大减轻末端治理的负担,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最佳途径。

4. 高炉、转炉、精炼、轧钢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产品和副产品有哪些?答:高炉的原料:焦炭,熔剂,铁矿石。产品主要为生铁。副产品有高炉煤气和炉渣

转炉原料为铁水,氧气,废钢,相关合金元素。产品,钢水,钢锭或连铸坯。

副产品,尾气和钢渣精炼:原料为钢水,相关气体,熔剂。产品为精炼钢锭或连铸坯。副

产品,

尾气轧钢:原料为钢锭或钢坯。产品为钢材。副产品为废钢,铁皮。

5. 简要叙述有色冶金生产过程中废水的特点及处理技术?答:有色冶金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可分为采矿废水、选矿废水、冶炼废水及加工废水。而冶炼废水又可分为重有色金属冶炼废水、轻有色金属冶炼废水、稀有金属冶炼废水。

根据废水中所含污染物主要成分不同,有色金属冶炼废水亦可分为酸性废水、碱性废水、重金属废水、含氰废水、含氟废水、含油类废水和含放射性废水等。废水处理技术:

(1)采矿酸性废水处理

a) 中和法

b) 硫化物沉淀法

c) 金属置换法

d) 萃取法

e) 离子交换法

(2)选矿废水处理

a) 自然沉降法

b) 中和沉淀法和混凝沉淀法

(3)冶炼废水处理技术

a) 重有色金属冶炼废水

b) 中和法(氢氧化物沉淀法)

c) 硫化物沉淀法(硫化法)

d) 铁氧体法

e) 还原法

(4)稀有金属冶炼废水

与重金属冶炼废水处理相似,稀有金属和贵金属种类繁多,原料复杂,不同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更加具有“个性” ,因而处理和回收工艺更要注意针对废水的特点,因地制宜。

(5)轻有色金属冶炼废水处理铝冶炼废水治理途径:一是含氟废气的吸收液中回收冰晶石;二是对没有回收价值的浓度较低的含氟废水进行处理,除去其中的氟。

含氟废水处理方法有:混凝沉淀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及电凝聚法

6. 简述氧化铝生产过程中废渣的特点及利用方法?

答:氧化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主要是赤坭,其主要成分是Si02 、CaO、A1203 Na20等,还含灼减成份和微量其它有色金属等。赤泥特点有:

a) 持水、析水特性

b) 收缩与膨胀性

c) 崩解性

d) 新堆积赤泥具有较高液化势赤泥的利用方法:

a) 生产水泥

b) 用作路基材料

c) 生产砖

d) 制炼钢用保护渣

e) 制塑料填充剂

f) 制硅钙肥料

g) 提取有价金属

h) 制备新型燃煤脱硫剂

i) 利用赤泥研制黑色玻璃材料

j) 赤泥用于脱硫

.论述题

1. 冶金生产会造成哪些环境危害?应该怎样防治?答:冶金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废气、废渣,对环境的危害,也主要是由这“三废”引起的。(1) 废水中含有较多的重金属离子,如Cu Zn、Pb Cd Co等,尤其是Pb、Cd Co等

毒性大的金属离子,会对土壤、江河等造成长久污染。重金属离子会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造成植物死亡、动物体内富集重金属元素,人体食用后,将进一步富集。( 2) 废气主要是含有硫化物、氮化物等有害气体,易造成酸雨、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危害动植物健康,损害环境.

( 3) 废渣的排放使得占地量大,对废渣的处理,可能会进一步产生废气、废水,污染环境。如湿法冶金中的渣,采用酸性浸出或者碱性浸出,其中的铅、镉、钴等有害金属化合物变成不稳定的化合物,堆放时间长了或者露天堆放遇雨水,其中的不稳定的化合物会分解加入水中,使铅、镉、钴等进入水中,污染土壤和水。

2. 根据我国资源状况浅谈我国新的资源发展战略。

答:(1) 我国资源状况分析如下:

a) 基本特征

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②人均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③资源利用率不高且浪费现象严重

b) 水资源丰富,分布不均, 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c) 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比例不当,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少, 农业用地数量多,人

均占有量少, 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d) 矿产资源

①矿产资源总量大,种类多②分布广泛,相对集中。例如:煤、铁、石油产区以北方居

多;有色金属矿则南方居多。③伴生矿多,贫矿多,富矿少,增加了开采运输和选冶的难度。④矿产资源形势严峻,一方面人均占有量少;另一方面,采富弃贫,滥采滥挖,破坏环境、破坏矿山,浪费严重,利用率低。

煤60%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也不少。南方除云南、贵州等少数地区外,

煤炭资源较少。

我国大陆上已开发的油田,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天然气的国家之一。天然气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的蒙陕高原、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及东部浅海大陆架地区。

金属矿的分布:①铁矿资源丰富(居世界第三),但贫矿多,优质富铁矿少②有色金属矿:我国是世界上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稀土、锡、钨、钛、锑、锂、菱镁矿居世界首位。

e)海洋资源:条件优越,类型丰富

f )森林资源

①宜林地区广,森林树种丰富;②森林覆盖率低,林木蓄积量小;③森林资源地区分布不均;④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g)我国草场资源面积居世界第2位,是我国陆地上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产方式落后,靠天养畜,对草场利用多,建设少;天然草场的单位面积产草量逐年下降,草场退化面积不断扩大,草场沙化和碱化面积增加;草场载畜量越不来越少,一些地区已达到饱和状态。

(2)资源发展战略

a)水资源:①跨流域调水,如: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②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③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水能资源:利用水能资源,水力发电

b)土地资源:核心问题是要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c)矿产资源:加强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资源的勘探、从国外引进资源,注重资源外交的加强,开发研究利用替代性新能源。

d)海洋资源:a 禁止过度捕捞,做到用养结合;b 防治海洋污染。

e)森林资源:健全森林保护法规,加强推进防护林建设,沙漠化防治工作

f)草场资源:加强管理,合理利用天然草场;大力建设人工草场

3. 对本课程的内容和授课方式提出意见。

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摘要: 随着化学的不断发展,人类发现和创造了越来越多的物质,这既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破坏,人类逐渐认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定措施使化学与生态和谐发展。 关键词:环境保护、绿色化学、持续发展、资源利用率 引言:步入二十和二十一世纪,化学发展迅速,在这期间发现和合成的物质是此前所发现的所有物质的41倍强,化学步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正是由于科学家的不断追求和探索,才有了我们今天多彩斑斓的生活。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化学的发展由于人类的无知造成了对生态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造成某些地方出现了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白色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还造成了生态灾难。 未来化学的发展前景:由于人们对化学存在一些误会,化学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未来化学的发展必将与生态保护联系在一起,既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又要发展经济。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使化学领域不断拓宽,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资源利用率与环境保护的途径: 途径一: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1、煤的干馏。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其组成以碳元素为主还含有少量氢、氧、氮、硫等元素。通

过煤的干馏、汽化和液化而获得洁净的燃料和多种化工原料, 是目前实现煤的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煤的干馏是指将煤隔 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工业上也叫煤的焦化。从煤 干馏产物中可获得重要的化工原料。 2、石油的分馏及裂化。石油是由多种碳氢化物组成的混合物。 由于原油成分复杂,需要先在炼油厂进行精炼。利用原油中 各组成分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的过程叫做分馏。通过石油裂 化和裂解可以得到乙烯,丙烯,甲烷等重要化工基本原料。 另外,石油在加热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通过结构的重新调 整,使链状烃转化为环状烃,如苯或甲苯等。 目前,仅有低于10%产量的石油转化为化工,医药等行业 的基本原料加以利用,绝大数的石油作为燃料使用,也有部 分做润滑油,沥青,石蜡等。 途径二:变废为宝,高效利用资源。 实验目的:将一氧化氮转化为硝酸。 实验仪器及药品:锥形瓶,集气瓶,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分 液漏斗,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实验原理: 4NO+3O2+2H2O=4HNO3 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 2、连接装置。 3、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催化剂)制取氧气。

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第四章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系:农学园艺系专业班级授课时间

第四章水资源概述 第一节水资源的概念 水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生物的结构组成和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从全球范围讲,水是连接所有生态系统的纽带,自然生态系统既能控制水的流动又能不断促使水的净化和循环。因此水在自然环境中,对于生物和人类的生存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水资源的概念: 1、《不列颠百科全书》:水资源是指自然界一切心态(液态、固态和气态)的水。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O)和世界气象组织(WMO)1988年:作为资源的水应当是可供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具有足够数量和可用质量,并可对某地对三会的需求能长期供应的水源。 广义:世界上一切水体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都属于水资源的范畴。 狭义: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能被开发利用的那些水体中逐年可以得到恢复补充的水量。 水资源:地表水 地下水 天然降水 二、地球上的天然水资源: 天然水资源指地球表层的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土壤水、冰川水、浅层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地球表面70%被水覆盖,而水中97%以上的为海洋咸水,不能为人类直接利用,淡水仅占全球总水量的3%,且淡水中的77.2%是以冰帽和冰川形式存在于极地和高山上,22.4%为地下水和土壤水,河流、湖泊仅占0.36%,人类直接利用的0.3%。 三、水资源特性 1.循环性 2.量的有限性和质的不可替代性 有限性:地球水总量的恒定不变,决定其数量的有限,既不是无限的; 一定历史条件下,可被利用的水资源却是有限的;

3.分布的不均匀性: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陆地少雨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在多雨季节易发生洪涝灾害。例如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占全国的82%以上,耕地占36%,水多地少.长江以北地区,耕地占64%,水资源不足18%,地多水少,共中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黄淮海流域的耕地占全国的41.8%,而水资源不到5.7%。 4.多用性:利用内容与利用形式的多种多样 四、水资源的功能 1、水具有巨大的溶解能力,使之成为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各种营养元素和有害物质迁移、供给和积累的最好天然载体。 2、水具有巨大的热容、汽化热和溶解热,使它在相变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迟滞效应”和恒定过程,市水从其它物体表面蒸发和蒸腾时,能带走或供给大量的热量,调节生物体和大气的温度,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与作物的种植期和成熟期,防止冻害等。 3.水在岩石中、成土母质中和土壤中冻结和溶解,加速其风化过程,并促进土壤中气体和液体的交换、营养元素的释放,有利于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的发育生长。 4.水在整个地球上循环运动,不仅使能量传输和热量平衡得以实现,同时市水的自我净化顺利进行。 五、水资源利用的形式和种类 1.农业用水:农业是整个水资源需求中消耗水量最多的部门。 农业用水比例:世界平均70%,中国88.2%,美国48.7%,日本65.1% 2.工业用水:原料用水:1% 冷却用水:50% 空调用水:3% 锅炉用水: 工艺用水:30% 冲洗用水:

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成绩评定表 年月日

《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课程论文 专业:教育技术学 班级:2班 姓名:冯燕荣 学号:201219101007 2014 年06 月16 日

温室效应与全球变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姓名:冯燕荣学号:201219101007 班级:教育技术2班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向大气排放的有害物质及化石能源消耗与日俱增,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本论文从温室效应的危害和防治方面对温室效应的加剧及温室效应产生的各种全球变化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二氧化碳 引言: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21世纪人类面 临的巨大挑战 1.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的概念 1)温室气体是指大气中那些能够吸收地球表面放射的长波紅外辐射、对地 球有保温作用的气体。温室气体中最重要的是水汽,它在大气中的含量 不受人类活动的直接影响,直接受人类活动影响的主要温室气体是二氧 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氯氟烃(CFCS)和臭氧 (O3)等 2)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 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 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 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 据估计,如果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而实际地表 平均温度为15℃,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至38℃ 2.温室效应的危害 1)全球变暖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会减少红外线辐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气候因此需要转变来使吸取和释放辐射的份量达至新的平衡。这转变可包括 ‘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气低层变暖,因为这样可以将过剩的辐射排 放出外。虽然如此,地球表面温度的少许上升可能会引发其他的变动, 例如:大气层云量及环流的转变。当中某些转变可使地面变暖加剧(正 反馈),某些则可令变暖过程减慢(负反馈)。温室效应利用复杂的气候 模式,‘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第三份评估报告估计全球的地面 平均气温会在2100年上升1.4至5.8℃。这预计已考虑到大气层中悬浮 粒子倾于对地球气候降温的效应与及海洋吸收热能的作用(海洋有较大 的热容量)。但是,还有很多未确定的因素会影响这个推算结果,例如:未来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预计、对气候转变的各种反馈过程和海洋吸热的 幅度等等 2)海平面上升 假若‘全球变暖’正在发生,有两种过程会导致海平面升高。第一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论文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课程论文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经济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之一,而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洪水灾害问题,都影响到了水资源长久有效的利用,影响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有效地解决各种水资源危机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进行科学的水资源管理。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优化调度、科学管理,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才能保障经济社会的资源基础,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资源污染日趋严重 水污染按污染物质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1)病原体污染。 (2)需氧物质污染。 (3)植物营养物质污染。 (4)石油污染。 (5)热污染。 (6)有毒化学物质污染,主要是重金属和难分解有机物的污染。 (7)无机物污染。 (8)放射性污染。

水污染日益严重,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有效扭转。苏州乃至整个太湖流域水体污染的问题由来已久,并已引起了各个方面的高度关注。1999年1月1日由国务院9部委联合开展了“聚焦太湖零点行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包括苏州在内的整个太湖流域水体污染、水质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水生态日益恶化,湿地沼泽大量减少,水生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水系的自净能力不断下降。湖泊、河道、湿地以及各类养殖水体,构成了苏州水域生态环境,在调节气候、维护生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维护着城市肌体的健康运行。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苏州的水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作为“城市之肾”的功能已日趋衰竭。 地下水超采严重,地质灾害隐患依然存在。随着地表水水质的日益恶化,不少工厂转而使用地下水。但地下水的超强度开采大大超过了自然补给量,导致地下水资源趋于枯竭,形成大面积的超采漏斗区,造成地面下沉等地质灾害。虽然自1997年开始对地下水进行控采,较大地压缩了地下水的开采量,尤其是2001年省人大立法对苏锡常实施地下水禁采后,地下水位有所上升,地面沉降的速率开始趋缓,但今年二季度最低水位仍达米(地下水水位距基准面的距离),地质灾害的隐患还远远没有消除。由于地面下沉的危害性是在经历漫长的过程后才被人们觉察出来的,其灾害不像洪水暴发来得急促,也不像沙漠化那样一目了然,常常被人们所忽略。这种状况如不改变,一旦地面下沉到与海平面近乎同一水平线上的时候,那将是比黄河、长江的洪涝灾害,比草原沙漠化的灾害更为严重。 城市废水污水排放总量增大,而污水处理能力则严重不足。农业面源污染量大面广,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影响水质的重要原因。河道水系严重破坏,河水的自然流动速率和自净能力大大降低。管理体制不顺,九龙治水导致水务管理处于混乱状态。 诚然,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水环境整治措施,取得了一定阶段性的成果,苏州水资源状况确实有所改善,但是水污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我们依然要积极努力寻找对策,解决问题,以下提出一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与措施。 一是做好防洪抗旱工作。防洪减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正确处理人与洪水的关系,给洪水以出路,这一思路,不仅要体现在抗洪期间,还要在经济社会建设中予以高度重视。“十一五”期间,初步建成我国大江大河防洪工程体系,基本建立完善的防洪管理制度,确保大江大河、重要城市和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做好抗旱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确保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 二是保障饮水安全。把保证饮水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十一五”期间,解决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农村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的人口减少1/3。加强水资源保护,

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 [知 识 梳 理] 一、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1.从煤、石油和天然气中获得基本化工原料 (1)煤的组成和加工 ①煤的组成 ②煤的加工方法及产品 (2)天然气的组成和利用 (3)石油的组成和加工

【自主思考】 1.若从煤焦油中分离出芳香烃,应采用什么方法? 提示 煤焦油是由各种芳香烃组成的液态混合物。可根据各种芳香烃的沸点不同利用蒸馏法进行分离。 2.石油的裂化和裂解有何区别和联系? 提示 裂化和裂解的原理相同,只是裂解选用的温度比裂化温度更高,因此裂解又称之为深度裂化。 2.以煤、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材料 (1)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这三大合成材料,主要是以石油、煤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 (2)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常见反应类型 ①加聚反应: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通过加成反应相互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如n CH 2===CH 2―――――→一定条件 CH 2—CH 2 注意 a .单体: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小分子化合物,如CH 2===CH 2。 b .链节:高分子化合物中的最小重复单元,如—CH 2—CH 2—。 c .聚合度:高分子化合物中的链节数,如聚乙烯中的n 。 ②缩聚反应: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通过缩合反应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高分子化合物,同时有小分子(如H 2O 等)生成的反应。如: 二、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1.环境问题 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根治污染的最有效途径是控制污染源。 2.“三废”污染 “三废”主要指废气、废液和废渣,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产

东北大学冶金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期末试题

一.简答题 1.国家工信部对钢铁企业的定位是什么? 答:定位如下: (1)化解产能过剩将促进僵尸企业退出,为行业未来发展腾挪出更多市场空间。(2)企业仍有较大经营压力 (3)钢材出口难度加大,钢材出口总量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受贸易摩擦压力及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下降影响,出口阻力较大。 (4)在积极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推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是加快智能制造发展,智能制造是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大趋势,也是当前钢铁行业提质增效的重要着力点,要做好规范企业动态管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钢结构建筑推广应用等重点工作。 2.冶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包括哪些内容 答:冶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包括以下内容: (1)冶金过程固体废物来源、分类及特点 (2)冶金过程固体废物的危害 (3)冶金过程固体废物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冶金过程固体废物理治理的基本政策 (5)有关冶金过程固体废物法规的建立 (6)冶金行业固体废物治理的思考 (7)重有色金属冶金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重有色金属冶金固体废物污染概述、重有色冶金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冶金铜渣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冶金铅锌渣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冶金络渣的处理与资源化、冶金砷渣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8)铝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铝工业固体废物的来源、赤泥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铝工业电解废料的控制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9)稀有金属冶金固体废物治理与利用 (10)钢铁工业固体废物治理与利用:冶金钢渣的资源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发展方向、节能环保)、冶金尘泥的资源化处理与综合利用、冶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与综合利用的发展趋势 3.清洁生产的意义及目的是什么? 答: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从本质上来说,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其目的是为了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 清洁生产的意义诸如: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是控制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可大大减轻末端治理的负担,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最佳途径。 4.高炉、转炉、精炼、轧钢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产品和副产品有哪些? 答:高炉的原料:焦炭,熔剂,铁矿石。产品主要为生铁。副产品有高炉煤气和炉渣 转炉原料为铁水,氧气,废钢,相关合金元素。产品,钢水,钢锭或连铸坯。

浅谈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一、历史与现实的启示 2011年3月11日,日本于当地时间11日14时46分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当天发生的强烈地震已在日本东北太平洋沿岸引发巨大海啸,地震同时引起核电站事故,发生了威胁全球的核泄漏。环境问题再次成为全球人关注的焦点。 同时在中国,两会期间,以“低碳经济”等新兴环保概念为代表唤起了“两会”代表、委员们对环境污染、环境保护议题的极大关注。“环境污染”首次作为备选热词,并首度入选十大热点话题。 历史与现实都充分表明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历史的教训:环境破坏集中表现在对自然资源的滥用和对环境严重污染。历史上太多太多案例和事实证明,人类对地球土大面积生命组织的破坏和对地球环境肆无忌惮污染,终久会导致生存之本的丧失。确凿证据表明地中海和中美州的古代文化、玛雅文明毁灭,丝绸之路的覆灭和乌兰布和沙漠的产生等等,都是由于植被的破坏、森林砍伐泛滥、土壤侵蚀日渐加速、自然环境损伤和其他破坏性的行动而造成的。 现实的困境:人类从来未曾象今天这样意识到对自然环境的强烈依赖性和对自然资源需求的热烈。土地退化、土壤的自然侵蚀率加快、全球森林资源迅速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迅速消耗、环境污染大量损伤着现实的和潜在的自然资源,整个生物圈都遭受着污染。今天,“温室效应”、“酸性雨”、“臭氧层破坏”、“光化学烟雾”已经逐步成为事实。海洋在叹息,河流在变成黑龙,产品在变成毒品。 历史告诉我们,人类只要试图以主人的身份去主宰自然界,随心所欲地使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他就会在不远的将来饱尝报复的痛苦。而现实问题也都是我们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利用,对环境过度破坏的行为引起和逐步累积起来的。 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省人对大自然的态度,在历史经验教训和现实问题启示下,我们应该制定合理的准则,校正我们的行为,规范对自然资源利用,加强对环境保护。全世界人民,立刻行动起来。 二、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几点建议 1.健全环境法律法规 进一步完善环境相关法律,根据现实问题出台新的法律法规,建立完整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法律体系。加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落实和执法力度。对违规过度采伐自然资源的个人和集体坚决予以处罚和制裁。

【同步练习】《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湘教)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同步练习 1.下列省区中全部与贵州省相邻的一组是() A.湖北省、青海省、重庆市 B.四川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C.陕西省、四川省、湖南省 D.江西省、湖南省、重庆市 2.关于贵州省地形、地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 B.地形平坦 C.地势西高东低 D.平均海拔在500米左右 3.贵州省属于()气候 A.热带季风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大陆性 气候 4.贵州等地居民有受吃辣椒的习惯,这与当地的什么气候有关( ) A.温差大 B.气候潮湿,告别是冬季阴冷潮湿

C.冬季寒冷 D.气候炎热特别是夏季干热 5.贵州矿产资源丰富,河流众多。下面关于资源与河流组合正确的是() A.煤、汞、重晶石、乌江、北盘江、赤水河 B. 石油、煤、重晶石;湘江、大渡河、乌江 C.天然气、煤、汞;乌江、大渡河、赤水河 D.汞、天然气、重晶石;赣江、乌江、赤水河 6.贵州省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A.旱涝灾害和台风 B.水灾和土壤盐碱化 C.台风和寒潮 D.泥石流和水土流失 7.石漠化已成为西南地区头号生态灾难,治理石漠化刻不容缓。下列属于石质荒漠化形 成的条件有() ①高温多雨的气候②可溶性岩石广布③昼夜温差大④地势低洼,易于积水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③④ 8.贵州最容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河流和湖泊干涸 B.土地沙化 C.大片沼泽 D.石漠化 9.贵州省石漠化现象产生的自然原因是() A.土层贫瘠,植被根系浅 B.过度放牧和樵采 C.陡坡开垦 D.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 10.为减轻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造成的危害,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A.封山育林 B.人工种草 C.草地改良 D.陡坡开垦 11.下列措施属于贵州省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的有( ) ①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大批水利基础设施 ②依托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一批大型煤电基地 ③充分发挥“水火互济”优势,优先发展火电,尝试开发水电 ④充分利用珠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A.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2.下列红色旅游胜地属于贵州的是()

8.4《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参考教案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了解贵州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2、根据资料,分析贵州省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3、根据资料,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教学重点:贵州省存在的石漠化现象和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贵州省存在的石漠化现象和治理措施。 教学方法:教师指导识图与学生合作识图、探究相结合。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谚语导入:“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这是对某省级行政单位自然地理环境的写照,你知道这是哪个省级行政单位吗?(贵州)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贵州。 二、新授 (一)自然地理概况 1、读图归纳贵州省的地理位置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读图8-56、8-57,完成下列任务。 (1)贵州位于中国的什么部位?是否濒临海洋? (2)说出贵州大致的经纬度范围。 (3)找出与贵州相邻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教师归纳 2、读图归纳贵州省的地形特征。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读图8-57,完成下列任务。 (1)贵州的主要地形类型是什么?贵州所在的地形区的名称是什么? (2)根据高度表和河流流向,判断贵州的地势特征。 (3)完成P93“活动”1。 (4)贵州省石灰岩广布,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地貌,这种地貌的名称是什么?这种地貌对地表起伏状况有何影响。 3、引导学生读贵阳的多年平均气候资料表,说出贵阳的气候特点。 师生归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湿润多雨,集中在夏季。

4、引导学生读图8-57,分析贵州省河流的特点:有乌江、北盘江等,水能丰富,多地下河,地表水资源缺乏。 (二)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下列任务。(1)贵州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 (2)贵州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3)造成贵州石漠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引导学生完成P94“活动”。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石漠化现象严重,多干旱、冰冻、冰雹天气。 (三)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正文相关内容和P95“贵州的石漠化治理”材料,说一说贵州为治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而采取的有效措施。 (四)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分析贵州在资源利用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再完成P98的“活动”。 教师归纳:①并建水利基础设施,合理用水。②加大建设力度,发挥“水火互济”优势。③旅游业增长迅速。 三、教师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论文

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论 文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保护环境,你我共牵手 在百度上输入关键字“环境保护”,映入眼前的就是“严重破坏”、“水土流失”、“濒临灭绝”···这些醒目的字眼。想起在电视上看到的画面:干枯的河床,裂开的土地,成片的沙漠,污染的河流,灭绝的生物种族,一幕幕画面触人心弦,向我们发出警告,保护环境已刻不容缓。 如今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大自然所赋予我们的,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和永无止境的索取最终导致了如今的现状,生态的严重破坏,人类的生存遭受威胁,终于唤醒了人们被利益冲昏的头脑,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看看那些画面,那是地球向我们发出的呼唤,呼唤我们这些儿女保护她——我们的母亲。 首先,我们要知道何为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利用的理论和方法,协调的关系,解决各种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一切的总称。其中包括,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的多方面的措施,合理地利用,防止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证的发展。环境保护涉及的范围广、综合性强,它涉及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还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环境保护包含至少三个层面的意思: 一、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最主要的是防止自然环境的恶化。包括对青山、绿水、蓝天、大海的保护。这里就涉及到了不能私采(矿)滥伐(树)、不能乱排()乱放(污气)、不能过度放牧、不能过度开荒、不能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不能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等等。这个层面属于宏观的,主要依靠各级政府行使自己的职能、进行调控,才能够解决。 二、对人类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学设计

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一、对应的课标内容是“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自然地理概况”、“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4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在“自然地理概况”这部分内容中,教材正文扼要介绍了贵州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势、气候、资源特征。为配合正文内容,安排了“贵州在中国的位置”、“贵州地形分布”2幅地图。教材P.93~94安排了一组“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贵州的地理环境特征,分析贵州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 在“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这部分内容中,教材正文介绍了贵州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重点讲述了石漠化现象及其产生原因,扼要说明了影响贵州的主要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为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石漠化现象,分析石漠化现象产生的原因,特别是人为原因,教材P.94安排了一组相关“活动”。

在“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这部分内容中,教材正文介绍了贵州正在实施的生态环境恢复、生态工程和区域发展方式转变等措施。为引导学生了解贵州石漠化地区应如何促进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教材安排了“贵州的石漠化治理”的“阅读”材料;为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移民对石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教材P.96安排了一组相关“活动”。上述“阅读”和“活动”内容都是紧扣课标要求安排的,有助于学生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 在“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这部分内容中,教材正文从水资源、煤炭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等方面,介绍了贵州省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为配合正文内容,引导学生走近贵州著名的旅游景观,教材安排了“黄果树瀑布与织金洞”的“阅读”材料。教材P.98安排了一组,“活动”1引导学生分析贵州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了解贵州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成功经验,这个“活动”也是对“自然地理概况”中的“贵州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暗河众多,给水资源利用带来困难”和“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中的“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贵州建设了一大批水利基础设施”这两个内容的呼应;“活动”2引导学生了解贵州探索立体农业开发模式的成功经验,立体农业的“五子登科”既很好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也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动”3引导学生了解贵州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合理利用旅游的成功经验,巧妙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革命传统教育。 三、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了解贵州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2、根据资料,分析贵州省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3、根据资料,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4、根据资料,了解贵州省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四、教学设计 (一)自学活动 1、引导学生读图8—56、8—57,完成下列任务。 (1)贵州位于中国的什么部位?是否濒临海洋? (2)说出贵州大致的经纬度范围。 (3)找出与贵州相邻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归纳:贵州位于我国西南部,为内陆省份;贵州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低纬度地带;贵州周围与四川、重庆、湖南、广西、云南等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相邻。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贵州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 (2)贵州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3)造成贵州石漠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归纳:贵州境内石灰岩分布广泛,大部分地区土层较薄,由于不合理的垦殖活动,破坏了原有植被,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而出现石漠化现象。当地山高坡陡,

8.4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答案版)

8.4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知识点一:自然地理概况 1.地形地势:贵州地处云贵高原的东部,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表崎岖。主要山脉有 ①乌蒙山、②大娄山、③武陵山、④苗岭等。 2.气候:贵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3.矿产:贵州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汞、重晶石、磷、铝土等。 4.河流:主要河流有⑤乌江、⑥北盘江、⑦赤水河等,水能资源开发具有明显的优势。贵州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暗河众多,给水资源利用带来困难。 知识点二: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1.自然灾害 (1)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 (2)气象灾害:干旱、冰冻、冰雹。 2.环境问题:贵州境内石灰岩分布广泛,大部分地区图层较薄,由于不合理的垦殖活动,破坏了原有植被,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而出现石漠化现象。 知识点三: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1.生态环境恢复措施:如封山育林、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等。 2.目前,贵州正在进一步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以促进区域生态建设,巩固长江、珠江上游的生态屏障。 3.贵州还积极推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城市的建设,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有力地促进了区域发展。知识点四: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1.水资源:建设了一大批水力基础设施,使当地人民的用水状况得到改善,还扩大了农田灌溉面积。 2.能源资源:加大煤炭基地建设力度,依托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一批大型煤电基地。以此同时,贵州充分发挥“水火互济”优势,优先发展火电,深度开发水电。 3.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资源有序开发,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逐步改进。著名旅游资源有黄果树瀑布、织金洞、遵义会议会址等。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 资源被人们视为社会繁荣、政治权力和国家财富的基础。然而,由于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世界经济活动正在对包括环境资源在内的所有自然资源施加越来越重的压力。随着我国矿业的迅速发展,一些不合理的矿山开发和矿产资源利用,对矿山及其周围环境造成了污染并诱发了多种地质灾害,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越来越突出的环境问题不仅威胁到人民生命安全,而且严重地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全球环境意识的觉醒,矿山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所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由于我国多数老矿山生产建设不重视环保,环境欠帐较多。近年来,对迅猛发展的小型矿山的疏于管理,加之无环境保护设施,加剧破坏了矿区的生态环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大量的采矿活动及开采后的复垦还田程度低,使很多矿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许多地方矿石私挖滥采,造成水土严重流失,特别典型的是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床,漫山遍野地露天挖矿,使山体植被与含有植物养分的腐植土层及红色粘土层被大量剥光,土地已失去了原有的生态平衡。有些冶炼企业产生的尾砂,在不经过任何处理情况下大量排放,植被表土破坏面积巨大,以致矿区要恢复到原来的生态环境,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尽管我国土地复垦近几年做了一些工作,但复垦面积与因开采而破坏的面积相比,相差甚远。 (二)地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引起地表下沉、塌陷、岩体开裂、山体滑坡等地质环境问题。凡煤矿采用壁式采矿法,金属、非金属矿采用崩落采矿法均会引起大面积的采空区地面塌陷,使房屋开裂,道路下沉,铁路、水利等工程设施遭到破坏,庄稼无法耕种,电力、通讯线路故障时有发生;在建材矿山和金属矿山等露天采矿场,采场剥离地表造成边坡不稳,地压失去平衡,导致危岩崩落,山体滑坡;由于地下水开采和矿山疏干排水的影响,采空区地表发生岩溶塌陷,形成许多塌坑,甚至是塌陷群,严重的会形成长百余米、宽数十米的不连续的塌陷带;由矿山开采权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已日趋严重,极大地危及到附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工业固体废弃物成灾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石主要有煤矸石、冶炼渣、粉煤灰、炉渣、选矿生产中产生的尾矿等。绝大多数小矿山没有排石场和尾矿库,废石和尾砂随意排放,不仅占用土地,还造成水土流失,堵塞河道和形成泥石流。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无证开采治理整顿的力度,经过整顿,大部分无证采矿点已经撤离,但大量的废渣废石却留在了矿区,成为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隐患。 (四)水污染比较严重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存亡和国家发展的大事。一方面,矿山开采过程中对水源的破坏比较严重,由于矿山地下开采的疏干排水导致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出现大面积疏干漏斗,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动态平衡遭到破坏,以致水源枯竭或者河流断流。另一方面,矿山企业和选矿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废水,一些中、小型选矿厂,生产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大多数没有水处理装置,选矿废水不经任何处理随意排放,污染了水质和土壤。特别是矿区周围的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农田,污染十分严重。 (五)空气污染 一些地方小煤矿滥采乱挖,随意堆放,造成煤炭自燃,形成地下火龙,煤炭自燃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害气体,严重污染了空气。洗煤厂排放的煤尘、焦化厂及土焦厂的油烟、水泥厂

人教版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教案

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学习目标 1.了解煤、石油、天然气作为能源及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 2.掌握煤的干馏、液化、气化的原理及利用。 3.掌握石油的裂化、裂解反应及聚合反应的定义及应用。 4.了解环境污染及其治理、绿色化学的含义。 5.认识到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煤的干馏、液化、气化的原理及利用,石油的裂化、裂解反应及聚合反应的定义及应用,环境污染及其治理、绿色化学的含义。 本节教学难点:石油裂化的原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前言: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原料,消耗大量的能源。在得到所需的产品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处理不当就会污染环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和赤潮等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已成为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新课】第一课时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迄今为止,煤、石油、天然气仍是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如何实现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提高利用率,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煤的组成及其综合利用 1.煤的组成 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的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C元素,还含有少量的H、O、N、S等元素。 2.煤的综合利用 煤的综合利用主要是通过煤的干馏、煤的液化、和气化,获得洁净的燃料和多种化工原料。 (1)煤的干馏 煤干馏是指将煤隔绝空气加高温使之分解,得到焦炭、煤焦油、煤气。煤干馏过程中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从煤干馏产物中可获得重要的化工原料,如氢气、甲烷、乙烯、一氧化碳、苯、甲苯、二甲苯、萘、酚类等。 煤的干馏实验装置如图: 煤干馏的主要产品和用途

8.4《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案3

《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了解贵州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2.根据资料,分析贵州省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3.根据资料,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4.根据资料,了解贵州省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难点 1.自然地理概况 2.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3.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4.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方案①:图片导入:展示黄果树瀑布、遵义会议旧址等景观图片,引导:你知道这些著名的旅游地位于哪一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吗?(贵州)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贵州。 方案②:地图导入:展示贵州省地图,引导:这是我国哪一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贵州)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贵州。 方案③:谚语导入:“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这是对某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自然地理环境的写照,你知道这是哪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吗?(贵州)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贵州。 方案④:过渡式导入:前面,我们了解了西部地区干旱省区的代表——新疆,今天我们来了解西部地区湿润省区的代表——贵州。 【自然地理概况】 教学过程 过渡:我们首先来了解贵州在哪里。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读图8—56、8—57,完成下列任务。 (1)贵州位于中国的什么部位?是否濒临海洋? (2)说出贵州大致的经纬度范围。 (3)找出与贵州相邻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过渡:贵州地形有何特征?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读图8—57,完成下列任务。 (1)贵州的主要地形类型是什么?贵州所在地形区的名称是什么? (2)根据高度表和河流流向,判断贵州的地势特征。

(3)完成P.93“活动”1。 (4)贵州省石灰岩广布,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地貌,这种地貌的名称是什么?这种地貌对地表起伏状况有何影响? 课堂练习:引导学生读图8—57,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乌江、北盘江、赤水河、清水江等,观察它们的大致流向。 (2)贵州河流大多水能资源丰富,请解释其主要原因。 (3)贵州河流常常出现“无头河”、“无尾河”,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贵州降水丰富,但是许多地方水资源非常短缺,这是为什么?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贵州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 (2)贵州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3)造成贵州石漠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P.94“活动”。 【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正文相关内容和P.95“贵州的石漠化治理”材料,说一说贵州为治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而采取的有效措施。 (1)封山育林、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等生态环境恢复措施。 (2)推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城市的建设。 (3)高效、合理利用石漠化地区有限的水土资源,重点发展生态经济型林(果、药)草业,发展适合石漠化地区的特色产业(如绿色食品、旅游观光等)。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P.96“活动”。 小结:要保护生态环境治理措施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必须做到发展和保护并举。 【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过程 引导:贵州因地形原因,耕地资源不足,同时地表水资源也比较缺乏。我们以水资源利用为例,来看一看贵州是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的。 课堂活动:阅读教材正文相关内容和P.97“黄果树瀑布与织金洞”材料,结合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P.98“活动”2、3,了解贵州土地资源开发和红色旅游开发状况及其成功经验。

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

淮安市清河中学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案(22) 《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 主备人:高庆国 □考纲要求□ 1.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采取的措施。 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问题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5.主要的生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6.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7.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典型例题□ 【例题】结合教材内容和下图,探究下列问题: (1)中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有什么差异? (2)与石油.天然气相比,煤炭的开 采利用有哪些优点与缺点? (3)煤炭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 (4)为了延长煤炭资源的开采年限,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课堂训练□ 读“几种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比较柱状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中提供的资料,算一算我国年人均径流量约为世界人均值的________;人均占有森林面积约为世界人均值的________;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为世界人均值的

_________。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__________ _______。 (2)目前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国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4)导致土地退化的人类活动有、、活动中土地资源利用不当、活动的影响。 (5)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危机主要表现为 。(6)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呈趋势,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右图所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 及其优点是() A.东北森林地区;利于林区经济发展 B.西北沙漠地区;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C.江南丘陵地区;利于循环经济发展 D.青藏高原地区;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 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2~3题。

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必修Ⅱ第4章第2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课标要求】 1、了解煤、石油的组成,掌握煤、石油的综合利用。 2、掌握环境污染的几种类型 及防治,了解其危害。【重点难点】 1、了解绿色化学的含义。 2、煤、石油的组成,掌握煤、石油的综合利用【新课导学】 一、煤的综合利用 1.工业三废指: ______ 、 ______和 ______, 2.煤的组成: _______ ______.主要含有 ______元素,还含有少量的等元素.3.煤的综合利用主要是通过 _____、 _____和 _____,获得洁净的燃料和多种化工原料. (1)煤的干馏 ①煤的干馏:的过程,如右图:②煤干馏的主要产物和用途(阅读课本P95) (2) 煤的气化 煤的气化是。煤气化的主要反应是 ______ ______ ______。 (3)煤的液化 煤的直接液化是 ______ ______,间接液化是 ______ ______。天然气既是一种清 洁的化石燃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和 _______等。二、石油的综合利 用 1.石油的成分: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2.石油的分馏 (1)石油的分馏原理: ______ ____________ __。将100 mL石油注入到蒸馏烧瓶中,再加入几片碎瓷片以防石油暴沸.然后加热,分别收集60℃~150℃和150℃~300℃时的 馏分,就可以得到和. (2)石油的分馏产物:、、、、等. 3.石油的裂化和裂 解 (1)裂化的目的: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 (2)写出C16H34裂化的化学方程式 (3)裂解的目的:获得等重要化工基本原料.三、以煤、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 合成材料 1.三大合成材料 ______ 、 ______ 、 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乙烯合成聚乙烯 ______ _________ 合成聚丙烯 ____ ________ ______ 四、加聚反应,单体、链接、聚合度概念理解参考点金训练P89 1.加聚反应化学方 程式的书写

八年级地理下册 8.4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案 (新版)湘教版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贵州自然地理特征 2、了解贵州的贵州省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3、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有利措施 4、了解贵州省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贵州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贵州有较全面的了解,认识到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贵州环境保护的有利措施和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难点】 贵州环境保护的有利措施和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3、四季的形成。 多媒体课件 ◆ 教学目标 ◆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长江从青海发源,出了青藏高原后,就进入第二级阶梯的云贵高原。在云贵高原的东部有一个省区——贵州省,该省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的省区——贵州省,来解决这些问题。 【讲授新课】 一、探究活动一:贵州省的自然地理概况,结合地图,解答地理问题,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1.教师:读图,概括贵州省的地理位置。 课件展示:贵州地形图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教师: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 2.教师:读贵州省地形图,回答问题: (1)贵州的主要地形类型是什么?贵州所在地形区的名称是什么? (2)根据高度表和河流流向,判断贵州的地势特征。 课件展示:贵州地形图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教师:(1)贵州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表崎岖,有“地无三里平”的说法。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地形区有云贵高原等。 (2)地势特征:西高东低 3.读贵阳的多年平均气候资料表,分析贵阳的气候类型及特点。进而概括贵州省的气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