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 行楷字帖全教程

七年级上册语文 行楷字帖全教程
七年级上册语文 行楷字帖全教程

行楷基本笔画的写法

行楷基本笔画的写法—点 行楷字点画头尖腹平、背圆、尾满,前后顾盼。点画都与字的中心呼应,具有“向心性”。 行楷字点画的写法有以下几种: 1.斜点:尖落笔,右下按,回收左出锋。斜点向右下方斜出 □方□主□语□成 2.竖点:由轻至重书写,且向下垂直。常用于宝盖头等。 □空□字□室□窗 3.长点:把点向右下拉长顿后收笔,常用来写反捺。 □美□反□大□更 □花4.双点相向左点出锋对右点头,上开下收。□苏

相背左点向左下,右点向右下,出锋都向内。□黄 □典 合三左右相顿,中点略上,势态向字心。□学□应 5 三点 横三中点连左右,或右点连右下。 □恭□添 6.四点(聚四)上下两点相连,四点汇向中心。 □雪□函□泰□康 行楷基本笔画的写法—横 行楷字横画多数带钩,与前后笔画呼应或连接、有长短、粗细、俯仰等变化。如果数横并列,要有长短参差,笔势也要有区别。横画在字中往往起平衡作用,因此书写时要注意长短、角度和曲弧。 1.长横先向右下方按下,然后向右上方斜出,最后向右下方顿笔。(左高右

低)□百□十□央□万 2.短横短横写得速度较快,一般由轻至重,或由重至轻书写。□平□林□夫□其□春□封□真□兵□崖□淮□上□寺 行楷基本笔画的写法—竖 行楷字写竖画不宜太直硬,要适当取斜势或弯曲,收笔有悬针,有垂露(顿收),有带钩,有弯弧,但必须把力用到笔端,切忌软散。字中的长竖作适当的夸张,要写出姿态来。 1、长竖(垂露竖):竖画收笔时要顿笔回锋,要挺劲,但不能上下僵直。 □席□中□甲□革

□斜□作□钟□车 2、短竖露锋起笔不宜重,把直竖写出弧度力在曲势中,先竖后顿再 左出,多用在字中,收笔向右挑出,略有抱右势。 □南□古□光□地 □阳□代□待□谁 行楷基本笔画的写法—撇 行楷字的撇有多种姿态,要注意长短、曲直的变化,书写时常常回锋,做到伸缩有度,与捺相配时要有变化,不能呆板。 1.平撇:露锋侧落笔,顿后撇出,要短平有力常在字的上部。 □千□重□俘□敌 2、短撇:行笔略弯曲,显得含蓄有弹性。

钢笔行书字帖-可打印

钢笔行书字帖 启下点:尖入,重顿后向下出锋带下。 启右点:由上向下轻入重顿,然后向右上出锋收笔,与右侧的笔画呼应。 长点:一般作反捺使用,收笔时略露附钩,或向右下方顿笔即收,不带附钩。 启上横:书写时末端向上引带,以和下笔连接,如“天、大、古”的上横。 启下横:书写时向左下引带出锋,以和下笔呼应。 悬针竖:入纸后稍顿转笔向下由重变轻,出锋收笔。 垂露竖:落笔稍顿即提笔向下,至末端回锋收笔。

短竖:同楷书,但有的以点代替。 平撇:落笔稍顿后迅即向左平方向撇出。 斜撇:同楷书,只是在撇时要果断,不要迟疑,而且要全力送到位。 短挑:落笔后略顿,然后在提笔向右上方用力挑出。(均有“土、王”等偏旁下端的短横变化而来) 长挑:与短挑相似,唯其笔画少长。可单独起承托作用,有时也同点画结合,如“独”等字。 斜捺:顺着撇势轻落笔,稍作横行即向右下行笔捺出,捺时要用力,并将笔势由斜改平斜。 平捺:回锋落笔,略横即向右下行笔,最后平捺出锋,平捺要“一波三折”,呈流动态势。

竖钩:先写竖然后顿笔用力向左下钩出。整体要挺拔,遒劲有力。 斜钩:侧锋落笔后纵笔而下,最后翻笔向下钩出。斜钩中部要略带弧,有韧劲刚中含柔,并有纵势。 卧钩:顺笔直入并向下向右用力作下弧,至笔画末端翻笔向左上用力钩出。 背抛钩:顺笔写上横,到转折处折笔而下,顺势婉转写弯曲,最后翻笔向左上钩出。 浮鹅钩:落笔稍重,接着引笔向下写竖,随即右拐变写横,最后翻笔向上钩出。 平折:落笔先写横,折时稍用力向左下方钩出。 竖折:先写竖画,至折时笔略提起,再顿后转笔向下,迅速向左上钩出。

两点水:先写点,顺势向下出锋与提画笔断意连。 三点水:只用两点,第一笔写点,第二点与竖画连写。 言字旁:先写点,再写横折提,点与横折提的横画笔断意连。 单人旁:下笔写短撇,不出锋,随后回锋翻笔顺势写垂露竖,有时根据右边的部首可回锋向右下以连右部。如撇画长,则竖画短,撇画短,则竖画长。 双人旁:下笔写短撇不出尖,回锋折笔写第二撇,再回锋翻笔向下写竖,有时可回锋写右部。 左耳旁:先写短横,顺势折笔写弧画,然后向左上钩出接钩尖处写垂露竖,收笔可回锋向右上。 右耳旁:横折弯钩尖处连写悬针竖。 又字旁:先写横撇,收笔时撇尖可向上轻挑,在写长点,长点收笔处可挑笔向右上以连右部。

钢笔行书教程(整理)及庞中华字帖

钢笔行书教程 一、钢笔行书的特征 同楷书相比,行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减省点画 为了书写简便,行书对楷书的某些部位作了简化,或减省点画, 或并合线条。如“话”字的“言”字旁,原楷书繁写为七画,写行书就 只有两画,省去了五画;“然”字的四点水,由四点变为一横,省去 了三画;“近”字的游水,由一点三弯折加一平捺,简化为一竖横折,也省掉若干弯曲波捺;“佛”字中间原是变形的“弓”字,现用横折弯勾代替,一下子省去了两弯。减省点画,大都在字的部首偏旁方面用得最多,这同它经常书写有关。 二笔势流动 1.增加勾挑与牵丝写楷书是一笔一画地写,要求点画分明, 写行书则可点画连起来写,在点画之间增加勾挑与牵丝。勾挑是 在没有勾挑的点画上,顺势写出短勾,如“古”字的横画,“好”字的 撇画;牵丝是在前后不相连的点画之间顺势用细细的牵丝相连,如“丝’宇中间的点画,“心”字的中右两点。行书的点画之间有了勾挑与牵丝,便显得笔势流动,意态活发.但勾挑与牵丝不能太多,太多了,用笔就显得不干净,造型也不美观。 (2)改变书写笔顺行书的书写笔顺,采取的是草书笔顺, 同原有的楷书笔顺不同,目的在更加便于书写。如“秋有戎半”四宇, 每组中前为楷书笔顺,后为草书笔顺。在写行书时,改变书写笔 顺一定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而且要合乎草书的规范。如果随意 胡来,不仅书写别扭,而且结体混乱。 三用笔灵活 行书用笔比楷书灵活,同样的点画有时可以这样写,有时也可 以那样写,不大受约束。如“戈”字,横画写好后,既可以直接从右 侧翻笔上去写戈勾,也可以从右侧上去绕个小圈再写戈勾;“也” 字的浮鹅勾,由上翻笔向下也行,由下直接写下也行;“木”字旁的 “木”,一般是写好横竖画后,笔势从左边写撇挑,但如果从右边翻 笔写撇挑,也有道理;至于提手旁的一挑,如果依照楷书写法,由上回锋写一挑固然好,用牵丝把竖勾与斜挑连起来写则更佳。 四体态多变 行书是介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其活动范围广,表 现力丰富,往往一个字有几种写法,体态多变。如“是”字的四个 字尾,“花”字的四个字头,写得有收有放,有工整有写意,同中 有异,多样而统一,饶有趣味。体态多变是行书的长处,是楷书 和草书所望尘莫及的。

怎样写好行书 行书练字教程

怎样写好行书行书练字教程 第一怎样学好钢笔字》 书法课教学常规的要求: 1、写字时的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2、选定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法字帖(硬笔书法、毛笔小楷均可) 3、执笔:拇指与食指夹住笔杆,其它三个指头辅助运笔,指实掌虚 4、教学重点:正确的练字方法,培养学生的看字帖的“鉴赏力”(懂得怎样的字更好,如果吸取别人书写的长处,改正自己书写的不足) 5、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看字帖的“鉴赏力”(就是要多看,多讲,多交流,为学生分析这个字为什么写得好,这个字为什么不好看等) 一、钢笔字和钢笔书法的特点 钢笔字的艺术效果虽然不像毛笔字那样丰富,但远远胜过铅笔、圆珠笔等其它硬笔因其笔尖富有弹性,写出的笔画同样有粗细、轻重之分,同样能给人以美感 钢笔字的美,主要表现在点画线条、字形结构和章法格式上:用笔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点画线条就美;造型注意比例、匀称、平稳、均衡、变化和呼应,字形结构就美;整齐而有变化、多样而又,章法格式就美(这些也是欣赏钢笔书法的原则和标准)

钢笔楷书的特点是:用笔有提顿、藏露、方圆、快慢等讲究;笔画起收有序、笔笔分明、坚实有力、停而不断、直而不僵、流畅自然;结构上强调笔画和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稳、比例适当、字型端正、合乎规范 钢笔行书则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也就是大家平常所写和所说的连笔字它可以牵丝连带、大小参差、省减笔画、改变笔顺,可以极尽变化之能事,容易写得气势连贯、疏密有致、跌宕起伏,容易表现出艺术效果当然,也就容易写快,从而具有极强的使用性(我们今天所要重点交流的正是行书) 二、当代学生的学书现状 首先,不良的书写习惯难以纠正 长期以来,钢笔字被认为没有太多的规矩可言,似乎可以随意发挥、不加管束于是,不少同学多年来的不良书写习惯已经定型,到大学期间再纠正实在勉为其难比如,好多学生,尤其是一些女生写惯了拘谨的小家子气,往往很难使其开张由此形成的心理定势让那些书法大家和教授也感到难以挽救 其次,钢笔字在选择字帖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钢笔书法不像毛笔书法,有权威性的基础字帖这些年来,钢笔字帖如雨后春笋,令人应接不暇,但鱼龙混杂,好坏差别大即使是优秀的范本,也可能因为人们在心理上还不习惯,不善于去评定哪几种可以供初学者使用我跟上百位同学接触过,发现绝大多数人用的是司马东和司马彦的字帖,其实他们的字并不符合实用性标准,也不符合钢笔字的基础理论(王正良、沈鸿根、顾仲安的不错) 第三,加强鉴赏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刻不容缓 在以“龙飞凤舞”为美的认识前提下,笔画写的杂乱而无序、造作而不自然,当然审美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