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七年级(下)古诗词赏析整理

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题”,书写。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他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2.中间四句既写出了环境的极静极美,也体现出了诗人内心的旨趣,富有言外之意。

3.最后两句诗人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写出了环境的幽静。

二、《登岳阳楼》(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一二两句叙事。三四两句写景,既是实写,又寓想象。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比壮阔而又生动。气势磅礴,被誉为描写洞庭湖的千古绝唱。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后四句抒情,想到自己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为家;战乱未平,国家多难。诗人忍不住老泪纵横,哭得非常伤心,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胸怀。

三、《蝉》(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本诗托物寓意,诗中的蝉是一种清高尊贵的形象。

2.首句表面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是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饮清露”象征人的品格高洁。次句写蝉鸣声。

3.后两句议论,“居高”的“高”有两层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三四句借蝉抒怀: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四、《孤雁》(唐)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诗歌表达的是乱离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

2.“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深切地写出了失群者的心情,显出对同伴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

3.“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以野鸦反衬孤雁,表达了诗人的爱憎之情。诗人以孤雁自比,“野鸦”则是象征一些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

五、《鹧鸪》(唐)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1.这首咏物诗重在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写游子的乡愁旅思。

2.首联描写鹧鸪的习性和形貌特征。颔联以“雨昏”“花落”点染环境,形成凄迷意境、伤感氛围。颈联“乍”“才”两个虚词极写鹧鸪啼声之感动人心,“征袖湿”“翠眉低”以人的感受烘托鹧鸪啼声之悲。

六、《采莲曲》(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这首诗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

2.诗人巧妙地把人和景紧密结合起来描写,展现出采莲女在田田荷叶和艳艳荷花中若隐若现、忽出忽没的生动画面,语言生动活泼,表现出了采莲女天真烂漫、朝气蓬勃的性格。

七、《莲叶》(唐)郑谷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1.一二句直接描写莲叶色彩、香味和形象,写了莲叶在风中的动态美。“多谢浣纱人未折”从侧面写出了人们对莲叶的喜爱,“雨中留得盖鸳鸯”更透露出了她们内心微妙的感情波澜。

2.这首小诗意境优美,句句是画。它由舟行荷塘图、风摇荷叶图、荷塘浣纱图、鸳鸯戏莲图组成,充满诗情画意。

八、《赠荷花》(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1.前两句写花与叶的两种不同命运,以它们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品质的可贵。

2.“惟有”二字承启下面四句,吟咏了荷叶荷花“任天真”的品质,既是写花,又是写人。最后两句进一层写荷花的“天真”之处,表现荷花既能同荣、又能同衰的坚贞不渝的品质。

3.这首诗歌颂荷花能荣衰相依,实则表达了自己渴求知己、寻觅政治依托的心声。

九、《白莲》(唐)陆龟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1.这首咏物小诗借吟咏白莲,意在表现白莲的精神之美,咏赞白莲的淡雅高洁、出污泥而不染,抒写白莲内心的幽恨,流露出诗人在隐居中孤高寂寞、自伤迟暮的情怀。

2.用“月晓风清”的幽静清新的环境气氛来衬托白莲独具的淡雅高洁的个性气质。

十、《莲》(宋)苏轼

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1.开头两句叙事,透露出诗人对莲子的喜爱之情。

2.“旋折荷花剥莲子”中“旋”,意为立刻、随即。写出了诗人动作的迅速敏捷,表现了诗人求购莲子的心情的急切。

3.“露为风味月为香”用视觉形象来形容味觉和嗅觉形象,修辞上叫“通感”,就显得言有尽而意无穷,传达出一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韵味。

十一、《沁园春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上阕描写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静一动,概括描写北方雪景,意境广阔、雄奇。“望”字领起一下七句,有静景,有动景。静景,写“长城”“大河”;动景写“群山”“高原”。“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化静态为动态,一“舞”一“驰”生动写出群山在冰雪中绵延起伏的雄伟景象。“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是写想象中雪后晴天的美丽景色。

2.下阕评论历史人物,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自然过渡到评论。“惜”包含“惋惜”,是在肯定他们功绩的基础上委婉地指出他们的不足。“风骚”指文化方面的才华和成就。评古是为了论今,来更好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全词的点睛之笔。

3.全词咏雪言志,抒发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伟大的抱负。写景、议论、抒情三者有机结合,是全词的显著特点。

十二、《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上阕写梅花凌寒开放。“春归”“春到”象征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发展,“飞雪迎春到”体现词人对胜利充满信心。后两句以冰雪衬托梅花的凌寒开放、不畏严寒,“俏”既表现了梅花的俏丽,又能象征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

2.下阕写梅花品质。以“山花烂漫”衬托梅花崇高的精神境界。

3.全词表现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十三、《卜算子咏梅》(南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词中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的形象,象征了屡受排挤打击的主战派。

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赞颂了梅花的高洁品质,诗人以梅花自比。

十四、《木兰诗》北朝民歌(叙事诗)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两句承上启下,“万里”形容征途遥远,运用夸张手法,描写了木兰矫健的雄姿。“赴”、“度”、“飞”三字极有气势。“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这两句烘托了战场上雄壮悲凉的气氛,也点出战地生活的艰苦卓绝。“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了战事的频繁,战斗之激烈,岁月之漫长。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用对偶夸张手法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从侧面写出木兰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

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以双兔为喻,赞美木兰谨慎、机敏。

4.全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

十五、《观刈麦》(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这首叙事诗描写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一位贫苦农妇之口,诉说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

2.通过“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刈麦场景描写和“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心理活动描写,写出了农民吃苦耐劳的美德和令人同情的艰难处境。

3.“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这一特写画面,令人心酸。

4.“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揭示了农民贫困的根本原因,原来是租税剥削太重造成的呀。

5.诗歌最后拿官吏的舒适富裕与农民的辛劳贫困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对自己“不事农桑”而“吏禄三百石”感到惭愧,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十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说明词人虽已隐居乡间,但心中仍在忧虑国事,不忘战斗生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出了战争爆发前的情状。“秋点兵”的“秋”字,既点明了

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2.下阕第一二句写出了壮观而激烈的战争场面。“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达了词人的雄心壮志,但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未酬的悲愤。

(十七)《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首尾两联叙事。颔联:既是实写塞上秋景,也是作者以蓬、雁自比。游子见枯蓬随风飘荡,会产生身世浮沉之感;望秋天大雁南飞,常引起乡思之愁。

颈联写景: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雄奇壮观的大漠黄昏图!

(十八)《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内容和主题:由古代传说引出一番岁月沧桑、世事多变的感慨,又由眼前的景物触发了怀念故乡的愁情。日近黄昏,自会勾起思乡,末句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使诗意重归开头渺茫不可见的境界。此诗怀古气势磅礴,写景美丽如画,抒情婉转深沉。

(十九)《归园田居》(其一)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颔联写诗人种豆早出晚归的艰辛,虽苦累却满不在乎。描写了一幅优美的月夜归耕图。尾联表现了诗人要脱离污浊官场归耕田园的心愿,也隐含祝愿自己的劳动能获利好收成。

二、七下诗歌赏析题目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情怀。

(2)“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3)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2题。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了洞庭湖的什么景象?请你置身诗境,说说自己的感受。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3题。

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场的响度与力度。

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2)“居高”的“高”有哪两层含义?

(3)三、四两句诗实际在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做人的道理?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二题。

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分别概括诗中孤雁和野鸦的形象特点。

(2)诗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实际上融入了自己怎样的情感?(“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读郑谷的《鹧鸪》回答问题。

鹧鸪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②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生日向西。

(1)颔联中“雨昏、花落”渲染了怎样的环境特点?这一联涉及了哪些历史人物或传说?

(2)体会颈联中“乍、才”的表达作用。

(3)颈联写“游子”“佳人”的作用是?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6.阅读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这一首词

风雨送春归,俏也不争春,

飞雪迎春到。只把眷来报。

已是悬崖百丈冰,待到山花烂漫时,

犹有花枝俏。她在丛中笑。

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7.读白居易的《观刈麦》,回答问题。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如何理解诗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一句的内涵?

(2)诗中那位贫妇人的言行反映了当时一个怎样的残酷现实?

(3)诗的末六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

中、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2)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3)“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4)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户在燕然。

(1)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

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

B、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

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C、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

在燕然前线。

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

(2)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叙事、写景?

(3)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的画面,并赏析这一千古名句。

(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其中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现在请你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

(2)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

1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选出表述不恰当的一句()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二句,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劳动的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指各种野草。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种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

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是指什么?

(3)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倾向?

三、课外诗歌赏析:

(一)题西太一宫壁二首①王安石

(其一)(其二)

柳叶鸣蜩②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年前此路,父兄持④我东西。

三十六陂③春水,白头想见江南。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注释】①这两首诗是王安石重游西太一宫时即兴吟成,题写在墙壁上。西太一宫:在北宋首都卞京(今河南开封市)。②蜩(tiáo):指蝉。③陂(bēi):池塘。④持:携带。

1.点明诗人重游西太一宫季节的诗句是:,。2.这两首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思想感情?

(二)《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本诗写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达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字是“”。

4.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

B.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5.这首诗非常讲究炼字。请自选一个字加以赏析。

6.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书湖阴先生①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②送青来。

【注释】①湖阴先生:王安石寓居金陵紫金山下时的邻居。②排闼:推开门。

7.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8.请你展开合理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两山排闼送青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述出来。

答:

(四)舟过谢潭三首(之一)(宋)杨万里

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帷①急看紫巉岩。

【注释】①褰(qiān)帏:掀起帘子。

9.本诗第二句中的“转眼”与诗中一字相呼应,写出了。10.本诗最后一句中的“急”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五)浣溪沙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欧阳修早年被贬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人称西湖,风景优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欧阳修常来此游览。六幺,为唐代琵琶曲名。

11.词的上片中“逐”和“出”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任选一个字进行赏析。

12.词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湖上宴乐图,从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态?

七下课内诗歌答案

1.答案:(1)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3分,如果不注意到诗中还有“古寺、禅房、钟磬音”,可能会填“向往大自然”或“热爱大自然”之类,此类答案给1分)

(2)提示:围绕“反衬”“以声衬静”来答。不矛盾。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传来不绝于耳,有赖于万物之音全部消失,禅院的空寂可见一斑,这就是“以声衬静”的妙处。

(3)以声衬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或:对尘世喧嚣的厌烦,和对隐居林泉寄情山水的生活的向往)

2.答案:(1)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眼观浩荡烟波,想到自己举目无亲,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为家;而落得如此境地,皆因战乱未平,国家多难。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守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老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2)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3.答案:(1)D(2)明确: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3)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4.答案:(1)离乱飘泊中孤独痛苦的失群者一些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诗人以“孤雁”自比,以“野鸦”反衬“孤雁”,表达了诗人的爱憎之情);(2)离乱飘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显出诗人对同伴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

5.答案:(1)凄迷意境、伤感氛围;屈子怀沙、湘妃泣竹等历史传说。(2)“乍、才”二词极写鹧鸪啼声之感动人心。(3)“征袖湿、翠眉低”以人的感受烘托鹧鸪啼声之悲;(4)游子的乡愁旅思(借鹧鸪啼声哀怨凄切)

6.答案: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

7.答案:(1)不是真的“不知热”,为了抢收,为了活命,再累再热也只得忍着、挺着。表现了农民割麦时的辛苦;(2)表现了租税剥削的沉重和人民生活的痛苦;(3)(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8.答案:(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2分,写一个得1分)(2)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2分,每点1分)(3)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4)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1分)。

9.答案:(1)B (2)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3)大漠无垠,一缕孤烟直冲云天;黄河如带,映衬西天落日残红。塞外风光多么雄奇壮观。对仗工整,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直”表现孤烟之高,“圆”表现落日之低。二词表现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

10.答案:(1)江南三大名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2)寂寞、惆怅;(3)“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日暮怀归之情,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

11.答案:(1)C;(2)(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也隐含了希望有好收成;(3)厌恶官场、喜爱田园(颇为无数仕途不顺的文人欣赏)

课外古诗词鉴赏答案

答案:(一)1.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2.思念亲人、思念家乡

(二)3.怜4.A

5.示例:“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下”是动词,月亮下来了,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象奇特。

6.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惜别之情。

(三)7.表达了诗人闲居时恬淡的心境和对田园山水风光的喜爱之情。

8.示例:推开门,两座郁郁青青的山峦殷勤而急切地扑人眼帘,满眼翠绿,令人心旷神怡。(将“两山排闼”理解成“两山像推开门一样”亦可) 解析:①考查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把握。阅读诗歌后,我们可以读到诗歌所描写的都是田园景色,茅屋、花木、水田、山。从中,我们可以判断出该诗抒发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②考查对诗句内容的把握。根据注释,可以知道“排闼”是“推开门”的意思。另外,题目要求答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所以完成时,要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四)9.忽船行之快(第一问答“才”也可)

10.急切、好奇、惊喜。(三点中答出两点即可)

(五)11“逐”写出游人在游玩时的快乐情景;“出”符合荡秋千时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况,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

12 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情。

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下列对诗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节描写诗人面对街灯和明星所引发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向往光明的思想。 B.第二节作者想象天上街市中的珍奇物品,含蓄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C.第三节描写作者想象中的牛郎织女在天河骑牛来往的动人情景,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厌弃压迫、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理想。 D.第四节描绘作者想象牛郎织女正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2)“你看,那浅浅的天河”一句中的逗号有什么表达作用? (3)诗中使用了“你看”“定然”“不信”“请看”等词语,有何作用?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明作者看得仔细、清楚。 B.这些词语用得肯定,把想象的内容写得活灵活现,仿佛历历在目。 C.联想自然,表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D.表明作者态度亲切,用语客气,为人谦虚。 (4)下列对这首诗的主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旨在描写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清新、活泼。 B.这首诗通过想象天街的美丽和牛郎织女的自由幸福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C.这首诗是作者的主观想象,是作者美好愿望的表现,与现实生活无关。 D.这首诗的主题是消极的,它表明了作者只能寄希望于男耕女织的太平生活。

新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诗歌《观沧海》,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B.“日月”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 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最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D.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 (2)下列与本诗中所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A.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B.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C.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3)诗中用一“观”字统领全文,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________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句中“若”字用得好,试评析。 【答案】(1)A (2)B (3)自己的雄心壮志 (4)这一句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用“若”字表明写的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想像,体现了诗人阔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内容写法和感情。A项,“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突出大海,而不是“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和“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都是描写秋季景色。“秋风、红叶黄花”都是秋季的标志。 (3)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感情。“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

新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新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星星 臧克家 我爱听 人家把星 叫作星星。 夜空是另一个世界, 星星是它的子民, 谁也不排挤谁, 彼此密密地挨近。 它们是那么渺小, 渺小得没有名字, 它们用自己的光圈, 告诉自己的存在。 仰起脸来, 向着那白茫茫的银河, 一,二,三,你数! 呵,它们是那么多,那么多…… 1946年8月4日午于沪 (1)“谁也不排挤谁,彼此密密地挨近”传达出诗人希望现实生活中________。 (2)诗人用“星星”象征________,二者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如________;________。(3)第三节诗中“自己的光圈”指什么? (4)这首诗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答案】(1)人与人之间要平等、友爱、团结合作 (2)现实生活中的人民群众;都非常渺小,默默无闻;数量都很多 (3)星星对夜空的贡献,象征人民对社会的贡献。 (4)诗人通过对星星的描绘,表达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赞美了默默奉献的平凡的民众,号召人们应平等、团结,各尽其能,为社会做贡献。 【解析】【分析】(1)结合这首诗内容和主旨分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通过“托物言志”的写法,寄托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追求,透露出他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及对人民主宰的世界的热切期望。“排挤”,利用势力或手段使不利于自己的人失去地位或利益想把他的合伙人从挤出去。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相排挤,而诗人创设的这个理想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没有排挤,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团结互助。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2)结合诗歌内容和主旨分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通过“托物言志”的写法,寄托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追求,透露出他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及对人民主宰的世界的热切期望。把现实和理想联系起来即可知道诗人用“星星”象征现实生活中的人民群众;二者的共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古诗文阅读 《天净沙·秋思》和《天净沙·秋》运用了许多类似的手法,请借鉴《天净沙·秋思》的阅读方法,自读《天净沙·秋》,完成赏析。 【答案】①“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②“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答“白草”、“红叶”、“黄花”这几处色彩的词也可,联系色彩,烘托愉悦心境;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分析】《天净沙?秋》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后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这是作者的心中之景。情调开朗平和,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仿照《天净沙?秋思》的赏析,据此拟写即可。 故答案为:①“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②“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答“白草”、“红叶”、“黄花”这几处色彩的词也可,联系色彩,烘托愉悦心境;言之有理即可)【点评】同样的景物,甚至同样的词语出现在不同的语境中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情感,有时甚至有天壤之别,这取决于诗人的情感,也取决于诗人的写作写作背景、人生取向。 2.诗歌赏析 次北固山下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一)峨眉山月歌李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练习】 1、《峨眉山月歌》中作者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将纪行、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描绘出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借月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作者在诗歌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圆秋月,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诗人借月抒发了的对亲友家乡的思念之情。 3、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 4、写作手法:前两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不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也暗示了行船之事。 5、赏析“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用不了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月亮人格化,并当做亲密的朋友看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主题】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练习】 1.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答:两句运用了以乐境写哀境的写法,写今日相逢正是风光秀丽的江南已到了流水落花的时节。这“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又”字抒发了诗人抚今追昔,感时伤世之情。 2.这首诗以叙事为主,前后两句分别讲述了怎样的情形? 前两句讲述青年时恰逢盛世,经常出入豪门权贵之家,听李龟年唱歌的生活情景;后两句讲述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与李龟年再次相遇的情形。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的作者对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无限感慨和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三)《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⑵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划线的诗句所表现的景象。(2分)低头看回乐峰前,那莽莽大漠上的黄沙,在月色的辉映下如同白雪一般,白茫茫一片;抬头看,受降城外浩瀚空中的月色,那皎皎

新七年级 上册语文诗歌鉴赏

新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释】作者的家乡在洛阳附近。 (1)诗中“_______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_______”一字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在“又逐春风到洛城”—句里,“逐”字运用得高妙,试简要分析。 【答案】(1)阴阴;又 (2)“逐”字,化虚为实,将无形的乡梦、春风化作了有形可感之物,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杨柳阴阴细雨晴”的意思是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变得苍翠浓郁,经过细雨的洗浴后,柳色变得更加深暗。其中的“阴阴”一词表现了杨柳的枝繁叶茂。“又逐春风到洛城”的意思是在梦中我再一次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又”表示这是梦境的再次出现。据此可作答。 (2)“又逐春风到洛城”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作者把无形的乡梦写成有形可感之物,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阴阴;又; ⑵“逐”字,化虚为实,将无形的乡梦、春风化作了有形可感之物,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认真阅读,正确理解指定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这句诗把无形的乡梦写成有形可感之物,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读辛弃疾的《西江月》,完成下列各题。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词中的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2)“路转溪桥忽见”写的是哪里的景象?(用词中的一句调整语序后问答)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和“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句中的景物描写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解析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下列对本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悦耳动听,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友人旅途的艰难,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和惋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想象奇特,感人至深。 【答案】(1)既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劝慰。 (2)B 【解析】【分析】(1)我把自己担忧的心拜托给明月,让它伴着你一直到夜郎西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明月人格化,像一个知心人,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同情、担忧和关心安慰。 (2)B项,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落尽”描绘了花朵凋零的凄凉画面,“子规啼”又让人想到杜鹃啼血,更增添凄凉氛围,故首句写景句渲染的是悲凉氛围。故B错误,选B。 故答案为:⑴既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劝慰。 ⑵ B 【点评】⑴该题考查了重点语句的赏析,赏析格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浅层含义),表达了(深层含义).回答该题目时,可参照此格式来回答。 ⑵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释】作者的家乡在洛阳附近。 (1)诗中“_______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_______”一字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在“又逐春风到洛城”—句里,“逐”字运用得高妙,试简要分析。 【答案】(1)阴阴;又 (2)“逐”字,化虚为实,将无形的乡梦、春风化作了有形可感之物,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杨柳阴阴细雨晴”的意思是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附参考答案 7上1观沧海曹操东临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碣石,以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 ...哉,歌以.咏志。 1 本诗朗读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 (指导:1、感情基调是指作品的基本观点的情感取向,即作品的总的感情态度,总的感情色彩。或 2、主要有:①轻松、活泼、欢快、喜悦、愉悦、欢欣、乐观、激动、赞美、仰慕②沉痛、愤怒、 2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最能总领全文的是哪一个字(观) (指导: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或概括主要内容)+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 3写了大海中的哪些意象(景物) (指导:1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即人、物、景、事。2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比如 1、人物类(1)贾生、屈原—怀才不遇之人;(2)陶朱、猗顿—富商巨贾; 2、植物类(1)柳——离情依依;杨柳、折柳—惜别怀远、思乡思亲,表示送别,离愁别绪。(2)落叶—思乡思亲(3)杨花—离散、漂泊(4)菊花—高洁、脱俗、隐逸(5)牡丹—富贵、美好(6)莲花—高洁;莲—爱的象征(7)松柏—坚贞、坚强、孤傲、傲雪斗霜、有凌云志、不屈不挠;(8)竹—气节、劲健、积极向上;(9)梅—清高芳洁、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10)兰、荷—高洁;(11)桃花—美人之喻(12)梧桐—凄凉、悲伤(13)禾黍—代表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14)芳草——离恨(15)芭蕉——孤独与忧愁 3、动物类(1)鸿雁—书信、思念、也表思乡之情(2)杜鹃(子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杜鹃的哀鸣——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3)鸿鹄、骏马、大鹏—志向远大之人;(4)鸾鸟、凤凰—忠臣、贤士;(5)青鸟—往往与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6)鹧鸪、寒蝉—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7)蝉——高洁(8)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4、事物类(1)月光、家书、秋、天涯、游子—思念、思乡思亲、怀远(3)秋雨—忧愁(4)笛声—思乡怀远;羌笛——凄切之声(5)日落、夕阳、秋天、流水代—生命短暂,时光飞逝;(6)大漠—苍凉(7)红豆—相思(8)飞星—传恨(9)灞桥易水—多怀送别有关(10)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11)琴瑟—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星空(节选) 郭沫若 美哉!美哉! 天体于我, 不曾有今宵欢快! 美哉!美哉! 我今生有此一宵, 人生诚可赞爱! 永恒无际的合抱哟! 惠爱无涯的目语哟! 太空中只有闪烁的星和我。 哦,你看哟! 你看那双子正中, 五车正中, W形的Cassiopeia(仙后座) 横在天河里。 天船积尸的Perseus(英仙座) 也横在天河里。 半钩的新月 含着几分凄凉的情趣。 绰约的Andromeda(仙女座), 低低地垂在西方, 乘在那有翼之马的 Pegasus(飞马座)背上。 北斗星低在地平, 斗柄,好像可以用手斟饮。 斟饮呀,斟饮呀,斟饮呀, 我要饮尽那天河中流荡着的酒浆, 拼一个长醉不醒! 【注】双子、五车、天船、积尸都为星座名。 (1)下列朗读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今生有/此一宵,人生/诚可赞爱! B.惠爱无涯的/目语哟!太空中/只有闪烁的星/和我。 C.半钩的/新月含着几分/凄凉/的情趣。 D.我要饮/尽那天河中/流荡着的/酒浆,拼一个/长醉不醒! (2)诗人发挥新奇美好的想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咏物抒情。请举例并作简要赏析。

(3)请认真阅读下面这节小诗,以“仰望星空”为题目仿写几句小诗,表达自己内心独特的情感。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 那永恒的炽热, 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答案】(1)B (2)诗歌第二节使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星星与诗人共舞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感伤。 (3)我仰望星空,它闪烁着爱与理想;那宽广的天河,让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遐想、追寻未来。 【解析】【分析】(2)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选择其中一方面结合诗句赏析即可。诗歌把春芽写成孩童,如“一觉醒来/伸出/稚嫩的手”。诗人的想象丰富将春芽沐浴阳光写成“抓住天边/那一弯/飘动的彩虹”,将春芽吮吸雨露写成“穿进/用美梦/磨成的针”。 故答案为:⑴ B; ⑵诗歌第二节使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星星与诗人共舞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感伤; ⑶我仰望星空,它闪烁着爱与理想;那宽广的天河,让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遐想、追寻未来。 【点评】⑴本题考查朗读节奏的划分。清楚时局的内容诗关键;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选择其中一方面结合诗句赏析即可; ⑶做好本题要抓住诗歌的意象以及写作方法,理解诗人的赞美、喜悦之情。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 (2)“剪不断,理还乱”以丝喻愁,写出了离愁怎样的特点? 【答案】(1)运用比喻,形象地将残月比作玉钩,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钩”谐音“勾”,勾起词人离恨,为下文直抒胸臆铺垫蓄势。 (2)“剪不断”写出离愁繁多和绵长的特点;“理还乱”写出了离愁的纷繁杂乱,难以理清的特点。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古诗文阅读 《天净沙·秋思》和《天净沙·秋》运用了许多类似的手法,请借鉴《天净沙·秋思》的阅读方法,自读《天净沙·秋》,完成赏析。 【答案】①“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②“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答“白草”、“红叶”、“黄花”这几处色彩的词也可,联系色彩,烘托愉悦心境;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分析】《天净沙?秋》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后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这是作者的心中之景。情调开朗平和,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仿照《天净沙?秋思》的赏析,据此拟写即可。 故答案为:①“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②“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答“白草”、“红叶”、“黄花”这几处色彩的词也可,联系色彩,烘托愉悦心境;言之有理即可)【点评】同样的景物,甚至同样的词语出现在不同的语境中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情感,有时甚至有天壤之别,这取决于诗人的情感,也取决于诗人的写作写作背景、人生取向。 2.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诗歌阅读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来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的“岱宗”指哪一座山? (2)诗中的山有哪些特点? (3)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答案】(1)泰山 (2)高大、雄伟(雄奇)、壮丽、秀美…… (3)对未来充满信心,有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 【解析】【分析】(1)岱宗:指的是泰山,五岳之首,在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据此可作答。 (2)诗句“齐鲁青未了”一句以距离之远来衬托泰山之高大。“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用“决眦”二字生动地写出了泰山神奇缥缈的景观。据此,泰山的特点可概括为:山势雄伟高大,景色秀美壮丽。意对即可。 (3)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在突出了泰山的高峻的同时,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将众山的小和泰山的高大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⑴泰山 ⑵高大、雄伟(雄奇)、壮丽、秀美…… ⑶对未来充满信心,有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 【点评】⑴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根据文下注释明确。 ⑵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抓住重点句子的理解明确泰山特点。 ⑶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抓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会感情。 2.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完成下面小题。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一个“________”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________”字,写出了山

初中七年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一、诗歌鉴赏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赠别 (唐)赵嘏 水边秋草暮萋萋,欲驻残阳恨马蹄。 曾是管弦同醉伴,一声歌尽各东西。 (1)请赏析首句中的“萋萋”。 (2)诗人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答案】(1)“萋萋”是指草茂盛的样子;首句运用叠词,增强了音韵美,写出了水边草木的繁茂,渲染了离别时悲伤的气氛;这蓬乱的草就像是诗人心中面对离别时的不舍一样蓬勃,烘托出诗人悲戚的心情。 (2)即将于有人各奔东西,表现了使人依依不舍之情;临水送别,残阳暮秋,眼前的荒凉景色勾起了诗人心中的愁思,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曾经一起管弦相伴,而后不知何时能相见,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与担忧。 【解析】【分析】(1)首先要理解这个词语的本义,然后再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其营造的意境或表现作者的感情情等。萋萋”是指草茂盛的样子,写出了水边草木的繁茂,渲染了离别时悲伤的气氛,从而烘托出出诗人悲戚的心情。 (2)抓住秋草、残阳,渲染了离别时悲伤的气氛,烘托出诗人悲戚的心情。抒发了使人依依不舍之情,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与担忧。 故答案为:⑴“萋萋”是指草茂盛的样子;首句运用叠词,增强了音韵美,写出了水边草木的繁茂,渲染了离别时悲伤的气氛;这蓬乱的草就像是诗人心中面对离别时的不舍一样蓬勃,烘托出诗人悲戚的心情。 ⑵即将于有人各奔东西,表现了使人依依不舍之情;临水送别,残阳暮秋,眼前的荒凉景色勾起了诗人心中的愁思,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曾经一起管弦相伴,而后不知何时能相见,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与担忧。 【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品析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义+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解答时,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揣摩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联系整首诗歌,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早发 (唐)韦庄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下列对本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悦耳动听,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友人旅途的艰难,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和惋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想象奇特,感人至深。 【答案】(1)既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劝慰。 (2)B 【解析】【分析】(1)我把自己担忧的心拜托给明月,让它伴着你一直到夜郎西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明月人格化,像一个知心人,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同情、担忧和关心安慰。 (2)B项,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落尽”描绘了花朵凋零的凄凉画面,“子规啼”又让人想到杜鹃啼血,更增添凄凉氛围,故首句写景句渲染的是悲凉氛围。故B错误,选B。 故答案为:⑴既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劝慰。 ⑵ B 【点评】⑴该题考查了重点语句的赏析,赏析格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浅层含义),表达了(深层含义).回答该题目时,可参照此格式来回答。 ⑵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2.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________之情。 (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答案】(1)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2)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解析】【分析】(1)首先要熟读诗歌,把握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体会感情,表达了久别重逢的惊喜。 (2)这首诗描写了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离别的伤感和对前途迷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诗中“独”字好在哪里? 【答案】(1)幽篁、深林、明月。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解析】【分析】(1)作者在写景上运用物象幽篁、深林、明月,写人则用独坐、弹琴、长啸。看似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意境,使其成为千古佳品。据此理解作答。 (2)本题要深入挖掘“独”字在表达作者情感上的作用。“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幽篁、深林、明月。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意境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明确诗中所写景物及营造的意境。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注意结合“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句意,明确“独”的本意,语境意义及传达出诗人的心境。 2.诗歌阅读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来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的“岱宗”指哪一座山? (2)诗中的山有哪些特点? (3)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答案】(1)泰山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1)开头写“杨花”与“子规”点明什么季节?有何用意? (2)结合诗的背景和内容,说说诗人因为何而“愁”。 【答案】(1)暮春。写柳絮飘零,杜鹃哀鸣,烘托出悲凉哀伤的气氛。 (2)因友人不幸遭贬而愁;因担忧友人路途遥远而愁;因不知何时能再与友人相见而愁。【解析】【分析】(1)“杨花”即柳絮,每年春末,杨絮开始漫天飞舞。杨花本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别的花都在枝头,绿叶相扶,格外妖娆,而杨花却要离开枝头,漫天飞舞,这给春天增加了一种况味,杨花的漫天飞扬,也就预示着百花将凋、春天将逝,杨花这一意象,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惜春伤感的象征。子规,又叫杜宇、杜鹃、催归,这种鸟春末时从南方飞来,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规。据此理解和分析答题即可。 (2)结合诗歌背景和诗歌内容分析,这首诗的意思是: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据此可知诗人“愁”的原因是:因友人不幸遭贬而愁;因担忧友人路途遥远而愁;因不知何时能再与友人相见而愁。 故答案为:⑴暮春。写柳絮飘零,杜鹃哀鸣,烘托出悲凉哀伤的气氛。 ⑵因友人不幸遭贬而愁;因担忧友人路途遥远而愁;因不知何时能再与友人相见而愁。【点评】⑴本此题考查理解古诗意象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象的含义,如: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等等。做题时,还要在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分析、理解古诗的意象。 ⑵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星空(节选) 郭沫若 美哉!美哉! 天体于我, 不曾有今宵欢快! 美哉!美哉! 我今生有此一宵, 人生诚可赞爱! 永恒无际的合抱哟! 惠爱无涯的目语哟! 太空中只有闪烁的星和我。 哦,你看哟! 你看那双子正中, 五车正中, W形的Cassiopeia(仙后座) 横在天河里。 天船积尸的Perseus(英仙座) 也横在天河里。 半钩的新月 含着几分凄凉的情趣。 绰约的Andromeda(仙女座), 低低地垂在西方, 乘在那有翼之马的 Pegasus(飞马座)背上。 北斗星低在地平, 斗柄,好像可以用手斟饮。 斟饮呀,斟饮呀,斟饮呀, 我要饮尽那天河中流荡着的酒浆, 拼一个长醉不醒! 【注】双子、五车、天船、积尸都为星座名。 (1)下列朗读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今生有/此一宵,人生/诚可赞爱! B.惠爱无涯的/目语哟!太空中/只有闪烁的星/和我。 C.半钩的/新月含着几分/凄凉/的情趣。 D.我要饮/尽那天河中/流荡着的/酒浆,拼一个/长醉不醒! (2)诗人发挥新奇美好的想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咏物抒情。请举例并作简要赏析。

(3)请认真阅读下面这节小诗,以“仰望星空”为题目仿写几句小诗,表达自己内心独特的情感。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 那永恒的炽热, 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答案】(1)B (2)诗歌第二节使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星星与诗人共舞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感伤。 (3)我仰望星空,它闪烁着爱与理想;那宽广的天河,让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遐想、追寻未来。 【解析】【分析】(2)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选择其中一方面结合诗句赏析即可。诗歌把春芽写成孩童,如“一觉醒来/伸出/稚嫩的手”。诗人的想象丰富将春芽沐浴阳光写成“抓住天边/那一弯/飘动的彩虹”,将春芽吮吸雨露写成“穿进/用美梦/磨成的针”。 故答案为:⑴ B; ⑵诗歌第二节使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星星与诗人共舞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感伤; ⑶我仰望星空,它闪烁着爱与理想;那宽广的天河,让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遐想、追寻未来。 【点评】⑴本题考查朗读节奏的划分。清楚时局的内容诗关键;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选择其中一方面结合诗句赏析即可; ⑶做好本题要抓住诗歌的意象以及写作方法,理解诗人的赞美、喜悦之情。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1)开头写“杨花”与“子规”点明什么季节?有何用意? (2)结合诗的背景和内容,说说诗人因为何而“愁”。 【答案】(1)暮春。写柳絮飘零,杜鹃哀鸣,烘托出悲凉哀伤的气氛。 (2)因友人不幸遭贬而愁;因担忧友人路途遥远而愁;因不知何时能再与友人相见而愁。【解析】【分析】(1)“杨花”即柳絮,每年春末,杨絮开始漫天飞舞。杨花本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别的花都在枝头,绿叶相扶,格外妖娆,而杨花却要离开枝头,漫天飞舞,这给春天增加了一种况味,杨花的漫天飞扬,也就预示着百花将凋、春天将逝,杨花这一意象,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惜春伤感的象征。子规,又叫杜宇、杜鹃、催归,这种鸟春末时从南方飞来,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

新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1)

新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1)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星星 臧克家 我爱听 人家把星 叫作星星。 夜空是另一个世界, 星星是它的子民, 谁也不排挤谁, 彼此密密地挨近。 它们是那么渺小, 渺小得没有名字, 它们用自己的光圈, 告诉自己的存在。 仰起脸来, 向着那白茫茫的银河, 一,二,三,你数! 呵,它们是那么多,那么多…… 1946年8月4日午于沪 (1)“谁也不排挤谁,彼此密密地挨近”传达出诗人希望现实生活中________。 (2)诗人用“星星”象征________,二者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如________;________。(3)第三节诗中“自己的光圈”指什么? (4)这首诗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答案】(1)人与人之间要平等、友爱、团结合作 (2)现实生活中的人民群众;都非常渺小,默默无闻;数量都很多 (3)星星对夜空的贡献,象征人民对社会的贡献。 (4)诗人通过对星星的描绘,表达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赞美了默默奉献的平凡的民众,号召人们应平等、团结,各尽其能,为社会做贡献。 【解析】【分析】(1)结合这首诗内容和主旨分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通过“托物言志”的写法,寄托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追求,透露出他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及对人民主宰的世界的热切期望。“排挤”,利用势力或手段使不利于自己的人失去地位或利益想把他的合伙人从挤出去。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相排挤,而诗人创设的这个理想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没有排挤,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团结互助。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2)结合诗歌内容和主旨分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通过“托物言志”的写法,寄托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追求,透露出他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及对人民主宰的世界的热切期望。把现实和理想联系起来即可知道诗人用“星星”象征现实生活中的人民群众;二者的共

【精品】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及解析

【精品】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及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下列对本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悦耳动听,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友人旅途的艰难,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和惋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想象奇特,感人至深。 【答案】(1)既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劝慰。 (2)B 【解析】【分析】(1)我把自己担忧的心拜托给明月,让它伴着你一直到夜郎西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明月人格化,像一个知心人,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同情、担忧和关心安慰。 (2)B项,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落尽”描绘了花朵凋零的凄凉画面,“子规啼”又让人想到杜鹃啼血,更增添凄凉氛围,故首句写景句渲染的是悲凉氛围。故B错误,选B。 故答案为:⑴既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劝慰。 ⑵ B 【点评】⑴该题考查了重点语句的赏析,赏析格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浅层含义),表达了(深层含义).回答该题目时,可参照此格式来回答。 ⑵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释】作者的家乡在洛阳附近。 (1)诗中“_______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_______”一字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在“又逐春风到洛城”—句里,“逐”字运用得高妙,试简要分析。 【答案】(1)阴阴;又 (2)“逐”字,化虚为实,将无形的乡梦、春风化作了有形可感之物,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杨柳阴阴细雨晴”的意思是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

新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

新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星空(节选) 郭沫若 美哉!美哉! 天体于我, 不曾有今宵欢快! 美哉!美哉! 我今生有此一宵, 人生诚可赞爱! 永恒无际的合抱哟! 惠爱无涯的目语哟! 太空中只有闪烁的星和我。 哦,你看哟! 你看那双子正中, 五车正中, W形的Cassiopeia(仙后座) 横在天河里。 天船积尸的Perseus(英仙座) 也横在天河里。 半钩的新月 含着几分凄凉的情趣。 绰约的Andromeda(仙女座), 低低地垂在西方, 乘在那有翼之马的 Pegasus(飞马座)背上。 北斗星低在地平, 斗柄,好像可以用手斟饮。 斟饮呀,斟饮呀,斟饮呀, 我要饮尽那天河中流荡着的酒浆, 拼一个长醉不醒! 【注】双子、五车、天船、积尸都为星座名。 (1)下列朗读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今生有/此一宵,人生/诚可赞爱! B.惠爱无涯的/目语哟!太空中/只有闪烁的星/和我。 C.半钩的/新月含着几分/凄凉/的情趣。 D.我要饮/尽那天河中/流荡着的/酒浆,拼一个/长醉不醒! (2)诗人发挥新奇美好的想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咏物抒情。请举例并作简要赏析。

(3)请认真阅读下面这节小诗,以“仰望星空”为题目仿写几句小诗,表达自己内心独特的情感。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 那永恒的炽热, 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答案】(1)B (2)诗歌第二节使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星星与诗人共舞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感伤。 (3)我仰望星空,它闪烁着爱与理想;那宽广的天河,让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遐想、追寻未来。 【解析】【分析】(2)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选择其中一方面结合诗句赏析即可。诗歌把春芽写成孩童,如“一觉醒来/伸出/稚嫩的手”。诗人的想象丰富将春芽沐浴阳光写成“抓住天边/那一弯/飘动的彩虹”,将春芽吮吸雨露写成“穿进/用美梦/磨成的针”。 故答案为:⑴ B; ⑵诗歌第二节使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星星与诗人共舞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感伤; ⑶我仰望星空,它闪烁着爱与理想;那宽广的天河,让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遐想、追寻未来。 【点评】⑴本题考查朗读节奏的划分。清楚时局的内容诗关键;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选择其中一方面结合诗句赏析即可; ⑶做好本题要抓住诗歌的意象以及写作方法,理解诗人的赞美、喜悦之情。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回乐烽前的沙子如同自雪飞舞,烽火台上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描绘出两个比喻句“沙似雪”“月如霜”) (2)“芦管”发出幽怨的笛声,触动征人“尽望乡”。抒发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这句诗的意思是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2)后两句的意思是: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抒发了诗人浓烈的思乡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