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
(完整word版)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平面交叉口设计一般规定根据新建、改建和治理交叉口的不同条件和实施的可能性情况,分别对新建、改建和治理交叉口提出了不同的设计原则要求。
交叉口的设计不只是土木工程层面的平、纵、横设计,而应根据交通流通过交叉口的特性,综合考虑利用交叉口的时间和空间资源,结合交通管理方式,以交通流安全、通畅通过交叉口为目标,作好交通流的组织和交通标志、标线以及信号配时等方面的设计工作。
交叉口设计应体现上海大都市的形象,以人为本,充分考虑行人过街的方便程度和安全,同时考虑残疾人的通行要求,为方便残疾人使用和通行提供必要的条件。
无障碍设计按《上海市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技术标准》(SZ—07—2000)执行。
进出口道设计考虑到新建、改建和治理性交叉口在增加进出口道的空间条件方面存在着差异,新建交叉口应满足该条规定,改建交叉口尽可能做到,治理性交叉口应创造条件达到,并应从交通管理方面采取措施。
由于交通流驶入交叉口进口道,其车速较路段明显降低;同时,为防止车辆在进口道内因车道宽度多余而发生抢道现象,车道宽度应减窄,具体采用的尺寸还取决于车型的比例。
考虑到市中心区小车比例较大,进口道车道宽度可靠近下限取值,相反,城市边缘或外围地区的机动车交通流中大车构成比例一般较高,且车速较大,因此,进口道车道宽度应靠近上限取值。
同时,还考虑到治理交叉口的实际情况,进口道宽度再适当减少。
由于左转车流与对向直行车流、右转机动车与同进口道的直行非机动车交通流之间易产生冲突,所以为了便于管理上采取最佳组合控制措施,交叉口设计阶段考虑不同流向分道行驶是重要的,但同时应注意到不同流向的流量在时间分布上的动态性,避免不当的车道功能划分。
关于左转车道设置条件,关键取决于绿灯信号末期能够通过的交叉口内待行的左转车辆数,可视交叉口内的存车和信号控制条件适当地放宽。
交叉口信号周期是根据7.5“信号周期时长”确定。
从交通流通行的习惯和平顺性考虑,展宽增加的左转或右转车道应向相应的方向偏移,若确实受到条件的限制,拓宽相反方向增加左右转车道也是可以的,但应增加相应的渠化标线,引导不同流向的交通流进入相应的车道(如采用条文7.4.1.1中给出的“鱼肚”型标线)。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摘要:平面交叉口设计在城市道路设计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多个方面谈了对平面交叉口设计的认识,并提出一些设计方法和建议,对平面交叉口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目前现有的城市道路系统的结构型式均为网状结构,道路纵横交错形成很多交叉口。
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道路交通的咽喉,相交道路的各种车辆和行人均要在交叉口处汇集、通过。
在整个道路系统中,交叉口成为通行能力与交通安全上的卡口。
据国内外调查统计,约有59%的交通事故是发生在交叉口上,而且是在所有交通事故类型中居首位,此外,车辆在交叉口上耽误的时间占了全程行车时间的31%,其主要原因是交叉口布置不恰当,交通渠化设施不完善、不合理。
由此可见,正确合理地设计交叉口,对保证交通安全和提升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改善居民的出行质量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就平面交叉口设计谈一些体会。
平面交叉口型式的选择设计平面交叉口的型式决定于城市道路网的规划,交叉口用地及其周围建筑的情况,以及交通量、交通性质和交通组织。
常见的交叉口型式有:三路交叉口、四路交叉口及多路(四路以上)交叉口。
三路交叉口一般用于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的交叉,主要道路应设在交叉口的直顺方向。
根据相交道路的斜交角(θ)的大小,三路交叉口主要有正交“t形”(θ≥75°)、“y形”(θ<45°)和斜交“t形”(75°>θ>45°)。
正交“t形”交叉口可各自互通;“y形”交叉口为禁止大偏转方向的左转车流及渠化小偏角方向的右转车流;当大偏角转向的左转车流较小时,可采用斜交“t形”交叉口,否则应采用正交“t形”交叉口。
四路交叉口可分为正“十”字形交叉口(θ≥75°)、斜“十”字形交叉口(θ<75°)及错位“十”字形交叉口。
正“十”字形交叉口型式简单,交通组织方便,街角建筑容易处理,可用于相同等级或不同等级道路的交叉,是最基本的交叉口型式,在规划和设计时应优先考虑采用,在受条件限制不得已时方可考虑采用斜“十”字形交叉口和错位“十”字形交叉口。
浅谈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

浅谈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摘要:交叉口渠化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渠化设计可以减少交通冲突点,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从而减少交通隐患的发生,增加道路的快捷性和安全性。
关键字:城市道路渠化设计通行能力一概述:交叉口是道路网的交点,是交通网络的咽喉,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地和交通瓶颈所在。
交叉口拥堵是造成道路利用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合理的交叉口渠化设计对道路畅通的作用非常重大。
通过交叉口的渠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道路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人与车,车与车分道行驶,互不干扰,能够有效地保证行人和自行车的安全。
所以交叉口渠化设计对于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减少车流冲突,缓解交通阻塞,降低交通事故等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所谓渠化设计就是通过导流岛与路面标线相结合,在交叉口平面几何构造上通过拓宽进口车道,增加专左或专右车道数量;设置交通岛、交通标志、施划标线等实现人车分流,引导或强制不同流向的车辆和行人各行其道;以分隔或限制冲突的车流为目的一种综合设计方式。
恰当的渠化设计可以控制交通流,调整冲突角度,使交叉口的空间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并增加其安全性。
交叉口渠化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1 在路口进口道增设专左或专右车道,增大交通流断面,令特定车流使用特定车道,从而缩短车辆排队长度。
2 适当减少车道宽度,达到强制减速目的,最大程度避免进口道车辆因速度过快而产生的追尾事故。
3 设置交通导流岛,明确交叉口内各个方向车辆的行进轨迹,避免交通流的交织和冲突,在提高交叉口空间利用率的同时增进行车的安全性。
4 尽量缩小交叉口空间,缩短车辆通过停车线之间距离,使停车线及人行横道线的位置尽可能靠近交叉口中心,并结合信号灯控制实现人车分离,使人、车最便捷、最快速的通过交叉口。
5 偏移交叉口处道路中线,使进口道与出口道直行车道轨迹相对应。
二渠化设计:1交叉口进口车道设计(1)进口道宽度及车道数的设计交叉口进口道车道数应根据进口道通行能力同路段通行能力相匹配的原则进行增加;进口道应确保增加车道数所需宽度。
试析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原理

试析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原理1. 前言近几年,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道路建设工作取得了进一步进展,道路交叉口渠化设计关系到道路通行能力,是提高通行能力的重要前提。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上升,私家车越来越普遍,逐渐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
在这样的情况下,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交通拥堵现象更是时有发生,尤其在道路交叉口,拥堵情况更为严重。
因此,应针对城市道路交叉口拥堵问题,优化道路交叉口渠化设计,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避免交通拥堵,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道路交叉口渠化设计方法较多,各有优点,可有效减少道路建设的投入费用,改善道路交通情况,是解决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
因此,应加强道路交叉口渠化设计工作,避免道路拥堵现象。
2.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的作用及原理2.1 渠化设计作用渠化设计指的是采用路面标线与导流岛设计方法,分隔车流,减少行车冲突,使车流有序的进入指定的路线内,从而缓解交通压力,确保道路交叉口的行车要求。
对城市道路交叉口进行渠化设计,可使车流及人流按照渠化的方向行驶和行走,有利于避免交通拥挤。
渠化设计可有效控制车流,减少不必要的路面铺装,是常见的路口处理手法。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采用渠化设计方法进行设计,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平面交叉空间,还可以提高交叉口的道路通行能力,确保道路行驶的安全性。
提高渠化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在最大程度上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相对于非渠化设计道路来说,更具安全性。
但是在进行道路平面交叉渠化设计时,应充分了解设计原则,避免设计不当,影响道路交通运输。
2.2 渠化设计原则在进行城市道路交叉口渠化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分离原则。
在渠化设计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车流冲突,合理设置标志物,给予过往行人指示,让路人根据渠化道路选择行车路线,分流人流和车流,确保行人和行车的安全;第二,疏导原则[1]。
充分了解不同人流的行走轨迹就不同车流的行驶轨迹,设置禁止通道、变向道及专用道等,通过这些特殊通道,疏导交通流。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流与 自 车流 的汇集点 , 行 它们之间 的相互 干扰 , 使行 车速度 降置合理 的交 叉 口, 设 对于保
证行 车安 全和通行顺 畅具 有重大 的现 实意义 。平 面交叉 口设 计 的内容包括平 面设计 和竖向设计 两个部分 , 本文 重点讨论 十字形
城 市 道 路 平 面 交 叉 口 设 计
杨 辉
( 西金 源 房地 产 开 发 集 团有 限 公 司 , 西 西 安 陕 陕 7 04 ) 10 3
摘
要: 针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 口设计进行 了探讨 , 分别阐述了交叉 口平面设计和竖向设计的方法、 设计要点及 注意事项 , 出城 指
市道 路交叉 口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各方面 因素 , 因地制 宜合理设 置。 关键词 : 城市道路 , 交叉 口, 面设计 , 平 竖向设计
的道路规划红线所 围合 的平面区域 , 当无车行道 展宽或 道路规 划 红线展宽时则为 自转角缘石 曲线终点 外 1 0m开始道 路规划红 线
所 围合 的平面 图形 。
. 划资料 ) 交通组成及交通量 以及排水方式 及地上 、 、 地下排水管 渠 2 4 车行道 和规 划红 线加 宽设计 属 于Ⅳ类 和Ⅵ类 灯控平 面交叉 口的进 口道都应 考虑 增加 车 的布设位置和尺寸 。
交 叉 口的 竖 向 设计 。
右转车道计算行车速度 k h1 3 I 2 I 2 l 1 /m・ 0 5 0 5 I 交 口 石曲 最 半 / 3—0 l2—0 11~ 5 1 叉 缘 线 小 径m 0 4 0 3 0 2 j —5 0
注: 非机动车道 宽度为 6 5m 时用小值 , . 非机动车道 宽度为 0 用大值 , 时 其余宽 度采用内插 法求得
中 图 分 类 号 :4 2 3 U 1 .5 文献标识码 : A
(整理)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整理)城市道路交叉⼝设计规程3.1道路交叉的分类及其选择3.1.1城市道路交叉宜分为平⾯交叉和⽴体交叉两类。
应根据道路交通⽹规划、相交道路等级及有关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分析合理确定。
3.1.2平⾯交叉⼝应按交通组织⽅式分类,并应符合满⾜下列要求:1 A类:信号控制交叉⼝平A1类:交通信号控制,进⼝道展宽交叉⼝。
平A2类:交通信号控制,进⼝道不展宽交叉⼝。
2 B类:⽆信号控制交叉⼝平B1类:⼲路中⼼隔离封闭、⽀路只准右转通⾏的交叉⼝(简称右转交叉⼝)。
平B2类:减速让⾏或停车让⾏标志管制交叉⼝(简称让⾏交叉⼝)。
平B3类:全⽆管制交叉⼝。
3 C类:环形交叉⼝平C类:环形交叉⼝。
3.1.3平⾯交叉⼝的选⽤类型,应符合表3.1.3的规定。
注: 1 ⼈⼝在50万以上的⼤城市,主⼲路与主⼲路相交,经交通预测分析,需要设置⽴体交叉时,宜按本规程表3.1.4选⽤;2⼈⼝在50万以上的⼤城市,次⼲路与次⼲路相交,因景观需要,采⽤环形交叉⼝时,应充分论证。
4.2.9平⾯交叉⼝⼀条进⼝车道的宽度宜为3.25m,困难情况下的最⼩宽度可取3.0m;当改建交叉⼝⽤地受到限制时,⼀条进⼝车道的最⼩宽度可取2.80m。
转⾓导流交通岛右侧右转专⽤车道应按设计速度及转弯半径⼤⼩设置车道加宽。
4.2.10当⾼峰15min内每信号周期左转车平均流量达2辆时,宜设左转专⽤车道;当每信号周期左转车平均流量达10辆时,或需要的左转专⽤车道长度达90m时,宜设两条左转专⽤车道。
左转交通量特别⼤且进⼝道上游路段车道数为4条或者和4条以上时,可设3条左转专⽤车道。
4.2.11进⼝道左转专⽤车道设置可采⽤下列⽅法:1展宽进⼝道,以便新增左转专⽤车道。
2压缩较宽的中央分隔带,新辟左转专⽤车道,但压缩后的中央分隔带宽度对于新建交叉⼝⾄少应为2m,对改建交叉⼝⾄少应为1.5m,其端部宜为半圆形[图4.2.11(a)]。
3道路中线偏移,以便新增左转专⽤车道[图4.2.11(b)]。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pdf 69页)

逻警察总队
参编单位: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
院
批准单位:上海市建设委员会
施行日期:
上海市公安局交通巡 上海市规划设计研究
2001 年上海
1
前言
本规程是根据上海市建设委员会沪建建(97)第 0413 号文通知的要求,由同济大学、 市公安交通巡逻警察总队会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
道路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的“节点”,其规划、设计与管理得如何,直接影响到道 路交通网的通畅与安全。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新建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改善现有 的平面交叉口,使之达到技术先进、安全高效、经济适用的目的,已成为上海道路交通建设 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规程就是在此背景下立项编制的。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 (报批稿)
Design Regulations for At-grade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
2001 年上海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
(报批稿)
Design Regulations for At-grade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
规程内容包括:1.总则 2.术语符号 3.一般规定 4.平面交叉口规划 5.平面交叉口设 计 6.平面交叉口交通管理设施及附属设施 7.交通信号配时设计及附录 A、附录 B、附录 C、附录 D、附录 E、附录 F、附录 G、附录 H、附录 J、附录 K。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要素分析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要素分析摘要:城市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节点,是交通流转向的重要场所,但同时也是道路拥堵和事故的多发点,交叉口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的关键点之一。
本文通过对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要素的分析,总结交叉口设计的方法及参数选择,为今后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分析研究城市道路拥堵和事故发生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字: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设计要素;要素分析。
1引言城市道路设计中往往会遇到与横向道路相交的交叉口设计,交叉口周边情况复杂,线形交错,交叉口内交通流转向冲突点较多,极易引发交通拥堵和交通安全事故。
因此对于城市道路交叉口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优化交叉口内的交通组织,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保障行车安全。
因此本次从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的要素分析入手,总结交叉口设计的方法,实现交叉口在交通安全、道路排水及景观方面的协调统一。
2交叉口设计要素分析(1)交叉形式的选择[1]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应根据道路网、交通流量与流向及用地条件等进行交通组织设计。
交通组织设计应遵循人车分隔、机非分隔、各行其道;以人为本、公交优先;安全畅通、减少延误的原则。
按照城市道路相关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个等级,城市道路交叉又分为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
平面交叉口根据交通组织方式分为三类,分别为A类、B类、C类,平交口的选用类型见表1:表1 平面交叉口的选型平交口类型推荐类型可用类型主干路-主干路平A1类—主干路-次干路平A1类—主干路与支路平B1类平A1类次干路-次干路平A1类—次干路-支路平B2类平A1类或平B1类支路-支路平B2类或平B3类平C类或平A2类(2)交叉口平、纵面及竖向设计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城市交叉口的设计主要参照《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章节“4.3平面与竖向设计”中的相关规定。
城市道路设计时平面交叉口范围内的道路路线应以直线为主,需要采用曲线时,曲线半径应采用大于不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规定的半径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 面 交 叉 口 规 划 范 围
平面交叉口的形式
效果图
二.交叉口的形式及其选择
1.十形交叉:相交道路夹角为 90°或90±15°范围内的四 路交叉。
2.T形交叉:相交道路夹角为90°或90±15°范围内 的三路交叉
3.Y形交叉:相交道路夹角为<75°或>105° 范围内的三路交叉
4.环形交叉:多路交叉、公路交叉、交通量 不太大
交错点数量
交叉口类型
冲突点
分流点
合流点
总数
三路交叉口
3
3
3
9
四路交叉口
16
8
8
32
五路交叉口
50
15
15
80
对交通影响最大的是冲突点,其次是合流点,再次 是分流点。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左转车辆。 有无交通管制,交叉口的交错点数量是不一样的。无交 通管制,相交道路均为双车道时,各交错点数量:分(合)流 点=n(n-2);冲突点=n2(n-1)(n-2)/6。
3.在确定交叉口的车道数和车道宽度时,必须考虑到我国城市 目前自行车交通日益发展的客观需要,尽可能组织机动车和非机 动车分流行驶,以保证交通安全。
4.所设置的车道数,其通行能力的总和必须大于高峰小时交通 量的要求,否则,交叉口会产生交通拥挤和阻塞的现象。
确定方法
• 首先选定交叉口的形式,然后根据设计年限的高峰小时 交通量和不同行驶方向的交通组成,进行交通组织设计, 由此初定出车道数。按照所确定的交通组织设计方案,对 初定的车道数进行通行能力验算,如车道通行能力总和小 于高峰小时交通量的要求,则必须增加车道重新验算,直 到满足交通量的要求为止。
缺点
①在车流量大的十字路口, 通行速度明显会受到影响;②
对个人素质要求较高
六.行人的交通组织
• 1.加宽人行道 • 2.合理布置人行横断面 • 3.限制交叉口的人群集中出入 • 4.人行天桥、地道
过街地道 过街天桥
七.交叉口的高程表达
1.控制点表达
2.等分法表达
3.等高线表达
4.网格高程表达
• 由于受信号控制的影响,在相同车道数下交叉口车道的 通行能力总是比路段上要小,所以交叉口的车道数不应少 于路段上的车道数。为了充分发挥整条道路的通行能力; 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应与路段通行能力相适应,一般情 况,交叉口的车道数宜比路段上多设一条
四.交叉口的特点
1.车辆、行人在交叉口转换方向 2.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之间有交叉(汇合、冲
5.错位交叉
6.多路交叉:五路及五路以上的交叉口
三.交叉口的车道数的确定
1.交叉口各相交道路的车道数,应根据交通控制方法、交通量、 车道的通行能力及交叉处用地条件等决定。在城市道路上还应考 虑大量非机动车交通存在的需要。
2.从渠化交通考虑,交叉口最好按车种和方向分别设置专用车 道,以使左、直、右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能在各自的专用车道上排 列停候或行驶,避免相互干扰,提高通行能力。但在交通量较小 的道路上设置过多的车道是不经济的,可考虑车道混合行驶。
双车道平面交叉交错点数量表
五.交叉口的交通组织
1.环形交通
优点
①.无冲突点、无停车、②.安全、③.交通组织管理方便、④ .美化环境,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
缺点
①.占地大、②.通行能力不大、③.绕行远、④.造价高
适用条件:畸形交叉
①.多路交叉、公路、②.快速路、交通量大的主干道不宜采 用。
③.纵坡≥3%,不宜采用④.与远期立交结合、⑤.桥头不宜 采用
2.渠化交通
定义.在车道上划线,或用绿带和交通岛来分隔车流,使各种不同类
型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象渠道内的水流那样,沿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 地行驶,这种交通组织称为渠化交通
优点
①缩小交通流交叉面积,行车有规律;②减小交叉角;③有意降低车
速;④使各方面车辆各行其道
主要作用
(1)利用分车线或分隔带、交通岛等,使不同方向和速度 的车辆分车道行驶,行人和司机很容易看清互相行驶的方 向,避免车辆相互侵占车道和干扰行车路线,因而可减少 车辆相互碰撞的机会,增加行车安全。
(2)利用交通岛的布置,限制车辆行驶方向,使斜交对冲 的车流变为直角交叉或锐角交叉。
(3)利用交通岛的布置,限制车道宽度,控制车速,防止 超车。
(4)利用渠化交通的交通岛或分隔带,设置交通标志,并 可作为行人过街时避让车辆的安全岛。
3.自动化交通(红绿灯)
优点
①能对各个方向车流进行合 理调配,双向或单向车流受控 制,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大大 降低;②占地少,土地利用率 大;③在车流量大的十字路口, 通过对各方向流量进行科学合 理调配灯控时间,能秩序井然
一.平面交叉设计的基本要求
和内容
• 定义:道路与道路(或其他线形工程)在同一平面上相互 交叉称为平面交叉,又称为交叉口。
• 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保证车辆、行人能以最短时 间通过交叉口,交叉口通行能力能适应各条道路的要求; 立面设计能保证排水和转弯车辆的行车稳定。
• 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 • (1)选择交叉口的交通管理方式和交叉口的类型; • (2)进行交通组织,合理布置各种交通设施; • (3)平面设计,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 • (4)验算交叉口的行车视距,保证安全通视条件; • (5)交叉口立面设计与排水设计。
突、交织) 3.车速变化很大 4.通行能力受限制 • 其中△冲突点的存在是交叉口最大的问题 • △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左转弯车辆 • △交叉口设计的最终目的:取消或减少冲突点
和增加通行的能力
分流点 合流点 n(n 2)
冲突 n2 (n 1)(n 2) 6
n相交道路数
平面交叉口交错点数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