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理论概述

合集下载

课件: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

课件: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

河北大学 李士忠
·微观·11
3、逆向选择模型(adverse selection)
• 自然选择代理人的类型;代理人知道 自己的类型,委托人不知道;委托人 和代理人签订合同。
• 例如:卖者和买者的关系;保险公司 和投保人;雇主与雇员;债权人与债 务人等。
• 阿克洛夫《“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 定性与市场机制》(1970);
注释:
1)消费者掌握的信息不对称时,出现违 背需求定理的现象:价格下降,需求量 减少;价格上升,需求量增加。
2)“逆向选择”的存在低质量产品把高 质量产品逐出市场。意味着市场的低效 率和市场的失灵。
三鹿奶粉事件
旧车市场 保险市场 劳动市场
……
河北大学 李士忠
·微观·15
1. 旧车市场
刚买了一辆新轿车,但由于一个突发事件急需用钱,于是你决定把 这辆车卖掉。会发现,尽管车还非常新,但却不得不以大大低于其 实际价值的价格出售它。
PL
With asymmetric information buyers will find it difficult to determine quality. They lower
their expectations of the average quality of used cars. Demand for low and high quality
DM DLM DL
25,000
50,000
QH
河北大学 李士忠
50,000
75,000
QL
·微观·18
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for Lemons
• The Market for Used Cars – With asymmetric information: • Low quality goods drive high quality goods out of the market. • The market has failed to produce mutually beneficial trade. • Too many low and too few high quality cars are on the market. • Adverse selection occurs; the only cars on the market will be low quality cars.

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

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

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经济领域中一个关键的概念,描述的是在经济交易中,买方和卖方之间的信息差异。

当一方在交易中拥有更多有益信息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这种不对称性可能导致严重的市场失灵和资源浪费。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讨论其对市场经济的影响以及相关的解决方法。

一、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及类别信息不对称的产生有多种原因。

首先,信息获取的成本可能会导致买方或卖方无法获得完整的信息,进而导致信息的不对称性。

另外,信息的隐藏和操纵也可能导致信息的不对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信息不对称类型:1. 隐藏信息不对称隐藏信息不对称是指在交易过程中,一方掌握有关商品或服务的关键信息,而另一方无法获得这些信息的情况。

例如,卖方可能了解某个商品的真实质量,但对于买方来说,质量信息是不可见的。

这种情况下,卖方可以通过控制或隐藏信息来获得更多利益。

2. 操纵信息不对称操纵信息不对称是指在交易中,一方有能力操纵信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

例如,一个公司可能会故意隐瞒自己的财务状况,使投资者对其公司的价值有误解,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交易价格。

二、信息不对称对市场经济的影响信息不对称在市场经济中可能导致以下问题:1. 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市场失灵,使得资源无法有效分配。

在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买方和卖方的决策往往是基于不完全的或失真的信息。

这可能导致市场价格和交易条件偏离理论的均衡水平。

2. 不充分竞争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市场上存在不充分的竞争。

如果买方无法准确判断产品质量或卖方无法了解市场需求,就会出现市场垄断或寡头垄断的情况。

这将导致卖方对市场条件有更大的控制权,从而削弱了竞争的力量。

3. 高风险和低效率信息不对称会增加经济交易的风险。

买方无法完全了解商品的质量,从而可能陷入低质量产品或诈骗行为的陷阱中。

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低效率的资源配置,市场经济的整体效率也会降低。

三、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方法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问题,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1. 政府干预政府可以通过监管和法规来减少信息不对称。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相关理论概述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相关理论概述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相关理论概述1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认知信息的行为具有差异性。

若是信息掌握得较为充足这些人在市场中一般有优势地位,若信息掌握得较为匮乏则地位会较为劣势。

掌握优势信息的一方做出的决策可能会损害信息劣势一方的利益,时间一久容易使市场机制达不到预期目的。

而因存在委托代理关系,特别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管理层可能会做出“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行为。

小微企业主要就是向银行和金融机构进行贷款获得资金流,无法和上市企业比有发行股票、发行债券更加有效的融资方式。

在小微企业融资当中,受信息不对称融资理论影响,小微企业自身管理制度不足,缺乏完善懂的财务管理机制,同时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尤其是银行机构不会花费过多精力对小微企业信息进行调查,这种情况下,小微企业就会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

此外,部分小微企业缺乏风险控制意识,在获得银行贷款后容易出现资金挪用,不按时归还贷款等行为,而银行也难以实现对小微企业贷款资金的有效监管,这就会增加银行贷款风险,使得银行在面对小微企业贷款时更为谨慎。

2权衡理论权衡理论的核心思想为,融资利息以及负债具有屏蔽税收的作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可以通过增加负债方式减少纳税额,从而提升企业价值,当然,债务增加会增加企业财务负担,甚至面临偿债风险和破产危机。

债务扩大会增加企业的偿债风险,让企业面临财务问题,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企业融资也会受到限制。

所以,企业需要均衡好破产成本与节税效益,以此实现资本结构的优化。

权衡理论意味着企业资本结构会达到最优状态,简单而言当负债增加成本与负债减税达到均衡时,企业会实现最大价值。

以权衡理论为基础,学者们将财务困境成本、代理成本等要素融入其中,并且将税收收益从负债扩大到非负债层面,由此形成了后权衡了理论。

后权衡理论认为企业融资需要寻求一种平衡,只有把握负债成本、税收收益之间的均衡,才能实现融资效益以及企业价值最大化。

第二讲信息对称理论

第二讲信息对称理论

第二讲信息对称理论信息对称理论是一种经济理论,主要探讨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有效的信息传递和信息披露机制,实现市场参与者的信息对称,从而促进市场效率和公平。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信息不对称是一种普遍现象。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参与者之间在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上的差异,导致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优势。

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市场失灵,例如,买家和卖家在商品质量、价格等方面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市场出现欺诈行为,损害消费者利益。

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对称理论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案。

信息披露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关键。

市场参与者应该主动、及时、全面地披露相关信息,以便其他参与者能够获取到所需的信息。

信息传递机制也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手段。

例如,通过建立公正、透明的交易平台,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市场效率。

然而,信息对称理论也面临一些挑战。

信息不对称问题往往涉及复杂的利益关系,信息披露可能受到利益相关者的阻挠。

信息传递机制的有效性受到信息传递渠道的限制。

信息对称理论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信息获取和处理成本等因素。

信息对称理论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不断探索和完善。

通过加强信息披露、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我们可以逐步实现市场参与者的信息对称,促进市场效率和公平。

信息对称理论的核心在于促进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以此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资源错配和效率损失。

在信息对称理论的视角下,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应当是双向的、及时的,并且易于理解。

这不仅有助于消费者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也有助于生产者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从而优化生产和服务。

为了实现信息对称,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机制。

这包括但不限于:强制性的信息披露要求,比如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消费者保护法规,确保产品信息的真实性;以及鼓励市场参与者主动分享信息的激励措施。

信息技术的进步也为实现信息对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例如,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建立一个不可篡改的信息记录系统,从而提高信息的可信度。

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及公共产品

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及公共产品
19
⒉课税和补贴 利用课税或补贴的形式促进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相一
致,是解决外在性的另一种方法。对产生外部不经济的行 为进行课税,并对提供外部经济的行为进行补贴,让外部 性由产生者自行负担或享受,这就是外部性内部化。例如, 政府向排放污水的造纸者征税,征税的幅度能够使其供给 曲线向上移动,直到与社会成本曲线相一致,新的市场均 衡使造纸者生产适当的产量。用于纠正外部不经济影响的 税收被称为庇古税,以纪念最早提出这种税收用法的经济 学家庇古。
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及 公共产品
2021年7月10日星期六
在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下,市场充分发挥作 用能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率,而现实社会中由于存 在着一些限制,影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以致资源 低效率配置,即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外部性 和公共产品妨碍市场价格机制的正常功能而又不 能通过市场自身予以克服,这是造成市场失灵的 主要原因。关于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和公共产品 问题的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学中研 究的最新理论之一。
也就是有外部收益,从而使社会收益等于私人收益与外部收
益之和: P
MRS=MRP+MRE
如图11-4中,正如边际
MRE
外部收益曲线MRE所示, P0 修理给邻居带来外部收
益。
O
A
B
QA
QB
MC
MRS MRP (D)
Q
图11-4 外部经济与市场无效率
18
三、政府对外部性的管制
⒈直接管制或指导 涉及到生态、环境等外部性问题,政府调节机构往往
反之,如果造纸厂拥有排放废水的产权,个别几个渔 民补偿造纸厂,那么得到污染水平降低收益的会是所有的 渔民,于是每个人都寄希望于别人出面处理这件事并承担 支出,那么最后的结果将是没有谈判和交易发生,这样的 结果同样是低效率的。

企业融资结构理论综述

企业融资结构理论综述

企业融资结构理论综述企业融资结构是指企业融资的方式和比例的组合。

不同企业的融资结构可能存在差异,这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特点、市场环境和风险偏好等因素。

在金融理论研究中,学者们提出了多种企业融资结构理论,以揭示企业融资结构对企业价值、经营绩效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影响。

本文将综述几种重要的企业融资结构理论。

1.传统理论:财务杠杆理论财务杠杆理论是企业融资结构理论的经典之作,由美国学者米勒和模迪格诺安提出。

该理论认为,通过负债融资可以改变企业的融资结构,从而影响企业的股东回报率和企业的价值。

财务杠杆理论提出了著名的杠杆增益和杠杆成本的概念,指出了负债融资可以提高企业的杠杆增益,但也会带来杠杆成本。

基于财务杠杆理论,企业可以通过适度的融资结构优化融资成本和股东回报。

2.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是企业融资结构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涉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该理论认为,企业的股东和债权人在获得信息方面存在不对称,导致企业的高风险倾向于债务融资,低风险则倾向于股权融资。

此外,信息不对称理论还提出了质押和担保等方式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3.机会成本理论机会成本理论认为,企业的融资结构应当与业务机会的特点相匹配。

当企业有较多的优质投资机会时,应倾向于股权融资,以降低融资成本和灵活性。

而当企业面临较少的优质投资机会时,债务融资将更为适合,以便降低资金成本。

4.税收理论税收理论认为,税收政策对企业的融资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于债务融资,企业可以享受利息支出的税收抵扣,降低纳税金额;而对于股权融资,企业则无法享受类似的税收优惠。

因此,税收理论认为,通过合理的负债融资,企业可以减少纳税金额,提高经济效益。

以上所述的企业融资结构理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其他一些理论可以解释企业融资结构的选择,如债务偏好理论、金字塔理论等。

这些融资结构理论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助于企业确定适合自身特点和市场环境的融资结构,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价值。

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

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

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一、信息不对称的定义简言之,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它给我们主要有三点启示:-1、该理论指出了信息对市场经济的重要影响。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在市场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并将发挥更加不可估量的作用。

2、该理论揭示了市场体系中的缺陷,指出完全的市场经济并不是天然合理的,完全靠自由市场机制不一定会给市场经济带来最佳效果,特别是在投资、就业、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等方面。

3、该理论强调了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性,呼吁政府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督力度,使信息尽量由不对称到对称,由此更正由市场机制所造成的一些不良影响。

二、如何理解逆向选择那什么是逆向选择呢?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和常规不一致的现象。

本来按常规,降低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提高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

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有时候,降低商品的价格,消费者也不会做出增加购买的选择,提高价格,生产者也不会增加供给的现象。

所以,叫“逆向选择”。

这是我对这个词字面上的理解。

“逆向选择”的含义与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有关,却绝不是这两者所能够涵盖得了的。

所以说胡海鸥讲它只能是一种不合理经济制度下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而不是任何一个市场参与方的事前选择。

那如何理解逆向选择模型(adverse selection)?逆向选择模型是一种自然选择代理人的类型;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型,委托人不知道(因而信息是不完全的);委托人和代理人签订合同。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卖者和买者的关系:卖者(代理人)对产品的质量比买者(委托人)有更多的知识。

谈到逆向选择就要结合道德风险进行进一步的说明,道德风险是代理人签订合约后采用隐藏行为,由于代理人和委托人信息不对称,给委托人带来损失。

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

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

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一、信息不对称的定义简言之,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它给我们主要有三点启示:-1、该理论指出了信息对市场经济的重要影响。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在市场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并将发挥更加不可估量的作用。

2、该理论揭示了市场体系中的缺陷,指出完全的市场经济并不是天然合理的,完全靠自由市场机制不一定会给市场经济带来最佳效果,特别是在投资、就业、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等方面。

3、该理论强调了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性,呼吁政府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督力度,使信息尽量由不对称到对称,由此更正由市场机制所造成的一些不良影响。

二、如何理解逆向选择那什么是逆向选择呢?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和常规不一致的现象。

本来按常规,降低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提高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

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有时候,降低商品的价格,消费者也不会做出增加购买的选择,提高价格,生产者也不会增加供给的现象。

所以,叫“逆向选择”。

这是我对这个词字面上的理解。

“逆向选择”的含义与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有关,却绝不是这两者所能够涵盖得了的。

所以说胡海鸥讲它只能是一种不合理经济制度下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而不是任何一个市场参与方的事前选择。

那如何理解逆向选择模型(adverse selection)?逆向选择模型是一种自然选择代理人的类型;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型,委托人不知道(因而信息是不完全的);委托人和代理人签订合同。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卖者和买者的关系:卖者(代理人)对产品的质量比买者(委托人)有更多的知识。

谈到逆向选择就要结合道德风险进行进一步的说明,道德风险是代理人签订合约后采用隐藏行为,由于代理人和委托人信息不对称,给委托人带来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个 巨大 突 破 。 信息 经济 学 研 究 的 问 题 是 决 策 各 方 的行 为发 生 相 互 影 响时 存 在 着 非对 称 信 息 。 位 经 济学 家分 别 从 商 品 交 易 、 动力 三 劳 和金 融 市 场 三个 不 同领 域 研 究 了 这 个 课 题 , 后 殊 途 同归 。 最 17 9 0年 。 阿克 尔 洛夫 在 哈佛 大 学 经 济 学 期 刊 上 发 表 了著 名 的 《 品 问题 》 文 , 次 提 出 了 “ 息 市 场 ” 念 。 次 一 首 信 概 他从 当 时 司空 见 惯 的二 手 车 市 场人 手 ,发 现 了 旧车 市 场 由于 买卖 双方 对 车况 掌 握 的
四、 研究信息不对称的意义
1 理论 意义 、
传 统 的 经 济 学 理论 是 建 立 在 两 个 重 要 的 假设 基础 上 的 ,其 中 之 一 就 是 :交 易 的参 与者 具 有 完 全 信 息 且 对 称 ,然 而 这 是 不 可 能 的 : 过 对 信 息 不 对 称 的研 究 , 传 统 的 经 济 理 论 更 加 切 合 实 际 ; 通 使 因此 可 以说 , 息 不 对 称 理 论 是传 统 经 济理 论 的完 善 和 发 展 。 此 信 在 基 础 上 . 多 领 域 的经 济 理论 有 了新 的发 展 。 财 务经 济 学 中的 资 许 以 本 结 构 理 论 而 言 ,0年 代 后 期 ,出 现 了 以信 息 不 对 称 理 论 为 中 心 7 的 新 资 本 结 构 理论 。新 资 本 结 构 理 论 者 一 反 旧资 本 结 构 理 论 只 注 重 税 收 、破 产 等 外部 因 素 的影 响 ,试 图 通 过 信息 不 对 称 理 论 中 信 号 、 机 、 励 等 概念 , 企业 内部 因素 来 展 开 对 资 本 结 构 的分 析 , 动 激 从 把 传 统 的 权 衡难 题 转 化 为 结 构 或 制 度设 计 问题 。
【 I =
第 一 、 然 我 们正 在 努力 地建 立 和 完 善 市 场 经 济体 制 , 绝 不 虽 但 能 完 全 放弃 政府 对 市 场 的干 预 ,因 为信 息不 对 称 会 导 致 逆 向 选 择
和 道德 风 险 ,从 而 使 得 帕 累 托 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优 的交 易不 能 实 现 ,在 极 端 情 况 下 。 场 交 易 根 本 不 存在 。所 以在 市 场 本 身 不 能解 决 这 些 问题 时 , 市 政 府必 须 干 预 以保 证 市 场 作 用 的正 常发 挥 , 如 : 府 应 该 利 用各 例 政 种 手段 保 证 市 场 信 号 的真 实 性 、 靠 性 , 能 让 假 冒伪 劣 商 品 充斥 可 不
天 地
信息不 对称 理论概述
。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 学院 马骋
息不对称经济理论的实质。 信 息 不 对 称 理 论 的 研 究 基 础是 处 于 信 息 不 对 称 条 件下 市 场 参 信 息 不 对 称 理 论 是 指在 市 场 经 济 活 动 中 ,各 类 人 员 对有 关 信 息 的 了解 是 有 差 异 的 , 握 信 息 比较 充 分 的 人员 , 往 处 于 比较 有 与 者之 间 的经 济 关 系 ,主 要 内 容是 市 场 参 与 者 之 间 由 于信 息不 对 掌 往 利 的地 位 . 而信 息 比较 贫 乏 的 人 员 , 处 于 比较 不 利 的 地 位 。 信 息 称 而导 致 的信 息 行 为 ,即 掌 握 信息 较 少 的一 方 如 何 利 用激 励 手 段 则 不对 称 理 论 是 由 三 位 美 国经 济学 家 约 瑟 夫 ・ 蒂格 利 茨 、乔 治 ・ 斯 阿 来 缓 解 或 消 除 由于 另 一 方 信 息优 势 对 自己造 成 的 影 响 。信 息不 对 称 理 论 根 据 信 息 不 对 称 发 生 的 时 间进 行 了划 分 ,把 信 息不 对 称 发 克 尔洛 夫 和 迈 克 尔 ・ 彭 斯 提 出 的 。 斯 该理论认为: 市场 中卖 方 比 买方 更 了 解 有 关 商 品 的 各 种 信 息 ; 生 在 交 易 双 方 签 约 之 前 的称 为 事前 信 息 不 对 称 ,把信 息不 对 称 发 掌握 更 多 信 息 的 一 方可 以通 过 向信 息 贫 乏 的 一 方 传 递 可 靠 信 息 而 生 在 交 易 双 方 签 约 之 后 的 称 为事 后 信 息 不 对 称 。 事前 信息 不 对 称 或 , 在 市 场 中获 益 ;买 卖 双 方 中拥 有 信 息 较 少 的 一 方会 努 力从 另 一方 产 生 的 原 因是 占据 信 息 优 势 的一 方 隐 藏 了信 息( 知 识 )事 后 信 获取 信 息 :市 场信 号显 示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可 以弥 补 信 息不 对称 的 问 息 不 对 称 产 生 的 原 因 是 占据信 息 优 势 的一 方 隐 藏 了行 动 ,而 这 两 题 ; 息不 对 称 是 市 场 经 济 的 弊病 , 想 减 少 信 息 不 对称 对经 济产 种 形 式 的隐 藏 对 另 一 方都 是不 利 的 。 信 要 为 了实 现 双 方 均 衡 , 不 使 市 场 机 制失 灵 、 而 社会 资 源配 置 低 效 生 的危 害 , 府 应 在 市 场 体 系 中发 挥强 有 力 的作 用 。 一 理论 为很 政 这 就 具 多市 场 现 象 提 供 了解 释 , 成 为现 代 信 息 经 济 学 的核 心 , 广 泛应 率 . 必须 采 取 相 应 的措 施 来 解 决 逆 向选 择 和道 德 风 险 问 题 。 体 并 被 地 说 , 于逆 向 选 择 问 题 , 同领 域 相 应 的 措 施 是 市 场 信 号 ( 号 对 不 信 用 到从 传 统 的 农产 品市 场 到 现 代 金 融 市 场 等 各 个领 域 。 显 示 和 信 号 筛 选 1第 二 价 格 拍 卖 、 佳 所 得 税 制 等 ; 于道 德 风 险 、 最 对 ■ 二 、 信息不对称 理论 产生 的背景 应 股 效 风 西 方 信 息 经 济学 的发 展 大 致 从 2 0世 纪 7 0年代 开始 ,信 息不 问题 . 对 措 施 包 括 经 营 者 持 股 、 票 期 权 、 率 工 资 、 险 分 担 机 对 称 经 济 理 论 的提 出 和应 用 是 对 新 古 典 经 济 学 理 论 基本 假 设 的一 制 等 。
2、 实 意 义 现
不 同而 滋 生 的 矛盾 , 并最 终 导 致 I车 市 场 的 日渐 式 微 。 息不 对 称 E t 信 现 象 的 存 在使 得 交 易 中总 有 一 方 会 因 为 获 取信 息 的不 完 整 而 对 交 易 缺 乏 信 ,对 于商 品 交 易 来 说 , 个 成 本 是 昂 贵 的 , 仍 然 可 以 t, l 这 但 找 到 解 决 的方 法 。诺 贝 尔 经 济 学 奖 的 另外 两个 得 主斯 宾 塞 和 斯 蒂 格 利 茨 ,则提 供 了企 业 和 消 费 者 如何 从 各 式各 样 的财 务 政 策 和 商 品 中去 选 择 和发 现 . 去粗 取 精 的适 合 企 业 和 消 费 者 的 方 法 。 一 理 这 论 也 同样 可 以解 释 为 什 么 企 业 喜 欢 向 员 工 分 红 派 息 而 不 是 派 现 金 . 信 号 理 论 的 角度 而 言 。 红 派 息 强烈 地 表 达 了公 司 良好 的前 从 分
由于 经 营 者或 参 与 市 场 交 易 的人 士 ,在 得 到来 自第 三 方 面 保 障 的 市 场 等 。 第 二 、 国有 企 业 改 革 中 , 了避 免 由 于 委 托 人 ( 有 者) 在 为 所 与代 条 件 下 。 所做 出 的决 策 及 行 为 即 使 引 起 损 失 , 不 必 完 全 承 担 责 其 也 经 的信 息 不 对 称 而 产 生 的道 德 风 险 , 以 引 入 经 营 者 可 任 . 可 能 得 到某 种 补 偿 。 将 “ 励 ” 或 这 激 其倾 向 于做 出风 险 较 大 的 决 理 人 ( 营 者 ) 持 股 、 率 工 资 等制 度 。 效 策。 以博 取 更 大 的收 益 。 第 三 、 社 会保 障制 度 改 革 中 , 了 防止 由于 个 人 的 信 息优 势 在 为 事实 上 , 息 不 对 称 经 济 理 论 主 要 是 作 为 一种 工具 , 过 这 种 信 通 应 例 集 工 具 的设 计 和 运 用 。 到 双 方 的 信 息 均 衡 和 利 益均 衡 。 就 是 在 不 而 产 生 的逆 向选 择 , 该 采 取 风 险 分 担 的 机 制 , 如 在 国 家 、 体 、 达 也 个 人 分 担 风 险 的 同时 , 定 一 定 量 的免 保 额 等 。 规 对 称信 息 情 况 下 , 当事 人 之 间 如 何 制 定 合 同 、 约 以 及对 当事 人行 契 ( 任编辑 : 伟 ) 责 郭 为 的规 范 问题 . 又 称 契 约 理 论 或 机 制设 计 理 论 。 种 契 约 和 机制 故 这 的设 计 、 运用 就 是 为 了最 终 解 决 信 息 相关 方 的利 益 均 衡 , 这才 是信
景。
我 国正 处 在 经济 转 型 期 ,充 分 利 用 信 息 不对 称 理 论 来 指 导 各 种 经 济 工 作 具有 更 加 重 要 的意 义 。
- 三 、 息不对称 问题产生的后果 信
信 息不 对 称 理 论 的 存 在 会 产 生逆 向选 择 和 道 德 风 险 两 个 重 要 问 题 。 谓 逆 向选 择 是指 交 易 双 方 拥 有 的信 息 不 对 称 , 有 信 息 不 所 拥 真 实 或 信 息 较 少 的一 方 ( 知 情 者 ) 倾 向 于 做 出错 误 的选 择 , 不 会 即 逆 向 选择 。所 谓 道 德 风 险 , 耶 森 将 其 定 义 为 “ 与 人 选 择错 误 行 梅 参 动 引 起 的 问题 ” 。根 据 信 息 经 济 学 的 理 论 , 般 认 为 道 德 风 险 是 指 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