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全套协议汇总(收藏)

合集下载

LTE无线接口协议

LTE无线接口协议

LTE无线接口协议篇一:LTE培训材料-7 LTE接口协议分析一、LTE接口概述——LTE系统总体架构EPS通过IP连接是用户通过公共数据网(PDN)接入互联网,以及提供诸如VoIP等业务。

一个EPS承载通常具有一定的QoS。

一个用户可建立多个EPS承载,从而具有不同的QoS等级或连接到不同的PDN。

通过几个承担不同角色的EPS网元可以实现用户的安全性和私密性保护。

整体网络架构如图所示,其包括网元和标准化的接口。

在高层,该网络是由核心网(EPC)和接入网(E-UTRAN)组成的。

核心网由许多逻辑节点组成,而接入网基本上只有一个节点,即与用户终端(UE)相连的eNode B。

所有网元都通过接口相互连接。

通过对接口的标准化可满足众多供应商产品间的互操作性,从而使运营商可以从不同的供应商获取不同的网元产品。

事实上,运营商可以根据商业考虑在他们的物理实现上选择对逻辑网元进行分裂或合并。

——EPC和E-UTRAN间的功能分布如图所示。

下面对EPC和E-UTRAN的网元进行详细描述——eNode B实现的功能——MME实现的功能——S-GW实现的功能——P-GW实现的功能——E-UTRAN地面接口通用协议模型E-UTRAN接口的通用协议模型如图所示,适用于E-UTRAN相关的所有接口,即S1和X2接口。

E-UTRAN接口的通用协议模型继承了UMTS系统中UTRAN接口的定义原则,即控制平面与用户平面相分离,无线网络层与传输层相分离。

除了能够保持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无线网络层与传输层技术的独立演进之外,由于具有良好的继承性,这种定义方法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够减少LTE系统接口标准化工作的代价。

——控制面协议栈结构——用户面协议栈结构二、空中接口协议栈分析无线接口是指终端和接入网之间的接口,简称Uu接口,通常我们也称之为空中接口。

无线接口协议主要是用来建立、重配置和释放各种无线承载业务的。

LTE技术中,无线接口是终端和eNode B之间的接口。

LTE帧结构和协议讲解

LTE帧结构和协议讲解

LTE帧结构和协议讲解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第四代无线通信技术,为了支持更高的数据速率、更低的时延和更好的系统能力而发展起来的。

LTE通过改进帧结构和引入新的协议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LTE的帧结构主要由基本帧和无线帧的形成方式组成。

在LTE中,基本帧是和无线帧对称的,对称的结构可以简化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基本帧由10个子帧组成,每个子帧的持续时间为1ms。

每个子帧可以分为两个时隙,每个时隙的持续时间为0.5ms。

基本帧中的第0个子帧(SF)被用于广播或下行控制信令,而其他9个子帧(S1~S9)用于传输用户数据。

无线帧的形成方式可以分为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和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两种。

在FDD模式下,上行和下行数据在频域上互不干扰,通过频域上的分离来实现双工通信。

而在TDD模式下,上行和下行数据共享相同的频谱,在时间上交替进行传输。

FDD和TDD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使用,TDD模式具有更快的部署速度和更灵活的频谱分配,但FDD模式可以提供更好的容量和覆盖性能。

LTE的协议主要由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组成。

控制平面负责处理系统控制信令,如寻呼、鉴权和移动性管理等;用户平面负责处理用户数据的传输。

LTE的协议是基于分组交换的IP网络,通过优化分组交换的性能和效率来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容量。

LTE的控制平面使用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协议进行系统控制和管理。

RRC协议负责系统的连接建立、终端的移动性管理和系统的切换等功能。

RRC协议通过不同的消息和过程来实现这些功能,如RRC连接建立过程、RRC连接重建过程和RRC连接释放过程等。

RRC协议的主要目标是优化系统控制信令的传输,减少信令的时延和系统开销。

LTE的用户平面使用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协议进行用户数据的传输。

lte,sctp协议

lte,sctp协议

lte,sctp协议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lte,sctp协议篇一:tdd-lte协议栈-下篇-空口协议tdd-lte协议栈-下篇-空口协议协议栈-下篇下篇:1无线侧接口协议2.核心网侧接口协议一、无线侧接口协议1.1s1接口1.2s1篇二:lte各层学习笔记1eps实体与功能划分eps网络结构包括:e-utRan、cn(epc)、ue。

1.1接入网(e-utRan)enodeb通过x2接口连接,构成e-utRan(接入网)enodeb通过s1接口与epc连接ue通过lte-uu接口与enodeb接口连接eps网络节点示意图如下:enodeb的主要功能:头压缩和用户平面加密;在无法根据ue提供的信息路由到一个mme的情况下,选择一个合适的mme;上行和下行的准入控制上行和下行承载级别的速率调整在上行链路中,进行数据包传送级标记;1.2核心网(epc)负责ue的控制和承载的建立epc组成结构如下:1.2.1mme的主要功能:处理ue与cn之间的控制信令(通过nas协议实现)。

寻呼和控制信息分发承载控制保证nas信令安全和移动性管理【主要负责用户及会话管理的所有控制平面功能,包括nas信令及其安全,跟踪区(trackingarea)列表的管理,pdn-gw和s-gw节点的选择;跨mme切换时对新mme的选择;在向2g/3g系统切换时,sgsn的选择、鉴权、漫游控制以及承载管理;移动性管理等】1.2.2p-gw主要功能:ue的ip地址分配qos保证计费ip数据包过滤【主要负责非3gpp接入部分,包括用户数据报的过滤、对数据报进行qos级别分类、对数据报进行门限控制和速率控制等,根据计费策略进行计费,同时作为非3gpp接入用户的锚点处理切换流程】1.2.3s-gw主要功能:所有ip数据包均通过s-gwue在小区间切换时,作为移动性控制锚点下行数据缓存lte与其它3gpp技术互连时作为移动性锚点(通过该节点进行数据包路由)【主要负责用户面数据的传输、转发和路由切换等,终结来自无线接入网的用户数据包。

lte知识总结(共7篇)

lte知识总结(共7篇)

lte知识总结(共7篇):知识lte lte网络优化基础知识lte题库l te上行视频教程篇一:LTE基础知识汇总及说明总结一、协议知识1. LTE帧结构及物理资源基本概念RE/RB/CCE/REG/RBG帧结构Type1:FDD(全双工和半双工)(FDD上下行数据在不同的频带里传输;使用成对频谱) 每一个无线帧长度为10ms,由20个时隙构成,每一个时隙长度为Tslot = 15630 x Ts = 0.5ms。

对于FDD,在每一个10ms中,有10个子帧可以用于下行传输,并且有10个子帧可以用于上行传输。

上下行传输在频域上进行分开。

帧结构Type2:TDD (TDD上下行数据可以在同一频带内传输;可使用非成对频谱)一个无线帧10ms,每个无线帧由两个半帧构成,每个半帧长度为5ms。

每一个半帧由8个常规时隙和DwPTS、GP和UpPTS三个特殊时隙构成,DwPTS和UpPTS的长度可配置,要求DwPTS、GP以及UpPTS的总长度为1ms。

DwPTS: Downlink Pilot Time Slot GP: Guard Period (GP越大说明小区覆盖半径越大) UpPTS: Uplink Pilot SlotTs = 1 / (15000x2048) sFrame 帧的长度:Tf = 307200 x Ts = 10msSubframe 子帧的长度:Tsubframe = 30720 x Ts = 1ms Slot 时隙的长度:Tslot = 15360 x Ts = 0.5ms1 Sub-Carrier = 15 kHz;1 TTI = 1 ms = 1 sub-frame =2 slots (0.5 ms *2)# for one user, min2 RB allocation.1 RB = 12 sub-carriers during 1 slot (0.5 ms) =12 * 15kHz = 180kHz (Bandwidth); = 12 * 7 symbols= 84 REs 1 RE = 1 sub-carrier x 1 symbol period (Each symbol is QPSK, 16QAM or 64QAM modulated.) LTE支持可变带宽:1.4MHz, 3, 5, 10, 15 和20MHz一个小区最少使用6个RB, 即最少包含72个sub-carriers: 6 RB * 12 sub-carriers = 72 sub-carriers特殊帧格式7:DwPTS:GP:UpPTS = (21952Ts-32Ts) : 4384Ts : 4384Ts= 10:2:2 最小分配单位为: 2192?TsConfigure TDD: 上下行配置(下图)+ 特殊帧格式(上图)(e.g.: 2:7 1:7)= 5ms转换周期:一个帧的上下半帧的特殊帧格式配置相同,= 10ms转换周期:一个帧分成上下半帧,下半帧的特殊帧为DwPTS=1ms,用于DL传输(如上图3,4,5所示)RE:Resource Element,称为资源粒子,是上下行传输使用的最小资源单位。

LTE信令与协议

LTE信令与协议

LTE信令与协议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一种高速无线通信技术,它是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

LTE信令与协议是指在LTE网络中用于控制、管理和传输通信信令的一套规则和协议。

以下是对LTE信令与协议的详细介绍。

1.LTE信令与协议的基本原理:- 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负责无线资源的分配、配置和释放,以及可靠数据传输的建立和释放。

- NAS(Non-Access Stratum):负责鉴权、用户身份识别、移动性管理和安全控制等。

- RLC(Radio Link Control):负责数据分段、重组、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流量控制等。

- 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负责数据压缩和加密等。

2.LTE信令与协议的流程:- 小区和选择:UE(User Equipment)首先并选择可用的LTE小区。

- 鉴权和附着:UE向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发送鉴权请求,进行用户身份的验证和附着过程。

- 建立和释放无线连接:在鉴权和附着完成后,UE和eNodeB之间建立无线连接,用于数据传输。

当连接不再需要时,会进行释放。

- 数据传输:在建立无线连接后,UE和eNodeB之间通过RLC和PDC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RLC将数据进行分段,并确保传输的可靠性,而PDCP则负责压缩和加密数据。

-切换:当UE从一个小区切换到另一个小区时,需要进行切换过程,其中包括关联/脱离和测量等步骤。

3.LTE信令与协议中的主要协议:- S1AP(S1 Application Protocol):用于eNodeB和MME之间的控制信令传输,包括建立和释放无线连接、切换等。

- X2AP(X2 Application Protocol):用于eNodeB之间的控制信令传输,包括切换、传输资源配置等。

3GPP LTE协议

3GPP LTE协议

3GPP LTE无线接口协议及体系结构2 LTE无线接入网体系结构3GPP在考虑LTE技术时,演进型接入网EUTRAN(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采用只有演进型Node B(eNB)构成的单层结构,以便简化网络和减少时延,这种结构实际上已经趋近于典型的IP宽带网结构,其无线接入网体系构架如图1所示。

图1 E-UTRAN 体系结构每个eNB都具有一系列功能和相应物理接口,其中包括演进型UTRA用户面(U-plane)(PDCP/RLC/MAC/PHY)和控制面(C-plane)(RRC)协议,多个eNBs通过X2接口相互连接。

就外部连接而言,eNB通过S1接口连接到演进型分组核心EPC(Evolved Pocket Core),具体来说就是通过S1-MME接口连接到移动性管理实体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和通过S1-U接口连接到SAE网关,其中S1接口支持在eNBs和MME/SAE网关之间多对多的链接。

如图2所示,S1接口是EUTRAN和EPC之间的接口,该接口包含两部分:控制面和用户面。

控制面接口S1-MME 是eNB和MME之间的接口,用户面接口S1-U是eNB和SAE网关之间的接口,它在eNB和SAE网关之间提供了非保证的用户面分组数据单元PDU(Packet Data Unit)传送。

图2 3GPP LTE无线接口协议结构S1接口具有以下主要功能:◆SAE业务承载管理功能,包括承载业务的设置和释放等;◆用户设备在激活状态下的移动性管理功能,包括LTE内部的小区切换以及和 3GPP内其它无线接入技术之间的切换;◆寻呼功能,包括发送寻呼请求到所有UE注册的小区;◆非接入层NAS信令传送功能;◆S1接口管理功能,包括差错指示等;◆网络共享功能;◆漫游与地区限制功能;◆NAS节点选择功能;◆初试化用户设备UE的信息内容设置功能,其中包括SAE承载内容、安全性内容、漫游限制、UE容量信息、UE的S1信令连接ID等等。

LTE无线层协议介绍

LTE无线层协议介绍

UPE功能体简介—用户面处理
数据的路由和转发 用户面加密终结点 头压缩 存储UE用户面上下文,包括基本IP承载信息、 路由信息等 eNB间切换(3GPP AS间切换)用户面支持 LTE_IDLE时下行数据触发/发起paging
IASA功能体简介—系统间用户面支持
处理不同接入系统间的用户面切换 数据的路由和转发 计费数据收集 到PDN的网关功能 部分功能可能和UPE合作
RRC层功能 系统消息广播和寻呼 建立、管理、释放RRC连接 RRC信令的加密和完整性保护 (FFS) RB管理 移动性管理 广播/多播服务支持 (FFS) NAS直传信令传递 (FFS)
RRC连接状态 RRC_IDLE
eNB不存储UE上下文 对应LTE_IDLE
RRC_CONNECTED
eNB有UE上下文 网络侧知道UE的Cell级位置 可进行数传 对应LTE_ACTIVE
LTE_ACTIVE
RRC: RRC_CONNECTED RRC Context in network: - Includes all information necessary for communication Allocated UE-Id(s): - IMSI, TMSI - ID unique in Tracking Area (TA-ID) - ID unique in cell (C-RNTI) - 1 or more IP addresses UE position: - Known by network at cell level Mobility: - Handover DL/UL activity: - UE may be configured with DRX/DTX periods
GERAN

LTE逻辑分层和接口协议

LTE逻辑分层和接口协议

LTE逻辑分层和接⼝协议本⽂链接:,感谢作者。

LTE学习笔记三:接⼝协议上⼀笔记说明了LTE⽹络的⽹元组成,⽹元之间的联系是通过标准化的接⼝。

接下来学习LTE终端和⽹络的空中接⼝Uu、基站之间的X2接⼝、基站与核⼼⽹之间的S1接⼝,以及LTE接⼝协议栈和以往⽆线制式相⽐的特点。

1.接⼝协议栈接⼝是指不同⽹元之间的信息交互⽅式。

既然是信息交互,就应该使⽤彼此都能看懂的语⾔,这就是接⼝协议。

接⼝协议的架构称为协议栈。

根据接⼝所处位置分为空中接⼝和地⾯接⼝,响应的协议也分为空中接⼝协议和地⾯接⼝协议。

空中接⼝是⽆线制式最个性的地⽅,不同⽆线制式,其空⼝的最底层(物理层)的技术实现差别巨⼤。

LTE空中接⼝是UE和eNodeB的LTE-Uu接⼝,地⾯接⼝主要是eNodeB之间的X2接⼝,以及eNodeB和EPC之间的S1接⼝。

1.1 三层协议栈的分层结构有助于实现简化设计。

底层协议为上层提供服务;上层使⽤下层的提供的功能,上层不必清楚下层过程处理的细节。

⽐较常见的分层协议有OSI七层参考模型和TCP/IP四层协议。

⽆线制式的接⼝协议也分层,粗略分为物理层(层⼀,L1,PHY)、数据链路层(层⼆,L2,DLL)、⽹络层(层三,L3,NL)。

物理层主要功能是提供两个物理实体间的可靠⽐特率传输,适配传输媒介。

⽆线空⼝中,适配的是⽆线环境;地⾯接⼝中,适配的则是E1,⽹线,光纤等传输媒介。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是信道复⽤和解复⽤、数据格式的封装、数据包调度等。

完成的主要功能是具有个性的业务数据向没有个性的通⽤数据帧的转换。

⽹络层的主要功能是寻址、路由选择、连接的建⽴和控制、资源的配置策略等。

eUTRAN和UTRAN的分层结构类似,但为了灵活承载业务、简化⽹络结构、缩短处理时延,rUTRAN接⼝协议栈以下功能从层三转移到层⼆:(1)动态资源管理和Qos保证功能转移到MAC(媒介接⼊控制)层。

(2)DTX/DRX(不连续发射/接收)控制转移到MAC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TE全套协议汇总(收藏)规范编号规范名称内容更新时间射频系列规范TS36.101UE无线发送和接收描述FDD和TDD E-UTRA UE的最小射频(RF)特性08-Oct-2010TS 36.104BS无线发送与接收描述E-UTRA BS在成对频谱和非成对频谱的最小RF特性30-Sep-2010TS 36.106FDD直放站无线发送与接收描述FDD 直放站的射频要求和基本测试条件30-Sep-2010TS 36.113BS 与直放站的电磁兼容包含对E-UTRA基站、直放站和补充设备的电磁兼容(EMC)评估01-Oct-2010TS 36.124移动终端和辅助设备的电磁兼容的要求建立了对于E-UTRA终端和附属设备的主要EMC要求,保证不对其他设备产生电磁干扰,并保证自身对电磁干扰有一定的免疫性。

定义了EMC测试方法、频率范围、最小性能要求等01-Oct-2010TS 36.133支持无线资源管理的要求描述支持FDD和TDD E-UTRA的无线资源管理需求,包括对E-UTRAN和UE测量的要求,以及针对延迟和反馈特性的点对点动态性和互动的要求08-Oct-2010TS 36.141BS一致性测试描述对FDD/TDDE-UTRA 基站的射频测试方法和一致性要求30-Sep-2010TS 36.143FDD直放站一致性测试描述了FDD直放站的一致性规范,基于36.106中定义的核心要求和基本方法,对详细的测试方法、过程、环境和一致性要求等进行详细说明01-Oct-2010TS 36.171支持辅助全球导航卫星系统(A-GNSS)的要求描述了基于UE和UE辅助FDD或TDD的辅助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终端的最低性能21-Jun-2010TS 36.307UE支持零散频段的要求定义了终端支持与版本无关频段时所要满足的要求。

04-Oct-2010物理层系列规范TS 36.201LTE物理层——总体描述物理层综述协议,主要包括物理层在协议结构中的位置和功能,包括物理层4个规范36.211、36.212、36.213、36.214的主要内容和相互关系等30-Mar-2010TS 36.211物理信道和调制主要描述物理层信道和调制方法。

包括物理资源的定义和结构,物理信号的产生方法,上行和下行物理层信道的定义、结构、帧格式,参考符号的定义和结构,下行OFDM和上行SC-FDMA调制方法描述,预编码设计,定时关系和层映射等内容21-Mar-2010TS 36.212复用和信道编码主要描述了传输信道和控制信道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复用技术,信道编码方案,第一层/第二层控制信息的编码、交织和速率匹配过程17-Sep-2010TS 36.213物理信道过程定义了FDD和TDD E-UTRA系统的物理过程的特性,主要包括:同步过程(包括小区搜索和定时同步);功率控制过程;随机接入过程;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相关过程(CQI 报告和MIMO反馈);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相关过程(UE探测和HARQ ACK/NACK检测);物理下行共享控制信道过程(包括共享信道分配);物理多点传送相关过程17-Sep-2010TS 36.214物理层——测量主要描述物理层测量的特性,主要包括:UE和E-UTRAN中的物理层测量;向高层和网络报告测量结果;切换测量,空闲模式测量等14-Jun-2010TS 36.216物理层的中继操作描述了物理信道和调制;复用和信道编码;中继节点程序08-Oct-2010高层系列规范TS 36.300E-UTRA和E-UTRAN的总体描述提供了E-UTRAN无线接口协议框架的总体描述,主要包括:E-UTRAN协议框架,E-UTRAN各功能实体功能划分,无线接口协议栈,物理层框架描述,空口高层协议栈框架描述,RRC服务和功能,HARQ功能,移动性管理,随机接入过程,调度,QoS,安全,MBMS,RRM,S1接口,X2接口,自优化的功能等内容30-Sep-2010TS 36.302物理层提供的服务主要描述了E-UTRA物理层向高层提供的功能,主要包括:物理层的服务和功能,共享信道,广播信道,寻呼信道和多播信道传输的物理层模型,物理信道传输组合,物理层可以提供的测量等内容15-Jun-2010TS 36.304Idle状态的UE过程主要描述了UE空闲模式下的过程,主要包括:空闲模式的功能以及空闲模式下的PLMN选择,小区选择和重选,小区登记和接入限制,广播信息接收和寻呼11-Oct-2010TS36.305E-UTRAN中UE的功能说明主要描述了UE的定位功能,包括E-UTRAN UE的定位架构,定位相关的信令和接口协议,主要定位流程,定位方法和配套程序11-Oct-2010TS36.306UE的无线接入能力主要描述UE的无线接入能力,包括UE等级划分方式,UE各个参数的能力定义07-Oct-2010TS 36.314层2——测量主要针对所有空口高层测量的描述和定义,这些测量用于E-UTRA的无线链路操作,RRM,OAM和SON等17-Jun-2010TS 36.321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规范主要是对MAC层的描述,包括:MAC 层框架,MAC实体功能,MAC过程,MAC PDU格式和定义等17-Jun-2010TS 36.322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规范主要是对RLC层的描述,包括:RLC层框架,RLC实体功能,RLC过程,RLC PDU格式和参数等05-Oct-2010TS 36.323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规范描述了PDCP层协议,主要包括:PDCP层框架,PDCP结构和实体,PDCP过程,PDCP PDU格式和参数等21-Dec-2009TS 36.331无线资源控制(RRC)协议规范主要是对对RRC层的描述,包括:RRC 层框架,RRC层对上下层提供的服务,RRC功能,RRC过程,UE使用的变量和计数器,RRC信息编码,特定和非特定的无线框架,通过网络节点转移RRC信息,UE的能力相关的制约和性能要求28-Sep-2010TS 36.355LTE定位协议(LPP)主要是对LTE定位协议的描述06-Oct-2010接口系列规范TS 36.401架构描述主要是对E-UTRAN整体架构和整体功能的描述,包括: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协议,E-UTRAN 框架结构,E-UTRAN主要功能和接口介绍14-Jun-2010TS36.410S1总体方面和原理主要是对S1接口的总体描述,包括S1接口协议和功能划分,S1接口协议结构,S1接口的3GPP TS36.41X技术规范15-Jun-2010TS 36.411S1接口层1主要描述支持S1接口的物理层功能17-Dec-2009TS 36.412S1信令传输定义了在S1接口使用的信令传输的标准06-Apr-2010TS 36.413S1应用协议(S1AP)主要描述S1应用协议,是S1接口最主要的协议,包括S1接口信令过程,S1AP功能,S1AP过程,S1AP消息27-Sep-2010TS 36.414S1数据传输定义了用户数据传输协议和相应的信令协议,以通过S1接口建立用户面传输承载17-Dec-2009TS 36.420X2总体方面和原理主要是对X2接口的总体描述,包括X2接口协议结构,X2接口功能,X2接口的3GPP TS36.42X技术规范17-Dec-2009TS 36.421X2接口层1描述了X2接口层109-Feb-2010TS 36.422X2信令传输主要描述X2信令承载协议栈承载能力06-Apr-2010TS 36.423X2应用协议主要描述X2应用协议,是X2接口最主要的协议,包括X2接口信令过程,X2AP功能,X2AP过程。

X2AP消息27-Sep-2010TS 36.424X2数据传输主要描述X2接口用户平面协议栈及功能17-Dec-2009TS 36.440支持E-UTRAN中MBMS的接口的总体方面和原理主要是对MBMS的框架的总体情况介绍,包括MBMS的总体架构,用于支持MBMS业务的M1、M2、M3接口功能,以及MBMS相关协议的介绍06-Apr-2010TS36.441支持E-UTRAN中MBMS的接口的层1描述支持MBMS M1,M2,M3接口的物理层功能18-Dec-2009TS 36.442支持E-UTRAN中MBMS的接口的信令传输主要是M2接口的M2应用协议栈及功能,M3接口的M3应用协议栈及功能31-Mar-2010TS 36.443M2应用协议(M2AP)主要是M2接口的M2应用协议控制平面信令,包括M2AP业务、功能、过程以及消息描述27-Sep-2010TS 36.444M3应用协议(M3AP)主要是M3接口的M3应用协议控制平面信令,包括M3AP业务、功能、过程以及消息描述27-Sep-2010TS 36.445M1数据传输主要是M1接口的用户平面传输承载,用户平面协议栈及功能14-Jun-2010TS 36.446M1用户平面协议TS 36.455LTE定位协议A(LPPa)主要描述LTE定位协议A,包括:定位辅助信息的获取和传输,定位相关测量信息和位置信息的交互等27-Sep-2010终端一致性系列规范TS36.508UE一致性测试的通用测试环境主要描述终端一致性测试公共测试环境的配置,包含小区参数配置以及基本空口消息定义等23-Sep-2010TS 36.509UE的特殊一致性测试功能主要描述了终端为满足一致性测试而支持的特殊功能定义,包括数据回环测试功能等27-Sep-2010TS 36.521-1一致性测试描述了终端一致性射频测试中对于终端收发信号能力等的测试22-Sep-2010TS 36.521-2实现一致性声明描述了终端一致性射频测试中终端为支持测试而需满足的特性条件21-Sep-2010TS 36.521-3无线资源管理一致性测试主要描述了终端一致性射频测试中对无线资源管理能力的测试07-Oct-2010TS 36.523-1协议一致性声明描述了终端一致性信令测试的测试流程27-Sep-2010TS 36.523-2实现一致性声明形式规范描述了终端一致性信令测试中终端为支持测试而满足的特性条件21-Sep-2010TS 36.523-3测试套件描述了终端一致性信令测试TTCN代码28-Sep-2010TS 36.571-1最低性能的一致性TS 36.571-2协议一致性TS 36.571-3实现一致性声明TS 36.571-4测试套件TS 36.571-5UE的定位测试场景和辅助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