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介绍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介绍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介绍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介绍

概述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处于滇西横断山系南段的尾端,分属无量山和临沧大雪山南段的山原、低中山地区,它是一块被抬升的高原和高原边缘,受抬升错断和河流侵蚀分割而成的原上山地和原边山地,地貌特征明显,具有地势西、北、东三面高耸,中部及南部稍低下,类型复杂,澜沧江东西两方地貌差异大等特色。大体上澜沧江为一深切峡谷,江东一侧为上古生界与中生界为主的红色砂页岩、泥岩、石灰岩等组成的原上、原边型山原和中山、低中山山地,多大型深切峡谷和小型河谷盆地。江西一侧是以燕山期花岗岩和下古生界变质岩为基底的原上宽谷、断陷盆地和中山山地,边缘有峡谷围绕。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属我国西南热带及亚热带山原,地处北回归线以南,位于横断山系的怒山和无量山山脉之南延地带,海拔最高点为2007m,最低为澜沧江水面475m。西北高,东南低。由于高山阻挡冷空气的南袭,并受热带大陆气团和暖湿赤道气团季节性交替的影响,终年暖热多雨,太阳辐射量大,日照长,光能足,热量丰富,为热带土壤形成发育和热带森林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

由于地势总体上是向南倾斜,江河的开口最低点也在南方,这就使西南暖湿气流和东南暖湿气流的伸入并停滞,冬半年来自西南方向的干暖空气也易由此进入并北上,因此在低洼与较封闭的地区,形成具有北热带和南亚热带型季风气候,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我国少有的热带雨林、季雨林以及与南亚热带过渡带上的山地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等植被带以及丰富的动物种类。依此条件,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成为保护热带雨林、季雨林和热带珍稀野生动物为主要目的的一个大型综合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生态系统保存完整、生物资源最多的热带原始林区。

森林植被

按《中国植被》分类系统,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内有8个植被型,即: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苔蘚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竹林、灌丛、草丛,占云南省12个植被型的66.7%,占全国29个植被型的27.6%。

保护区内有13个植被亚型,占全国62个植被亚型的21.0%,占云南34个植被亚型的38.2%。如:热带雨林植被型中,有热带季节雨林、山地雨林2个植被亚型;热带季雨林植被型中,有半常绿季雨林、落叶季雨林、石灰山季雨林3个植被亚型;常绿阔叶林植被型中,有季风常绿阔叶林、苔蘚常绿阔叶林2个植被亚型;落叶阔叶林植被型中,有暖性落叶阔叶林植被亚型;暖性针叶林植被型中,有暖热性针叶林植被亚型;竹林植被型中,有热性竹林植被亚型;灌丛植被型中,有热性山地丘陵灌丛、河滩灌丛2个植被亚型;草丛植被型中,有热性禾草草丛植被亚型。

保护区森林覆盖率95.7%,其中天然林覆盖率92.9%

植物资源

保护区内有37个植物群系,占全国560个主要群系的6. 6%,云南省172个主要群系的21.5%。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212科1009属2772种(蕨类植物40科90属260种,种子植物172科919属2512种),裸子植物6科14种,被子植物166科913属2498种。保护区种子植物种的数

量,占云南省的18.0%,占全国的10.0%,占世界的1.1%。而保护区的土地面积,仅占全国土地面积的0.03%,从中可以看到,保护区种子植物物种的数量极为丰富,在云南省、中国及世界植物区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经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国家林业局和农业部联合签署的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第一批)中,全国保护植物263种,其中云南省有天然分布的野生植物115种,西双版纳保护区列入保护的植物有27种(占全国的10.27%,占云南全省的23.48%),其中Ⅰ级保护植物5种,Ⅱ级保护植物种22种。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地区性特有种117种。

1985年10月由国家环境保护局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共同编辑,1987年2月中国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册)》中,在西双版纳保护区分布的共有56种。按保护类型划分:

濒危植物有13种,占全国121种的10.7%,占云南省38种的34.2%;

渐危植物有29种,占全国158种的18.4%,占云南省70种的41.4%;

稀有植物有14种,占全国110种的12.7%,占云南省47种的29.8%。

动物资源

保护区已知陆生野生动物727种(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约占云南省已知陆生野生动物1836种的39.6%,约占全国已知陆生野生动物总数3317种的21.9%。

根据1989年12月14日公布的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保护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4种,占全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98种的28.6%,占云南省天然分布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4种的58.8%。

保护区已知的昆虫有1437种,有17种是中国特有种和珍稀动物。

在全国范围内云南独有的动物,目前在西双版纳保护区内分布的有亚洲象、绿孔雀、白颊长臂猿、鼷鹿、印支虎等,这些都是极为珍稀名贵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本保护区也是我国亚洲象种群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片自然保护区。

各子保护区的优先重点保护对象。

勐养子保护区:主要保护昆满、昆罕海拔分布较高以肉托果、滇楠、龙果为标志的中国热带山地雨林中的特殊类型、热带季节雨林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及我国自然分布面积最大的热性大型丛生竹林;珍稀濒危植物千果榄仁、绒毛番龙眼、滇楠、山桂花、龙果、西南紫薇、鸡毛松、野生稻、篦齿苏铁等;珍稀濒危动物亚洲象、印度野牛、豹、蜂猴、灰叶猴、绿孔雀、白鹇、原鸡、犀鸟等。

勐仑子保护区:主要保护结构完整的石灰山季雨林、热带季节雨林、江河岸热性大型丛生竹林等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以龙血树、勐仑翅子树、四数木、版纳藤黄、隐翼、油朴、野荔枝、篦齿苏铁、桫椤、云南肉豆蔻等为代表的珍稀濒危特有植物;以印度野牛、蜂猴、原鸡、白鹇等为代表的珍稀濒危特有动物。

勐腊子保护区:主要保护中国西双版纳特有的以望天树、版纳青梅为标志的热带季节雨林,以鸡毛松、山桂花为标志的山地雨林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季风常绿阔叶林、苔藓常绿阔叶林、热性竹林等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以望天树、版纳青梅、山红树、鸡毛松、肉托竹柏、红光树、桫椤、蓖齿苏铁、云

南苏铁、木莲、天料木等为代表的珍稀濒危特有植物;以印支虎、鼷鹿、熊狸、小齿狸、白颊长臂猿、爪哇野牛、蟒蛇、巨蜥、凹甲陆龟、版纳摄龟、眼镜王蛇、版纳鱼螈、虎纹蛙、孔雀雉、白喉犀鸟、棕颈犀鸟、阔嘴鸟、银胸丝冠鸟及多种八色鸫为代表的在国内仅见于本区的热带珍稀濒危特有动物。

尚勇子保护区:主要保护以千果榄仁、绒毛番龙眼为标志的季节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热性竹林等热带、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以风吹楠、毛荔枝、金刀木、天料木、绒毛番龙眼、山红树、锯叶竹节树、篦齿苏铁、云南苏铁等为代表的珍稀植物,以印支虎、亚洲象、印度野牛、爪哇野牛、豹、云豹、水鹿、白颊长臂猿、孔雀雉、白喉犀鸟、棕颈犀鸟、绿孔雀、绿鸠、凹甲陆龟等为标志的珍稀濒危动物。

曼稿子保护区:主要保护以糖胶树、毛荔枝为标志的热带山地雨林、以樟—茶群落为标志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和以思茅松为标志的暖热性针叶林等热带、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以合果木、肋果茶、滇楠、假山龙眼、百日青、锯叶竹节树、思茅豆腐柴等为代表的珍稀濒危特有植物;以云豹、短尾猴、灰叶猴、绿孔雀、鹩哥、白鹇等为代表的珍稀濒危动物。

一、历史沿革及法律地位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地跨勐海、勐腊、景洪二县一市(东经100°16′----101°50′,北纬21°10′----22°24′)。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于1958年经省革委批准建立,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保护区之一。1981年,省政府把勐仑、勐养、勐腊、尚勇、曼稿五片保护区统一为一个保护区,统称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4.251万公顷(其中勐养子保护区150万亩、勐仑子保护区16.86万亩、勐腊子保护区139.3万亩、尚勇子保护区45.8亩、曼稿子保护区10.9万亩),保护区面积占全州土地面积12%.1986年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7年经省人民政府、林业部批准成立保护区管理局,1993年加入联合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2000年分别被国家科协和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

1958年10月经云南省人民委员会(会科字第2号文)批准筹建西双版纳勐养、勐腊、勐仑、大勐龙保护区;1981年云南省政府云政发【1981】第310号文《关于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通知》;云南省人民政府云政发【1985】10号文《关于认真抓好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通知》;林业部林计字【1988】317号文《关于云南省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总体设计的批复》。

以上法律文件明确了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法律地位,从而使保护区的建设管理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1992年云南省人大常委批准施行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进一步强化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法律地位。

二、保护区基本情况

行政区域、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勐腊、勐海一市二县境内的20个乡(镇)中。勐海县境内分布在勐海、勐满、勐阿、勐遮4个乡(镇)内;景洪市境内分布在大渡岗、普文、允景洪、基诺山、勐旺、勐养、勐罕7个乡(镇)内;勐腊县境内分布在勐仑、瑶区、勐伴、关累、勐腊、磨憨、勐满、勐棒、尚勇等9个乡(镇)内。涉及60个村委会,7个国营农场。

民族成份

西双版纳州是以傣族为主体,包括汉、哈尼、拉祜、布朗、彝、基诺、瑶、佤、回、白、景颇、壮

等13个民族的自治州,这些民族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均有分布。

社区人口

据2005年保护区社区调查,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有122个村寨,周边有138个村寨。社区总人口63160人,其中区内社区人口有25092人,周边社区人口有38068人。

交通、通信

西双版纳州公路网密度较大,交通较为方便。据2001年全国公路普查结果,全州公路里程6990km,其中省道983km,地方道路6007km。在地方道路中,县道948km,专用道96km,乡村道路2489km。四级以上道路2690km;有路面公路里程3257km。

2006年末,保护区及周边社区道路里程3167 km,有固定电话1836部,尚有36个村寨不通移动电话。

土地权属状况及土地利用特点: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情况较为特殊,周界内有部分土地权属属于社区。保护区周界内总面积278302hm2。其中保护区管辖面积242510hm2,占87.13%;集体所有面积35792hm2,占12.8%。

①保护区土地以林地占绝对优势,森林环境优越,且国有土地的森林覆盖率比社区高。

②保护区由地域上不相连接的五片组成,各子保护区在土地利用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各类土地面积地域分布不均衡,各片的实验区,核心区,国有和社区的各类土地面积比例都有差异。

③保护区内的社区土地有相当部分是农地,人均超过1hm2,但对社区经济调查的结果显示,固定耕地只有30%左右,大部分是轮歇期为3~7年的轮耕地。

④保护区周边社区民族众多,各民族的土地利用方式不尽相同,生产力状况也有较大差异。

保护区总面积为242,510 hm2 ,其中:

核心区面积107,424 hm2,占44.30%。核心区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保证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安全性,核心区除进行必要的了望观测、定位监测与科考调查项目外,不得设置和从事任何影响或干扰生态环境的设施和活动。

主要建设项目有封山育林,在各子保护区建了望塔,对各子保护区的优先重点保护对象设置生态定位监测点,布设核心区边界标牌;设永久监测样地、生态定位监测点,并对望天树等重要树种和亚洲象、印支虎、野牛等大型珍稀濒危兽类设置监测点。

缓冲区面积72,602 hm2,占29.94%。缓冲区的作用是缓解外界压力,防止人为活动对核心区的影响,对核心区生态系统及生物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缓冲区可进行有组织的科学研究、实验观察,安排必要的监测项目、野外巡护和保护设施建设。

主要建设项目有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恢复植被、搬迁居民、布设功能区界标桩标牌;建设永久监测样地、气象水文监测站。

实验区面积62,484 hm2,占25.76%。实验区为保护经营区域,可以适度建设和安排生物保护、资源恢复、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宣传教育、社区共管、生态旅游、多种经营项目,以及必要的办公、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和道路、通讯、给排水、供电等配套工程项目。

主要建设项目有管理站、检查卡、哨卡,珍稀植物保护试验示范基地,修建林道、巡护道,设防火

线,埋设保护区界标桩、界碑;以及安排生产性经营项目如建设经济林基地、花卉基地、生态药物园等。

各子保护区面积差异较大。在保护区总面积中,勐养子保护区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0.90%。其次为勐腊子保护区占39.8%;尚勇子保护区占11.8%;勐仑子保护区占4.2%;曼搞子保护区最小,比例为3.3%。

经济发展水平:

据调查,2005年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农民人均收入1435.2元。其中勐养子保护区为1044.3元,勐仑子保护区为1339.2元,尚勇子保护区为1354.7元,勐腊子保护区为1637.9元,曼稿子保护区为1800.0元。除曼稿子保护区农民纯收入达到全州平均水平外,其它各子保护区境内外社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均低于全州的平均水平,勐养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左右。

境内外社区农民人均收入低于全州水平的基本原因是:99%以上收入靠农业种植和养殖业,种植业所依赖的土地多为山地,良田较少;工、副业产值还不到1%,生产模式基本上是以对自然资源的原始利用为主。此外,也与亚洲象及野猪等野生动物对农作物的破坏有关,目前损失农作物能获得补偿额远远低于市场价(补偿额度根据当年所筹集资金与当年实际损失统计计算)。

境内及周边219个社区,尚有31个社区(占14.2%)不通电,41个社区不通自来水(占18.7%),153个社区无卫生室,64个社区无小商店(2002年统计)。这些情况表明,保护区境内及周边社区,在99%靠种、养殖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情况下,同全州相比文教、卫生医疗状况还都处在较为落后的状态。保护区在发展的同时如何协助或推动社区经济发展,仍是一个繁重的任务。另一方面,社区群众与保护区共同保护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所创造的对全州、全省、全国有益的环境生态效益价值,应以什么方式得到补偿,是一个没有解决而值得探讨的课题。这也是全国对待生态效益创造者如何补偿的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保护管理工作现状

1、管理体系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行政上受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领导,业务上受云南省林业厅指导。管理局设局长和副局长,根据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对保护区行使林业行政管理职能,对保护区实行统一管理。

2、管理机构及管理队伍

管理局机关设办公室、计财科、资源保护科、社区工作科、森林公安分局等职能部门。同时,以管理局为中心,以专业管理和辖区管理为重点,在管理局下设科研所、生态旅游管理所和勐养、勐腊、尚勇、勐仑、曼稿5个管理所,均为独立的事业法人单位,构成了较为有效的管理体系,基本能满足保护、宣传、执法等工作开展的需要。

现有职工244人,其中管理人员55人(包括公务员21人),技术人员53人,公安干警43人,工人93人。保护机构、编制及在职人数详见下表。

保护区机构编制概况

现有职工中,有硕士研究生1人,本科学历15人,大专生77人,中专生63人,高中32人,初中43人,小学13人。管理及技术人员中,具有中级职称的18人,初级职称的51人。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主要任务是:

(1)以保护我国大陆现存最大范围的热带生物地理景观、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热带生物物种与遗传基因多样性,拯救国内仅限于本区或本区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与保护其生存环境是本保护区的首要任务。

(2)保护好区内的自然生态环境、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护自然生态的动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拯救珍稀濒危物种与保护其生境是本保护区的主要任务。

(3)努力开展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研究工作,为实现保护区科学管理,发挥保护区多种功能和效益提供科学依据,并在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中起到参谋和决策作用。

(4)在实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试验区内的优势资源,从多方面为社会提供服务。在获取最佳生态效益的前提下,逐步获取最好的社会效益和最大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保护区自身的活力和经济自给程度。同时为合理开发利用更大范围内的热带生物资源提供科学指导和经营管理模式。

(5)大力和广泛地开展宣传工作,包括对国家有关政策、法令、条例以及自然保护区有关规章制度的宣传和各种科普知识的宣传,不断提高自然保护意识。把保护热带森林生态环境和珍稀濒危物种及其生境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并且把宣传工作和服务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扩大自然保护区在国内外的影响,发挥保护区的多种功能和多种效益。

(6)根据工作任务和管理职能范围的要求,在合理、精简、灵活、高效的原则下设置保护区组织机构,协调处理好保护区与地方政府和社区群众的关系,在全面保护好区内的热带森林生物资源,确保以亚洲象、印支虎、爪哇野牛、印度野牛、鼷鹿、白颊长臂猿等为代表的珍稀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的自然环境不遭受破坏,完整地、长久地保护区内生物物种的自然性、多样性和典型性的前提下,兼顾各方利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开展多种经营、生态旅游等活动,增强保护区自身经济实力,促进自然生态良性循环和可更新资源的再生繁殖,达到自然资源永续利用,实现保护区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

协调发展。

3、动植物保护效果。

坚持向社区开展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社区干部群众法治观念有所增强,主动制止猎杀、盗伐行为,积极举报不法行为,协助我区执法人员查处各类违法案件,在查处几起严重猎杀珍稀动物的大案中,保护区内居民无人涉及。历年,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对盗伐、偷猎、毁林开荒、蚕食保护区等案件的查处率达85%以上,有效的打击了犯罪,教育了群众,有效的维护了保护区资源的安全。

各种保护措施的开展,取得明显效果。在西双版纳州考察,直观地给人们的印象是,保护区内外的景观截然不同。生物资源不仅得到了保护,而且不同程度地在增长。如保护区内天然林面积,由1975年的19.8万公顷,1995年提高为24.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年就上升了3.98%。主要大型野生动物种群有所增加,如亚洲象由70年代初的100余头,目前已有200以上头,活动范围也在扩展。森林火灾、毁林盗伐、野生动物猎杀等现象,在保护区内得到有效遏制和及时查处。

但仍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普法宣传教育仍须深入持久地开展,人们的法制观念需要进一步增强,执法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亟需提高。

4、保护区森林防火措施及效果。

在保护区各乡(镇)、村(办)设森林防火领导小组298个计2008人,组建快速扑火队59支计923人,专业扑火队140支计2169人,在区内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设固定巡山代管员80人,形成全区防火网络。(注:各年数据有变化)

火险期内不定期在各村寨召开会议进行公众教育,印发户主通知书,明确各户行动职责。张贴护林防火标语,扩大公众教育面。建立管护员责任制度,明确各片区的管理目标和行动计划。

曼稿、勐仑子保护区从1990年以来未发生林火,勐养、勐腊、尚勇子保护区从1994年以来未发生大的林火危害。但发生林火的隐患仍存在,设施设备落后,对林火的监控、扑救能力薄弱、,不能有效防范林火危害。

5、科研工作

(1)研究历史:西双版纳州科学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对植物进行考察、标本采集;20世纪50年代以后对动植物区系进行研究;20世纪70年代昆明动物所、云南水产研究所、思茅地区林业局等单位对鼠类、鱼类等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1983年,云南省林业厅组织大专院校和科研设计单位首次对“西双版纳保护区”进行了地质、土壤、气象、动植物、人文等大型综合科学考察。近年来,云南大学、西南林学院、云南省林科院、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在西双版纳保护区开展过一系列的专项研究。

(2)科研现状:1988年以来,保护区先后以独立或合作方式开展热带林树冠生态研究,亚洲象种群数量、绿孔雀调查、混农林业试验、蝴蝶资源调查、植物区系、鼷鹿生境选择、地理信息系统等项研究,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1998年由保护区与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大学生物系、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合作,在全球环境基金和世界银行的支持下,完成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与环境的本底调查,重点对保护区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对保护区内陆生野生动植物物种的消长状况做出了统计。

三、热带雨林保护面临保护与发展的茅盾及当前管理工作的困难及问题

(一)资源保护存在困难和问题

1、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一直存在。如大通道建设及各级公路建设、水利、电力、通信等经济发展必须的基础设施建设都给保护区管理带来很大压力。

2、自然保护区建立和管理与当地居民利益之间矛盾较为突出。自然保护区内村民较多,并地处边远、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由于人口素质低、科技落后,经济发展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原始低水平利用,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低于保护区外社区,处于贫困的村寨、人口相对较多,因此,社区群众特别渴望找到一条发展经济的好路子。

目前全州民营橡胶事业、茶产业的高速发展为保护区周边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条很好的致富路子。产业发展解决了保护区周边社区经济发展滞后的问题,但这同时也给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资源保护与社区、群众发展的诉求产生了更大的矛盾。如何帮助、扶持保护区周边社区及群众,以发展与保护和谐共进的科学发展观发展经济,是资源保护工作当前乃至将来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和急需缓解、解决的主要矛盾。

3、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是由互不相连的五个保护区组成。由于人口的增加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保护区周边都被开发为发展用地,保护区的孤岛现象更为明显,虽然2005年《总规》规划了生物走廊带,但走廊带规划的实施需要管理体制的调整和经费的支撑,否则孤岛化现象难以解决,维持完整的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就有难度。

4、多年的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野生动物伤害人畜、损害农作物、经济林木现象与日俱增。据多年对野生动物肇事的调查统计,损失数量按市场价格计算,每年需要补偿费在1500万元以上,但现在省、州、县三级筹集到的补偿金仍达不到这个标准,兑现给受损、受害者的补偿标准偏低,重灾区群众反映强烈。此问题如得不到合理解决,将对我州的生物多样保护带来严重影响。

5、热带雨林及其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受到以下因素制约限制:

——热带雨林分散,地域跨度大,管理不方便。

──目前发展迅速的民营橡胶、茶叶、砂仁种植及部份林地的无序流转给自然保护区造成了相当大的管理压力。

——管理保护资金不足,现有机构能力有限。

——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保护设备。

——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没有针对热带雨林的管理计划,缺乏最新的生物调查数据资料和信息系统,没有建立有效的定位监测了解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缺少生物、生态、经济管理,自然保护等专业的高级人才;缺乏对社区,县、乡、村各级干部的法律法规和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知识的培训。

6、存在问题

人象矛盾问题

由于保护区植被的恢复、森林覆盖率的提高、森林面积逐年增加,适宜亚洲象生存的环境及其食物源(如野生芭蕉、王草、构树等)范围正在不断缩小,与此同时,大象的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大象为寻觅食物,经常到社区群众的农田、垦地内觅食,不仅破坏庄稼,有时还伤害家畜和人员。而由此造成

损失的补偿办法等,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主要涉及如何有效地解决亚洲象的食物供给,群众所损失作物补偿的标准和范围,以及补偿资金的来源渠道等。

社区群众收入低

保护区境内及周边社区群众,由于交通闭塞、文化水平低、产业结构单一,99%的经济收入来源于种养殖业,人均纯收入普遍低于全州农民的平均水平,应引起保护区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关注。由于群众收入低,而引发社区群众到保护区内种植砂仁、种花卉;采摘药材、竹笋、砍倒树木采摘野果等毁坏资源、低效利用资源的生产方式来求发展,这样的发展方式长期下去必定形成恶性循环。应通过政府与非政府渠道,开展社区培训,提高群众文化科技水平;通过调整社区产业结构,逐步增加林区内社区群众收入水平,逐步减少其对林区资源的依赖性和压力。这是保护好生态环境不可忽视的工作。

运行经费问题

西双版纳保护区人员工资由云南省财政转移支付结算,而保护区的科研经费、设备维修费、资源监测、护林防火和扶持社区发展的经费等目前还没有稳定的资金渠道,使保护区开展相关的保护活动受到制约。资源保护工作性质决定了保护区工作人员大量的工作日在野外,据统计,保护区每个巡护人员每年在野外巡护的天数在160天以上,需足够的资金支持野外巡护工作。目前,保护区仅能维持基本的工资,缺少其他经费的支持。

设备问题

由于设备经费没有保障,致使部分设备老化,科研及监测设备严重不足,具体有如下问题:

(1)交通工具应在核定的基础上,把到期应予报废的车辆停用,以减少维修费开支和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并在此基础上添置必要的车辆;

(2)缺乏必要的科研设备仪器;

(3)缺乏科技图书资料档案室和必要设备;

(4)森林资源数据库建设尚未起步,数字化管理难以实现。

(5)缺乏巡护人员所需要的仪器装备。

旅游景点面临萧条的局面

西双版纳是驰名中外,也是我国有名的旅游胜地之一。保护区境内的野象谷、绿石林、望天树、勐远石灰岩岩洞等景点更是西双版纳地区的著名旅游景点,然而现在却一改前几年中外游人络绎不绝的热闹景象,变得冷清起来。由于经营上收不保支,绿石林已倒闭,野象谷也由于游客减少而亏损较大。出现上述情况,不是景区的景观缺乏吸引力,而是景区的经营者缺乏经营的科学理念,缺乏经营上的科学策划,盲目的认为“到云南不到西双版纳就等于没到云南”,忽视了服务质量的提高与旅游产品的更新。

橡胶种植及种砂仁的问题

除曼稿子保护区外,各子保护区内及周边在交通便利的地区内均有橡胶和砂仁种植。发展高价值的种植业有利于推动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然而,在未经保护区批准的情况下,擅自进入保护区开展种植砂仁破坏了林下物种结构,同时还影响林内动物交流,毁坏了动物食源,对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造成了威胁。长此下去,上层雨林树种得不到更新,待老一代林木失去结实能力后将出现无幼树接替的严重后果。橡胶种植业虽然在保护区周边发展,但也给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据调查分析,鼷鹿大多生活在海拔700~900m之间的热带季节雨林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及其次生林下,砂仁种植地面积的扩大,侵占并破坏了鼷鹿的适宜生境,严重影响其种群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在保护区核心区及缓冲范围内,应采取严格的措施,取缔砂仁种植。在实验区内应规范管理砂仁种植面积,严禁未经批准任意扩大种植面积。

其它问题

(1)缺乏信息管理系统;

(2)缺少有效的和固定的监测线路;

(3)缺少生物多样性、生态、经济管理、自然保护等专业的高级技术人才;

(4)缺乏对社区、县、乡、村各级的法律、法规和保护知识的培训;

(5)缺乏对社区群众科技知识、改变农村产业结构、提高收入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培训;

(6)缺乏系统的公众宣传教育计划;

(7)缺乏有效的社区协调机制和手段。

四、需完善的保护设备缺口

科研监测设备:

目前,我保护区正在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对于我区的科研监测和巡护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地理信息系统完善后,各种科研和管理数据收集更加完善,为今后热带雨林的研究和保护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持,促使我区的科研和管理工作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但目前,此项工作所需的各种设备由于缺乏资金不能配到各管理所一线工作人员手中,使得这项工作进展缓慢。基本设备包括: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扫描仪、投影仪、GPS、数码摄影机、数码相机及各种监测仪器。

交通设备:

各管理所及一线管理站的车辆严重不足,已影响到巡护管理工作的开展。目前各所的车辆老化严重修理费高,而且不安全因素日趋严重,增加和更新巡护车辆充实各管理所站及业务部门已势在必行;景洪电站建成后,对沿岸保护区的巡护管理工作必须得到加强。因此,需增加水上巡逻艇1至2艘。

巡护设备:

各所需配齐,包括睡袋、帐篷、防潮垫、背囊、攀登绳、砍刀、巡护迷彩服、登山鞋、GPS、望远镜、计步器、海拔仪、便携电台等野外装备和工具。

五、当前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所需的科研、管理项目及工程、设施的规划

(一)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就地保护工程规划

1. 亚洲象保护

亚洲象是国家重点保护级野生动物,云南省是全国唯一有亚洲象分布的省,而90%以上的种群分布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境内。西双版纳保护区以亚洲象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自保护区建立以来,保护成绩显著,野生亚洲象已从70年代的170头左右增长到现在的250头左右,活动区域也在不断扩大,本次规划如下:

(1)建立亚洲象区外保护站3处(勐仑到易武、曼腊)。

(2)开展亚洲象物种资源调查,进一步查清亚洲象与保护区内外的种群数量和活动区域。

(3)新建硝塘82个。

(4)防象工程:为保护群众爱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减少林区人畜遭受大象伤害,解决人象冲突而建设该项工程,包括生物隔离林带150km,太阳能电围栏100km,防象沟道100km。

(5)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工程:设大象监测站2个。

2. 老虎保护

云南省分布有印支虎、孟加拉虎、华南虎三个亚种,都已处在极度濒危状态,急需了解其种群现状。规划:

(1)在保护区建立监测点1处。

(2)开展三个亚种虎物种调查,查清在西双版纳的种群分布和数量,建立资源档案,以提出保护对策。

3. 白颊长臂猿保护

西双版纳的白颊长臂猿,是我国唯一的分布地域。目前数量已极为稀少,几近绝迹。应纳入重点保护项目。

(1)开展白颊长臂猿种群调查、查清种群分布数量、了解其生境状况和受威胁程度,建立资源档案,提出保护措施。

(2)建立监测点2处:景洪1处,勐腊1处。

4. 野生雉科鸟类保护

绿孔雀和孔雀雉是国家保护的35种雉科鸟类的I级保护鸟类。西双版纳保护区有绿孔雀和孔雀雉分布。

(1)开展雉科鸟类的物种调查,了解雉科鸟类分布和数量。

(2)建立档案,提出保护措施。

5. 兰科植物保护

西双版纳是兰科植物较为集中的原产地之一,结合云南省建设“中华生物谷”的建设,规划以下保护工程项目:

(1)在保护区,建立监测点1处。

(2)开展兰科植物物种及品种调查。

6. 苏铁科植物保护

西双版纳保护区的篦齿苏铁,是重点保护对象,是此类苏铁的原生地。

(1)加强宣传教育和执法力度,禁止乱采滥挖苏铁树苗,严禁野生苏铁的市场交易。

(2)建立苏铁监测点1处。

7. 鼷鹿保护

鼷鹿是国家I级保护动物,我国仅发现于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勐腊子保护区一带,栖息于海拔1,000m以下的水边高草丛中,为已知反刍有蹄类中最原始、最古老的种类之一,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规划:

(1)开展鼷鹿物种调查,了解其种群数量和确切的分布区域范围,以制定保护措施。

(2)在勐腊、尚勇一带建立监测点1处。

8. 野牛保护

保护区内分布着印度野牛(Bos gaurus)和爪哇野牛(Bos javanicus),是国家I级保护动物。规划:(1)开展物种调查,查清野牛的分布数量,了解其生境和受威胁情况,建立资源档案,制定保护措施。

(2)在勐仑子保护区,建立监测点1处。

9. 龙脑香科树种保护

龙脑香科树种是东南亚热带雨林标志性树种之一,保护区分布有望天树、羯布罗香、版纳青梅为优势的热带雨林,应加强对此类森林的保护。

规划在勐腊子保护区建立监测点1处。

(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迁地保护规划

1、完善蝶类繁育基地。

原有蝴蝶园是我国人工养殖蝴蝶的基地,已具有成熟的养殖技术,是保护野生蝴蝶品种资源的重要基地,列入“总规”工程中,野生动物资源保护项目应予以重视,使这一珍稀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规划:(1)建园地面积2,000m2。

(2)购置开发稀有、珍贵蝶种及其工艺品所需设备。

(3)构建必要的设施工程。

(4)开展蝴蝶物种资源调查。

(5)在管理中引入竞争上岗、承包管护、领导任期目标等激励机制。

2、建设野生动物食源基地工程

多年来,由于栖息地范围内食物资源的不足,大象等许多大型动物到附近村寨频繁肇事,给当地社区和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解决这一矛盾迫在眉睫。为给野生动物(特别是象群、野牛)创造相对稳定的活动范围和栖息地,以保护动物的生存和减少对村民和作物的危害。规划在大象的主要栖息地和迁徙通道、林窗及周边的退耕地范围内,分别在三岔河、树林寨、大河边、半坡、勐仑王子山、尚勇的南坪等地,人工种植芭蕉、竹子、甘蔗、玉米、牧草等,建立辅助食物源基地,为野生动物提供足够的食物。规划面积800hm2,估算投资360万元。

(三)濒危动物抢救站工程

在景洪、勐腊、勐养、尚勇、勐仑管理分局,各建一处野生动物抢救站,收容民间捕捉和市场非法交易的保护动物活体,以及受伤和病危动物等,通过救治康复后,放归自然。估计投资150万元。

(四)巡护管理规划

(1)保护区各管理分局应配备护林巡护车,用于各管理分局到各所(站)及所辖片区检查巡护、指导工作。

(2)保护区总面积242,510 hm2。按每个护林员管护1,000 hm2计,需护林员243人。

(3)巡护道按保护区10km/万hm2计算,除了原有修建的以外,在保护区的边缘需修建巡护道150km。巡护道宽3m,每千米投资补助2万元,计300万元。

(4)巡护用车规划

国产猎豹车:保护区管理局、保护科、5个分局、7个派出所,各一辆,共计14辆,估算投资280万元。

北京吉普:20个保护站点共配20辆,估算投资152万元。另配备其它相关工具、装备。

(5)巡护员培训:

培训的目标是使巡护员能根据要求在巡护过程中开展巡护监测,及时了解巡护路线中野生动植物发生的变化,并进行记录,及时输入各站点数据库。规划期安排18万元培训费。

(五)生境恢复工程

封山育林:目前,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局部地段,由于人为干扰,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亟待恢复,以稳定和发展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规划选择在野生动植物集中分布的区域(除核心区域外),实施切实可行的封山育林措施,严禁放牧,减少人为干扰,消除一切不利于野生动物生存的因素,使野生动植物不仅有一个稳定的生存环境,而且使环境逐步向有利于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增长的方向转变。同时,积极贯彻社区共管,扶持社区发展经济,鼓励周边群众参与保护,减少对保护区资源的依赖,使野生动植物栖息、分布地得到较好的保护,使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恢复和发展,野生动植物种群不断增加。

(六)管理站和巡护哨卡的建设

根据工作任务和管理职能范围的要求,在合理、精简、灵活、高效的原则下设置管理机构。五个管理分局根据区内资源状况、村寨分布、人力物力和有效管理等需要,在原有11个管理站、1个哨卡和7个派出所的基础上,需新增8个管理站,1个哨卡扩建为管理站。增至20个管理站。以每个管理站20万元计算,共需250万元。

(七)森林防火了望台(塔)观察网络规划

加强森林防火了望台(塔)观察网络的建设,使林火得到及时发现并报警,及时扑救,是控制和扑灭森林火灾,减少损失的关键,是森林防火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L YJ123—91标准,了望台(塔)的了望半径以10~20km为宜。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期建设中已建成了望台2座,为满足森林防火和动物监测等多方面的需要,据保护区的现有情况和生物走廊带布局,应增设建了望台(塔)8座。分别建在:勐腊子保护区的补蚌村寨附近南腊河边的山头上、勐仑子保护区的绿石林景区东部边缘、易武六公里公路边、勐养子保护区的野象谷景区西南边缘、普文吊井中寨东北面山头、小黑江片、茶王树河片(设两座)。增建了望台8座,估算投资120万元,另配防火微波监控台,投资140万元。

六、对因自然保护区的热带雨林保护给当地群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损失和阻碍的解决

直观表现为野生动物肇事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的损害。目前对野生动物肇事所带来的损失,只能是补偿,达不到赔偿的标准并且补偿标准偏低。群众对此,虽然表示理解保护工作,但意见也很大。很多靠近保护区的地方,有田不能种或越种损失越大,年年如此,造成的恶性循环已经严重的阻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本着党和国家“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各级立法机关、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的出台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的法规或政策。生态保护、资源保护、热带雨林保护是我州发展相关

产业,促进我州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根本。保护好这个根本是今后工作的不能动摇的大方向,但不能再由保护区周边的人民群众来承担保护的代价。当地群众为保护事业作出了很大的付出,社区经济发展一直落后于别的地区。他们的付出使保护区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理应得到回报。

如果说保护区当前发展最根本的茅盾是、最迫切要解决的难题什么?就是保护与发展的茅盾,就是保护与发展的和谐共进的难题。这也将是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来工作的努力方向!

自然保护区效益总体评价

评价选用了目前国际上较通用的等效益物替代和货币置换法进行“产品”的转换和量纲统一(以货币为准)。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有非常显著的生态效益,经计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固土效益为292.32万元;保肥效益为58,268.86万元;改良土壤效益为168,332.28万元;防洪效益为3,158.74万元;增加水资源效益为187.09万元。其年经济总量达230,239万元,占总效益值的83.85%;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有较明显的社会效益,其可计算年经济总量为855万元,占总效益值的0.31%;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其年经济效益总量为43,499万元(含理论经济效益),占总效益值的15.84%。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可计算的年总效益值为274,593万元。(另附生态效益计算表)

七、未来的资源保护工作

保护原则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地方政府的规定,全面保护现有生物多样性资源和生态系统、恢复已被破坏的自然植被与发展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群数量相结合。

(2)实行全面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突出主要保护对象。

(3)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各种保护设施科学配置的原则。

(4)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科研、监测、建立资源数据库相结合,为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5)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在保护的前提下,在科学实验区内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适度开展与自然保护相一致的各种科学实验、宣传教育、旅游观光及生产经营活动,但不得建设影响环境、破坏资源或景观的经营式设施。

(6)坚持依法管理,完善保护设施,提高职工素质与鼓励群众参与管护,实现社区共管。

(7)将传统文化和有关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的传统知识,应用到保护与社区发展的策略、方法的制定中。

保护的目标

(1)全面保护好现有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合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保护好保护区生物走廊带。

(2)通过各项保护工程的实施,使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更全面、稳定,各种动植物种群的栖息地结构更合理,种群数量不断增加,保护区质量进一步提高。

(3)形成较为完整的法规体系和完整的保护网络体系。

(4)保护区的科研监测有较大发展,形成科研监测网络体系。

(5)协调处理好保护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增加社区经济持续发展能力,切实改善保护区周边环境。

(6)通过加强机构建设,健全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和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力度,使侵害保护区的各类案件降到最低限度。

保护管理的措施

(1)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政策、法令、法规,进一步加大对保护区周边群众和外来人员的保护意识教育力度,切实提高广大群众对自然保护重要性认识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2)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管理分局、站、巡护人员的管护范围和主要职责以及奖惩办法。

(3)加强巡山管护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职兼职结合、工农结合的巡山管护队伍。健全护林防火机构,完善防火设施。

(4)加强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联系和合作,建立生物多样性资源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科研监测网络体系。开展主要保护对象(如亚洲象等)的专项研究。

(5)切实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和配合,严禁外来人员进入保护区从事有碍自然保护的行为;严禁一切盗砍偷猎野生动植物,侵占国有资源的活动;严禁在保护区及周边地区收购、出售珍稀濒危动植物及其产品。一经发现,严肃查处。

(6)对保护区野生动物活动到保护区外,容易造成人、畜伤害,破坏庄稼的相关地段,积极采取相应的防范和补偿措施。对确实造成损失的,经现场勘察,核实后报主管部门给予适当补偿。

(7)有针对性地建设野生动物食物源基地。在过度放牧、过度采集非木质林产品、野生动物出没频繁,造成野生动物的食源减少和肇事频繁的地段,种植野生动物饲料,改善其生存条件。

(8)理顺机构,建立健全岗位责任与聘用制,推行持证上岗,鼓励创新工作,严肃奖惩制度。

(9)加强对生态旅游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在保护的前提下,运用市场原则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保护工程的建设。

(10)加强对外联系,进一步提高保护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争取国际相关组织和财团的资助,更好地建设保护工程,从而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发展。

保护管理的方式

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功在千秋,造福全人类子孙后代的大业。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保护方式十分重要。

按照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方针,应以管理局、管理分局、管理站保护为主,采取局(分局)、乡(镇)、社联合经营方式对自然保护区资源实施全面保护。建立专业人员保护、执法人员维护、当地政府支持、社区群众参与的专业化、法制化、社会化的共同管护新机制,以及联防制度和目标责任制度,形成运转灵活、高效有序的自然保护网络。

(1)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引进外资的支持和援助,开展生物资源研究的国际合作,从而加强保护工作的发展。

(2)社区共管是群众参与保护区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自然保护区限制着保护区周边群众进入保

护区直接获取利益活动,但保护区给周边群众也带来许多间接利益。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关心和扶持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扶持社区一定的公益建设;帮助开拓生产门路,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对自然保护区的依赖和压力。

(3)发挥民族传统文化对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及管理的特殊功能与作用,将乡土传统保护体系与现代保护体系紧密结合是实现有效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

(4)健全完善保护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资金投放,同时,保护区的科研项目与省内外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合作研究,共享成果,为保护管理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5)在管理中引入竞争上岗、承包管护、领导任期目标等激励机制。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 版纳风情 一、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况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老、缅、泰四国毗邻地区的北部,云南省的南端。西双版纳有996公里的国境线分别与老挝、缅甸接壤,与泰国邻近,具有面临南亚的区位口岸优势。现有磨憨、景洪两个国家级口岩和打洛省级口岸。又有澜沧江-湄公河与老、缅、泰、越、柬水路相连,是打开南门、面向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澜沧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澜沧江-湄公河被美誉为"东方多瑙河",是条经济贸易的黄金水道,地理优势、自然优势得天独厚。 西双版纳是世界北回归线上仅存的一片绿洲,境内保持完好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举世闻名。是中国唯一保存的一块热带森林区。境内植物密度大,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63.2%,其中药用植物1724种,珍稀、濒临灭绝的植物有50种,橡胶园150万亩,陆栖脊椎动物539种,鸟类429种,鱼类100种,素有“植物王国”与“动物王国”之称。 西双版纳全州面积19125平方公里,世居傣族、哈尼族、汉族、布朗族、彝族、基诺族、瑶族等13个少数民族,西双版纳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神奇的热带雨林、独具特色的民俗民风、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艳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和丰富奇异的餐饮,使之成为世界上少数具有神奇色彩的地区之一。州内奇异的热带雨林风光与浓郁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千姿百态,绚丽多姿。现有景点140多个,是重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富有吸引力,这就决定了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可发展成为一大骨干经济产业。旅游业是一种跨行业的综合性产业。决定旅游事业能否发展的首要条件是旅游资源,这是发展旅游资源的物质基础。旅游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旅游资源,即自然风光,是大自然的杰作,一类是人文资源,即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西双版纳具有这种资源系统,它以绮丽的热带、亚热带风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野生动物,各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特色。 二、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特点 1、自然资源基本概况 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距昆明740公里。景区包括景洪县风景片区、勐海县风景片区、勐腊县风景片区三大块。每一块内又有若干景区,共有19个风景区,800多个景点,总面积1202.13平方公里。西双版纳作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在地区文化、民族风情、热带雨林、观赏植物、野生动物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等各个方面别具特色,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中国的西南边疆。 2、地理位置、面积、人口构成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在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之间。土地面积为19124.5平方公里。西双版纳为云南省少数民族种类较多的地区。至2002年总人口数达到86.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74.86%,人口密度为37.6人/km 。 3、历史沿革 “西双版纳”一词系傣语,意为“十二个田赋单位”。“西双版纳” 这个名称始于明朝穆宗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1950年2月17日全境解放,普洱专员公署分别在车里、佛海、南峤、镇越四个县成立了人民政府。1953年1月23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成立,辖区除四个县外,还将整董乡、普文、象明、

旅游景点西双版纳小吃盘点

旅游景点:西双版纳小吃盘点 每年四月中旬左右的泼水节是傣族的傣历新年,隆重程度相当于春节,在此期间,西双版纳全州放假,各大广场腾出地方来,准备迎接蜂拥而入的游客。但说实话,泼水节是体验热闹的好时机,却绝不是吃傣族美食的好时机。 即使在赶摆街上,售卖傣家小食品的也大多是外地人,虽然有样学样,穿着傣族服饰,拌菜的时候青柠檬、小米辣、大芫荽什么都不少加,但始终差着点劲儿。腌制的酸鱼,虽然也是装在竹筒里,看样子也是入味诱人的,但同样差点意思。烧烤呢用大竹夹子夹成一大串一大串的,辣椒面抹得红红的,许多辨别得清的辨别不清的肉、菜夹在上面,看起来很新奇,但是同样,缺点意思,不过这样的烤串一般都是买回去自己烧烤加工的,成品味道不差。 除非你能逆着人群去到下面的小县城里,或是能够错峰出行,人少了不少,玩耍项目也少了,但小吃就真的好吃多了,傣味正宗了起来。在这些地方,才有你想象中的西双版纳的一点味道。 跟旅行团吃团队餐的又是另一种情况,这几年可能好多了。那时候版纳的团队餐难吃到全省有名,云南人如何都想不通这是什么道理:去版纳不好好吃傣味,为什么要吃卤腐白米饭的快餐呢? 也可能那时候大家对酸笋、小米辣、香茅草、臭菜、大芫荽,以及各种烤肉烤虫子和生食的接受能力都没有现在这么高吧。(下图一是大芫荽) 吃傣族的小吃,趁赶摆时候是最好的。赶摆,是市集的意思,泼水节期间的赶摆是规模最大的。平常隔三差五各地选定一个日子赶一次小集,购买日常用品和新鲜蔬菜新鲜肉,也叫赶摆。这种小的赶摆就更贴近当地人生活一些,傣味的原生态也更浓一些,比餐馆里的傣味又要生猛一点点,吃不惯的,能够感受一下这种集市的氛围也是不错的,我认为比凑泼水节的热闹要有收获得多。

西双版纳勐泐大佛寺简介

昔时的傣王朝皇家寺院今日中国最大的南传佛寺 西双版纳勐泐大佛寺简介 ——与佛结缘和美一生 西双版纳勐泐大佛寺位于西双版纳州旅游度假区一号公路止点至南联山上,占地面积400亩,其规划轮廓与自然地貌巧合呈坐佛形,为国内外所独有,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总投资约人民币3.5亿元。按照国家AAAAA级景区标准打造,佛寺以弘扬“南传佛教文化”为主题,以现代的手法传承传统文化,满足现代游客对历史、佛教文化、地域文化等进行观赏体验的需求。 佛寺依山而建,落差达122.8米,从万佛塔前广场俯视景洪市区,旖旎的热带风光和独特的傣民族建筑尽收眼底。从景洪市区及周边向南望去,雄伟的大殿、佛像、大塔呈现在眼前。 从山门至万佛塔,主要以佛祖释迦牟尼的生平诞辰、出家、成佛、弘法到涅槃的80年中的主要佛事活动、佛教故事及传奇为主线,巧妙地注入到寺内的景区及建筑群体中,充分展示了佛陀伟大的一生,通过佛教吉祥数、壁画、雕塑、佛教植物等多层次渲染,使每个建筑物、每件装饰、每组台阶都有说法、故事,融知识性、互动性为一体,充分展示南传佛教的传统文化色彩。 佛寺于2005年开始恢复重建(其前身为傣王朝皇家寺院“景飘大佛寺”),2007年11月3日佛寺邀请海内外108位高僧为佛寺举行了盛大的开光大典,州内外参加大典的各民族信众达65万人次。 自2007年对外开放以来,共接待信众、游客752.25万人次,基

本实现了从建设期转向经营期、经营收益期的良性发展趋势。 西双版纳勐泐大佛寺前景广阔、社会、经济效益日益凸显,它的建成,真正为版纳30万信教群众提供了一个和谐有序的宗教活动场所,为促进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加强睦领友好关系,进行平等的宗教文化交流,保护和发扬傣民族传统文化架起了联系的“桥梁”,西双版纳勐泐大佛寺必将成为南传佛教的圣地,世界南传佛教文化中心。

【生活指南多彩指云南】西双版纳主要旅游景点

西双版纳主要旅游景点 原始森林公园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是由浙江金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自有资金全额投资,总占地面积25000亩,首期投资8600万元,是西双版纳最大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点之一,公园融汇了独特的原始森林自然风光和迷人的民族风情。园内有北回归线以南保存最完好的热带沟谷雨林,孔雀繁殖基地、猴子驯养基地、大型民族风情演艺场、爱伲寨、九龙飞瀑、曼双龙白塔、百米花岗岩浮雕、金湖传说、民族风味烧烤场等十大景区五十多个景点,突出体现了“原始森林、野生动物、民俗风情”三大主题特色。公园地处昆洛国道旁,距景洪城区8公里,园内森林覆盖率超过98%,品种繁多的热带植物遮天蔽日,龙树板根、独木成林、老茎生花、植物绞杀等植物奇观异景随处可见,峡谷幽深、鸟鸣山涧、林木葱茂、湖水清澈,让您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爱伲寨的抢亲、泼水节的欢畅、各民族的歌舞表演,任游客亲身参与,使游客置身于浓郁的民族风情中留连忘返。孔雀开屏迎宾,猴子与人嘻戏,黑熊、蟒蛇、蜥蜴、穿山甲等珍稀动物,让您见识真正的动物王国,让游客充分感受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相融……园内按三星级标准建设的金湖国际度假村,建筑风格独特,设施设备齐全、空气清爽宜人,有豪华标准套房100间,有能容纳700人同时进餐的特级餐厅和“阿拉维”民族风味烧烤场、设施先进的特级歌舞厅、美容美发、桑拿、商场等各项配套服务,是游客休闲、食宿、娱乐的好去处。勐仑植物园西双版纳勐仑植物园全称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坐落在勐腊县勐仑镇。植物园被湄公河的支流罗梭江环绕着状如葫芦形。植物园是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于50年代建立。园林占地面积900公顷,培植有中外热带植物3000种,各种植物长势良好。植物园中设有植物标本馆,珍稀濒危植物种资源库和物技术实验室,已成为我国热带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要研究中心。孔雀湖孔雀湖位于允景洪中心,占地18700平方米,三面有湖水围绕,清如明镜。。1977年始辟为公园,园内建有亭台水榭,植有奇花异卉,并饲养着孔雀、巨蟒、狐狸、野猪、猴子、八哥、画眉等珍稀动物。岸上奇花异卉争奇斗妍,湖中建有傣式水榭,湖水也清清,碧波也荡漾,睡莲盛天,宁静的湖面倒映着街道两旁挺拔的油棕、贝叶、槟榔、椰子,是游客乘凉、歇息的好地方。湖内备有游船,游人可在迷人的孔雀湖上荡起双桨,尽兴游玩。野象谷西双版纳野象谷位于景洪以北的勐养自然保护区内,地处东西两片林区结合部的河谷。在这片上百万亩的热带雨林里生长着多种植物,层绿叠翠、郁郁苍苍,热带竹林连成一片,为亚州象等野生动物提供了最适宜生长,繁衍的栖息之地。现存亚州象近300头,野象三五成群经常出没在河边、密林,甚至到公路上徜徉,踱到人们视野内觅食、饮水、洗澡、散步、嬉戏。目前,已被省、州政府列为重点森林旅游景眯来建设。现在景区内已完成100门程控电话通讯工程,4。08公里游道铺设,三贫河道钢索吊桥,1400米的停滞不前车场,188平方米的宾馆,200平方米的傣式竹楼餐饮部,600平方米的水上综合娱乐场。三岔河自然保护工以其特有的热带原始森林景观和数量较多的野生亚洲象,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是集旅游、度假、林业科普、会议和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此外,这里膛有国内第一个人工繁殖饲养蝴蝶实验场,可向游客展示蝴蝶恋花生长的全过程,并提供标本作纪念。傣族园位于西双版纳橄榄坝,景区内有我国保存最完好的五个傣族自然村寨,占地面积3.36平方公里,预计投资1.5亿元人民币,分三期完成。第一期投资4200万元,已完成土地征用,道路修建,旅游购物区地下水管、电线的埋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旅游景区大门楼、迎宾广场、老景区的包装、村寨旅游线路、江边活动区、旅游购物区、烧烤场、泼水广场、大型露天剧场。橄榄坝橄榄坝,在泰语中叫做“勐罕”,“罕”的意思是卷起来。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到这里讲经,教徒们就用棉布铺在地上,请佛祖从上面走过去,佛祖走过去后,教徒又把布卷起来。勐罕就是这样的

西双版纳景点简介

勐仑植物园 国家级风景名胜景点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坐落在勐腊县勐仑镇的葫芦岛上。因它被澜沧江的支流罗梭江环绕着状如葫芦形,故得此名。 植物园是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于50年代带领一批年轻的植物科学工作者创立的。园林占地面积900公顷(13500亩),保留有大片原始森林,已引种栽培热带植物4000多种(其中的100多种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各种植物分类集中养畜,组成错落有致的10多个植物专业区。小巧的兰花园,荟萃了热带、亚热带地生兰等附生兰优良品 种;碧潭映日的水生植物区内,睡莲、王莲争妍比美;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棕榈林中,有120多种棕榈科植物婀娜多姿;200多种粗细不等的秀竹,在百竹园中争荣竞艳。龙脑香林内、羯布罗香、版纳青梅、婆罗双等珍贵树种争相比高。药用芳香林中,有檀香、丁香、龙脑香……等香料植物吐露芬芳。苏铁、水杉、鸡毛松、肉托竹柏等稀有植物在裸子植物林区茁壮生长。珍稀濒危植物林区,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可见到板根大王四数木、林中巨人望天树、巨叶植物海芋、能够灼人的火麻以及老茎生花、树缠树等奇观。热带果木林中,有酸甜可口的当地名柚曼赛龙和勐仑早。林木中还有稀奇的神秘果、跳舞草和猪油瓜……因此,这所植物园荟萃了西双版纳众多的热带植物品种,是“绿色明珠”的巧妙缩影。 在各类植物竞相比美的园林内,建有科研大楼、植物标本馆、展览馆、蔡希陶纪念馆、蔡希陶塑像和民族度假村等人文景观和接待游人的各种服务设施。所以,这片佳木竞秀、繁花似锦的热土是集科学研究,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和开发利用、科学普及为一体的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勐仑植物园于1996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和科普教育基地。1999年又被省旅游局评选为全省10个名牌景点之一。 原始森林公园 “澜沧江边,莱阳河畔,一颗明珠,闪耀光芒,雨林青翠,泉水潺潺,一道风景天成自然……”在离景洪城8公里的昆洛公路旁,在一片热带雨林中,由浙江金洲集团投资8600万元人民币开发建设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点——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已经建成营业。公园占地18.8平方公里。景区内融汇了独特的原始森林自然风光和迷人的民族风情。现已开发有热带沟谷雨林、孔雀繁殖基地、野生动物表演、傣家寨、哈尼寨、九龙飞瀑、曼双龙白塔、百米花岗石浮雕、金湖传说、阿拉维风味烧烤场等10大景区、50多个景点。 独特的热带沟谷雨林横亘整个公园区,美丽的莱阳河宛如一条金腰带,流淌在绿色的丛林之中,向游客充分展现了原始森林、野生动物、民俗风情三大主题,为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的西双版纳镶上了一颗璀璨的明珠。

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

二、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状况SWOT分析 对西双版纳旅游业的自身状况和外部环境进行SWOT分析,即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面临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有助于政府部门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正确的旅游业发展战略。 (一)优势分析 1.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西双版纳有许多特有种群和古老的孑遗动物,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对象的有亚洲象、懒猴、长臂猿、云豹、野牛、赤颈鹤、犀牛等10种,二、三级保护动物30多种,未列入保护的上万种。所拥有的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和淡水鱼种类分别是全国已知种类的13.6%、15.6%、34.3%、18.9%和11.8%。西双版纳有地球北回归线上保存完好的一片原始热带雨林。原始森林面积大,其中以热带雨林为主。境内高等植物种类占全国的1/7,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2种。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将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评为中国最美的森林之一。云南省被称为我国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西双版纳则被誉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皇冠上的明珠”。 2.立体的气候资源 西双版纳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其独特的气候条件——既不受寒潮直接威胁,也不受台风袭击。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干湿分明而四季不明显,年平均气温在21℃,最冷的1月的平均气温是16℃。降水丰富,在1200—2400mm之间,雨量多在5—10月,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所以,反季节旅游资源占据极大优势,故西双版纳成为了很多人冬天避寒的圣地。 3.独特的民族风情 西双版纳民族文化艺术、节日、宗教活动色彩斑斓。傣族主要的节日有泼水节、开门节和关门节。此外。傣族和其它民族的婚姻、生活等习俗,傣族的艺术壁画、神话传说、音乐、舞蹈(孔雀舞、象脚鼓舞)等,都独具特色,很有魅力。另外,西双版纳还居住着14种少数民族。比如,西双版纳独有的基诺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哈尼族、布朗族等),其独具风格的民族风俗也十分绚丽。 4.当地的佛教文化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村中几乎有寨必有缅寺,佛教文化已经很好地融合到傣族文化当中,以景洪市为中心的西双版纳州的建筑风格都深刻体现着佛教文化与傣族文化的巧妙融合。2007年中国最大的南传上部座佛教寺院在西双版纳景洪曼弄枫落成。这为弘扬传统傣族文化。增加西双版纳新亮点发挥了新的品牌效应——“佛在西双版纳,福在西双版纳”。 5.普洱茶文化 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最大生产地区,著名的普洱茶六大茶山均在西双版纳境内,而且中国茶城坐落于普洱市,加之傣族传统的贝叶文化和古老的普洱茶文化,所以,茶马古道和澜沧江使得西双版纳与普洱市、临沧市的地域文化秉承相连,为三个地区能形成建立西双版纳——普洱——临沧旅游地区的旅游产业价值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6.区位优势 西双版纳与缅甸、老挝接壤,与泰国的优势距离、澜沧江——湄公河的丰富

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 花开四季,果结终年,西双版纳是个没有冬天的乐土,以其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穿越热带雨林上空,漫步千米原始森林,野象谷有成群大象出没,澜沧江纵贯南北翻腾着浪花。 一(1):大连到西双版纳独立成团游线路有5158起价,昆明、九乡、石林、大理、丽江、西双版纳4飞1卧8日游火车不走回头路,省时省力,更舒适;昆明省内环飞(昆明火车硬卧至大理,丽江飞版纳,版纳飞昆明),不走回头路;全程大连人成团。 (2):大连到西双版纳散客拼团旅游线路有4558起价,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尊贵4飞8日游全程纯玩无购物;昆明、楚雄、版纳四星酒店、丽江五星酒店;精华景点:石林、玉龙雪山、丽江古城、大理古城三塔、版纳风情。 (3):西双版纳内部交通简介 版纳-石林-大理-丽江-泸沽湖9晚10天游每天 1800元; 版纳-石林-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汽卧9晚10天游每天 1880元; 版纳-石林-大理-丽江汽卧7晚8天游每天 1580元; A17线:版纳-大理-丽江-泸沽湖(8晚9天汽车游)每天 1350元; 版纳-大理-丽江-泸沽湖豪华旅游大巴8晚9天游每天; A18线:版纳-大理-丽江-香格里拉(8晚9天汽车游)每天 1380元; 版纳-大理-丽江-香格里拉8晚9天豪华旅游大巴游每天 1380元; 版纳-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泸沽湖(10晚11天汽车游)每天 1650元; 版纳-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泸沽湖豪华旅游大巴10晚11天游每天 1650元; 版纳-大理-丽江(6晚7天游)每天 760元; 版纳-丽江三飞5日游每天 2050元; 二:西双版纳气候 一年四季皆可前往西双版纳旅游,西双版纳是云南省内为数不多的一个没有冬季的地方,在最冷的1月,这里的平均气温是16℃,而最热的时候,平均气温也只有28℃。西双版纳是从来没有降过雪的地方,也个是长时间处于阳光下面的地方。西双版纳一年只有旱季和雨季,所以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说法。1月至次年的4月到西双版纳旅行气温比较舒适,不冷不热。如果6-9月到西双版纳旅行,则当地的热带水果大量上市,可以尝遍新鲜的美味。5-10月是西双版纳的雨季,不过这里的公路路况较好,对旅游影响不大。西双版纳给人不同的感觉。 第一感觉是:满山遍野的绿色。花开四季,果结终年,秋天、冬天树木不落叶,只有在干季和雨季交替时,少许树木分批地换叶。 第二感觉是:气候温和,找不到“冬天”的踪迹。有一位气候学家曾经对春夏秋冬作过这样的划分:月平均温度低于10℃的为冬季,月平均温度高于22℃为夏季,月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的为春秋季。西双版纳低海拔地区的月平均温度都在15℃左右。因此,西双版纳被誉为“没有冬天的乐土”。12月至2月,正是祖国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时候,可是在西双版纳,人们还在澜沧江里游泳、捞青苔呢! 第三感觉是:湿度大。西双版纳的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至1900毫米之间,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2——85%之间。西双版纳因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属于气候学上的两季地区,北部边缘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山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终年温暖、阳光充足、热量丰富、湿润多雨,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

云南西双版纳导游词(最新篇)

云南西双版纳导游词 云南西双版纳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云南西双版纳,我是你们的导语,大家叫我小萌就好了,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在云南省的南部,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聚居着10多个民族,其中以傣族人口最多,是傣族自治州。作为一个风景旅游胜地,西双版纳是很有特色的。这里居住的少数民族,基本上都还保留着各自特有的文化和生活习俗。人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傣族、布朗族的彩色缤纷的头饰和统裙,他们居住的竹楼,吃的竹筒饭。 每年4月中旬,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佳节--泼水节。节日期间,无论在竹楼、村寨里,还是在街道、公路上,也不论男女老少,过路行人,到处都是热闹的泼水活动,他们有的端着脸盆,有的提着水桶,互相用手泼水,每个人都是水淋淋的。按当地的习俗,这意味着用水冲洗掉身上的污垢,消除灾难,得到幸福。在过泼水节的日子里,人们还尽情地唱歌、跳舞,饮酒欢宴。去西双版纳参加泼水节,已成了一个十分吸引人的旅游节目。 傣族竹楼,是一种竹木结构的空中楼阁。面积相当大,整个楼阁用几十根大木柱支撑着,地板用竹片辅砌。楼下四面敞开,不住人,只是堆放杂物和养牲畜。楼上住人。房顶盖着很薄的小平瓦,其形状很像古代人戴的帽子,据当地人说,这是孔明帽,说是当年孔明层教会当地人种水稻,当地人为了纪念他,便把竹楼的房顶设计成孔明的帽子那样。

可以欣赏到热带雨林的景致之外,您还可以领略到奇木异草的风姿,如跳舞草、含羞草、望天树、桫椤树、箭毒木、铁力木、王莲、旅人蕉、神秘果、四数木大板根还可以观赏到鱼赶摆的场面,可以碰到开屏的孔雀,可与野象合张影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时间在每年4月中旬,即傣历正月。泼水节是傣历新年。节日一般持续三至十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 ;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全村男女老幼盛装到佛寺赕佛,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塔尖耍插上几枝缠着花布、彩纸的竹校。人们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和讲解历史传说,青年男女成群结队上山采摘野花做花房。中午,妇女们各挑一担清水泼到佛像身上为佛洗尘。接着,男女老少提着水桶,端着脸盆,互相泼洒,互相祝福,认为这样可以消灾除病,平安吉祥。成千上万的人随着优美的傣族音乐翩翩起舞,边跳边呼喊水!水!水产,喊声动地,鼓锣之声响彻云霄,场面十分壮观。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丢包做游戏。花包用漂亮的花啊缝抨,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先是无目的的抛来掷去,后渐渐有了固定的目标,等姑娘有意识的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妨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泼水节还要举行划龙舟比赛,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聚集到澜沧江边,观看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竞赛,傣家儿女在瞠瞠瞠的茫锣声中和嗨!嗨!嗨! 的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欢乐的气氛。

云南省西双版纳矿产资源概况及分布

立志当早,存高远 云南省西双版纳矿产资源概况及分布 一、西双版纳矿产资源的类型、分布、储量及其特点西双版纳矿产资源大致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燃料矿产、冶金辅助原料 非金属矿产、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和其他非金属矿产八个类型。黑色金属分布在景洪市大勐龙以南、以西、小街以北、勐宋大勐龙小街之间,勐海县勐遮 以西和勐阿,勐腊县瑶区以北等地区有色金属分布在景洪市东北、普文、曼 东、勐宋、大勐龙、曼允、曼纳、澜沧江两岸,勐腊县瑶区以北、南坡、易田 等地。贵金属分布在勐腊县新山、南坡,景洪市勐罕镇澜沧江沿岸等地。稀有金属分布在勐海县的勐海镇、勐阿镇、勐康、勐往、勐遮等乡镇,以及景 洪市嘎洒等地。燃料矿产分布在景洪市勐养、普文,勐海县大河沟、曼养、勐往,勐腊县尚岗、勐伴、曼安、曼缓、曼洪、勐远等地。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分布在景洪市疆峰、大勐龙、勐罕,勐腊县勐远等地。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分布在景洪市三达山,勐腊县朱石河、曼庄、磨歇、尚岗、尚勇、磨龙含、南坡、曼勐等地。其他非金属矿产分布在景洪市勐养、曼斗、曼青、勐宋,勐海县的曼养,勐腊县的勐线以及其他地区。此外,还有丰富的地下热 水、矿泉等资源。西双版纳钠盐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勐腊县的曼庄、朱石河、小东洋、磨歇、尚岗和勐腊含盐带南段。品位较高,最高品位达62.42%,最低45.53%,平均品位56.48%。总储量1583487 万吨。钾盐是一种稀有的重要化工原料,州境内矿化度大于1 克/升的钾盐发现90 处,其中89 处在勐腊县境内。钾盐中矿化度大于100 克/升即达到盐水的工业品要求的称为卤泉或天然卤水,矿化度大于20100 克/升的称盐泉,矿化度520 克/升的称淡泉。已经查明勐腊县有卤泉7 处,盐泉淡盐泉52 处,淡水泉30 处。其中7 处卤泉的矿化度高达108.39311 克/升。州境内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种有20 种,主

西双版纳简介

西双版纳简介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最南端,是云南省下辖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地处北纬约21°10’,东经99°55’至101°50’之间,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润区。东西面与江城县、普洱市相连;西北面与澜沧县为邻;东南部、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邻近泰国和越南,与泰国的直线距离仅200余公里。东距太平洋的北部湾400多公里,西距印度洋的孟加拉湾600余公里。边界线长达966.3公里,约等于云南省边境线总长的1/4。 “西双”是傣语“12”的意思,“版纳”是指比县小一些的行政区域,“西双版纳”意为“十二个行政区”。西双版纳,古代傣语为“勐巴拉娜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这里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是中国的热点旅游城市之一。每年的泼水节于4月13-15日举行,被誉为“东方狂欢节”。 西双版纳有中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气候温暖湿润,树木葱茏,蔓藤盘根错节,不少珍禽异兽,如亚洲象,犀鸟,孔雀,黑冠长臂猿都生活在这片热带丛林里。而西双版纳特有和稀有的植物中有望天树、红光树、云南肉豆蔻、四薮木、黄果木、胡桐、美登木、三尖杉等等。 旅游景点 原始森林公园 原始森林公园,是西双版纳最大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点之一,公园融汇了独特的原始森林自然风光和迷人的民族风情。 勐仑植物园 西双版纳勐仑植物园全称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坐落在勐腊县勐仑镇。植物园被湄公河的支流罗梭江环绕着状如葫芦形。 植物园中设有植物标本馆,珍稀濒危植物种资源库和物技术实验室,已成为中国热带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要研究中心。 野象谷 西双版纳野象谷位于景洪以北的勐养自然保护区内,地处东西两片林区结合部的河谷。 傣族园 位于西双版纳橄榄坝,景区内有中国保存最完好的五个傣族自然村寨,建成旅游景区大门楼、迎宾广场、老景区的包装、村寨旅游线路、江边活动区、旅游购物区、烧烤场、泼水广场、大型露天剧场。 橄榄坝 橄榄坝,在泰语中叫做“勐罕”,“罕”的意思是卷起来。 勐腊望天树 勐腊补蚌望天树空中走廓距景洪190多公里,距离勐腊县城18公里。 民族风情园 民族风情园位于景洪市城南、风景秀丽的流沙河畔,占地面积66.7万平方米。 合并图册 合并图册(2张) 热带花卉园 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建于1997年,占地面积1200亩,其前身为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的热作标本园。 曼听公园 曼听公园在允景洪城内的曼听寨边,千年以前是西双版纳如片领的御花园,傣语称其为"春欢"(魂园)。随着荒地开垦为花果园,来这儿居住的人增多,而成为如今的曼听寨。公园占

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

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现 状s w o t分析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二、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状况SWOT分析 对西双版纳旅游业的自身状况和外部环境进行SWOT分析,即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面临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有助于政府部门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正确的旅游业发展战略。 (一)优势分析 1.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西双版纳有许多特有种群和古老的孑遗动物,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对象的有亚洲象、懒猴、长臂猿、云豹、野牛、赤颈鹤、犀牛等10种,二、三级保护动物30多种,未列入保护的上万种。所拥有的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和淡水鱼种类分别是全国已知种类的%、%、%、%和%。西双版纳有地球北回归线上保存完好的一片原始热带雨林。原始森林面积大,其中以热带雨林为主。境内高等植物种类占全国的1/7,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2种。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将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评为中国最美的森林之一。云南省被称为我国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西双版纳则被誉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皇冠上的明珠”。 2.立体的气候资源 西双版纳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其独特的气候条件——既不受寒潮直接威胁,也不受台风袭击。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干湿分明而四季不明显,年平均气温在21℃,最冷的1月的平均气温是16℃。降水丰富,在1200—2400mm之间,雨量多在5—10月,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所以,反季节旅游资源占据极大优势,故西双版纳成为了很多人冬天避寒的圣地。 3.独特的民族风情 西双版纳民族文化艺术、节日、宗教活动色彩斑斓。傣族主要的节日有泼水节、开门节和关门节。此外。傣族和其它民族的婚姻、生活等习俗,傣族的艺术壁画、神话传说、音乐、舞蹈(孔雀舞、象脚鼓舞)等,都独具特色,很有魅力。另外,西双版纳还居住着14种少数民族。比如,西双版纳独有的基诺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哈尼族、布朗族等),其独具风格的民族风俗也十分绚丽。4.当地的佛教文化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村中几乎有寨必有缅寺,佛教文化已经很好地融合到傣族文化当中,以景洪市为中心的西双版纳州的建筑风格都深刻体现着佛教文化与傣族文化的巧妙融合。2007年中国最大的南传上部座佛教寺院在西双版纳景洪曼弄枫落成。这为弘扬传统傣族文化。增加西双版纳新亮点发挥了新的品牌效应——“佛在西双版纳,福在西双版纳”。 5.普洱茶文化 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最大生产地区,着名的普洱茶六大茶山均在西双版纳境内,而且中国茶城坐落于普洱市,加之傣族传统的贝叶文化和古老的普洱茶文化,所以,茶马古道和澜沧江使得西双版纳与普洱市、临沧市的地域文化秉承相连,为三个地区能形成建立西双版纳——普洱——临沧旅游地区的旅游产业价值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6.区位优势

旅游英语:景点介绍—西双版纳Xishuangbanna

美联英语提供:旅游英语:景点介绍—西双版纳Xishuangbanna 小编给你一个美联英语官方试听课申请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ef3813718.html,/?tid=16-73374-0 【简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古称勐巴拉娜西(意为理想而神奇的乐土),位于中国云南省最南端,是云南省下辖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这里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是中国的热点旅游城市。每年的泼水节于4月13-15日举行,被誉为“东方狂欢节”。其东西面与江城县、普洱市相连;西北面与澜沧县为邻;东南部、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邻近泰国和越南,与泰国的直线距离仅200余公里。东距太平洋的北部湾400多公里,西距印度洋的孟加拉湾600余公里。边界线长达966.3公里,约等于云南省边境线总长的1/4。这里有中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有亚洲象、犀鸟、孔雀、黑冠长臂猿等珍奇异兽,还有望天树、红光树、云南肉豆蔻、胡桐、三尖杉等珍稀植物。 xishuangbanna is the southernmost prefecture of yunnan province. the prefecture is nicknamed "aerial garden" for its luxuriant and multi-layered primitive woods and tropical rain forests,which are teeming with animals and plants. renowned as a huge natural zoo,xishuangbanna’s rain forest and monsoon jungles provide a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概况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概况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一颗璀 璨的绿宝石。她位于北纬21°10'—22°40',东经99°55'—101°50',土地面积有1.9万平方公里,东西南三面与老挝、缅甸接壤,紧邻泰国。下辖景洪市和勐海县、勐腊县,辖区内有10个县级国营农场和6个中央、省属科研单位。全州有99万人口,其中傣族占总人口的34%,汉族占25%,其他少数民族占41%。世居民族有傣、汉、哈尼、拉祜、布朗、彝、基诺、瑶、壮、回、苗、景颇、佤等13种民族。其中基诺族是西双版纳独有的少数民族。 西双版纳处于东亚和南亚季风交汇的低纬度地带,气候高温、多雨、湿润、静风,大部分地区终年无霜,是“没有冬天的热土”,是世界上北回归线附近保存最为完好、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全州有林地面积113.7万公顷,占全州国土面积的71%,森林覆盖率达63.7%。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面积26.8万公顷。全州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0.2%,而植物种类却占全国的1/5,动物种类占全国的1/4。在莽莽原始森林中,繁衍着望天树、树蕨、大板根等西双版纳独有的珍稀植物达341种,有野象、白颊长臂猿、棕颈犀鸟等珍稀动物46种;药用植物1715种;花卉植物种类为全国之最。西双版纳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是名副其实的“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物种基因库”和“森林生态博物馆”。

西双版纳还是千百年来誉满神州,风靡全球的中国普洱茶的故乡。境内古六大茶山有六万多亩上百年古栽培型茶园,有1700年树龄的野生型茶树,有力地证明西双版纳是大叶茶的原生地,是古代重要的产茶区。 西双版纳国境线长966.3公里,是我国从陆路通往中南半岛的门户和要冲。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澜沧江·湄公河穿州而过,一江连中、老、缅、泰、柬、越六国。从景洪顺江而下可直达缅甸、老挝、泰国,同时可直达柬埔寨和越南。州内现有景洪港、磨憨口岸、西双版纳机场等水、陆、空3个国家一类口岸和一个省级口岸——打洛。在云南能通过水陆空直达老、缅、泰三国的地州仅西双版纳,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2004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6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地方财政收入2.96亿元(2003年为4.45亿元),排除取消农特税等政策因素,同比增长4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63元,比上年增7.6%;农民人均纯收入2012元,比上年增5.3%;人口自然增长率9.22‰。 当前,西双版纳正面临着进一步加快开发的难得机遇。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州依托丰富的生物资源,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及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进程。为我州区位优势更快更有效地转化为对外开放的优势带来了

西双版纳的著名植物(1)

简介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的最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和泰国、越南近邻,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国境线长达966公里。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西南的边疆。澜沧江纵贯南北,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老、泰、柬、越5国后汇入太平洋,誉称为"东方多瑙河"。因此,西双版纳既是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西双版纳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和10个国营农场。这里聚居着傣、哈尼、拉祜、布朗、基诺、彝、瑶等13个少数民族,占全州人口的77.3%。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润区。由于入射角高,冬至时分高度角最低为45°本区热量丰富,终年温暖,四季常青。一年分为两季,即雨季和旱季:雨季长达5个月(5月下旬—10月下旬),旱季长达7个月之久(10月下旬—次年5月下旬),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 名字由来 西双版纳这个名称,是明代隆庆四年(1570年),宣慰司(当地最高的行政长官)把辖区分十二个“版纳”(傣语“十二”“西双”“版纳”是一千亩之意,即一个版纳为一个征收赋役的单位)。从此便有了“西双版纳”这一傣语名称。

贝叶树 贝叶树,常绿乔木,高达十多米,茎上有环纹,叶子大,掌状羽形分裂,花淡绿而带白色。只开一次花,结果后即死亡。叶子叫贝叶,可以做扇子,又可以代替纸来写字。也叫贝多。贝叶树植株高躯干粗壮笔直,不分枝长杈,叶片呈掌状展开,形如蒲,但叶片比葵叶更大、更长。具有长柄的贝叶,聚于树顶,形成一个半圆,其形欲如一把绿叶巨伞。 3形态特征 生物界中的植物,有一次花植物和多次花植物之分。一岁一枯荣的草本植物,属一次花植物;具有开花特性的多年生植物,属多次花植物。贝叶树具有开花结实的特性,并且是寿命长达数十年的多年生植物,可它却不能多次开花结果。贝叶树和其他植物不同,树势旺盛之时,只长叶长干,而不孕育花蕾。只有到了耄耋之年,方才开始萌生花芽,竭尽平生之力怒放一次花朵,在世间“萧洒”一遭,然后再结果实,留下传宗接代的子实,从此精疲力竭,渐渐枯萎倒地而亡。贝叶树就是这么奇怪,难得开花,并以开一次花结一次果来结束生命。 贝叶树在西双版纳广有栽培。从前多种在佛寺院仙,既作风景树,又供采叶当纸抄写经文。如今虽不缺书写纸张,但佛寺中的僧侣仍按古习,自采贝叶加工纸,用以抄写录佛经,装订成册,用匣子或布袋盛装保存。 西双版纳珍稀植物 望天树贝叶树,西双版纳西双版纳傣族称为“戈兰”,是一种棕榈科木 本植物。贝叶树之叶,是傣族古代的书写材料。傣家人在尚未掌握造纸技术、无纸书写以前,但以贝叶作纸刻写佛教经文。因此,傣族地区的佛经有贝叶之称。贝叶树,古代称为贝多罗树,是只能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生长的树种。段成式《酉阳杂俎?广动植之三》有记 贝叶树

西双版纳旅游景点

西双版纳旅游景点 西双版纳是植物的王国,身高近百米的望天树、一年四季郁郁葱葱的榕树、会听音乐的跳舞草、会下雨的树、会改变你味觉的神秘果……长年生活在这个地区的人,遇有伤风感冒之类的小毛病,顺手在路边都能找到几味治病的良药。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家园,孔雀和大象在这里备受宠爱,是吉祥和长寿的象征。这里也是傣家人的乐土,原始森林中掩映的竹楼、傣家姑娘们婀娜的身影、优美的孔雀舞让这里更添了几分风情。这里就是西双版纳,北回归线上的一座美丽的绿洲。 野象谷 野象谷内沟河纵横,森林茂密,亚洲野象、野牛、绿孔雀、巨晰、蟒蛇、犀鸟、豚尾猴、猕猴、黑熊、穿山甲、大灵猫以及大量蝴蝶、鸟类和两栖类动物等在此栖息。景区内现有游览步行道、专供游人观看野象活动的的高架走廊、大树旅馆、森林酒吧等设施。走进野象谷,白天可观赏大象表演节目,看到林间植物绞杀、植物板根及老茎生花等现象,可尽赏热带雨林风貌。夜晚还可一睹从森林来此觅食的真正野象风姿。 交通:景洪市内各汽车客运站都有班车前往,约半小时一班,票价12-15元。也有旅游专线车可到,票价15元(旅游专线起始站为民族风情园,一般在早9:00前后发车,详细时间可咨询当地客运站,返城在野象谷景区大门口)门票:65元/人,雨林观光客运索道单程50元,双程70元 开放时间:08:00-18:00 建议游玩时间:5小时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养镇三岔河(213国道西侧) 原始森林公园 原始森林公园内有北回归线以南保存最完好的热带沟谷雨林,还有孔雀繁殖基地、猴子驯养基地、大型民族风情演艺场、爱伲寨、九龙飞瀑、曼双龙白塔、百米花岗岩浮雕、金湖传说、民族风味烧烤场等景区和50多个景点。独特的热 带沟谷雨林横亘整个园区,美丽的莱阳河宛如一条金腰带,流淌在绿色的丛林之中,沿途可尽赏板根、绞杀、老茎生花、古藤等奇异景观,还能观赏到数百只孔雀放飞的壮观场面。除了自然景观,爱伲山寨的民俗风情和节庆活动也会让人流连忘返。

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

二、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状况SWOT 分析 对西双版纳旅游业的自身状况和外部环境进行SWOT分析,即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面临的优势(Strength) 、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 、威胁 (Threat) ,有助于政府部门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正确的旅游业发展战略。 (一)优势分析 1.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西双版纳有许多特有种群和古老的孑遗动物,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对象的有亚洲象、懒猴、长臂猿、云豹、野牛、赤颈鹤、犀牛等10 种,二、三级保护动 物30 多种,未列入保护的上万种。所拥有的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和18.9%

11.8%15.6%、34.3%、动物和淡水鱼种类分别是全国已知种类的13.6%、西双版纳有地球北回归线上保存完好的一片原始热带雨林。原始森林面积大,其 中以热带雨林为主。境内高等植物种类占全国的 1/7 ,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2 种。 2005 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将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评为中国最美的森林之一。云南省被称为我国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西双版纳则被誉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皇冠上的明珠”。2.立体的气候资源西双版纳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其独特的气候条件——既不受寒潮 直接威胁,也不受台风袭击。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干湿分明而四季不明显,年平均气温在21℃,最冷的 1 月的平均气温是16℃。降水丰富, 在1200—2400mm之间,雨量多在5—10 月,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所以,反季节旅游资源占据极大优势,故西双版纳成为了很多人冬天避寒的圣地。.独特的民族风情3 傣族主要的节日有泼水节日、宗教活动色彩斑斓。西双版纳民族文化艺术、

西双版纳州 概况

区域概况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国云南省最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一颗璀璨的绿宝石。她位于北纬21°10'—22°40',东经99°55'—101°5 0',土地面积有1.9万平方公里,东西南三面与老挝、缅甸接壤,紧邻泰国。面积1. 97万平方千米。辖1县级市2县,即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州人民政府驻景洪市。2008年底人口106万。有傣、汉、哈尼、布朗、拉祜、基诺、瑶、彝、回、佤等民族。 1953年建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1955年改自治州。处滇西山地南部,澜沧江纵穿境内,多河谷平坝。农产品有稻、玉米、小麦、甘蔗、茶叶、棉花、花生及香蕉、芒果、椰子等水果,产紫胶、橡胶、樟脑、剑麻、胡椒、柚木、金鸡纳、罗芙木等经济植物。 有中国保存得较完好的热带季雨林,景观独特。原始森林中有野象(亚洲象)、犀牛、长臂猿、孔雀和珍禽双角犀鸟等。为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矿产有铁、煤、铜等。有采矿、电力、机械、化肥、制茶、制糖、橡胶等工业。有茶叶、药材、槟榔、剑麻等特产。名胜古迹有曼飞龙白塔、热带植物园、景真八角亭等。 自然条件 西双版纳处于东亚和南亚季风交汇的低纬度地带,气候高温、多雨、湿润、静风,大部分地区终年无霜,是“没有冬天的热土”,是世界上北回归线附近保存最为完好、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全州有林地面积113.7万公顷,占全州国土面积的71%,森林覆盖率达63.7%。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面积26.8万公顷。 全州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0.2%,而植物种类却占全国的1/5,动物种类占全国的1/4。在莽莽原始森林中,繁衍着望天树、树蕨、大板根等西双版纳独有的珍稀植物达341种,有野象、白颊长臂猿、棕颈犀鸟等珍稀动物46种;药用植物1715种;花卉植物种类为全国之最。西双版纳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是名副其实的“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物种基因库”和“森林生态博物馆”。西双版纳还是千百年来誉满神州,风靡全球的中国普洱茶的故乡。境内古六大茶山有六万多亩上百年古栽培型茶园,有1700年树龄的野生型茶树,有力地证明西双版纳是大叶茶的原生地,是古代重要的产茶区。 西双版纳国境线长966.3公里,是我国从陆路通往中南半岛的门户和要冲。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澜沧江·湄公河穿州而过,一江连中、老、缅、泰、柬、越六国。从景洪顺江而下可直达缅甸、老挝、泰国,同时可直达柬埔寨和越南。州内现有景洪港、磨憨口岸、西双版纳机场等水、陆、空3个国家一类口岸和一个省级口岸——打洛。在云南能通过水陆空直达老、缅、泰三国的地州仅西双版纳,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物产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