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的结合

合集下载

绿色建筑的地域性探索——厦门蓝湾国际住区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的地域性探索——厦门蓝湾国际住区建筑设计
[ 提
厦 门 3 10 ) 60 3
要] 人类对地球 的环境和能源的 巨大消耗 , 使得生 态环境在急剧恶化。可持续发展 的绿 色生态建筑成 为建筑发展的
必然趋势。生态的 、 自然和谐共存 的建 筑的核心 不再是 简单的 节能 、 与 环保 , 而是更深层 次的对 自然的尊重和对人 性的关怀。本
坏。
世界范围内尽管对 “ 色建筑 ” 内涵 有各 式各样 的定 绿 的 义, 但基本都 围绕 三个 主题 : () 1 减少对地球资源与环境 的复合和影响 。
() 2 创造健康 、 舒适 的居 住环境 。 ( ) 自然环境相融合 。 3与
12非 通 用 的 可持 续发 展 规 则 .
与建筑技术 的每一步进步 ,都是人类在与大 自然进行顽强的
抗争 ,处处留有为改变不利 于人类生活居住条件改善所做 的 不屈努力的痕迹 。由工业化所推动 的城市化对大 自然造成前 所未有的大规模 、高强 度 、持续性 的扰动 ,使大 自然正常 的 生态系统和 功能结 构遭 受 了巨大 的 冲击 、割裂 、阻断 和破
约翰 ・ 斯 金 (o nR si) 威 廉 ・莫 里 斯 ( la 路 Jh ukn 、 Wii lm
Mo i 和 里 查 德 ・ 德 比( i adLtay 均 以各 自不 同 的 rs r) 莱 Rc r e b ) h h 方 式 对 工 业 化 将 会 满 足 人 类 物 质 精 神 需 要 的 假 设 提 出 c t ten tr a dc n ie t nt teh ma i .B e t y g f h im nB u u t n t n l rj t h oe h o g l e e to h a e n o s r i u n y yt u i e a e leG l I e ai a poe , o s u d ao o h t h s d n ot X fn r o c

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_3

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_3

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发布时间:2021-12-17T07:12:25.798Z 来源:《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2021年第9期作者:沈小红[导读] 本文首先从阐述绿色建筑技术概念入手,对绿色建筑技术的高效性原则、地域性原则、协同性原则等应用原则展开分析,最后从优化规划设计阶段、结合绿色环保材料、注重建筑气候适应性、应用可再生能源系统、提升建筑设计节能性以及城市发展需要等方面对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的优化与结合进行论述。

在经济发展推动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同时,建筑工程项目逐渐成为发展城市经济必不可少的关键点,但建筑工程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是更加明显的,将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在建筑设计中对于推动我国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沈小红如皋市规划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如皋 226500摘要:本文首先从阐述绿色建筑技术概念入手,对绿色建筑技术的高效性原则、地域性原则、协同性原则等应用原则展开分析,最后从优化规划设计阶段、结合绿色环保材料、注重建筑气候适应性、应用可再生能源系统、提升建筑设计节能性以及城市发展需要等方面对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的优化与结合进行论述。

在经济发展推动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同时,建筑工程项目逐渐成为发展城市经济必不可少的关键点,但建筑工程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是更加明显的,将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在建筑设计中对于推动我国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建筑设计;可再生能源系统;优化结合前言:现如今,在我国经济发展推动下,城市发展过程中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为人们生产及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环境生态带来一定的影响。

绿色建筑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技术,相比于企业技术而言,其在节能、环保、低能耗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在建筑行业中得已广泛关注与应用。

因此,对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与结合展开分析具有一定价值体现。

一、绿色建筑技术概述绿色建筑技术在设计过程中主要提倡对环境零污染、零破坏,将绿色理念应用在建筑设计中,从而减少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施工材料等因数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1]。

基于参数化技术的绿色建筑地域性设计优化方法初探

基于参数化技术的绿色建筑地域性设计优化方法初探
墨 Q ! 墨 Q:
CN 2 1 2 / 2 - 3 5 N
长 春工 程学 院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2 1 0 1年 第 1 2卷 第 4 期
j Ch n c u n t Te h ( t S i Ed . 2 1 , 1 1 , . . a g h n I s . c . Na . c. i ), 0 1 Vo . 2 No 4
1/ 0 8 4
63 65 —
基 于 参 数 化 技 术 的绿 色 建 筑 地 域 性 设 计优 化 方 法初 探
迟 庆 娜 孙睿 珩 。 ,
( . 林建 筑工 程 学院建 筑规 划学 院 , 1吉 长春 1 0 1 ;2 长 春工程 学院建 筑 与设 计 学院 , 3 18 . 长春 1 0 2 ) 3 0 1
2 绿 色建 筑 设 计 的地 域 属 性
地 域 性是 绿 色 建筑 的重要 属 性 之一 , 色 建筑 绿
作 为一级 系统 , 在 于其 所 在地域 内, 赖于 一定范 存 依 围 内的 自然 环境 进行 能量 与信息 的输 入和输 出 。绿 色 建筑 的 策划与设 计 , 定要 考 虑 其地 域 属 性 带来 一 的气候 特 征 、 济条 件 、 经 文化 传 统 等关 联 信 息 , 里 这
化、 技术 和气候 等 。绿 色 建 筑在 系统 中的 空 间 组织
方 式可 以按 照某 种 秩 序 , 种秩 序 可 以类 似 于 自然 这 界 中的生长规 律 , 有 自生 长 、 具 自适 应 的 特性 , 时 同
与其 保持 动态 发展 的平 衡关 系 ; 计 时 考 虑 以 当地 设 建筑 技术 和 材料 的使用 为 主 ; 建筑 的朝 向 、 高度 和外 围 护结构 的设 计应 因地 制宜 。

绿色生态化住宅其建筑设计

绿色生态化住宅其建筑设计

探讨绿色生态化住宅及其建筑设计摘要:要满足都市人渴望回归自然的愿望,就要实现建筑的生态化设计。

通过人性化的绿色建筑理念,结合地域整体环境和文化脉络,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当代建筑设计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生态化;人性化;可持续发展引言如今生活在都市里的人都渴望回归自然,希望更多地与大自然接触,但仅仅凭借在住宅小区里规划的那一点绿地就谈生态化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

①就绿色本身而言,要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并且有完整的包括设计、施工、物业管理等多个环节的生命周期评价,而且要和城市的整体环境质量相结合。

⑦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的就地化,实现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的循环转换。

垃圾就地处理及时,避免了在清运中的顷泄现象和因垃圾堆放而造成的污染等。

从大众消费心理可以分析出来,大家追求建筑的生态化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1、人类对设计的要求(1)、生态建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设计一座完全意义上的生态建筑是很困难的。

生态建筑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征:注重效益,崇尚自然,尊重科学。

从文明发展史角度看,人类经历了蒙昧、野蛮而逐步走向文明,从渔猎文明发展到农业文明,再发展到现在的工业文明,每一次文明更替都是一次社会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大进步。

日前的工业文明虽取得很大成就,但是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因此,从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向生态化发展模式是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

生态化发展模式是在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扬弃了只注重经济效益不顾人类福利和生态后果的唯经济的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向兼顾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持续发展的,注重复合生态整体效益的发展模式。

整体发展模式的确立也必然会引导建筑行业的发展。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人们对住房和工作环境、公共场合等各种硬件设施也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舒适的生态建筑必定是人性化的、可持续的建筑,它既能给大家一个安适的小环境,又可以保护周围的大环境。

(3)、做好面向未来的设计。

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的优化与结合

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的优化与结合

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的优化与结合在建筑设计中合理地使用绿色建筑技术不仅有效的节约建筑成本,还可以有效地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建筑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从居住者的角度来看,绿色建筑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与身心健康;同时绿色建筑还可实现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推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为人们构建起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总的来说,绿色建筑已成为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所以应强化绿色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的优化与结合,进一步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绿色发展。

1绿色建筑技术的概述在科技的带动下建筑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绿色建筑成为新型的建筑技术并得到了大力的推广与使用。

绿色建筑技术是以绿色理念为基础,将其与建筑施工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在此基础上降低建筑能耗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人们营造出健康、环保、低碳、舒适的生活环境,充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绿色建筑技术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与建筑工程所在地的地理条件、自然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进行有效的结合,所以适应性非常好,绿色建筑的实施模式灵活性较强,在使用的过程中重点强调建筑建成后的使用效果,所以在使用该技术时要对应用目的进行明确,进而为建筑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第二,在与普通建筑技术进行对比后,绿色建筑技术具有较好的共通性,可以更好地弥补普通建筑技术中的缺点,让建筑行业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实现建筑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2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2.1高效性原则绿色建筑设计中可以对自然资源、生态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所以在进行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时应将绿色理念贯穿于整体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绿色建筑规划设计主要包括建筑区域水源节约、建筑材料的二次利用以及建筑所在地的土地规划等。

2.2地域性原则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间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资源含有量以及气候条件、经济发展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所以在使用绿色建筑设计时应根据该地区的地域条件合理的使用。

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问题探讨

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问题探讨

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问题探讨作者:谢迎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4期[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绿色建筑的涵义以及国外关于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的发展演变,在分析我国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提高绿色建筑设计水平的技术发展战略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技术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一、绿色建筑的涵义关于绿色建筑的涵义,不同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做出过不同解释。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威尔夫妇在其所著的《绿色建筑——为可持续发展而设计》一书中提出的关于绿色建筑的六个原则:节约能源、结合气候、材料循环利用、尊重用户、尊重环境和整体设计观。

威尔夫妇指出,绿色设计对于建筑本身来说并不是很新的思维途径,但真正让我们感到新奇的是如何将绿色方式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去,建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我国 2006 年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中对绿色建筑的明确定义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区别于传统建筑的地方在于:采用了不破坏自然环境的设计,强调“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充分利用土地、水、电、燃料、废弃物等各类资源,提高这些资源的利用效率;注重营造具有地方文化和社区归属感的建筑环境;满足使用者对“健康、适用和高效”的建筑空间需求。

总之,绿色建筑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的。

将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二、国外发达国家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的演变早期绿色建筑的发展注重运用技术来实现节能,大致分为“软技术”与“硬技术”两种设计策略。

前者强调适用性技术的运用和对传统地方化建造经验的借鉴,如舒马赫提出的“中间技术”,其特点表现为:价格低廉,人人可以享用,适合于小规模应用,且适应人类的创造需要;后者则更突出用技术革新带动建筑效率的提高,如富勒提出的“少费多用”思想,即力争使用较少的原材料、能量和时间。

以某人才公寓为例,浅谈绿色建筑设计

以某人才公寓为例,浅谈绿色建筑设计

以某人才公寓为例,浅谈绿色建筑设计【摘要】通过控制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平衡,实现绿色建筑的意义所在——人、建筑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达到一个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会资源、保证使用者身心健康、减少能耗的效果。

本文首先分析绿色建筑的定义,其次结合实际项目探讨绿色建筑在实际中的应用,最后对绿化建筑设计原则进行探讨。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一、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适用、高效的应用空间,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优质建筑的功能。

绿色建筑评估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建筑安全耐久、健康舒适、居住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建筑寿命等方面的表现指标进行综合评估,综合评定建筑安全耐久性能指标,并根据气候、环境、资源、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特点,进行全方位的评估。

绿色建筑的室内布置应非常合理,使其充分利用太阳光、节约能源、营造与自然和谐共融的亲近感。

利用自然条件和人为方式,充分体现自然和收益的平衡,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要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要尽量避免。

二、绿色建筑设计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与讨论以某人才公寓为例,本案位于常熟市,规划用地面积约34824平方米,常熟市所在气候分区夏热冬冷。

该人才公寓共11层,总建筑面积12660.93平方米。

拟建成一座一星级的绿色建筑人才公寓,绿色设计如下:1、建筑设计:在建筑造型上无大量无功能的装饰性构件,利用建筑本身柱、梁、墙、窗设计立面效果,达到一个节材、节省资源的效果。

在外墙、分户墙采用B06级加气混凝土砌块,即能达到一个保温效果,同时还可以隔音降噪。

1F、2F公建部分采用高光LOW-E+12氩气+6透光外窗。

3F以上宿舍部分,东南西三面采用70系列平开隔热铝合金窗(29mm隔热)5Low-E+19Ar+5+9Ar+5(中置百叶),传热系数1.80,北向窗采用70系列平开隔热铝合金窗(29mm隔热条)5Low-E+9Ar+5+9Ar+5(暖边),窗户自遮阳,传热系数1.80,达到一个节能的效果。

建筑设计行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实施监管方案

建筑设计行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实施监管方案

建筑设计行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实施监管方案第一章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概述 (3)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意义 (3)1.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展历程 (3)1.3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主要内容 (3)第二章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4)2.1 评价指标的构成 (4)2.2 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 (4)2.3 评价方法的选用与比较 (5)第三章建筑设计阶段的绿色评价 (5)3.1 设计理念与策略 (5)3.1.1 生态优先 (5)3.1.2 节能降耗 (5)3.1.3 人本关怀 (6)3.2 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6)3.2.1 整体性原则 (6)3.2.2 创新性原则 (6)3.2.3 可持续性原则 (6)3.2.4 地域性原则 (6)3.3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方法 (6)3.3.1 量化评价法 (6)3.3.2 案例分析法 (6)3.3.3 专家评审法 (7)3.3.4 模拟分析法 (7)第四章建筑施工阶段的绿色评价 (7)4.1 施工过程中的绿色管理 (7)4.1.1 绿色施工管理体系的构建 (7)4.1.2 施工现场环境监测与治理 (7)4.2 绿色施工技术与方法 (7)4.2.1 低碳施工技术 (8)4.2.2 循环经济施工技术 (8)4.3 施工阶段绿色评价标准 (8)第五章建筑运行与维护阶段的绿色评价 (8)5.1 运行阶段的绿色管理 (8)5.2 维护阶段的绿色评价 (8)5.3 运行与维护阶段绿色评价方法 (9)第六章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实施监管机制 (9)6.1 部门的监管职责 (9)6.1.1 制定政策法规 (9)6.1.2 制定实施计划 (9)6.1.3 审批与备案 (10)6.1.4 监督检查 (10)6.1.5 建立激励机制 (10)6.2 企业自律与行业监管 (10)6.2.1 企业自律 (10)6.2.2 行业协会作用 (10)6.2.3 定期评估与培训 (10)6.2.4 建立行业自律机制 (10)6.3 社会监督与公众参与 (10)6.3.1 媒体监督 (10)6.3.2 公众参与 (10)6.3.3 社会组织参与 (11)6.3.4 建立投诉举报渠道 (11)第七章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实施监管策略 (11)7.1 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完善 (11)7.1.1 政策法规的制定 (11)7.1.2 政策法规的完善 (11)7.2 实施监管的手段与方法 (11)7.2.1 监管 (11)7.2.2 行业自律 (12)7.2.3 社会监督 (12)7.3 监管效果的评估与改进 (12)7.3.1 监管效果评估 (12)7.3.2 监管效果改进 (12)第八章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实施监管案例分析 (13)8.1 典型项目案例分析 (13)8.1.1 项目背景 (13)8.1.2 项目实施过程 (13)8.1.3 项目评价与监管 (13)8.2 实施监管的成效与不足 (13)8.2.1 成效 (13)8.2.2 不足 (13)8.3 案例总结与启示 (14)第九章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实施监管的国际经验 (14)9.1 国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概述 (14)9.2 国际绿色建筑评价监管机制 (14)9.3 国际经验的借鉴与启示 (15)第十章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实施监管的未来发展趋势 (15)10.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展趋势 (15)10.2 实施监管机制的创新与完善 (16)10.3 绿色建筑评价与监管的挑战与机遇 (16)第一章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概述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意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等全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保、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人性化需求,以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的结合
摘要:绿色建筑是当前建筑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绿色建筑以可
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
然的共同发展。绿色建筑技术在传统建筑技术的基础上,更加注重
自然环境对建筑业发展的影响,逐渐形成一套先进的建筑技术体
系。本文从绿色建筑和绿色建筑技术的内涵出发,结合柯里亚的地
域建筑理论,分析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的结合,进而探讨地域建
筑对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影响,以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地域性;结合
一、绿色建筑与绿色建筑技术的内涵
绿色建筑理念产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绿色建筑指的是
在建筑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各项能源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保护环境,为人们创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发展。绿色建筑的产生,是人们对目前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的反思。
自然条件恶化,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的生存危机。绿色建筑的内容主
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节约能源资源,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回归
自然。绿色建筑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全球建筑业发展的新方向。
2006年,我国出台了绿色建筑的三星认证,大大促进了绿色建筑的
发展。
绿色建筑技术隶属技术学研究的范畴,是建立在传统建筑技术的
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理念重新审视传统建筑技术,对传统建筑技
术进行分析,从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建筑技术体系。布赖恩在《可
持续建筑》中曾表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应遵循一项重要原则,即
尊重和理解乡土建筑的风格和结构,以当地传统工艺和能源供应为
基础,主张向过去学习。因此,绿色建筑技术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对
自然的充分开发和利用,以循环利用为基本出发点,减少资源的浪
费现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绿色建筑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
个部分:自然环境部分、人类建筑部分和社会经济部分。其中,自
然环境部分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和地域环境,指自然环境对绿色建筑
的影响。人类建筑部分主要包括国家为规范建筑业的运行秩序而制
定的法规和程序,由此形成一定的人工环境。社会经济部分指的是
由人类的活动而形成的社会水平、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反映了绿
色建筑的综合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二、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的结合
绿色建筑技术最重要的内容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实现人
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绿色建筑技术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
联系。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的结合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地域环境对绿色建筑技术的影响
绿色建筑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建筑理念,其产生受到经济、文化
等因素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如何快速接受新技术,关
键在于该技术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因此,经济性成为绿色建筑技
术首要考虑的问题。绿色建筑技术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因
地制宜,就地取材,不仅能减少工程造价,还能形成地域特色的建
筑文化,丰富了建筑文化的内涵。由于受到地域自然环境的影响,
传统建筑的地域色彩鲜明,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逐渐形
成了多姿多彩的乡土文化,文化的继承性特点赋予了建筑的地域性
特色。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速,建筑文化的趋
同性日益明显,建筑文化的地域性及继承性受到很大的挑战。绿色
建筑技术应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强调建筑文化的地方性特
色,继承建筑文化的脉搏,增强建筑文化的认知感和归属感。在绿
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将建筑
与城市环境结合,鼓励公众参与到建筑设计中,尊重当地居民的生
活方式,促进建筑技术的多样化发展。
(二)柯里亚的地域建筑理论
由绿色建筑的内涵可以知道,绿色建筑并非单纯的高新技术的产
物,还应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对环境有益的材料,因此适用
范围比较广阔,在城市、郊区都能够实现,从而为人类生产生活创
造良好的环境。印度建筑大师柯里亚对地域建筑理论的认识比较深
入,在柯里亚看来,建筑设计应当重视象征性和概念性,在熟悉当
地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独特的建筑文化。柯里亚从印度的
气候条件出发,得出印度建筑应具有较好的通风和隔热的性能,因
此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应特别注意,在房间和庭院的巧妙组合中,
保证建筑的良好通风性能。柯里亚最著名的建筑理念是“管式住宅”
理论,将烟囱的拔风原理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将建筑设计剖面分成
夏季式、冬季式两种,夏季式应以减少太阳辐射为条件,以正三角
形剖面为建筑设计形式,减小开口;冬季式则以倒三角形剖面,以
获得日照。柯里亚建筑设计使用了大量的混凝土、砖和地方砂石,
这些与印度的气候条件相呼应,且大大降低了建筑施工造价,提高
了建筑物的整体效能。
柯里亚的地域建筑理念是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础上,对地方
材料和建筑技术进行充分运用,而非盲目推崇西方建筑文化的高技
术特征。柯里亚的地层建造模式,虽与当前建筑物高层化和多层化
趋势不相符合,但对当地气候和低工程造价做出了一定的探索。以
柯里亚为代表的新地域主义建筑文化逐渐形成,将传统建筑技术与
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体现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对绿色
建筑技术产生重要影响作用。因此,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的结合,
不仅是当前建筑业发展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对于丰
富多彩的建筑文化的形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三、绿色建筑技术的地域性结合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建筑文化也各具特色、纷繁复杂。有
黄土高原的窑洞,福建客家的土楼,云南歇山式竹楼,西北草原的
蒙古包,展示出我国建筑文化的地域多样性。在现代建筑的发展过
程中,如何将适合不同地域特色的先进技术传播下去,这就需要对
不同地域的经济条件、自然条件、生产生活方式、地方文化和传统、
建设资金及可供利用的建筑资源和材料等进行分析,抓住不同地域
建筑文化的特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材料,尊重不同民族的宗教
信仰和生产生活习惯,促进我国建筑文化的多样性。
以柯里亚的地域建筑理论而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应注意以下内
容:应从我国建筑技术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促进我国地域建筑技术的升级换代,将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结合
起来,尊重传统,在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应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实现自然、建筑、人的有机统一,形成具有我国地域特色的可持续
发展之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以云南地域性建筑为例,云南地区属于热带季风季候,降雨量大,
因此建筑物一般为“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尤其是在大理古城,
“人”字型屋顶展示了一种古典的整体美。同时,云南有很多的少
数民族,各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同,建筑风格也存在很大差异。
白族的“三坊一照壁”,哈尼族的蘑菇房,壮族杆栏式建筑,傣族
的竹楼,彝族的土掌房,老昆明的“一颗印”式,以及大量皇室古
建筑的存在,都展示了云南的地域性建筑特点。
结束语:
绿色建筑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结合地域特色,充分利用现
有的自然资源和材料,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绿色建筑技术的
发展,应在传统建筑技术的基础之上,结合当地实际,尊重不同民
族、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因地制宜,形成独具魅力、多姿多彩的
建筑文化。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的有机结合,是现代建筑的发展
要求。柯里亚地域建筑理论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
响。我国人口众多,地形复杂,各民族的团结和交流形成了丰富多
彩的多元文化。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将绿
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结合起来,重视对生态环境的利用和保护,促
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焕宇.浅谈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的结合[j].山西建筑,
2008,34(10):34-35.
[2]尹杨.四川地区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10..
[3]吴杰.论绿色建筑技术发展方向[j].硅谷,2010,(23):13,
17..
[4]曹宇 .探讨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现状解析与发展[j].城市建设
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6).
[5]周世春.浅谈绿色建筑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设计和应用[j].
建筑设计管理,2008,(6):42-44.
[6]刘华.关于华北地区绿色建筑技术与应用探讨[j].城市建设
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