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重点概要环境污染修复技术

复习重点概要环境污染修复技术
复习重点概要环境污染修复技术

第一章:绪论

1. 修复、恢复、改建、重建的定义及其之间的区别关系图

修复(remediation):借助外界作用力使受损的特定对象部分或全部恢复到原初状态的过程。

恢复(restoration):使受损对象向原初状态发生改变

重建(reconstruction):使完全丧失功能的对象恢复至原初水平

改建(renewal):使部分受损的对象进行改善,增加人类期望的特点,减小人类不希望的自然特点

2. 环境修复的定义

环境修复:对被污染的环境采取物理、化学与生物学技术措施,使存在于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减少或毒性降低或完全无害化。

3. 按照修复对象划分,环境修复技术的类型和含义

环境修复的类型:土壤环境修复、水体环境修复、大气环境修复和固体废物环境修复

1)土壤环境修复:对污染的土壤实施修复,以阻断污染物进入食物链,防止随生物造成危害,促进土地资源的

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原位修复:对污染物就地处理,使之得以降解和减毒。不需建设昂贵的地面环境工程基建和运输,操作维护简单,可对深层次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但缓慢,且有一定风险。

异位修复:挖掘后通过其它手段或技术进行处理。时间短,代价较高,但环境风险较低,系统处理的可预测性较高。

2)水体环境修复:利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生态的方法减少水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或使其完全无

害化,使污染了的水环境能部分或完全恢复到原始状态的过程。

3)大气环境修复:采取一定的措施,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来减少大气环境中的有毒有害化合物。

4)固体废弃物环境修复:利用化学、物理或生物的方法对污染环境的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理,以达到减少污染的

无害化处理。

固体废弃物:包括: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

废弃矿山、采矿场复垦

生活垃圾固废处理

污水处理厂污泥后续处理

4. 按照修复方法来划分,环境修复技术的类型和各自特点

环境修复技术:是指人类修复环境时所采用的手段。

1)环境物理修复技术:借助物理手段将污染物从环境中提取分离出来的技术,工艺简单、费用低。通常没有高

度的选择性,多用作初步的分选。一般说来,物理分离技术没有充分达到环境修复的要求。

特点:物理修复技术工艺简单、费用低。通常没有高度的选择性,多用作初步的分选。一般说来,物理分离技术没有充分达到环境修复的要求。

2)环境化学修复技术:发展较早也相对成熟。主要包括:化学淋洗、溶剂浸提、化学氧化修复和化学还原修复

等。

特点:化学修复技术往往代价较高,容易导致其它化学物质留存于环境中,可能产生其它环境危害等。

3)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少存在于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或使其完全无害化,使

污染了的环境能部分或完全恢复到原始状态的过程。

特点:生物修复技术费用小,不会引入其它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整体修复性能好,但往往耗时。

第二章:污染环境的物理修复原理

1. 物理修复的主要技术类型,理解每种类型下的子技术;蒸汽浸提的原理及特点;固化/稳定化的两个概念含义,处理的一般步骤,技术特点

物理修复技术:物理分离修复、蒸汽浸提修复、固定/稳定化修复、玻璃化修复技术、电动力学修复及热力学修复。

物理分离修复:借助物理手段将污染物分离开来的技术

特点:工艺简单,费用低;

初步的分选技术;

减少待处理被污染物的体积;

优化以后的序列处理工作。

适合小范围污染的修复

分离技术设备简单、费用低、可持续高产出

要求:污染物浓度较高、存在于不同物理特征的介质中

蒸汽浸提修复:通过降低土壤空隙蒸气压,把土壤中的污染物转化为蒸汽形式而加以去除的技术。

方法:原位土壤蒸汽浸提技术、异位土壤蒸汽浸提技术

多相浸提技术、压裂修复技术

特点:可操作性强;

处理污染物的范围宽;

可由标准设备操作;

不破坏土壤结构以及对回收利用废物有潜在价值。

优点:能原位操作、简单、对周围环境干扰少;

非常有效地去除VOCs;

能较多地处理受污染的土壤;

系统容易安装和转移;

容易与其他技术组合使用。

适用于高挥发性化学污染介质的修复,如汽油、苯和四氯乙烯等,主要用于挥发性有机卤代物和非卤代物的修复。

固定/稳定化修复:防止或降低污染土壤释放有害化学物质的一组技术。通常用于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污染土壤的无害化处理。

固化:

稳定化:

特点:需要固定剂/稳定剂,无需破坏无机物质,但可能改变有机物质的性质;

可与其他技术联用,并可能增加污染物的总体积;

应有利于后续处理;

现场需安装全部或部分设施。

固化和稳定化技术处理的一般步骤:1)中和过量的酸度;

2)破坏金属配合物;

3)控制金属的氧化还原状态;

4)转化为不溶性的稳定形态;

5)采用固化剂形成稳定的固体形态物质。

玻璃化修复技术:利用热能或高温条件,使污染的介质成为玻璃产品或玻璃状物质,而使其中的污染物被固定不再释放的过程。

特点:最早用于核废物以及其他放射性物质的处理;

热力学修复:利用热传导或辐射实现对污染环境的修复。(高温、低温、原位、异位)

应用:有半挥发性的卤代有机物和非卤代有机物;

多氯联苯;

密度较高的非水质的液体有机物

电动力学修复:从饱和土壤层、不饱和土壤层、污泥、沉积物中分离提取重金属、有机物的过程低渗透性土壤;应用:大部分无机污染物;

放射性物质;

吸附性较强的有机物。

主要涉及电迁移、电渗析、电泳和酸性迁移4种电动力学过程。

第三章:污染环境的化学修复原理

化学修复类型:化学淋洗修复技术、溶剂浸提修复p102、化学固定修复技术、化学氧化修复技术、化学还原修复技术、可渗透反应墙、电化学修复技术

1. 化学淋洗修复原理、淋洗液种类

定义:借助能促进土壤环境中污染物溶解或迁移的化学/生物化学溶剂,在重力作用下或通过水力压头推动淋洗液注入到被污染土层中,然后再把含有污染物的液体从土层中抽提出来,进行分离和污水处理的技术。

优点:可以去除土壤中大量的污染物,限制有害物质的扩散范围,并具有投资及消耗相对较少,操作人员不直接接触污染物。

使用范围:该技术主要用于处理地下水位线以上、饱和区的吸附态污染物

分类:按照场地划分,原位化学淋洗修复和异位化学淋洗修复。

淋洗液种类:清水、无机溶剂、螯合剂、表面活性剂

清水:优先选用的淋洗液,可避免带来二次污染

无机溶剂:酸、碱、盐

原理:酸解、络合、离子交换作用破坏土壤官能团和污染物的结合,从而解析溶出污染物

成本较低、效果好、作用速度快

缺点:影响土壤中生物的活性

改变土壤养分的形态、降低养分的有效性

破坏土壤微团具体结构、

产生大量废液、增加处理成本。-------限制了无机溶液在实际修复中的应用

螯合剂:人工螯合剂:EDTA,HEDTA,NTA,EGTA,CDTA等;

EDTA是最好的螯合提取剂:能在很宽的pH范围与大部分金属,特别是过渡金属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不仅能解吸土壤吸附的金属,也能溶解不溶性的金属化合物

负面影响:人工螯合剂价格贵、生物降解性差----二次污染

天然螯合剂:柠檬酸、苹果酸、丙二酸、乙酸、组氨酸、天然有机酸。

原理:和污染物发生络合作用,促进难溶态重金属溶解,

优点:增加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转化;生物降解性较好,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2. 化学固定修复、化学氧化、化学还原的概念。

化学固定修复:在污染环境中加入化学试剂或化学材料,并利用它们调节污染环境条件、控制反应条件、改变污染物的形态、水溶性迁移和生物有效性,使污染物钝化,形成不溶性或移动性差、毒性小的物质而降低其在污染环境中的生物有效性,减少其向其他环境系统的迁移或结合其他修复技术手段永久地清除污染物,实现污染环境的化学修复。优点:可在原位进行固化,降低修复成本。

化学氧化修复:向污染环境中加入化学氧化剂,依靠化学氧化剂的氧化能力,分解破坏污染环境中污染物的结构,使污染物降解或转化为低毒、低移动性物质的一种修复技术。

特点:一般为原位修复,不需挖掘,在污染区的不同深度钻井,将氧化剂注入土壤中,通过氧化剂与污染物的混合、反应使污染物降解或者导致形态变化,达到污染修复的目的。

化学还原修复:利用化学还原剂将污染环境中的污染物质还原从而去除的方法,多用于地下水的污染治理。

第四章: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原理

1. 生物修复的定义、类型及特点

定义:利用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从而修复被污染环境或消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的一个受控或自发进行的过程。

优点:

(1)可现场进行,费用低。(只是物理化学30-50%)

(2)环境影响小(最终产物是CO2、水、脂肪酸---无害化)

(3)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物的浓度。

(4)应用场地受限小。(eg桥梁、建筑物、公路下面)

(5)同时适用于土壤环境和地下水。

(6)可与其他技术结合使用,治理复合污染。

局限性:

(1)耗时长。(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特别是高等动植物)

(2)条件苛刻。(满足生命代谢所需环境)

(3)能处理的污染物的种类有限。

(4)对污染物选择性太强。(只能吸收、利用、降解特定类型化合物,稍有破坏就不能被利用)

类型:

1)按照修复主体分类:微生物、植物、动物、生态修复

2)按照修复受体分类:土壤生物修复

河流水生物修复

湖泊水库生物修复

海洋生物修复

地下水生物修复

大气生物修复

矿区生物修复

垃圾场生物修复

3)按照修复场所分类: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异位生物修复、原位-异位联合生物修复

原位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在受污染的地区直接采用生物修复技术,不需将污染物挖掘和运输,一般采用土著微生物,时也加入经过驯化的微生物,常常需要用各种措施进行强化.

常用的原位修复技术有生物通风法、生物注气法、土地耕作法、投菌法、植物修复法.

异位修复技术:是指将被污染的土壤或地下水从被污染地取出来,经运输后,再进行治理的技术,一般借助于生物反应器处。

常用的异位修复技术有土地填埋法、生物制备床法、生物堆腐法、反应器法等

2. 环境生物修复的原则及可处理性试验

生物修复的四项基本原则(适合的生物、适合的场所、适合的环境条件、适合的技术费用)

(1)适合的生物(生物修复的先决条件)

指具有正常生理和代谢能力,并能以较大的速率降解或转化污染物,并在修复的过程中不产生毒物的生物体系。其包括微生物、植物、动物及其组成的生态系统,其中微生物(细菌、真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适合的场所

指要有污染物和合适的生物相接触的地点,污染场地不含对降解菌种有抑制作用的物质且目标化合物能够被降解。

(3)适合的环境条件

指要控制或改变环境条件,使生物的代谢与生长活动处于最佳状态。环境因子包括温度、适度、氧浓度、pH值、无机养分、电子受体等。

(4)适合的技术费用

指生物修复费用必须尽可能低,至少低于同样可以消除该污染物的其他技术。

生物修复的可处理性试验

可处理性试验的目的:

环境中的污染物:混合性、污染现场各有特点

在某一现场起作用的生物修复技术在另一现场不一定有效----例如氧浓度、营养物浓度、水的移动性等因素会影响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及生物的生长发育

因此要对每一个现场进行可处理性试验,以了解决定生物修复技术效果的关键因素。

可处理性试验分为三个不同规模:小试、中试和现场试验

可处理性试验应为实际工程的实施回答一下几个问题:

一、污染物进一步扩散的可能性以及防治措施;

二、提高生物活性的技术手段;

三、评价生物修复效果所需要的检测手段。

可处理性试验方法A 土壤灭菌试验

B 土壤柱试验

C 摇瓶试验

D 反应器试验

3. 生物修复工程的效果评价中污染物总量指标有哪几个,其含义和计算公式

污染物总量指标

原有浓度-现存浓度

原有浓度×100%

现存浓度-原有浓度

原有浓度

×100%

原有毒性水平-现有毒性水平原有毒性水平×100%

技术效果评价为:原生污染物去除率=次生污染物去除率=污染物毒性增加率=

第五章: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原理

1. 植物修复的概念和类型。

定义:以植物忍耐和超量富集某种或某些化学元素的理论为基础,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圈微生物体系的吸收、挥发、降解和转化作用来清除环境中污染物质的技术。

类型:植物净化、植物提取修复、植物挥发技术、植物降解技术、根际圈生物降解技术、植物固定化/稳定化技术2. 植物修复的优缺点(答案以ppt授课内容为准)

植物修复的优点:

◆成本低:太阳光为驱动力、耗能低,技术简单、费用低—大面积实施----土壤、水体、空气

◆环境兼容性好:对环境扰动小,基本都是原位修复,修复同时也是美化环境,易被社会大众接受

◆可持续发展性:植物修复的过程也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肥力增加的过程,修复后的土壤农业利用能力增强

◆长期稳定性:植物固定化技术使地表长期稳定,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和生物生存

植物修复的局限性

◆选择性:植物耐受能力的选择性,通常一种植物针对一、两种污染物

◆修复时间长:缓慢、周期长(相对物理、化学方法)

◆生长受限性:植物生长对土壤肥力、气候、污染程度和污染分布有一定的要求,植物本身会受病虫害影响

◆后续处理:植物衰亡会导致二次污染,必需收割,并对收割部分进行后续无害化处理

3. 植物修复作用的三个作用:吸收、排泄与累积,及三者间关系

植物吸收:植物生长就必需从环境中吸收物质,除对少数几种元素表现出选择性吸收外,对大多数物质没有绝对严格的选择作用,只是吸收能力大小而已。

植物排泄:植物也像动物一样需要不断向外排泄体内多余的物质和代谢废物,常以分泌物和挥发的形式进行。

分泌:细胞将某些物质从原生质体分离或将原生质体的一部分分开的现象。分泌的器官主要是根系和茎叶的分泌腺。

挥发:挥发物除随分泌器官的分泌活动排除外,主要随水分的蒸腾作用从气孔和角质层中间的孔隙扩散到大气中

植物积累:植物吸收的污染物除了部分能被代谢转化去除外,大部分污染物质因与蛋白质或多肽具有较高的亲和性而长期存留在植物体内,在一定时期内表现为不断积累增多而形成富集现象,还可在某些植物体内形成超富集

植物吸收、排泄和积累间的关系

三个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在植物生长的某个时期达到平衡,受土壤、水分、光照及植物本身因素影响会打破,然后建立新的平衡,直到植物体内污染物含量达到临界值,积累才基本不再增加

4.重金属的植物修复机理类型,

植物挥发修复:利用植物去除环境中的一些挥发性污染物,即植物将污染物吸收后又将其转化为气态物质,释放到大气中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金属汞和非金属元素硒。应用实例:转基因植物p125

局限性;仅适用与挥发性污染物,应用范围小,污染物转移到大气中可能造成风险,使用严格受限。

植物稳定修复:利用固化植物的生长,将重金属稳定在现场,通过转化使重金属活性降低,生物可利用性下降,毒性降低,减少水土流失和污染物扩散(特别是进入食物链的量)。

局限性:;没有将环境中的重金属离子去除,只是暂时固定,使其不对生物产生毒害,但存在环境改变后污染物再次产生毒害的可能。

植物提取修复利用专性植物根系吸收一种或几种有毒金属,并将其转移、储存到植物茎叶等地上部分,然后收割茎叶,异地处理。

5. 超积累植物的定义、特性

超积累植物定义:所有可以对重金属超量富集的植物。

特性:a.临界含量特征:

b.转移特征:

c.耐性特征

d富集系数特征

?低污染浓度下仍有较高的富集量;

?能在体内富集高浓度的污染物;

?能同时富集几种金属;

(c、d是超积累植物与非超积累植物的重要区别)

e.能快速吸收土壤溶液中的重金属,并对重金属的需求量大

f.生长快,有抗病虫害能力

超级累植物的筛选:

?微量分析法

?野外试纸初步判断法

?采样分析法

?盆栽模拟法

第六章:污染环境修复的生态工程技术

1. 生态工程的概念

生态工程: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结合系统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2. 生态工程修复的概念及外延。

定义:在特定的区域和流域内,依靠生态系统本身的自组织或自调控能力作用,或依靠两者共同作用,使部分或完全受损的生态系统恢复到相对健康的状态。

生态修复外延的四个层面

(1)污染环境的修复,即传统的环境生态修复工程,通过生态系统自组织和自调节能力来修复污染环境的概念;并通过选择特殊植物和微生物,人工辅助建造生态系统来降解污染物;

(2)大规模人为扰动和破坏生态系统(非污染生态系统)的修复;

(3)大规模农林牧业生产活得破坏的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即人口密集农牧业区的生态修复,相当于生态建设工程;

(4)小规模人类活动或完全由于自然原因(森林火灾、雪线上升等)造成的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即人口分布稀少地区的生态自我修复。

第七章:污染土壤的环境修复技术

1. 土壤污染的几个概念

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输入土壤,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净化作用的速度,破坏了自然动态平衡,使污染物质的积累逐渐占据优势,导致土壤正常功能失调,土壤质量下降,从而影响土壤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及农副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现象。

土壤环境容量:一定的土壤环境单元,在一定范围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即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保证农产品的生物学产量与质量,也不使环境系统污染的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值。

土壤自净作用:在自然因素作用下,通过土壤自身的作用,使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数量、浓度或毒性、活性降低的过程。

土壤污染物质:最主要的是重金属和有机物,特别是持久性有毒有害有机污物(PTS)以及石油类。

2. 污染土壤的物理修复技术类型和各自基本原理

定义: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和生态学等的方法和原理,并采用人工调控措施,使土壤污染物浓(活)度降低,实现污染物无害化和稳定化,以达到人们期望的解毒效果的技术和措施。

类型:物理分离、蒸汽浸提、固定/稳定化、玻璃化、低温冰冻、热力学和电动力学等。

物理分离修复技术:依据污染物和土壤颗粒的特性,借助物理手段将污染物从土壤分离开来的技术。

蒸汽浸提修复技术;该技术通过抽气井产生真空,使形成一个压力或浓度梯度,并使气相中的挥发性有机物由抽气井抽出,从而使土壤中的挥发性或半挥发性污染物质得到去除。

玻璃化修复技术:高强度能量输入条件下,使污染土壤熔化,将含有挥发性污染物的蒸汽回收处理,同时污染土壤冷却后成玻璃状固定。

热解吸修复技术:利用直接或间接热交换,通过控制热解吸系统的床温和物料停留时间有选择地使污染物得以挥发去除的技术。

3. 污染土壤的化学修复类型和各自基本原理

化学修复技术:选择合适的化学修复剂(氧化剂、还原剂、沉淀剂、解吸剂和增溶剂等)加入土壤,使污染物与修复剂发生一定化学反应而被降解或解毒的技术。

主要包括:土壤性能改良、溶剂浸提、化学氧化、化学还原、化学淋洗等。

土壤性能改良修复技术

●适用于重金属污染,有时候又叫做重金属钝化。

●改良土壤性质使污染物转变为难迁移、低活性物质或从土壤中去除。

●施用改良剂:石灰、有机物(泥炭)或黏土矿物、离子拮抗剂、化学沉淀剂

化学氧化修复技术:使用钻井,然后用泵将化学氧化剂注入土壤,使氧化剂和污染物发生氧化反应,降解或转化为低毒、低迁移性产污的技术。

化学氧化修复工作完成后一般只在原污染区留下随和二氧化碳等产物,且不需将泵出液体送到专门的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具有省时、经济优点。

化学还原与还原脱氯修复技术:利用化学还原剂将污染物还原为难溶态,从而使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降低的一项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技术。

一般用于污染物在地下较深范围很大区域成斑块扩散,对地下水构成污染,且用常规技术难以奏效的污染修复。

通常是通过向土壤注射还原剂创建一个化学活性反应区域或反应墙,当污染物通过这个区域时被降解和固定。

化学淋洗修复技术:借助能促进土壤环境中污染物溶解或迁移的化学/生物化学溶剂,在重力作用下或通过水力压头推动淋洗液注入到被污染土层中,然后再把含有污染物的液体从土层中抽提出来,进行分离和污水处理的技术。

溶剂浸提修复技术:利用溶剂将污染物从污染土壤中提取出来或去除的技术。(比较安全、快捷、有效、便宜和易于推广。)

第八章:污染水环境修复技术

1. 水环境修复技术的定义、目标与原则

2. 水环境修复技术的主要类型,能够熟知各种类型下的常用技术

3. 湖泊水库水环境修复技术的类型和常用技术

4. 湖泊水库的生态恢复技术(以ppt授课内容为准)

5. 河流水环境修复目标、原则(以ppt授课内容为准),技术类型简介。

十、 施工现场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十、施工现场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1、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 (1)把环保指标以责任书的形式层层分解到有关单位和个人,列入承包合同和岗位责任制,建立一支懂行善管的环保自我监控体系。 (2)项目经理是环保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是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自我监控体系的领导者和责任者。要把环保政绩作为考核项目经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2、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加强检查和监控工作 (1)定期学习贯彻国家环保部门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折不扣地认真贯彻执行。严格执行业主、监理环保部门的指示要求,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加强检查监督,从严要求,持之以恒,以定期(每月一次)和不定期的方式对施工现场进行环保、文明施工检查,对照评分,严格奖惩,交流经验,查纠不足,争创安全文明标准工地。 (2)要加强检查,要与文明施工现场管理一起检查、考核、奖罚。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粉尘、废气和污水的污染。 3、保护和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要进行综合治理 (1)一方面施工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为噪声、粉尘的污染和采取技术措施控制烟尘、污水、噪声污染。另一方面,应会同建设单位做好协调外部关系,同当地居民、村

镇、环保部门加强联系。 (2)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认真对待来信来访,凡能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扰民问题,也要说明情况,求得谅解并限期解决。 4、制定环保技术措施 (1)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必须有环境保护的技术措施。在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和组织施工过程中都要执行国家、地区、行业和企业有关防治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采取措施防止大气污染。 (3)施工现场垃圾渣土要及时清理出现场,集中堆放或者掩埋。 (4)袋装水泥等易飞扬的细颗散体材料,室外临时露天存放时,必须下垫上盖,严密遮盖防止扬尘。 (5)细颗粉状材料,应存放在固定容器(散灰罐)内,没有固定容器时,应设封闭式专库存放,并具备可靠的防扬尘措施。 (6)运输水泥等细颗粉状材料,要采取遮盖措施,防止沿途遗洒、扬尘。卸运时,应采取措施,以减少扬尘。 (7)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油毡、橡胶、塑料、皮革等以及其他会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8)生活和生产污水排放到指定的水坑中,不能进入河

江苏省化工行业废气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江苏省化工行业废气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前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和《关于印发“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环发〔2012〕130号)、省政府《关于实施蓝天工程改善大气环境的意见》(苏政发〔2010〕87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开展第三轮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121号)和《关于印发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苏大气办〔2012〕2号),进一步规范我省化工行业废气治理工作,防治化工行业废气污染,保障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推动我省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我省化工行业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及监督管理要求。 本规范为指导性文件,供我省化工园区(集中区)及化工企业在环评、设计、建设、生产、管理和科研工作中参照采用。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我省化工行业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及监督管理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我省化工行业所有废气产生和排放企业,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咨询、设计、施工、验收及建成后运行与管理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规范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0]第32号) GB 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4554-19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9078-1996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5562.1-1995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 GB 50051-2002 烟囱设计规范 GB 50234-200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HG 20640-97(A)、HG 20640-97(B) 塑料设备 HJ 2000-2010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 HJ 2027—2013 催化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26—2013 吸附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HJ/T 387-2007 工业废气吸收处理装置 HJ/T 397-200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制药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境保护部公告[2012]第18号) 《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第31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 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 LDAR(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 通过采用固定或移动检测设备,定期检测企业各类反应釜、原料输送管道、泵、压缩机、阀门、法兰等易产生挥发性有机物泄漏点,并及时修复超过一定浓度的泄漏点,控制物料泄漏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过程。 3.2 清洁生产

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复习资料

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总复习 1.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 2.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2.土地荒漠化7.危险性废物越界迁移8.水污染9.海洋污染10.大气污染 2.有关碳排放的几点知识— 碳排放: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CO2),也包括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和六氟化硫(SF6)等。 碳足迹:源于英语单词“Carbon Footprint”,是指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简单的就是指个人或企业“碳耗用量”。其中“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全球变暖的元凶CO2也制造得多。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dprint):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其含义就是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能够只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 碳中和:是指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 碳中和:植1棵树每年固碳4-18kg,在20年(计入期)里可吸收固定二氧化碳80-360kg。 3.如何做到低碳生活? ①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饮食? 1.多吃素食,包括果蔬类和谷物类等食品 2.减少食用肉类 3.吃饭避免奢侈浪费能打包打包 4.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5.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和带包装食品 ②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居家? 1.选择小户型的房子 2.科学设计,简约装修 3.使用环保节能建材 4.拒绝使用珍稀木材打造的家俱 5.巧用家用电器 ③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穿衣? 1.减少买衣服的频率 2.尽量选择环保面料和无印花的衣服 3.拒绝皮草 4.降低洗衣频率,使用无磷洗衣粉 5.最大限度利用旧衣服 ④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办公? 1.少用纸质用品 2.及时关闭办公电器 3.少用使用订书钉 4.避免不必要的加班 5.减少开会频率 有关雾霾的几点知识 雾——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公里。高纬度地区出现冰晶雾也记为雾。 霾——空气中的矿物尘、海盐、硫酸与硝酸微滴、硫酸盐与硝酸盐、有机碳氢化合物、黑碳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

简述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简述土壤污染及其 防治措施

结课论文 题目:简述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姓名:程旭 院系:生命科学学院农学系 年级专业:级园艺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王玉芬 12月31日 摘要 本文在综述中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壤环境污染的预防、控制和修复方法。指出了当前中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严峻,危及粮食生产、食物质量、生态安全、人体健康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认为以预防为主,预防、控制和修复相结合是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的土壤环境保护策略。 关键词:土壤污染,预防,控制,修复

引言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石,也是人类食物与生态环境安全的保障。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土壤资源承受的因人口增长、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消失、土壤退化、气候变化和污染种种等的压力逐渐增大。 土壤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的纽带,是联系其它要素的关键环节,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但由于现代工农业生产的飞跃发展,有的地方农药、化肥过度使用。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向土壤倾倒和堆放,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大气沉降物也会进入土壤,使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土壤污染是全球三大污染问题之一。不断恶化了的土壤污染态势,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防治土壤污染刻不容缓。 1土壤污染的含义和特点 1.1 土壤污染的含义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 m左右。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

水污染防治技术成果报告

附件2 水污染防治技术成果报告 (格式及填写说明) 技术提供单位:(单位全称,并加盖公章) 联系人:电话: 邮箱: 技术类型:(参照附件1) 请注意申报技术成果应立足于科技成果转化,一是要突出关键技术单元,核心装备、材料等具体成果,而不是成套工艺等笼统的技术大类。二是技术成果知识产权明晰,已经通过工程示范或用户使用等方式得到应用。三是技术成果应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且技术路线成熟。四是技术内容和数据要前后一致,保证可核查、可验证。 一、技术名称 填写说明: 1.技术名称不宜太宽泛或包含太多节点或工艺单元,应适当推荐高度集成的工艺技术,便于成果推广;也不宜太窄或者太小,这样产业化价值和推广潜力不大。 2.技术名称要明确、具体、针对性强,能充分体现技术内容特点,不能过于笼统。 3.不含英文缩写。 二、适用行业 填写说明:标明技术所属行业,多个行业用逗号分隔。 三、技术提供方 填写说明:根据知识产权归属,提供技术提供方单位全称。 1.多家单位联合开发的,需同时注明。 2.取得专利等知识产权的,可注明专利号。 3.如为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成果,注明项目课题来源。 4.有多家单位参与技术研发的,需进行判断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列举其名称。 5.重点关注国内知识产权技术,对国外引进的技术要求已实现国产化。 四、适用范围 填写说明: 1.介绍技术适用的领域。 2.介绍技术使用中的特定条件限制,如运行规模,对物料性质的限定,与上下游技术间的特定匹配关系,产品技术使用环境要求,适用的污水,特定的地理条件、原料来源限制等。 五、技术内容(限200字内) 填写说明:对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介绍,主要侧重技术的创新性,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如何实现水污染防治等内容。 六、水污染防治效果(限200字内) 填写说明: 1.重点说明该技术的水污染防治效果,技术指标明确,便于考核; 2.相对值需说明比较基准或对比技术。 3.可以适当提供数据范围,但应注意与申报表中数据保持一致。 4.数据保留整数即可。英文及缩写需有中文解释及全称,注意单位及符号的使用规范。 七、技术示范情况(限250字内)

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与生态修复

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与生态修复 人口、环境、资源问题是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主要问题。实现三者的协调、均衡、和谐发展是当务之急。从某种角度来,区域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子集,而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或枢纽,因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一定区域的生态环境系统扰动最大、破坏力最强。运用资源经济学、恢复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探讨,对一定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修复矿区土地的生产力、维护生态系统健康对区域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矿藏的不可移动性,以致矿山开采长期占用、破坏、污染土地,改变了区域水系结构,破坏了动植物区系,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全球环境与发展面临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工作起步较晚,土地复垦率较低,迫切要求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复垦技术,提高土地复垦率和生产潜力。本文将在系统分析矿山开采生态环境效应的基础上,总结适合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典型技术,以期推动全国土地复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1.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一)诱发地质灾害。由于地下采空,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了山体、斜坡的稳定,往往导致地面塌陷、开裂、崩塌和滑坡等频繁发生。而矿山排放的废渣堆积在山坡或沟谷,废石与泥土混合堆放,使废石的摩擦力减小,透水性变小而出现渍水,在暴雨下也极易诱发泥石流。(二)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与水质污染。矿区塌陷、裂缝与矿井疏干排水,使矿山开采地段的储水构造发生变化,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井泉干涸,形成大面积的疏干漏斗;地表径流的变更,使水源枯竭,水利设施丧失原有功能,直接影响农作物耕种。同时,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矿坑水、废石淋滤水等,一般较少达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繁衍与人畜生活饮用。(三)土壤退化与污染由于表土被清除采矿后留下的通常是新土或矿渣,加上大型采矿设备的重压,往往使土壤坚硬、板结,有机质、养分与水分缺乏。而地面塌陷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裂隙产生。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也随着裂隙、地表径流流入采空区或洼地,造成许多地方土壤养分短缺,土壤承载力下降。矿山固体废渣(煤矸石等)经雨水冲刷、淋溶,极易将其中的有毒有害成分 2 渗入土壤中,造成土壤的酸碱污染(主要是强酸性污染)、有机毒物污染与

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工作计划

万灵煤矿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一、水污染防治措施 由于矿井水是酸性废水,并且其总铁和总锰含量比较高,所以在污水处理工艺中需进行中和+混凝沉淀+除铁锰等工序。 处理方案采用“调节池+初沉池+水力循环澄清池+无阀滤池+除铁除锰双层过滤池+煤泥压滤”处理工艺,即矿井排水经过调节池(在本煤矿矿井水的pH变化时,调节池也可以作为临时的中和池使用)后进入初沉池以便除去部分SS,接着投入混凝剂再引入水力循环澄清池,经无阀滤池过滤,最后出水经除铁除锰过滤器处理(该除铁除锰装置对铁、锰的去除率为95%以上)。将排泥机排除的煤泥采用压滤机处理成煤泥饼,掺入末煤后出售,滤液返回调节池或排放。其工艺流程图见下图。 井水的设计能力及处理效果: 矿井目前正常涌水量为25 m3/h(600 m3/d),因此本次评价建议矿井水的设计处理能力为850 m3/d。 矿井水经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预测其污染物浓度为SS浓度为6.3 mg/L、总铁浓度为0.4 mg/L、总锰浓度为0.00025 mg/L、CODCr浓度为16.39 mg/L。矿井水和淋溶废水经过处理后,105.04 m3/d用于井下防尘和井上地面防尘,415.99m3/d排放到双山小河,处理后水质情况见过下表。 处理后水质情况表

污染物 SS 总铁总锰 CODCr 浓度(mg/L) 6.3 0.4 0.00025 16.39 产生量(t/a) 23 1.75 0.0011 11.97 排放量(t/a) 0.96 0.06 0.00003 2.49 二、矸石场与工业场地淋溶水的处理 临时矸石场和工业场地淋溶水与矿井水的水质相类似,主要污染物为SS,由于其矸石场与工业场地相接,具备引入矿井水处理系统处理的条件,可将淋溶水采用水泵抽入矿井水处理系统处理,但工业场地及周转矸石堆场必须实行雨污分流,在其周围修建截洪沟,在周转矸石堆场附近低洼处建设淋溶水沉淀池(事故池),工业场地及矸石场产生的淋溶水量不大,矿井水处理系统中设计处理能力中已考虑该部分废水的处理能力,对矿井水的处理不产生影响。 三、生活污水的处理 矿井劳动定员225人,年生产天数为330天,由表6可知,项目生活用水量为71.56m3/d,年用水量为23614.8 m3,排水量按用水量的85%计,则生活污水排放量为60.84 m3/d,20077.20 m3/a。根据排水量建议其废水处理规模为74 m3/d。 废水中SS浓度为220 mg/L、CODCr浓度为250 mg/L、BOD5 浓度为140 mg/L、NH3-N浓度30 mg/L。 生活水污染物浓度及产生量 序号污染物产生浓度 (mg/L,pH除外) 产生量 (t/a) 生活废水产生量(m3/a) 1 pH 6~9 / 20077.20 2 CODCr 250 5.02 3 BOD5 140 2.81 4 SS 220 4.42 5 NH3-N 30 0.60

环境污染与修复

小麦无公害生产病虫害绿色治理方案 论文课题:环境污染与修复 学院:农学院 专业: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年级: 12级 学号: 1209010375 学生姓名:杨雨婷 指导教师:胡安龙 2015年6月11日

目录 第一章前言 (4) 第二章小麦无公害生产的原则 (5) 第三章小麦主要病虫害的种类 (6) 第四章主要病虫发生为害特点 (6) 4.1主要病害为害特点 (6) 4.2主要虫害为害特点 (8) 第五章病虫治理措施与依据 (9) 5.1病害治理措施与依据 (9) 5.2虫害治理措施与依据 (10) 第六章推荐使用药剂及其特点 (11)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小麦无公害生产病虫害绿色治理方案 摘要 小麦是中国最重要的口粮之一,小麦产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近年来,国内资源环境、粮食供求格局和国际贸易形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小麦无公害生产病虫害绿色治理方案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麦无公害病害虫害绿色治理

Wheat pollution-free production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 green management scheme Abstract Whea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rain ration Chinese, wheat industry developmen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national food security and social stability. In recent years, the domestic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food supply and demand pattern and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situation has changed so wheatpollution-free production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 green treatment planis important. Keywords: pollution-free green wheat disease pest control

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影响分析

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影响分析 1 废水处理措施及其合理性分析 经分析,本项目为生物城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设计规模2.5万m3/d,主要用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近期(2020年)入驻项目外排污废水集中处理,拟选工艺为“进厂污水→进水调流井→粗细格栅、细格栅以及曝气沉砂池+膜格栅(或超精细格栅)→水解酸化池→A2/O生化池+MBR→臭氧催化氧化池→人工湿地”,尾水经紫外消毒后,中水回用40%(主要用于园区道路冲洗、绿化和施工场地的洒水等),剩余60%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标准(总氮参照DB51/2311-2016中“城镇污水处理厂”标准10mg/L控制)后,经拟设排口达标排放,进入锦江。 由此可知,本项目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由收集、预处理系统、生化处理系统及深度处理单元,处理后达标排放,具体分析如下: 工艺原理: (1)收集、预处理 1)曝气沉砂池 曝气沉砂池是一种长形渠道,沿渠壁一侧的整个长度方向,距池底60-90cm处安设曝气装置,在其下部设集砂斗,池底有i=0.1-0.5的坡度,以保证砂粒滑入。 由于曝气作用,废水中有机颗粒经常处于悬浮状态,砂粒互相摩擦并承受曝气的剪切力,砂粒上附着的有机污染物能够去除,有利于取得较为纯净的砂粒。在旋流的离心力作用下,这些密度较大的砂粒被甩向外部沉入集砂槽,而密度较小的有机物随水流向前流动被带到下一处理单元。另外,在水中曝气可脱臭,改善水质,有利于后续处理,还可起到预曝气作用。

图1-1 曝气沉砂池 2)膜格栅 膜格栅采用筛缝≤1mm的精细过滤器,即污水从格栅端面开口流入,水中的毛发、纤维物被膜格栅截留。 图1-2 膜格栅工艺原理 (2)生化处理单元 1)水解酸化池 水解酸化池,即水解、酸化。其中,水解是指有机物进入微生物细胞前、在胞外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微生物通过释放胞外自由酶或连接在细胞外壁上的固定酶来完成生物催化反应。酸化是一类典型的发酵过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各种有机酸。 从机理上讲,水解和酸化是厌氧消化过程的两个阶段,但不同的工艺水解酸

生态修复总结

生态修复总结 一、概述 1生态学及生态修复概念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目前已经发展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当前生态学主要由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个部分组成。生态修复是指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以广义的生物修复(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酶学修复)为基础,结合各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以及工程技术措施,通过优化组合和技术再造,使之达到最佳效果和最低耗费的一种综合的修复污染环境的方法。 2生态修复概述 生态修复所需要修复的是关键种(keyspecies)、功能群(functionalgroup)和生态过程(Ecologicalprocess)三个类型,而生态修复所需要的是植物、微生物和原生动物。 进行生态修复首先要进行诊断(Diagnose),对生态系统进行调查诊断,判断生态系统的破坏状况,然后构建和修复生态系统结构(Buildandrestoration),最后调整和强化生态功能,提高稳定性和自净能力(Repairing、strengthening、improving)。 生态修复的原则: 1地理学原则:要考虑生态修复地域性差异 2生态学原则:受限制性因子的影响

3系统学原则:整体和单一相互连接 4社会经济学原则 5美学原则 环境问题生态学根源主要包括:代谢失衡(metabolicimbalance)、系统无序(systemdisorder)、管理失调(managerialdissonance) 二、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 水环境生态修复部分主要介绍了富营养浅水湖泊生态修复、河道污染治理技术、生态浮床技术以及人工湿地等。 在富营养浅水湖泊生态中,主要探讨了三种修复思路。第一种是进行杀藻除藻。可通过投加化学药剂进行杀藻除藻,虽然可以快速杀除藻类,但是化学药剂的投加会对水环境产生污染。第二种是进行营养盐的控制。可以通过截污对外源营养盐及污染进行控制,通过清淤挖泥对内源营养盐进行控制,还可以钝化营养盐。第三种是进行生物控制。包括以浮游动物、鱼类控制浮游植物的生物调控和以水生高等植物控制水体营养盐及浮游植物的生物调控。 水生态修复中常用的植物有三种: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挺水植物。 在河道污染治理中,用的方法较多,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以及生态方法。常用的物理方法有截流分污、引水冲污、底泥疏浚和曝气复氧。化学方法主要包括化学除藻和重金

(完整版)环境污染防治要求措施

中铁XX局集团第X工程有限公司XX第二大桥IV合同项目经理部 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加强大榭第二大桥工程IV标段施工生产时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由于施工造成污染,保障工地附近居民和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做好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确实加强文明施工管理,特制定如下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一、成立机构建立体系明确责任 (一)、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由各职能部门、专(兼)职管理人员和各作业队负责人组成的施工环境保护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张仕卿 副组长:颜彬文冯非洲 组员:蒋仁强李新凯戴燕王好勇 伍永彬颜洪波陈建颜宏伟 以及各作业队负责人 (二)、根据施工进度和施工特点,分工序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加强施工管理,完善环境保护体系(见下图)。 环境保护保证体系

二、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中水土保持工作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至关重要,开工后,针对本标段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工作全面规划,因地制宜。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及《水土保持法》要求,积极维护当地自然环境和居民清洁适宜的生活、劳动环境,尽可能保持原有绿化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为此制定如下措施。 (一)、大气污染保护措施 1、路堑爆破污染 (1)采用先进的爆破技术

工程可以选用减震效果比较好的爆破方法,同时利用一些优质炸药,以减少爆破对环境的污染。 (2)合理设计孔网参数 深孔微差爆破的孔网参数包括炮孔深度、最小抵抗线、孔距和排距等,确定孔网参数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为:①炮孔密集系数要尽量大于1;②采用大孔距小排距爆破新技术;③减少炮孔超深;④深孔堵塞要合理,防止孔口药量集中;⑤采用孔内间隔装药。 (3)强化炮孔堵塞,提高堵塞质量 根据目前的试验研究,被爆破岩石的破坏与高温高压爆炸气体膨胀做功的多少密切相关,因此,爆炸气体由炮孔口直接喷出而泄漏成为爆炸能量严重损失、炸药单耗量明显增加的根本原因之一。实践证明,用高强材料堵塞炮孔与用常规方法堵塞相比,一般可节省炸药20~30%。因此强化炮孔堵塞,提高堵塞质量对于节约炸药单耗,减少爆破产生的空气污染物是十分有利的。 (4)设置爆区表面覆盖,减少飞石影响 对爆区表面进行覆盖,以避免爆破产生的飞石对周围建筑物造成破坏。目前,经常采用的覆盖方法为沙土袋配合草垫、尼龙网的逐层覆盖法,由下至上的覆盖顺序为:一层沙土袋→一层草垫→一层沙土袋→一层尼龙网→一层沙土袋,具体覆盖结构见图。 炮区覆盖防护结构示意图

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建城[2009]23号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 环发[2006]115号废弃家用电器与电子产品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环发[2006]38号制革、毛皮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公告2006年第9号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 环发[2005]109号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环发[2004]59号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政策 环发[2003]163号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环发[2003]10号柴油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环发[2003]7号摩托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环发[2()02]26号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环发[2001]199号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环发[2001]118号印染行业废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建成[2000]124号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建成[2000]120号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环发[1999]273号草浆造纸工业废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环发[1999]134号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国经贸资源[1999]l005号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政策要点 环境保护工程技术规范 HJ 47l—2009 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462—2009 工业锅炉及炉窑湿法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 HJ435—2008 钢铁工业除尘工程技术规范 HJ434—2008 水泥工业除尘工程技术规范 HJ348—2007 报废机动车拆解环境保护技术规范 HJ/T301—2007 铬渣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技术规范(暂行) HJ/T181—2005 废弃机电产品集中拆解利用处置区环境保护技术规范(试行) HJ/T179—2005 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石灰石/石灰—石膏法

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复习题

2016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原位生物修复 指在污染的原地点采用一定的工程措施进行生物修复。采用工程措施但不挖掘或抽取地下水等方法。 2、环境生物技术 直接或间接利用完整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某些组成部分或某些机能.建立降低或消除污染物产生的生产工艺,或者能够高效净化环境污染以及同时生产有用物质的人工技术系统,称之为环境生物技术。 3、膜污染 膜污染是指在膜过滤过程中,水中的微粒、胶体粒子或溶质大分子由于与膜存在物理化学相互作用或机械作用而引起的在膜表面或膜孔内吸附、沉积造成膜孔径变小或堵塞,使膜产生透过流量与分离特性的不可逆变化现象。 4、稳定塘处理技术 稳定塘旧称氧化塘或生物塘,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构筑物的总称。其净化过程与自然水体的自净过程相似。通常是将土地进行适当的人工修整,建成池塘,并设置围堤和防渗层,依靠塘内生长的微生物来处理污水。主要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稳定塘污水处理系统具有基建投资和运转费用低、维护和维修简单、便于操作、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病原体、无需污泥处理等优点。 5、植物促进 也称之为植物提取,植物根系将土壤中重金属或有机污染物从污染的土壤中转移到植物的地上部分。一般指那些能累积超过叶子干重%的Mn,或者%

的Co、Cu、Pb、 Ni、Zn,或者%的Cd的植物。目前世界上有 500多种这样的植物。 6、湿地处理系统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是由人工优化模拟湿地系统而建造的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综合降解净化功能,且可认为监督控制的废水处理系统,是一种集物理,化学,生化反应于一体的废水处理技术;一般由人工基制和生长在其上的水生植物组成,是一个独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综合生态系统。 7、土地处理技术 利用土壤-植物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和对污染物的综合净化功能对被污染的河水进行异位处理的技术。 8、矿化作用 指有机污染物在一种或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彻底分解为H2O、CO2和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如含氮化合物、含磷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和含氯化合物等的过程。 9、生物强化 是指通过向传统的生物处理系统中引入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提高有效微生物的浓度,增强对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能力,提高其降解速率,并改善原有生物处理体系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能。 10、生物冶金 生物冶金技术,又称生物浸出技术,通常指矿石的细菌氧化或生物氧化,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进行。这些微生物被称作适温细菌,大约有微米长、微米宽,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靠无机物生存,对生命无害。这些细菌靠黄铁矿、砷黄铁矿和其他金属硫化物如黄铜矿和铜铀云母为生。 12、颗粒污泥 颗粒污泥是指UASB工艺中起净化污水作用的污泥颗粒。好氧颗粒污泥

土壤污染及其修复技术模板

第二章污染物控制技术 6 土壤污染及其修复技术 6.1 土壤污染 (2) 6.1.1 土壤污染的定义 (2) 6.1.2 土壤污染的类型和来源 (3) 6.1.3 土壤污染的特点 (5) 6.1.4 土壤污染的危害 (5) 6.2 土壤污染及治理 (6) 6.2.1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6) 6.2.2 土壤污染治理 (7) 6.3 修复技术 (9) 6.3.1 热力学修复 (9) 6.3.2 热解吸修复技术 (9) 6.3.3 焚烧法 (10) 6.3.4 土地填埋法 (10) 6.3.5 化学淋洗 (10) 6.3.6 堆肥法 (10) 6.3.7 植物修复 (10) 6.3.8 渗透反应墙 (10) 6.3.9 生物修复 (10)

6 土壤污染及其修复技术 6.1 土壤污染 土壤是自然环境要素的重要组成之一,它是处在岩石圈最外面的一层疏松的部分,具有支持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能力,被称为土壤圈。土壤圈处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的过渡地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土壤固相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其中矿物质约占土壤固体总重量的90%以上,而有机质约占固体总重量的1%~10%。土壤液相是指土壤中水分及其水溶物。土壤中有无数孔隙充满空气,即土壤气相。典型土壤约有35%的体积是充满空气的孔隙,因而土壤具有疏松的结构。 土壤具有两个重要的功能,一是土壤作为一项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二是土壤对于外界进入的物质具有同化和代谢能力。由于土壤具有这种功能,所以人们肆意开发土壤资源,同时将土地看作人类废物的垃圾场,而忽略了对土地资源的保护。由于这种原因,人类面临着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以及土壤污染等诸多问题。其中,土壤污染的形势极为严峻。 6.1.1 土壤污染的定义 6.1.1.1 土壤背景值 土壤背景值是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土壤背景值是各种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成土过程的产物,地球上的不同区域,从岩石成分到地理环境和生物群落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实质上它是各自然成土因素(包括时间因素)的函数。由于成土环境条件仍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特别是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随之不断地增强和扩展,目前已难以找到绝对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因此,现在所获得的土壤背景值也只能是尽可能不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数值。 研究土壤背景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因为污染物进入土壤环境之后的组成、数量、形态和分布变化,都需要与背景值比较才能加以分析和判断,所以土壤背景值是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特别是土壤污染综合评价的基本依据,是研究和确定土壤环境容量,制定土壤环境标准的基本数据,也是研究污染元素和化合物在土壤环境中的化学行为的依据。另外,在土地利用及其规划,研究土壤生态、施肥、污水灌溉、种植业规划,提高农、林、牧、副业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食品卫生、环境医学等方面,土壤环境背景值也是重要的参比数据。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土壤背景值的研究工作,先后开展了北京、南京、广州、重庆以及华北平原、东北平原、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西北黄土、西南红黄壤等的土壤和农作物的背景值研究。

环境污染防控重点及预防措施

环境污染防控重点及预防措施 施工单位: 工程名称: 日期:

环境污染防控重点及预防措施 一、环境保护管理措施目标 为保护施工现场周边生活环境,防止污染和其它公害,“以人为本”,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规定,制定施工现场环保措施。 1)、环保保护目标:在工程施工期间,对噪声、振动、废水和固体废弃物进行全面控制,尽量减少这些污染排放所造成的影响。文明施工、保护当地水环境及周边植被不被破坏。 2)、环境保护指标:在工程施工期间,对噪声、振动、废水、废气和固体废气物的影响满足国家和当地有关法规的要求。 1、环境保护管理的思路是: 2、环境因素及管理方案 针对本工程特点,首先识别施工生产中将要出现的各种环境因素(主要是水、气、声、渣)及其会造成的影响,针对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确定环境保护目标、指标,编制环境管理方案。项目部成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和防止扰民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项目部相关职能部门定期检查、监督和指导,保证管理方案的贯彻落实。 二、施工安全环保措施计划 1、环境监测计划 (1)施工现场的环境监测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实施,由安全环境管理部负责。监测的对象包括场界噪声、污水排放及粉尘等;监测的频数位每月进行一次,施工淡季和非高峰期每季监测一次。 (2)环境监控计划

项目部在实施噪声和污水环境监测的同时,对粉尘排放等不易量化的指标的环境因素进行定性检查,监控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落实情况。 2、防止和减轻水、大气污染计划 (1)施工中和生活区所产生的废碴和垃圾、集运到当地环保单位指标的地点堆放,不得随意乱堆弃,以造成水土污染。施工中拌和或筛分无机结合料时要采取喷水抑尘措施。 (2)水泥应采取袋装或罐装运输,石灰应遮盖运输,并按规划地点堆放。 3、临时设施工程管理计划 采取一切合理措施,对施工作业产生的灰尘进行洒水等防尘措施,对有挥发性的材料如水泥、石灰等在运输和堆放过程中,要加以遮盖、防止污染。 4、噪音控制计划 (1)考虑在学校等公用设施附近施工,应采取措施和改进施工方法,使施工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尽能减至最低程度,并将措施汇报给监理批准。 (2)施工使用的挖掘机、风镐、搅拌机、电锯等高噪声和高振动的施工机械,应避免夜间在居住区和敏感区附近作业。 (3)噪音的控制,施工时应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并且采取隔音措施。 (4)选取素质较高的民工,入场后还应加强教育。 (5)施工现场指挥生产,采用无线电对讲机既可进行工作联络,又可减少人为的叫喊声。 5、加强运输车辆的管理计划 加强现场运输车辆出入的管理,车辆进入禁止鸣笛,对钢管、钢模、钢模板的装卸,采用人工递送的办法,减少金属件的碰撞声。 6、防火计划 施工现场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和公安部关于建筑工地防火的基本措施。加强消防工作的领导,建立一支义务消防队,现场设消防值班人员,对进场职工进行消防知识教育,建立安全用火制度。 7、环境卫生计划 (1)施工现场设专人负责卫生保洁,保持现场整洁卫生,道路畅通、无积水。

第四章 环境污染的修复与防治

第四章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及环境污染修复 第一节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作用 一、烃类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 烃类的微生物降解,在解决碳氢化合物环境污染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环境中烃类微生物降解以有氧氧化占绝对优势。 1.正构烷烃的微生物降解 正构烷烃的降解途径有三种:通过烷烃的末端氧化,或次末端氧化,或双端氧化,逐渐生成醇、醛及脂肪酸,而后经β-氧化进入双羧酸循环,最终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其中以烷烃末端氧化最为常见(图4-1)。许多微生物都能降解碳原子数大于1的正构烷烃。而能降解甲烷的是一群专一性微生物,如好氧型的甲基胞囊菌、甲基单胞菌、甲基球菌、甲基杆菌。 2.烯烃的微生物降解 烯烃的微生物降解途径主要是烯烃的饱和末端氧化,再与正构烷烃相同的途径成为不饱和脂肪酸;或者是烯的不饱和末端双键环氧化成为环氧化合物,再经

开环所成的二醇至饱和脂肪酸。然后,脂肪酸通过β-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图4-2)。能降解烯烃的微生物有拉小球菌、酮绿色板毛菌等。 3.苯及同系物的的微生物降解 第一,降解前期,带测链芳香烃往往先从侧链开始分解,并在单加氧酶作用下使芳环羧基化形成双醇中间产物(如儿茶酚)。第二,形成的双酚化合物在高度专一性的双加氧酶作用下,环的二个碳原子上各加一个氧原子,使环键在邻位或间位分裂,形成相应的有机酸。第三,得到的有机酸逐渐转化为乙酰辅酶A、虎伯酸等,从而进入三羧酸循环,最后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苯系列化合物能被假单胞菌、分枝杆菌、不动杆菌、节杆菌、芽孢杆菌、诺卡氏菌等氧化降解(图4-3)。

4.二、三环芳香烃的微生物降解 萘、蒽、菲等二环和三环芳香烃化合物,微生物降解途径是先经过包括单加氧酶在内的若干步骤生成双酚化合物,再在双加氧酶作用下逐渐开环形成侧链,而后按直链化合物方式氧化,最终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图4-4)。 图4-4 二、三环芳烃的微生物降解 二、农药的微生物降解 1.有机氯农药的微生物降解 以2,4-D乙酯为例,其生物降解途径如图4-5。其它此类农药的微生物降解与其类同。能降解此类农药的微生物有球形杆菌、聚生孢噬纤维菌、绿色产色链霉菌、黑曲菌等。

污染环境生物修复技术

污染环境生物修复技术 摘要:最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修复技术在污染环境的治理中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并在预防环境污染和治理环境污染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本文对生物修复应满足的生态条件做了详尽总结,分别是微生物、处理场地、水分、营养物质、氧气与电子受体、根圈作用和土壤物化因素,这些因素将决定生物修复的成败。本文还重点分析了影响微生物修复的关键因素,包括生物因素、营养因素、O2和电子受体、表面活性剂和共代谢物等。[4]关键词:生物修复;污染环境;生态条件、微生物 生物修复即利用微生物降解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消除污染者,减少其浓度的修复方法。大体上,可以将生物修复分为原位生物修复和异位生物修复。原位生物修复(就地生物修复)即污染土壤或水体不经过搬运或运输,而是通过投加微生物、营养盐、电子受体等方法进行原位生物降解。异位生物修复即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将受污染物质搬离原地进行集中生物降解,通常对于污染严重的土壤与水体多采用该技术。与传统的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相比,生物修复技术具有可以原地进行、投资省、对周围环境的扰动小、对污染物的去除具有持久性、公众易于接受、可以与物理化学方法结合使用等优点。[2] 生物修复的目标及应满足的最佳生态条件[3] 生物修复的目标至少是将土壤及地下水或地表水环境中的污染物降低到环境安全标准值以下,作为一种生物处理技术,生物修复是否成功取决于多种因素。从技术参数上大体可分以下几点: (1)微生物必须筛选获得具有活性的专性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必须有能力在合理的速率下将污染物从起始的高浓度降解达到规定的标准浓度以下,并且在分解污染物的过程中不应产生毒性代谢物。 (2)处理场地处理场地中存在的化学污染物及其浓度不应显著抑制微生物或酶的降解活性和高积累植物的吸收作用,否则应加以稀释;处理的化学污染物必须是生物可利用的;在处理点或反;应器中的条件必须适合生物生长,为此首先有必要对处理场地本身及处理过程所需达到的生态条件进行了解和设置。 (3)水分大量资料表明,水分是调控微生物、植物和细胞游离酶活性的重要因子之一。因为它是营养物质和有机组分扩散进入生物活细胞的介质,也是代谢废物排出生物机体的介质。特别是,水分通过对土壤通透性能、可溶性物质的特性和数量、渗透压、土壤溶液pH 和土壤不饱和水力学传导率发生作用而对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生物修复产生重要影响。一些研究表明,25 %~85 %持水容量或- 10 kPa 或许是土壤水分有效性的最适水平。

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

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突出,减少环境污染、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生物修复技术以其成本低、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受到普遍关注,成为环境治理的主要方法和技术。本文综述了环境生物技术的形成发展、应用前景等,着重分析了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废水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环境生物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水产养殖废水 1 生物修复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原理 生物修复又称生物改良,是指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来减少污染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的浓度或使其无害化,从而使污染了的环境能够部分或完全地恢复到原初状态的过程。 生物修复根据所利用的生物,可以分为植物修复、动物修复、生态修复、微生物修复四类。根据被修复的污染环境,可以分为土壤生物修复、水体生物修复和大气生物修复。而由于生物修复的实施方法不同,又分为原位生物修复和异位生物修复。 1.1 生物修复的基本原理 生物修复技术是通过生物的降解和转化,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小分子化合物和二氧化碳与水。利用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吸收、代谢及降解等功能,对环境中污染物的降解起催化作用,加速去除环境中的污染物。 1.2 生物修复技术的特点 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投资费用低,对环境影响小,使用效果好,使用区域范围广,使用面积大等特点,而且能同时处理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在土壤修复中还可以去除环境中的重金属和放射性核素。但其也存在局限性,生物不能降解进入环境中的所有污染物,并且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 2 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废水中的应用 氨氮是水产养殖的最主要危害,但传统的加注新水、曝气、漂白粉或臭氧氧化、使用斜发沸石进行离子交换等方法脱氮效果并不理想[2]。而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稳定塘法等生物处理法存在或伴有污泥产生、反应启动慢、出水水质不稳定等问题。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体氨氮污染的处理上被广泛应用。微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主要应用于养殖环境的原位修复中,主要处理底泥的有机污染和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