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信息分类与代码编制说明

环境信息分类与代码编制说明
环境信息分类与代码编制说明

网页制作常用代码

Dreamweaver代码div+css Dreamweaver代码 基本结构标签: ,表示该文件为HTML文件 ,包含文件的标题,使用的脚本,样式定义等 ---,包含文件的标题,标题出现在浏览器标题栏中 ,的结束标志 ,放置浏览器中显示信息的所有标志和属性,其中内容在浏览器中显示. ,的结束标志 ,的结束标志 其它主要标签,以下所有标志用在中: ,链接标志,"…"为链接的文件地址 ,显示图片标志,"…"为图片的地址
,换行标志

,分段标志 ,采用黑体字 ,采用斜体字


,水平画线
,定义表格,HTML中重要的标志 ,定义表格的行,用在
中 ,定义表格的单元格,用在中 ,字体样式标志

属性是用来修饰标志的,属性放在开始标志内. 例:属性bgcolor="BLACK"表示背景色为黑色. 引用属性的例子: 表示页面背景色为黑色; 表示表格背景色为黑色. 常用属性: 对齐属性,范围属性: ALIGN=LEFT,左对齐(缺省值),WIDTH=象素值或百分比,对象宽度. ALIGN=CENTER,居中,HEIGHT=象素值或百分比,对象高度. ALIGN=RIGHT,右对齐. 色彩属性: COLOR=#RRGGBB,前景色,参考色彩对照表. BGCOLOR=#RRGGBB,背景色.

表示绝对居中.
表格标识的开始和结束. 属性: cellpadding=数值单位是像素,定义表元内距 cellspacing=数值单位是像素,定义表元间距 border=数值单位是像素,定义表格边框宽度 width=数值单位是像素或窗口百分比,定义表格宽度 background=图片链接地址,定义表格背景图 表格中一个表格行的开始和结束; 表格中行内一个单元格的开始和结束 属性:

中国纺织集团信息分类编码系统设计导则

中国纺织集团信息分类编码系统设计 导则 1

2

Q/CTMC 信息分类代码系统设计导则 ( 指导性文件) ( 征求意见稿) ( 本稿完成日期: -5) 中国纺织机械( 集团) 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标准为集团公司指导性文件。 作为信息平台上数据采集、交流、共享的基础, 代码是应用计算机进行现代生产管理的基础数据, 是一种数据的表示形式。信息分类编码是集团公司企业应用计算机进行各种信息数据管理和资源规划的基础。 本标准经过实现集团内部管理的信息化和系统化、统一化, 从而在集团公司与内部企业之间实现信息采集、交流和共享, 逐步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统一, 以信息平台向交易平台升级, 开展电子商务。 根据集团公司管理需要, 对集团内企业信息分类与编码的有关内容作了规定,以适应我公司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本标准编制过程中参考了经纬股份、郑州股份、青岛纺机的编码系统。 本标准中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机械( 集团) 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机械( 集团) 有限公司质量部归口。 I

信息分类代码系统设计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纺机集团企业计算机辅助管理信息编码的基本规定、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基本原则、代码系统的基本体系及设计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纺机集团企业管理信息分类与代码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经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7027—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GB/T17710—1999 数据处理校验码系统 3 术语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信息 具有一定含义的事物或概念。 3.2 编码 对某一类信息赋予代码的过程。 1

信息分类方法

信息分类方法 信息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两种: 线分类法 线分类法又称层级分类法,是指将分类对象按所选定的若干分类标志,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层级类目,并排列成一个有层次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分类体系的一般表现形式是大类、中类、小类等级别不同的类目逐级展开,体系中各层级所选用的标志不同,同位类构成并列关系,上下位类构成隶属关系。由一个类目直接划分出来的下一级各类目之间存在着并列关系,不重复,不交叉。 线分类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 在线分类法中,由某一上位类类目划分出的下位类类目的总范围应与上位类类目范围相同(都属于家具)。 2. 当一个上位类类目划分成若干个下位类类目时,应选择一个划分标志(按照制作原料)。 3. 同位类类目之间不交叉、不重复,并只对应于一个上位类(木椅、木凳、木桌、木箱、木架)。 4. 分类要依次进行,不应有空层或加层。 线分类法的优缺点: ? 优点:层次性好,能较好地反映类目之间的逻辑关系,使用方便,既适合于手工处理信息的传统习惯,又便于计算机处理信息。 ? 缺点:线分类体系存在着分类结构弹性差(分类结构一经确定,不易改动)、效率较低(当分类层次较多时,代码位数较长,影响数据处理的速度)。 面分类法 面分类法又称平行分类法,它是将拟分类的商品集合总体,根据其本身的属性或特征,分成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的面,每个面都包含一组类目。将每个面中的一种类目与另一个面中的一种类目组合在一起,即组成一个复合类目。 服装的分类就是按照面分类法组配的。把服装用的面料、款式、穿着用途分为三个互相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的“面”,每个“面”又分成若干个类目。使用时,将有关类目组配起来。如:纯毛男式西装,纯棉女式连衣裙等。 面分类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 根据需要,应将分类对象的本质属性作为分类对象的标志。 2. 不同面的类目之间不能相互交叉,也不能重复出现。 3. 每个面有严格的固定位置。 4. 面的选择以及位置的确定应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面分类法的优缺点: ? 优点:具有较大的弹性,可以较大量地扩充新类目,不必预先确定好最后的分组,适用于计算机管理。 ? 缺点:组配结构太复杂,不便于手工处理,其容量也不能充分利用。 信息编码是将某一类信息赋予一定的符号,为了满足实际业务应用,编码需要具备以下基本原则: 1. 唯一性:编码必须保证每一个编码对象对应仅有一个代码。 2. 可扩展性: 代码结构必须能够适应编码对象不断增加的需要 3. 简单性:在不影响代码的容量和可扩展性的情况下, 代码尽量简短明确,以

学科分类与代码表.pdf

学科分类与代码表 110数学 110.11数学史 110.14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 110.17数论 110.21代数学 110.24代数几何学 110.27几何学 110.31拓扑学 110.34数学分析 110.37非标准分析 110.41函数论 110.44常微分方程 110.47偏微分方程 110.51动力系统 110.54积分方程 110.57泛函分析 110.61计算数学 110.64概率论 110.67数理统计学 110.71应用统计数学 110.74运筹学 110.77组合数学 110.81离散数学 110.84模糊数学 110.87应用数学 110.99数学其他学科 120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120.10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基础学科120.20系统学 120.30控制理论 120.40系统评估与可行性分析 120.50系统工程方法论 120.60系统工程 120.99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其他学科130力学 130.10基础力学 130.15固体力学 130.20振动与波 130.25流体力学 130.30流变学 130.35爆炸力学 130.40物理力学 130.45统计力学 130.50应用力学 130.99力学其他学科 140物理学 140.10物理学史 140.15理论物理学 140.20声学 140.25热学 140.30光学 140.35电磁学 140.40无线电物理 140.45电子物理学 140.50凝聚态物理学 140.55等离子体物理学140.60原子分子物理学140.65原子核物理学 140.70高能物理学 140.75计算物理学 140.80应用物理学 140.99物理学其他学科 150化学 150.10化学史 150.15无机化学 150.20有机化学 150.25分析化学 150.30物理化学 150.35化学物理学 150.40高分子物理 150.45高分子化学 150.50核化学 150.55应用化学 150.99化学其他学科180.24生理学 180.27发育生物学 180.31遗传学 180.34放射生物学 180.37分子生物学 180.41生物进化论

dw网页制作基础代码

Dreamweaver 8 基础代码 HTML基本结构(每个网页都是在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添加内容的) ---------网页文件开始标签 --------头部元素开始标签 ----------网页标题开始标签 … 头部元素 ---------网页标题结束标签 -------头部元素结束标签 ---------网页内容开始标签 ... 网页具体内容 --------网页内容结束标签 ---------网页文件结束标签 Dreamweaver的代码里打“<”会出现可选择代码,或在“< >”里打空格也会出现,方便输入。标签书写方式(不同标签书写方式不同) 1. <标签>对象 如:title、head等。 2. <标签> 如:br 3. <标签该标签的属性1=“参数1” 该标签的属性2=“参数2” ...>对象 如:font 注意: 1.第三种类型的标签也可以使用第一种的格式,即标签的属性不一定要写。 2.可以嵌套,但要注意顺序。 两个代码之间至少要用一个空格隔开。 几个常用标签介绍 文字:... face:字体,引号中输入字体名。如:face=“黑体”。默认是宋体。 size:字号。可以是-7--------+7之间整数。默认是3。 color:颜色。可使用“red”之类的颜色名称或16进制编码指定。默认黑色。 换行:
加粗:... 倾斜:... 滚动字幕: 滚动标签:marquee 最简表达:相关字幕 滚动的属性: Direction--表示滚动的方向,值可以是left,right,up,down,默认为left Behavior--表示滚动的方式,值可以是scroll(连续滚动)slide(滑动一次)alternate(来回滚动)

信息分类与编码

上海亚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信息分类与编码 (草案) 日期:2011年10月

目录 1、前言 2、范围 3、规范性应用文件 4、术语和定义 5、分类 6、编码 7、分类对象表示 8、分类编码表

1、前言 本标准由亚东总部办公会议提出,归口到亚东总部信息管理部。 标准起草部门:总经办、办公室、人力资源部、信息管理部。 标准起草人:劳渝声、张正良、孙海龙、沈锡鹤 2、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亚东物流信息的分类、编码及分类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总部各级管理部门、分子公司以及相关单位对于物流信息的管理及应用。 3、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国标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亚东总部鼓励各部门及子分公司根据本标准使用这些国标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国标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0113-2003 分类与编码通用术语 GB/T 23831-2009 物流信息分类与代码 4、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1 类 category 具有某种共同属性(或特征)的实物或概念的集合。 【引自GB/T 10113-2003,2.1.1】 4.2 分类 classification 按照选定的属性(或特征)区分分类对象(3.4),将具有某种共同属性(或特征)的分类对象(3.4)集合在一起的过程。 【引自GB/T 10113-2003,2.1.2】 4.3 信息分类 information classifying

把具有某种共同属性或特征的信息归并在一起,把具有不同属性或特征的信息区别开来的过程。 【引自GB/T 10113-2003,2.1.3】 4.4 分类对象 objects of classification 被分类(3.2)的事物或概念。 【引自GB/T 10113-2003,2.1.4】 4.5 线分类法 method of linear classification 将分类对象(3.4)按选定的若干属性(或特征),逐次地分为若干层级,每个层级又分为若干类目。同一分支的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并列关系,不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隶属关系。 【引自GB/T 10113-2003,2.1.5】 4.6 层次码 layer code 能反映编码对象为隶属关系的代码。 【引自GB/T 10113-2003,2.2.22】 5、分类 5.1 原则 本标准按物流信息的业务管理及应用所反映的属性分类,遵循以下原则:5.1.1科学性 选择物流信息最稳定本质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的基础和依据。 5.1.2系统性 将选定的物流信息的属性或特征按一定的排列顺序予以系统化,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分类体系。 5.1.3可扩延性 设置收容类目,并且在建立物流信息分类体系和代码编码中充分考虑今后的信息分类与代码的扩充、延拓和细化。 5.1.4兼容性 与相关标准的相关内容相兼容。

信息分类方法及设备的生产技术

图片简介: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分类方法及装置,首先将网络信息进行划分,获得词汇集合;然后从词汇集合汇中,获得与预先存储的各类别信息相匹配的类别词汇;计算每一类别词汇的权重,依据预先存储的每一类别信息中各类别词汇的关联关系,确定词汇集合包含的所有类别词汇所属的目标类别信息;依据词汇集合包含的所有类别词汇所属的目标类别信息,以及词汇集合包含的每一类别词汇相应的权重,计算每一目标类别信息的权重;最终依据每一目标类别信息的权重,确定网络信息所属类别信息,从而实现了对网络信息的分类。在进行信息推送时,可以将与用户关注的类别信息相应的网络信息推送给用户。 技术要求 1.一种信息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网络信息进行划分,获得词汇集合,词汇集合至少包括一个词汇; 从所述词汇集合中,获得与预先存储的各类别信息相匹配的类别词汇,每一类别信息包括用于表征相应类别信息的至少一个类别词汇; 计算所述词汇集合中包含的每一类别词汇的权重,权重用于表征所述网络信息与相应类别词汇的关联程度; 依据预先存储的每一类别信息中各类别词汇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词汇集合包含的所有类别词汇所属的目标类别信息; 依据所述词汇集合包含的所有类别词汇所属的目标类别信息,以及所述词汇集合包含的每一类别词汇相应的权重,计算每一目标类别信息的权重;

依据每一目标类别信息的权重,确定所述网络信息所属类别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信息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所述词汇集合中包含的每一类别词汇的权重包括: 依据所述词汇集合中包含的每一类别词汇在所述网络信息中出现的次数、出现的位置、所述词汇集合中所有类别词汇所属目标类别信息的个数,和,预先获得的每一目标类别信息的逆向文件频率中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每一类别词汇的权重,每一目标类别信息的逆向文件频率为待分类的网络信息总数与包含相应目标类别信息的网络信息个数的商的对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信息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分类器获得用于描述所述至少一个类别信息的所述网络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信息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每一目标类别信息的权重,确定所述网络信息所属类别信息包括: 判断每一目标类别信息的权重与第一预设阈值的大小关系; 将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权重相应的目标类别信息,确定为所述网络信息所属类别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信息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词汇集合中包含的所有类别词汇所属目标类别信息的个数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执行步骤计算所述词汇集合中包含的每一类别词汇的权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信息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用户关注的类别信息; 将与用户关注的类别信息对应的网络信息发送至所述用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信息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信息为股票类信息,每一类别信息包括股票全称、股票简称和股票代码。 8.一种信息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将网络信息进行划分,获得词汇集合,词汇集合至少包括一个词汇;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词汇集合中,获得与预先存储的各类别信息相匹配的类别词汇,每一类别信息包括用于表征相应类别信息的至少一个类别词汇;

信息系统的类型

信息系统的类型 □信息系统的基本类型 信息系统可以是人工的或基于计算机的,独立的或综合的,成批处理的或联机的。通常的信息系统是上述各种类型的组合。当然它不能即是独 1.独立的系统是为了满足某个特定的应用领域(如,人事管理)而设计 2.综合的信息系统通过它们使用的数据而被综合在一起。系统利用一个资源共享的数据库来达到综合的目的。例如,工资系统要求正常地从人 3.以人工系统为基础已经开发出各种各样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到目前为止,在进行人工“计算机化”时,仍然缺乏设计经验和(或)缺少信息服务人员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也就是说,基于计算机的系统的工作流程直接借鉴了人工系统的工作流程。通常这些系统是独立的,而且把计算机仅仅用作为数据处理机。在设计这些系 4.信息系统也能按成批处理、联机处理或二者组合来分类。在成批处理系统中,将事务和数据分批地处理或产生报表。例如,银行将大量的支票编码,然后在一天结束时,将所在支票分批、排序并进行处理。又如,为了防止航空公司在塔拉斯一个售票点与在亚特兰大的另一个售票点同时出售从洛杉矶到旧金山的某一航班的最后一张机票,航空公司系统订票必须是联机的,以反映数据库当前的状态。多数联机信息系统也有成批处

即使出现了信息资源管理(IRM)系统,而且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潜力得 到了广泛的承认之后,大多数系统仍然是独立的成批处理系统。如今这些 系统中多数已经失去了使用价值,而且被重新设计成综合的、联机的系统。通过定义可知,“综合”要求业务领域经理和公司领导密切地合作。信息 服务专业人员可以作为顾问,而有关综合信息系统与业务领域的冲突和差 异则应该由用户团体来解决。解决这些差异以真正实现综合的环境是信息 □社会团体的信息系统 在每个社会团体的每个专业领域都能发现数据处理系统或信息系统 的潜力。下面我们按社会团体列举出这些实行计算机化的专业或应用领域。对于某种程度在专业上相近的系统多数可以综合在一起(例如,工资,会计和人事)。下面给出的清单只是为了说明可能的应用领域,并不包括 1.通用系统:(1)工资 (2)收帐 (3)付帐 (4)总帐 (5)库存管理 和控制 (6)人力资源开发 (7)预算 (8)财务分析 (9)采购 (10)字 2.制造业:(1)定货输入和处理 (2)分配和发送 (3)生产调度 (4) 制造资源计划(MRP,通常又称物料需求) (5)市场分析 (6)计算机辅助 设计(CAD) (7)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8)项目管理和控制 (9)成本标 3.保健:(1)病人结帐 (2)病房统计 (3)配方(包括药剂的相互影响) (4)护士站调度(5)诊断 (6)入院管理 (7)

网页设计试题及html代码

2.2.3 字型设置标记 功能:设置文字的风格,如黑体、斜体、带下划线等,这是一组标记,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产生复合修饰效果。常用的标记有以下一些: :文字以粗体显示。 :文字显示为斜体。 :显示下划线。 :删除线。 :使文字大小相对于前面的文字增大一级。 :使文字大小相对于前面的文字减小一级。 :使文字成为前一个字符的上标。 :使文字成为前一个字符的下标。 :使文字显示为闪烁效果。 :以等宽体显示西文字符。 :输出引用方式的字体,通常是斜体。 :强调文字,通常用斜体加黑体。 :特别强调的文字,通常也是斜体加黑体。 注:有些标记的效果必须在动态环境下才能显示,例如 标记。 【例2-4】字型设置标记的应用。 例如单标记


表示在文档当前位置画一条水平线,一般是从窗口中当前行的最左端一直画到最右端,它可以带这么一些属性:
。 功能:设置网页中普通文字的显示效果。 格式:文字。 格式:标题内容。 属性:n 表示标题字号的级别,可以是1~6之间的任意整数,数字越小,字号越大。 段落标记 功能:设置文章段落的开始和结束。浏览器在解释HTML文档时,会自动忽略文档中的回车、空格以及其他一些符号,所以在文档中输入回车,并不意味着在浏览器内将看到一个不同的段落,当需要在网页中插入新的段落时,可以使用段落标记,它可以将标记后面的内容另起一段。格式:

。 强制换行标记 功能:另起一行显示文字。 格式:
插入水平线标记 功能:在页面上画横线,可用于页面上内容的分割。 格式:
1.无序列表 功能:设置无序列表。 格式:
  • 列表项目1
  • 列表项目2 属性:在无序列表的开始和结束处,分别是
    标记,每一项列表条目之前必

    中国纺织集团信息分类编码系统设计导则

    Q/CTMC 信息分类代码系统设计导则 (指导性文件)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03-5) 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发布

    Q/CTMC ××××—×××× 前言 本标准为集团公司指导性文件。 作为信息平台上数据采集、交流、共享的基础,代码是应用计算机进行现代生产管理的基础数据,是一种数据的表达形式。信息分类编码是集团公司企业应用计算机进行各种信息数据管理和资源规划的基础。 本标准通过实现集团内部管理的信息化和系统化、统一化,从而在集团公司与内部企业之间实现信息采集、交流和共享,逐步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统一,以信息平台向交易平台升级,开展电子商务。 根据集团公司管理需要,对集团内企业信息分类与编码的有关内容作了规定,以适应我公司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本标准编制过程中参考了经纬股份、郑州股份、青岛纺机的编码系统。 本标准中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质量部归口。 I

    Q/CTMC ××××—×××× 信息分类代码系统设计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纺机集团企业计算机辅助管理信息编码的基本规定、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基本原则、代码系统的基本体系及设计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纺机集团企业管理信息分类与代码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7027—2002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GB/T17710—1999 数据处理校验码系统 3 术语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信息 具有一定含义的事物或概念。 3.2 编码 对某一类信息赋予代码的过程。 3.3 代码 代码是一个或一组有序的,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与处理的符号,有时简称“码”。 3.4 数据 事物、概念或指令的形式化的表现形式。它适于由人或自动装置进行通讯、解释或处理。 3.5 信息分类 根据信息内容的属性或特征,将信息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形成一定的分类系统和排列顺序,以便管理和使用信息。 3.6 代码系统 代码的体系、命名、结构和实施方法等的整体。 3.7 信息系统 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储存、管理、检索和传输,并能将信息提供有关人员进行评价、分析、决策的系统。 3.8 信息代码系统 适应信息系统运行中的要求而建立的代码系统。 3.9 代码结构 代码当中字符排列的模式。 4 信息编码的基本规定 4.1 代码一般采用下列字符: ——阿拉伯数字0~9; 1

    信息 分类 方法

    信息分类方法 UCD的活动已经办到了第11期,上期有事缺席,这次按时参加了。本期的题目是《信息的分类与方法》,主讲人是网易的欧阳晓宁。关于会议的具体情况,可参阅胡晓同学的《寻找恰当的盒子》 晓宁同学开篇就提了个有趣的问题:什么是信息?分类?方法? ?信息 什么是信息?这还真没想过,想想也真不好说。反向思考一下,什么不是信息?仔细想了一下,这个也真没找着(哪位同学找到的告知俺一声)。所以总结了一下:大千世界,点点滴滴,均是信息。因此,信息自古就有,而且不少。现代社会之所以叫信息社会,并不是说信息有多爆炸,关键是信息渠道爆炸,其罪根祸首就是互联网的出现。 ?分类 互联网的出现让信息大量涌现,多了所以需要分类。这个说法没错,但不准确。分类是有目的的,只有辨别出不同目的的分类,才会有针对性的分类方法。与会的UCD同学们讨论了很多。下面是个表格式的归纳:

    ?方法 第一种是领导导向型的分类 领导的想法通常都很主观,但也多是从生意的角度出发,所以我把其解释成是战略需求为目的的分类。领导的战略需求,做实际执行的不一定了解得十分清楚,所以只能做的就是按照领导的想法办事了。 分类的方法:LA法(Leader is All领导说啥就是啥) 第二种是客户导向型的分类 跟第一种很相象,也是主观的分类。比如会上有个同学举了个例子,说某个客户就要求其网站的内容按“动?感?之?都”(不好意思,我没听清,这是乱写的)来分类。客户这样提法当然是想通过网站来体现他的一些理念。问题是如何将所有网站信息归到这4个盒子中,这是设计人员很头疼的事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比较客观的做法就是先把所有的网站信息句子化,然后邀请一些网站的目标受众将句子化后的信息分到这4个盒子中。经过统计分析的处理即可。 分类的方法:1、大类划分方面:GHM法(God Help Me客户就是上帝) 2、小类归类方面:对应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 第三种是内部导向型的分类 会中讨论的及晓宁同学的案例中多属于这样的分类。分类的方向主要会从行业标准、可拓展性、易设计性、性能等方面来考虑。分类的方法主要是依靠从业人员的逻辑能力来进行归纳推导。 在内部讨论确定了大类的前提下,细类的归类方法同样可以利用对应分析的方法。 分类的方法:1、大类划分方面:逻辑归纳法 2、小类归类方面:对应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 第四种是用户导向型的分类 网站设计当然是要给用户看的,因此信息的易读易找对增加用户体验、增强网站粘性并最终达成商业目标就很重要。所以分类的方法自然应该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 从用户角度出发信息也有两个层面: 1.传授知识类信息:此类信息的分类需要的是充分揭示信息的内在结构,从而让用户易读易懂。本文前面的表格分类属于此类。由于是新知识, 其分类就不能依靠用户来分类,而只能是倚赖新知识传递人员的专业知

    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代码解读

    《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解读 刘宏 2017-03-09 《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标准为信息技术服务分类提供了分类方案,为信息技术服务体系的建立和维护提供了依据。目前公司的业务基本上是按照《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进行分类,因此本文介绍了《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主要内容。 信息技术服务需求包括纵横两个维度的内容,一是横向的由管理体系、人员、信息资源、技术支撑等组成的信息化体系要素,二是纵向的系统生命周期过程,即系统的概念、开发、生产、使用、支持、退役等六个阶段。 应对需方信息技术服务需求的各项内容,在供方层面产生了八项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包括咨询服务、培训服务、数据处理服务、软件开发和部署服务、测试服务、集成服务、IT运维服务和租赁服务。这八种信息技术服务应对需方信息技术服务需求全部要素的同时,也涵盖了系统生命周期过程的全部六个阶段。 运营 图 1 信息技术服务框架图 图1中,八类信息技术服务业务与信息技术服务需求的基本对应关系如下: 1)咨询服务,包括规划、设计、管理咨询、监理、评估认证和技术培训等,应对于 需方信息技术服务需求中的管理体系、人员、信息资源,以及技术支撑中的概念 和开发等阶段。 2)设计与开发服务,包括硬件、软件等设计开发,应对于需方技术支撑需求中的设

    计开发阶段。 3)系统集成试试服务,包括基础环境、硬件、软件、安全等集成实施,以及集成实 施管理等,应对于需方技术支撑需求中的集成实施阶段。 4)运行维护服务,包括基础环境、硬件、软件、安全等运行维护服务,以及运行维 护管理等,应对于需方技术支撑需求中的运行维护阶段。 5)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包括数据加工处理、存储等,应对于需方的信息资源需 求。 6)运营服务,包括软件、平台基础设施等运营服务,应对于需方的租用服务需求; 7)数字内容服务,包括数字动漫、游戏设计、地理信息等内容的加工与整合,应对 于需方的数字内容服务需求。 8)呼叫中心服务,包括业务咨询、信息查询、数据查询等信息服务,应对于需方的 信息服务需求; 在《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标准编制中对信息技术服务框架的中的信息技术服务分类进行了调整。表1是目前使用的信息技术服务分类。 特别注意的是在2010年前,由于认知上的失误,将“系统运行与维护”定义为“IT服务”,即所谓“大IT服务(覆盖IT全生命周期阶段的服务)”与“小IT服务(覆盖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的服务)之争。基于《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标准,目前公司的业务都属于信息技术服务范围内。公司目前个别业务单元名称冠以“IT服务”(其核心业务为“系统平台运行维护”等),在国内进行业务沟通与交流时可能存在一定的误解,需要特别关注。 信息技术服务的分类与代码内容如下: 表1 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

    《环境信息数据字典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附件三: 《环境信息数据字典规范》(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环境信息数据字典规范》编制组 二○一○年十一月

    项目名称:环境信息数据字典规范 项目统一编号:1520 项目承担单位: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北京市环境信息中心 编制组主要成员:徐富春、陈华、刘定、蒋昕、潘飞、王利强、蒲铮王丽平、刘立媛 标准所技术管理负责人:李晓倩、卢延娜 标准处项目负责人:何俊

    目 录 1 项目背景 (1) 1.1 任务来源 (1) 1.2 工作过程 (1) 2 标准制(修)订的必要性分析 (1) 2.1 国家及环保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 (1) 2.2 现行环保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2) 3 标准编制的依据与原则 (2) 3.1 标准编制的依据 (2) 3.2 标准编制的原则 (2) 4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2) 4.1 标准适用范围 (2) 4.2 标准结构框架 (3) 4.3 术语和定义 (3) 4.4 一般原则 (3) 5 对实施本标准的建议 (4)

    《环境信息数据字典规范》编制说明 1项目背景 1.1任务来源 (1)《环境信息数据字典规范》是环境保护部2009年科技标准计划任务之一,项目编号:1520。 (2)承担单位: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北京市环境信息中心。 1.2工作过程 接到《环境信息数据字典规范》编制的任务后,成立了标准规范编制组,在认真学习了规范编制的背景材料和任务内容后,《环境信息数据字典规范》标准规范编制组开展了数据字典标准规范相关的深度调研工作,了解数据字典标准规范相关的国际、国内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本规范提供了借鉴标准和编制依据。 标准规范编制组多次组织内部讨论后,2010年3月5日通过了科技标准司组织的标准开题论证会,基本确定了《环境信息数据字典规范》编制的工作范围、工作方法,初步规划出了规范编制思路、技术路线、规范大纲,为进一步的规范编制工作提供了基础。 会后标准编制组根据开题论证专家意见,并查阅大量的调研资料,对环境信息数据字典分类分析,对规范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并于2010年6月30日提交标准规范初稿。 标准规范编制组对初稿进行内部讨论和修改,编制《环境信息数据字典规范》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 2标准制(修)订的必要性分析 2.1国家及环保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 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环境形势发生了巨变,环境问题日益得到国内外关注,如何更好地管理环境、改善环境是国际社会与各国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在我国,污染减排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三大体系”建设成为污染减排工作的核心抓手。环境保护部针对污染减排“三大体系”能力建设要求,规划并实施了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项目建设、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建设、环境监察执法项目建设、环境信息与统计项目建设。 国家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项目根据《“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规划》,综合参考国家电子政务标准的总体系框架,制定了国家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项目标准体系框架。为保障国家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项目顺利实施,规范减排数据库及信息系统建设,保障环境信息系统之间标准一致,要求编制《环境信息数据字典规范》,规范环境信息数据库的数据字典编制设计,为环境信息管理、资源整合与协同共享奠定基础。 《国家环境信息化2009~2015年规划(征求意见稿)》的出台为环境信息化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和支撑,该规划中将环境信息资源分为环境质量监测管理信息、污染监控管理信息、生态保护管理信息、核安全与辐射管理信息、环境应急管理信息,这是对环境数据集的总体概括,是整个环保业务关注的信息资源的总揽。《HJ/T 417-2007 环境信息分类与代码》规范出台,将环境信息集按照环保业务分为环境质量信息、污染源信息等9类环境信息,这是环境信息资源与数据集建设最重要的基础,可是由于分类相对较粗,在编制数据字典规范时将进

    信息系统的结构与类型

    第三章信息系统的结构概述 3.1 信息系统的结构概述 3.1.1信息系统的组成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系统,作为现代社会组织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通信装置、数据存储设备、规章制度和有关人员的统一体,其目的是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对与组织活动有关的信息进行系统、综合管理,以支持组织的变革与发展以及各级管理决策与各项业务活动。 信息系统的组成: 1、计算机硬件系统 2、计算机软件系统 3、数据及其存储介质 4、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设施 5、非计算机系统的信息收集、处理设备 6、规章制度 7、工作人员 3.1.2信息系统结构的复杂性 1.用户需求的多样性 2.组织业务的复杂性 3.社会与组织环境复杂多变 4.技术手段的复杂性 3.2 信息处理概述 3.2.1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管理机构 外问题处理管 信息对话理部收集与信决 环息输策 境信息存储出系 统 作业系统 1.信息收集 信息的收集包括原始数据的收集、信息的分类、编码及向信息存贮系统与问题处理系统传送信息等过程。

    收集的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直接关系到系统输出信息的质量以及管理与业 务活动水平。 在信息收集工作中,必须按照统一的规范对各种原始数据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分类和编码,以保证信息处理和传输的准确性与效率,便于信息系统各部分以及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 之间实现资源共享。 2.信息存储 从逻辑上看,信息系统的信息存储子系统可以分成三大部分:数据库系统、模型库系统和知识库系统。 各种数学模型和方法逐步纳入到信息系统,为了使管理者与知识工作者和可以灵活地调用、补充、修改和建立支持管理决策与知识创新的各种模型与方法,有必要建立模型库及其管理系统,实现应用程序与模型的相对独立和模型资源共享。 3.问题处理 问题处理是针对各级各类管理与业务问题的需要,进行信息查询、检索、分析、计算、 综合、提炼、优化、预测、评价等工作。 问题处理系统是信息系统的核心,是信息系统支持管理决策成败的关键所在。 4.人机交互和信息传输出 输出的信息必须及时、准确、适用。 输出信息的形式清晰、内容简炼、明确、具体、易懂、便于执行、便于检查、安全保密 性好,对于实施决策至关重要。 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在信息处理上,人、机必须合理分工与密切配合,才能完成 信息处理,有效地支持管理与业务活动。因此,信息系统应具有较强的人─机交互功能。 5.信息管理机构 信息管理机构具有以下职能: --负责制订和实施信息系统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标准、规范 --对整个系统的运行进行检查、监督,对各部分的工作进行协调 --对信息系统的开发、扩充进行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 --对信息处理的软、硬件系统组织日常维护、修理与更新 3.2.2管理决策层次结构 现代社会组织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管理活动均具有层次结构,不同层次的管理活动的决策目标、信息需求、决策过程有着不同的特征。 一般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活动分为三个层次:战略计划、管理控制与战术计划、作业计划和控制。这相应于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运作决策三个决策层次。 为了有效地支持各级管理决策,信息系统在处理与管理活动有关的信息时可分为以下四 个层次 :

    职业分类与代码表

    . 职业分类与代码表 本次调查职业编码采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所使用的职业分类与代码表。本职业分类采 用三位代码。第一位表示大类;第二位表示中类;第三位表示小类。大类和中类之间用短线“-”隔开,以示区别。第一类用0 表示;第二大类用1/2 表示,占1、2 两个数字;第六大类用6/7/8/9 表示,占用6、7、8、9 四个数字;第八大类直接用999 表示;其余各大类均占用一个数字。 代码分类名称 大类0 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0-1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党组织负责人 0-10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党组织负责人 0-2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21 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22 人民政协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23 人民法院负责人 0-24 人民检察院负责人 0-25 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29 其他国家机关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3 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31 民主党派负责人 0-32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33 群众自治组织负责人 0-39 其他社会团体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4 事业单位负责人 0-41 教育教学单位负责人 0-42 卫生单位负责人 0-43 科研单位负责人 0-49 其他事业单位负责人 0-5 企业负责人 0-50 企业负责人 大类1/2 专业技术人员 1-1/1-2 科学研究人员 1-11 哲学研究人员 1-12 经济学研究人员 1-13 法学研究人员 1-14 社会学研究人员 1-15 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1-16 文学、艺术研究人员 224 代码分类名称 1-17 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人员1-18 历史学研究人员 1-19 管理科学研究人员 1-21 数学研究人员 1-22 物理学研究人员 1-23 化学研究人员 1-24 天文学研究人员 1-25 地球科学研究人员 1-26 生物科学研究人员 1-27 农业科学研究人员 1-28 医学研究人员 1-29 其他科学研究人员 1-3/1-4/1-5/1-6 工程技术人员1-31 地质勘探工程技术人员 1-32 测绘工程技术人员 1-33 矿山工程技术人员 1-34 石油工程技术人员 1-35 冶金工程技术人员 1-36 化工工程技术人员 1-37 机械工程技术人员 1-38 兵器工程技术人员工 1-39 航空工程技术人员 1-41 航天工程技术人员 1-42 电子工程技术人员 1-43 通信工程技术人员 1-44 计算机与应用工程技术人员1-45 电气工程技术人员 1-46 电力工程技术人员 1-47 邮政工程技术人员 1-48 广播电影电视工程技术人员1-49 交通工程技术人员 1-51 民用航空工程技术人员 1-52 铁路工程技术人员 1-53 建筑工程技术人员 1-54 建材工程技术人员

    信息编码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施应用指南

    信息编码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应用指导 关键字:信息编码管理体系实施应用指导 信息化应用调查我要找茬在线投稿加入收藏发表评论好文推荐打印文本 本文为企业实施信息编码管理体系提供了编码体系建设和实施的方法,在合理规划和分步实施的指导原则下,借助一套好的编码管理系统不仅有利于企业信息编码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执行,而且对实现企业内部业务对象信息编码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实现大规模定制下的配置管理,实现集团型企业编码管理和应用需要等诸多方面,都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因此,构建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编码管理体系对企业整个信息化系统的高效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信息编码是人们统一认识、统一观点和交换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编码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信息编码涉及的范围和内容较多,企业编码规则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与产品相关的编码、与管理活动相关的编码、与组织和部门相关的编码及与生产经营资源相关的编码等内容。本文在分析企业统一信息编码管理体系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从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角度出发,根据制造业的实际需要,为企业各类信息分类编码提供分类指导方法,最大限度地消除对信息命名、描述、分类和编码的不一致造成的混乱、误解等现象。重点对信息编码规划、编码规则体系的制定、编码集成和信息编码实施等方面进行了介绍。通过信息编码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保证信息编码的可靠性、规范性和标准性,为信息集成应用与信息资源共享提供良好基础,最终为企业建立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编码管理体系提供应用基础。 一、统一信息编码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已成为企业中很重要的资源,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的日益普及,企业的数据量在急剧膨胀,管好用好数据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享受信息技术为企业带来好处的同时,信息编码在企业信息建设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实施CAD、CAPP、PDM和ERP等信息系统,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信息编码。许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忽略了信息编码的基础建设工作,影响了整个信息系统的运行质量,所以,建立统一信息编码管理体系对企业整个信息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编码无处不在,编码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信息化工作之一。企业编码涉及的范围和内容多,编码规则体系包括与产品相关的编码、与管理活动相关的编码、与组织和部门相关的编码和与生产经营资源相关的编码等内容。对对象进行信息编码便于信息的识别和区别、方便信息的使用和管理,因此,信息化建设需要把产品设计、生产、经营管理、质量管理和销售等诸多过程活动的全部信息对象统一纳入编码管理范畴内。 2)编码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按照企业整个信息化建设规划建立统一编码管理体系非常必要。信息编码要从系统的整体出发,根据各分系统的功能,以各业务单元产品设计、生产、经营管理、质量管理和销售等诸多过程活动的全部信息为对象,对所涉及的主要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