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千古涛声

单元教学要点

一、通过黄河、长江的形象,接受深厚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感的熏陶。

二、同样写到长江、黄河,每一篇诗文抒发的具体思想情感各不一样。

三、感受不同体裁、不同手法、不同语言个性的各篇作品的表达特色。

四、长江、黄河的自然特性与作品内容之间的关系。

五、努力写出与别人“不一样”的、表达你自己心灵之歌的一山、一水、

一景、一物、一事。

六、交流最“不一样”的新鲜词句,锻炼勇于当众说话的能力。

1.长江

郭风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郭风及其作品。

2.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3.领悟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品味学习本文的语言。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难点:通过本文的学习体会作者对祖国对时代的赞美。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背景与作者,学习生字词

1.背景介绍:本文写于1961年,此时社会主义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祖国建设蒸蒸日上,作者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这个时期也是新中国面临的一个特殊时期(三年自然灾害),作者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看到祖国美好的明天。

2.作者简介: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7年出生。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迄今已结集出版作品50多部。他早期的作品质朴清新、饶有天趣,贮满诗情画意,是风景画家、风俗画家与抒情诗人才能的神奇统一。其《叶笛集》于1959年初出版后,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冰心著文称“又发现了一个诗人的喜悦。”新时期以来,他的作品追求自然、本色、纯朴,具有更广阔的历史感和更深沉的哲理意蕴,体现了大家之风范。他的作品还先后两次荣获全国儿童文学作品奖,两次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并译成俄文在前苏联地区出版。

3.学习生字词:

玫瑰曙天吹拂哺育舢板驳船堆栈

二、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整体感知:本文通过描写赞美长江,赞美祖国的富饶,歌唱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与欣欣向荣。

2.互动学习:

互动1:作者描写长江为什么选取长江的黎明,这里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吗?长江的黎明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

互动2:本文的作者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来描写长江的?你能从文中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或词语吗?

互动3:作者的心情是“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这一点作者在文中反复说到,为什么作者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这和“青春”不矛盾吗?

互动4:自己动手试着给课文分分段,看看课文都用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

互动5:根据表达方式的学习归纳一下本文的写作方法。

(借景抒情的写法;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三、研读与赏析、修辞知识学习

文章中有许多句子和词语重复出现,有无啰嗦之感?试动手删一删,看看删后的效果如何?

(运用了反复修辞方法,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讲讲修辞知识:反复。)

四、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背诵。

2.了解有关长江的知识。

2.筏子

袁鹰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熟悉生字、词。

2.了解黄河的常识,通过艄公的形象,感受深厚的民族精神,理解作者阐明的道理。

3.分析作者在文中采用的全方位的衬托和对比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语句、词语分析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以黄河的有关知识和“黄河文化”导入。

二、简介作者袁鹰,原名田复春,又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人。著有散文集《第一个火花》《风帆》《京华小品》《袁鹰散文选》等。他的散文作品善于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和排比、叠句的形式,渲染气氛,点化主题,诗意浓郁。

三、读课文,解决字词

四、再读课文,体会本文赞美了什么?

五、熟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分析课文

1.文章写黄河的大、深、急,分别用哪些景物衬托?

2.在这些景物中,作者所有的篇幅奉献给了兰州的一种原始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这是为什么?

3.艄公这一形象是怎样的?

4.黄河的险险在何处?夷、平地又是怎样的?你从文中哪些句子中看出的?

5.作者说艄公是值得景仰和赞颂的,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三、本文除了衬托以外,还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对比)

四、讨论

1.文中哪句话最深刻?从全文看这句话仅仅是对艄公的赞美吗?

2.学完本文你觉得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与黄河有没有关系?

五、课后练习

1.文段中有两组对比,请你说说哪两处运用了对比。

2.这两组对比为了突出什么?对艄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3.对比往往会使人、物的特点更鲜明,请你用对比写一个片段,表现家人、同学、事物的不同特点。

作文训练

命题:你也许没见过黄河、长江,但是家乡的小河、小溪你一定很熟悉。这里一定有很多触动你内心的事物,在你的记忆中一定也保存着一份独特的情感。请以“家乡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补全题目。

2.使用记叙、描写、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600字左右。

批阅记录:

讲评要点:

比较·探究

当我死时

余光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体味诗歌抒发的爱国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难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3.比较阅读法如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较。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生命如此珍贵,有谁期盼死亡;除非可以带着灵魂回故乡。常人把死亡与痛苦相系,游子诗人把死亡与满足并论相提,只因为,他有这样的一系列假想……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余光中的《当我死时》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放声自由朗读注意读好断句,排除生难字。

2. 读出抑扬顿挫与情感。

3. 请个别同学包含情感地朗读。

三、背景介绍,加深理解后的诵读

1.关于作者: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母亲原籍江苏,故有“江南人”之称。当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22岁离开大陆去台湾大学插班,毕业于外文系,后又留学美国,随家去香港,60年代他曾两度赴美讲学,羁旅生涯使得余光中怀乡心切,乡愁难于排遣,于是他写了许多思乡题材的作品,这首诗就是1966年在美国密西根州时写下的。

2.应该使用的情感:深情的、悠长的、舒缓的,还有“有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瞭望……”部分应该用有些痛苦而又满怀渴望与期盼的语气来读。他为何苦痛?当然是17年的阻隔难以回乡,17年的阻隔难回祖国,所以他的思乡即思国。

四、在诵读中寻找作者情感宣泄所借助的意象

(长江与黄河的使用;床的使用;安魂曲)

五、品味独特的语言,剖析精妙的构思

1. 找出文章中实写的部分,谈谈在文中的特色。

2.“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一句的兼语结构。

3.结尾作者提到用什么代替回乡? (用味觉来写视觉)仅仅看了就过瘾了吗?联系全文看看到底怎样作者才会真正满足?(死在祖国:安葬——安眠——安魂)

黄河颂

光未然

教学目标

1.语言智能发展目标:(1)能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3)能初步学会运用英特网和图书馆搜集黄河相关的资料,并做初步的整理。

2.音乐智能发展目标:通过倾听《黄河大合唱》组乐,特别是课文部分《黄河颂》,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感染力。

3.人际关系智能发展目标:通过小组交流或信息共享来增进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设想:

《黄河颂》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同时也表达了一个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文章气势磅礴,直抒胸臆,读来琅琅上口,使人受到无尽的感染。所以本课教学应以学生诵读为主,从诵读中领会它的思想内容,体会它的情感,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重点感悟诗歌的第二节。

教学准备:

准备《黄河大合唱》各个部分的MP3音乐和课文录音及黄河景色图片。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1.播放《黄河大合唱》组乐。

2.同时黄河景色图片联播。

二、多角度朗读,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1.教师范读或听课文录音初步感悟。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进一步感悟,并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及作者的

情感。

3.学生齐读再进一步感悟。

三、欣赏质疑

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2.这首诗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望)

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指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简述理由。

6.小结课文。板书:

序曲:描绘雄姿和气势

主体:歌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尾声:表达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四、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五、课外作业

1.背诵本首诗。

2.收集有关黄河文化和治理黄河的资料,写成专题文章,计划开一次以“黄河”为专题的主题班会。

3.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长江之歌

胡宏伟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智育目标: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情感,品位作者用词,以及相同句式给本首歌词带来的气势。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诗话语言的体味能力。

教学重点:课文两段是如何对应着写的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语言,抒发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留预习作业,自主解决生字词,请同学找到长江的相关资料,找到《长江之歌》的产生背景或是长江之歌的歌曲磁带。

二、朗读

课上先有感情的朗读这首歌词,努力做到在课内便把这首歌词背下来。需要体会这首歌词的恢弘气势,雄壮豪迈,读起来有荡气回肠之感。

三、课文领悟

可以从结构入手,1.请同学寻找两段中一样的部分,用斜线画出,确定

如何上好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比较探究课

如何上好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比较探究课 摘要:“比较探究”课是素质教育中北师大初中语文的一个重要教学课程,该课程能够有效地扩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因此,“比较探究”课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项重大的课题,而如何更好地进行“比较探究”课则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比较探究;教学方法;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387-01 “比较探究”课程的教学是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版块,而如何更好高效地发挥该课程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初中教师的关注。在教学时,引入比较与探究的教学策略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探究的学习深度,学生通过不同角度的学习感悟不同的语文知识,从而树立良好的语文学习惯。进行“比较探究”课的教学时,教师应从多方面因素上进行分析与考虑,在基本教学的前提下,采取相对应的可行性措施,发挥该课程的最大效益。 一、明确课程目标,进行探究分析 在进行“比较探究”课的教学时,教师都希望学生对该课程有一定的认识与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加强语言文化知识的学习。课程的学习首先应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始

着手,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浓厚的兴趣可以使教师的授课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突出“比较探究”课的特点,教师应确立课程的首要目标。为了融合学生学习的兴趣,设计目标不能定得过高、过于笼统复杂,因为过高的目标会使学生感到无从着手,复杂的知识导致学习费力,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但同时教学的目标也不能设立的过低,过低的学习目标会使学生觉得过于简单,降低学习的积极性。总而言之,课程的目标设立非常重要,它在一定程度上对课程教学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二、比较文章异同,进行探究分析 语文学习本身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言为心声”则是指学习语文需要学生用心地进行交流体会,以理解与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对课文进行领悟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与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 例如,在语文课文中,即使是关于同一题材的描写,不同的作者也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加入同一题材或类似题材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不同点,在体会中捕捉思想、情感的细微差别,从而更深入地掌握文章的内涵。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日撷英》,各篇课文都是写秋天景物,抒写秋天特殊感受的。杜牧的《山行》刘禹锡的《秋词》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都是赞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杜甫的《登高》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案——将相和

---------------------------------------------------------------范文最新推荐------------------------------------------------------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案——将相和 教学目标(情感、知识、技能): 1、认识过度句与过渡段,初步了解过渡句(段)的作用 2、学会8个生字,理解32个词语的意思能说出其中5个成语意思 3、进一步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理解课文,概括人物特点的读书方法 4、了解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顾全大局的品质,以廉颇勇于改过的品德,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 重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态、心理活动,概括人物特点 1 / 8

难点: 如何正确评价廉颇 教学准备: 战国末期七国草图,录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推敲课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为学习过渡句、段打好基础 2、学习推敲言行理解概括人物特点的读书方法。了解蔺相如机智勇敢,才智超群,不胃强暴,维护国家利益的斗争精神 4、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并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

---------------------------------------------------------------范文最新推荐------------------------------------------------------ 教学过程: 一、查阅资料(3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将相和》,一起把课题念一下。生齐读课题:13、《将相和》这是一个历史故事,对我们大家来说,并不是很熟悉。因此呢,上星期,老师布置大家认认真真地去预习了这一课,同时呢,也可以上网去查寻一些有关将相和的资料。今天,老师先给大家一个展示交流的机会。请大家把自己查到的资料上来交流一下,好不好?(学生交流查阅的资料。) 二、揭题、审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分 1、课题中将指-相指-和的意思是-从和字可以看出什么? 2、那么我们想象一下,他们是什么原因是他们失和?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言归于好呢?我们把课文打开,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课文读一下,想象一下这个问题? (整体感知课文) 3 / 8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合集

《日出》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语文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日出》(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第一方面:教材 《日出》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以仰望苍穹为主题展开 《日出》是一篇散文,主要写了:作者从幼时盼望看日出,后来痛失两次看日出的机会,和最后在飞机上看到日出的经历。文中作者选取了一个十分独特的角度,描绘自己从国外出访归来,在飞机上目睹的一次雄伟、壮观的日出景象,并出神入化的将光彩夺目的黎明及新中国瑰丽的景象相比拟,以一副气势磅礴,雄奇壮阔的日出图,讴歌新生的,光明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表达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豪壮情怀,反映了刘白羽散文对意境创造的追求及其鲜明的个性色彩。语言精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语言优美,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项: 1.知识和能力目标: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了解本篇课文和作者的一些常识;学习文中衬托和对比的写作手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概括段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为: 1、了解作者抓住色彩、形状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特点 2、了解作者通过对日出景象的描写所表述的独特情感

3、理解作者写日出的象征意义 第二方面: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及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谈话法和探究法。讲授法便于教师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谈话法和探究法,可以调动学生参及阅读的主动性,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朗读法、讨论法和勾画圈点读书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阅读习惯。 第三方面:教学程序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七个环节展开。 一、导入新课 我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你们一定对于日出,日落耳熟能详吧,能描述一下你们看到的日出吗?同样是日出,不同人的感受是否一样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刘白羽的日出,来共同感受一下日出时的瑰丽景象”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 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 例如:绯红,晨曦,天穹等。这样做,既为学生阅读课文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注释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常识。(刘白羽当代作家,北京人,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芳草集》、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长篇传记文学《心灵的历程》)然后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课文的关键词语,概括段义,梳理文章脉络,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集体归纳文章脉络。(文章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一至四段,写幼时盼望看日出,第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 2.学生设疑 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 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 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 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 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⑤棱柱的分类 ⑥几何体的分类 4.学生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 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 说说它们的区别 二.解疑合探 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认识不彻底进行再探 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 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 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 3.课堂小结 4.作业布置 五、教后反思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点、线、面的运动后会产生什么的几何体 2、能力:通过点、线、面的运动的认识几何体的产生什么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文言文汇总

1、《狼》 一、文学常识: 1、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2、出处:节选自《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 3、《狼》体裁:短篇小说;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二、通假字 1、止有剩骨止通只,只有 2、止露尻尾止通只,只有 3、止增笑耳止通只,只有 三、古今异义词 1、弛担持刀。弛:古义:放下今义:松弛 2、屠自后断其股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3、一狼仍从从:古义:跟随今义:介词,常引出时间、地点 四、词类活用 1、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钻洞 3、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4、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5、一屠晚归屠:动词用作名词,本义为“宰杀”,这里指“屠夫” 五、特殊句式 1、投以骨倒装句:以骨投,省略句:投(狼)以骨 2、场主积薪其中省略句:场主积薪(于)其中 3、一狼洞其中省略句:一狼洞(于)其中 4、屠乃奔倚其下省略句:屠乃奔倚(于)其下 六、朗读节奏 1、其一/犬坐/于前 2、《愚公移山》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2、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二、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2、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 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5、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山 6、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 三、古今异义词 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阳:古:山之南,水之北今:太阳 2、达于汉阴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 3、指通豫南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乃,并今义:曾经 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 6、遂率子荷担者三夫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9、虽我之死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 10、惧其不已也已:古义:止,今义:已经 11、无陇断焉陇断:古义:山川阻隔,今义:把持独占

精编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我想》教案

本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我想》教案篇一 情感目标:理解诗白勺内容,通过幻想和想象,激发学生 对大自然白勺热爱,对美好生活白勺追求。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九个生字和新词,认识八个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白勺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了解我白勺小小愿望。 教学难点: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白勺内容,了解“我”白勺小小白勺愿望。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白勺热爱,对美好生活白勺追求。 3.正确、流利、有感情白勺朗读这首 诗。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观看美丽景色白勺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白勺兴趣。 2.教师说:当同学们看到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蓝天白云这些美丽白勺景色时,想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白勺作品中,去品味生活。 3.板书课题。

本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生字用自己喜欢白勺符号 画下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纠正读音,你认为哪些字白勺读音应注意,提醒大家注意。 4.老师简要介绍作者。 高洪波:1951年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现为中国作 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出版有儿童诗集《大象法官》《我喜欢你,狐狸》等。儿童诗《我像》获全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 儿童文学奖。 5.指名读课文第一至四节。 三、理解内容。 1.从第一至第四节中选择你喜欢白勺一节分组学 习。自学提示: (1)我想变成什么?为什么? (2)提出自己不明白白勺问题,小组讨 论。(3)用读或演白勺形式汇报。 2.交流汇报。 (1)交流第一、二节内容。 (2)学习第三节。 指名读第三节。启发学生想象:“我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我的“自白”书课后练习第九十二篇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我的“自白”书课后练习第九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生在世,是追求纸醉金迷的物质享受?还是追求宁静淡泊的精神境界? B、歌曲“最炫民族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C、“我本来是没有计划使用林书豪的,但这家伙每天都在努力。”纽约尼克斯主教练说:“是他站出 来抓住了机会。” D、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搭配有误的一组是( )。 A、《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是. —民主人士—邹韬奋 B、《绞刑架下的报告》-- 契克夫-- 捷克作家. C、《我的自白书》—陈然-- 革命者. D、《牛虻就义》-- 伏尼契-- 爱尔兰女作家.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对课文《我的自白书》的理解有误的一组( )。

A、《狱中书简》中没有描绘监狱的黑暗与残酷,而是描写了一些美好的富有生命力的东西。说明监 狱的生活环境很好,文中的主人公生活得很幸福。 B、《我的自白书》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作者作为一个革命者视死如归、甘愿牺牲个人利益的献 身精神。 C、《牛虻就义》中对刑士兵的描写从侧面突出了牛虻视死如归,大无畏的革命气概。 D、《囚歌》《就义诗》《我的“自白”书》三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愿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心声。【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对于这种盲目投资、虚掷钱财的行为,迄今在有些部门仍未得到制止。 B、在滴水成冰的冬季,筑路大军冒着料峭的北风在工地上紧张地劳动着。 C、我们20多个职工的子女今年要考大学或升高中。 D、以计算机、通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字、电报、电话、广播等传统信息手段相比, 具有独特性。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指上面的话。______ ②衰弱。又小又弱。______ 【答案】:

新课标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课时(介绍)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单元整体说明 本章在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的联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编写本章的目的在于:(1)帮助学生梳理小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2)为学生学习中学数学作必要的准备。本章较充分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学习本章将为其他各章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示范。本章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人文精神、数学应用意识、数学价值观等都应该在其他各章的学习中得到贯彻。 本章按照如下线索展开内容:数学伴我成长——人类离不开数学——人人都能学会数学——让我们来做数学贯穿于内容的始终。 课程内容标准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结构体系 单元教学建议 鉴于本章承上启下的特点,故教材内容只是给教师提供一个教学思路,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补充适当的素材,灵活安排教学内容,调节课时数。 教学的总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构建对数学的认识,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补充一些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 2.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如第3页的练习第2题、第5页的练习第2题、习题1.1的第3题与第4题、第11页的练习第1题以及习题1.2的第6题都应该让学生通过实验,主动探索得出结论。

第11页的练习第1题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4.给学生提供实地考察、调查的机会。有条件的话,应给让学生实地考察一些生产、生活中应用数学的例子。 5.给学生提供合作、讨论与自我展示的机会。本章应尽可能多地采用小组学习形式。例如对第12页的云图中提出的“如果一家四人,结果是否一样呢?”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按“3个大人和1个小孩”、“2个大人和2个小孩”等不同情况得出结论。 6.本章得练习、习题中,有一些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如第10页的练习第1题,由于考虑得方式不一样,会发现前面的数具有各种不同的规律,这样答案自然就不同了。 7.评价时,请考虑以下几点: (1)选择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评价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2)利用适量的开放题,评价学生的思维水平。 (3)安排调查活动,评价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4)通过写读后感,评价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5)开展小组活动,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 (6)提供成果展示机会,评价学生的交流能力及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第二课时 一、课题§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3.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 4.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 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龙的传人》教案范文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龙的传人》教案范文篇一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龙的传人》,并能用优美连贯的声音表现音乐。 2、通过演唱,培养学生乐意在丰富的音乐活动中体验热爱祖国的情感,让学生学会用歌声表达爱国之情,体验音乐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鼓励学生用优美、连贯的声音表现音乐。 教学难点:鼓励、培养学生唱歌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各种龙的图片以及民间的龙饰图片, 我们中华名族有悠远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有自立于世界名族之林的英雄气概。全世界的炎黄子孙一脉相连,都以“龙的传人”自豪。 (播放《龙的传人》的背景音乐,学生朗诵单元寄语) 二、新授: 1、欣赏感受: 多媒体播放《龙的传人》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并要求学生可以轻轻随教师哼唱,进行感情初体验。 2、教唱歌曲 (1)、歌曲分析:20年前此歌曾在中国广泛流行。歌曲的歌词具有丰富的内涵,形象鲜明,富有想象力。感情从较为深沉含蓄转为振

臂疾呼,富有历史感和号召力。曲调和旋律采用了自然小调式,结构为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音域仅五度,级进为主,易于传唱。其中1、2小节与3、4小节同头换尾;5、6小节重复1、2小节,13、14小节又重复9、10小节;而所有偶数小节都采用同样的节奏。这种复沓回环的手法,既精当洗练,又给人无比眷恋之感。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民渴望回归同一的感情趋向。 (2)跟录音学唱歌曲 (3)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绪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归纳)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这是一首抒情的男声独唱歌曲,它深情地唱出了华夏儿女对祖国母亲的爱恋和盼望统一的共同心愿。 (4)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随录音演唱。 此歌容易上口,应着重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表现情绪和演唱形式,并能投入感情地演唱,“唱出华夏游子对祖国母亲刻骨铭心的爱恋”。 (5)注意纠正歌曲中容易唱错的地方。唱准第9小节和第12小节的“虽不曾看见”和“长江水”,另外,歌曲第15小节的“澎湃汹涌”,要注意重点提出,让学生唱准。 三、检查演唱 1、指导学生随伴奏演唱,你觉得用怎样的情绪,用哪一种人声和 演唱形式能更好地表达这首歌的情感。 2、你能设计一个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吗?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案(全)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编写意图——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主要特点:提倡从操作到思考、想象的学习方式 内容特点 1 本章内容与教材中其他相关内容的联系:本章是“空间与图形”学 习领域的最基础部分,它与后面有关几何部分的内容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知识、方法与学习资源等方面。 2.内容定位 观察生活中的几何体,从事对基本几何体的操作性活动; 认识基本几何体及其展开图的基本性质;进一步了解点、线、面,体 会一些基本几何对象由空间到平面的转换过程。 设计思路 1.整体设计思路:围绕认识基本几何体、发展空间观念展开教材。 其中包括三个方面:基础知识——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 棱柱及其展开图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球的概念;基本活动——观 察以及各种操作性活动(展开、折叠、切与截),及其内省化(想 象、转换与推理);发展空间观念——从直观到抽象、从实物操作 到空间想象和转换。 具体过程:认识几何体(形状)——分析几何体的构成——对几何体进行分解与组合——视图——若干平面图形。 2.各节内容分析 §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体以及分析、概括其形状特征,初步接触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棱柱和球的概念,明确它们的组成及基本性质。介绍点、线、面的基本含义。 §2 展开与折叠 在展开与折叠的活动中认识棱柱展开图的特征,初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通过对正方体展开图的讨论,进行图形的分析与推理活动。 §3 截一个几何体 在对立方体的切与截活动中从事发展空间观念的学习:从具体认识截面的形状到想象通过切与截所可能产生的形状。 §4 从不同方向看 将观察与研究的对象转到平面上——通过想象与表达、推理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也为学习投影与视图打基础。 §5 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梳理有关基本多边形的概念,了解其组成与分解。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一些建议 1充分展示图形的现实模型,鼓励学生从现实世界中“看出”图形。 2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积累有关图形的经 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有意识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 4关注对数学活动水平的考察。

北师大版初一上册数学【1.2展开与折叠】教案

一丰富的图形世界 展开与折叠 【学习目标】 1.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2.在操作活动中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 3.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并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基础知识精讲】 / 1.棱柱的分类 我们已经了解了棱柱,那么棱柱之间是否还有区别呢 通常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四棱柱. 2.棱柱的特点 若有若干几何体,你能立刻找到棱柱吗棱柱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征呢 (1)棱柱的上、下底面是完全相同且互相平行的多边形. (2)棱柱的侧面都是矩形. (3)棱柱的侧棱长都相等. 、 名称底面形状顶点数棱数侧棱数侧面数侧面形状· 总面数 n棱柱n边形2n个3n个n条n个长方形" (n+2)个3.部分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 将一个几何体的外表面展开,就像打开一件礼物的包装纸.礼物外形不同,包装纸的形状也各不相同.那么我们熟悉的一些几何体,如圆柱、圆锥、棱柱的表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呢 (1)圆柱的表面展开图是两个圆(作底面)和一个长方形(作侧面). 图1—9 (2)圆锥的表面展开图是一个圆(作底面)和一个扇形(作侧面).

( 图1—10 (3)棱柱的表面展开图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多边形(作底面)和几个长方形(作侧面) 图1—11 4.能折成棱柱的平面图形的特征 我们已经见过很多平面图形了,但并不是所有的平面图形都能折成几何体.比如:棱柱.若能折成棱柱,一定要符合以下特点: (1)棱柱的底面边数=侧面数. (2)棱柱的两个底面要分别在侧面展开图的两端. > (3)四棱柱的平面展开图中只有5条相连的棱. 5.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在课本中、习题中会经常遇到让大家辨认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题目.为了查阅方便,在此列出正方体的十一种展开图,供大家参考. 图1—12 【学习方法指导】 [例1]三棱柱有_______条棱,_______个面,其中侧面是_______形,_______面的形状一定完全相同. / 点拨:n棱柱的数量特征如下:它有3n条棱,(n+2)个面,侧面一定是长方形.对于完全相同的面则需注意.棱柱的侧棱都是相等的但底面边长不一定相等,因此以底面边长和侧棱为长和宽的侧面的大小不一定相同.如: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 2.学生设疑 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 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 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

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 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⑤棱柱的分类 ⑥几何体的分类 4.学生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 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 说说它们的区别 二.解疑合探 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认识不彻底进行再 探 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 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 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 3.课堂小结 4.作业布置 五、教后反思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点、线、面的运动后会产生什么的几何体 2、能力:通过点、线、面的运动的认识几何体的产生什么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几何体是什么运动形成的 教学难点:对“面动成体”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认识了生活中的基本几何体,它们是由什么形成的呢?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课文

七年级上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童区寄传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李寄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东越闽中有庸岭,高数十里,其西北隰中有大蛇,长七八丈,大十余围。土俗常惧。东冶都尉及属城长吏,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福。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都尉、令、长并共患之。然气厉不息。共请求人家生婢子,兼有罪家女养之。至八月朝祭,送蛇穴口,蛇出吞啮之。累年如此,巳用九女。尔时预复募索,未得其女。将乐县李诞,家有六女,无男。其小女名寄,应募欲行。父母不听。寄曰:“父母无相,惟生六女,无有一男,虽有如无。女无缇萦济父母之功,既不能供养,徒费衣食,生无所益,不如早死。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岂不善耶!”父母慈怜,终不听去。寄自潜行,不可禁止。 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先将数石米餈,用蜜麨灌之,以置穴口。蛇便出,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闻餈香气,先啖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疮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寄入视穴,得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于是寄乃缓步而归。 越王闻之,聘寄女为后,指其父为将乐令,母及姊皆有赏赐。自是东治无复妖邪之物。其歌谣至今存焉。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

(完整word版)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七年级下册《概率初步》教案

概率初步 【知识点一】 1.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 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发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 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 2.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不确定事件,也称为随机事件. 【基础练习】 1.在下列事件中: (1)投掷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朝上; (2)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6点朝上; (3)任意找367人中,至少有2人的生日相同; (4)打开电视,正在播放广告; (5)小红买体育彩票中奖; (6)北京明年的元旦将下雪; (7)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正好是偶数; (8)到2020年世界上将没有饥荒和战争; (9)抛掷一只均匀的骰子两次,朝上一面的点数之和一定大于等于2; (10)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低于0℃时冰融化; (11)如果a,b为有理数,那么a+b=b+a; (12)抛掷一枚图钉,钉尖朝上. 确定的事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机事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随机事件中,你认为发生的可能性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可能性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2.下列事件中是必然事件的是( ). A.从一个装有蓝、白两色球的缸里摸出一个球,摸出的球是白球 B.小丹的自行车轮胎被钉子扎坏 C.小红期末考试数学成绩一定得满分 D.将豆油滴入水中,豆油会浮在水面上

3.同时投掷两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到6的点数.下列事件中是不可能事件的是( ). A.点数之和为12 B.点数之和小于3 C.点数之和大于4且小于8 D.点数之和为13 4.下列事件中,是确定事件的是( ). A.明年元旦北京会下雪B.成人会骑摩托车 C.地球总是绕着太阳转D.从北京去天津要乘火车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活中,如果一个事件不是不可能事件,那么它就必然发生 B.生活中,如果一个事件可能发生,那么它就是必然事件 C.生活中,如果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那么它也可能不发生 D.生活中,如果一个事件不是必然事件,那么它就不可能发生 【综合运用】 1.在如图所示的图案中,黑白两色的直角三角形都全等.甲、乙两人将它作为一个游戏盘,游戏规则是:按一定距离向盘中投镖一次,扎在黑色区域为甲胜,扎在白色区域为乙胜.你认为这个游戏公平吗? 为什么? 2.用力旋转如图所示的甲转盘和乙转盘的指针,如果指针停在蓝色区域就称为成功.A同学说:“乙转盘大,相应的蓝色部分的面积也大,所以选乙转盘成功的机会比较大.” B同学说:“转盘上只有两种颜色,指针不是停在红色上就是停在蓝色上,因此两个转盘成功的机会都是50%.” 你同意两人的说法吗? 如果不同意,请你预言旋转两个转盘成功的机会有多大?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诗文名句汇集(全)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诗文名句汇集 中中考考诗诗词词精精选选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8.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1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1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1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13.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5.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6.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1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1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9..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小已。(曹操《龟虽寿》) 20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2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2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2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2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6.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7.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2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2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0.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唐〃岑参《逢人京使》) 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李频《渡汉江》) 3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3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3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35.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3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3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3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 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唐〃杜甫《茅屋为秋凤所破歌》) 3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4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4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43.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4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5.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适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4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7.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48.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村绝句》) 49.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唐〃杜牧《泊秦淮》) 5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于。(唐〃李商隐《无题》) 5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5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游原》) 5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 54.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僧云览诗中之句) 5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5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57.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5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5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宋〃苏试《水调歌头》) 6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6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6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6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6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6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67.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宋〃陆游《文章》) 68.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6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7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7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7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7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7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75.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明〃刘基《卖柑者言》) 76.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罗贯中《三国演义〃卷首词》) 77.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红楼梦》) 7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7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初初中中生生必必背背优优秀秀诗诗文文名名句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论语?里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5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6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远《三峡》 7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8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9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10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诗夜游》 1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1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1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1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2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2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24商女不天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2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李商隐《无题》 2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28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2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30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3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5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7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38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39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