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入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入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01159813.html,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入

作者:顾菊美

来源:《文理导航》2020年第08期

【摘要】哈尔莫斯曾说:“数学是一种别具匠心的艺术。”高考中,在对学生数学艺术掌握程度进行考查时,会重点考查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应用等数学文化。在这个背景下,要科学融入数学文化,展现数学文化价值。本文,将针对课堂教学中数学文化的具体融入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数学课堂;数学文化;融入

所谓“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它具有一定人文价值、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发展的要求。数学文化融入,既利于唤醒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又利于发展他们创新能力,让他们全面认识数学价值。

一、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如今,课堂教学面临着素质教育与升学教育并存的问题,但因高考的存在,仍然将过多精力放在了做题讲题上,阻碍了数学文化融入的推进。加之,课上,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关注不够,学生课业负担较重,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记忆数学知识,严重影响了他们全面认识数学文化。基于数学问题缺失背景下,课堂教学氛围显得十分死板,学生们无法融会贯通理解数学,运用数学。

二、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入

(一)还原数学历史

保罗·朗之万曾说:“在数学教学中,加入历史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数学历史,是数学文化载体之一,它充分体现了数学文化的人文价值。课堂上,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引入一些适合的名人事迹,用名人事迹来点燃学生学习兴趣,坚定他们学习信念。听了名人事迹以后,學生们也将主动学习数学家身上的学习作风,于无形中慢慢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而在知识本源讲述中,可适当融入一些历史背景信息,不再只是单纯讲解概念、定理等知识。如此,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透过数学文化深入感悟到数学学科魅力所在,认真钻研学科知识。

数学无法与其历史割裂开来,因而,在《正弦定理》知识点教学时,可先为学生介绍正弦定理几何推导方法的历史背景,讲述13世纪阿拉伯数学家纳绥尔丁和15世纪德国数学家雷格蒙塔努斯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推导“同径法”正弦定理的过程,再讲述17-18世纪中国数学家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是对教师充分施展个人才华和智慧,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前景的平台。教师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还应该张扬自己的个性。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技能,使教师在课堂上肆意流淌的智慧,让老师来点燃学生的激情思想的火焰,让欢乐和诗意充满课堂。但仍然会有很多我们的错误而导致无效的教学课堂,现在总结一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注意的问题: 一、课堂提问题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教师在讲完数学新知识后,没有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就马上提出问题。在学生没有听到这个问题,没有时间来消化理解,就让学生回答问题,是无效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如果学生听不清的要求不理解所提出的问题,或没有时间来整合现有的知识和信息提取,起不到老师提问,反馈,纠正措施的作用。在出现问题要等待学生厘清自己的思路减少学生的思想压力,学会耐心地等待的思维的爆发。等待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想法,减轻焦虑,等待能催化学生的思维,明确的逻辑表达式语言;等待可以使课堂更和谐,高效。 二、掌声成为鼓励学生的方式唯一 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会这样启发学生“大家看××同学回答得怎么样?”“好!”同学们齐声喊道。教师

在学生的声音落下后说:“回答得这么好,还不来点掌声?”学生噼里啪啦的掌声随之响起。“掌声响起”已经较为普遍地充斥在一些课堂上。看似是良好的教学景观,实质则是“课堂病态”。不是遇到了非常让人惊叹的问题,就提示学生鼓掌,无疑是耽误教学时间。假如某个教师喜欢这样做,一个学期下来、一年下来,要耽误学生多少时间?如果是2分钟,50名学生,就是100分钟,这是非常可怕的行为。从另一个角度看,为学生“要掌声”,与舞台上演员向观众要掌声有何不同呢?这是在向学生灌输哗众取宠的处事方式,有害于学生的思想健康。尊重学生,表扬鼓励学生的方式有很多,没有必要采取“要掌声”的方式。 三、课堂讨论成为“装饰” 老师问了高中数学问题,通常给学生发出这样的指示:“下面开始小组讨论”随着几个同学围绕在一起,热热闹闹地说话,有的人都在谈论,有些人趁机聊天,一时间嘈杂的不断。这时教师或者是在一边站着一动不动,或者是翻书看教案,或者是找一个凳子坐下来休息,或者是象征性地在班里转一圈。有的时候,学生的讨论可能已经偏离主题了;可能由于理解不到位,学生根本无从讨论;可能由于操作失误,导致学生无法讨论等。 在课堂上这样的小组讨论已经成为一个“装饰”,老师认为,新课程已在课堂上讨论过了,真的不在乎学生是否

(完整版)(以激发兴趣为目标的小学数学文化渗透策略实践研究)

(以激发兴趣为目标的小学数学文化渗透策略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核心概念 数学文化:狭义的数学文化指的是: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进展。广义的数学文化除上述内涵以外,还包含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进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 国内学者要紧从一般文化视角来看待数学文化,重视的是数学团体、个人在从事教学或者研究活动中呈现出来的特征、适应、约定和准那么。诚然,不同学者关于数学文化这一概念的界定基本上不同的,数学研究中的探究精神的存在、关于人类智慧文明的无限追求,以及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思想、精神、思维方式、方法和语言都能够算作数学文化的一部分。 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同时其内部也包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数学中的计算方式、逻辑思考方式,均呈现出独特的数学之美,这是数学文化中引人入胜的重要一方面。而关于学习者来说,这方面或难以为其所理解和同意,因而,数学文化关于他们来说,应当是另外一种呈现模式。 渗透策略: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教学策略要依照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 渗透策略是教学策略中的一种,指的是在潜移默化之中将文化理念植入到数学教学活动里面,用柔性教育的方式传达数学本身之美。将数学文化的思想和内涵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近年来,将数学文化与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也是研究的一个重点。学者研究认为,目前小学数学教师本身数学文化的底蕴并不是很深厚,将数学文化和小学数学教学结合在一起的难度依旧比较大的。 〔二〕研究目的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如下: 通过本课题以小学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进行的实践研究,提升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关于小学数学的接纳程度,使得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轻松的氛围,学习得更轻松、有效。用柔性教育的方式传达数学本身之美。将数学文化的思想和内涵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 本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 本课题能够解决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兴趣不足、动力不够的问题,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课题组所在的学校正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之因此还要开展“以激发兴趣为目标的数学文化渗透”教学实验,是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们发明,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学生的学习缺乏动力,容易被畏难情绪所打倒。因而,教师要在教学活动当中不断的去挖掘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形式中的文化特色,提升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关于小学数学的接纳程度,才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轻松的氛围,学习得更轻松、有效。而同时,从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来说,了解同时掌握一定的数学文化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从研究价值的角度上来看,在相关研究中,形而上的理论研究数量较多,实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高中课改是教育本质的一次变革,实施高中新课程是一种必然。推进素质教育工作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必须培养具有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高中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在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推进素质教育涉及方方面面,但勿庸置疑的是,高效性学习必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在新形势下,教师如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因势利导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思想、完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高效课堂是本世纪进行新课改以来提出的新时期课堂教学的理念、原则和方法,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所谓“高效”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教师精心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教学手段,展现知识的发现、发展及形成过程,在单位时间内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切身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成,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提高素质。教师乐教、善教,学生会学、乐学,课堂自主、和谐、创新、高效。 高中生无论从生理、心理来说,都比初中生成熟。因此,自制力较强,学习相对主动。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数学教学课堂的高效性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高效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复数的引入》这一课是整个复数这一章的第一课,在备课时应注意,通过这一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复数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解决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引伸到现实生活中,就是当我们遇到矛盾时,也要勇于面对矛盾,要有解决矛盾的决心和信心,促进矛盾的转化和解决,同时也就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效课堂教学要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分析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高中教育的发展,新课标下,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已经无法适应当代高中学生的现状,导致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低,学生学习质量差,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提升.构建高效课堂是高中数学的必然趋势.笔者立足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对新课标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探究,以供参考.【关键词】高中教育;高中数学;数学学习;高效课堂 社会在不断发展,教育也随之进步,许多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是时代的必然产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必然存有疑问和不解,高效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许多教师并不能灵活驾驭,高中数学教学现状也迫切需要高效课堂的构建,基于此,本文对这一课题进行分析. 一、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途径 (一)立足新课标,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 新课标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目标做出新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要充分解读新课标,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对数学学科的把握为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要履行好作为学生学习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责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方可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的制订要详细明确、具有层次,以便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通过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目标,不可急功近利,适得其反.例如,在教学“点、直线、平面位置关系”内容时,根据新课标制订“掌握在立体空间中,两条直线的关系、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的关系,以及两个平面的关系”的教学目标.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以“填鸭式”教学为主,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述,成为课堂主体,学生被灌输知识,师生之间互动少,有时由于学生的“不配合”,导致教学难以进行.高效课堂的构建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在学习中的反应和感觉,观察学生的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将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授课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与学生互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不但要发展学生的 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尤其是在正课上,不但要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课堂教学;体会;互动交流教育家施瓦布曾经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这句话对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教学和学习深远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情景,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教师通过提问引思,师生探究互动,建立模型,并加以应用与拓展,从而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效能。 那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在新课改下体现,实现师生双方的协同发展呢?经过笔者近3年的课堂教学实验探索,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发表

不同意见的机会,逐步形成创新意识。本文拟从以下几个个方面做一些探讨,供同行参考。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向量及其运算》这一课是整个向量这一章的第一课,在备课时应注意,通过这一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向量的产生和发展,体会到向量本身存在我们的周围,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就提高了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适当地还可以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一直以来,我都在不断反思、探索,寻觅一条如何才能使

2019融入数学文化丰富学生认知小学数学老师听专家讲座有感语文

融入数学文化丰富学生认知——小学数学老 师听专家讲座有感 本学期一开始,学校就安排参加各种专家的讲课与讲座,从王昌胜老师的“小学教材分析”到“国培计划”中李士錡教授的“认识数学学习的复杂性”、吴正宪老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无一例外地提到了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加上之前我自己阅读了方启明教授的《数学文化》一书,对于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的输出与输入颇感兴趣,同时也很困惑如何在自己的课堂上合理的引入数学文化,丰富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从华东师范大学王教授探究《圆的周长》一课中圆周率的历史谈起,学生耳熟能详的就是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从而会误以为圆周率就是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准根溯源,圆周率最早的记载源于《周髀算经》,阿基米德和刘徽都曾用“割圆术”计算出圆周率的近似值,祖冲之将π值精确在 3.1415926~3.1415927之间,目前运用计算机可以计算到小数点后12411亿位,十分精确。这段数学文化的讲述同样出现在吴正宪老师的案例对比分析中,其中一位教师只是简单介绍了祖冲之的贡献,另一位老师完整地讲述了圆周率的发展史,课堂效果不言而喻。吴老师在讲授《面积的认识》一课中也适时的引入了面积的历史,使得整个课堂愈加丰满。对小学生来说,最喜欢的就是听故事。嗯,从我的上学经历

来看,不管哪个学习阶段,都很喜欢老师在课堂上讲故事或唠嗑儿,印象很深的一位初中化学老师就很会聊天儿,在复习过程中他就会问我们是否记得哪个故事,在故事后他讲述了什么知识。这样的学习过程十分轻松,也便于加深记忆。推己及人,我的学生也很喜欢听故事,四年级第一单元《从结绳计数开始说起》就包含很多数学故事,孩子们的注意力尤其集中,眼睛放光发亮,课堂气氛明显不同,效果也很棒。 恰巧本学期我校校本教研开发的课程《数学阅读》由我讲授,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是《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和《数学天地丛书——孙悟空西游学数学》系列,课堂讲授的是宋君老师编制的《数学智慧阅读》,课程纲要也是依据宋老师的这本书编写的。因此,要从多个渠道着手促进数学文化在数学学习中的渗透,具体实施办法及细节在下一篇文章中详谈。

浅谈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

浅谈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19-11-19T09:41:20.48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4期作者:敖徐[导读] 数学家B.Demollins说过:“没有数学我们无法看透哲学的深度,没有哲学我们也无法看透数学的深度,然而若没有两者,人们就什么也看不透。” 敖徐(四川省南部县第二中学四川南充 637300)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033-01 数学家B.Demollins说过:“没有数学我们无法看透哲学的深度,没有哲学我们也无法看透数学的深度,然而若没有两者,人们就什么也看不透。”由此可见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因为数学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且是一个人必备的素养,它会影响一个人的言行,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然而在高考的桎梏下,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弊端,笔者将从重知识、轻能力; 重结论,轻过程;重理论,轻应用;重注入、轻启发等几个方面进行粗探。 一、重知识、轻能力 近年来,“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培养能力。”这一点虽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仍然举步维坚。无可讳言,许多教师认为只要学生理解或者记住知道要点,能力自然就会提高。因此他们不辞辛劳在书山题海中找出自己未讲的或未深入的知识点让学生“咽下”,并不时地提醒学生要“博览众长”。然而在高考和中考中我们许多学生仍然会出现许多不如意之处,偶遇新题时,措手不及或糊拉乱扯;面对难题时,慌不择路或望洋兴叹。这就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除注重知识堆砌外,是否还有一些能力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根据我们的观察思考认识到提高学生处理数学问题的水平还必须重视与强化知识堆砌时具有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外的迁移能力、洞察能力、猜想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等大纲之外的一些能力。 二、重结论、轻过程 “只看结论,不看过程”这是教育问题中的千年沉疴。关于重结论轻过程笔者认为应从两方面来讨论。其一,教师注重学生在学习中成绩的好坏(即分数的高低)而忽略除学习以外的其它因素.其中也包括教师在试卷和作业的评改中只看答案而忽略其解题过程等情况。 其二,教师和学生,其中最主要的是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只注重教师归纳出的定理性结论,而忽略其推导过程,比如,在讲平面区域的划分问题时老师会归纳出 “1)有n条直线,其中两两相交,但任何三条不共点,则n条直线,将平面分成的部分;2) 若n个球面每两个相交于一个圆,则这 n个球把空间分割成个部分。”等一系列定理性结论.然而这些结论在理解上;跨度大,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强.在计算上;计算冗余繁杂,牵涉面积广,从而一部分学生就在心中树立起 “反正是结论,只要记住就万事大吉了”的不好念头.然而高考数学不是从书中找到现成的答案或只是简单的背育或复述,面是是在课本以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纵向横向的拓展,要求经过回忆,对比,分析,归纳,综全等思维操作后才能得出答案,此时放多同学虽看到熟悉的 “老朋友”却惊讶得不知道 “怎么办了”! 三、重理论、轻应用 诚然,我国的大、中、小学生对理论的掌握情况应居于世界前列,然而对知识的实际应用却有些难登大雅!当然这与教育不无关系,正如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所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们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使学生对价值(即社会伦理推测)有新的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南京大学文学院董健教授更是一语点破实质“我们的教育不是立人,而是制造机器、机器再用也是机器。”当然我们不去考究董教授的措辞是否片面,单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教学的确存在某些不足的问题。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很少指导学生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更未让学生在研究问题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而是以单纯的教师传授为主的学习方式这是不争的事实。由于教学旧模式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或者根本没有为学生营造开放性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让学生综合应用知识与实践的机会。因此“理论指导实践”成了一句口号。正如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系、历史系教授许倬云说:“我们的教育只注重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尤其在国内,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中小学教育基本变成了高考、中考考什么就学什么;老师也是如此,深研的是中考、高考题而忽略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重注入、轻启发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为便于控制教学中的各个细节,也为了在单位时间内向学生传授更多的内容往往形成了教师唱主角甚至是唱独角戏的局面。近年来,课堂上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现象已得到较好的抑制,但仍存在着“步子小、提问太多”的极端现象,“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其结果是使一些学生在解题中虽然一步步会做,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无可讳言,当今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而不是一味的将自己的所有知识不加筛选的强加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审时度势,抓住契机并进行适当调控,既要扩展学生的思维,又要培养学生严谨思考,充分论证,精确计算的科学态度与顽强拼搏、坚忍不拔的精神品德。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当学生进入了“愤”与“悱”的状态,即“可意会不可言传”时教师因时利导、循循善诱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教师要记住学生不应是一个个被填满的容器,而应是一支支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理所当然是火把的点燃者,是学生思维、智力、智慧的开发者、发掘者。因此教学过程应尽量多地创设“愤”、“悱”情境,然后根据学生表现恰到好处给予点拔。这就要求教师要抓住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发展,在学生最感困惑的认识焦点上设疑,在学生的思维定势或思维缺陷处设问。真正做到“普教者,使人继其志”让学生主动地、极积地、独立地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基本功的具体体现、是一堂课好坏的体现。课堂的灵活处理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卖关子”、“摆架子”的机会,而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手段,具有较强的原则性、技巧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只有科学地实施,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点击教学创新丛书》胡建军主编. [2]《数学教育学》刘安君、孙全森、等编著。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 [3]《中学数学》1990年1~6期,江苏《中学教学》编辑出版.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浅探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浅探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案例论述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与意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与定理等;运用数学文化将各个知识点串联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探究数学文化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文化知识体系数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A-0133-02 一、渗透数学文化,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是一门与概念、定理、公式相关的学科,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且蕴含在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文化、引导学生思考其中所隐含的数学知识和规律,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巨大的帮助。 (一)理解概念 数学源自生活,数学的概念也是对生活的抽象延伸。教师可以在概念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将枯燥的概念教学趣味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学会运用数学文化理解概念。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整数和负数》时,“负数”概念对学生来说相对抽象但并不陌生,同时学生对

温度计已有一定的认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温度计和海拔高度作为教学起点,让学生感受正、负数的实际意义,理解负数概念,建立正、负数的数感。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史:中国是最早提出负数的国家,《九章算术》是最早、最完整介绍负数的古算书,人们在求解方程时经常会遇到小数减大数的情形,为便于求解,便创造了负数;在古代为区分正负数,数学家创造了一种方法:用不同颜色的算筹来表示正、负数;中国古代不仅提出了负数的概念,还提出了整套的正、负数的运算法则,这些法则沿用至今。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让学生了解概念产生的背景和意义,利用概念与生活的相通性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概念。 (二)理解定理 初中学生的数学认知处于发展阶段,定理教学要避免追求进度而忽视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定理,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入数学文化,通过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对定理逐渐形成自我感悟,从而理解定理,同时让学生的思维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思维、情感的多重发展。 例如,教师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时,可以从毕达哥拉斯到朋友家做客的故事入手: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最为著名的数学家之一,相传2500年前,他到

浅谈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素质教育的发展逐渐成为趋势,越来越多的教师更加注重高效课堂的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教学过程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尽可能吸取更多的知识。本人围绕高效课堂的构建展开以下讨论分析。 【关键词】教育改革高效课堂学习 一、上课前的教学准备 建立数学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要做好上课前的教学内容准备。一方面这种高效率的课前准备需要我们把直接教授数学内容的模式改变成高中生独立自觉学习数学的模式,把单一读数学教材改变成使用数学教材进行教学,高效地利用课程标准、教学材料以及教学辅助材料这些关键的教学资料。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恰当地抓住数学教学三个目标维度和确立目标时要依照其中的根本原理和准则,尽可能地符合整体的标准。这样一来,老师在上课前的准备和上课时的教学活动能更加地得心应手,为有效进行高效数学课堂打好奠基。建立高效率的数学课堂也要善于观察“ 学

情”,也就是说要注意学生学习的特点、方法和能力方面的情况,通过了解学生的“ 学情”,有利于建立高效数学教学课堂。 1.教师结合“ 学情”,学生自学准备 学生进行自学准备是学生掌握好知识的前提,一方面学生可以先了解要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又可以通过学生的自学准备,从而清楚学生吸收数学内容的大概情况,所以,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制订教学计划和安排。在高中数学课本内容中经常插入一些有趣的典故和例子,教师则要制订好备课内容,使学生通过典故和例子先自学。比如,在教学“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下课后的《魔术师的地毯》,然后思考为什么一块已定面积的正方形地毯剪切重新拼成长方形,其面积会缩小,这样学生就会有兴趣去预习新内容。教师则可以依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来进行教学,计划课堂教学顺序和内容。 2.目标计划与学生实际相结合 教师制订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要结合三个教学维度和学生的现实发展状况,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使教学内容清楚、详细、可实施性。设计三个教学维度时,注意别撒网捞鱼式的教学,而是要有针对性。另外,要注重考虑学生性格的差别,并以此来设计分层次的教学目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 数学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决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很好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因素。《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和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点。在此理念下,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教师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亲自参与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开放性的。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各种类型的教学模式,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创新,才能针对当前课程及教学容选用恰当模式,并因材制宜地调控和综合运用最优组合模式,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摸索,总结实验,针对不同课型选择不同教学模式,收到较好的效果。以下就几种课型做简要说明。 一、新授课教学模式 新授课通常包括基础知识课、概念课、定理推导课等课型。 1.基础知识课教学采用“启发探究式” 基本程序是:导入→探究→归纳→应用→总结。 教学过程的导入环节就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安排得有艺术性,就能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总的说来,新授课的导入要遵循简洁化、科学化和艺术化原则。新授课的导入方式很多,如实例式导入,新旧知识类比导入,引趣式导入,设疑式导入等。 例如,高一数学在引入反函数概念时,说明为何只有对应的映射是一一映射的函数才有反函数,可以采用“设疑式导入”,依次提问如下: (1)当x∈r时,y=x有反函数吗? (2)当x∈(0,+∞)时,y=x有反函数吗? (3)当x定义在什么区间上函数y=x存在反函数? (4)什么样的函数才有反函数?

浅谈新课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11-07-22T16:16:02.64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1年第36期供稿作者:黄超[导读] 设计课堂层次时,必须重视认知过程的完整性,要回归认识的最初,也就是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河南省光山县第一高级中学黄超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提高思维品质的优化率等方面,阐述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怎样才能较好地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笔者根据多年的高中教学经验以及这两年新课改的体会认为:必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和提高数学思维。 一、创设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作为数学教学的资源,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且没多大用处的,而是与生活联系紧密的。为此,可以与学生多交流,了解他们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治理垃圾问题、旅游问题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循环结构时引进电脑病毒事件“熊猫病毒”,一开始就“引人入胜”,产生好奇心,并由此产生求知欲望与热情,对理解内容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及时地进行表扬与鼓励,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课堂教学中,要对同学们的热情态度和取得的成绩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鼓励。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并回答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讲完一个例题后,让学生归纳其解法,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一些基础问题,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耐心细致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提问的勇气和信心。当学生的作业做得很好时,当学生的解题方法新颖时,当学生的成绩有进步时,当学生表现出刻苦钻研精神时,都要给予适度的表扬,以增强学习信心,达到表扬一个人,激励一大片的目的。 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传授、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的因素。 设计课堂层次时,必须重视认知过程的完整性,要回归认识的最初,也就是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活动协调和谐。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当同学初步获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后,应安排动脑动手独立思考与练习,教师及时捕捉反馈信息,并有意识地让它们产生“撞击”与“交流”,这样,同学们对某一概念的理解,对某一例题的推演,就会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而对知识的领会加深,能力也得到发展。 设计课堂教学层次还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的来组织课堂教学。严格控制教学内容,不增加难度,不降低要求,力求把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当课堂容量较大时,要保证讲清重点,解决难点,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找出关键,有的甚至可以点而不讲,但要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当课堂容量不大时,可以安排学生分析评论,并进一步深化练习,进行比较、提高。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吸收。具体一堂课,到底选用哪种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考虑。一般而言,每节数学课都要求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因此,通常所采用的都是讲授与练习相配合的方法。有些课题要数形结合求解,此时可联系图形,用谈话式“依形探数”或“用数定形”,以使问题直观易懂,学生吸收自然好。对于一些综合题,可结合分析,采用点拨讲授法,要挖掘条件,点其窍门,减缓坡度,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也便于学生吸收。 需要指出的是,设置问题时要尽量具体,环环相扣,而且要多范围,最后也要有“从中你有什么收获”这样的总结性问题,切忌蜻蜓点水,不深不透。 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必须在“讲”上下工夫,狠抓“练习”这一环节,注重启发式、探索式,讲授时做到深入浅出,语言规范简洁,练习时做到难易适中,适时启发反馈,力求使同学在认识与实践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形成技能技巧,以达到吸收消化的目的。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方活动。要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形成具有激情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完整word版)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

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 摘要: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在数学新课程中有着广泛的体现。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需要从转变教育观念、拓展教学内容、改善学习方式和加强自身学习等几方面同时作出努力。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课程数学课堂 记者(以下简称“记”):近年来,数学文化在我国数学教育界已受到广泛重视。您对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这个问题怎么看? 沈晓东(以下简称“沈”):随着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老师们在经历了“激情”和“困惑”的洗礼之后,已逐步趋于理性,开始转向“务实”。针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矫枉过正和形式主义倾向,有效教学被重新提起,并已成为当前数学教育教学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在新课程的背景下重提有效教学,我们显然不应把它理解为是对传统教学的简单回归,而应看到它是对新课程理念的一种更深入的解读和实践,它的基本内涵也不仅仅只是体现在追求数学知识教学的高效益和高效率上,而应体现在数学教育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上。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增加数学课堂的文化品味,是提升数学教学品质,从而实现数学教育三维目标全面达成的一条重要途径。 记:然而,对于广大实践第一线的数学教师来说,究竟什么是数学文化?数学文化在数学新课程中有哪些具体体现?数学文化如何融入课堂教学?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 识还相当模糊,在操作上也缺少相应的策略。您能就上面的问题深入谈谈自己的想法吗? 沈:好的,我先说说什么是数学文化。对此,我进行过相关的文献研究。目前,我国学者对数学文化的内涵有各种不同的理解,他们主要从人类文化学、数学活动和数学史等不同的维度对数学文化的涵义作出解释,如: “数学是一种文化。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相对自然界而言的,是指人类的一切活动所创造的非自然的事物或对象。狭义的文化,则是指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独特的而又自成体系的一种文化形态。” “数学文化是人类在数学活动中所积累的精神创造的静态结果和所表现的动态过程。其中静态结果包括数学概念、知识、思想、方法等自身存在形式中真、善、美的客观因素;动态过程包括数学家的信念品质、价值判断、审美追求、思维过程等深层次的思想创造因素。” “所谓数学文化,是指蕴含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的观点、信念、态度和方法,是比数学成果更有价值、更宝贵的内容。” “数学文化表现为在数学的起源、发展、完善和应用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于人类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方面。它既包括对于人的观念、思想和思维方式的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人的思维的训练功能和发展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功能,也包括人类认识和发展数学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和所能达到的崇高境界等。” 透过这些观点我们可以看出,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子系统,与其他文化发生关系,

把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

把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 我,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数学教师,现任教六年级数学教学,曾多次参加了各级别的数学研修活动,总觉得每次内容大体相仿,没有什么新的突波。因而觉得枯燥无味,以至于患了“研修倦怠症”。本次自学《教师职业道德》第七章教师人格论,有感数学文化的精髓,到认为这是数学研修的一大突破。把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可以作为一个专题研修项目。但要把握好尺度,否则会舍本逐末。 一、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比如, 在教学“数的认识”时, 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字的演变和发展, 了解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产生过程, 了解各种运算符号的发明史。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让学生了解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世界货币的名称和流通情况。在学习“24时记时法”时, 让学生结合课本中的图片了解原始人只能用“日”和“夜”来表示时间。后来, 人们用测太阳的影子的长度来计时, 于是发明了“日晷”等工具。接着发展到用滴漏(水和沙等) 的方法来记时。 在学习“圆的认识”时, 可设计一些能让学生感受到“圆文化”的内容, 以增强学生对“圆”的了解。早在3500年以前, 巴比伦人就知道了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 古埃及人使用的圆周率是3.16, 古罗马使用的是3.12。我国三国时期的数学家刘徽, 公元263年, 他创造了“割圆术”, 推算出圆周率为3.14。约公元480年我国南北朝时期伟大的科学家祖冲之算出了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现在月球背面的一个山谷就是用“祖冲之”命名的, 表明国际上对他科学成绩的肯定和景仰。

二、让学生了解数学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在艺术领域, 数学的应 用获得了许多出人意料的重要成果, 如电子音乐、数字电视等。 数学与自然科学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光是按照直线方向传播的; 植物的叶片是按“黄金比例”来排布的,这样可以更好地通风、采光; 大雁迁徙时的排阵夹角是54°44′8″, 从空气动力学角度去分析是为了减少空气阻力; 蜜蜂构造的蜂房是最佳、最好、最省的建筑, 每当提起它总令人拍案叫绝, 也让世界上最优秀的建筑大师惊叹不已。 数学与人文科学更是亲密无间。美国发射的“阿波罗号”飞船接受了华罗庚教授的建议, 带上了数学中用以表示“勾股定理”的简单明快的数形图案升上天空, 去寻觅地球以外的文明, 期待着有一天能与外星人进行一次亲密接触, 并产生“数学交流”。 在人类学中“数量化”成了人们生活的评判标准,空气质量指数、人气指数、健康指数、小康标准等越来越多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成 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三、让学生了解数学家们的杰出贡献 数学的发展离不开数学家们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和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 古今中外, 数学家们对数学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像商高的“勾股定理”, 祖冲之的“密率”“杨辉三角形”“卡普列加数”“斐波纳契数列”“卡普雷卡尔黑洞”“数字陷阱”“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四色问题”, 以及形形色色的“亲和数”“完全数”“孪生 数”“勾股数”等等, 无不显示着大师们的光辉成就。 数学家的故事为数学文化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可以说是数学家们执著的精神和坚韧的毅力, 推动了数学文化的不断发展。让学生了解

如何打造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如何打造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19-04-08T17:26:09.1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4期作者:梁旭金[导读] 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它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 梁旭金(广西岑溪市岑溪中学广西岑溪 543200) 【摘要】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它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面对素质教育的发展潮流,越来越多的高中数学教师更加看重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所谓高效课堂,是指在课堂上进行高效率教学的一种模式,这种高效率体现在教师高效率地教授知识,学生高效率地吸收知识。高效课堂是将高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内在感受和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环境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情境;自学能力;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091-01 高效课堂是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规范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是高效课堂教学所遵循的理念。高效课堂教学就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习”;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会学习”。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学习教改精神转变观念,转变自身角色,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把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当家做主人。 一、创设情境,气氛和谐 陶行知提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设出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言堂”,课堂上教师总是向学生灌输,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接受地位,没有什么轻松、愉快可言。因此,也就无兴趣可谈。 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认识、发展的主体。亲其师,信其道,采其学。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给学生学习的最佳、最活跃的空间氛围,把从灌输知识为主的应试教学方式改变为开放、创新、开拓进取的素质能力上来。在教学中,教师的微笑是淡化学生心理畏惧的良药;教师的鼓励是对学生体验成功的最好的奖赏;教师引用的竞争机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树立自信心,互相有比、学、赶、超的劲头和勇气。和谐、轻松、融洽的氛围中学习探索,其成果可想而知了。 二、改变角色,变师为友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由管理者变成组织者,由传授者变成参与者,由主导者变成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无疑是一个领导者,但仅仅是作为学习团体中一个平等的成员,是“平等中的首席”。亲其师,信其道。只有真正建立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才有课堂上的师生间情与情的相融、心与心的相通、教与学的相长、师与生的互相促进;才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产生愉快的求知欲望,才使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问、畅所欲言,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保证课堂参与度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教师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到学生中间,时时刻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善于听取学生的想法、意见,将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教学中,教师要时刻以饱满的热情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觉到朋友般的温暖和鼓励。 同时,注意在实践中满足学生的“成功欲”。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问题和语言素材由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去解决。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功的味道,从而情趣大振,热情高涨,时刻带给学生一种安全、友好的氛围,使他们乐于和教师交往,信任教师这位有学识、有经验的大朋友。 三、学生做主人,培养自学能力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亲历获取知识的愉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追求学会学习为主特征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去实践、去探索,这样才能养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例如,教学新课之前,我都让学生提前预习本课知识点,复习旧的知识,由学生自己总结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出不理解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得到正确合理的观点。学生讨论还是弄不明白的问题,上课学习时提出来,师生群策群力,教师适当点拨。就这样,大家在轻松、愉快、自主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体验了探索成功的喜悦,在主动完成学习过程中发展了自我。学生成了主动的学习者。 四、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可以使某方面处于优势的学生帮助这方面弱势的学生,从而形成知识技能等方面互补,达到“人人帮我,我帮人人”的良好氛围。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爱好、成绩等建立学习小组,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学生之间是年龄相仿,经历相似的一个合作共同体,他们语言交流起来容易,沟通方便,被帮助学习者容易接受、理解和消化。学生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激励,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感受团体协作的力量,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有些较内向、胆小的学生,上课不愿表达,可在小组里,都是朝夕相处的伙伴,他就可以畅所欲言了。时间久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强了。能力的提高也是自信心增强的基石,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也变得大胆起来,善谈起来。 总之,对于高中数学课程来说,要想打造高效课堂,作为教师绝不是只把功夫下在课堂上就可以的,而是需要课前精心设计,课上认真授课、适时而动,课后认真总结、积极反馈作业,并作好师生沟通。 参考文献 [1]余晓红. 从“课本”到“趣味数学”[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37). [2]曾冬华.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中对学生素质的培养[J].学周刊.2013(02). [3]王殿华.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J]. 现代交际. 2014(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