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及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及对策

强智利

(西安培华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陕西西安,710125)

[摘要]考试作弊现象源远流长,它伴随着考试制度的出现而出现。当今,考试作弊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校园里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蔓延,已严重危害到了高校的教育评估体系。文章通过对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分析,提出了有效遏制考试作弊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对策

On psychological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 nts’ cheating in examinations

QIANG Zhili

(Department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Xi’an Peihua University, Xi’an

710125,China)

Abstract:

Keywords: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每次学校的期末考试都会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考试作弊现象一次次考验和冲击着每一位学子的心灵。当前考试作弊现象在社会各类考试中普遍存在,同样在高等院校里也不例外,所谓“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就灵”,诸如此类的课桌文化段子恰恰折射出了校园作弊这一现象及其背后复杂心理。考试作弊的不利影响是众人皆知的,在高等教育中,它不但影响学校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察,影响对学生评价的公平性,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一所学校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更影响社会的诚信建设。对大学生而言,更为重要的是作弊的负面心理效应对个体心理健康的成长极其不利。所以,下文我们就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动因以及如何看待和克服做一简单的探讨。

一考试作弊行为及其危害性

考试作弊行为是考试行为中的一种特殊行为现象,是参与考试的行为主体在执行考试过程中因主观故意而产生的直接破坏考试目的,严重影响考试功能与作用的正常发挥,虚假反映对象在特定知识经验信息的传承中的效果和质量、品德养成性状、技能能力具备状态、身心发展状况,导致考试结果失去特定信度和效果,要求偏离理论假设的行为。它是一种不良道德行为,是与行为主体个性品质中不良成分相关联的、受不纯动机驱使的逆常规行为的爆发,考试作弊行为是一种同考试本身相拮抗的行为,是对考试内容、形式、方法等的消极否定。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随着高等学校考试制度的逐步完善,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手段也越来越高超,方法越来越巧妙。常见的有:夹带、偷看与考场交流、换卷、传递、利用现代通讯工具作弊、代考、托人情、找关系等方法。

二考试作弊行为的危害性

少数学生在严肃的考试纪律面前出现违纪作弊现象不仅妨碍着学生个人学习质量的提高和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还对于正常的教学秩序和优良学风建设起着显著的破坏作用,对学校教育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作弊行为破坏公平竞争的原则,使考试的衡量功无法正常发挥。考试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考试成绩代表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效果,是对学生学业的一种评定。同时考试具有教学信息反馈功能,把考试成绩作为教学评价的一种手段,取得教学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主客体的双边互动关系。作弊使考试的衡量功能无法体现,让学生漠视规则、践踏学校管理规范。

作弊行为易损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养成个体冒险和侥幸心理,造成急性人格。考试作弊者无论是被发现受到惩罚,还是侥幸过关,靠不正当的手段得到本不应该得到的成果,都会对学生的身心产生消极而恶劣的影响。受到惩罚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会影响到学生一生的人格发展;侥幸成功则可能会使学生染上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市侩心理和利己主义思想。而且就作弊行为的本身来讲,学生践踏学校管理规范,走出校门后就可能漠视法纪法规,乃至以身试法。

作弊行为严重败坏学风,破坏诚信原则,引起大学生的道德缺失。好的学风对学生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考试作弊则是对这种价值观和情感的污染和败坏。靠作弊获取高分,其他人就会产生不平衡的心理,有形无形中挫伤了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作弊成功者,得到了超额利益,刺激和强化了其他同学的作弊心理动机,致使相互仿效,引起作弊之风蔓延,结果败坏学风,学习风气就会汉化,从而走向思想道德教育的反面,破坏了学校精心营造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学习风气。

三、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

导致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功利心理。在现在的高等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下,考试成绩成为衡量学生在评优、评奖、入党、毕业就职、考研时能否被录取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虽然教育部和各高校对考试作弊行为采取了严厉的打击措施,但仍有学生铤而走险。

2.侥幸心理。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人群中,只有0.5%的人被发现。许多参与考试作弊的学生觉得,考试中既然能够作弊,又不会被发现,还可以得到好一些的成绩,当然可以试一下。另外,由于各高校加大了严肃考风考纪的力度,对作弊学生的处罚比较严重,所以,监考教师面对考试作弊的学生时,不免心生慈悲,怕学生因考试作弊被退学而影响其一生,对考试作弊的学生采取了查而不报的办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在大学生考试作弊中希望侥幸逃脱的心理。

3.从众心理。事实上,在考试作弊的大学生中,有一部分人在复习之初并没有想参与考试作弊。但是看到别的同学作弊,特别是一些平时学习不认真的同学,因考试作弊侥幸逃脱而取得好成绩,认为自己不作弊是一件十分吃亏的事情,于是加入到了考试作弊的队伍中。

4.“助人为乐”心理。高校的考试制度不同于高考,对于及格以上者并没有名额限定,所以有些大学生对同学抄袭自己的答案并不介意,相反还会得到抄袭者由衷的感谢。出于这样的原因.“助人为乐”者出现在作弊者队伍中。“助人为乐”者把助人为乐的精神发挥到极致时,甚至可以充当“枪手”的角色。

5.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原指人们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心理状态,逆反心理的高发年龄段为青少年期。大学生正处于逆反心理的高发年龄段上,他们希望摆脱父母、师长与规章制度的控制和管理。他们中的一些人对于学校制定的考场规则和教师提出的不得作弊的要求持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