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原创征文10篇

家风家训原创征文10篇

【篇一】

时值清明,随父母一起回老家给爷爷扫墓,看着墓碑上方方正正的刻字,不禁泪眼朦胧,又想了小时候爷爷教我练字的情形。

从我记事起,爷爷就经常写毛笔字,楷隶行草样样精通。每个字都很有风骨,字的结构总是透露出一股劲气、锐气和正气。我很爱看爷爷写字,小时候住在爷爷家,总是站在凳子上,一边帮爷爷磨墨、一边看他练字,连小伙伴呼唤我一起玩耍也置之不理。爷爷总是一边写字,一边给我讲如何提笔,如何藏锋露锋,如何把握尖、齐、圆、健,如何布局,勾揉回转提,粗细浓淡距。每个午后和爷爷一起练字,成了我孩提时最幸福的时光,我的书法启蒙就是从这里开始。后来,见我实在很喜欢书法,爷爷干脆把笔给了我,握着我的手教我一笔一划从楷书学起,还给我买了许多描红,让我照着写。爷爷说:“写字最重要的是横平竖直,就好比这个‘人’字,一撇一捺,横平竖直才能立得稳,站得端,写歪了人就倒了。所以啊你要记着,写字要横平竖直,做人也要堂堂正正。”

年幼的我懵懵懂懂地点点头,只知道说的是写字要正要直。现在想起来,爷爷的一辈子都在身体力行地实践着横平竖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爷爷是位老校长,也是位老党员,独自一人在镇上的小学教书,奶奶带着孩子在农村老家务农。孩子大了,有人给爷爷出主意,让他把孩子们都安置到学校里教书,被爷爷拒绝了,他说做人就要堂堂正正,校长也不应该有特权。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教师子女可以免除学杂费,我报名的时候便只缴纳了书本费,爷爷知道后很生气,把我和父亲叫到跟前说:“做人就要像写字一样,横平竖直,端端正正,踏踏实实,你是党员,不要想着特权。”第二天便领着我去学校交了全部的学费。这件事让我时至今日也记忆犹新,这种踏实和端正的作风一直伴随着我从小学、中学、大学直至工作。爷爷去世时,很多学生自发前来送行,说起爷爷的谆谆教导惠及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他们又教给自己的孩子,让这种无形的家训代代相传、源远流长。

如今,在我的书桌抽屉里还珍藏了我幼时所用的几本描红本,泛黄的纸张上面那虽然稚嫩却端正工整的字迹,时刻鞭策着我将这种踏实和端正的态度应用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作为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更是要时时刻刻践行着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优良作风。爷爷留给我们的这种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弥漫于整个家庭中,影响着家中的每一个人,也惠泽于每一个人,它让我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品格,在人生之路上端端正正地行走。现在,我的孩子在慢慢长大,我也将教他学习书法,教给他太爷爷的家训:横平竖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篇二】

我的父亲吴玉海是1938年入党,在晋察冀军分区政治部任侦察排长。在百团大战中由于大腿受伤后严重感染不能参加战斗,因此复员回到了家乡门头沟军庄镇——西杨坨村。

1949年1月成立北京市第十七区第五行政村(即军庄镇东五村、北四村),我父亲任第一任村长。当时首要任务就是推翻保甲制,建立新政权。所有共产党员、积极分子都积极行动起来,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客服种种困难,一个星期就正式召开了群众大会,宣布解散保甲制!建立了新的政权!后来我问父亲“当时你们没有工资,没日没夜的干,为什么”?父亲说:建立新政权,我们为此奋斗了多少年,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不愁吃,不愁穿,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再想到战场上牺牲的战友,就有使不完的劲。个人利益、得失永远要服从党的利益,党叫干什么就要一心一意的干好。

上世纪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灾害,外国还逼债,国家不富裕,个人也很困难,当时,父亲的每月粮食定量只有29斤,每月还要节省2斤上交国家,父亲身体一直不好。我和父亲说:您身体这么不好,家里也帮不了您,您那2斤粮食不捐不行吗?父亲说:可我是党员,国家干部,国家现在有困难,毛主席、周总理连肉都不吃了,咱这个点困难算什么呢!要相信党

和毛主席,我们一定会战胜困难,好日子就在前头。

七十年代初,父亲当时的工资79元,单位二次调整工资他都把机会让给了别人,我后来问过父亲,咱家也很困难,也不富裕,您为什么把名额让给了别人呢?父亲深情地说:想想那些牺牲的战友我已经很幸运了。父亲遇到事情总要为别人想一想,职工们比我工资都低,他们家里也很困难,他们更需要涨工资。我是单位的领导,老盯住个人得失能干好工作吗?也对不起党这么多年的培养,我现在很知足了。

现在,国家富强了,人民安居乐业,不愁吃、不愁穿,人人喜笑颜开,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父亲的愿望真正实现了,他却没能看到这大好景象,但是他在天堂叼着他特有的大烟斗笑眯眯的看到这一切,他会为我们高兴,为我们祝福,他一定会这样做,这就是一个老党员的情怀。

父亲的一生很简朴,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堂堂正正一辈子,永远都是党的人,这就是我心中的共产党员。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牢记父亲的教导,努力学习学用结合,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篇三】

父亲是一名老军人、老干部、老党员,从部队退伍到地方,直至退休前,一直在一个叫关防乡的鄂西北边陲小镇工作,一干就是三十余年,除了坚守,没有太多的丰功伟绩。

在我眼里父亲是一个极其古板、不善言谈、毫无生活情趣的人,平时除了看看报纸记记笔记也没什么太大的爱好,但只要一提起党的相关知识却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听父亲讲,我们一家和党代会颇有渊源,父亲出生在党的八大,我出生在党十二大,我女儿出生在党的十八大,祖孙三代人都出生在党代会期间,所以每逢党代会他都特别关注,党的十九大也不例外。虽然他知道我单位会组织收看十九大,但一早还是忘不了给我打电话,再三叮嘱一定要收看十九大,也许是习惯,也许是对我不放心,我想更多是怕我错过了一个思想洗礼的过程吧。十九大开幕到结束,他都准时守在电视机旁,专心致志收看,有时候甚至忘记了吃饭,等我下班一回家就开始和我讨论十九大相关精神,一开始我心不在焉,但慢慢我发现也许是父亲不一样的经历,让他对十九大有更深的感触和更深刻的理解。

有一次我试着问父亲,十九大对生活到底有什么影响和变化,父亲什么也没说,只是小心翼翼地拿出了一本厚厚的影集,其中有一些很老的照片和一张发黄的粮票。父亲指着每一张照片,给我讲它背后的故事,说得最多的就是他工作了三十余年的那个乡镇的惊人变化,以前照片上的一条黄土小路变成了现在是宽阔马路,以前照片上的小矮土变成了现在的高楼大厦……我看得出他脸上的那份自豪,最后他拿着那张发黄的粮票郑重地对我说:这就是我那个年代买粮的“通行证”,那时候有钞票买粮食也不行,必须钞票粮票“两票齐全”,方可购粮,农民家庭因无粮票分配,粮票更成为一种稀罕物,那时候什么都缺乏,不像现在每个人不仅能吃饱且能吃好,这就是对我自己最大的变化和影响,这一切都是党领导的结果,所以我们不仅应该感谢党,更应该感恩党,做为一名党员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给党抹黑。平凡的回答让我顿感醒悟,仿佛明白了父亲三十多年坚守的意义。

如今我也是一名基层党员,沿着父亲的步伐从事着最基层的工作。对我来说共产党员不仅是一种身份,更是一份荣誉,身为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就是我的责任,担当起应该担当的责任,也是我不可推卸的义务。

【篇四】

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无论什么时候,我都能睡个安稳觉。”

父亲是一名有着4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1980年,父亲调到邻近的公社当书记,我们姐弟三人还小,母亲身体不好。我四五岁的光景,母亲有时候早上起不来,不能给我们做早饭吃,我便要当信使,去离家里五公里远的公社所在地接父亲回来。每次走到公社,父亲都已经起床了,不是拿着扫帚忙着打扫公社院子的卫生,便是在伏案写着什么。接回父亲,我们便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