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参考资料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合集下载

《音乐鉴赏》第四章 声乐经典作品鉴赏

《音乐鉴赏》第四章 声乐经典作品鉴赏

二 中国民歌鉴赏
3.《蓝花花》
是陕北“信天游”的代表 曲目之一,它以淳朴生动、犀 利有力的语言,热情歌颂了一 位封建时代的叛逆女性——蓝 花花。这首歌用叙事的手法, 用分节歌的形式,表达了对主 人公深切的同情。
二 中国民歌鉴赏
二 中国民歌鉴赏
(三)小调
1.《茉莉花》
《茉莉花》又名“鲜花调”,是 清代以来在我国广大城乡十分流行的 小曲。北方的《茉莉花》讲的是《西 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的故事。但影 响最大的是江浙一带的《茉莉花》, 它是最早传到国外的一首中国民歌, 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将《茉莉花》用 于其著名的以中国故事为题材的歌剧 《图兰朵》中,使该曲作为代表性的 中国民间歌曲登上世界歌剧舞台。
二 中国民歌鉴赏
(一)劳动号子
1.《舂米号子》
流行于安徽农村的农事号子, 演唱形式为长领长应的和腔。歌 词以劳动吆喝声作为开始和结尾, 中间加入呼唤性衬词。歌曲直接 明了地表达了农民们愉快劳动、 多打粮食、为国家做贡献的心情。
二 中国民歌鉴赏
2.《澧水船夫号子》
湖南澧水船工号子之一,属 于劳动号子中的海洋江河号子。 歌曲演唱形式为交错叠置的和腔。 歌曲生动地表现出船工们勇敢、 勤劳的性格和同风浪搏斗的紧张 激烈场面。
著名的民歌:《桔梗谣》《阿里郎》《诺多尔江边》
三 外国民歌鉴赏
《桔梗谣》是一首在朝鲜各地广为流传的民歌。它是一首表现朝鲜妇女采集桔梗时愉 快心情的民歌。
(二)日本民歌
三 外国民歌鉴赏
日本民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 族风格,大多具有清淡、单纯、发声自然 的特点。日本民歌表现的题材也比较广泛, 涉及人民的爱情生活、劳动生活、风俗习 惯、自然风景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日 本民歌的演唱方式也很独特,采用特殊的 颤音、一词多音的拖腔,多以其民间的 “都节调式”为调式基础,民族风格和韵 味十分浓郁。

初中音乐 民歌及特点pptppt课件

初中音乐  民歌及特点pptppt课件
2、每一首优秀的民歌都经历了长时间的考验, 劳动人民把它当做自己的歌。
3、民歌一般短小精炼,音乐语言简洁,结构 逻辑严密,音乐形象集中而鲜明,达到高 度的艺术完整性,易学易记,易于流传。
三、民歌历史:
从远古时代,中国历史民歌有着极其辉煌的 成就。公元前11世纪问世的《诗经》是我国 古代最早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民歌集。
民歌及民歌 特点
一、什么是民歌:
民歌是民间口头流传的歌曲,它是劳动人民表 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产生于民 间,紧密伴随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劳动,随社会 历史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变化而发展变化。
二、民歌的特点:
1、真实地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意志、 要求和愿望,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现实性, 它是 “人民的心声”,“时代的镜子”。
南方民歌曲调抒情、委婉、细腻,音乐性较 强。
四、民歌的体裁:
我国的民歌、人们从事体力劳动过程中创作并演唱的一 种呼号性的歌曲。
2、它直接伴随集体劳动由于紧张的劳动,沉 重的体力负荷赋予劳动号子吆喝、呐喊特点。 号子起着指挥劳动,统一动作,鼓舞情绪, 减轻疲乏的作用。
按劳动方式号子归纳为:工程号子、 渔船号子、搬运号子、作坊号子、农 事号子等。
号子的音乐特点如下:
1、以节奏见长,节奏紧密配合劳动强度。劳动强 度越大、节奏紧凑急速;劳动强度越小、节奏 相对松弛、舒展。
2、音调铿锵有力,粗犷、豪迈。
3、歌词常是即兴编唱,题材不限。演唱者即发挥、 自由抒发,广泛的生活题材能引起劳动者的兴 趣,起到鼓舞情绪的作用。
域 程 方式
高腔 平腔 矮腔
高亢、 嘹亮、 激昂、 奔放 悠长、 平稳
优美、 柔和
自由 、 较宽 跳动 真假
富于变

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浅析

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浅析

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浅析摘要:《⼩河淌⼩》是我国经典的⼩乐作品之⼩,不仅历史悠久,⼩且歌词曲调脍炙⼩⼩,代表着⼩代⼩的美好记忆和中华⼩族的顽强精神,彰显了爱情的纯洁和情感的坚韧。

不过时⼩今⼩,此歌曲的来源已经难以考证,其所属⼩族、国家等相关资料都较为模糊,所以也可以认为,《⼩河淌⼩》这⼩歌具有世界性的意义。

对于⼩乐专业的学⼩⼩⼩,对此曲进⼩研究不仅能够体会到乐曲所具有的深远魅⼩,也能够通过对⼩⼩辈⼩乐家的⼩乐艺术实践活动进⼩研究,从⼩获得现实灵感以指导⼩后的学习和⼩活。

关键词:⼩族⼩化,⼩歌典范,思念⼩、《⼩河淌⼩》作品分析(⼩)创作背景及特点1947年,《⼩河淌⼩》的曲调在云南⼩学校园中响起,并在之后的历史⼩河中逐渐传遍五湖四海,具有了世界性的⼩乐意义。

最初,尹宜公先⼩将此曲命名为《⼩亮出来亮汪汪》并且邀请了江婺共同欣赏。

在他欣赏过后不禁啧啧惊叹,认为这⼩歌⼩分美妙,不如将其命名为《⼩河淌⼩》才更能体现其意境。

由此,这⼩⼩歌的歌名正式得以确定,在每次合唱表演时,云南⼩学的合唱团都会演唱这⼩歌曲,其流传范围也随之逐渐扩⼩。

就艺术⼩格⼩⼩,《⼩河淌⼩》的特点尤为独特,因为其独具⼩种⼩由的拉⼩⼩。

⼩歌、⼩歌等形式都是⼩⼩在⼩常⼩活中沟通的桥梁,⼩们可以通过唱歌的形式交流信息和表达⼩⼩的情感,在演唱⼩歌的进程中,演唱者可以通过⼩由的拉⼩⼩来辅助⼩⼩抒发感情,本⼩中研究的《⼩河淌⼩》采⼩的就是这种切⼩⼩式,“ai”⼩的演唱由弱⼩强,彰显出云南地区的⼩歌特⼩。

在之后的演唱中,演唱者也以⼩由展开的形式进⼩演唱,上⼩中所述的⼩⼩也并不会显得突⼩,反⼩能够体现出当地⼩歌所具有的特征,⼩种亲切感会随之油然⼩⼩。

如谱例 1所示谱例1(⼩)曲式结构《《⼩河淌⼩》的⼩调式结构全曲只⼩了五个⼩,五个乐句。

⼩且主⼩的⼩法⼩分巧妙,在每⼩个出现的节点之上都能够表达演唱者的情绪和乐曲应当呈现的效果,并没有冗余感。

如谱例 2。

作曲者主要通过延⼩⼩式对主⼩进⼩处理,通过研究整⼩歌曲能够得知,其中主⼩的演唱数量较多,主⼩的确具有很好的掌控能⼩,能够对这四处的延⼩⼩进⼩处理。

民歌的总结

民歌的总结

民歌的总结民歌是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

它是一种表达个人和集体情感的方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在中国及世界各地,民歌被广泛传唱,记录着人们的生活,揭示着他们的心声。

首先,民歌是文化的传承。

它不仅承载着民族历史和文化,还记录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农村到城市,从山区到沿海地带,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歌风格。

这些歌曲讲述了农民的艰辛劳动,渔民的航海经历,工人的工作故事,以及人们对家乡和亲情的思念。

通过民歌,我们可以窥探不同地区人民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方式。

其次,民歌是人民的情感宣泄。

民歌通常是由普通人创作和演唱的,他们用歌声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绪。

有些歌曲是悲伤的,反映了人们遭受困苦和不公正对待的痛苦;有些歌曲是欢快的,传递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态度。

每当我们听到自己喜欢的民歌,我们会感受到一种共鸣,仿佛歌曲中的情感也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萦绕。

而且,民歌是多样性的体现。

由于地理、历史和文化的差异,每个地方的民歌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比如,在中国大陆的西北地区,民歌通常采用腔调高亢、声音激昂的唱法,表达出草原上宽广和壮丽的景色;而在南方的福建和台湾地区,民歌通常以柔和、抒情的方式演唱,流露出浓厚的乡土情感。

这些不同的风格和声音形成了多元化的民歌文化,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音乐体验。

另外,民歌是文化交流的纽带。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民歌已经超越了地域和民族的界限,成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桥梁。

世界各国的民歌艺术家常常通过音乐会和演出相互学习和分享,从而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民歌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尊重不同文化的艺术瑰宝。

总之,民歌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成为世界各地人们心灵交流的桥梁。

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动荡和变迁,鼓舞着人们在困境中坚持和奋斗。

同时,民歌也是一种艺术的瑰宝,以其多样化的风格和声音为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蒙古族民族音乐参考资料

蒙古族民族音乐参考资料

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

蒙古族自称“蒙古”。

其意为“永恒之火”。

别称“马背民族”。

蒙古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

蒙古语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三种方言。

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3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

蒙古族不论男女老少都爱唱歌,他们尊崇唱歌和善于唱歌的人。

蒙古族民歌主要分为两大类:礼仪歌和牧歌。

礼仪歌用于婚宴等喜庆场合,以歌唱纯真的爱情、歌唱英雄、歌唱夺标的赛马骑手为主要内容。

牧歌多在放牧和搬迁时唱,内容以赞美家乡,状物抒情者居多。

蒙古族民歌节奏自由,装饰音多而细腻,并具有较强的朗诵性。

其燎亮、悠长、亲切的曲调,沁人心脾。

牧歌的歌词既擅于抒情,又注重写景,情景交融,表现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关系。

牧歌的节奏一般是悠长、徐缓、自由,多采用“密—疏—更密—疏”的节奏。

一般情况下,牧歌的上行乐句节奏是悠长徐缓的;下行乐句则往往采用活跃跳荡的三连音节奏,形成绚丽的华彩乐句。

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

其内容非常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这些民歌生动地反映蒙古社会的风土人情。

民歌蒙古民歌从音乐特点来讲,大致分为“长调”和“短调”两大类。

1.长调民歌。

长调民歌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有较长大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

长调民歌用蒙古语歌唱,其节奏舒缓自由,字少腔长,且因地区不同而风格各异。

锡林郭勒草原的长调民歌,声音嘹亮悠长,流行有《小黄马》、《走马》等。

呼伦贝尔草原的长调民歌则热情奔放,有《辽阔草原》、《盗马姑娘》等。

阿拉善地区的民歌节奏缓慢,流行有《富饶辽阔的阿拉善》、《辞行》等。

科尔沁草原的民歌以抒情为主,流行的有《思乡曲》、《威风矫健的马》等。

关于民歌的书籍

关于民歌的书籍

关于民歌的书籍
1. 《中国民间音乐研究》:该书是中国民间音乐研究的经典之作,对中国各地的民歌、器乐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是了解中国民歌的重要参考书。

2. 《中国民歌文献考》:该书收集了大量的中国民歌、口头文学作品,涵盖了历史悠久的古老传统民歌以及现代改编的歌曲,是了解中国民歌文化的重要读物。

3. 《中国民间音乐与表演艺术》:该书着重介绍了中国各地的民间音乐和舞蹈表演艺术,包括民歌、器乐、戏曲等,旨在让读者了解中国民间音乐和表演文化。

4. 《中国民间音乐史》:该书讲述了中国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脉络,涵盖了从古代到近代的中国民间音乐发展史,是了解中国民间音乐历史的重要参考书。

5. 《中国广场舞文化》:该书介绍了中国广场舞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内涵特点,分析了广场舞作为中国民间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对当代文化的影响和意义。

民歌类型概述范文

民歌类型概述范文

民歌类型概述范文民歌是民间音乐的一种形式,是一种由人民创作并代代相传的音乐作品。

它源于民间生活,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民歌作为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民俗、风俗、民情、民意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民歌是一种广泛流传于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音乐形式,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差异巨大,产生了众多的民歌类型。

下面将对几种常见的民歌类型进行概述。

首先是工农歌谣,它是在农民、工人群体中产生和广泛流传的一种民歌类型。

工农歌谣通常以劳动生活、生产斗争、政治呼吁等为题材,向人们传递积极向上的思想和力量。

例如《茉莉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都是中国工农歌谣的代表作品。

其次是少数民族民歌,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其中包括各自的民歌。

少数民族民歌以其独特的旋律、节奏和语言特点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

如蒙古族的《草原之夜》、藏族的《雪山之恋》等,都是中国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作品。

再者是山歌,山歌是中国南方农村地区最为流行的民歌类型之一,在江南及华南等地广泛传唱。

它通常以田园生活、爱情、友情等为主题,具有轻快欢快的节奏和动听的旋律。

例如《梁祝》、《十送红军》等山歌作品至今仍被广大群众所喜爱。

最后是革命歌曲,革命歌曲是中国革命年代产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民歌。

它以表达人民对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的抗议和反抗情绪为主题,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感。

例如《义勇军进行曲》、《东方红》等革命歌曲都成为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历史中的经典之作。

总的来说,民歌作为中国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类型和深厚的内涵。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进一步研究和传承民歌,对于保护和发展民间音乐文化意义重大。

初中音乐知识点民歌类

初中音乐知识点民歌类

1 / 3 中国民歌的题材非常丰富,其中以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最具有代表性。 民歌: 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提炼、随岁月的流逝而日臻完美。

1、劳动号子,亦称号子,是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带有呼号的民间歌曲。它产生于劳动,又直接为生产劳动服务,真实地反映着劳动的状况和劳动者的精神面貌。劳动号子的音乐风格具有坚毅质朴、粗犷豪放、节奏规律等特点。其演唱形式以一领众和最为常见。

由于劳动方式的多样化,劳动号子的种类繁多,如工程号子,船夫号子,渔民号子,农事号子,林区号子,搬运号子,作坊号子等。

2、山歌: 一般指劳动人民在山野、天健、牧场即兴抒发思想感情的民歌。如放牧山歌、信天游、爬山调、山曲、花儿、飞歌等等。山歌的旋律、节奏都比较自由舒展,歌头歌尾常带吆喝性歌腔。演唱形式以独唱或对唱为主。

3、小调: 又称“小曲”,是流传于城镇集市并多被民间艺人加工提高的民间歌曲,如采茶调,对花调,五更调、秧歌调等。一般小调的结构比较缜密完整,格式多样,富有变化。

节奏规矩,常用衬词、衬句加强感情表达。演唱中经常加进表演及伴奏。 4、长调: 节奏自由、旋律舒展辽阔,起伏较大。一般由两个乐句构成。 5、短调: 节奏规整,旋律优美抒情,结构严谨,多为叙事歌曲。 2 / 3

6、飞歌: 流星雨贵州东南部的一种苗族歌曲。特征是音调高昂,节奏宽广自由,旋律悠扬起伏、句内常用滑音。

7、大歌: 侗族歌曲,流行于贵州、广西部分侗族村寨中的一种无伴奏多声部歌曲。包括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和童声大歌。

8、酒歌: 概指民间喜庆节日间饮酒时所唱的歌,主要流传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音乐情绪开朗明快,多为即兴编唱。演唱形式多样。

9、花儿: 流行在青海和甘肃以及宁夏大部分地区的汉、回、撒拉等十多个民族中的一种山歌。音域宽,旋律起伏大,节奏宽广自由,大多使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方法演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流行只是一种趋势,只是说明了某个特定的时代、在某个特定的范围之内所广为传唱的歌曲。 具体到不同的时代又有不同的特点。 比如说高山流水、广陵散这类古曲是绝对民族的音乐,也在当时的皇室以及群众中非常流行。 再看近点的,比如红灯记、沙家浜这些样板戏都是戏曲形式吧?纯种的民歌,也曾经是纯种的流行歌曲。 改革开放后国内的文化渐渐丰富起来,不断融入了各种文化的元素,比如美国的黑人音乐、乡村音乐,南美的拉丁风情,非洲原著民的手鼓等等,我们的流行歌曲变得丰富起来,不再是单一的丝竹或者戏曲。 80年代末在广东福建一带最先流行起来的一种通俗歌曲叫做岭南乐派,比如万水千山总是情、月亮代表我的心等等,虽然融入了欧美文化的一些配乐方法,但是只要是中国人便能理解,因为其中最大的元素还是我们自己的东西。 再看看如今,周杰伦、陶哲、王力宏等一批年轻的音乐人,更是认识到了歌曲民族性的重要,即时是一些说唱、摇滚之类的形式,内容却还是有民族特征的。

因此这个问题的结论是,民歌只是一种被流传下来的音乐形式,而现在的社会,只有在民族的东西里融入了其他文化的优秀元 1

素,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毕竟音乐也是有强烈时代特征的艺术。 一、流行歌曲:一种新的声乐文化

1.美声、民族与流行声乐的区别 流行歌曲的形态风格极其多样,但音乐形式简单,内容贴近时代和世俗生活,演唱生活化,有着强烈的参与性,应该是大多数流行歌曲都具有的特点。

对歌曲美声、民族、流行的区分主要体现在演唱风格上。所以同样一首歌曲,配器也大致相同,却可以是不同形态之间游走。比如《你是这样的人》(三宝曲,宋小明词),刘欢演唱的版本可划分在流行歌曲里,戴玉强版又成了美声歌曲。其他如多明戈等大歌唱家都曾用美声风格演绎过流行歌曲。

美声歌曲注重演唱技巧,演唱风格如同歌唱家所穿的礼服,在全世界都有大致相同的样式,有着高度的规范。它追求嗓音的丰美,即便表达痛不欲生,也是一种优美的表达;一定程度上已经器乐化,对嗓音的运用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它运用混声,音域宽广,声区统一;有高、中、低声部的划分(这是美声唱法最大的个性区别所在);讲究发声的泛音和共鸣,音色纯净、富含金属质感,声音丰满,高音通透,低音结实;为了声音融合、远距离传播而 1

讲究“集中”、“竖立”;气息运用自如,永不给人衰竭之感。 民族唱法则如同民歌手穿的民族服饰,讲究特定地方、特定人群的独特韵味。同一民族唱法在内部有大致统一的规范,但民族唱法之间却形态各异。一般说来,中国的民族唱法适应中国人体格小、嗓子薄、说话发声靠前的特点,讲究声音的高亢嘹亮,假声的独特运用。民族歌曲多是当地语言音调的高度旋律化,丰富的“润腔”是它重要的欣赏点。当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民族歌曲创作的专家化和民族唱法教授的学院化,民歌的演唱特点在向美声逐渐靠拢;由于现代电子技术的应用和流行歌曲受众的壮大,一些民歌的演唱风格又向流行歌曲靠拢。

流行歌手的行头不拘一格,歌曲也讲究个性。有的流行歌曲以唱功见长,有的以音乐取胜,还有的以文化意义留驻史册;在流行歌曲范围内,其演唱风格也是多种多样。流行歌曲和流行唱法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在中国,西周时期的“郑卫之音”,就具有流行歌曲的特点,与宫廷“雅乐”相对应;在西方,社会上供一般人消闲唱吟的歌曲就被冠以流行歌曲(Pop Song)之名,与为宗教信仰而写的或为敬拜神灵所用的圣歌相对应。但现代流行歌曲的真正开始,应该是顺应“人”在历史中地位的提高、个体的个性得到尊重的时代背景下,以电子乐器、特别是电子扩音设备在世俗歌曲中大量运用,从而引起演唱和声乐作品形态的现代化转 1

变为标志。“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古典’的歌剧歌唱和‘通俗’(即流行)歌唱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到了二十年代末,由于扩音器的使用和发展,促成一种新的唱风与技巧,‘古典’歌唱与‘流行’歌唱两种风格变得迥然不同了。”[1]因为电子扩音设备的应用,流行唱法不追求如何把嗓音投射出来,声音的宏大和旋律的夸张不再成为歌唱的必需,一些低声细语的、哽咽的、吟诵的歌唱有可能成为新的表现手段;因为电子乐器可以制造出无数可能的音色,对歌手的音质、音色选择也就可以不再严格,可以包容白声、沙哑、嘶喊等并非唯美的歌唱;对音响师来讲,控制富有共鸣的声音远比控制没有共鸣的声音困难。流行歌曲是因为社会、审美意识和科技的发展,从而产生的与古典的、传统的美声、民族歌曲有较大区别的声乐形式。

流行歌曲对演唱风格、技巧并无统一的要求,可以不事修饰,也不拒绝像美国的玛丽亚?凯瑞(Mariah Carey)、墨西哥的胡里奥(Julio Iglesias)、中国的刘欢这样声音华丽、有极好控制能力的歌手。一般来讲,与传统歌唱形式相比,流行歌曲中,共鸣的重要性让位于音色,“竖”式歌唱被“横”的声音代替,歌唱技术的生活化得到加强。如果说美声歌曲留给听众的是高山仰止的欣赏,流行唱法则更强调近距离、零距离的参与;如果说美声歌曲带给人心灵的净化,流行唱法则侧重情感的宣泄和游戏的快乐;如果说美声歌曲以严正的规范体现了上天的意旨,流行唱 1

法则用张扬的个性宣告了人间的狂欢。 流行歌曲与民歌在外在形态上有很多相同之处,所以有很多学者认为流行歌曲是“新时代的民歌”,但笔者认为它们之间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农业社会的民间,民歌演唱对声音的纯净、行腔的流畅是一贯的追求。如元代人燕南芝庵所著《唱论》,指出:“有唱声病,散散、焦焦、干干、咧咧、哑哑、尖尖,低低、雌雌、雄雄、短短、憨憨、浊浊、赸赸”等,行腔上以“抑扬顿挫”、“索纤牵结”为美等,就是如此。只是由于技术所限,很多民歌手并不能达到这个标准,但“非不愿也,是不能也”。而流行歌手为了表达的自由,超越了这些标准,崔健演出前故意把嗓子喊哑的传言,无论是真是假,都透露出现在的流行歌手大量运用了“声病”的信息。民歌是在没有电子扩音设备的情况下诞生的,要求声音的响亮和穿透力,而现在流行歌手则完全不受这个限制,有这样的特点没什么了不起,没有这样的特点同样没什么了不起。而更重要的是,民歌对应于没有电子媒介情况下的口耳相传的小范围传播方式,而流行歌曲对应于工业社会的批量生产和现代传媒推广下的全方位传播方式,民歌对应于皇权社会没有多少生命权利情况下的遮隐传播方式,而流行歌曲对应于大众社会“众神狂欢” 情况下的轰炸传播方式,在文化地位和文化属性上有很大的不同。 1

在当前民歌已经和美声歌曲一样,技巧化、“艺术化”,并一定程度上“文物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来加以保护),主要是被纳入官方的生产、传播体系中。

美声、民族风格的古典声乐审美在现代已经不占据主流地位,流行歌曲代表的是新的声乐审美观念。 答案补充 2.声乐审美的转型 以李谷一演唱的《乡恋》始,中国(大陆)当代艺术的“革命英雄主义美学”[2]在声乐领域范围内遭到质疑,这种质疑也波及到民族民间声乐和美声声乐,但表现最充分的还是流行歌曲。笔者认为,中国当代声乐审美的转型,正是以流行歌曲及其演唱的出现为标志的。

如前所述,“流行歌曲”并不是“流行的歌曲”,而是20世纪音乐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专业概念,是与现代科技、电子传媒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是和文化选择权的下移、大众文化的兴起、市场经济的介入密切相关的。流行歌曲的大面积传播标志着中国声乐从天上坠入人间,从传统步入现代。 答案补充 ⑴从“计划”到“市场” 1

“计划”和“市场”不仅是经济概念,更是政治文化概念,直接影响了艺术的观念和表现形式。1949年之后1978年以前,中国的文艺作品被纳入政治计划轨道,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工具理性,艺术的自由天性被政治力量的计划性、统一配置所代替——短、平、快的歌曲创作在其中的表现尤其突出。“文革”之中这种政治工具理性发挥到极致,歌曲、声乐蜕变成政治斗争工具,并最终形成“高、硬、快、响”的战斗声乐美学规范。

随着社会控制的松动,个人权利的初步获得,以及现代科技在个人生活中的应用,个人审美兴趣对声乐发展的影响开始显现,声乐开始活跃并表现出多姿多彩的一面来。流行歌曲正是顺应了大众文化的到来,接受了市场的选择,逐渐告别了“乌托邦”,关注起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来。 答案补充 ⑵从集体到个人

在“计划”条件下,所有的人被预先假设为具有统一的利益,每个人都是“大机器”上的一个“小螺丝钉”,工具性凌越了人性,虚幻的集体利益高居个人现实需求之上(“斗私批修”、“狠斗私字一闪念”等);由之文艺作品、声乐作品的关注也掠过个人,投到浑圆的集体身上。这些作品中的个人形象并不具有活泼的个性,而是“集体”的符号表现形式,人物被严重简约成正面形象 1

高不可攀的“高、大、全”和反面形象彻底的“假、恶、丑”,“脸谱化”现象表现在所有的文艺形式之中。声乐作品作为政治的“喉舌”,其口吻也处处以社会代言人形式出现:“我们的领袖”、“我们的敌人”、“我们的生活”…… 民间歌曲的特点: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民歌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持续不断地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和情感体验,日臻完美,成为人民群众思想情感表达的结晶。 民间歌曲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早形成的音乐形式,并由此孕育出其他民间音乐体裁以及专业音乐形式。可以说,民间歌曲是一切音乐艺术的基础。 而专业创作歌曲 有点,学院派,是指受过正规且完整的学校教育和学术训练,学术研究上有师承的人。与学院派相对的叫自由派(也有称之为街头派),主要指那些没有受过完整学校教育,多以自学或自我训练方式进入学术圈的人,他们的学术研究一般少有师承,比较易于接受众家之长,常被认为不够正统。比如nba就分这两大派。 中国民歌传统源远流长。据统计,各地已采集到的民歌,数量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