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中原民歌与创作》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原民歌与创作》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聆听《王大娘钉缸》和《小白菜》学会简单的民歌改编,在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认识民歌的地方风格与风俗习惯、生产劳动、语言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2、通过分析,学唱《沂蒙山小调》认识鱼咬尾的创作方法并尝试简单创编。

3、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聆听、学唱、思考、创编”。了解民歌与创作

歌曲之间的区别,及民歌与专业音乐创作之间的关系。

4、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聆听,和体验,培养学生对我国民个音乐的感情,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让学生学会理解和尊重我

国的传统文化,并发扬光大。

二、教学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聆听,准确体验《沂蒙山小调》和《王大娘钉缸》的音乐情绪。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兴趣,通过聆听《王大娘钉缸》和《小白菜》,在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认识民歌的改编方法。

教学难点:

1、体验,学唱民歌的韵味

2、学会简单的音乐创作手法,进行简单创编。

三、教学方法:

欣赏法,比较法,讨论法,创编法

四、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聆听一首歌曲片段,然后回答这首歌曲分是由哪首民歌的曲调改编的?

生:《茉莉花》

师:回答非常好。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从而形成极其丰富而又多姿多彩的民歌,一些优秀的作曲家,吸收和借鉴民歌的曲调,写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那么今天,就让老师带你们走进中原大地,感受中原大地的音乐神韵,了解中原的民歌与创作。引出课题《中原民歌与创作》。请看中原地区的地图,(出示中原地图图片)从地图上可以看出中原民歌主要是指河南、河北和山东地区的民歌。

(一)《王大娘钉缸》

下面我们就来聆听一首河南地花鼓的代表作品《王大娘钉缸》,聆听的同时,请你注意以下问题:

(1)演唱有什么特点

(2)这首歌曲中出现最多的唱词是什么?(是衬词部分)

(3)这首歌曲让你联想到哪首熟悉的歌曲?(《好汉歌》)

2、学生聆听对比《好汉歌》中的相似旋律。(通过对比,总结创作方法,部分照搬,增减音符,改变节奏)

实际上,《好汉歌》这首创作歌曲正是借鉴了《王大娘钉缸》这首民歌的一些素材创作而成的。)

(二)《小白菜》

1、聆听那英演唱的《山不转水转》,让学生感受这首歌来源于那首民歌?(河北民歌《小白菜》)

2、一句话概括民歌和创作歌曲之间的关系。(这说明了民歌是作曲家音

乐创作的源泉。)

3、通过刚才四首歌曲的对比欣赏,一起总结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结合课本p31 完成下列表格)

(三)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1、老师范唱《沂蒙山小调》

2、分析歌曲有几个乐句,一个乐句几个小节?

(四个乐句,一个乐句两个小节。)

3、你能发现前三个乐句中在创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吗?通过成语接龙的游戏让学生发现学习鱼咬尾的创作手法鱼咬尾的创作方法,

(前一句的尾音与后一乐句的首音同)

4、介绍“起承转合”四句式结构

5、领学生唱歌谱

6、有感情的,有韵味的唱《沂蒙山小调》

(四)运用之前所学的改编方法,创编《沂蒙山小调》,分小组进行(五)我的音乐我做主,小组展示

(六)本课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