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负荷计算实例

空调负荷计算实例
空调负荷计算实例

空调负荷计算实例

七十年代末空调工程负荷用瞬变传热计算代替了稳定传热计算,并且区分了得热和负荷的概念。八十年代出版的所有空调书籍,如空气调节工程、空气调节设计手册、暖通空调常用数据手册、高层建筑空调与节能等皆引用了动态负荷计算。动态负荷在围护结构方面的计算显得比较繁琐,即便是各种手册采用了一些简化手段,计算工作量也较大。计算软件的产生似乎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应用上也不普遍,只有估算最简便,捷径行路,人之通性,慢慢地被它取而代之了。但是估算的根基并不坚实,偏于保守是不可避免的,总是顾虑怕估算的小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1、空调工程第一个实例

图1是位于苏州地区旅馆建筑客房的标准层平面简图,层高3米,共十层,24墙两面抹灰,客房为单层塑钢玻璃窗,面积6m2,挂浅色窗帘,屋顶的传热系数为1.19W/m2℃。客房要求设计干球温度25℃,2人间,新鲜空气量为30m3/人时,室内平均用电量150W。走道与楼梯间、电梯间等公用部分,送冷风保持27℃,客房与走道的温差为2~3℃,可以忽略传热计算,因而客房的围护结构负荷只有外墙、外窗、屋顶等部分。从图1可看出,客房的围护结构的大小和朝向共有6种型式,并编号如下:1.南向,2.北向,3.西南向,4.西北向,5.东南向,6.东北向。对于顶层多了一个屋面,编号为1-顶~6-顶。

应用动态传热计算,其最大冷负荷与发生时刻列于表1。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动态计算的特点,西南向、西北向或者东南向、东北向的负荷差值不大,但发生时刻不同。这是因为动态计算是用加权或卷积的数学形式计算,计算任一时刻的传热必须包括其它时刻在该时刻的影响量,卷积而成。表1的数据是客房选择末端设备的根据,客房2和客房5-顶负荷相差1616.6W,理所当然地要选取不同容量的末端设备才合理。

关于空调工程选取制冷设备的容量,有两种方法:一是把整体客房建筑(底层是裙房不计)看成是一个孤立整体,用总的围护结构、总的客人数和总的用电量等计算;二是把表1计算值逐层进行叠加,再把走道东、西两侧和顶层走道屋面的围护结构的负荷算上即可。在计算机上计算的结果列于表2。

从理论上讲第一种方法最正确,该楼的最大负荷发生在13时,由于13时并不是所有客房的最大负荷,自然要比第二种方法计算的数值小,但是应用第一种方法选取制冷设备的容量,空调系统应有良好的控制系统,在不同时刻应该能够进行能量的调剂,当然这方面的要求很高。用第二种方法作为选取制冷设备的容量,保守一点,但易于保证客房效果。从单位面积负荷值看,表2的数值比表1数值(除2号客户)都要小,这是由于表2在计算总建筑面积时包括了走道的面积,整体建筑的走道面积为1408m2,其围护结构的负荷量在计算机上显示只有43454.9W,走道的单位面积负荷值不足31W/m2的缘故引起。

但是在审核图纸时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同样面积和条件的空调房间的末端设备,不论朝向和围护结构如何,皆选用同一型号的末端设备,这个原因多数是由于用估算来进行负荷计算的结果。目前估算的方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出版的各种书籍的推荐数据,对于客房一般的范围是80-110W/m2,与上述实例计算的表1相比较,可见对大部分客房适用,但对部分客房就不能满足,倘若对整体建筑的主机估算,按80W/m2计其主机容量要大出约14%,按110W/m2计主机容量要大出约57%;一种是各设计单位自行的作法,如将空调房间按150kcal/m2(174W/m2)估算,

而整体建筑按其70%即109kcal/m2(122W/m2)估算,则整体建筑的制冷量将是

122×1036.8×10=1264896W。

估算的本身带有很大的近似性,它与具体的建筑物的开间、进深、人数以及用电量等因素有关,既要满足设计条件的要求,又要达到能量合理的应用。根据长期设计的体会,作好负荷计算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在50、60年代作设计没有负荷计算书是难以通过的,有了计算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修正或完善能做到心里有数,拿上述实例来说,表1的计算是不可缺少的,至于选取制冷设备的总容量,若以表2的第二种方法计算取值,还应考虑到空调系统损耗的附加值(5%)和制冷机铭牌的附加值(10%-15%),后者是考虑到制冷机的铭牌制冷量是在特定条件下试验的数据以及长期使用后传热能力的衰减。将附加值计算在内的整体建筑单位面积负荷值应为70×1.05×1.15=84.5W/m 2,选取制冷机的总容量应为84.5×1036.8×10=876096W,发生时刻在13点,这要比估算的数值1264896W 少约1/3。对苏州市已建成的大型建筑空调系统运转情况的调查发现,安装的制冷主机容量的应用,多数在60~70%之间,不少闲搁的主机只能起到备用作用,但这是设计规范中所不允许的。近年来出现了一些重要或较大工程的业主要求设计者提供负荷计算资料,这是应该赞许和支持的。

2、空调工程第二个实例

用估算代替负荷计算偏于保守是常见的现象,但对一些特殊造型的建筑就很难说,图2是苏州市某单位的外资审批中心,建筑面积约为210m2,外形为六角形,围护结构全是深褐色的玻璃窗,层高约5m,内挂浅色窗帘,周围虽然有花卉草坪绿化,但起不到外遮阳作用。这是一个办公所在地,室内人数30人,新风按30m3/人时计,照明与办公设备平均用电约4200W,室内设计要求干球温度22℃相对湿度55-60%。设计者对这样的建筑进行估算就感到困难,查推荐资料办公室最大值为140W/m2,由于室内温度要求较低,又全是玻璃窗作围护结构,设计者想的第一个办法,将140W/m2作为围护结构的负荷,额外加上人员、新风、用电负荷。后三项,人体为30×133=3990W,新风为30×30×10=9000W,总计为3990+9000+4200=17190W,合单位面积负荷值17190/210=81.9W/m2。此值与

140W/m2相加得221.9W/m2。但估算者仍感到不足。最后以300W/m2作为取值,计算出该空调工程建筑的冷负荷为300×210=63000W。

图2 平面图(1:200) 建筑面积 210m2

对于这样一座特殊外形的建筑,用估算的方法是难以得到正确的答案,用动态传热的方法在计算机上计算,屋顶取第三类结构,传热系数为1.19W/m2℃,围护结构的负荷应为56242.2W,再加上人员、新风、用电负荷17190W,其总的冷负荷为73432.2W,发生时刻在14时,比估算的数值要大10432.2W,显然估算小了。

3、关于空调工程围护结构负荷的计算

空调工程建筑物的冷负荷计算包括围护结构负荷以及人体负荷、新风负荷、用电负荷等等,新风负荷即为瞬时冷负荷,而人体负荷和用电负荷应先求出得热而后转化为冷负荷,从得热转化为负荷主要是针对辐射得热,对于对流换热即可看成瞬时冷负荷。由于人体的表面温度较低,民用建筑的照明,办公设备等用电量不大,若将其得热近似地作为冷负荷,影响并不大,即可免除了得热转化为负荷的繁琐过程。只有围护结构的动态负荷计算不能忽视,它占总负荷的比重较大,民用建筑在2/3左右。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借助于计算机,虽然计算过程比较繁琐,但可以先就本地区下手,例如苏州地区墙体基本上是24墙加两面抹面,屋面的作法传热系数基本上控制在1.20W/m 2℃左右,皆属于动态传热计算中的三类墙体。窗绝大多数是单层玻璃金属窗。简化了围护结构的类型工作量就减少了许多,但这只适用于苏州地区应用,地方设计院多数也是为本地区服务的。

空调工程围护结构动态负荷计算的内容大体如下:

对于墙体(包括屋面)

计算日逐时的空气温度→计算日不同朝向逐时的综合温度→计算或引进日逐时墙体的周期性加权系数→计算日不同朝向逐时墙体的冷负荷计算温度→计算日不同朝向逐时的冷负荷Qwall。

?对于外窗

计算日逐时空气温度向室内的传热qc→查出日不同朝向逐时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强度→计算或引进日逐时外窗的周期性加权系数→计算日逐时透过玻璃窗太阳辐射热形成的冷负荷qd和qf→计算日逐时通过外窗进入室内的冷负荷Qwindow=qc+qd+qf。

?对于内墙、楼板

计算日逐时空气温度加上附加值(负值或正值)向空调间的传热量Qin-wall。由于当前的民用建筑皆为整体空调设计,内墙和楼板负荷可以忽略,或者按简单传热计算。

围护结构的日逐时负荷应为Q(0:23)=Qwall(0:23)+Qwindow(0:23)+Qin-wall 然后再找出最大负荷及其发生时刻。

将以上内容在计算机上编成程序,其程序(苏州地区)如图3所示。框图中的符号分别为数据处理框和特殊处理框,每一个框内都要用上选择和循环等语句进行计算。

4、空调工程负荷计算简单小结

用估算来进行负荷计算只是一个时期的一个过程,最后还是要走向正规化,有的工程人员一直坚持做负荷计算而不采用估算的方法是应该支持的。现在电脑应用达到十分广泛的程度,费一些时间对本地区的气象条件和计算手段编成程序,这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当然直接应用现成的"计算软件"更好,只是通用的"计算软件"适用于全国性,显得稍为麻烦一些,但应用得多了也就熟练了,关健在于认真地去用。程序计算出来的数值一般比估算的要小一些,不必担忧,负荷计算是一门科学,在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某些调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这样必然会使设计工作做得踏实,有把握和有说服力。写成本文的目的也在于此,并与同仁们共勉之。

临时用电负荷计算实例

临时用电负荷计算实例 一、用电负荷运算: 现场用电设备: 1、卷扬机3台(7.5KW)22.5 KW 2、砂浆机3台(3KW)9KW 3、加压泵1台(5.5KW) 5.5K W 4、介木机4台(3KW)12K W 5、振动器3台(1.1KW) 3.3K W 6、电焊机1台(25.5KW)25.5 KW 7、镝灯4支(3.5KW)14K W 8、碘钨灯10支(1KW)10K W 9、其他用电10(KW)10K W 10、生活用电10(KW)10K W 施工现场用电设备的kx、cos、tg 1、卷扬机kx=0.3 cosφ=0.7 tgφ=1.02 2、砂浆机kx=0.7 cosφ=0.68 tgφ=0.62 3、加压泵kx=0.5 cosφ=0.8 tgφ=0.75 4、介木机kx=0.7 cosφ=0.75 tgφ=0.88

5、振动器kx=0.65 cosφ=0.65 tgφ=1.17 6、电焊机kx=0.45 cosφ=0.87 tgφ=0.57 7、镝灯kx=1 8、碘钨灯kx=1 9、其他用电kx=1 10、生活用电kx=1 有功荷载运算: 1、卷扬机Pj1=Pj×kx=22.5kw×0.3=6.75kw 2、砂浆机Pj2=Pj×kx=9kw×0.7=6.3kw 3、加压泵Pj3=Pj×kx=5.5kw×0.5=2.75kw 4、介木机Pj4=Pj×kx=12kw×0.7=8.4kw 5、振动器Pj5=Pj×kx=3.3kw×0.65=2.15kw 6、电焊机Pj6=Pj×kx=25.5kw×0.45=11.48kw 7、镝灯Pj7=Pj×kx=14kw×1=14kw 8、碘钨灯Pj8=Pj×kx=10kw×1=10kw 9、其他用电Pj9=Pj×kx=10kw×1=10kw 10、生活用电Pj10=Pj×kx=10kw×1=10kw 无功荷载运算: 1、卷扬机Qj1=Pj1×tgφ=6.75kw×1.02=6.89 KV AR 2、砂浆机Qj2=Pj2×tgφ=6.3kw×0.62=3.91 KV AR 3、加压泵Qj3=Pj3×tgφ=2.75kw×0.75=2.06 KV AR

家用中央空调冷负荷估算计算

负荷计算 注明:以下为个人的经验,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具体分析。 1.逐时冷负荷计算应按国家现行《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 2.空调房间或区域的夏季冷负荷,应按各项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确定。 3.空调系统冷负荷,应根据所服务房间的同时使用情况,按各空调房间或区域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确定。(在设计的时候尽可能吧同一种功能的房间归在一个系统里面,方便管理、维护) 4.在方案设计阶段,一般采用冷负荷指标估算确定,同时参照层高、楼层、窗户面积大小、人员数量等进行修正。(最好是能到现场去,并且跟客户了解自己所需要的情况) 住宅类建筑空调冷负荷估算指标:

1)以上估算指标是在层高2.8m以下的数据,层高2.8m以上根据具体高度乘以1.1-1.2的修正系数,对于挑高空间(层高5m以上)一般按不低于300 w/m2估算。 2)房间有两面外墙以上估算指标需乘以1.1的修正系数。如果有外墙为西晒方向的话也需要预大冷量。 3)间在顶层估算指标需乘以1.1的修正系数。 4)房间有落地玻璃或外墙玻璃窗户面积超过2m2,估算指标相应乘以1.1-1.2的修正系数。 5)空调制热要求较高的区域估算指标需乘以1.2的修正系数。 6)如房间四周上下均为内墙,估算指标需乘以0.7-0.8的修正系数。 7) 如一个房间同时有以上几种情况存在,则将以上各个修正系数相乘再乘以估算指标。 8)在一些需要快速制冷制热的区域,应将冷量预大,如:餐厅。餐厅一般只会用于吃饭时间,如果制冷制热速度不够快的话,客户吃完饭后空调的效果才会慢慢体系出来,这样客户可能会不满意贵公司设计的一个空调效果,从而影响到贵公司的一个经济效益。

空调工程负荷计算实例

空调工程负荷计算实例 七十年代末空调工程负荷用瞬变传热计算代替了稳定传热计算七十年代末空调工程负荷用瞬变传热计算代替了稳定传热计算,,并且区分了得热和负荷的概念了得热和负荷的概念。。八十年代出版的所有空调书籍八十年代出版的所有空调书籍,,如空气调节工程如空气调节工程、、空气调节设计手册调节设计手册、、暖通空调常用数据手册暖通空调常用数据手册、、高层建筑空调与节能等皆引用了动态负荷计算负荷计算。。动态负荷在围护结构方面的计算显得比较繁琐动态负荷在围护结构方面的计算显得比较繁琐,,即便是各种手册采用了一些简化手段用了一些简化手段,,计算工作量也较大计算工作量也较大。。计算软件的产生似乎解决了这一问题计算软件的产生似乎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应用上也不普遍但是应用上也不普遍,,只有估算最简便只有估算最简便,,捷径行路捷径行路,,人之通性人之通性,,慢慢地被它取而代之了而代之了。。但是估算的根基并不坚实但是估算的根基并不坚实,,偏于保守是不可避免的偏于保守是不可避免的,,总是顾虑怕估算的小了算的小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1、空调工程第一个实例 图1是位于苏州地区旅馆建筑客房的标准层平面简图是位于苏州地区旅馆建筑客房的标准层平面简图,,层高3米,共十层共十层,,24墙两面抹灰墙两面抹灰,,客房为单层塑钢玻璃窗客房为单层塑钢玻璃窗,,面积6m 2,挂浅色窗帘挂浅色窗帘,,屋顶的传热系数为1.19W/m 2℃。客房要求设计干球温度25℃,2人间人间,,新鲜空气量为30m 3/人时人时,,室内平均用电量150W 。走道与楼梯间走道与楼梯间、、电梯间等公用部分电梯间等公用部分,,送冷风保持27℃,客房与走道的温差为2~3℃,可以忽略传热计算可以忽略传热计算,,因而客房的围护结构负荷只有外墙构负荷只有外墙、、外窗外窗、、屋顶等部分屋顶等部分。。从图1可看出可看出,,客房的围护结构的大小和朝向共有6种型式种型式,,并编号如下并编号如下::1.南向南向,,2.北向北向,,3.西南向西南向,,4.西北向西北向,,5.东南向东南向,,6.东北向东北向。。对于顶层多了一个屋面对于顶层多了一个屋面,,编号为1-顶~6-顶。 应用动态传热计算应用动态传热计算,,其最大冷负荷与发生时刻列于表1。

空调负荷计算公式

1、冷负荷计算 (一)外墙的冷负荷计算 通过墙体、天棚的得热量形成的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CLQτ=KF⊿tτ-ε W 式中K——围护结构传热系数,W/m2?K; F——墙体的面积,m2; β——衰减系数; ν——围护结构外侧综合温度的波幅与内表面温度波幅的比值为该墙体的传热衰减度; τ——计算时间,h; ε——围护结构表面受到周期为24小时谐性温度波作用,温度波传到内表面的时间延迟,h; τ-ε——温度波的作用时间,即温度波作用于围护结构内表面的时间,h; ⊿tε-τ——作用时刻下,围护结构的冷负荷计算温差,简称负荷温差。 (二)窗户的冷负荷计算 通过窗户进入室内的得热量有瞬变传热得热和日射得热量两部分,日射得热量又分成两部分:直接透射到室内的太阳辐射热qt和被玻璃吸收的太阳辐射热传向室内的热量qα。 (a)窗户瞬变传热得形成的冷负荷 本次工程窗户为一个框二层3.0mm厚玻璃,主要计算参数K=3.5 W/m2?K。工程中用下式计算: CLQτ=KF⊿tτ W 式中K——窗户传热系数,W/m2?K; F——窗户的面积,m2; ⊿tτ——计算时刻的负荷温差,℃。 (b)窗户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 日射得热取决于很多因素,从太阳辐射方面来说,辐射强度、入射角均依纬度、月份、日期、时间的不同而不同。从窗户本身来说,它随玻璃的光学性能,是否有遮阳装置以及窗户结构(钢、木窗,单、双层玻璃)而异。此外,还与内外放热系数有关。工程中用下式计算: CLQj?τ= xg xd Cs Cn Jj?τ W

式中xg——窗户的有效面积系数; xd——地点修正系数; Jj?τ——计算时刻时,透过单位窗口面积的太阳总辐射热形成的冷负荷,简称负荷,W/m2; Cs——窗玻璃的遮挡系数; Cn——窗内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 (三)外门的冷负荷计算 当房间送风两大于回风量而保持相当的正压时,如形成正压的风量大于无正压时渗入室内的空气量,则可不计算由于门、窗缝隙渗入空气的热、湿量。如正压风量较小,则应计算一部分渗入空气带来的热、湿量或提高正压风量的数值。 (a)外门瞬变传热得形成的冷负荷 计算方法同窗户瞬变传热得形成的冷负荷。 (b)外门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 计算方法同窗户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但一层大门一般有遮阳。 (c)热风侵入形成的冷负荷 由于外门开启而渗入的空气量G按下式计算: G=nVmγw kg/h 式中Vm——外门开启一次(包括出入各一次)的空气渗入量(m2/人次?h),按下表3—9选用; n——每小时的人流量(人次/h); γw——室外空气比重(kg/m2)。 表3—9 Vm值(m2/人次?h) 每小时通过 的人数普通门带门斗的门转门 单扇一扇以上单扇一扇以上单扇一扇以上 100 3.0 4.75 2.50 3.50 0.80 1.00 100~700 3.0 4.75 2.50 3.50 0.70 0.90 700~1400 3.0 4.75 2.25 3.50 0.50 0.60

空调负荷估算方法大全

单位:1匹制冷量约等于2000大卡、2324W。 一、比较通俗的计算方法 二、较细致的估算方法 空调冷负荷法估算冷指标。空调冷负荷法估算冷指标(W/m2空调面积)

三、主机机房精密空调区域热负荷计算 机房热负荷计算:Q=Q1+Q2+Q3+Q4+Q5 机房主要热量的来源 1)设备负荷(计算机及机柜热负荷); 2)机房照明负荷; 3)建筑维护结构负荷; 4)补充的新风负荷; 5)人员的散热负荷等。 6)其他 热负荷分析: 1)计算机设备热负荷: Q1=860xPxη1η2η3 Kcal/h Q:计算机设备热负荷; P:机房内各种设备总功耗; η1:同时使用系数η2:利用系数η3 :负荷工作均匀系数 通常,η1η2η3取0.6—0.8之间,本设计考虑容量变化要求较小,取值为0.7。 服务器机房设备热负荷=27*0.7*860=16254 Kcal/h 网络机房设备热负荷=16*0.7*860=12040 Kcal/h 2)照明设备热负荷: Q2=CxP Kcal/h P:照明设备标定输出功率

C:每输出1W放热量Kcal/hw(白炽灯0.86日光灯1)根据国家标准《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要求及实际需求,机房照度应大于5001ux,照明功耗将以20 W/M2为依据计算。 3)人体热负荷 Q3=PxN Kcal/h N:机房常有人员数量 P:人体发热量,轻体力工作人员热负荷显热与潜热之和,在室温为21℃和24℃时均为102Kcal。 本次设计机房为无人值守机房,不计算人体热负荷 4)围护结构传导热 Q4=KxFx(t1-t2) Kcal/h K:转护结构导热系统普通混凝土为1.4-1.5 F:转护结构面积 t1:机房内内温度℃t2:机房外的计算温度℃ 在以后的计算中,t1-t2定为10℃计算。屋顶与地板根据修正系数0.4计算。 服务器机房Q4=[1.5*(26-8.1(共用墙长度))*3.2*10]+ [1.5*(40+40)*0.4*10]=1339.2 Kcal/h 网络机房Q4=[1.5*(26-8.1(共用墙长度))*3.2*10]+ [1.5*(40+40)*0.4*10]=1339.2 Kcal/h 新风热负荷计算较为复杂,在此方案中,我们以空调本身的设备余量来平衡,不另外计算。

汽车冷负荷计算方法

1 汽车空调的计算温度选择 按表1 数据作为微型汽车空调系统的计算温度(即车内平均温度)。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微型车的计算温度在环境温度为35℃时定为27℃,而一般轿车在环境温度38℃时定为24℃~27℃ ,一般大中型客车定为27℃ ~28℃ ,可看到微型车车内温差都比它们要高,这其实是综合了多种因 素并经过很多次试验得出的较经 济合理的车内平均温度。因为对 微型车来说,如果计算温度定得 过高了,乘员就会明显感觉制冷 不足;而如果定得过低,势必需 要加大压缩机排量才能满足,这 样功耗必然增加,并影响到整车 的动力性,否则又很可能无法实 现。 2 计算方法 微型车车内与外界热交换示意图 为便于分析,绘制图1 的微型车热交换 示意图。 计算公式 2.2.1计算方法 考虑到汽车空调工作条件都很恶劣,其 热负荷与行车时间、地点、速度、行使 方向、环境状况以及乘员的数量随时发 生变化,以及要求在短时间内降温等特 殊性,按照常规方法来计算制冷量的计 算公式为: Q 0=kQ T =k(Q B + Q G + Q F +Q P + Q A +Q E + Q S )) ⑴ 式中:Q 0———汽车空调设计制冷量,单位为W ; k ———修正系数,可取k=~,这里取k= Q T ———总得热量,单位为W ; Q B ———通过车体围护结构传入的热量,单位为W ; Q G ———通过各玻璃表面以对流方式传入的热量,单位为W ; Q F ———通过各玻璃表面以辐射方式直接传入的热量,单位为W ; Q P ———乘员散发的热量,单位为W ; Q A ———由通风和密封性泄露进入车内的热量,单位为W ; Q E ———发动机室传入的热量,单位为W ; Q S ———车内电器散发的热量,单位为W ; 从公式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它是通过分别计算各部分得热量求得总需求制冷量的。 3 计算示例 以五菱之光微型客车空调系统的制冷量计算为例,设计条件和工况见表3: (1)整车乘员7 人,各部分参数见下表:

某工厂电力负荷计算示例

某工厂电力负荷计算示例 2、1 负荷计算 2、1、1负荷计算得目得 计算负荷就是确定供电系统、选择变压器容量、电气设备、导线截面与仪表量程得依据,也就是整定继电保护得重要数据。计算负荷确定得就是否正确合理,直接影响到电器与导线得选择就是否合理。如计算负荷确定过大,将使电器与导线截面选择过大,造成投资与有色金属得浪费;如计算负荷确定过小,又将使电器与导线运行时增加电能损耗,并产生过热,引起绝缘过早老化,甚至烧毁,以至发生事故。为此,正确进行负荷计算就是供电设计得前提,也就是实现供电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得必要手段。 2、1、2负荷计算得方法 目前负荷计算常用需要系数法、二项式法与利用系数法、利用各种用电指标得负荷计算方法。前两种方法在国内各电气设计单位得使用最为普遍。 1、需要系数法 适用范围:当用电设备台数较多、各台设备容量相差不太悬殊时,特别在确定车间与工厂得计算负荷时,宜于采用。组成需要系数得同时系数与负荷系数都就是平均得概念,若一个用电设备组中设备容量相差过于悬殊,大容量设备得投入对计算负荷投入时得实际情况不符,出现不理想得结果。 2、二项式法 当用电设备台数较少、有得设备容量相差悬殊时,特别在确定干线与分支线得计算负荷时,宜于采用。 3、利用系数法 通过平均负荷来求计算负荷,计算依据就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但计算过程较为复杂。 4、利用各种用电指标得负荷计算方法 适用于在工厂得初步设计中估算符合、在各类建筑得初步设计中估算照明负荷用。 根据计算法得特点与适用范围我们选取需要系数法来计算负荷。 2、1、3计算负荷得公式

按需要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得公式 有功(kW) P c = K d ·P e (2-1) 无功(kvar) Q c = P c ·tanφ(2-2) 视在(kVA) S c = (2-3) 电流 (A) I c = (2-4) 式中 K d ——该用电设备组得需用系数; P e ——该用电设备组得设备容量总与,但不包括备用设备容量(kW); P c Q c S c ——该用电设备组得有功、无功与视在计算负荷(kW kvar kVA); U——额定电压(kW); tanφ——与运行功率因数角相对应得正切值; I c ——该用电设备组得计算电流(A); 2、1、4负荷计算 1、染车间动力(AP103B) P c = K d ·P e = 67、5×0、75= 50、6kW Q c = P c ·tan(arccosφ) = 50、6×tan(arccos0、8) = 38、0 kvar S c = = 63、3 kVA 2、预缩力烘干机(AP104E) P c = K d ·P e = 50×0、7= 35、0kW Q c = P c ·tan(arccosφ) = 35、0×tan(arccos0、8) = 26、3 kvar S c = = 43、8 kVA 3、树脂定型机(AP104J) P c = K d ·P e = 150×0、7= 105、0kW Q c = P c ·tan(arccosφ) = 105、0×tan(arccos0、8) = 78、8 kvar S c = = 131、3 kVA 4、车间照明(AL105C1) P c = K d ·P e = 7、77×0、9= 7、0kW Q c = P c ·tan(arccosφ) = 7、0×tan(arccos0、6) = 9、3 kvar S c = = 11、7 kVA

空调冷负荷计算方法汇总

空调冷负荷的计算方法: 依据《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中的规定确定。 1、空调房间冷负荷的计算方法: (1)通过外墙、屋面、外窗等围护结构传热形成的冷负荷: ()n wlq wq t t KF CL -= ()n wlm wm t t KF CL -= ()n wlc wc t t KF CL -= (2)透过外窗日射得所热形成的冷负荷: c jma clc c F D C C CL x z = s n w z C C C C = (3)人体、照明、设备等散热所形成的冷负荷: rt cl rt rt Q C CL φ= zm zm cl zm zm Q C C CL = sb sb cl sb sb Q C C CL = (4)空调区和邻室的夏季温差大于3℃时,其通过隔墙、楼板等内围护结构传热形成的冷负荷: () n ls t t KF CL -=, ls wp ls t t t ?+= 2、空调区及空调系统冷负荷的确定方法: (1)空调区的夏季冷负荷,应按空调区各项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确定。 (2)空调系统冷负荷,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①末端设备设有温度自动控制装置时,空调系统的夏季冷负荷按所服务各空调区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确定。如采用变风量集中式空调系统时,由于系统本身具有适应各个空调区冷负荷变化的调节能力,此时即应采用各空调区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

②末端设备无温度自动控制装置时,空调系统的夏季冷负荷按所服务各空调区冷负荷的累计值确定。如定风量式空调系统或无室温控制装置的风机盘管空调系统,由于系统本身不能适应各空调区冷负荷的变化,为了保证最不利情况下达到空调区的温湿度要求,即应采用各空调区夏季冷负荷的累计值。 ③应计入新风冷负荷、再热负荷以及各项有关的附加冷负荷。空调系统的夏季附加冷负荷,主要包括:空气通过风机、风管温升引起的附加冷负荷以及冷水通过水泵、管道、水箱温升引起的附加冷负荷。 ④应考虑所服务各空调区的同时使用系数。

中央空调系统负荷计算(经验数据)

中央空调系统负荷计算(经验数据) 人体负荷43W + 建筑负荷60W + 照明负荷40W=143W/平米 然后143W+正常每平米100W=243W/平米 17×243W/平米=你需要的空调功率 这只是一个估算冷指标 维护结构可以忽略,然后设备人员这些,大多数时候甲方觉得你就是万能的, 设备这些他们很多时候也不是很清楚,你问多了人家还烦。所以就基本上剩下风量的了。 计算需要查看焓湿图。不知道大家都是怎么算的,反正我只计算新风和回风的冷湿量。。。 一般的还行,涉及到超精度的车间就得考虑全面了。 1:因为之前配置空调负荷的时候,比如说宾馆住宅之类的,公司的工程师都说按照200~250w/㎡配置肯定不会错, 所以之前也就没纠结如何配置室内机冷量问题。现在我就想问问这200~250w/㎡冷量是怎么样计算来的。 因为做暖通行也得许多东西也都是经验得来的,没有具体理论实际的算过。 是按照建筑保温,外墙是否被对阳光,是否墙面为玻璃。人头空

调负荷,还是其他一些估测值吗? 如果是估测值那么估测的依据又是从哪来的呢???求解最好有计算的公式,或者一些经验估值。谢谢 2:可能没有一些案例会说的不清楚,假如说:有一个电影院170平方,146人座的。设计依据室外35度,室内26度50%湿度,我是这样计算空调负荷对不对,新风负荷没人25m3/h 新风风量:146*25*1.1=4000风量。q新风=cm*温差=4000*9=36kw。 然后人体空调负荷没人85w,q人=146*85=12.4kw则总冷量=12.4+36=48.4kw。 每平方就是350w左右,但是还有别的根据焓差计算的,我不太懂求解答这是问题一。 问题二:如果考虑新风负荷的话电影院也会有排风负荷,是不是空调负荷还要加上排风负荷??? 新风负荷算错,根据室外空气焓值90kj/kg左右,室内设计焓值58kj/kg左右q=(90-58)*2000*1.29/3600=22.9kw (新风负荷给不了25的人员密度大的时候给15就不错了,或者直接给送风量的10%), 人体负荷有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影剧院是静坐你算的应该是差

空调冷负荷法、冷指标(1)

空调房间、空调系统和制冷系统冷负荷的确定 1 空调房间的冷负荷 《规范》规定:空调房间的夏季冷负荷,因按各项逐时冷负荷的最大值确定,即: 1. 分项计算各项得热引起的冷负荷的逐时值,一般取7︰00~20︰00,计算结果宜列表表示。 2. 将同一时刻的各项冷负荷的逐时值列表汇总,逐时相加,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空调房间的冷负荷。 2 空调系统的冷负荷 1. 空调系统的冷负荷=空调房间的冷负荷+新风冷负荷+风道风机温升及风量渗漏引起的附加冷负荷+其它进入空调系统的热量所形成的冷负荷+某些空调系统因为采用了冷热量抵消的调节手段而得到的热量。 2. 当一个空调系统负担多个空调房间时,空调房间的冷负荷应按下列情况分别确定: (1)当空调系统末端装置不能随负荷变法而手动或自动控制时,应采用同时使

用的所用房间最大冷负荷的累加值。 (2)当空调系统末端装置能随负荷变法而手动或自动控制时,应将同时使用的所用房间各计算时刻的冷负荷逐时列表累加,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空调系统空调房间的冷负荷。 3 制冷系统的冷负荷 QR=∑QA*Kτ*KF*Kη 式中:QR——制冷系统的冷负荷。 QR——空调系统的冷负荷 ∑QA——制冷系统所负担的各空调系统冷负荷的累加值。 Kτ——同时使用系数,它反映了制冷系统所负担的各空调系统的同时使用率,视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功能、规模、等级及经营管理等因素而定。取值在0.6~1.0之间。 KF——冷负荷附加系数,它反映了制冷系统、制冷装置及冷水系统的冷量损失,视系统的规模、设备类型、管道长短而定。用冷水间接冷却空气的系

统,取值为1.10~1.15;直接蒸发式表冷器系统,取值为1.05~1.10。 Kη——效率降低系数,它反映了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出力及传热效率的降低。其值一般可取1.05~1.10,或者采用设备厂家提供的数据。如果厂家给出的设备制冷量已经考虑了出力及传热效率降低的影响,则应取为1.00。 4 空调工程冷负荷概算法 4.1 综合指标 1. 综合指标=中央空调冷源设备的安装容量/整栋建筑物的空调面积单位:W/㎡ 2. 综合指标是用来粗略估算制冷系统的冷负荷,即冷水机组的安装容量。4.2 分类指标 1. 分类指标=空调热湿处理设备的装机容量/空调设备所承担的各空调房间的空调面积之和单位:W/㎡

弱电机房用电负荷计算意义及计算方法(案例分析)12.04

弱电机房用电负荷计算意义及计算方法(案例分析)12.04 前言: 弱电机房每次设计或者施工的时候,总是要统计一下用电负荷,需要甲方或者总包提供多少负荷的配电箱(配电柜),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如何做好这个工作呢?那么需要计算,如何计算呢?看完本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正文: 机房作为设备高密度存放的地方,用电量非常大。据统计,一个数据中心机房建成后的维护费用的七成都是电费,也不外乎各个企业都在想办法给机房降温了。有建在山上的、地底的,还有建在海中的,省电还真是不容易啊!相较于省电,机房的用电也是个大问题,今天来介绍机房负荷的计算方法。了解这个是安全用电的基础,这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负荷计算目的和意义

低压供配电系统的设计中负荷的统计计算是一项重要内容,负荷计算结果对供电容量报装、选择供配电设备及安全经济运行均起决定性的作用。负荷计算的目的是: 1. 计算变配电所内变压器的负荷电流及视在功率,作为选择变压器容量的依据。 2. 计算流过各主要电气设备(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熔断器等)的负荷电流,作为选择设备的依据。 3. 计算流过各条线路(电源进线、高低压配电线路等)的负荷电流,作为选择线路电缆或导线截面的依据。 4. 计算尖峰负荷,用于保护电器的整定计算和校验电动机的启动条件。 二、负荷计算方法 我国目前普遍采用需要系数法和二项式系数法确定用电设备的负荷,其中需要系数法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确定计算负荷的方法,最为简便;而二项式系数法在确定设备台数较少且各台设备容量差别大的分支干线计算负荷时比较合理;在建筑配电中,还常用负荷密度法和单位指标法统计计算负荷。在方案设计阶段可采用单位指标法;在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宜采用需要系数法。

全厂用电负荷计算示例

全厂用电负荷计算示例 某厂设有三个车间,其中1#车间:工艺设备容量250 kW、空调及通风设备容量78 kW 、车间照明40kW、其他用电设备50 kW,共计设备容量418 kW。2#车间:共计设备容量736kW。3#车间:共计设备容量434kW。(采用需要系数法)。 全厂用电负荷计算、无功功率补偿与变压器损耗计算及变压器台数、容量和型号的选择示例,计算结果列表如下,详见表4-4 全厂用电负荷计算 表表4-4

注:①2#、3#车间的负荷计算与1#车间的负荷计算类似,从略。 ②本负荷计算中未计入各车间至变电所的线路功率损耗。(只有线路功率损耗很小时,对于变压器容量的选择影响不大时,才可以从略)。

表4-4计算过程如下:按公式(4-6)~(4-14)进行计算 1. 1#车间:车间工艺设备设备Pca= K d·Pe=250 x0.7=175(kW), Qca= Pca·tgφ=175x0.88=154(kvar), 2.空调、通风设备P ca= K d·Pe=78x0.8=62.4(kW), Qca= Pca·tgφ=62.4x0.75=46. 8(kvar), 3.车间照明设 备Pca= K d·Pe=40x0.85=34(kW), Qca= Pca·tgφ=34x0.62=21.1(kvar), 4.其他设备 Pca= K d·Pe=50x0.6=30(kW),

Qca= Pca·tgφ=30x1.02=30.6(kvar), 5. 1#车间合 计ΣPca= 175+ 62.4+34+30+=301.4(kW), ΣQca=154+46.8+21.1+30.6=252. 5(kvar), 6.有功同时系数KΣp=0.9 Pca=ΣP ca·KΣp=301.4x0.9=271.3(kW), 无功同时系数KΣq =0.95 Qca=ΣQc a·KΣq= 252.5x0.95=239.9(kvar), 视在功 率Sca= (kVA) 7.全厂合 计ΣPe=418+ 736+434=1588(kW)

冷热湿负荷计算公式及示例

冷热湿负荷计算公式及示例 1围护结构传热 1.1 建筑结构组成及传热系数的确定: 外墙:水泥砂浆+砖墙(240mm)+内粉刷(5mm) 内墙:内粉刷(5mm)+砖墙(240mm)+内粉刷(5mm) 地面:大理石(20mm)+钢筋混泥土(100mm)+内粉刷(5mm) 屋面:预制细石混泥土板(25mm),表面喷白色水泥浆+通风层(≥200mm) +卷材防水层+水泥沙浆找平层(20mm)+保温层(沥青膨胀珍珠岩100mm)+隔汽层+现浇钢筋混泥土板+内粉刷(5mm)。 外窗:单层钢窗,6mm厚普通玻璃,窗高2 .4m。 内门:木门,高2.1m,大堂外门为玻璃门。 由以上建筑结构查得传热系数: 外墙K=1.97 W/(m2·o C)内墙K=1.73 W/(m2·o C) 地面K=3.12 W/(m2·o C)屋面 K=0.55 W/(m2·o C) 内门K=2.90 W/(m2·o C) 1.2 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形成的冷负荷: Qc(τ) =KA(t’c(t)-t R)ka kρ 式中:Qc(τ)—通过外墙和屋面的得热量所形成的冷负荷,W K —外墙和屋面的传热系数,W/(m2·oC) F —外墙和屋面的面积,m2 tc(t)—外墙或屋面冷负荷逐时计算温度,oC tn —室内设计温度,oC t’c(t)= tc(t)+td t’c(t)—经过修正的本地外墙或屋面计算温度逐时值,o C td —地点(福州市)修正值 ka —外表面放热系数修正值 kρ—吸收系数修正 1.3 外窗瞬时传热冷负荷:

Qc(τ) =K w A W C W△t 式中:Qc(τ) —通过外墙和屋面的得热量所形成的冷负荷,W A W —外墙和屋面的面积,m2 K w —玻璃窗传热系数,单层窗玻璃,取6.15W/(m2·o C) △t—计算时刻下,结构的负荷温差 1.4 内墙、内门、地面楼板传热形成得冷负荷: Qc(τ) =KF△t1s 式中:K —内结构传热系数,W/(m2·o C) F —内结构面积,m2 △t1s—计算温差,空调房间邻室为通风较好、散热量较大的非空调房间,按外墙计算冷负荷。 2 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 Qc(τ) =CaA w CsCiD j,max C LQ 式中:Qc(τ) —各小时的日射得热冷负荷; A w —窗户面积,m2; Ca—有效面积系数,单层钢窗取0.85; C b —窗玻璃修正系数,0.89,查空气调节设计手册; C i —窗内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采用内活动百叶,朝阳面颜色为浅色,取0.65; C LQ —窗玻璃冷负荷系数; Dj,max—夏季各纬度带的日射得热因数最大值,W/m2 ; 3 人员散热引起的冷负荷 Qc(τ) =Qc(τ) x+Qc(τ) q 人体显热散热引起的冷负荷: Qc(τ) x=q x nΦC LQ 人体潜热散热引起的冷负荷: Qc(τ) q=q q nΦ 式中:Qc(τ) x —人体显热散热引起的冷负荷,W Qc(τ) q —人体潜热散热引起的冷负荷,W n —室内全部人;

负荷计算举例

负荷计算实例(需要系数法) P jx=K x×Pe Qjx=P jx×tanφ S jx=jx 2+ P2 jx Q 补偿容量计算 企业、住宅小区或大商业总平均功率因数 1、补偿前的总平均功率因数 cosφ1=2 β +Pjx a ? Qjx 1/1? ( ? /) ? 2、补偿后的总平均功率因数 cosφ2=2 β +Pjx a Qjx ? Qc /) ( ? 1/1? - ? 计算时平均负荷因数a、β相近视,可以取0.7~0.8.通常取0.75 补偿容量的确定: Qc=aхP jxх(tanφ1- tanφ2) 或Qc=aхP jxхq c q c——比补偿功率(千乏/千瓦)(详见表) tanφ1——补偿前功率因数正切值 tanφ2——补偿后功率因数正切值 变压器有功及无功损耗为: △P b=△P k+△P e×(S jx/S e)2 △Q b=△Q k+△Q e×(S jx/S e)2 式中 Sjx——变压器低压侧的计算负荷 Se——变压器的额定负荷(变压器铭牌)容量(KVA)得 △Pk——变压器空载时的有功损耗(铁损)千瓦

△P e——变压器在额定负荷时的有功损耗(铜损) △Qk=Ik%×Se/100 (其中:Ik%为变压器空载电流占额定电流的百分数)△Qe=Ik%×Se/100 (其中:Uk%为变压器短路电压占额定电压的百分数)Se、△Pk、△P e、Ik%、Ik%由变压器资料中查得 比补偿功率qc(千乏/千瓦)(见表)

商业用电负荷计算举例 某超市建筑面积10000㎡,计算负荷详见下表: 负荷计算表 视在功率:S jx==+227.65686.91977.4312625.846142+=1130.22KVA 补偿前平局功率因数:cos φ1=286.91975.0/)7.65675.0(1/1????+≈0.662 要求功率因数cos φ2补偿到0.9,查表得出补偿电容器计算容量为: q c=919.86×0.66≈607千乏 故选两台标准电容补偿柜,每台柜装240千乏电容,合计480千乏

空调房间冷热负荷计算表说明

空调房间冷热负荷计算 1 电算表格编制说明 1.1 冬季围护结构热负荷计算 1、 按空调房间为正压考虑,不计算空气渗透热负荷;当需要计算时,应采用《采暖房间热负荷 计算》电算表。 2、 按不考虑房间发热量的最不利情况,计算围护结构热负荷作为空调房间热负荷;需要考虑发 热量时另行计算。 3、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 值和房间冬季围护结构热负荷采用公式同《采暖房间热负荷计算》电算 表。 1.2 空调房间逐时冷负荷计算采用冷负荷系数法,并进行了如下简化和假设。当实际情况与之不符 时,应对计算进行修改。 1、 忽略冬夏季外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系数的不同,均按冬季不利情况考虑。 2、 忽略窗的内遮阳和有效面积修正。 3、 假设无外遮阳设施。 4、 按空调房间为正压考虑,不计算空气渗透冷负荷。 5、 灯光、人体、设备和其他负荷按稳定传热考虑。 1.3 空调房间各项冷负荷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1、 外墙和屋面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0CL (W ) )'(0000n l t t K F CL ?= ραC C t t t dl l l ·)('00+= 式中:0K ——外墙和屋面的传热系数(W/(m 2·℃)); 0F ——外墙和屋面的面积(m 2); n t ——室内计算温度(℃); 0'l t ——外墙和屋面的综合冷负荷计算温度的逐时值(℃); 0l t ——外墙和屋面的冷负荷计算温度的逐时值(℃); dl t ——围护结构的地点修正值(℃); αC ——外表面放热系数修正值,为简化计算,表中取1; ρC ——吸热系数修正值,为安全和简化计算,表中统一取1。 2、 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1·ch CL (W ) ]t )t [(t C C K F CL n d lc K K ch ch ch ?+2211·= 式中:ch F ——窗口面积(m 2); ch K ——玻璃窗的传热系数(W/(m 2·℃)); 1K C ——不同类型窗框的玻璃窗传热系数修正值,安全起见,本表中取最大值1.2; 2K C ——有内遮阳设施玻璃窗的传热系数修正值,安全起见,本表中取最大值1.0,即 无内遮阳设施; n t ——室内设计温度(℃); lc t ——玻璃窗的逐时冷负荷计算温度(℃); 2d t ——玻璃窗的地点修正值(℃); 3、 由于太阳辐射透过玻璃窗进入室内的热量引起的逐时冷负荷2?ch CL (W )

精选3篇暖通空调设计工程案例.

磁悬浮中央空调解决方案经济性分析 一、工程概况 宿迁某医院外科病房楼地下一层,地上十二层,建筑面积19248.3㎡,建筑总高度44.4m。其中,地下层主要为设备用房,包括变电所、制冷机房、水泵房等,地上一、二层主要用途为输液室、办手术室等,三层及以上为病房。本方案探讨办公楼新上中央空调解决方案。 二、空调设计依据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2005) (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4)《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6)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96-2010) (7)业主提供的CAD图纸以及对本工程的具体设计要求等 三、宿迁气候地理条件概况 宿迁地处江苏省北部,属暖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季风盛行,秋冬季盛行东北风,春夏季盛行东南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沛,雨热同期,无霜期较长,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年平均日照2200小时,年平均气温14.3℃左右。无霜期较长,平均为211天,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降雪初日一般在12月中旬初,活动积温5189℃,全年作物生长期为310.5天。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上下,由于受季风影响,年际间变化不大,但降水分布不均,6到8月雨量占年降水量近六成,易形成春旱、夏涝、秋冬干燥天气。宿迁地区室外设计气象参数为:

图1宿迁全年气温分布图 四、空调负荷特点 病房楼各房间使用功能不同,空调使用时间不同,各功能区运行时间为: 可见,大楼空调使用时间较长,要求空调系统全天24小时运行,而且空调负荷波动较大,白天空调负荷大,夜间空调负荷小,低负荷时间占比较长,因此空调主机需要选取在满载时、低负荷运行时均能效较高产品。磁悬浮机组很好的适应了这一点,特别适合在本项目使用。 五、不同空调方案及设备选型 本方案拟分别将螺杆式冷水机组方案和磁悬浮机组方案做一对比。根据冷水机组选型不同,有以下三个设备方案对比:

冷负荷计算方法

冷负荷计算方法 发布时间:2016-01-30 冷负荷的定义是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在一定要求范围内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室内除去的热量,包括显热量和潜热量两部分。 1建筑物结构的蓄热特性决定了冷负荷与得热量之间的关系。瞬时得热中潜热得热和显热得热的对流成分立即构成瞬时冷负荷,而显热得热中的辐射成份则不能立即构成冷负荷,辐射热被室内的物体吸收和储存后,缓慢散发给室内空气。 2、空调负荷为保持建筑物的热湿环境,在某一时刻需向房间供应的冷量称为冷负荷。相反,为了补偿房间失热量需向房间供应的热量称为热负荷。 3、室内冷负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照明散热、人体散热、室内用电设备散热、透过玻璃窗进入室内日照量、经玻璃窗的温差传热以及维护结构不稳定传热。

外墙的冷负荷计算 通过墙体、天棚的得热量形成的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CLQτ=KF⊿tτ-ε W 式中K——围护结构传热系数,W/m2·K; F——墙体的面积,m2; β——衰减系数; ν——围护结构外侧综合温度的波幅与内表面温度波幅的比值为该墙体的传热衰减度;τ——计算时间,h; ε——围护结构表面受到周期为24小时谐性温度波作用,温度波传到内表面的时间延迟,h;τ-ε——温度波的作用时间,即温度波作用于围护结构内表面的时间,h; ⊿tε-τ——作用时刻下,围护结构的冷负荷计算温差,简称负荷温差。 窗户的冷负荷计算 通过窗户进入室内的得热量有瞬变传热得热和日射得热量两部分,日射得热量又分成两部分:直接透射到室内的太阳辐射热qt和被玻璃吸收的太阳辐射热传向室内的热量qα。(a)窗户瞬变传热得形成的冷负荷 本次工程窗户为一个框二层3.0mm厚玻璃,主要计算参数K=3.5 W/m2·K。工程中用下式计算:

工厂电力负荷计算示例

工厂电力负荷计算示例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负荷计算 2.1.1负荷计算的目的 计算负荷是确定供电系统、选择变压器容量、电气设备、导线截面和仪表量程的依据,也是整定继电保护的重要数据。计算负荷确定的是否正确合理,直接影响到电器和导线的选择是否合理。如计算负荷确定过大,将使电器和导线截面选择过大,造成投资和有色金属的浪费;如计算负荷确定过小,又将使电器和导线运行时增加电能损耗,并产生过热,引起绝缘过早老化,甚至烧毁,以至发生事故。为此,正确进行负荷计算是供电设计的前提,也是实现供电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必要手段。 2.1.2负荷计算的方法 目前负荷计算常用需要系数法、二项式法和利用系数法、利用各种用电指标的负荷计算方法。前两种方法在国内各电气设计单位的使用最为普遍。 1.需要系数法 适用范围:当用电设备台数较多、各台设备容量相差不太悬殊时,特别在确定车间和工厂的计算负荷时,宜于采用。组成需要系数的同时系数和负荷系数都是平均的概念,若一个用电设备组中设备容量相差过于悬殊,大容量设备的投入对计算负荷投入时的实际情况不符,出现不理想的结果。 2.二项式法 当用电设备台数较少、有的设备容量相差悬殊时,特别在确定干线和分支线的计算负荷时,宜于采用。 3.利用系数法

通过平均负荷来求计算负荷,计算依据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但就算过程较为复杂。 4.利用各种用电指标的负荷计算方法 适用于在工厂的初步设计中估算符合、在各类建筑的初步设计中估算照明负荷用。根据计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我们选取需要系数法来计算负荷。 2.1.3计算负荷的公式 按需要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的公式 有功(Kw) P= K·P(2-1) 无功(Kvar) Q= P·tanφ (2-2) 视在(KVA) S= (2-3) 电流(A) = (2-4) 式中 K——该用电设备组的需用系数; P——该用电设备组的设备容量总和,但不包括备用设备容量(kW); PQS——该用电设备组的有功、无功和视在计算负荷(kW); U——额定电压(kW); tanφ ——与运行功率因数角相对应的正切值; ——该用电设备组的计算电流(A);

空调负荷计算方法

1、空调房间的冷负荷包括 (1)、由于室内外温差和太阳辐射作用,通过建筑物围护结构传入室内的热量形成的冷负荷; (2)、人体散热、散湿形成的冷负荷; (3)、灯光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4)、其他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5)渗透空气所形成的冷负荷空调房间的冷负荷是确定空调送风系统风量和空调设备的依据。 2、冷负荷计算 (1)围护结构瞬变传热形成冷负荷的计算方法 a、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在日射和室外气温综合作用下,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Qw=AK(tc-tn) Qw-----------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W; A-------------外墙和屋面的面积,㎡ K-------------屋面和外墙的传热系数,W/(㎡.℃); tn-------------室内设计温度,℃; tc-------------外墙和屋面的冷负荷计算温度的逐时值,℃; b、内围护结构冷负荷 内围护结构是指内隔墙及内楼板,它们的冷负荷也是通过温差传热(即与邻室的温差)而产生的,这部分可视为稳定传热,不随时间而变化,其计算公式:Qn=AnKn(tw+△t-tn)

Kn-----------内墙或内楼板传热系数,W/(㎡.℃); An-----------内墙或内楼板面积,㎡; tw------------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 △t----------附加温升,取邻室平均温度与室外平均温度的差值,℃; c、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在室内外温差作用下,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按下式计 Qw=AwKw(tc-tn) Qw-----------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W; Aw-----------窗口面积,㎡; Kw-----------玻璃窗的传热系数,W/(㎡.K); tc-------------玻璃窗的冷负荷温度的逐时值,℃; d、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引起冷负荷的计算方法 Qw=CaAwCsCiDj.maxCLQ Qw-----------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W; Aw-----------窗口面积,㎡; Ca------------有效面积系数; Cs------------窗玻璃的遮阳系数; Ci------------窗内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 Dj.max--------日射得热因数最大值,W/㎡; CLQ----------窗玻璃冷负荷系数,无因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