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一章内能基础练习(专题培优)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起()

A.卢瑟福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以再分

B.电子、原子核、原子是按照由小到大的尺度排序的

C.“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着排斥力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其中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2.下列生活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盛夏时节,荷香四溢B.阳光底下,尘土飞扬

C.凉风习习,水波荡漾D.深秋时节,落叶飞舞

3.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0℃的冰没有内能B.冬天在火炉边取暖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内能

C.物体温度越高,所含有的热量越多D.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一定升高

4.下列现象中与分子热运动无关的是()

A.春天,小溪里流水潺潺B.盛夏,洒水后的路面变干

C.秋天,校园里丹桂飘香D.冬天,室外冰雕一天天变小

5.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熔化成水,质量不变,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B.-10℃的冰块没有内能

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D.物体温度升高,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

6.如图所示,对于图片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图甲,厚玻璃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内能减少

B.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的内能增大

C.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了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少

D.图丁,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气体的内能增大

7.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大的是()

A.老人晒太阳

B.电饭锅煮饭

C.下滑时小孩屁股会热

D.冰箱冷藏食物

8.对于以下几幅图说法正确的是()

A.如图甲,瓶中上方清水和下方蓝色硫酸铜溶液静置几天,界面模糊——这个现象形成主要原因是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如图乙,两个底面很平、很干净的铅柱压在-起后好像“粘”成一个整体,甚至在下面挂上重物也拉不开——这个现象说明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C.如图丙,玻璃片的重力为G,当测力计显示的示数比G大一些时,才能将玻璃片从水面提起——这个现象主要说明水分子与玻璃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如图丁,两位同学分别握住处于原长的弹簧的两瑞,可以将人比

作组成某些物质的分子,物质被压缩,分子间表现出斥力;物质被拉伸,分子间表现为引力,由此可知分子之间引力和斥力不能同时存在

9.下列有关比热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

B.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比热容就越大

C.比热容大的物质吸热能力弱

D.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10.手指按到键盘上,与键盘间没有发生热传递,则手指和键盘一定具有相同的()A.热量B.温度C.比热容D.质量

11.下列古诗词、谚语、俗语中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其中分析正确的是()A.“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一院香”,分子做永不停息的运动B.“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燃烧秸秆(豆萁)的过程是内能转化为化学能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是晶体熔化

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铁杵在磨的过程中温度升高,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12.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组装图甲装置时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安装

B.把装着该物质的试管放在烧杯的水中加热的目的是缩短实验时间

C.分析图乙图像可知物质的比热容大小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D.物体在BC段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物体的内能也保持不变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的温度若保持不变,其内能可能会改变

B.一个物体如果从外界吸收热量,其温度一定会升高

C.一个物体的内能如果增大,其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D.夏天剥开包装纸的冰棒周围冒出“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14.关于以下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去时,水蒸气对瓶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小B.图乙:活塞压缩空气,硝化棉燃烧,此过程与热机的做功冲程原理相同

C.图丙:燃气烧水是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热量由内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小的物体D.图丁:利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初温均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时间,水的温度变化慢,说明水的比热容比食用油的比热容小

二、填空题

15.(1)如图甲为研究气体扩散的实验装置,两个瓶中分别装有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其中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为了增强实验的可信度,下面一只瓶子里应装入________气体。扩散现象说明_______。

(2)乙图中所示实验说明_________。

(3)如图丙,在一根较长的玻璃管中注入一半水,再缓慢地倒满酒精,用手指封住开口端,上下来回颠倒数次再竖起来,可以发现管内液面____,这个实验直观地说明_______。

16.往盛有一半水的试管中注满酒精,封闭管口,反复翻转几次,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减小,说明________;将表面干净、平整的玻璃板压紧在一起,再将两玻璃板分开,需要用力,说明___________。

17.A、B两物体质量相等,温度均为15℃,甲、乙两杯水质量相等,温度均为55℃,现

将A 物体放入甲杯,B 物体放入乙杯,热平衡后,甲杯水温降低了4℃,乙杯水温降低了8℃,则A 、B 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

18.太阳能热水器内装100kg 、温度为20℃的水,阳光照射一天后,水温升高到70℃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3

4.210J/(kg )⨯⋅℃,则热水器内的水吸收了_____J 的太阳能;这是通过_____的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

19.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会变小,这一现象说明了分子间存在______。小朋友们吹泡泡时,阳光下薄的肥皂泡弹性好,不易破,这是分子间的_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起了作用。

20.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均为1kg 的水和某种液体进行对比实验,并用图像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水和某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像可以得出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物质是某种液体,水在0~15min 内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 J 。某种液体的比热容为

___________J/(kg·℃)。

三、解答题

21.把100克的热铁球,投入冷水中,铁球的温度从860℃下降到60℃,已知铁球放出热

量3.68×

104焦,求铁的比热容为多少? 22.某品牌电热水壶的铭牌上标着如下表所示的数据。用此电热水壶加热水,壶中装入2kg 水,将这部分水从20℃加热到100℃,在额定电压下需用时间为1000s 。请计算:

(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 =4.2×103J/(kg ·℃)]

(2)该电热水壶加热时的效率是多大?

23.物理活动小组的同学制作了一个加热用的电炉子,其参数如下表所示。 额定电压(V )

220 额定功率(W )

440 频率(Hz ) 50

(1)求电炉子正常工作时发热丝的电阻。

(2)该电炉子正常工作10min,消耗多少电能?

(3)若(2)中电炉子消耗的能量经转化后有50%被酒精吸收,最多可以使5kg的酒精温度升高多少℃?(c酒精=2.4×103J/(kg•℃))

24.用电热水壶把1kg的水从25℃加热到100℃,消耗的电能为3.6×105J.求:[c水

=4.2×103J/(kg•℃)]

(1)这壶水加热到100℃需吸收的热量Q;

(2)该电热水壶的效率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B

4.A

5.C

6.C

7.C

8.C

9.D

10.B

11.A

12.C

13.A

14.A

二、填空题

15.二氧化氮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固体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下降分子间有间隙

16.分子间有间隙分子间存在引力

17.4∶9

18.热传递

19.间隙引力

20.乙84×10421×103

三、解答题

21.

22.

23.

24.

【参考解析】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A.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故A错误;

B.在电子、原子核、原子中,电子的尺度最小,原子的尺度最大,则电子、原子核、原子是按照由小到大的尺度排序的,故B正确;

C.破镜很难重圆主要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过大,分子间作用力不能发挥作用,故C错误;

D.运动是相对而言的,没有任何物体是绝对不动的,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是不同的,恒星相对于从它旁边运动过的流星而言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2.A

解析:A

A.盛夏时节,荷香四溢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符合题意;

B.阳光底下,尘土飞扬不是分子运动,分子运动是看不见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凉风习习,水波荡漾,是因为水面在风的作用下产生波纹不是分子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深秋时节,落叶飞舞不是分子运动,分子运动是看不见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B

解析:B

A.内能是物体所有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0℃的冰也有内能,故A错误;

B.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冬天在火炉边取暖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内能,故B正确;

C.热量是过程量,不能用含有,故C错误;

D.晶体熔化时吸热,内能增加,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4.A

解析:A

A.春天,小溪里流水潺潺,是机械运动,与分子热运动无关,故A符合题意;

B.盛夏,洒水后的路面变干,是水分子从路面上运动到空气中,故B不符合题意;C.秋天,校园里丹桂飘香是分子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冬天,室外冰雕一天天变小,是水分子从冰雕上运动到空气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C

解析:C

A.冰熔化成水,质量变,温度也不变,但熔化过程要对外放热,所以内能减小,故A错误;

B.一切物体,不论温度的高低,都具有内能,所以-10℃的冰块也有内能,故B错误;C.热传递时热量由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而温度高的物体,其内能不一定就大,所以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故C正确;

D.物体温度升高,物体有可能吸收的热量,也有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D错误。故选C。

6.C

解析:C

A.图甲,厚玻璃内的空气被压缩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空气的内能增大,故A错误;B.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内能减小,故B错误;

C.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了塞子冲出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水蒸气的内能减少,故C正确;

D.图丁,两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火花塞点火,是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汽缸内气体的内能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7.C

解析:C

A.老人晒太阳,老人从太阳光中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电饭锅煮饭,米饭从电饭锅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

C.小孩在滑梯上下滑的过程中,屁股与滑梯之间相互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故C符合题意;

D.冰箱冷藏食物,食物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C

解析:C

A.瓶中上方清水和下方蓝色硫酸铜溶液静置几天,界面模糊——这个现象形成主要原因是扩散现象,即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两个底面很平、很干净的铅柱压在-起后好像“粘”成一个整体,甚至在下面挂上重物也拉不开——这个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B错误;

C.玻璃片的重力为G,当测力计显示的示数比G大一些时,才能将玻璃片从水面提起——这个现象主要说明水分子与玻璃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同种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不同物质的分子之间也存在引力,故C正确;

D.两位同学分别握住处于原长的弹簧的两瑞,可以将人比作组成某些物质的分子,物质被压缩,分子间表现出斥力;物质被拉伸,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故D错误。

故选C。

9.D

解析:D

A.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但也有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相同,如冰和煤油的比热容都是2.1×103J/(kg⋅℃),故A错误;

B.比热容的大小与质量无关,同种物质比热容相同,故B错误;

C.比热容反映了物体吸热或放热本领的强弱,比热容大说明物体吸热或放热的能力强,故C错误;

D.水的比热容较大,用水做冷却剂时,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这样可以把这些热迅速吸收,使发动机的温度不致升的太高,故D 正确。

故选D。

10.B

解析:B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手指和键盘之间有温度差,没有发生热传递,则手指和键盘一定具有相同的温度。

故选B。

11.A

解析:A

A.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一院香”是分子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做永不停息的运动,故A正确;

B.“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燃烧秸秆(豆萁)的过程,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是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会不断升高,故C错误;

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铁杵在磨的过程中温度升高,属于通过摩擦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D错误。

故选A。

12.C

解析:C

A.由于使用酒精灯应用外焰加热,所以,调节烧杯下铁圈的高度时,需要点燃酒精灯调节,即在组装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时应按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故A错误;

B.把装着该物质的试管放在烧杯的水中加热,该物质受热均匀,故B错误;

C.加热相同时间,吸热相同,AB段固体升温比CD端液体升温高,可知物质的比热容大小与物质的状态有关,故C正确;

D.物体在BC段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物体的内能增加,故D错误。

故选C。

13.A

解析:A

A.一个物体的温度不变,其内能可能不变,也有可能改变,如果是晶体在熔化的过程,其温度不变,但要持续吸热,其内能增大,故A正确;

B.一个物体如果从外界吸收了热量,其有可能升高,也有可能不变,譬如水在沸腾时,要从外界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

C.物体内能增大,有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有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故C错误;

D.冰棒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故D错误。

故选A。

14.A

解析:A

A.甲图中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水蒸气对塞子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故A正确;

B.乙图中活塞压缩空气,活塞对空气做功,管内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内能增加,此过程与热机的压缩冲程原理相同;故B错误;

C.丙图中燃气烧水是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热量由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故C错误;

D .丁图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加热质量、初温均相同的水和食用油相同时间,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同,若水的温度变化慢,说明水的比热容比食用油大,故D 错误。 故选A 。

二、填空题

15.二氧化氮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固体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下降分子间有间隙

解析:二氧化氮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固体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下降 分子间有间隙

(1)[1]二氧化氮气体是红棕色的。应该将下边瓶子装入二氧化氮气体,因为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本来应该在空气的下方。

[2]如果发现上边瓶子内的气体也变成了红棕色,则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就可以证明扩散现象的存在,即二氧化氮气体在不停地向空气进行扩散。 (2)[3]端面磨平的铅棒压紧后能够吊住大钩码,说明固体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3)[4][5]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管内液面下降。

16.分子间有间隙分子间存在引力

解析:分子间有间隙 分子间存在引力

[1]由于分子间有间隙,所以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酒精和水的体积之和。 [2]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所以把压紧的玻璃板再分开,需要用力,不容易分开。

17.4∶9

解析:4∶9

物体A 放入甲杯水后,它们的共同温度为

55℃−4℃=51℃

水放出的热量

Q 放1=c 水m 水Δt 水1

A 吸收的热量

Q 吸1=c A m A Δt A

不考虑热量的损耗,则Q 放1=Q 吸1,即

c 水m 水Δt 水1= c A m A Δt A

代入相关数据得

c A =

1A

A ΔΔt c m t m ⨯

水水水=45115-℃

℃℃

×A c m m 水水=A 19c m m ⨯水水

物体B 放入乙杯水后,它们的共同温度为 55℃−8℃=47℃

水放出的热量

Q 放2= c 水m 水Δt 水2

B 吸收的热量

Q 吸2=c B m B Δt B

不考虑热量的损耗,则Q 放2=Q 吸2,即

c 水m 水Δt 水2= c B m B Δt B

代入相关数据得

c B =

2B

ΔΔt t 水×

B

c m m 水水=

84715-℃

℃℃×B c m m 水水=14×B

c m m 水水 因为A. B 两物体质量相等,即m A =m B ,所以

A B c c =1

914

=49

A 、

B 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4∶9。

18.热传递

解析:72.110J ⨯ 热传递 [1]太阳能热水器吸收的热量

374.210J/(kg 100kg (7020 2.110J Q cm t =∆=⨯⋅⨯⨯-=⨯℃)℃℃);

[2]该热量是吸收太阳辐射能获得的,故属于热传递改变了水的内能。

19.间隙引力

解析:间隙 引力

[1]分子间存在间隙,所以水和酒精混合后,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间隙中,使得这个总体积变小。

[2]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小朋友们吹泡泡时,阳光下薄的肥皂泡没有破,这是因为肥皂泡分子间的引力作用。

20.乙84×10421×103

解析:乙 8.4×

104 2.1×103 [1]水和某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但乙物质温度变化量更大,由Q cm Δt =可知乙的比热容较小,可知乙物质是某种液体。 [2][3]水在0~15min 内放出的热量为

()()3410 4.210J/(kg C)1kg 60C 40C 8.410J Q c m t t =-=⨯⋅︒⨯⨯︒-︒=⨯水放

此时

1020()()Q c m t t c m t t =-=-水液放

10203360C 40C

4.210J/(kg C) 2.110J/(kg C)60C 20C

t t c c t t ︒︒⨯--=

=⨯⋅︒⨯=︒︒--⋅︒液水

三、解答题 21.

460J/(kg•℃)

【解析】 铁球的质量:

m =100g=0.1kg

铁球放出的热量:

Q =3.68×104J

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式可得:

c =()0Q m t t -=()

43.6810J

0.1kg 86060⨯⨯-℃℃=460J/(kg•℃) 答:铁的比热容是460J/(kg•℃)。

22.

(1)5 6.7210⨯J;(2)84% (1)水吸收的热量为

()10Q cm t t =-=()354.210J /kg 2kg 80 6.7210⨯⋅⨯⨯=⨯℃℃J

(2)加热时功率为P =800W 消耗的电能为

5800W 1000s 810W Pt ==⨯=⨯J

556.7210J

100%84%810J

Q W η⨯=⨯==⨯

答:(1) 水吸收的热量是56.7210⨯J ;(2) 该电热水壶加热时的效率是84%。

23.

(1)110Ω;(2)264000J ;(3)11℃。 【解析】 【分析】 (1)根据P =

U 2R

可求电炉子正常工作时发热丝的电阻;

(2)根据W =Pt 可求电炉子正常工作10min ,消耗的电能;

(3)根据Q 吸=ηW 求出酒精吸收的热量,然后根据Q 吸=cmΔt 的变形公式求出酒精温度升高多少℃。 (1)由P =

U 2

R

可得电炉子正常工作时发热丝的电阻:R =

U 2P

=

(220V )2440W

=110Ω;

(2)电炉子正常工作10min 消耗的电能:W =Pt =440W ×10×60s =264000J ; (3)由题意可得,酒精吸收的能量:Q 吸=W ×50%=264000J ×50%=132000J , 由Q 吸=cmΔt 可得,酒精升高的温度:Δt =Q 吸

cm =132000J 2.4×103

J/(kg ⋅℃)

=11℃.

24.

(1)3.15×105J ;(2)87.5%. 【分析】

考查热量的计算, 能量利用效率.

(1)已知水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根据Q cm t = 求出水吸收的热量; (2)已知消耗的电能;根据效率公式求出此热水壶的效率.

(1)m=1kg ,t 0=25℃,t=100℃,水吸收的热量:

35

4.210J/(kg ?)1kg (10025) 3.1510J Q cm t ==⨯⨯⨯-=⨯吸℃℃℃

(2)电热水壶的效率:

55

3.1510J 100%100%87.5%3.610J

Q W η⨯=⨯=⨯=⨯吸 答案:(1)3.15×105J ;(2)87.5%.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3.2~内能-精讲精练(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专题13.2 内能 课前预习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具有的能量总和,对单个分子或部分分子内能没有意义.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同种物质,温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内能越大。3.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能量的又一种形式,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而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一个物体可以不具有机械能,但必定具有内能. 4.改变内能的方法有热传递和做功两种方式. 知识点解读与例题突破 知识点一: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注意: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形式的能,物体的机械能可以为零,但内能永不为零,也即是说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 2.内能的影响因素有质量、材料、温度、状态。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3.在所有的表述中,只有说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和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是对的,其他的只能是不一定。 【例题1】(2019陕西省)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具有内能,冰块没有内能 B. 一杯水的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越大 C. 水蒸气具有的内能一定比水具有的内能大 D. 一杯水放在高处一定比放在低处具有的内能大 【答案】B 【解析】A.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内能与质量和温度有关,一杯水的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越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C.水蒸气具有的内能不一定比水具有的内能大,因为内能与质量和温度两个因素有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内能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无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知识点二:改变内能的方式 1.热传递:使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时,高温物体将能量传给低温物体的现象。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称为热量,用Q表示,单位为J。注意: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特殊称呼,不能说具有、含有多少热量。 (1)开始条件:物体间有温度差;结束条件:物体间温度相同; (2)实质: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低温部分传到高温部分的过程,即内能的转移.(3)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而不是温度; (4)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2.做功:通过压缩、摩擦、敲打等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物体内能增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2)实质:内能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转化; (3)做功和热传递对于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例题2】(2019云南)云南是爨氏文化的发源地,现存于云南某校的爨宝子碑被誉为“南碑瑰宝”?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被很多书法爱好者临摹,临摹时闻到淡淡的“墨香”是现象:寒冷的冬天临摹时,用热水袋捂手,是通过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 【答案】扩散;热传递。 【解析】(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 闻到淡淡的“墨香”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即扩散现象; (2)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气体膨胀做功和压缩气体做功等。寒冷的冬天临摹时,用热水袋捂手,是通过热传递将内能从热水传递到手,即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 知识点三: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状态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物体温度升高了,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可能是做功使其温度升高了。 2.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具有”或“含有”多少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内能同步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13.2 内能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对于图片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图甲,活塞下压过程中,硝化棉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被引燃 B.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的内能增大 C.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了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增大 D.图甲和图丁两个过程中能量转化是相同的 2.归纳推理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A.图甲:对水加热,水会汽化,遇冷又液化,则温度改变,物质的状态就一定改变 B.图乙:小车在越粗糙的水平面上速度变化越快,则小车滑到光滑水面上将保持匀速向右运动 C.图丙:小球浸入水中越多,测力计示数越小,则物体受到的浮力一定与深度有关D.图丁:推动活塞可使棉花燃烧,则要改变物质内能一定要对物体做功 3.下列四张图中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钻木取火

B.煤炉烧水 C.压缩空气升温 D.搓手取暖 4.下列生活实例和物理实验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且内能减小的是()A.冬天人们常搓手B.加热器加热水 C.瓶塞喷出冒白气D.下 滑时臀部发烫 5.有张有驰,在学校鼓励号召下,现在鲁能巴蜀的课余时间,很多同学走出了教室;在教学楼之间的花园里就有很多同学打羽毛球。有关羽毛球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挥拍击出的羽毛球能继续飞行,是因为惯性的作用 B.小明击球时只有球拍发生了形变 C.羽毛球在空中飞行时与空气摩擦内能增加 D.运动时穿运动鞋,因为鞋底的花纹在跑跳时可减小摩擦 6.实验室有温度为0℃的水、-4℃的冰块,对于只有0℃的水和-4℃的冰组成的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的水的内能一定大于-4℃的冰的内能 B.将-4℃冰块放入0℃水中,水的质量变小 C.将-4℃冰块放入0℃水中,能量通过做功的方式从水传递给冰块 D.将-4℃冰块放入0℃水中,温度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从水传递给冰块 7.古时候人们常钻木取火,下列情境中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相同的是() A.吃饭时,金属勺放在热汤中会烫手 B.冬天,搓手可以使手暖和 C.发烧时,冷毛巾敷额头可以降温 D.夏天,喝冷饮使人感到凉爽 8.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0℃的冰也具有内能 B.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 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D.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可能减小 9.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的物体没有内能 B.只要物体放出热量,温度就一定降低 C.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D.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 10.下列关于内能、热量、温度和做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把温度传给温度低的物体 B.某铁块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 C.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 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 11.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河南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一章内能基础练习(专题培优)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起() A.卢瑟福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以再分 B.电子、原子核、原子是按照由小到大的尺度排序的 C.“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着排斥力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其中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2.下列生活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盛夏时节,荷香四溢B.阳光底下,尘土飞扬 C.凉风习习,水波荡漾D.深秋时节,落叶飞舞 3.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0℃的冰没有内能B.冬天在火炉边取暖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内能 C.物体温度越高,所含有的热量越多D.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一定升高 4.下列现象中与分子热运动无关的是() A.春天,小溪里流水潺潺B.盛夏,洒水后的路面变干 C.秋天,校园里丹桂飘香D.冬天,室外冰雕一天天变小 5.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熔化成水,质量不变,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B.-10℃的冰块没有内能 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D.物体温度升高,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 6.如图所示,对于图片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图甲,厚玻璃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内能减少 B.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的内能增大 C.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了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少

D.图丁,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气体的内能增大 7.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大的是() A.老人晒太阳 B.电饭锅煮饭 C.下滑时小孩屁股会热 D.冰箱冷藏食物 8.对于以下几幅图说法正确的是() A.如图甲,瓶中上方清水和下方蓝色硫酸铜溶液静置几天,界面模糊——这个现象形成主要原因是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如图乙,两个底面很平、很干净的铅柱压在-起后好像“粘”成一个整体,甚至在下面挂上重物也拉不开——这个现象说明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培优练习题】13.2《内能》(物理人教九年级全一册)

《内能》培优练习 一、多选题 1.如图所示的四个热学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迅速下压活塞,活塞对厚玻璃筒内的空气做功,硝化棉燃烧起来 B.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这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紧压两铅柱使它们合在一起,悬挂钩码也未被拉开,主要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D.当瓶塞从瓶口跳出时,瓶内有白雾产生,瓶内气体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 2.下列有关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C.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D.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石凳被太阳晒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石凳的内能 B. 物体的内能就是物体动能与势能的总和 C. 鸡蛋变咸,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空隙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 锯木板时锯片变热,是因为木板向锯片传递了热量 4.如图1所示把凉牛奶放在热水中加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水和牛奶最后温度相同 B. 水的温度变化比牛奶大 C. 牛奶温度变化比水慢 D. 乙是牛奶温度变化图象 二、实验探究题 5.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下图完成试题: (1)如图甲,滴入热水中的墨水比滴入冷水中的墨水扩散得快,说明________. (2)如图乙,两根铅柱的端面磨平,用力压紧后可以吊起钩码,说明________. (3)如图丙,在玻璃试管里,装上一小半试管的沙子,将温度计插在沙子中.用力晃动试管十余下,发现温度计示数升高,说明沙子的内能________,这是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全一册 18.1.1 电能 电功 同步培优检测(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8.1.1电能电功同步培优检测(含答案) 18.1.1电能电功 同步培优检测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 下列常见的家用电器,工作时主要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电饭锅B.电熨斗 C.电视机D.电风扇 2. 小明家半年前新装了一只电能表,现在表盘的示数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20 A B.该电能表应接在50 Hz的直流电路中使用 C.小明家每消耗1度电,铝盘转动3000转 D.小明家半年内的用电量是6335 kW·h 3. 关于电能和电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做功的过程实质就是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B.电流越大,电流做的功就一定越多 C.用电器消耗的电能等于电流通过该用电器所做的功 D.电饭煲消耗的电能一定比台灯多 4. 如图所示,导体A、B是由同种材料做成的,A和B等长,但A比B的横截面积大。当开关S闭合后,在相同时间内,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电流通过A、B所做的功WA>WB B.电流通过A、B所做的功WA<WB C.电流通过A、B所做的功WA=WB D.无法比较电流通过A、B时做功的大小 5. 甲、乙两个用电器的电压之比为5∶4,电流之比为1∶2,通电时间之比为2∶1,则两个电器消耗的电能之比为() A.4∶5 B.5∶1 C.5∶4 D.5∶8 6. 一个小灯泡和一个阻值为2 Ω的定值电阻串联在6 V的电源上,电路中的电流为1 A,通电1 min后,电流通过小灯泡所做的功为( ) A.240 J B.360 J C.480 J D.720 J 7. 将两个定值电阻接在同一电路中,如果它们两端的电压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这两个电阻的阻值一定相等 B.通过这两个电阻的电流一定相等 C.若两个电阻并联,相同时间电流通过它们做功一定相等 D.若两个电阻串联,相同时间电流通过它们做功一定相等 8. 如图所示,帽檐上的小风扇在烈日下不停地转着。小风扇中电动机两端的电压为6 V,通过电动机的电流是0.2 A,1 min内电流所做的功是(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内能》练习培优学案

《内能》学案 1.在下列过程中,由于做功而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把铁丝反复弯曲,弯曲处变热B.用酒精灯对烧杯中的水加热 C.山芋在炉膛内烤熟D.烧开水时蒸汽将壶盖项起 2.下列属于通过做功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在火炉上烧水,水温升高B.感冒发烧,用冷毛巾敷额头 C.用气筒给轮胎打气,气筒壁发热D.炎热的夏天,柏油路面温度升高 3.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反复弯折后,铁丝的温度升高B.火车经过后,铁轨的温度升高 C.用火炉烧水,水的温度升D.两手相互搓揉,手掌发热 4.下列情况下,采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棉被在太阳底下晒得暖烘烘的,内能增大; B.暖水瓶内的水蒸气把瓶塞推出,水蒸气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C.把金属勺放入热粥中,勺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D.一杯牛奶,放了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5.一块0℃的冰变为0℃的水的过程中,它的内能变化情况是() 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 6.关于物体内能的改变,下列正确的是( ) A.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B.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一定减小 C.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一定减少D.物体放热时,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7.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0℃的冰熔化成0℃的水,它的内能没有变化。B.一座冰山具有的内能比一杯开水具有的内能小。 C.用两手掌互相对搓,手的内能增加。D.冬天用热水袋取暖,一段时间后,热水袋内能增加了。8.下面是小明同学笔记中的摘录,其中不正确的是() A.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B.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C.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D.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质量没有关系 9.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越高,它的内能就越多B.要使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 C.要使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对物体做功D.物体内能增加,它的温度就升高 10.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内能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温度越高,它的热量越多。 13.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加热前,水分子是不停运动的B.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C.水的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实现的D.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把水的机械能转化为木塞的内能11.关于物体的内能和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般说来,对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热运动越激烈,内能也就越大; B.内能多的物体,其温度一定高;C.0℃的物体不具有内能。 D.烧红了的铁钉的内能一定比一桶沸水的内能要大; 12.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0 ℃的冰内能为零。B.物体的温度越高,它所含的热量就越多。 C.两个物体的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不能发生热传递。D.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就一定会升高。14.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温度一定会下降B.物体的温度越高,它所含热量就越多C.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不能发生热传递D.-5℃物体一定比5℃的物体的内能少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B.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