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通信系统基本理论研究

协作通信系统基本理论研究
协作通信系统基本理论研究

协作通信系统基本理论研究

摘要:无线通信发展至今,人们对无线传输的数据速率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与主要传送语音业务的第一、第二代无线通信系统不同,第三代及第四代系统的主要业务将变成多媒体宽带数据业务,这就要求系统支持100M-1Gbit/s 乃至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因此,进一步扩大信道容量、改善通信质量成为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协作通信作为一种新型的通信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通过不同网络元素之间的相互合作来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进而提高传输可靠性和系统吞吐量,有效改善用户的服务质量,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关键词:协作分集误码率MIMO技术

1、协作通信技术的研究意义

随着无线电通信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无线传输的数据速率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寻求进一步扩大信道容量、改善通信质量的新技术是国内外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提出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技术可以提供分集增益,从而对抗多径衰落。因此,MIMO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某些设备由于尺寸大小或者硬件复杂度以及成本的原因一般仅有单根天线。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一种新的分集技术——协作分集,该方法可以使具有单根天线的移动台获得类似于MIMO系统中的某些增益。其基本思想是在多用户环境中,具有单根天线的移动台可以按照一定的方式来共享彼此的天线,从而产生一个虚拟MIMO系统,从而获得分集增益。

协作通信的出现,在保证较小的布网开销的条件下,极大地提升了系统性能,因此,协作通信技术作为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协作通信技术不仅可以改善小区边缘用户的通信质量、扩大小区覆盖范围、消除覆盖盲点,还可降低网络运营成本和投资风险,有利于3G网络向4G网络的平滑过渡。

2、协作通信的相关技术

在协作通信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近年来出现了大量关于协作通信技术更深层次的研究,包括多个节点间的协作通信传输方式额协作通信与其他技术的结合等。其中主要包括分布式空时编码设计、协同中继节点选择、协作通信中的无线资源分配、协作认知、网络编码等。

2.1分布式空时编码设计

分布式空时编码(DSTC)的基本思想是在协同中继网络中,将多个中继节点的天线等效为分布式“虚拟天线阵列”进行空时编码设计。与传统集中式网络中的空时编码设计相比,DSTC的设计具有其特殊性,例如,中继节点转发的信号

1、何谓通信系统通信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各组成部分的作用是

1、何谓通信系统通信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各组 成部分的作用是 1 何谓通信系统?通信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各组成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解:用电信号(或光信号)传输信息的系统,称为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的差不多组成如图1所示,它由输入变换器、输出变换器、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和信道等组成。 图1 通信系统的差不多组成 信源确实是信息的来源。 输入变换器的作用是将信源输入的信息变换成电信号。 发送设备用来将基带信号进行某种处理并以足够的功率送入信道,以实现信号有效的传输。 信道是信号传输的通道,又称传输媒介。 接收设备将由信道传送过来的已调信号取出并进行处理,还原成与发送端相对应的基带信号。 输出变换器将接收设备送来的基带信号复原成原先形式的信息。 若基带信号为模拟信号时,图1.1所示为模拟通信系统;若基带信号为数字信号时,图1.1所示为数字通信系统。 2、通信系统什么缘故要采纳调制技术? 解:采纳调制技术可使低频基带信号装载到高频载波信号上,从而缩短天线尺寸,易于天线辐射,实现远距离传输;其次,采纳调制能够进行频分多路通信,实现信道的复用,提升信道利用率。 3、广播发射机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各组成部分输出电压波形也示于图中,试指出各小方格的名称,讲明其作用。 图2 广播发射机组成框图

解:方格1为振荡器,用来产生高频信号。 方格2为倍频器,用来将振荡器产生的高频信号的频率整倍数升高到所需值,该信号即为发射机的载波信号。 方格3为调制信号放大器,为音频放大器,用来放大话筒所产生的柔弱话音信号,供给调制器。 方格4为振幅调制器,把音频信号装载到高频载波上,输出高频调幅信号,并以足够大的功率输送到天线,然后辐射到空间。 4、超外差式接收机中混频器有什么作用? 解:混频器是超外差式接收机中的关键部件,它的作用是将接收机接收到的不同载频已调信号变为频率较低且固定的中频已调信号。例如,广播接收机中把接收到的调幅信号载频均变为465kHz中频,将调频信号载频均变为10.7MHz中频。由于中频是固定的,且频率降低了,因此,中频选频放大器能够做到增益高、选择性好且工作稳固,从而使接收机的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固性得到极大的改善。 5、线性与非线性电阻器件有何区不?非线性器件有何要紧作用。 解:理想线性电阻器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是线性的,参量只有一个R,其值与外加电压或电流大小无关。 非线性电阻器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是非线性的,需引入3个参量,才能比较完整地反映它的特性,而这些参量与外加电压或电流有关。3个参量分不为静态(直流)电导、动态(交流)电导和平均电导。静态电导适用于电路的直流分析,动态(交流)电导适用于电路的动态分析(其中,时变动态(交流)电导适用于频率变换电路的分析),而平均电导适用于功率放大和振荡电路的分析。 非线性器件能产生新的频率重量,具有频率变换作用。

光线通信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题目:光纤通信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班级:通信13-3班 姓名:崔红梅 学号:1306030302 指导教师:李新春 成绩: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系

光纤通信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1 绪论 光纤通信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通信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新型光电器件的不断出现,光线通信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十七传输容量得到了极大地提高,目前,光纤已经在很多场合取代了铜线而成为主要的传输媒介。无论电信骨干网还是以太网或是校园网乃至智能建筑内的综合布线系统,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都有光纤的存在。 光纤通信是以光波作为载波,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的一种新兴有线通信技术。它首先要在发射端将需传送的电话、电报、图像和数据等信号进行光电转换,即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再经光纤传输到接收端,接收端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最后还原成原信号。图1-1为光纤通信系统的构成示意图。 图1-1 光纤通信系统的构成 Fig1-1 The composition of the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 2 光纤通信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由于光纤作为一种传输媒质,与传统的铜电缆相比具有一系列明显的优点,因此,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光纤技术不仅在电信等民用领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而且因其抗电磁干扰、保密性好、抗辐射能力强,以及重量轻、尺寸小等优点,使它也得到了各发达国家政府和军方的重视和青睐。特别是在美国,早在80年代中期,先后计划的光纤军事应用项目就达400多项,这些项目包括固定设施通信网、战术通信系统、遥控侦察车辆和飞行器、光纤制导导弹、航空电子数据总线和设备链路、舰载光纤数据总线、反潜战网络、水声拖曳阵列、遥控深潜器、传感器和核试验等。这些项目陆续有报道取得了不同的进展。进入90年代以来,光纤技术的军事应用继续受到美、欧等国军方的重视。在美国,三方光纤技术开发活动的计划项目分成五大部分:有源和无源光元件、传感器、辐射效应、点对点系统和网络系统。由三军光纤协调委员会进行组织,每年投资为5千万美元。在面向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2009年12月期末考试复习大纲 第一章 1.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P11 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叫系统程序,一类叫应用程序。 2.源程序转换到目标程序的方法。 P12 源程序是用算法语言编写的程序。 目标程序(目的程序)是用机器语言书写的程序。 源程序转换到目标程序的方法一种是通过编译程序把源程序翻译成目的程序,另一种是通过解释程序解释执行。 3.怎样理解软件和硬件的逻辑等价性。 P14 因为任何操作可以有软件来实现,也可以由硬件来实现;任何指令的执行可以由硬件完成,也可以由软件来完成。对于某一机器功能采用硬件方案还是软件方案,取决于器件价格,速度,可靠性,存储容量等因素。因此,软件和硬件之间具有逻辑等价性。 第二章 1.定点数和浮点数的表示方法。 P16 定点数通常为纯小数或纯整数。 X=XnXn-1…..X1X0 Xn为符号位,0表示正数,1表示负数。其余位数代表它的量值。 纯小数表示范围0≤|X|≤1-2-n 纯整数表示范围0≤|X|≤2n -1

浮点数:一个十进制浮点数N=10E.M。一个任意进制浮点数N=R E.M 其中M称为浮点数的尾数,是一个纯小数。E称为浮点数的指数,是一个整数。 比例因子的基数R=2对二进制计数的机器是一个常数。 做题时请注意题目的要求是否是采用IEEE754标准来表示的浮点数。 32位浮点数S(31)E(30-23)M(22-0) 64位浮点数S(63)E(62-52)M(51-0) S是浮点数的符号位0正1负。E是阶码,采用移码方法来表示正负指数。 M为尾数。P18 P18

2.数据的原码、反码和补码之间的转换。数据零的三种机器码的表示方法。 P21 一个正整数,当用原码、反码、补码表示时,符号位都固定为0,用二进制表示的数位值都相同,既三种表示方法完全一样。 一个负整数,当用原码、反码、补码表示时,符号位都固定为1,用二进制表示的数位值都不相同,表示方法。 1.原码符号位为1不变,整数的每一位二进制数位求反得到反码; 2.反码符号位为1不变,反码数值位最低位加1,得到补码。 例:x= (+122)10=(+1111010)2原码、反码、补码均为01111010 Y=(-122)10=(-1111010)2原码11111010、反码10000101、补码10000110 +0 原码00000000、反码00000000、补码00000000 -0 原码10000000、反码11111111、补码10000000 3.定点数和浮点数的加、减法运算:公式的运用、溢出的判断。 P63 已知x和y,用变形补码计算x+y,同时指出结果是否溢出。 (1)x=11011 y=00011 (2)x=11011 y=-10101 (3)x=-10110 y=-00001

调度通信系统

调度通信系统 一、概述 高速铁路调度通信系统是高速铁路通信系统的主要核心子系统之一,是指挥高速铁路运输的重要基础设施,对高速铁路运输调度指挥及安全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适应在高速铁路的GSM-R大环境下铁路有线及无线调度通信的统一要求,GSM-R调度通信系统中的固定用户接入系统(FAS)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FAS和数调是同一设备,只是在不同的使用场合,配置有所不同,称谓也就不同,与GSM-R网络互联的调度通信系统称为FAS,不与GSM-R网络互联的调度通信系统称为数调。 高速铁路的调度通信系统主要包括列车调度通信、客运调度通信、牵引变电调度通信、其他调度及区间通信、应急通信、施工养护通信等内容。FAS系统能完成调度电话业务、车站电话业务、其他专用电话业务和站间行车电话业务。 二、数字调度通信系统的组成 GSM-R 系统主要由移动交换中心(MSC)、交换子系统(CSS)、基站子系统(BS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系统(GPRS)、移动智能网系统(IN)、固定接入交换机(FAS)、运行支持子系统(OMSC)、终端子系统等构成。

数字调度系统的组网方式: 1.数字环形 分系统分系统分系统2.星型方式 调度主系统 主/分系统 E1 E1E1 E1 主/分系统主/分系统主/分系统 三、设计方案 西宁至敦煌,拟设立6个调度台,分别为西宁、兰州、武威、张掖、嘉峪关和敦煌,并在兰州设立调度中心,以行车安全为核心,围绕安全、正点,通过各专业调度台,向基层站段发送调度命令。 1.组网方案 铁道部与兰州铁路局调度指挥中心之间的数字调度交换机设立干线调度通信网,采用星型连接的方式。同时兰州局和相邻铁路局之间的数字调度交换机也用一条直达路由相连。 兰州与其他5个大站之间的数字调度交换机之间设立局线调度通信网。采用星型连接方式。

战术协同通信综合抗干扰技术

战术协同通信综合抗干扰技术 mc21st: 战术协同通信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张传庆:战术协同通信产生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各军兵种联合作战、统一指挥需要协同通信; (2)协同通信为信息战提供必要的传输手段; (3)协同通信是数字化部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C4 I传输平台(通信、指挥、控制、计算机、信息); (4)三军迫切需求通信、导航、识别、定位、数据分发功能; (5)我军协同通信最薄弱环节是战术协同通信,特别是无线通信协同、动中通协同、数据协同通信与外军差距大。 mc21st: 战术协同通信特点是什么? 张传庆: 三军协同通信系统重点论述战术协同通信,其特点如下: (1)面对电子战恶劣环境,要求协同通信系统/设备具有电子反对抗能力和高度

安全保密性。 (2)战术协同通信要求在运动中协同通信,同时体现系统/网络/用户的移动性,从而增大了战术协同通信的难度。 (3)面临前沿阵地,电磁环境污染严重,要求战术协同通信具有制电磁频谱权。(4)战术协同难度在于无线通信协同,要求系统/网络具有抗干扰性,电磁兼容性,安全保密性、网络重建性、网络扩容性、网络顽存性。 mc21st:战术协同通信综合抗干扰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张传庆: 战术协同通信综合抗干扰主要有以下三个关键技术: (1).通信网络综合抗干扰技术:采用集中控制和分布式控制方式来提高通信网络抗毁性。 集中控制方式,可提供多址多路通信体制,为无线用户多信道无线接入提供入系统条件。它具有集中控制能力,与战术指挥所相结合,能完成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的使命。 分布式控制具有网络自组织、自恢复能力,其优点是网络的顽存性和抗毁性强,适用于机动部队运动中通信。 战术通信网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各取所长,将大大地提高战术通信网的抗干扰能力和网络的顽存性和抗毁性。 (2). 网络动态拓朴结构及网络的智能管理: 网络不同拓扑结构,直接影响网络的顽存性。栅格网络结构有利于提高网络顽存性。自动探测网络拓朴结构信息,自动执行有效的控制方式,自动路由选择,自动适应动态网络拓扑,结合网络智能管理是提高战术通信网自组织、自恢复能力,增强网络抗毁性、顽存性的一种手段。 (3).提高网络间无线链路抗干扰能力:提高网络间无线链路的抗干扰能力,将增强通信网络的顽存性。 网络间无线链路常用微波接力机,为提高其抗干扰能力需采用如下ECCM手段: ① 全码分多址技术; ② 自适应功率控制; ② 采用跳频或直扩或跳/扩混合抗干扰技术; ④ 自适应调零技术; ⑥ 前向纠错技术; mc21st:系统综合抗干扰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张传庆: 系统综合抗干扰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以下几项:

(完整版)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2章数据的表示和运算 主要内容: (一)数据信息的表示 1.数据的表示 2.真值和机器数 (二)定点数的表示和运算 1.定点数的表示:无符号数的表示;有符号数的表示。 2.定点数的运算:定点数的位移运算;原码定点数的加/减运算;补码定点数的加/减运算;定点数的乘/除运算;溢出概念和判别方法。 (三)浮点数的表示和运算 1.浮点数的表示:浮点数的表示范围;IEEE754标准 2.浮点数的加/减运算 (四)算术逻辑单元ALU 1.串行加法器和并行加法器 2.算术逻辑单元ALU的功能和机构 2.3 浮点数的表示和运算 2.3.1 浮点数的表示 (1)浮点数的表示范围 ?浮点数是指小数点位置可浮动的数据,通常以下式表示: N=M·RE 其中,N为浮点数,M为尾数,E为阶码,R称为“阶的基数(底)”,而且R

为一常数,一般为2、8或16。在一台计算机中,所有数据的R都是相同的,于是不需要在每个数据中表示出来。 浮点数的机内表示 浮点数真值:N=M ×2E 浮点数的一般机器格式: 数符阶符阶码值 . 尾数值 1位1位n位m位 ?Ms是尾数的符号位,设置在最高位上。 ?E为阶码,有n+1位,一般为整数,其中有一位符号位EJ,设置在E的最高位上,用来表示正阶或负阶。 ?M为尾数,有m位,为一个定点小数。Ms=0,表示正号,Ms=1,表示负。 ?为了保证数据精度,尾数通常用规格化形式表示:当R=2,且尾数值不为0时,其绝对值大于或等于0.5。对非规格化浮点数,通过将尾数左移或右移,并修改阶码值使之满足规格化要求。 浮点数的机内表示 阶码通常为定点整数,补码或移码表示。其位数决定数值范围。阶符表示数的大小。 尾数通常为定点小数,原码或补码表示。其位数决定数的精度。数符表示数的正负。

通信系统的组成

通信系统的组成 1.2.1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实现信息传递所需的一切技术设备和传输媒质的总和称为通信系统。以基本的点对点通信为例,通信系统的组成(通常也称为一般模型)如图 1-1 所示。 图 1-1 通信系统的一 般模型 图中,信源(信息 源,也称发终端)的作 用是把待传输的消息转 换成原始电信号,如电 话系统中电话机可看成是信源。信源输出的信号称为基带信号。所谓基带信号是指没有经过调制(进行频谱搬移和变换)的原始电信号,其特点是信号频谱从零频附近开始,具有低通形式,。根据原始电信号的特征,基带信号可分为数字基带信号和模拟基带信号,相应地,信源也分为数字信源和模拟信源。 发送设备的基本功能是将信源和信道匹配起来,即将信源产生的原始电信号(基带信号)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变换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需要频谱搬移的场合,调制是最常见的变换方式;对传输数字信号来说,发送设备又常常包含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等。 信道是指信号传输的通道,可以是有线的,也可以是无线的,甚至还可以包含某些设备。图中的噪声源,是信道中的所有噪声以及分散在通信系统中其它各处噪声的集合。 在接收端,接收设备的功能与发送设备相反,即进行解调、译码、解码等。它的任务是从带有干扰的接收信号中恢复出相应的原始电信号来。 信宿(也称受信者或收终端)是将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消息,如电话机将对方传来的电信号还原成了声音。 图 1-1 给出的是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按照信道中所传信号的形式不同,可进一步具体化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1.2.2 模拟通信系统 我们把信道中传输模拟信号的系统称为模拟通信系统。模拟通信系统的组成可由一般通信系统模型略加改变而成,如图 l-2 所示。这里,一般通信系统模型中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分别为调制器、解调器所代替。 对于模拟通信系统,它主要 包含两种重要变换。一是把连续 消息变换成电信号(发端信息源 完成)和把电信号恢复成最初的 连续消息(收端信宿完成)。由 信源输出的电信号(基带信号) 由于它具有频率较低的频谱分 量,一般不能直接作为传输信号而送到信道中去。因此,模拟通信系统里常有第二种变换,即将基带信号转换成其适合信道传输的信号,这一变换由调制器完成;在收端同样需经相反的变换,它由解调器完成。经过调制后的信号通常称为已调信号。已调信号有三个基本特性:一是携带有消息,二是适合在信道中传输,三是频谱具有带通形式,且中心频率远离零频。因而已调信号又常称为频带信号。 必须指出,从消息的发送到消息的恢复,事实上并非仅有以上两种变换,通常在一个通信系统里可能还有滤波、放大、天线辐射与接收、控制等过程。对信号传输而言,由于上面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知识点汇总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知 识点汇总 一, 计算机系统概述 (一) 计算机发展历程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于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ENIAC用了18000电子管,1500继电器,重30吨,占地170m2,耗电140kw,每秒计算5000次加法.冯?诺依曼(VanNeumann)首次提出存储程序概念,将数据和程序一起放在存储器,使编程更加方便.50年来,虽然对冯?诺依曼机进行很多改革,但结构变化不大,仍称冯?诺依曼机. 发展阶段时间硬件技术速度/(次/秒) 第一代1946-1957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40 000 第二代1958-1964 晶体管计算机时代200 000 第三代1965-1971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1 000 000 第四代1972-1977 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0 000 000 第五代1978-现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00 000 000 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电子离散变量计算机 组成原理是讲硬件结构的系统结构是讲结构设计的 摩尔定律微芯片上的集成管数目每3年翻两番.处理器的处理速度每18个月增长一倍. 每代芯片的成本大约为前一代芯片成本的两倍 新摩尔定律全球入网量每6个月翻一番. 数学家冯·诺依曼(von Neumann)在研究EDVAC机时提出了“储存程序”的概念.以此为基础的各类计算机通称为冯·诺依曼机.它有如下特点: ①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五部分组成 ②指令和数据以同等的地位存放于存储器内,并可按地址寻访 ③指令和数据均用二进制数表示 ④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操作码用来表示操作的性质,地址码用来表示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位置 ⑤指令在存储器内按顺序存放 ⑥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输入输出设备与存储器间的数据传送通过运算器完成 图中各部件的功能 ·运算器用来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并将的中间结 果暂存在运算器内 ·存储器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 ·控制器用来控制,指挥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运行以及 处理运行结果 ·输入设备用来将人们熟悉的信息转换为机器识别的 信息 ·输出设备将机器运算结果转为人熟悉的信息形式

基本概念和原理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基本概念和原理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合价等基本概念的含义,理解相关概念的关系。 了解原子的构成以及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掌握化合价法则的应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知识的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普遍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的定义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化合价法则的应用。 教学难点:分子、原子、离子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过程:

基础知识归纳与整理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关键知识点拨 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 三种粒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关系: 几个决定和几个等式 决定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决定粒子的类别和离子所带电荷数。 等式 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离子所带电荷数=其化合价数值 元素最高正价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最低负价数=8-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团的化合价=其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等发生变化;而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宏观组成 典型例题讲解 例1.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解析]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还有一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所以,A错。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故B、c错。 根据分子的定义可以确定本题答案为D。 例2.根据《生活报》报道,目前小学生喜欢使用的涂改液中,含有许多挥发性的有害物质,长期使用易引起慢性中毒而头晕、头疼,二氯甲烷就是其中的一种。下列关于二氯甲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氯甲烷是由碳、氢气、氯气组成的 B.二氯甲烷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 c.二氯甲烷是由一个碳元素、二个氢元素、两个氯元素组成的 D.二氯甲烷是由一个碳原子、二个氢原子、二个氯原子构成的

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通信能力建设

48《国外坦克》2013年第11期 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通信能力建设 数字化战场 在战场上,定位和跟踪友军/ 敌军的态势感知能力有助于降低“战 争迷雾”。现在,美国陆军联合作战 指挥平台项目管理部(PM JBC-P) 计划将改进后的美国陆军蓝军跟踪 系统、21世纪部队旅及旅以下作战 指挥系统/蓝军跟踪系统(FBCB2/ BFT)投入战场使用。被称作“联合 能力释放”(JCR)的新技术确保了 快速卫星网络、一级保密数据加密及 改进后勤保障能力工作的落实。 此外,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 平台项目管理部已经实现了卫星信 道转移的大面积卫星覆盖,为各系 统提供直接通信服务和增加信息流, 可大大增强作战及训练环境下的灵 活性,同时还可节省资金。 由于当今美国政府财力有限, 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项目管 理部不仅要为战场上的士兵们提供 较好的产品服务,而且还要实现现 代化勤务部队的效能提高及成本降 低。统一合并勤务部队意味着,至 少截至2016财年可为美国陆军节约 费用2.76亿美元。 “两步走” “联合能力释放”系统是美国 陆军通信能力改进“两步走”的第 一步,其对美国陆军战术通信网络 至关重要,是士兵们赖以感知战场 态势和进行战斗指挥与控制的根本。 改进后,该战术通信网络系统包括 计算机、全球定位装备及通信设备, 它们联合为战术级指挥员提供接近 实时的战场信息。而在各种车辆中 的士兵则可标定和跟踪敌方和己方 部队的位置及相关目标,同时也可 交换信息。 将运动跟踪系统(MTS)集成 到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挥平台系列系 统中,以此提高态势感知能力,这是 由美国陆军进行的诸多改进内容之 一。MTS分为车载或非车载控制站 配置,用来跟踪后勤编队,其具有无 线电频率识别能力,可对运送中的关 键物资实施接近实时的监控。 两份关键性的合并决议备忘 录的签署为美国陆军将上述两个 类似技术系统集成到一起奠定了基 础。2006年,美国陆军提出采用 FBCB2/BFT以取代MTS。2010年, 由美国陆军指挥、控制与通信战术 项目管理办公室(P E O C3T)牵头 签署了一份备忘录,提出将MTS办 公室从美国陆军项目管理办公室下美国陆军联合作战指美国陆军对21世纪部队旅及旅以下作战 指挥系统进行升级,安装了“联合能力 释放”软件。 2012年11月9日,在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试验场进行的网络集成鉴定13.1中,美 国陆军第1装甲师第2旅战斗队的一名士兵使用“联合能力释放”软件。

计算机组成原理基本知识点

计算机组成原理基本知识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计算机组成原理基本知识点 1.冯.诺依曼计算机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a . 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来表示指令和数据,即二进制原理。 b. 将编好的程序和原始数据事先存入存储器中,然后再启动计算机工作, 使计算机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高速地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加以执行,程序存储原理 c.计算机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 2.1024B=1KB,1024KB=1MB,1024MB=1GB,1024GB=1TB。 3.数值数据的校验:奇偶校验码,海明校验码,循环冗余校验码(CRC码)。4.存储器的分类: A.按存储介质分类:磁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光存储器。 B.按存储方式分类: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顺序存取存储器(SAM)、直 接存取存储 器(DAM)、只读存储器(ROM)。 C.按信息可保存性分类:易失性存储器、永久性存储器。 D.按性能分类:通用寄存器、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主存、外存。5.存储器系统的层次结构: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内存)——外存储 器(辅存) 6.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掩膜式只读存储器(M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PROM)、 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电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EEPROM)、闪速存储器。 7.刷新电路的工作方式:集中式刷新、分散式刷新、异步刷新。 8.高速缓冲存储器:提高主存的存取速度。 9.指令就是要计算机执行某种操作的命令,又称为机器指令。 10.一台计算机中所有机器指令的集合,称为这台计算机的指令系统。11.指令结构:操作码字段+地址码字段 12.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RISC)、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CISC) 13.CPU的功能:指令控制、操作规程控制、时间控制、数据加工。14.CPU中的主要寄存器:指令寄存器(IR)、程序计数器(PC)、地址寄存 器(AR)、数 据缓冲寄存器(DR)、累加寄存器(AC)、状态条件寄存器。 15.微指令格式:水平型微指令、垂直型微指令。 16.总线是指能为多个功能部件服务的一组公用信息线,并且能够分时地发送 和接受信息。 17.总线的分类: A.按连接部件分类:内部总线(片内总线)、系统总线、通信总线(外部总 线) B.按数据传送方式分类:并行总线、串行总线 C.按总线的通信定时方式分类:并行总线、异步总线 18.输入/输出设备的编址方式:存储器映像编址(统一编址)、I/O独立编址

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个人整理)

课题一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 知识点 ¤无线发射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无线接收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了解无线接收设备中的超外差接收技术 任务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掌握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了解超外差接收基本原理。 课题导入 图1-1无线广播系统的组成 如图1-1所示,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收音机收听广播电台节目的示意图。在这个电台节目接收过程中,电台播音员(节目源)、发射机、发射天线、收音机缺一不可,分别完成了信号的产生、变换、发射、传输和接收,组成了一个基本的无线通信系统。当接收本地电台节目时声音效果很好,而当接收外地距离较远电台节目时声音效果有时好,有时差;有时我们还会发现,不同品牌、价位的收音机,其接收效果也各不相同,并且调频波段接收的音质要优于调幅波段,其原因我们会在以后的课题学习中逐步揭示。 除了以上无线广播系统以外,还有很多不同功能,不同使用场合的无线通信设备,例如我们家庭使用的用于接收处理图像的电视接收机,公安部门常使用的对讲机,便于随身携带的移动电

话(手机),教师上课使用的无线教学扩音器等等。虽然其外观、体积、功率、传送信息内容差异很大,但组成这些通信设备最基本的电路结构是极为相同或相似的,高频电子技术所研究的正是组成这些通信系统设备的最基本电路。 相关知识 一、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从发送者到接收者之间信息的传递称为通信。利用电信号传输信息的系统称通信系统,也称电信系统。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可由如图1-2所示方框图表示。它由输入、输出变换器,发送、接收设备和信道等部分组成。其各部分的含义如下: 图1-2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方框图 1.信源 信源是指需要传送的原始信息。如语言、音乐、图像、文字等,往往是以机械振动、光强等物理量为载体呈现。 2.输入变换器 将信源非电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如麦克风将机械振动转换为音频电信号;光电管将光图像信号转换为视频电信号。这些信号频率较低,不便于在信道中传输,常称之为基带信号。根据信源转换为电信号的方式,可分为模拟通信、数字通信: (1)模拟信号:变换后信号电压或电流为随信源物理量线性连续变化的信号。 (2)数字信号:变换后信号电压或电流随信源物理量非连续、离散变化的信号,常采用二进制数字信号。 根据以上不同的信号类型而组成的发射、接收处理的通信系统分别称为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本课程主要研究的是模拟通信系统。 3.发送设备 发送设备用于将输入的基带电信号变成适合于信道传输的信号。发送设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也称发射设备,发射信号常称为射频信号。图1-3(a)为无线电测向信号源,可发射摩尔斯电报码【1】,属无线发射设备。 4.接收设备 接收设备作用是把发送设备发送的有用信号从众多的信号和噪声中选取出来。图1-3(b)为无线电测向机【2】,属无线接收设备。

三军联合战术通信系统(TRI-TAC)

三军联合战术通信系统(TRI-TAC) 该系统是根据美国防部1971年5月制订的“特雷特克计划”而研制的一种各军兵种共用的战术区域通信网、在陆军中,该系统装备在军以上单位,与国防通信系统互通。在海湾战争中,美军曾启用过该系统的特点是自动化程度高、保密性强,1992年开捐逐步实现通信的全数字化。但该系统的研制周期过长,有些设备已经过时,而且到装备部队时即面临淘汰。 该系统主要由用户终端设备、交换设备、控制设备、传输设备等组成。其中几种主要设备的战术技术性能如下 (一)传输设备AN/TRC-170、该设备为对流层散射终端设备,共有3种型号,L作频率为44一5千兆赫,具有保密、时分多路复用数字传输性能,接收噪声系数为3分贝,最高数据传输速率为2兆比特/秒。V。型终端通信距离为240千米JV。型通信距离为160千米。 (二)交换机AN/TTC—39和AN/TYC-39。AN/TTC-39是一种模块式保密自动程控交换设备,它容量可达600线。若采用叠加方法,可扩展到2400线、该交换机能转接话音、记录业务、数据传真和图象,并具有会议电话、预占(5级)热线、自动迂回、呼叫转接/转移、缩拉拨号等功能、AN/TYC—39是一种数字、保密存贮转发信息交换机。它具有处理、存贮、计算和转发数字信息业务功能、其数据传输率为45一16000比特、此外,它还具有6级优先等级、8种保密等级、不相兼容数据终端之间的数据交换功能,以及环路和中继接口能力。(三)系统控制设备AN/TYQ-16和AN/TSQ-111、AN/7WH-16是三军联合战术通信网的管理和分级控制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控制单元以准实时方式对展开的战术通信网内它所负责的那部分资源进行管理和分配。并建立和管理网络的数据库。AN/TSQ—111通信节点控制单元是通信节曲的自动技术集中控制系统、它能对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进行自动测试,对数字电路进行多路复接,也能对通信节点控制单元自身进行测试。 (四)用户终端。共有4种。数字保密话终端,又叫数字用户话音终端,是一种四线、全双工、按钮式电话,话音采用连续可变斜率增量调制数字化,传输速率为32/16平比特/秒;数字非保密话音终端是一种四线、全双工、按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组成原理》(白中英)复习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 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分类(P1) 通用计算机(超级计算机、大型机、服务器、工作站、微型机和单片机)和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的性能指标(P5) 数字计算机的五大部件及各自主要功能(P6) 五大部件: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存储器主要功能:保存原始数据和解题步骤。 运算器主要功能:进行算术、逻辑运算。 控制器主要功能:从内存中取出解题步骤(程序)分析,执行操作。 输入设备主要功能:把人们所熟悉的某种信息形式变换为机器内部所能接收和识别的二进制信息形式。 输出设备主要功能:把计算机处理的结果变换为人或其他机器所能接收和识别的信息形式。 计算机软件(P11) 系统程序——用来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 应用程序——按任务需要编制成的各种程序 第二章运算方法和运算器 课件+作业 第三章内部存储器 存储器的分类(P65) 按存储介质分类: 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 非易失性:磁表面存储器、磁芯存储器、光盘存储器 按存取方式分类: 存取时间与物理地址无关(随机访问): 随机存储器RAM——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可读可写 只读存储器ROM——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只读 存取时间与物理地址有关(串行访问): 顺序存取存储器磁带 直接存取存储器磁盘 按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分类: 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RAM——静态RAM、动态RAM 只读存储器ROM——MROM、PROM、EPROM、EEPROM Flash Memory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辅助存储器——磁盘、磁带、光盘 存储器的分级(P66) 存储器三个主要特性的关系:速度、容量、价格/位 多级存储器体系结构: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主存储器、外存储器。 主存储器的技术指标(P67) 存储容量:存储单元个数M×每单元位数N 存取时间:从启动读(写)操作到操作完成的时间 存取周期:两次独立的存储器操作所需间隔的最小时间,时间单位为ns。

第二节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及其组成

第二节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及其组成 参看图1-1至图1-6及其讲解,了解本章对继电保护装置对正常与故障或不正常状态的区分以及继电保护基本原理,并且通过对继电保护装置基本组成的学习深入了解各部分工作内容。 一、继电保护装置对正常与故障或不正常状态的区分 通过对继电保护装置正常运行状态与故障或不正常状态的学习,初步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原理。 1. 为完成继电保护所担负的任务,应该要求它能够正确区分系统正常运行与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之间的差别,以实现保护。 图1-1 正常运行情况 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每条线路上都流过由它供电的负荷电流,越靠近电源端的线路上的负荷电流越大。同时,各变电站母线上的电压,一般都在额定电压±5%-10%的范围内变化,且靠近于电源端母线上的电压较高。线路始端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角决定于由它供电的负荷的功率因数角和线路的参数。 由电压与电流之间所代表的“测量阻抗”是在线路始端所感受到的、由负荷所反应出来的一个等效阻抗,其值一般很大。 图1-2 d点三相短路情况 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如上图所示),假定在线路B-C上发生了三相短路,则短路点的电压降低到零,从电源到短路点之间均将流过很大的短路电流,各变电站母线上的电压也将在不同程度上有很大的降低,距短路点越近时降低得越多。 设以表示短路点到变电站B母线之间的阻抗,则母线上的残余电压应为 此时与之间的相位角就是的阻抗角,在线路始端的测量阻抗就是,此测量阻抗的大小正比于短路点到变电站B母线之间的距离。 2. 一般情况下,发生短路之后,总是伴随着电流的增大、电压降低、线路始端测量阻抗减小,以及电压与电流之间相位角的变化。故利用正常运行与故障时这些基本参数的区别,便可以构成各种不同原理的继电保护: (1)反应于电流增大而动作的过电流保护; (2)反应于电压降低而动作的低电压保护; (3)反应于短路点到保护安装地点之间的距离(或测量阻抗的减小)而动作的距离保护(或低阻抗保护)等。 电力系统中的任一电气元件,在正常运行时,在某一瞬间,负荷电流总是从一侧流入而从另一侧流出。 图 1-3 正常运行状态 说明:如果统一规定电流的正方向都是从母线流向线路,则A-B两侧电流的大小相等,相位相差180度(图中为实际方向)。

计算机组成原理基本知识点

计算机组成原理基本知识点 1.冯.诺依曼计算机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a . 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来表示指令和数据,即二进制原理。 b. 将编好的程序和原始数据事先存入存储器中,然后再启动计算机工作,使计算机在不需要人工 干预的情况下,自动、高速地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加以执行,程序存储原理c.计算机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 2.1024B=1KB ,1024KB=1MB ,1024MB=1GB ,1024GB=1TB 。 3.数值数据的校验:奇偶校验码,海明校验码,循环冗余校验码(CRC 码)。 4.存储器的分类: A ?按存储介质分类:磁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光存储器。 B ?按存储方式分类: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顺序存取存储器(SAM )、直接存取存储 器(DAM )、只读存储器(ROM )。 C.按信息可保存性分类:易失性存储器、永久性存储器。 D?按性能分类:通用寄存器、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主存、外存。 5 ?存储器系统的层次结构:高速缓冲存储器一一主存储器(内存)一一外存储器(辅存) 6?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掩膜式只读存储器(MROM )、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 )、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 )、电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 )、闪速存储器。7?刷新电路的工作方式:集中式刷新、分散式刷新、异步刷新。 &高速缓冲存储器:提高主存的存取速度。 9 ?指令就是要计算机执行某种操作的命令,又称为机器指令。 10. —台计算机中所有机器指令的集合,称为这台计算机的指令系统。 11 ?指令结构:操作码字段+地址码字段 12?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RISC)、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CISC) 13. CPU的功能:指令控制、操作规程控制、时间控制、数据加工。 14. CPU中的主要寄存器:指令寄存器(IR)、程序计数器(PC)、地址寄存器(AR)、数据缓冲寄存器(DR)、累加寄存器(AC)、状态条件寄存器。 15. 微指令格式:水平型微指令、垂直型微指令。 16?总线是指能为多个功能部件服务的一组公用信息线,并且能够分时地发送和接受信息。 17. 总线的分类: A ?按连接部件分类:内部总线(片内总线)、系统总线、通信总线(外部总线) B ?按数据传送方式分类:并行总线、串行总线 C.按总线的通信定时方式分类:并行总线、异步总线 18. 输入/输出设备的编址方式:存储器映像编址(统一编址)、I/O独立编址 19?输入/输出数据的控制方式:程序直接控制方式、程序中断控制方式、直接内存访问方 式(DMA )、通道方式、I/O 处理器方式 20. 原码:纯小数不够字长时,数值位后补“ 0”纯整数不够时,符号位后、数值位前补0 21. 补码:正数不变,负数的符号位为1,数值位按位取反,末位加1 22. 已知一个数的补码,求它的真值的方法是:如果补码的符号位为0,则该数为正数,补码表示的数即为真值;如果补码的符号位为1,则该数为负数,数值为按位取反末位加1。

通信系统的组成

通信系统的组成 从古到今,人类的社会活动总离不开消息的传递和交换,古代的消息树、烽火台和驿马传令,以及现代社会的文字、书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遥控、遥测等,这些都是消息传递的方式或信息交流的手段。人们可以用语言、文字、数据或图像等不同的形式来表达信息。但是这些语言、文字、数据或图像本身不是信息而是消息,信息是消息中所包含的人们原来不知而待知的内容。因此,通信的根本目的在于传输含有信息的消息,否则,就失去了通信的意 义。基于这种认识,“通信”也就是“信息传输”或“消息传输”。 实现通信的方式很多,随着社会的需求、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的通信越来越依赖利用“电”来传递消息的电通信方式。由于电通信迅速、准确、可靠且不受时间、地点、距离的限制,因而近百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当今,在自然科学领域涉及“通信”这一术语时,一般均是指“电通信”。广义来讲,光通信也属于电通信,因为光也是一种电磁波。本书中的通信均指电通信。 1.1.1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通信是从一地向另一地传递和交换信息。实现信息传递所需的一切技术设备和传输媒质的总和称为通信系统。基于点与点之间的通信系统的模型可用图1 - 1 来描述。 信源是消息的产生地,其作用是把各种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称之为消息信号或基带信号。电话机、电视摄像机和电传机、计算机等各种数字终端设备就是信源。前者属于模拟信源,输出的是模拟信号;后者是数字信源,输出离散的数字信号。 发送设备的基本功能是将信源和信道匹配起来,即将信源产生的消息信号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变换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需要频谱搬移的场合,调制是最常见的变换方式。对数字通信系统来说,发送设备常常又可分为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 信道是指传输信号的物理媒质。在无线信道中,信道可以是大气(自由空间),在有线信道中,信道可以是明线、电缆或光纤。有线和无线信道均有多种物理媒质。媒质的固有特性及引入的干扰与噪声直接关系到通信的质量。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需要对实际的物理媒质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以反映传输媒质对信号的影响。这一点将在第3章中讨论。 噪声源不是人为加入的设备,而是通信系统中各种设备以及信道中所固有的,并且是人们所不希望的。噪声的来源是多样的,它可分为内部噪声和外部噪声,而且外部噪声往往是从信道引入的,因此,为了分析方便,把噪声源视为各处噪声

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及组成

2009年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参评组别:B 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教案专业分类:机加工 课程名称:机械基础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及组成

教案正文 教学目标对液压千斤顶的工作原理进行彻底了解,掌握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即如何靠流动的液体压力能来传递动力的。通过学习液压传动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分析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运用液压传动技术的目的。 授课对象08机电专业 授课 学时 2学时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一: 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即什么是液压传动。掌握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即如何靠流动着的液体压力来传递动力的。 重点二: 液压传动的两个工作特性,即压力决定于负载、速度决定于流量。这两个概念,是分析液压系统工作过程的理论关键。尤其是后者贯穿与液压传动课程的全过程 教材处理思路本章关键点: 一是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一油液作为工作介质,通过密封容积的变化来传递运动,通过油液内部的压力来传递动力。液压传动工作介质油液在封闭的管道内流动,直观性差且理论性和实践(实验)性都很强,故较难理解。所以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可见、各种演示、VCD、图片的作用,以利用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二是液压传动的两个工作特性,即压力决定于负载、速度决定于流量。这两个概念,是分析液压系统工作过程的理论关键,其原理性强,计算公式多。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法,利用例题讲解逐步推进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时间 分配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板书 1节课§14-1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 及组成 一、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 1、液压千斤顶的工作原理 ①泵吸油过程 ②泵压油和重物举升过程 工作原理: 以油液作为工作介质,通过 密封容积的变化来传递运动,通 过油液内部的压力来传递动力。 液压传动装置实质上是一种 能量转换装置,先将机械能转换 为便于输送的液压能,随后再将 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做功。 二、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 1、动力部分 将原动机输出的机械能转换 为油液的压力能 2、执行部分 将液压泵输入的油液压力能 转换为带动工作机的机械能 3、控制部分 用来控制和调节油液的压力、流 量和流动方向 4、辅助部分 将前面三部分连接一起,组成 一个系统,起储油、过滤、测 量和密封等作用,保证系统正 常工作。 三、液压元件的图形符号 GB/T786.1-1993《液压气动图 形符号》对液压气动元(辅) 件的图形符号作的具体规定 讲解 课件演示 课件演示 §14-1液压传动的基 本原理及组成 一、液压传动的基本原 理 1、液压千斤顶的工作 原理 ①泵吸油过程 ②泵压油和重物 举升过程 工作原理: 以油液作为工作 介质,通过密封容积的 变化来传递运动,通过 油液内部的压力来传 递动力。 二、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 1、动力部分 2、执行部分 3、控制部分 4、辅助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