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模拟试题完整版

组织行为学模拟试题完整版
组织行为学模拟试题完整版

组织行为学模拟试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组织行为学》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着作《科学管理原理》的作者是(D)

A、亚当·斯密

B、查尔斯·巴比奇

C、罗伯特·欧文

D、弗雷德里克·泰勒

2、心理学家霍兰德认为,影响个人职业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是(B)

A、能力类型

B、人格类型

C、气质类型

D、外貌类型

3、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C)

A、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

B、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C、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D、按人的行为模式

4、情境领导理论认为,当下属(或群体)的工作成熟度发展到高水平时,领导者应采取的领导方式是(D)

A、命令型领导

B、推销型领导

C、参与型领导

D、授权型领导

5、属于领导权变理论的是(B)

A、领导作风理论

B、途径-目标理论

C、管理方格论

D、交易型与变革型领导理论

6、气质类型中粘液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C)

A、敏捷活泼

B、小心迟疑

C、缓慢稳定

D、迅猛急躁

7、常言道:“一俊遮百丑”,这是指人知觉偏差中的(B)

A、投射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D、刻板印象

8、下列哪种行为体现了员工以主动和建设性的方式表达不满(B)

A、离职

B、进谏

C、忽略

D、忠诚

9、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和(C)

A、奖励

B、倒退

C、消退

D、激励

10、目标理论认为对目标的合适程度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分析,即目标的具体性、目标的难易度和(A)

A、目标的可接受性

B、目标的实践性

C、目标的合理性

D、目标的科学性

11、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模式理论是(B)提出的。

A、勒温

B、坦南鲍姆和施米特

C、利克特

D、豪斯和沙特尔

12、在团队发展的(C)阶段,团队内的人际关系由敌对走向合作, 合作态度明显;程序和行为规范得以建立和实施;沟通频繁,工作效率提高。

A、初创期

B、初见成效期

C、持续发展期

D、成熟期

13、下面哪一项是领导者(而不是管理者)的特征(B)

A、信赖控制

B、创新

C、正确地做事

D、关注效率和方法

14、下列属于正式沟通网络的是(D)

A、偶然式

B、流言式

C、集束式

D、全通道式

15、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凝聚、激励、约束和(A)功能

A、辐射

B、整合

C、适应

D、完善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性格: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

2、归因理论:归因理论是解释我们如何确定自己以及他人行为原因的理论。

3、组织承诺:组织承诺也叫组织认同感,是员工对于特定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情绪依赖及参与程度。

4、社会惰化:社会惰化是指随着团队成员的数量增加,个人努力程度下降,个体在团队中的实际表现与潜在表现存在较大差异的现象。

5、领导:领导是一种对人多过对事的行为。领导的实质是影响力。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阐述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

答:(1)全球化;(2)多元化;(3)边界模糊化;(4)技术创新;(5)应对“临时性”;(6)帮助员工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冲突;(7)组织面临新的道德难题。

2、组织公民行为对于组织绩效有哪些影响?

答:(1)组织公民行为能够提高员工的生产力;

(2)可以提高管理效能;

(3)可以释放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生产性活动中;

(4)能够有效协调团队成员和工作群体之间的活动;

(5)能够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

(6)可以提高组织的稳定性;

(7)提高组织的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3、建设高效团队需要注意什么?

答:(1)规模适当;(2)成员合适,角色合理搭配;(3)有效的领导和决策机制;(4)合理的激励机制;(5)足够的培训;(6)团队文化建设。

4、比较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的优劣。

答:(1)口头沟通是以口头交谈的形式进行的沟通法,包括人与人之间面谈、电话、开讨论会以及发表演说等。其优点是简便易行、灵活迅速,可以直接进行情感交流,增加亲切感与提高沟通的效果。缺点是沟通范围有限,随机性强,采取面对面的方式会增加彼此的心理压力影响沟通效果。

(2)书面沟通是以书面文字的形式进行的沟通,信息可以长期得到保存。优点是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较小,有利于长期保存,反复研究,具有一定的严肃性与规范性。缺点是沟通效果受文化修养的影响大,对情况变化的适应性较差。

5、网络对于传统沟通有何影响?

答:(1)在沟通方向上打破传统沟通界限;(2)使沟通方式选择和组合更为自由灵活;

(3)为沟通网络提供更好的技术平台。

四、案例分析(共20分)

某着名学府的高材生“硫酸泼熊”的事件被批露后,民众的心理及反应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起初,在不知道肇事者是何许人的情况下,民众通过舆论一致呼吁“严惩凶手”,但是,当人们知道肇事者为一着名学府的高才生时,舆论便开始转向,“刀下留人”的呼声日渐高涨,最后,舆论的导向致使肇事者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惩罚。

1、请运用晕轮效应理论解释上述现象。

2、谈谈上述现象的后果,以及在绩效考核中如何克服这一效应。

答:1、晕轮效应是指当一个人在某一特性上受到很高或很低评价时,就会影响到人们对他的其他所有特性的评价。民众在得知肇事者为一着名学府的高材生时,肇事者的学业优异的特性被放大、泛化,形成晕轮效应,影响了民众对“硫酸泼熊”事件的客观评价。

2、晕轮效应是对人或实物认知中的以偏概全现象,是不客观的。在本案例中,晕轮效应的结果是使肇事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要克服晕轮效应,应坚持认识人与事的全面性、动态性、客观性。在绩效考核中,应对考核的要素及其等级标准加以明确的定义和规范,使之准确明了,能定量考核的尽可能量化,并注重动态考核。

《组织行为学》模拟试题二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着名的“霍桑实验”属于(C)

A、科学管理理论

B、古典组织管理理论

C、行为科学理论

D、管理心理学

2、目前研究表明,大五人格维度中的(D)与绩效有着最强的正相关

A、外向性

B、随和性

C、情绪稳定性

D、责任感

3、具有(C)人格特质的个体认为自己是命运的主人,自己可以控制命运,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或者能力

A、高自控

B、高自尊

C、内控型

D、高马基雅维利主义

4、以下(B)不是托马斯二维冲突管理模式提出的策略?

A、竞争策略

B、共赢策略

C、妥协策略

D、合作策略

5、行为特征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等的气质类型是(C)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6、以下哪种不属于正式沟通网络(

A)

A、X式

B、Y式

C、链式

D、环式

7、(A)效应是一种以己度人的知觉倾向。

A、投射

B、晕轮

C、首因

D、刻板印象

8、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印象管理中的降级防御策略(C)

A、解释

B、道歉

C、夸大困难

D、置身事外

9、以下各项表述正确的是(C)

A、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通常都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

B、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通常都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

C、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而激励因素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

D、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而激励因素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

10、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对成就的需要、对社交的需要和(D)

A、对发展的需要

B、对享受的需要

C、对精神的需要

D、对权力的需要

11、(B)团队是一种真正独立自主的团队,团队成员不仅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亲自执行解决方案,并对工作承担全部责任。

A、解决问题型

B、自我管理型

C、多功能型

D、虚拟

12、布莱克和穆顿认为(D)的领导方式是最有效的

A、中庸之道型

B、贫乏型

C、乡村俱乐部型

D、团队型

13、沟通双方由于地位和心理上的差异而造成的沟通障碍属于(D)

A、信息发送者障碍

B、信息接收者障碍

C、组织情境障碍

D、沟通双方差异障碍

14、组织文化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其中传统的表现形式是(B)

A、物质象征

B、文字和标识

C、仪式

D、语言

15、在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中,被简称为MIS的是(A)

A、理念识别系统

B、行为识别系统

C、视觉识别系统

D、效能识别系统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从而运用这些知识来实现组织行为的有效性。

2、气质:气质在心理学中专指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总和,它是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3、工作满意度: 工作满意度是一种由于对一个人的工作或工作经历的赞赏而产生的快乐或积极地情感状态。它是对工作情境的一种情绪反应,经常与期望相联系。

4、虚拟团队:虚拟团队是指在不同地域空间的个人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合作的团队组织形式。

5、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宗旨、精神、价值观的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就是在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通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这种认知系统和行为方式使企业员工彼此之间能够达成共识,形成心理契约。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思想、行为的依据。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影响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答:1、(1)知觉者的主观因素。

①兴趣和爱好;②需要和动机;:③知识和经验;④自我概念。

(2)知觉对象的特征。

(3)情境特征对知觉的影响。

2、试阐述团队效能的影响因素。

答:(1)团队沟通;(2)团队气氛;(3)目标认同;(4)团队特征;(5)团队领导行为;(6)组织支持;

3、列举领导权力的来源。

答:(1)决定性权力;(2)强制性权力;(3)奖励性权力;(4)专家性权力;(5)感召性权力。

4、冲突管理有哪些原则?

答:(1)倡导建设性冲突,避免破坏性冲突,将冲突水平控制在适当的水平;

(2)实行全面系统的冲突管理,而不是局限于事后的冲突控制和处理;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随机制宜处理冲突。

5、组织结构设计包含什么要素?

答:(1)工作专门化;(2)部门化;(3)命令链;(4)控制幅度;(5)集权与分权;(6)正规化。

四、案例分析(共20分)

小王、小李、小张、小丁四人是同一车间的操作工。小王进厂才3天,小李已工作半个多月了,能在师傅指导下进行劳动;小张刚开始独立从事操作;小丁则已是老工人了。请选用一个领导有效性的情景理论,谈谈如何对他们进行有效管理?

答:

(1)阐明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

(2)甲处于不成熟阶段,宜采用高组织、低关系的“命令式”领导方式。

(3)乙处于初步成熟阶段,宜采用高组织、高关系的“说服式”的领导方式。

(4)丙处于比较成熟阶段,宜用低组织、高关系的“参与式”的领导方式。

(5)丁已是成熟工人,宜用低组织、低关系的“授权式”的领导方式。

《组织行为学》模拟试题三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发展规律的组织行为学,最先产生于本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A)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日本

2、MBTI人格类型中,体现个体在信息收集方式上的差异的维度是(B)

A、外倾——内倾

B、感觉——直觉

C、思考——情感

D、判断——知觉

3、组织沟通障碍不包括(C)

A 、发讯者对信息表达的障碍 B、受讯者对信息理解的障碍 C、背景因素D、组织情境障碍

4、团队的发展不包括以下哪个阶段(B )

A、初创期

B、磨合期

C、初见成效期

D、成熟期

5、对于人性假设中的“社会人”,管理中应当采取何种方式(C )

A、重视物质激励,实行严格监督控制

B、鼓励贡献,自我控制

C、重视人际关系,鼓励员工参与

D、系统、权变

6、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

A、马斯洛

B、赫兹伯格

C、亚当斯

D、斯金纳

7、关于冲突的现代观点认为(D)

A、冲突有害无益

B、冲突应当避免

C、冲突有利无害

D、冲突保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

8、“不同的行为主体对同一刺激的反应是否相同。”这是指哈罗德·凯利归因三要素中的(D)

A、特殊性 B一贯性 C、趋同性 D、一致性

9、员工为了不失去多年投入所换来的待遇而不得不继续留在组织内的承诺体现了组织承诺中的(C)成分。

A、情感承诺

B、规范承诺

C、持续承诺

D、忠诚承诺

10、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B)

A、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B、需求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论

C、X理论、Y理论

D、挫折理论、归因理论、强化理论

11、根据贝尔滨的团队角色理论,有一类团队成员性格外向且干劲十足,常是行动的发起者,办事效率高,遇到困难时,总能找到解决办法;但喜欢挑战别人,好争辩,求胜心强,缺乏人际间的相互理解。上述描述的是哪一类团队角色(C)

A、协调者

B、创新者

C、推进者

D、监督者

12、变革型领导的特点包括领袖魅力、感召力、智力刺激和(B)

A、例外管理

B、个别化关怀

C、权变奖励

D、自由放任

13、菲德勒模式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是指领导者为被领导者所接受的程度,即信任、尊敬、忠诚和(A)

A、愿意追随的程度

B、任务的结构

C、参与支持

D、职位的权力

14、个体在冲突中只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对他人的影响,这属于处理冲突行为意向中的(D)

A、回避

B、迁就

C、折衷

D、竞争

15、美国学者提出的“7S”模型中,“硬性的S”指的是(C)

A、战略、结构、作风

B、制度、结构、技能

C、战略、结构、制度

D、战略、技能、作风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组织:组织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组织的作用就是整合各子系统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使整个组织达到恰当地协调与适应,从而使投入-产出达到最佳效益。

2、价值观: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人、事、物的意义与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和信念,包含了正误、好坏、取舍的判断倾向。价值观体系是体现这些信念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3、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够完成某一特定任务所持的信心和期望。

4、团队:团队是一群为数不多的、具有相互补充技能的人组成的一个群体,他们相互承诺,具有明确的团队目标。

5、冲突:冲突是指企业组织成员在交往中产生意见分歧,出现争论、对抗,导致彼此关系紧张的状态。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态度的改变有哪些方法?

答:(1)弱化态度主体对态度改变的防卫倾向;(2)信息沟通法;(3)群体影响法。

2、组织承诺对于管理实践有何影响?

答:(1)中国文化重视情感体验;

(2)做好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为其发展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更大的晋升空间;

(3)给予员工充分的信任。

3、团队有哪些特征?

答:(1)团队成员超过两人,但人员规模必须受到限制,应当在2-5人之间,最好在8-12人之间;(2)团队成员具有不同的技能、知识或经验,每个队员都能对这个团队做出不同的贡献;(3)团队成员共同承担团队成败的责任;(4)团队的建立以完成团队的共同目标为主要任务。

4、组织变革的阻力有哪些表现形式?

答:(1)组织内部成员对变革的怀疑和抱怨、拖延、消极怠工、破坏等多种不利于变革的观念、言论和行为;(2)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制约、破坏等维护自身私利的言论和行为。

5、阐述企业文化的各种功能。

答:(1)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约束功能;(5)辐射功能。

四、案例分析(共20分)

甲、乙两人一同大学毕业后进了同一家企业并同在一间科室工作,两人的工资也被定在同一档次:每月1000元。一年试用期过后,甲的工资被定为每月1200元,而乙的工资被定为每月1500员。甲拿到1200元工资后很高兴,因为比原来工资增加了200元,但他得知乙的月工资是1500元后,则十分气愤,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

试通过公平理论分析甲的心理以及管理者的对策。

答:1、公平理论认为,员工的工作动机主要受工资报酬的影响,包括绝对报酬(自己实际收入的数量)与相对报酬(自己实际收入与他人实际收入的比值)两种。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与他人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进行横向比较,也会把自己现在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与自己过去付出的劳动和报酬进行纵向比较。通过比较,如果发现自己的收支比例与他人的收支比例相等,便认为是正常的、合理的,因而心情舒畅,安心工作;如果发现自己的收支比例低于他人的收支比例,或现在的收支比例低于过去的收支比例,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就会对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在本案例中,甲做纵向比较时的高兴在于与过去比其工资增加了200元;但当他与乙进行横向比较时,发觉自己的工资少了300元由此产生不公平感,导致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

2、管理者应对甲、乙两人的工资差异进行认真分析,如果原因在于乙比甲能力强、贡献大,应及时对甲做出解释,使甲重新认定自我,找出差距所在、明确努力的方向,激发甲的工作积极性;如果原因在于管理者对甲、乙的能力与贡献判断失误,应及时、果断的纠正失误,重新制定甲、乙的工资标准。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目标-途径”理论是( )提出的。 A.菲德勒 B.豪斯 C.布莱克 D.莫顿 2.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 )。 A、提供给员工更高的工作报酬 B、设计出一种能让员工感到工作本身就是激励的工作任务 C、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控制 D、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3.一个人的主要行为特征是:有精力,但沉着平稳,行为反应不灵活,情绪受抑制,行为的内倾向明显,其气质类型是()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4、在社会知觉的偏差中,由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的心理效应称() A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B 第一印象效应 C 晕轮效应 D 定型效应 5、一般说来态度的心理成分包括认知、情感和() A 冷漠 B 理解 C 思维 D 意向 6.管理者能直接指导、监督和控制的下属人员的人数或者部门数,称为:()。 A. 管理幅度; B. 管理层次; C. 管理能力; D. 权力距离。

7.某公司年终进行奖励时,发给受奖员工每人一台电风扇,结果许多员工很不满意,认为公司花钱给他们买了个没用又占地方的东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公司没有做到奖罚分明 B.奖励不够及时 C. 公司没有做到奖人所需、形式多变 D.员工太挑剔 8. 组织行为学中把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个体有时会表现出与群体行为一致的行为倾向称为( )。 A.遵从行为 B.服从行为 C.从众行为 D.响应行为 9.心理学研究表明,引起人的动机的因素是( ) A、人对实现某种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 B、人对某种目标的重要性的评价 C、人所表现出的各种行为 D、人所体验到的某种未满足的需要10.这个人的知识和经验赢得了你的尊重,在一些事情上你会服从他的判断,说明他具有()。 A、强制权力 B、奖赏权力 C、法定权力 D、专家权力 二、多项选择题(不选、错选得0分,少选得1分,每小题2分,共2 0分) 1、人的价值观体系来源有() A、遗传 B、民族文化 C、家庭教育 D、社会舆论 E、大众传播 2、权力的来源有() A、职位权B、专长权C、分权D、模范权E、集权 3、美国心理学家勒温将领导作风分为()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B)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B)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下述哪方面规律性的科学( ) A.一切人的心理活动 B.一切人的行为 C.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 D.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 2.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的是( ) A.面谈法 B.电话调查法 C.问卷调查法 D.案例研究法 3.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个性 4.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 ) A.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 B.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C.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D.按人的行为模式 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称为( ) A.角色知觉 B.角色冲突 C.角色期待 D.角色定式 6.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 ) A.群体促进效应 B.社会惰化效应 C.协同效应 D.责任分摊效应 7.组织行为学家戴维斯对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的研究表明,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 ) A.集束式 B.流言式 C.偶然式 D.链式 8.组织行为学研究认为,在人的诸多个性品质之中,决定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印象的关键性因素是( ) A.聪明能干 B.热情 C.刻苦认真 D.有责任心 9.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 ) A.冲突有害无益 B.冲突应当避免 C.冲突有利无害 D.冲突保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 10.不同层次领导者所需能力结构是有差异的。对于高层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 ) A.技术能力 B.交际能力 C.行政管理能力 D.沟通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在组织行为学家看来,群体可以满足个体的不同需要,这些需要主要是( ) A.安全需要 B.地位需要 C.情感需要 D.权力需要 E.实现目标的需要 12.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个体较易产生与群体保持一致的从众行为倾向( )

【强力推荐】组织行为学练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组织行为学》练习题 第一单元总论 1、定义组织行为学 答: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当管理者通过他人完成他的工作时,组织行为学提供了指导他人的生产率,预测人在工作的行为的工具,并且提供了管理来自不同领域的个体所需要的洞察力。 2、组织行为学模型中3个分析水平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这三中分析水平是:个体水平,群体水平和组织系统水平。这三个基本的分析水平好像建筑砖块--每一个水平都建立在前一个水平之上。群体水平建立在个体水平之上,组织系统水平建立在群体水平之上。 3、组织行为学的权变观念意味着什么? 答:组织行为学的权变观念认为管理的对象和环境变化多端,必须按照对象和情景的具体情况,选择具体对策。 组织行为学告诉人怎样从错综复杂的情景中寻找关键性变量。然后找出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针对一定的情景,使用一定的对策。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虽然倾向于人力资源学派,可是对其他学派也兼收并蓄,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知识体系。 埃德加·沙因(E·H·Schein)的人性假设 科学管理的人性观:理性——经济人"('rational-economicman) 人群关系学派的人性观:"社会人"

人力资源学派的人性观:"自我实现人"(self-actualizingman) 沙因的结论: 人的心理状态是复杂的,不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同一个人在不同环境、不同时期也会有差别。因此人不是单纯的"理性一经济人"、"社会人"或者"自我实现人",而是“复杂人”。管理者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模式进行管理,而是要洞察他们的特点,对症下药。 4、描述克拉克洪-斯托特柏克文化分析方法 答:在分析文化差异方面被广泛参考的方法之一就是克拉克洪—斯托特柏克构架。它确定了6个基本的文化层面:天人观、时间观、人性观、作为观、责任观以及空间观。 天人观人们是屈服于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还是征服自然?在许多中东国家,人们相信命中注定。他们认为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神的旨意。相反,美国人和加拿大相信人类能控制自然。他们愿意每年花费几十亿美元用于癌症研究,因为他们相信癌症病因是可以找到的,癌症是可以被治愈的,并且是会被根除的。 处于以上这两种极端观点之间有一种适度的观念、一种强调天人和谐关系的观点。在许多远东国家,人们应对环境的方法是改造它。 时间观一种文化是着眼于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不同社会对时间的理解不同。例如,西方文化认为时间是一种稀有的资源。时间就是金钱,而且时间必须得到有效利用。美国人关注时间的现在和不远的将来。美国企业的绩效评估具有短期性就是一个证明。在典型的北美组织中,员工每6个月或1年接受1次评估。相反,日本人则具有长期的时间观,他们的绩效评估方法体现了这一点。日本工人通常可以用10年

组织行为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组织行为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5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组织行为学是一门( B) A.理论性学科 B.应用性学科 C.实验性学科 D.综合性学科 2.以下不属于 ...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实验法的是( C ) A.现场实验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准实验法 3.把能力分为智力、专门能力和创造力三类,其划分的标准是( C ) A.差异性 B.倾向性 C.适应性 D.独立性 4.创造性行为产生的内在主观特征是(D) A.创造性思维 B.创造性需要 C.创造性动机 D.创造性能力 5.组织和员工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是( A ) A.事业生涯管理 B.事业生涯开发 C.事业生涯设计 D.事业生涯选择 6.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是( A )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命令型群体 D.任务型群体 7.群体规范可以规划一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方式,这是群体规范的( B ) A.标准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动力功能 8.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是( C ) A.角色知觉 B.角色规范 C.角色同一性 D.角色期待 9.有他人在场会使活动效率提高的现象是( A ) A.群体促进效应 B.群体凝聚效应 C.群体协同效应 D.群体互动效应 10.心理学家舒兹将人际关系需求分为包容需求、控制需求与( B ) A.尊重需求 B.感情需求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下述哪方面规律性的科学( ) A.一切人的心理活动 B.一切人的行为 C.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 D.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 2.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的是( ) A.面谈法 B.电话调查法 C.问卷调查法 D.案例研究法 3.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个性 4.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 ) A.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 B.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C.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D.按人的行为模式 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称为( ) A.角色知觉 B.角色冲突 C.角色期待 D.角色定式 6.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 ) A.群体促进效应 B.社会惰化效应 C.协同效应 D.责任分摊效应 7.组织行为学家戴维斯对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的研究表明,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 ) A.集束式 B.流言式 C.偶然式 D.链式 8.组织行为学研究认为,在人的诸多个性品质之中,决定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印象的关键性因素是( ) A.聪明能干 B.热情 C.刻苦认真 D.有责任心 9.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 ) A.冲突有害无益 B.冲突应当避免 C.冲突有利无害 D.冲突保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 10.不同层次领导者所需能力结构是有差异的。对于高层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 ) A.技术能力 B.交际能力 C.行政管理能力 D.沟通能力 11.按照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对工作和人都高度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 ) A.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B.任务式管理 C.中间型管理 D.团队式管理 1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被领导者群体已经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工作成熟度时,最适宜的领导方式是( ) A.指令型领导 B.说服式领导

关培兰《组织行为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览 1.1 复习笔记 一、组织行为学的含义 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它不是研究人的一般心理行为规律的,而是研究各种工作组织中人的工作行为规则的。工作行为主要包括涉及影响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组织绩效的行为管理、差异管理、激励管理、团队管理和权力管理等。 1.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学科 组织行为学综合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还有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有关人的行为的知识和理论,来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 2.组织行为学涉及的方面 组织行为学涉及三个重要的方面,即观察、个体、群体。 (1)对他人行为的了解,主要通过观察获得。观察者运用自己的五官以及皮肤直接观察人的行为,或者采用录像机和摄像机等先进手段协助观察,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去推测人的内在心理状态。 (2)个体是组织的基石,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的核心。研究组织行为学的规律性,首先要研究个体是如何影响组织的,同时要研究组织通过什么来影响个体的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及意度,个体差异又如何影响其行为和工作绩效。 (3)群体是介于个体与组织之间的一级组织,它是个体直接工作的地方,个体对组织和社会的贡献是通过群体实现的。群体规范、群体凝聚力、群体沟通等对个体行为及组织行为都有直接影响。 3.研究与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 研究与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人的行为,理解人的行为,预测人的行为,引导人的行为,控制或改变人的行为,以便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组织工作绩效。组织行为学表明了三大关系:人的行为、人和组织的关系以及组织本身。 4.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 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实际上也是组织的竞争。组织是志同道合的一群人走到一起,干大家共同想干的事。组织的竞争必然依赖于组织的成员,组织的竞争力也就与其成员的总体素质直接相关。 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1.学科基础——行为科学 行为科学产生于科学管理高度发达之后,是四五十年前兴起的学科。 (1)人际关系学说提出的新观念: ①传统管理理论把人当做“经济人”对待,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人际关系学说把人当做“社会人”加以尊重,认为影响人积极性的,除了物质利益因素,还有社会的、心理的因素,如交往、友谊、归属感和尊严等。 ②传统管理理论认为生产效率单纯地受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等物质因素的制约,因而在管理上只注重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等,即以“事”为中心;人际关系学说认为生产效率的好坏,不仅受劳动环境、工作方法的影响,而且取决于员工的工作情绪,即员工的士气、员工的态度。 ③传统管理理论只注意正式组织的作用;人际关系学说不仅重视正式组织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而且通过霍桑实验证实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953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召集哈佛、斯坦福、密歇根、北卡罗来纳等大学的科学家开会,正式把这门综合性的学科定名为“行为科学”。行为科学所带来的划时代的变化,就是从以技术为中心的管理转变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越来越重视人的作用。行为科学在几十年的发展中,一个重要特点是由理论研究逐渐转向实际应用研究。 2.理论基础 组织行为学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行为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但它的产生还有更深层的理论准备和知识积累(见图1-1)。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标准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卷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下述哪方面规律性的科学( ) A.一切人的心理活动 B.一切人的行为 C.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 D.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 2.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的是( ) A.面谈法 B.电话调查法 C.问卷调查法 D.案例研究法 3.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个性 4.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 ) A.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 B.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C.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D.按人的行为模式 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称为( ) A.角色知觉 B.角色冲突 C.角色期待 D.角色定式 6.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 ) A.群体促进效应 B.社会惰化效应 C.协同效应 D.责任分摊效应 7.组织行为学家戴维斯对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的研究表明,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 ) A.集束式 B.流言式 C.偶然式 D.链式 8.组织行为学研究认为,在人的诸多个性品质之中,决定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印象的关键性因素是( ) A.聪明能干 B.热情 C.刻苦认真 D.有责任心 9.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 ) A.冲突有害无益 B.冲突应当避免 C.冲突有利无害 D.冲突保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 10.不同层次领导者所需能力结构是有差异的。对于高层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 ) A.技术能力 B.交际能力 C.行政管理能力 D.沟通能力 11.按照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对工作和人都高度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 ) A.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B.任务式管理 C.中间型管理 D.团队式管理 1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被领导者群体已经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工作成熟度时,最适宜的领导方式是( ) A.指令型领导 B.说服式领导

(完整版)组织行为学作业

一、简答题 1、简述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 答: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分为 4 个层次: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对群体的研究;对组织行为的研究;对社会环境的研究。 2、简述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学科特点。 答: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点: 1、跨学科性(综合性):多学科综合研究(对组织行为学有贡献的学科) 2、层次性:个体、群体、组织三个层次 3、权变性:随机制宜性,理论体系不断发展 4、科学性:特定的研究对象,具有自身独立的研究内容体系,科学的研究方法(定量分析方法特别是统计分析方法,多因素综合分析,实验方法) 5、适用性(应用性):理论、方法、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6、系统性:具有自身独立的研究内容体系,与管理学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密切联系。与组织行为研究对象的系统性有密切关系。 3、简述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 答:研究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目的是在了解和掌握组织中人员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各级领导者和各类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特别是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相应的措施和方法,把消极行为诱导转变为积极行为,保持和积极发挥积极行为,从而提高组织中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工作绩效,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

4、简述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 答:科学管理学派阶段、行为学派阶段、管理科学学派阶段、综合性的现代管理学派阶段 5、简述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特点。 答:组织行为学具有边缘性、综合性、两重性、实用性等特点6、简述晕轮效应产生的原因。 答:晕轮效应是指由于对认知对象某一特点的过分关注导致的认知上出现的偏差。晕轮效应并不是随机发生的,研究表明,在下面这些情况下,晕轮效应出现的可能性最大:当被知觉的特质在行为表现上模棱两可时,当这些特质含有道德意义时,当知觉者根据自己有限的经历来判断特质时。 7、简述社会人理论的要点。 答:社会人人性理论由梅奥教授在霍桑工厂实验后提出的一种人性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社会系统,人是组织中的最重要的因素,组织成员有着复杂个性与复杂的社会需求的“社会人”。与“自然人”相对。在社会学中指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完整意义上的人。通过社会化,使自然人在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学习社会规范、履行社会角色的过程中,逐渐认识自我,并获得社会的认可,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主要观点社会性需要的满足往往比经济上的报酬更能激励人。社会人假设的主要观点有:(1)从根本上说,人是由社会需要而引起工作动机的,并且通过与同事的关系而获得认同感。工业革命与

(完整版)组织行为学自学考试00152(2016年版)教材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00125组织行为学(2016年版)复习资料 绪论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③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升工作绩效及员工满 意度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①跨学科性②系统性③权变性④实用性⑤科学性 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按不同的层面分为:个人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心理与行为三个层次。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个人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领导行为研究。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早期的科学管理理论: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标志着管理学正式成为独立的科学。 工业心理学:闵斯特伯格是工业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1912年他出版了《心理学与工业效率》 工业社会心理学;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梅奥“霍桑实验”,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 管理心理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莱维特于1958年出版了《管理心理学》 组织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初,莱维特《心理学年鉴》 组织行为学产生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一)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以泰勒(科学管理之父)、韦伯(组织管理父)和法约 尔(管理过程之父)等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理性模式,古典科学管理理论 (二)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以梅奥、麦格雷戈等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 封闭的社会性模式 (三)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以费德勒等人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开放的模式,把原来的封闭观念转向开放观念是一大进步。权变理论:费德勒、路径-目标理论:豪斯 (四)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综合前三阶段之所长,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性模式,要求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转变到社会文化这一更深的层次上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归纳综合、演绎推论、检验 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参与观察法、非参与观察法 观察法的优点:简便易行;所获得的材料比较真实;能够比较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工作要求。 缺点:花费的时间多;观察得来的材料难以量化,难以说明刺激条件与行为变化之间的精确关系;有些 被观察者难以接受,他们觉得自已受到了监视和威胁,在心理上对观察人员产生反感,同时也可能造成 操作动作变形。 注意事项: 1)要注意工作行为样本的代表性 2)观察人员在观察时尽量不要引起被观察者的注意,干扰被观察者的工作。 3)观察前要有详细的观察提纲和行为标准 4)观察者要避免机械记录,应反映工作有关内容,并对工作信息进行比较和提炼 (二)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 访谈法的优点: (1)可以对员工的工作态度与工作动机等较深层次的内容有比较具体的了解; (2)运用面广,能够简单且迅速收集多方面资料;

组织行为学试题与答案3

组织行为学模拟试题三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1.个案分析法 2.知觉防卫机制 3.需要 4.非正式群体 5.组织变革 6.组织发展 7.团队 8.宣传法 二混合选择(每题2分,合计20分) 1.平衡理论的提出者是______ A.泰勒 B.海德 C.梅奥 D.韦伯; E.麦克利兰。 2) 2.赫兹伯格认为影响人行为的因素有_____ A.兴趣 B.认知 C.保健因素 D.激励因素 E.态度。 3)、4) 3.宣传中常用的效应包括_____ A.权威效应 B.名片效应 C. “自己人”效应 D.近因效应 E.刻板效应。 1);2);3) 4.智力的形成包括哪些部分______ A.知识 B.天资 C.态度 D.学习 E.知觉。 2);4) 5.群体的构成要素包括______ A.群体成员必具备相互依赖性 B.成员具有共同的意识、信仰、价值和各种规范,用以控制相互行为 C.一定数量的人 D.人群的爱好 E.领导者具有主管身份 1);2) 6.管理胜任力的因素有_____ A.认知能力 B.人际关系能力 C.表达能力 D.结构权威 E.激励能力。 1);2);3);5) 7.团队的类型包括______

A.生产型团队 B.解决问题型:团队的初级形式 C.自我管理型:团队的中级形式 D.多功能型:团队的高级形式 E.经营型团队。2);3);4) 8、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______ A.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早期人们重视人与工作、职业的匹配,近年来更加重视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 B.组织的变化规律; C.组织中人的行为 D.激励问题 E.组织变革。 1);4);5) 9、运用口头的信息沟通方式(个别访谈,调查会)传递与交流、分析人的心理与行为。这是______ A.观察法 B.问卷法 C.访谈法 D.实验法 E.个案分析法。3) 10、怎样才能积极克服组织变革的阻力______ A.合理安排组织变革的进程 B.积极开展教育和思想工作 C.扩大员工参与组织变革的过程 D.积极利用“群体动力” E.进行适当的力场分析,减缓组织变革阻力。 1);2);3);4);5) 三简答题(每题8分合计32分) 1.影响员工态度转变的因素有哪些? 2.简述组织诊断的内容。 3.工作群体与工作团队有什么区别? 4.简述错觉的内涵、产生原因和种类。 四论述题(10分) 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谈谈对赫茨柏格双因素理论对个人工作积极性和绩效的影响。 五案例题(14分) 案例: 韦尔奇最成功的地方,是他在通用电器公司建立起非正式沟通的企业文化。公司上下,包括韦尔奇的司机和秘书,以及工厂的工人都叫他“杰

完整word版组织行为学全英文版复习题

OB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Learning: Any relatively permanent change in behavior that occurs as a result of experience. 2、Attitude: Evaluate statements or judgements concerning objects,people,or events. 3、Informal Group: A group that is neither formally structured nor organizationally determined; appears in response to the need for social contact. 4、Communication:The transference and understanding of meaning. 5、Leadership:The ability to influence a group toward the achievement of goals. 6、Organization :A consciously coordinated social unit,composed of two or more people,that functions on a relatively continuous basis to achieve a common goal or set of goals. 7、Motivation:The process that account for an individual's intensity,direction,and persistence of effort toward attaining a goal. 8、Personality:The sum total of ways in which an individual reacts and interacts with thers. 9、Negotiation:A process in which two or more parties exchange goods or services and attempt to agree on the exchange rate for them. 二、掌握的知识点 1、Attitude: ①implication above; ②It can be seen by looking at the three components: cognition, affect, and behavior. ③Most research in OB has been concerned with three types of attitudes: job satisfaction, job involv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④Attitude and Consistency: Research has generally concluded that people seek consistency among their attitudes and between their attitudes and their behavior. ⑤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 No individual, of course, can completely avoid dissonance. If the elements creating the dissonance are relatively unimportant, the pressure to correct this imbalance will be low.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that individuals believe that they have over the elements will have an impact on how they will react to the dissonance. High rewards accompanying high dissonance tend to reduce the tension inherent in the dissonance. ⑥Measuring the A-B(attitude-behavior) relationship: A. Moderating Variables: The more specific the attitude and the more specific the behavior, the stronger the link between the two. B. Self-perception theory: Attitudes are used after the fact to make sense out of an action that has already occurred. ⑦An application—Attitude Surveys: Elicit responses from employees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bout how they feel about their jobs, work groups, supervisors(监督者), and the organization. ⑧Attitude and Workforce Diversity(劳动多样性): It is increasingly concerned with changing employee attitudes to reflect shifting perspectives on racial, gender, and other diversity issues. 2、Job involvement: It is a kind of the degree to which a person identifies with his or her job, actively participates in it, and considers his or her performance important to self-worth. 3、The big five model: The Big-Five model includes the following five factors:

人大第三版组织行为学课后答案及术语解释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 概念:是行为科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意义:多学科为综合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涉及三个重要方面即个体、群体、组织;通过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的研究,做到了解自己,完善自己,了解他人,理解他人,激励他人。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管理学——人际关系学(行为科学)——霍桑实验 1949年,美国在芝加哥召开了一次跨学科的讨论会,会上第一次提出行为科学的名称。1953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召集哈佛、斯坦福、密歇根、北卡罗来纳等大学的科学家开会,正式把这门综合性的学科定名为“行为科学”。从此取代了人际关系学。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科学管理前期(1900年前) 科学管理时期(1900—1945年)包括:泰勒的科学管理、法约尔和韦伯的古典组织理论 人际关系学派(1927—1945年)包括:人际关系学派、行为科学 权变学派(1945年—现) 如何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网络)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组织行为学有一些新的发展动向,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组织变革已成为全球化经济竞争中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首要问题,与组织变革密切相关的是领导行为研究。 第二,组织行为学强调对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 第三,组织行为学研究更加关注国家目标。 第四,组织行为学研究除秉承强调生产率的传统之外,更加关注工作生活质量。 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的特点:组织,控制,引导,管理功能 组织及其性质:为了达到某个目标,按一定规则建立起来,具有正式关系的人群集合体。控制:30 如何有效的预测、解释和控制组织中人的行为?(网络) 正确预测在什么条件下人们将会高产,将会作出正确决策,将会缺勤或者将会喜欢他们的时,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行为的理论模式用函数关系式表达为() =f(S·P)=f(P·E)=f(S·E)=f(P·M) 2.组织行为学的多层次相交切性主要表现为() A.三层 B.四层 C.五层 D.六层 3.组织行为学家西拉杰和华莱士,把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的系统过程归纳为() A.四个步骤 B.五个步骤 C.六个步骤 D.七个步骤 4.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是() A.世界观 B.人生观 C.价值观 D.态度 5.激发行为并给它以方向性的心理因素是()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信念 6.泰勒的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是() 理论理论理论 D.超Y理论 7.创造性行为的特点是() A.系统性 B.有用性 C.社会性 D.管理性 8.事业生涯的组成部分之一是() A.意识 B.价值观 C.行为 D.知觉 9.在组织中,通过满足成员的社会需要而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群体是() A.正式群体 B.任务群体 C.命令群体 D.非正式群体 10.从个体的角度看,群体规范意味着在某种情况下群体对一个人的行为方式的() A.规定 B.看法 C.期望 D.依赖 11.对处理日常性事务的工作,最适合的沟通网络形式是() A.轮式式 C.链式 D.全方位式 12.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他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就会提高,这种现象叫() A.社会惰化效应 B.群体促进作用 C.协同效应 D.从众效应 13.最早提出社会测量理论的学者是() A.韦伯 B.霍曼斯 C.莫里诺 D.阿西

(完整word版)组织行为学(第14版-最新)重点内容整理

组织行为学(第14版-最新) 斯蒂芬·P·罗宾斯蒂莫西·A·贾奇著 前言 1、本份资料整理的是《组织行为学(第14版)》每一章节的部分重点内容,并不全面,仅 供参考; 2、全部内容皆由作者根据课本一字一句敲打出来,非网上搜寻资料。如有错漏之处,欢迎 指出及补充~~ 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管理者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者角色决策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1、从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角度,如何理解组织行为学这一概念? 答:管理者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者的角色分为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者角色以及决策角色;管理者的技能有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其中对人的管理是管理者的职能、角色、技能中的一条共同的主线,不管它被称为管理者的“领导技能”、“人际交往的角色”,还是“人际技能”,显而易见,管理者要想在工作中有效,就必须开发自己的人际交往技能。对于“人际技能”这一概念,普遍用的学科术语就是——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OB)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涉及到以下领域:①对领导行为的研究,即对领导人个性、行为方式及领导效能等方面的研究,从而形成了丰富的领导理论,有利于实现管理者的领导职能;②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包括对人性的认识、对个体心理因素的认识,对人的需要的认识及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究;对群体行为的研究,主要对群体的功能、分类、压力、规范、冲突、竞争、交流等方面的研究。这些都有利于实现管理者的人际交往角色和人际技能。 概言之,组织行为学就是把研究个体、群体和结构对行为的影响所获的知识加以运用,使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更为有实践意义。 2、识别并对比三种基本的管理角色。 答:明茨伯格的企业管理者的角色理论表明,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1)人际角色。人际角色直接产生自管理者的正式权力基础,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人际角色。管理者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分别是代表个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2)信息角色。管理者要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具有足够的信息,从而能够顺利完成工作。管理者既是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也是组织内其他工作小组的信息传递渠道。

组织行为学试题三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模拟试题(三)课程代码:0015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脑对客观事物综合整体的反映是( ) A.感觉 B.知觉 C.社会知觉 D.自我知觉 2.规定组织的目标、以及组织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的是( ) A.组织战略 B.组织权力 C.组织资源 D.组织结构 3.正式领导的主要功能是( ) A.带领下属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目标B.满足组织中局部的、特殊的需要,实现组织目标 C.建立组织机构,实现组织目标 D.制定工作程序,实现组织目标 4.习得动机又被称为( ) A.生理性动机 B.一般动机 C.原始动机 D.衍生性动机 5.组织成长阶段理论认为组织发展到西凋发展阶段,管理重点应置于( ) A.生产和销售方面 B.扩大市场方面 C.强化组织方面 D.解惑及革新方面 6.管理者角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泰勒 B.韦伯 D.明兹伯格勒温C. 7.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是( ) A.价值观及其体系 B.人生观 D. C.世界观态度 一个群体可能达到的绩效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体成员个人给群体带来8. 的( ) A.信息 B.资源 D.财富C. 规范 ( ) 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9. B.A.马斯洛赫兹伯格 D.C.弗鲁姆奥德弗( ) 10.全方位激励的理论基础是行为改造激励理论 A.过程型激励理论B. 内容型激励理论C.公平型激励理论 D.11.一般应用于分析受多种因素影响现象 的方法是() A.抉择分析 B.相关分析 D.因素分析 C.趋势分析 12.间断——平衡模型指出,群体在第一阶段结束时,群体发生一次转变,这个转变正好发生在群体寿命周期的() A.初期阶段 B.第二阶段 D.中间阶段最后阶段 C.13.在相互依赖关系的类型中,依赖关系最为复杂的是

完整版组织行为学(二)考前复习

《组织行为学(第二版)》 200904 考试考前复习资料 辨析题复习指导 1.职权和权威是一回事。 解答: 错误。职权是由于个人居于某个职位而获得的,属于领导者的职位权力(或者完全理 性的影响 力) 。由组织赋予的角色权力,与个人自身因素没有直接的关系。权威更多地是建 立在信任与敬佩的基础之上。 权威来自领导者个人自身的知识、 才能, 尤其是吸引人的个性 品质。这种权力更多地关系到感情的权力,因此能改变人的信念、态度,进而改变行为,而 且这种改变是长期而稳定的。它是一种内隐的,间接的, 于领 导者来说, 职位权利和个人权力都是不可缺少的, 持久的因 素,对领导行为效果能产生重大影响。 2.面对一切冲突,都不 能回避退缩。 解答: 错误。这种方式在下面这些情况下可能是适当的: 处理 冲突; 当事方在当时没有足够的信息来有效处理冲突; 形成变 革;其他人可以更有效地解决冲突。 3.对于整个组织的效率和效能来说,组织政治行为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解答:正确。组织政治行为对组织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包括:扭曲组织目标、滥用资源、造 成纷争、导致挫折紧张、不当升迁、不利于协调沟通、破坏组织形象等。 4.工作设计的理念由最初的工作专业化转为现在的工作丰富化。 解答:正确。工作设计的发展,经历了第一阶段:工作专业化( 19 世纪初—— 20 世纪 40 年代),第二阶段,工作的轮换和扩大化( 20 世纪 40—— 60年代);第三阶段,采用现代的 方法( 20 世纪 60 年代至今)。这种现代的方法主要是把工作设计得更具有挑战性、成就感、 责任感和自主性,实现工作的丰富化。 5.能力和活动没有必然联系。 解答: 错误。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 保证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活 动紧密联系。一方面,人的能力总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并在活动中得到具体表现; 另一 方面, 从事某种活动又必须有一定能力作为条件和保证。 人若离开活动, 其能力不仅无法形 成和发展,而且也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和作用。因此,该判断是错误的。 6.管理者在决策之前以及决策过程中收集的信息越多越好。 解答: 错误。管理者在决策之前以及决策过程中尽可能地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 作为决策 的依据。 但这并不是说管理者要不计成本地收集各方面的信息。 管理者在决定收集什么样的 信息、 收集多少信息以及从何处收集信息等问题时, 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只有在收集 的信息所带来的收益 (因决策水平提高而给组织带来的利益) 超过因此而付出的成本时, 才 应该收集信息。 因此,适量的信息是决策的依据, 信息过大固然有助于决策水平的提高,但 是对组织而言可能不经济,而信息过少则使管理者无从决策或导致决策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该判断错误。 7.胆汁质的人对本职工作不专注,经常更换工作单位,不能成为很好的员工。 解答: 错误。每种气质类型的人都有其适合的工作。胆汁质的人相信实实在在的事业, 不相 信虚的东西, 最外在的气质特征是外向性、 行动性和直觉性。 他们能对周围发生的事冷静注 视、以旁观者的态度对待。因此比较适宜做记者、作家、图案设计师、实业家、护士、企业 中外勤工作、业务员、营销员等外向型的职业。虽然胆汁质人一般来说与细致性工作无缘,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不拘于眼前的胜负, 而专注于行动, 热情地向自己的权限挑战, 但他们对 工作岗位的适应性也很强, 在策划及一般事务类的工作岗位可以干得很出色。 因此, 该判断 是错误的。 8.工作绩效的评价越高,情感承诺、规范承诺和连续承诺的水平就越高。 解答: 错误。情感承诺和连续承诺与工作绩效之间存在不同的关系。 上级对个人工作绩效的 评价与他们的情感承诺水平呈正相关。 但对于连续承诺来说, 这种关系却是负相关, 较高的 连续承诺是与低水平的绩效评价相联系的。 规范承诺也与绩效正相关, 但是和情感承诺相比, 规范承诺的作用是短暂的, 一旦个体认知到行为已经符合规范了, 规范承诺对行为的影响程 度就会减弱。因此,该判断错误。 论述题复习指导 以内推力的方式起作用的权力。对 但后者在领导影响力方面更是长期与 问题很小或只有短暂的信息来有效 冲突一方的权力太小, 没有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