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资本积累

第四章资本积累
第四章资本积累

第四章资本积累

第四章资本积累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对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进行考察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资本有机构成的一般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揭示资本积累的实质、原因及其对无产阶级状况的影响,从而阐明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教学要点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与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相对过剩人口。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资本的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

一、生产与再生产

1.社会再生产就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1)再生产

社会生产总是不断更新和不断重复进行的,这种不断更新和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任何一个生产过程,从连续不断的过程来看,它同时都是再生产过程。

2)社会再生产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社会再生产首先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是二者的统一。

2.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划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1)简单再生产就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再生产。

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生产的新产品仅够补偿已经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2)扩大再生产是在扩大了的规模上重复进行的再生产。

在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下,社会生产大新产品,除了用于补偿已经消耗掉的生产自辽河生活资料,还有多余的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规模。

3.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资本主义形式

再生产采用资本主义形式,即生产条件采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形式,在再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下,物质资料的生产是资本价值增值的手段。

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含义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都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

2.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可以发现一些新特征

首先,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是工人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出来的。

其次,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包括不变资本在内的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

最后,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雇佣劳动始终是资本的附属物。

3.结论: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表明,资本主义的再生产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三、资本积累与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1)含义:是指资本家将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使生产在扩大了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特点

如果说简单再生产的场合,资本家垫付的资本要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变成资本化的剩余价值,那么,在扩大再生产的场合,谁家资本从一开始就是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是资本化了的剩余价值。

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分为个人消费基金和资本积累积累基金,资本积累基金的一部分用于追加不变资本以购买生产资料,另一部分用于追加可变资本以增加雇佣劳动力。如果没有剩余价值就没有资本积累基金。

2.资本积累

1)含义:就是资本家把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资本化。剩余价值从而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或基础。

2)资本积累不是资本家为了“社会进步”而“节欲”的结果(目的)。

资本家进行积累的原因在于:一是由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无限贪欲决定的,是剩余价值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二是由资本主义竞争规律决定的。

3)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的规模首先取决于剩余价值分割为个人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的比例,积累基金比例越大,资本积累规模就越大。当这一比例为一定时,资本积累的数量就取决于剩余价值的绝对量。就生产过程本身而言,资本积累的数量取决于以下因素:

第一,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第二,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有利于增大资本积累的数量。

第三,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所用资本是指在生产中全部投入使用并发挥作用的资本。所费资本是指指生产过程中实际耗费掉的资本。其差额与剩余价值量、资本积累的数量成正比。

第四,预付资本的大小。

4)资本积累的实质

就是资本家用过去无偿占有的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去不断的扩大生产,无偿占有工人更多的剩余价值。

第二节资本集聚、集中与垄断

一、资本的有机构成

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不仅在数量上会增大,而且会在构成上发生变化。

1.资本的构成及资本的有机构成

资本的构成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

从价值方面来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可变资本(劳动力价值)构成,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从物质方面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它们之间也保持着一定的比例关系。一般说,这种一定的比例关系取决于生产的技术水平。且生产的技术水平越高,每一个劳动者所使用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就越多;反之,就越少。这种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量的比例关系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

在资本的价值构成和技术构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前者发生变化,后者也会随着发生变化;而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映着技术构成的变化。

马克思把有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着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v表示。

2.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发展时期,资本的有机构成是不相同的

1)在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初期,资本主义生产以手工技术为基础,扩大再生产一般是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进行的,因而资本的有机构成的变化很缓慢。

2)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别是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出现,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的提高。

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和在竞争中战胜对手,必然要想尽一切办法采用新技术,更新机器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反映在资本的技术构成上,表现为工人所推动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增加;反映在资本的价值构成上,则表现为不变资本的增大和可变资本的相对减少。

同时,资本积累使资本不断增大,又为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更新机器设备、加强分工协作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所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资本积累和生产发展过程中的客观现象。

二、资本积聚和集中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以个别资本的增大为前提的。

1.资本积聚和集中是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

2.资本积聚

1)含义:资本集聚是指个别资本依靠自身的积累,即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总额。???

2)资本集聚和资本积累的区别与联系

从区别上看,资本积累是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指追加的不变资本和追加的可变资本部分;资本集聚是指由于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引起的个别资本的增大,是指原预付资本与追加的不变资本和追加的可变资本之和。

从联系上看,资本积累是资本集聚的基础。没有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不可能有个别资本的增大,资本积累越多,资本集聚的规模就越大;个别资本的总额越大,也即资本集聚越多,榨取的剩余价值越多,资本积累的规模也就越大。

3)资本积聚要受到两种限制

第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社会生产资料在单个资本家手中集聚的增加受社会财富增长程度的限制;第二,个别资本集聚的规模要受制于社会资本分散程度。

3.资本集中

1)含义:资本集中是指把若干已经存在的规模较小的资本合并成较大的资本。

2)资本集中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的方式实现;二是通过资本联合的和平方式,如组建股份公司等。

3)加速资本集中的两个杠杆是竞争和信用

在竞争中,由于大资本具有很多优越条件,生产的产品质量好、数量多、成本低,因此在竞争中容易打败中小资本,使其遭到破产,然后通过种种办法,以种种方法把它们合并起来。

随着资本主义信用的发展,一方面它可以吸收大量社会闲散的资金,通过贷款的形式,加强大资本的竞争实力,加速大资本吞并小资本的过程;另一方面,它又促使社会上大量的中小资本联合起来,组成规模巨大的股份公司。

4.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和联系

1)二者具有明显的区别

①资本集聚不仅增大了个别资本,而且也增大了社会总资本的数量;而资本集中只是原有资本的联合,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量。②资本集聚的数量受到原有资本的数量、剩余价值的绝对量、剩余价值分为个人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的比例,以及社会财富增长程度等条件的限制;而资本集中却不受这些条件的限制。③资本集聚由于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因而单个资本增大的速度比较缓慢;而资本集中却能在短期内集中起大量资本,因而单个资本增大的速度比较快。

2)二者互相促进、密切联系

随着资本集聚的发展,单个资本之间的竞争必将越来越激烈,大资本经济力量的迅速增长,更有可能在竞争中吞并中小资本,从而加速资本集中。反过来,随着资本的集中,少数大资本家更有可能扩大生产规模,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更多的超额剩余价值,从而增大资本积累的规模,加强资本的积聚。

个别资本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迅速增大。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过程,同时就是资本主义生产集中的过程,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走向垄断。

第三节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一、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与相对过剩人口

1.在资本主义初期,资本有机构成相对不变

1)由于有机构成相对不变,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总资本不断增加,可变资本也随总资本按同一比例增加。

就是说,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随资本的增加而增加。这种情况的继续,资本对劳动的需求就会超过劳动力的供给,引起工人工资的提高和工人生活条件的改善。

2)但对这种现象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①工人工资的提高,丝毫不会改变雇用劳动隶属于资本的经济地位和生产的资本主义性质;②工人工资的提高并不影响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因为工人工资的提高是资本积累引起的。

2.当资本主义方式确立以后,资本有机构成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1)当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条件下,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造成相对过剩人口。

2)在资本总额不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情况下,就会明显的出现及其排挤工人的现象,即资本对工人的需求绝对的减少。

3)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劳动力的供给不断增加。

以上发展趋势,必然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形成资本主义制度所特有的相对过剩人口。

3.相对过剩人口

1)相对过剩人口就是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

第一,这种过剩人口之所以是相对的,因为它并不是社会生产的发展所绝对不需要的,而是由于他们不为资本价值增殖所需要,使他们成为“过剩”或“多余”的人了。

第二,他们也不是人口的增长,使社会生活资料不能维持人们的生活。历史事实证明,人口的增长,一般都慢于生活资料的增长。之所以出现相对过剩人口,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

2)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产物,而它反过来又成为资本积累的杠杆,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条件。

因为资本主义在生产的周期性,需要有一支失业大军。即产业后备军,以适应经济复苏和高涨时增加工人地需要;另外,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还可以使资本家加强对在业工人的剥削,借机压低工人工资,获得廉价劳动力。

3)资本主义的相对过剩人口,经常存在三种基本形式:

一是流动的过剩人口:这是指在现代工业中心那些时而被解雇时而被雇佣的过剩人口;

二是潜在过剩人口: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和工厂里的剩余人员;

三是停滞的过剩人口:没有固定职业、依靠从事家庭劳动和打短工的劳动者;

此外,处在相对过剩人口最底层的是需要社会救济的赤贫的人。主要指那些因种种原因丧失了劳动能力的人、孤儿、再也找不到工作的人,以及各种被迫流浪和堕落的人等。

4)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相对过剩人口的新特点。

①二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新兴产业部门不断出现,增加了就业机会,雇用工人在更大范围内和更大程度上被吸引;②由于熟练劳动比重不断增大,某些旧产业的衰落等,雇用工人又常常发生结构性失业,这种失业的规模和速度,远远超过了二战之前。

二、无产阶级的贫困

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和积聚,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中,资本对雇用劳动的剥削和奴役不断加深。同时,随着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经常产生着相对过剩人口,即失业大军。这样,就使工人和资本家之间贫富悬殊,无产阶级的贫困成为不可避免的。

1.对无产阶级贫困的界定

无产阶级贫困,不是指某一个工厂、某一个部门,而是指一个国家。

考察无产阶级贫困时,不仅要考虑到工人在业的状况,而且也要考虑到失业时的状况;不仅要看到生产高涨时的状况,而且要看到经济危机、萧条时的状况;不仅要考虑到大企业的工人状况,而且要考虑到中小企业的工人状况;同时,还要考虑到实质上是阶级关系的种族歧视下的工人的状况。在资本国际化的条件下,要考虑到不发达国家无产阶级的状况。只用这样,才能对一个无产阶级贫困的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正确的认识。

2.无产阶级贫困的表现

①无产阶级的实际收入(工资总额)在自己所创造的国民收入的总额(v+m)中所占的份额趋于减少,而资产阶级的剥削收入所占的份额趋于扩大。

②在资本主义国家,经常存在着大批失业者和半失业者。

③在资本主义国家在业工人的实际工资,有时会发生下降的情况。

其原因:一是失业人口的大量存在,资本家利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压低在业工人的工资;二是由于通货膨胀引起的物价、房租、医疗费用上涨,以及纳税的加重。

④资本主义国家存在大量的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工人人口,而且人口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⑤在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继续遭受劳动折磨的痛苦。

三、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和趋势

1.资本的原始积累(自学张维达:《政治经济学》,p64-65)

2.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作用具有二重性

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一方面扩大了生产规模,增加了社会财富;另一方面在生产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1)资本积累与人类社会进步

一定数量的货币积累是社会生产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资本积累对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资本积累对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扩大再生产的物质保证;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推动了资本和生产的集中,对于提高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化程度是非常有力的,从而为资本和生产的国家化发展提供了保障。

第二,资本积累对促进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资本积累不断扩大,资本主义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社会财富日益增加,从而为社会各个部门的发展提供物质和资金保证,特别是为了公共设施建设、科学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物资和资金保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本积累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社会进步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总之,资本主义从最初的原始积累发展到具有相当社会财富的规模,资本积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这对资本主义发展无疑起了推动作用,这也正是资本积累的进步意义之所在。

2)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资本积累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不断生产出日益扩大的资本家阶级。

社会财富日益积累在少数人手中,这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特点之一。

资本积累在带给资本家阶层日益富裕的同时,却给无产阶级带来了日益的贫困。

3.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1)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及其在当代的表现

①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社会财富及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它的增长规模和能力越大,从而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和他们的劳动生产力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可供支配的劳动力同资本的膨胀力一样,是由同一些原因发展起来的。因此,产业后备军的相对量和财富的力量一同增长。但是同现役劳动军相比,这种后备军越大,常备的过剩人口也就越多,他们的贫困同他们所受的劳动折磨成反比。最后,工人阶级中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官方认为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一般的规律。”(马克思)

②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在当代的表现

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和一百多年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的生活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这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特征是金融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

第一,金融资本通过与国家结合,借助于信用制度的发展,利用各种手段,使其资本积累的范围已经越出国界,积累规模空前。

第二,战后科技进步和生产的进一步社会化和专业化,许多新兴部门相继出现,第三产业飞速发展,在起初期,资本有机构成低,往往能较多的吸收劳动力;农业中资本主义生产趋于稳定,个体农民破产游离到城市的过程趋于结束;中小企业的发展,资本分散,延缓了资本的集中。由于工会力量的壮大,增加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抗程度,代表金融寡头的国家被迫推行福利制度,采取

了一些措施安排就业。所有这些情况,成为阻碍资本主义社会产业后备军扩大的重要因素。

第三,金融资本的积累,不仅无法改变国内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而且,由于金融资本积累在国际范围内作用的结果,必然造成资本主义世界的两极分化:一极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与财富的积累,另一极则是发展中国家贫穷与苦难的积累。这是金融资本积累在世界范围内作用的总趋势。

2)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灭亡是一个合乎规律的历史过程。

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是通过资本的原始积累实现的。

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一方面发分散的、规模较小的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的、大规模的大生产;另一方面又把建立在个体劳动基础上的小私有制,转变为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于是就产生了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随着资本的积累,资本和生产的集中,资本主义生产越来越社会化了。表现在:

第一,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第二,生产过程的社会化。第三,产品实现的社会化。

生产的社会化,客观上必然要求有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并由社会对生产进行统一安排,要求有社会占有生产成果并根据社会需要进行分配.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却贵少数资本家所私有,社会生产是按资本家的意志进行的,生产成果也归资本家占有斌擀毡资产阶级的利益进行分配.这种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必然形成尖锐的矛盾。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竞争的加剧,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

③资本主义的矛盾的日益尖锐,周期性经济危机的不断爆发,充分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越来越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为了给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必然要求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与社会化相适应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④资本主义积累的发展,不仅为资本主义的灭亡准备了客观物质条件,而且也为资本主义的灭亡准备了掘墓人——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就是要在世界上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马克思指出:“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他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

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参考书目

1.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21、22、23、24章。

2.陶大镛主编:《现代资本主义论》,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菲迪南德.伦德伯格:《富豪与超级富豪》,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4.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4章第4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5.魏埙,刘波:《<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5章,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6.潘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化误区辨析,当代经济研究,2007年6月。

7.杜书云,王海杰.农民工的主体性认同与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当代经济研究,2007年6月。

8.瞭望东方周刊.让劳动者有价值有尊严地生活,《瞭望东方周刊》2007年第21期。

9.袁斌.学习《资本论》的六大理由。

10.郝一光,易洁,黄婉意.当前政治经济学若干热点问题的理论综述,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资本积累课件

第四章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学习目标: 熟知再生产的含义; 掌握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理解资本有机构成及相对人口过剩; 理解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作用。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生产 (一)再生产的含义: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因而不能停止生产。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过程,就叫再生产。 (二)再生产按其规模不同,可以划分为两大类: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定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资本家消费,再生产只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 从简单再生产的角度,可以发现; 1. 可变资本的价值是工人创造的。 2. 不仅可变资本,全部资本的价值,都是由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来的 3、工人的个人消费,完全从属于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需要。 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定义: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作为资本, 追加到生产上.使生产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进行,叫做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三、资本积累 定义:把剩余价值作为资本使用,或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又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资本积累就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资本化。 实质是:资本家将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再转化为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无偿地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四、资本积累的影响因素 一切决定剩余价值的因素,都会影响资本积累规模,这些因素有: 1、劳动力的剥削程度(或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4、预付资本的大小 五、资本积累具有必然性 1、资本积累是由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这一规律决定了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必须进行积累,这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 2、资本积累是由竞争规律决定的。 竞争迫使每个资本家都要拼命地进行资本积累,这是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 第二节资本的有机构成 一、资本的技术构成 定义: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

第五章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哪些特征? 答:(1)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可以看出可变资本是由工人创造的。资本家为了进行生产,必须将可变资本转化为劳动力,工人在为资本家劳动一定时间以后得到工资。 (2)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还可以看出,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 (3)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还可以看出,工人的个人消费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一个条件,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出可供剥削的劳动力。 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怎样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大再生产?答: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分离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就是不断地再生产着这种分离:一方面,不断再生产出资本家,他们作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继续保持其资本家的地位,掌握进行剥削的条件;另一方面,不断地再生产出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继续向资本家提供进行剥削的劳动力。这也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被不断再生产出来。 3.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必然性是什么? 答: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扩大资本的规模,扩大对工人的剥削,以继续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具有客观必然性。首先,这是由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资本家作为人格化的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贪求是无限的。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除了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以外,还必须增加资本的数量,以扩大剥削的规模。这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其次,这是由竞争规律决定的。在竞争中,大企业在生产、销售和信贷方面比小企业具有优越的条件。资本家只有不断进行资本积累,才能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生产技术,从而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免遭破产的命运。这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 4.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以下四个。 (1)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一般地说,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越高,剩余价值量也就越大,资本积累越快。

第4章 资本积累(习题及答案)

第4章资本积累 一、单选题 1.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 A.扩大再生产 B.简单再生产 C.剩余价值生产 D.生产关系再生产 2.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A.资本集中 B.资本积累 C.剩余价值 D.资本家省吃俭用 3.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 A.资本集中 B.资本积累 C.劳动生产率提高 D.劳动人数增加 4.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A.剩余价值资本化 B.暴力迫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 C.剥夺生产者 D.资本家之间的相互剥夺 5.资本主义人口过剩的原因是: A.社会上生活资料数量不能养活现有人口 B.资本主义社会人口自然增长太快 C.生育过多、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资本对劳动者的需求相对减少 二、多选题 1.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要以个别资本的增大为前提。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有:CD A.资本循环 B.资本积累 C.资本集中 D.资本积聚 2.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原因是:CD A.不扩大再生产就会阻碍社会发展 B.技术进步的客观要求 C.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D.资本家之间的激烈竞争 3.资本集中的方式是:AB A.以大鱼吃小鱼的方式,兼并中小资本 B.以组织股份公司的方式,把许多分散的小资本集合成大资本 C.以民主协商的方式,吸收中小资本 D.以资本积累的方式,吞并小资本 4.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的区别是:ABCD A.资本积累是以积累为基础 B.资本集中不是以积累为基础 C.资本积累能够增大社会资本 D.资本集中不能增大社会资本 5.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经常存在的几种形式是:ABC A.流动过剩人口 B.停滞过剩人口 C.潜在过剩人口 D.自然过剩人口 6.在机器大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产社会化的主要表现是:BCD A.企业之间加剧竞争,中小企业被吞并或变成大企业分支机构 B.企业生产是以许多人共同劳动为基础的大生产 C.各企业、各部门的生产联结为相互依赖的整体 D.生产为日益扩大的市场而进行,并进一步形成世界市场

第三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

第三章资本的积累过程 第一节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第二节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过剩人口 第三节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3.1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和资本积累 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一)生产与再生产 1、定义: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就是再生产。 2、再生产的特点: 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3、再生产的类型: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 4、扩大再生产的类型 ——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的方式来看,分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 外延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生产场所,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来扩大生产规模。 内涵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生产资料效率的提高,也就是通过生产资料质量的改善,技术的进步,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扩大生产规模。 (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只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 2、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特点 (1)可变资本是由工人创造的; (2)全部资本是由工人创造的; (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工人的个人消费也从属于资产阶级,即再生产出可供资本家剥削的劳动力。 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一)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1、定义:是资本家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追加资本,从而使生产规模得以扩大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 2、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资本积累 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3、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资本家对高额剩余价值的追求的内在动力和资本家为避免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外在竞争压力都促使资本家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 (二)资本积累的实质 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三)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1、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3、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4、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3.2 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过剩人口

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

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的第七篇《资本的积累过程》中用了五章篇幅,论述了资本积累理论。这一部分内容,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阶级性最鲜明的体现,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积累的本质、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得出“两个必然”的结论。但是,如果我们抽去其阶级对抗性质,从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性去考察,可以看出,它也深刻地阐述了资本运作的内在规律。如果能将其中的基本原理运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并深谙此道的话,也有助于现代我国民营企业做大做强,走上成功之道。由此可见,它也是提升我国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依据,并从中还可以预测出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方向。本文试图就这一方面问题作一些探索性的思考。 一、资本积累的源泉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动力 (一)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源泉的论述 1、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资本论》第一卷P634) 2、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积累就是资本的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同上P636-637)“竞争迫使资本家不断扩大自己的资本来维持自己的资本,而他扩大资本只能靠累进的积累。”(同上P649-650)

3、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政治经济学一般都把资本理解为“重新用来生产剩余价值的积累财富”。(同上P644)“为了要积累,人们必须把剩余产品一部分转化为资本。”(同上P636)“一定价值从一定量剩余价值所借以体现的产品量,随劳动生产力而增大。”(同上P663)“在生产资料的效率、数量和价值增进时,从而在积累陪伴劳动生产力发展而增进时,劳动所有的力量,都当作资本的力量投射出来,象商品所有的价值形态,都当作货币的形态射出来一样”(同上P666-667) (二)转变企业发展战略是民营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根据马克思的分析,民营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一方面不断地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不能分光吃光,要为企业发展留后劲。另一方面要加强内部管理,节约成本,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的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通过资本积累,可以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促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在我国50强民营企业中,比如,联想、新希望、万向、科龙、东方、美的、横店和雅戈尔等,无论是总资产规模,还是销售收入规模,或是净利润规模,其绝对量都是排名最前的。这种情况既说明了它们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同时也表明了它们在长期市场竞争中所进行的有效积累。 但是,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其成长的步伐会逐渐放缓。这是一般企业发展的一条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在50强企业排序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多规模和名气均较大的民营企业,其竞争力指数排名反而比较靠后。这就存在大型民营企业在做大之后如何拥有核

政治经济学第四章 资本积累

第四章资本积累 1关于资本积累再生产的内容. 再生产: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过程。 (一)再生产的特征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政经研究的起点) 1、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是社会再生产的基础和条件 2、资本价值的再生产:工人创造价值→剩余价值→创造全部资本 3、经济关系的再生产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方式决定社会经济形态 再生产按其规模可以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 (二)再生产的形式 1、简单再生产(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 原因:资本家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都用于个人消费。 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 2、扩大再生产(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 原因: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 2.扩大再生产: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 资本积累:指投资者把剩余价值不是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一部分剩余价值作为新的资本,追加投入生产过程,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重复进行。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或者,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 3.资本有机构成含义: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又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可用公式C:V表示。变化趋势:资本有机构成随着资本积累而不断提高,可变资本的绝对量有可能会增加,但它在总资本中所占的比例却会下降。 4.相对过剩人口含义:就是指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形成原因;人口过多;经济体制改革作用:劳动力“蓄水池”(产业后备军);有利于加强对在业工人的剥削。 5.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依靠自己的资本积累,即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资本的总量。 资本集中:是指个别资本通过结合而形成较大的资本。联系:一方面,资本积聚的增长,必然加速资本集中的进展;另一方面,资本集中的速度加快了,又会过来促进资本积聚的发展。 区别:资本积聚是社会总资本的扩大;资本集中只是原有资本的重新分配和重新组合,不增大社会资本总额;资本积聚带来的资本扩大的速度比较慢;资本集中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迅速集中大量的资本 6.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1)内容:资本主义的积累包含两极相反的积累,一极是财富作为资本在资本家手里的积累,另一极则是创造这些财富的无产阶级的贫困的积累。(2)实质:资本主义制度必然造成社会阶级的两级分化。 7.资本积累对无产阶级命运的影响 (1)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是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生活状况的绝对恶化。(2)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是指无产阶级的工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日益下降,即在无产阶级新创造的价值中,无产阶级的工资所占比重越来越小,工人同资本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8.资本积累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却日益集中在少数大资本家手中,加深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第五章资本循环和周转 1.资本循环含义: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和出卖三个阶段,相继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最后实现资本增值的运动过程。过程:产业资本运动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生产资本和职能是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生产剩余价值;商品资本的职能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练习题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D)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2.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C) 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企业级 C.跨国公司 D.国际康采恩 3.金融资本是由(C)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4.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D) A.工业资本 B.农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金融资本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 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 C.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 D.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B) A.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 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 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9.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选项是(D) A.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 B.区域经济集团日益发展 C.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 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11.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B) A.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生产社会化 D.经营管理社会化 二、多项选择题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ABC) A.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B.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C.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具体原因是(ABCD) A.市场问题日益严重,要求利用国家力量来扩大 B.社会化大生产所需巨额投资需要国家资助 C.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国家直接干预 D.对于不能直接获利的基础理论研究只能由国家来承担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AD) A.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深化与尖锐 C.从根本上解决了失业问题 D.消除了经济危机频繁的出现 4.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ABCD) A.垄断价格的形成只是使价值规律改变了表现形式 B.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 C.垄断高价是把其它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垄断高价的商品上 D.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 6.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ABCD) A.为大量过剩资本寻找高额利润的投资场所 B.为商品输出开路 C.为控制国外原料产地和其他重要资源 D.有利于争夺霸权地位 7.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之下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包括(ABD)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七十七国集团 D.世界贸易组织 8.资本主义无法根除的主要矛盾是(BCD) A.垄断资本与中小资本的矛盾 B.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

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 节选自埃内斯特·曼德尔《资本论》新英译本导言 (1)这样,资本按照定义是寻求增殖、寻求剩余价值的价值。但是,如果说资本产生剩余价值的话,剩余价值也产生追加的资本。所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增长表现为资本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动力是积累资本的动力。其所以如此,不是因为资本家有什么神秘的“积累”的欲望或倾向。这基本上可以由竞争,由“各种不同的资本”的存在来解释。马克思明确地说,若是没有竞争,增长的“熊熊烈火”就会熄灭。①完全垄断化的资本(“单一的世界托拉斯”)将基本上是停滞的资本。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289页。 (2)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竞争是同作为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动力的机器代替劳动这种趋向结合在一起的。如果产量的扩大老是保持活劳动投入量和死劳动(机器和原料)投入量之间的一定比例,那么这种扩大很快就会达到物质极限(可供使用的总人力),从而也就达到利润极限。在持久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工资会不断增加并且侵蚀利润,以致使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逐渐归于消失。 然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增长对活劳动和死劳动的投入量(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之间的比例来说并不是“中立的”。它拥有大量的财富,可以用来扩大节省劳动的装备。要求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持久倾向,确实是资本积累的起文明化作用的主要的副产物,是资本主义客观上为人类作出的主要贡献。资本积累在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采取增加工厂设备和原料储备的价值这种基本形式。从长期看,这种积累正象马克思曾经想象的那样,给人以深刻印象。美国所有积累的私人非农场生产者的耐用货物的价值,以不变美元计算,在1900年和1965年之间增长了10倍以上,而这一估计肯定是偏低的,因为它所根据的是由于逃税而偏低的官方登记的材料。 资本积累当然不同于资本主义以前的统治阶级的行为。如果全部剩余价值都要以奢侈品形式消费掉,那就根本不会有资本积累。资本就将被维持在原有的水平上。马克思纯粹为了进行理论分析,在“简单再生产”的名义下说明过这种特殊情况。这当然不符合正常运转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任何“真实”阶段。①我们已经指出过,资本主义的特点正是强制积累,即“扩大再生产”。 注释: ①我们可以说:它接近经济周期中一定阶段的停滞状态。 (3)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由生产劳动所生产、由资本家阶级占有的剩余价值并不是全部被非生产性地消费掉。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被转化为奢侈品,从再生产过程中消失。另一部分则转化为追加资本,用于购买追加的工厂设备、原料和劳动力。这就是资本积累过程:剩余价值转化为追加资本,能够造成剩余价值的新增量,从而造成资本的新增量。资本主义的早期“浪漫派”批评家之一西斯蒙第就已经懂得,这一运动是按螺旋形发展的,马

第三章 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第三章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一、单项选择题 1 、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 ) 。 ①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例②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③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④由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2 、资本积累的实质是 ( ) 。 ①以暴力剥夺小生产者,把社会财富集中到资本家手中 ②不断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扩大资本和生产规模,进一步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③资本家通过节制享受欲望来发展社会生产 ④资本家靠辛勤劳动发家致富 3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在于,资本积聚会使()。 ①社会资本总额增加②个别资本规模扩大 ③剩余价值总量增长④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4 、资本集中是 ( ) 。 ①单个资本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②全部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 ③把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大资本④地主剥夺农民土地,把生产资料土地归自己所有 5 、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取决于 ( ) 。 ①总资本的大小②不变资本的大小 ③可变资本的大小④生产规模的大小 6 、相对过剩人口是指 ( ) 。 ①人口增长快于生产增长②生产资料增长赶不上人口增长 ③劳动力的供应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④劳动力就业量日益减少

7 、个别资本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扩大其资本的支配范围属于()。 ①资本积累②资本积聚 ③资本集中④资本垄断 8 、个别资本通过股份制扩大其资本的支配范围属于()。 ①资本积累②资本积聚 ③资本集中④资本剥削 二、多项选择选题 1、影响资本积累数量的因素包括() ①对工人的剥削程度②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 ③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④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 ⑤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联系和区别是 ( ) 。 ①都是个别资本增大的途径 ②资本积聚增大社会资本总量,资本集中不增加社会资本总量 ③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都增加社会资本总量 ④资本集中较快,资本积聚较慢 ⑤资本积聚受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资本集中不受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 3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是 ( ) 。 ①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②资本不足的必然产物 ③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④各社会共同的经济现象 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4 、资本集中()。 ①是分散资本的合并②能增大个别资本 ③能增大社会资本④能促进资本积聚

资本积累考试试题

资本积累考试试题 第4章资本积累 一、概念题 1. 内含扩大再生产:指依靠生产技术进步和改进生产要素质量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与此对应的概念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它是以生产的广度发展为特征的,人们通常称其为“粗放型”的扩大再生产。 内含扩大再生产的主要优点有:(1)可以广泛的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的组织形式,以大幅度的提高劳动生产率;(2)可以节约投资,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设备条件,提高经济效益;(3)可以在更高水平基础上实现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充分发挥现有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 2.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社会生产需要连续进行,这种周而复始、连续进行的生产就是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是在维持原有规模基础上的重复进行的再生产。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作为资本追加到生产上,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的资本主义再生产叫做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区别主要有: (1)生产的规模变化不同 简单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即新生产出来的产品,只够补偿在生产中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扩大再生产是指超过原有生产规模的再生产,即新生产出来的产品,除了补偿生产中已消耗的物质

资料以外,还有多余的物质资料可以追加到生产中去,借以扩大原有生产的规模。 (2)生产所带来的剩余价值的用途不同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生产在原有规模上进行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以资本积累为前提的。为了实现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资产阶级必须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积累,作为追加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投入生产。 (3)两者的意义不同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而且是资本价值的再生产,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个人消费是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的必要条件,工人是资本的附属物。 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理论虽然是对很多资本主义制度所做的具体分析,但却包含着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经济活动的共同规律,撇开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经济运行与管理也是适用的,具有重要意义。 3. 社会再生产:指整个社会或整个国民经济范围内的总的再生产。个别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关系是个别和整体的关系,个别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有机构成部分和基础,社会再生产是相互联系、相互交替的个别再生产所构成的有机总体和前提。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个别生产单位或企业,在社会分工的总体系中相互建立紧密的联系,相互交换其产品或劳务,因此,它们的存在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个别再生产正是通过这种相互联系而形成为有机的总体。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个别再生产的总和,构成为社会再生产。 4. 资本积累: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增大资本,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积累是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剩余价值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由资本家用作个人消费,另一部分用作资本或积累起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剩余价值分割为资本和收

5第五章 资本与经济发展

第五章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内容简介: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资本积累较少。发展中国家的这种现象使早期发展经济学家特别重视资本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实践也表明,过度强调资本,特别是物质资本的作用。对于发展中国家正确制定发展战略,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也有不利的影响。本章讨论了资本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的过程中的多方面的作用。 学习目标: 了解资本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掌握“大推进”理 论、“临界最小努力”理论、罗斯托(Rostow,W.W.)的“起飞”理论,理解资本形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理解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着重掌握金融深化的相关内容。 重点难点: 1.资本匮乏与贫困(重点) 2.西方学者的资本形成理论(重点、难点) 3.初始资本与资本形成(重点) 4.储蓄与资本形成(重点、难点) 5.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难点)

第一节资本与经济发展5.1.1资本的含义(掌握) 5.1.2贫困恶性循环(理解) 5.1.3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掌握)

第二节资本形成的来源 5.2.1初始资本与资本形成(掌握) 在将农业剩余转化为工业化所需的物质资本的方式上,存在两种基本的类型: 一、政府行政干预型 实行城乡隔离,运用行政手段压低粮食及其他农产品的价格,利用工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将农业剩余由农民手中转移出来,为城市工业化提供原始积累资金,城市工业化高积累的成本有很大部分又被转移到农业等传统经济部门中。 二、市场导向型 在农业方面通过土地所有制的改革和完善土地使用制度,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市场导向的农产品流通体制,又保证了工农产品交换的合理比价。 5.2.2储蓄与资本形成(理解) 5.2.3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重点、掌握)

中国资本资本原始积累的分析

中国社会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的分析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有这样的观点,资本原始积累是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是罪恶的、肮脏的、血腥的,与社会主义的中国无关。但是我们仔细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就会发现资本原始积累是指某一国家的社会生产力实现由以手工工具装备为主的古代农业经济向以大机器装备为主的近现代工业经济的质的飞跃而积累购置大机器所需的最基本的社会财富的过程,它是社会存在中社会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与社会意识中的社会形态的性质无关。正因为如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经历过资本原始积累,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实现社会生产力质的飞跃的过程中也必然要经历资本原始积累。 当然中国经历的资本原始积累只能是中国特色的资本原始积累。中国特色的资本原始积累说到底就是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保证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的前提下,通过人民公社等制度安排把尽可能的社会财富都集中起来,按现代工业国家的工业结构和国民经济结构蓝本,用计划经济的手段建立起初步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由以简单的手工工具的物质技术构成和个体简单协作的社会结合形式构成的古代农业生产力发展阶段和水平向以大机器为主要物质技术构成和专门分工与集体密切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的社会结合形式构成的社会化机器大生产的近现代生产力发展阶段和水平的飞跃。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经阶段,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道路无涉。所以叫资本原始积累恰如其分。 在建国初,我国的社会主义的原始资本积累,是指1956年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以前的初始资本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大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无产阶级运用政权的力量逐步消灭和改造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从而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1)在中国社会主义原始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对大资本即官僚垄断资本,采取的是无偿没收的办法,这是因为官僚垄断资本依附于帝国主义并和封建主 义相勾结,垄断了旧中国的经济命脉,严重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是 反动统治的经济基础;对中小资本即民族资本,采取的是和平赎买的方法, 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比较落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占较 大比重,在恢复国民经济中式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对国计民生具有积极 的作用,另一方面,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为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又 存在着不利于社会主义国计民生的校级作用,所以我们对其进行了由初级 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它改 造为社会主义国有经济。 (2)社会主义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把广泛存在的农业和手工业个体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对于农民个体经济的改造时 通过从互助组、初级社到高级社这样三个相互衔接、逐步前进的形式和步 骤实现的;对城镇个体手工业的改造时从流通领域入手,建立供销合作组 织,然后进一步进入生产领域,建立生产合作社,从而形成集体资本的。 第二,中国社会主义原始资本积累,得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后,国家的经济力量仍然十分薄弱,财力、物力仍然很有 限,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在当时帝国主义国家普遍对中国敌视的情况 下,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原始资本的积累发挥了巨大的空间。 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原始资本积累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国家的基本建

第三章+剩余价值的生产、分配与资本积累3

第三章剩余价值的生产、分配与资本积累3 一、资本总公式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三、剩余价值的产生 四、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五、资本雇佣劳动制度下工资的本质 ●工资的现象 资本主义工资在现象上是工人劳动的报酬,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或价格 这是因为: 第一,劳动要能够当作商品来出卖,在出卖之前必须已经独立存在。但工人在劳动力市场上与资本家发生买卖关系时,其活劳动是不存在的,雇佣工人的劳动是买卖结束之后才进行的。而买卖结束之后,工人的劳动又是在资本家的监督之下进行,已经不属于工人,工人无权出卖。如果工人想使自己的劳动取得独立的存在形态,就必须把活劳动变成物化劳动,即变成劳动产品。但这时,作劳动力主体的不是工人,而是小商品生产者。 第二,商品的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物,价值量的大小是由劳动时间的多少决定的。如果说劳动是商品,也有价值,那么它的价值又是怎样决定的呢?只好说,劳动的价值是由劳动来决定的,12小时劳动的价值等于12小时的劳动。这显然是一种毫无内容的同义反复。 第三,如果说工人的劳动是商品,又有价值,那么,在等价交换的原则下,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应该等于工人劳动创造的全部价值。如此一来,资本家得不到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就不存在了。 ●工资的本质 资本雇佣劳动制度下工资的本质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劳动力价值是确定工资的内在依据,劳

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工资水平的波动。 六、利润和平均利润 1.成本价格和利润 资本是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价值。资本价值增值运动上升到社会表面,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等各种具体形态,在以产业资本为核心的资本所有者与资本支配者集团中间进行分配。首先对产业资本价值增值运动及其转化进行分析与考察是必要的。所谓产业资本就是投在物质生产部门,支配雇佣劳动,直接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资本。 ●成本价格与利润 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与剩余价值(m)作为商品价值的三个本质的组成部分的揭示,是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实质的客观需要。但在现实经济运动中,对于一个资本家企业而言,这种区分则是不必要的。 在资本家看来,其商品价值无外乎是两部分:一部分是成本价格(用K来表示,K=C+V),即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的界限是混淆的,二者都被看作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费用;另一部分是利润,即资本价值的增值部分--剩余价值。当人们把剩余价值在观念上当做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形态,叫做利润,用P来表示。这样,商品价值的构成就由W=c+v+m,转化为W=K+P。 ●利润率的概念 随着剩余价值被当做全部预付资本产物这种观念在人们头脑中的固化,随着剩余价值转化利润,剩余价值率也转化为利润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以P′表示利润率,以C表示预付总资本,则利润率的计算公式为: p′=m/C 不同部门和企业的利润率水平是不同的。如以一年为期,年利润率的计算公式可以分解为: P′=M/C=m ′·v·n/C=m′·v/C·n 其中P′代表一年利润率,M代表年剩余价值,C代表预付总资本,m′代表一个生产过程的剩余价值率,v代表预付可变资本,n

资本论课程作业 资本积累过程

资本的积累过程 资本的积累过程在整个资本论体系中它的理论地位可以从这样两个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总的来说,本篇在《资本论》第一卷的范围内,是把资本积累当作资本直接生产过程的一个要素加以考察,这句话至少包含了两层意思,在这里讲的资本积累过程或者说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过程不是与资本生产过程相对立的另外一个理论部分,而是从属于资本的生产过程这个理论,而且是直接生产过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人们把资本论第一卷划分三大块,大体结构上是对的,但是说成是三个理论就错误了。第一篇讲价值理论,第三到六篇讲剩余价值理论,第七篇讲积累理论,如果把这种说法当做是教条,三大块是三个不同的理论这样的看法那就是一种形而上学错误的看法,整个资本论第一卷都是讲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而这个直接生产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生产过程。所以第七篇也不例外。这里不是和资本生产过程相对立的,相独立的,相分割的另外一个理论,把积累当做资本直接生产过程的一个要素考察,这是在第七篇前言里讲过的。首先说明了积累理论不是另外一个独立的理论,而是从属于资本的生产过程。而资本论第一卷对资本直接生产过程的分析所要揭示的问题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公式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最一般最基本、最本质的规定。是在抽象程度最高的层次上来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最基本最本质的规定。所以第七篇仍然从属于资本生产过程,用来说明资本主义最本质的经济关系的。 作为资本的直接生产要素这句话决定的第二点,这里所讲的资本的积累和再生产过程暂时撇开了流通过程这个中介。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是一个对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在这里,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互为中介。所以资本的生产过程是包含资本的流通过程在内的一个再生产过程。但是在本篇范围内对于资本积累过程和在生产过程的分析是暂时撇开了它的流通过程。把资本的积累和再生产过程仅仅看作是生产过程单纯的重复或者是扩大规模的重复,把流通的中介只在必要的范围内提一下,所以研究对象的性质把握这一点,第七篇这里讲资本积累过程是把它当作直接生产过程的一个要素来考察。从另一方面上说,如果资本论全三卷的理论联系来看,一二三卷不仅作为从整体上有一个抽象上升的理论发展过程,而且对应的篇章也有这样的关系。如果从全三卷的关系来看,那么第七篇同时具备了这样两个地位和作用。第一,它成为由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向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的一个过渡的中介和起点。因为在这篇里面资本的生产过程已经看作是一个连续的往复不断的过程。而这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是以流通为中介。因此要进一步八五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经济运动的全貌,哪怕是在抽象层次上完整地把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全貌就必须把流通过程纳入到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再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资本的流通过程从另外一个意义上就叫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里多次指出以流通为中介的再生产过程。第二,它又是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逻辑起点。第一卷第七篇和第二卷第三篇所讲有一个共同点。这个共同点都要涉及到资本在生产的物质条件问题。这都是它们的前提,这是共同的,这个物质前提包括两个方面:一个实物方面,一个价值方面。那么在第一卷第七篇我们简单地把它作为一个前提。 虽然在第一卷第五篇涉及到价值的再生产,但那是部分的。价值和实物是不一样的,只有劳动力的价值是属于真正的再生产。第三,跟第三卷的关系来看,主要是从第三卷里的第三篇利润率的下降,资本积累导致利润率的下降,导致资本过剩时的人口过剩,导致由于消费不足而引起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导致资本的毁灭。那么如果说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主要是从社会总资本的内部结构和比例失调的角度,以资本主义生产周期的角度说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不可避免性和它的物质基础。那么第一卷的第七篇则是从社会两极分化的角度,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这个角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不可避免性。在不同的周期变化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第3章资本的积累过程 经典习题及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再生产过程 答:社会再生产过程是指整个社会或整个国民经济范围内不断重复和经常更新的生产过程。社会再生产过程一方面是物质资料和价值的再生产;另一方面也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它是这两个方面的统一。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可以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就是在原有规模上进行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是大于原有规模的再生产。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 2.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答: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使生产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而且是资本价值的再生产,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1)物资资料再生产是指为了不断地进行生产,总要不断地以它的年产品的一部分再转化为生产资料或新生产的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原料和辅助材料等,从而在实物形态上去替换一年里所消费掉的生产资料,并将其并入新的生产过程。物质资料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手段。(2)从资本的价值再生产可以看出工人不仅创造了剩余价值,而且创造了可变资本;不仅创造了可变资本,而且创造了全部资本。(3)资本主义再生产不断地再生产出劳动力和劳动条件的分离,不断地再生产出剥削工人的条件和雇佣劳动关系,并使之永久化,实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3.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答: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不把全部剩余价值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的一部分合并到原有的资本中去,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本家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都是来源于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在扩大的规模上再生产着。通过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一方面在资本家手中集中了越来越多的生产资料和资本财富,另一方面则有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口转变成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他们在资本家的残酷剥削下,生活状况越来越贫困化。随着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进行,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在日益加深。 4.资本积累 答:资本积累是指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

第七篇 资本的积累过程

第七篇资本的积累过程 前面6个篇章内容回顾 商品和货币 货币转化为资本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工资 关键词: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 前六篇为后面资本主义生产和再生产提供了分析的元素(基本概念)。 第七篇资本的积累过程 第七篇是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的最后一篇,具有综合性和总结性。是在前六篇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在资本主义再生产中,将这些概念联系起来。???? 主要内容 第二十一章简单再生产 第二十二章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第二十三章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第二十四章所谓的原始积累 第二十五章现代殖民理论 第七篇资本的积累过程 引言部分 讲述研究资本积累的两个假设条件和研究资本积累方法 第二十一章简单再生产 着重论述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 第二十二章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研究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着重论述资本主义占有方式和占有规律,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在扩大再生产问题上的种种错误观点。 第二十三章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着重论述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论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的贫困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过程。 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 阐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的历史过程,揭示资本主义的积累的历史趋势,提出剥夺者就要被剥夺的革命结论。 第二十五章现代殖民理论 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现代殖民理论,进一步论证了资本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关系。 第七篇总论部分

第七篇是资本论第一卷的总结;对后面三卷内容的预先阐述。 总论主要内容: 1.研究资本积累的两个假设 2.研究资本积累的方法 3.对后面几卷的内容进行预告 共5段 第1段:资本流通的形成。资本的第一个运动是在流通领域货币转化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第二个运动是在生产领域,生产资料转化为商品;第三个运动是商品又进入流通领域,换成货币,货币又重新转化为资本。简言之,货币(资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商品——货币——资本。 第2段:资本积累的第一个条件:“资本家能够卖掉自己的商品,并把由此得到的绝大部分货币转化为资本。”并假定资本按照正常的方式完成自己的流通过程。(第二卷进行详细分析)___假设资本流通顺利,撇开剩余价值的实现。 第3段:剩余价值的瓜分。产业资本家是第一个剩余价值占有者,但不是剩余价值的最后所有者。产业资本家和社会生产中执行其他职能的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如利润、利息、地租等。(第三卷研究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第4—5段:为了理论研究需要,即对积累过程进行纯粹分析,提出了两个假定。 第一个假定:生产商品的资本家按照商品的价值出售商品,暂不考虑其他诸如资本的其他形式、再生产的条件等因素。 第二个假定:把资本主义的生产者当成全部剩余价值的所有者,当做分赃人的代表。抽象地考察积累,也就是把积累看作直接生产过程的一个要素。(抽象法) 这样并不影响理论研究的准确性,因为剩余价值无论如何分割,其总量和性质不会发生改变。此外,剩余价值的分割和流通的中介运动模糊了积累过程的简单的基本形式。为了对积累过程进行纯粹的研究,把积累当成直接生产过程中的一个要素,我们暂时忽略积累过程中的一切细节和现象。 第21章简单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 资本的再生产 雇佣工人的再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第一部分(1—3段):再生产的含义、条件和性质。 第1段:生产过程必须是连续不断的。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也不能停止生产。每一个社会生产过程,从经常的联系和不断更新来看,同时也就是再生产过程。 第2段:再生产的条件:不断地把一部分产品再转化为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 ‘任何一个社会,如果不是不断地把它的一部分产品在转化为生产资料或新的生产要素,就不能不断地生产,即再生产。”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社会在一年里消费的生产资料,只有在实物形式上为数量相等的新物品所替换,社会才能在原有的规模上再生产……这些新物品要从年产品总量中分离出来,重新并入生产过程。” 第3段:再生产和生产一样,都具有资本主义的形式。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过程只表现为价值增殖的手段,同样再生产也只表现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