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计划生育》导学案(教学设计)

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计划生育》导学案(教学设计)
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计划生育》导学案(教学设计)

( 生物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计划生育》导学案(教学设计)

Biology is a discipline that studies the species, 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origin of the evolutionary system at all levels of biology.

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计划生育》导学

案(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国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知道人口增长过快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技能目标

1、锻炼收集材料的能力。

2、计算、整理相关数据,探究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2、通过学习,加强自身对社会的责任感,理解国家“计划生育”

的基本国策。

重点和难点

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和晚育的意义。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数学推算法及运用。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师: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带给家庭的是喜悦,可带给社会、生物圈的全是喜悦吗?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观看“世界与人口”栏目的录像。

生:观看。感受人口急剧膨胀,给社会、生物圈造成的压力。

师:请大家看下面的数字资料,你有何感想?

师:上例是一对老夫妇在20世纪20年代初到20世纪90年代未这段时间共繁衍后代50人,净增加人数47人。一个家庭尚且如此,那么我们整个国家的人口增长趋势又如何呢?请同学们阅读资

料分析,结合讨论题1、2、3进行分析,展开讨论。

生:在老师指导下讨论。指导提纲如下:

出示资料:199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5446亿美元,居世界第7位,人均占有量却处在第125位;1996年,我国钢产量为1亿吨,居世界第1位,人均占有量却处在第100位以后;1995年,我国煤产量为12.4亿吨,居世界第1位,人均占有量却处在第75位;1996年,我国粮食产量为4900亿公斤,居世界第1位,人均占有量却处在第80位。

生:人口问题确实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实在该计划生育啦……(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第四节计划生育)

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

师:请同学们汇报交流课前调查的某个家族几十年来人口增长的情况。

生:(选代表汇报交流)。其中一例如下:

我国从哪年到哪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加快?(1949~1989年)请推测

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

从资料中可以看出,1989年以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明显减缓,试分析这是为什么?(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

师:计划生育的目标是什么?具体要求又是什么?请大家带着以上问题看书自学“计划生育”部分,找出答案。

生:在书上划出计划生育的目标: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师:请大家注意,在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中,有关晚婚这一条的要求是:提倡比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2~3年结婚。想一想,为什么男性的结婚年龄比女性的大2岁呢?可结合上节课内容考虑。

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到:男孩和女孩开始身高突增和睾丸、卵巢开始发育的年龄有差别:一般地说,女孩早于男孩2年,女孩是8.5~9岁,男孩是10.5~11岁。所以,结婚年龄这么规定,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导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学习目标: ①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②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学习重点和难点: 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学习过程: 【前置学习】 1.观察早期的古人类化石,发现并提出题,根据书上的提示,分析“露西”和“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进化的地位。 2.古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证据及历程,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形态、劳动、使用工具、语言等方面的变化。 【展示交流】分小组交流以上内容(小组长展示) 【合作探究】 1.学生观察图中的要点(骨骼的长短、粗细,骨盆的形态等)并进行分析,引导答疑,树立进化的观点。 2.人类进化过程中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明白了些什么呢?想到了些什么呢? 【达标拓展】 1.下列人类与类人猿的关系中,错误的是( ) A.类人猿是人类的祖先B.类人猿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 C.类人猿与人类都起源于森林古猿 D.类人猿与人类发生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各自生活的环境条件不同 2.下列人类的基本特征中,不是伴随直立行走出现的是( ) A.后肢增长B.骨盆变短变宽C.语言的产生D.脊柱呈S形 3.是进化论的建立者。他认为人类和现代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的森林古猿,由于的改变和自身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着的方向发展,肢解放出来,臂和逐渐变得灵巧,能使用和制造。 【教学反思】

第一章第二节人的生殖 学习目标: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 学习重点和难点: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学习过程: 【前置学习】 一、观察图片4-3到4-6并阅读P8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4-3 4-5,分别标出图4-4 4-6中各生殖器官的名称。 2.男性生殖系统中,产生生殖细胞的器官是,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是;女性生殖系统中,产生生殖细胞的是,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是。 3.睾丸的功能是和;卵巢的功能是和。 4.子宫是的场所。

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贵化中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第一、二章测试题 (时间:45分钟总分100) 班别: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 一、填空题(共45分,每空3分) 1、古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使人类和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 A. 声音 B. 信号 C. 语言 D. 直立行走 2、胚泡最后植入的位置是() A. 子宫 B. 卵巢 C. 输卵管 D. 阴道 3、男孩出现遗精的年龄一般是() A. 10岁 B. 15岁 C. 18岁 D. 20岁 4、较早出现的古人类化石是() A. “露西” B. “东非人” C.北京人 D. 山顶洞人 5、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 A. 子宫 B. 卵巢 C. 输卵管 D. 阴道 6、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的时间一般为()左右 A. 320天 B. 300天 C. 280天 D. 250天 7、人体中最大的细胞是() A. 白细胞 B.红细胞 C. 神经细胞 D. 成熟的卵细胞 8、青春期发育突出的特征是() A. 身高和体重迅速增加 B. 肺活量显著增大 C. 性发育和性成熟 D. 神经系统的功能日益完善 9、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 A. 童年期 B. 青春期 C. 成年期 D. 老年期 10.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是() A.蛋白质 B.无机盐 C.脂肪 D.糖类 11.患脚气病是由于食物中缺乏()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 1 生素D 12.被誉为“第七类营养素”的是() A.蛋白质 B.维生素 C.胡萝卜素 D.膳食纤维13.下列做法中,未注意食品安全的是() A.生产绿色食品B.用清水浸泡、冲洗水果蔬菜C.吃发芽的马铃薯D.买肉时看肉是否是检疫合格的 14. 我们在买各种包装食品时,一定要关注() A.食品袋上的营养成分 B.保质期 C.生产日期和生产厂家 D.以上三项都是 15.淀粉在口腔中消化成() A.葡萄糖 B.麦芽糖 C.维生素 D.氨基酸 二、填空题(共18分每空1分) 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___________,曾广泛分布在___________洲等地区,尤其是_______洲的热带丛林。 2、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是___________。 3、卵巢能产生_________细胞和分泌_________激素。 4、高等动植物和人类的生命都开始于一个小小的___________开始的。 5、胎儿从母体产出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 6、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_________。其具体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进入青春期后,会出现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如男孩会出现_________、女孩会出现__________。 8、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创建者是__________。 9、在计划生育的具体内容中,__________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__________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三、填图题(23分)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资源目录 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2、3 4.1.2人的生殖3、4 4.1.3青春期5、6 4.2.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6、7、8、9 4.2.2消化和吸收10 4.2.3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11、12、13、14 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4、15、16 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6、17 4.4.1流动的组织──血液18 4.4.2血流的管道──血管19、20、21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21、22、23 4.4.4输血与血型24、25、26 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26、27、28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28、29、30 4.6.2神经系统的组成31、32、33、34 4.6.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35、36、37 4.6.4激素调节38、39、40、41 4.7.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1、42、43 4.7.2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44、45 4.7.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45、46

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 ①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③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④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 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②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③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人类的起源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认识观察现代类人猿 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叙述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相 关资料和内容,小组之间相互交 流。 倾听教师有关生物进化论与神创论 的介绍,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观看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 通过对比找出现代类人猿与人的异 同点。 通过观察图片和录像片,小组以合 作的方式尝试性地描述森林古猿的 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介绍有关生物进化论观点与神创论 观点的争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科 学发展的历史中,存在着唯物观和 唯心观点的斗争。 指导学生阅读图书和观看录像,启 发学生发现问题、思索、回答,并 补充。 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运动方式、捕食 等方面大胆进行想像,并进行适当 的补充。

七年级生物学上、下册思维导图和知识点1

第一单元认识生命 第1、2章生命的世界探索生命思维图导航 认识生命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 第3、4章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思维图导航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考点全解读 考点一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 显微镜中能够调节视野明暗的有反光镜和遮光器(要使视野变亮,用大光圈、凹面镜、要使视野变暗,用小光圈、平面镜);视野内污点的判断方法是移动玻片、污点动、则污点在玻片上,转动目镜、污点动、则污点在目镜上,如果都不动,污点就在物镜上;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倍数乘以目镜倍数,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看到的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 考点二临时装片的制作 动物、植物细胞2装片的制作方法(注意识图排序)植物:擦、滴(清水)、撕、展、盖、染、吸,动物:擦、滴(0.9%生理盐水)、刮、涂、盖、染、吸,盖盖玻片的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将盖玻片的一端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其目的是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染色时要达到最佳效果应该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整个标本。 考点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和生命活动的功能单位。。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内有线粒体)、细胞核三部分,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部分有)。各部分的功能如下:(要结合具体的情景问题理解)。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作用。 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和控制物质进出的细胞作用。 细胞质:物质合成与分解的场所,可加速细胞内的物质交换。 细胞核:近似圆球状,含有遗传物质,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产生,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并释放能量。 液泡:含有细胞液,使植物体表现不同的颜色和味道。 2.生物体由小变大原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注意: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分裂成体细胞时染色体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分裂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不复制因此减半)。细胞的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

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B) 教师寄语: 探索人类起源,开创世界未来。 教材分析: 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许多问题目前尚无定论,为此本章注意突出有关的基本观点,即人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森林古猿,并指出可以用古人类的化石和遗物作为证据进行研究。另一方面,本节内容具有开放性,指出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问题目前仍有许多争议,这是正常的。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故本节重难点是人类的起源、证据、进化的过程。本节内容常以选择或简答的形式考察人类起源及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人类起源于古代的森林古猿,能说出人类起源的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资料分析及探究活动,找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我是从哪里来的?”“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请阅读课本1---5页回答以下问题:

4、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为人类呢? 二、合作探究 (一)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 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第2页插图并结合课前查找的有关类人猿资料,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比较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及不同之处,完成下列问题: 1、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2、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 三方面不同。现在,人类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数量日益减少,为什么?。 4、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是。 (二)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4?5页,各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分析总结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的证据。(每组选一人阐述本组观点,其他组成员补充。) 提示: 1、设想当时森林古猿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环境的改变如何迫使森林古猿下地生活? 3、森林古猿下地生活中又遇到了哪些问题? 三、拓展创新 1、现代的类人猿(如黑猩猩)还能再进化成人吗?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最新最全】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第八章人体的营养 第1节人类的食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记叙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并能举例说明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②学会收集、整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和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等。 ③学习用列表法比较、概括、总结知识的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关注、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说明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难点 ①用化学方法检测蛋白质和维生素C。 ②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③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方法探究实验 课型探究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利用多媒体展示二组图片,一组是非洲难民孩子骨瘦如柴,无力行走,在地上卷曲等;另一组是现在我国部分儿童少年过度肥胖的图片。 提问:为什么有的人骨瘦如柴?有的人肥胖得迈不动脚?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二组图片提出问题,且作出初步的结论? 学生提出问题和作出结论:(1)两组图片上孩子体态上的明显差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可能是营养问题。(2)这两组图片中儿童少年是不是得了营养方面的病?一是营养不良,一是营养过剩。(3)是不是与生活环境有关?一个生活环境艰难,一个生活环境优越。 总结并引出课题:是的,他们如此强烈的反差却是因为同一原因,就是都与营养相关,都是营养方面出现问题造成的。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健康,就是科学营养。科学营养离不开营养物质,而我们获得营养物质的主要途径是摄取食物,那么食物究竟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物质呢?这就是

七年级生物学下册教案

七年级生物学下册教案

第三节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 2、关注食品安全 3、尝试运用有关合理营养的知识,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关心长辈的饮食。 4、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5、关注食品安全;掌握食品安全的有关知识。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在健康生活中的意义;②学生通过分析,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难点: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将所学知识上升为意识,再由意识转化为行为。 课前准备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课前明确课题的目的后,经商讨制定调查或收集资料方案,展开调查或收集有关合理营养、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课前尝试为家长或自己设计一份午餐食谱;自带各种类型的食品包装袋;课前询问家长购买肉类、鱼类及其它食品时是怎样挑选的。 教师:课前收集若干食品的包装袋和包装盒,以备学生需要;电视报刊中关于食品安全的信息;课前培训学生。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通过前两节内容的探究,知道了食物中含有人体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并通过人体相关结构的消化、吸收转化为人体细胞自身的物质和能量,那么在探讨本课题之前,先请同学们展示教师上节课后布置的任务──为家长或自己设计一份午餐食谱,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按次序将它贴在黑板左侧。到底哪个小组设计得最合理呢?探讨完这节内容后大家再来评一评。 接着教师列举某同学(一位大学生)为追求苗条,盲目减肥不正常吃饭最后失去生命;我校部分学生长期用方便面、烧烤等小食品代替午餐导致身体瘦弱;与之相反,据有关报道称:近几年我国肥胖儿童比例上升趋势显著;当地大家很熟悉的吃婚宴导致集体中毒等事例,引出不注意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带来的严重后果。(学生也可根据收集的资料补充说明其危害性)。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书上有关报道,加深对重要性的认识,引出课题。 那么什么样的营养结构才叫合理?你将来想成为一名技艺高超的营养师吗?什么样的食品才算安全呢?引出第一点内容。 一、合理营养

七年级生物下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66283word版本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 导学1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学习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学习重、难点】: 1.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露西”时代的古人类适于下地生活的特点是:上肢___________,下肢___________。 2、我国的古人类化石非常丰富,著名的北京人化石发现于______________。1929年,________ 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化石。 3、人类和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但在发展进化的过程中,人类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能够不断地改变环境,成为地球的强者,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 二、合作探究 任务一:认真阅读教材P2至P3思考: 4、教材中的四种现代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那些地方 ? 大猩猩黑猩猩 长臂猿猩猩 它们的生活方式的共同点是。 其中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5、今天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原因是什么? 6、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相似,但与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7、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任务二:认真阅读分析教材P4至P5内容思考 8、“露西”少女的化石与现代人类较为相似,想象一下他的运动方式会是什么?

三、系统总结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自然条件: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自身的变化: 创造和使用。 四、生活链接 现代的类人猿是否有一天会进化为人类? 五、反馈检测 10、许多生活的森林古猿,由于使前肢解放出来,臂和手变得灵巧,为使用、制造工具提供了前提;随着制造的工具越来越来复杂,并且使用了火,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因此相互之间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 11、人类和黑猩猩有许多相似之处,这说明() A 黑猩猩是人类的原始祖先 B 人类是由黑猩猩进化而来的 C 人类是黑猩猩进化的一个分支 D 黑猩猩和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 12、古猿进化成人,人脑比猿脑发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古猿的直立行走 B 古猿的手和足得到了发展和改善 C 古猿转移到平原上生活 D 古猿进行劳动和集体生活 13、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人类起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B 生命起源与原始大气 C 人类起源于现代类人猿 D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第8章人的生殖与发育 第一节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识别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识别卵子和精子,描述受精过程 3、描述胚胎发育过程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说明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是重要的生殖过程 2、说明睾丸产生精子和卵巢产生卵子 教学难点: 说明睾丸和卵巢是主要的生殖器官;描述胚胎发育过程以及胚胎发育的条件和场所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

一、、引入:你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吗? 二、、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来源,教师总结引入课题 三、学生活动: 1、观察图8—1和图8—2小组讨论说出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讨论:为什么说睾丸和卵巢分别是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 3、分组讨论精子和卵子排出的路线,然后每组代表上黑板画出示意图 4、显微镜观察动物的卵子和精子玻片标本 5、阅读课文讨论:(1)精子和卵子是在什么地方相遇的? (2)什么是受精作用(3)精卵结合而成的细胞叫什么? 6、学生自学课文内容,了解常用节育方式提出心中的问题或疑惑 7、学生讨论:(1)新生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2)精卵结合后在什么地方发育? (3)为什么回有“十月怀胎”之说?(4)人是从什么地方分娩出来的?(5)母体是通过什么结构向胎儿提供营养物质的? (6)你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 四、教师活动: 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给予补充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 六、练习:课本第6页:自我评价1、2、3、4 (请学生讲解) 思维拓展(学生讨论) 板书设计:

2015版(新人教版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导学案【全册,38页】

课题: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课时) 学前预习 个案一.明确目标 1.进化论的建立者是谁? 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谁? 3.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是怎么样的? 二.知识结构 1.进化论的建立者: 2.现在类人猿与人类共同的祖先: 3.现代类人猿主要有四种:,,,。 4.森林古猿的生活方式:以为主的热带丛林生活。 5.从猿到人的进化 (1)起源地:地带。 (2)证据:古人类学家在那里发现了许多早期,也就是石化了 的,遗物和。 三.疑难问题(通过预习,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 学中探究 一.小组探究 1.现代类人猿有哪些形态结构特点?他们是怎么样生活的? 2.人猿区别的标志是什么? 3..从露西少女的骨骼化石可以看出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 4.从“东非人”的石器化石可以说明什么? 5.现在的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类吗?为什么? 6.“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人猿同祖,人类有哪些行为使得现在 的类人猿数目日益减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濒危的现存猿类?

二.点拨释疑 学后检测 一.练习测试 1.现在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A长臂猿 B 森林古猿C北京猿人D类人猿 2.古人类能够更好的交流和合作是因为() A火的使用 B 语言的使用C工具的使用D直立行走 3.促使森林古猿下地活动的直接原因是() A在树上活动范围小 B 喜欢地面的生活 C天敌增多D森林大量消失 4.下列各项中,不是促进神龙古猿进化到人类的是() A产生面部表情B使用并制造工具 C 用语言交流 D 在陆地上生活,直立行走,手足分工 5.客观事实是提出观点的依据,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叙述, 6.属于事实的是() A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50万年前到20万年前 B北京周口店地区发现了北京猿人的化石 C北京猿人,亚洲直立人起源与非洲 D其他地区50万年前到20万年前,没有北京猿人生活 二.拓展题 6.类人猿与人类的不同 (1)生活环境:现代类人猿生活在,生活方式是,而人类生活在。 (2)运动方式:现代类人猿的运动方式是,而人类的运动方式是。 (3)工具的使用:人类能够制造并使用工具,而类人猿。(4)脑的结构:人类的大脑比现代类人猿的,而且出现了主管的区域。 (5)火的使用:人类会用烧烤食物。 三.得失反思: 四.给老师的建议: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1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知识与技能: 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过程与方法: .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 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难点: .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多媒体课件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自从人类第一次冲出地球、飞向太空、登上月球,接连向火星、木星、土星发出探测器以来,至今仍未发现生命。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只有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 师:对,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郭沫若老先生在《女神》中对地球的赞美,从中去思考人与地球上生物圈的关系。 生:(一学生领读、全班齐读) 师:我们人类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依赖于生物圈,同时人类的活动还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并进一步探究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是孩提时代你们向爸爸妈妈提出的问题。也许爸爸妈妈的回答给你幼小的心灵以暂时的安慰,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又有了新的困惑。从这一节课开始,让我们共同解答你们的这些困惑。“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让我们追随科学家的足迹来探究人类起源的奥秘。 二、小组讨论,探究新课 师: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有数百年的历史,现在仍有许多问题是悬而未解的。在这方面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想了解些什么呢? 生:(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 师:说到人类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和他

2013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十三章 健康地生活 第一节 健康及其条件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第十三章第一节健康及其条件 课题第十三章第一节健康及其条件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概述健康及其条件。 (2)理解吸烟、酗酒、吸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能够概述合理用药的常识。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讨论发言和阅读资料,培养他们表达交流、分析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吸烟、酗酒、吸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的知识,使学生更加珍爱生命。 重点难点重点: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难点: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 学习过程 学案导案 预习导学健康习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当今社会的三大公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酒精中毒分为_____和______两类 烟雾中成分明显有害的有______、_____、_____等。 毒品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有_____、_____、_____。 毒品损害人的_____和 _____,影响______系统、______系统和 ______的功能,还会降低人的______功能 预习本节内容并 做相关题目,了 解关于健康的一 些知识.

课堂探讨通过预习并结合生活实际小组内对如下问题进行讨论并做出总结. 1.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2.怎样拥有健康? 3.当今社会的三大公害是什么? 每个小组依次派代表汇报自己的观点,其他小组评价,提问 学生观看演示实验,并感受酒精的害处. 学生阅读资料,认识到关注健康重要性. 以小组为单位对 如下问题进行讨 论,并做出总结: 依次让每个小组 依找代表汇报本 组对相关问题的 看法,其他小组 对其观点作出评 价,提出问题,质 疑. 教师演示酒精对 水蚤心率影响的 实验,使学生认 识到酒精的危 害. 发给学生一份关 于烟草知识的资 料,让学生认识 其危害,珍爱自 己. 知 识反馈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积极配合,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对 有关问题作出概 括,总结。 结论:要养成健 康的生活习惯; 达到身心健康, 远离烟酒,远离 毒品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导学案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主备人:陈大治时间:xx-2-16学习目标:①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②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学习重点和难点: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学习过程: 【前置学习】 1、观察早期的古人类化石,发现并提出题,根据书上的提示,分析“露西”和“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进化的地位。 2、古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证据及历程,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形态、劳动、使用工具、语言等方面的变化。 【展示交流】 分小组交流以上内容(小组长展示) 【合作探究】 1、学生观察图中的要点(骨骼的长短、粗细,骨盆的形态等)并进行分析,引导答疑,树立进化的观点。 2、人类进化过程中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明白了些什么呢?想到了些什么呢? 【达标拓展】

1、下列人类与类人猿的关系中,错误的是( ) A、类人猿是人类的祖先 B、类人猿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 C、类人猿与人类都起源于森林古猿 D、类人猿与人类发生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各自生活的环境条件不同 2、下列人类的基本特征中,不是伴随直立行走出现的是( ) A、后肢增长 B、骨盆变短变宽 C、语言的产生 D、脊柱呈S形 3、是进化论的建立者。他认为人类和现代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的森林古猿,由于的改变和自身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着的方向发展,肢解放出来,臂和逐渐变得灵巧,能使用和制造。 【教学反思】 第一章 第二节人的生殖主备人:陈大治时间:xx-2-16学习目标: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学习重点和难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的生殖》教案

《人的生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⑴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⑵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技能目标:⑴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 ⑵收集和分析有关资料。 情感目标:与父母交流自己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增进敬爱父母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难点:⑴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 ⑵与父母交流自己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增进敬爱父母的感情。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材料和相关用具 2、学生 课前预习:①请教家长:我是怎样来到世上的? ②请教母亲怀孕时间是多久?怀孕时有什么感觉? ③收集和分析有关资料,谈谈酒精、烟草和某些药品为什么会对胎儿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有哪些表现。 教学过程: 引入:生殖系统 生殖过程:自然界生物生殖的图片,例如花、海马等 其实所有生物都有生殖现象,人类也同样有。生殖是自然界很普遍的现象。新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件神圣的事情。要正确的看待生殖。 那么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一个个体又是怎样来到世上的呢?课前老师让大家问问妈妈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妈妈是怎么说的? 哪一个答案比较准确呢?那么,我们怎么会在妈妈的肚子里?我们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样一天天长大的呢?这恐怕有些父母说不清楚的。也有些父母认为生殖问题太敏感而回避回答,这是不正确的。其实,人的生殖同被子植物的开花结果相类似,也是由雌雄生殖细胞相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通过这节课,你会知道人是怎么来到这个世上的。回家后可以给父母讲讲,将来也可以给你的孩子讲讲。 大家互相观察,男女同学外观上有什么明显差别?

看看这两幅相片,猜猜哪个是小男孩,哪个是小女孩(出示两张七八个月大的小孩相片)。小时候男孩、女孩外貌差别不大,人们主要靠什么确定其性别呢? 男女最本质的区别是生殖器官的不同。大人和小孩的也不同。这是人体男性的生殖器官和女性生殖器官的图片,请大家观察这两幅图片,然后分别完成课本图和课后,等一下同学们上来回答。老师这里有一些纸条,分别是一些器官的名字和功能,待会我请两个组的同学按照序号把相对应的答案贴到黑板上来。最后一道题就让一些同学把答案跟大家分享一下。现在请大家开始。我们待会看哪个组完成的最快? 在男女生殖系统中,产生和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什么?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子宫的名称和它的功能有关吗?为什么? 了解了生殖系统后,我们来一起看一下生殖过程究竟是怎样的?接下来老师会播放一段关于生殖过程的录像,请大家观看录像后,完成课前老师发下去的纸条,看哪位同学完成的最快,现在请大家先看清楚纸条上要求回答的问题,可以相互讨论→录像(生殖过程)把答案用投影展示出来,请大家根据生殖过程想想:人们常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种说法准确吗?你们问过妈妈后,结果是否符合呢? 完成第三题后提问:母亲在怀孕的时候是什么感觉?为什么酒精、烟草和某些药物会对胎儿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对母亲来说,生育不容易;对父母来说,养育子女更辛苦。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作业: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七年级《生物学》下册知识点总结.doc

七年级《生物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三、人体的呼吸 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道的组成: 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呼吸系统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痰的形成: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有纤毛,能不停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 2)、肺(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2)结构: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气体交换 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 2)人在平静呼吸时,肋间外肌、膈肌、肋骨、胸骨、胸廓和肺的变化: 3)原理:呼吸肌收缩和舒张胸廓扩大和缩小肺被动地扩大和回缩吸气和呼气 4) 体内气体的交换: 二氧化碳 (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肺泡

氧气 氧气 (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3、空气的质量与健康: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健康大气中的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极大 有害物质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 四、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种类形态特点功能病症 红细胞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贫血 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功能和保护作用发炎 血小板个体较小,形态不规则,无细胞核止血和加速凝血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汇总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人是由猿进化来的。(×)易错点 2、人类的进化过程: 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使用火、大脑发育、产生语言、最后进化成人类。 1)森林古猿从树上到地上生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环境因素的变化) 2)古猿在进化成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语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古猿进行集体劳动和生活。 3)人与现代类人猿的根本区别是:直立行走。两足直立行走可使人类祖先:①身体重心下移②下肢骨更粗壮③脊柱由弓状变为“S”形。 4)语言的发展对大脑进一步进化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5)脑容量的增加使早期人类具备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条件,同时大脑增加了新功能,能够利用语言相互交流合作,总结经验,更加适应环境,促进了人类的发展。 3、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类人猿是黑猩猩。人类与现代类人猿开始出现分离的时间大概是距今约600万年前,而目前它们数量急剧减少原因是人类不断开发现代类人猿赖以生存的森林,以及人类对现代类人猿的乱捕滥杀和严重的环境污染等原因,都使得现代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 4、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遗迹。是研究人类起源与进化的最直接有力的证据。 第二节人的生殖 1、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男性最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内生殖器附睾:位于睾丸的背面,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外生殖器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 阴茎和尿道:排精、排尿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女性最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内生殖器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月经流出,精子进入、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阴 (3)精子、卵细胞和受精

七年级生物下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23835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 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 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学习重、难点】: 1. 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2. 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露西”时代的古人类适于下地生活的特点是:上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肢______________ 0 3、我国的古人类化石非常丰富,著名的北京人化石发现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1929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了第一个 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化石。 4、人类和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但在发展进化的过程中,人类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能够不断地改变环境,成为地球的强者,其主要原因是: 二、合作探究 任务一:认真阅读教材P2至P3思考: 5、教材中的四种现代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那些地方? 它们的生活方式的共同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其中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_ 6今天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原因是什么? 7、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相似,但与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任务二:认真阅读分析教材P4至P5内容思考 8、“露西”少女的化石与现代人类较为相似,想象一下他的运动方式会是什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资源目录 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2、3 4.1.2人的生殖3、4 4.1.3青春期5、6 4.2.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6、7、8、9 4.2.2消化和吸收 10 4.2.3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1、12、13、14 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4、15、16 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6、17 4.4.1流动的组织──血液 18 4.4.2血流的管道──血管 19、20、21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4.4.4输血与血型 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4.6.2神经系统的组成 4.6.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4.6.4激素调节 4.7.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7.2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4.7.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21、22、23 24、25、26 26、27、28 28、29、30 31、32、33、34 35、36、37

38、39、40、41 41、42、43 44、45 45、46 1 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 ①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③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④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重点和难点 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②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③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课时分配 2课时教学设计 2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套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 ①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③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④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重点和难点 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②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③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授课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人类的起源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认识观察现代类 叙述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相 关资料和内容,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倾听教师有关生物进化论与神创论 的介绍,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观看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 组织交流、评价,并补 充。 介绍有关生物进化论观 点与神创论观点的争论,引 导学生认识到在科学发展的

人猿 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 通过对比找出现代类人猿与人的异 同点。 通过观察图片和录像片,小组以合作 的方式尝试性地描述森林古猿的生活情 况。 历史中,存在着唯物观和唯 心观点的斗争。 指导学生阅读图书和观 看录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 思索、回答,并补充。 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运动 方式、捕食等方面大胆进行 想像,并进行适当的补充。 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 环境的变化(地壳的运动导致) 分析课本中的资料,小组之间互相质 疑、讨论,达成共识:地壳的剧烈运动, 使自然环境发生变化,促使一部分森林 古猿下地生活。 组织学生分析,教师进 行补充、纠正。 古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证据及历程 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 观察早期的古人类化石,发现并提出 问题,根据书上的提示,分析“露西” 和“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 进化的地位。 小组讨论、分析交流:人类在起源和 发展过程中,在形态、劳动、使用工具、 语言等方面的变化。 分组游戏。(肢体表达一句话的意 思,体会语言的重要性) 指导学生观察图中的要 点(骨骼的长短、粗细,骨 盆的形态等)并进行分析, 引导答疑,树立进化的观点。 强调人类进化过程中几 个方面的重要变化。 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应很 好地运用语言与他人交流。 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发展 小组讨论: 明确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 逐渐进化来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 生态规律。 人猿同祖,人猿应友好相处。我们有 责任保护好珍稀、濒危的现代类人猿。 教育学生树立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的观点。 渗透保护珍稀、濒危动 物的情感教育。 课后作业: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最新范文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 生物具备合成代谢以及分解代谢,这是互相相反的两个过程,并且可以繁殖下去,这是生命现象的基础。自然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组成的,无生命的(包括物质和能量)叫做非生物,(新陈代谢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供大家参考。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1: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教学目标: 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的结构简图。 教学重点: 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教学难点: 以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 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教学过程: ò?¢进入实验室先填好记录本,回实验实验过程。(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 t?¢迅速拿出显微镜,对好光。 èy¢ 如果把一根头发、一张厚纸放在物镜下面,看看能否看清楚它们的结

构?(不能)必须把玻片弄到薄而透明。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对所观察的材料进行处理,制成玻片标本,然后进行观察。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有的生物非常微小,也可以直接做成装片)。 这些玻片可以做成永久的(可长期保存)或临时的(不能长期保存)。 ¢看书本P42的材料用具,看看哪些材料不明白它们的作用,举手问老师。 (介绍稀碘液的作用是染色,载玻片作用是托载标本的玻璃片,盖玻片的作用是覆盖标本的玻璃片)。 ¢ P43的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方法步骤:(用一个字总结各步骤)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擦)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滴) 3、用镊子把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皮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取、展) 4、用镊子夹起盖皮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