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笔记
第一章 绪论
1、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解释
(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孔子、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代表人物:凯尔逊
(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利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韩非子、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代表人物: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
2、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的论断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论述,我们可以将政治的实质和含义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3、政治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4、中国古代政治学
儒学的主要典籍是《论语》和《孟子》,它的政治原则为:“礼治”“德治”和“王道”。
法家的代表作《韩非子》,主张“法治”和“霸道”。
道家的代表作《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5、西方政治学
1、西方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是古希腊时代最为著名的思想家,他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提出并论证了“神创等级论”、“正义国家论”的政治理想和主张,他所设想了《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第一个试图将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加以区别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真正开山之作,他本人也由此而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
2、中世纪是西欧社会的黑暗时代,当时的主题是人与上帝以及教会之间的关系,其主导思想是神学世界观。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世界观。
3、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
4、15世纪至16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时期,马基雅维里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他的代表作有《君主论》,布丹的代表作《共和六论》,莫尔和康帕内拉为代表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政治思想,

代表作有《乌托邦》和《太阳城》。
5、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荷兰的格老秀斯和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美国的杰斐逊、潘恩和汉密尔顿等,他们根据自然权利和自然法理论提出的天赋人权学说,社会契约理论、分权制衡学说。
6、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和变革阶段。以孔斯坦、边沁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以孔德、斯宾塞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政治思想家。
7、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世界的范围不断扩大,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政治、经济矛盾也日趋尖锐化和复杂化。
第一个阶段从19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个时期的西方政治学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
第二个阶段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为适应这一变化,资产阶级政治学也从国家制度的研究转向政治权利的研究。
第三个阶段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研究方向又从以权利研究为主逐渐转变为对公共政策的研究。
6、《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它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做了系统的阐述,其主要内容是:
第一,《宣言》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
第二,《宣言》明确提出了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第三,《宣言》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第四,《宣言》强调指出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真正的民主。
第五,《宣言》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7、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学研究还需要采取一些具体的研究方法。其中比较常有的有:
(1)历史研究法。从政治现象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目的是探讨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发展的规律性,并预测政治现象的发展趋势。
(2)制度研究法。就是从政治制度的形成与演变角度,来探求制度结构类型变化规律的方法。
(3)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通过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现象的相同点和相异点,来发现政治现象本质和规律的方法。
(4)结构功能研究法。政治结构功能分析方法,主要是试图通过剖析政治结构和政治功能来揭示政治系统运转的规律性。
8、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方法是本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征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来

研究影响人的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并力图从中找出人类政治行为的规律性。
行为主义政治学在方法论上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即单纯使用现象调查和计量的方法来说明政治行为的动机和规律性,因而无法认识政治现象的本质。



第二章 国家与阶级
1、氏族
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它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
原始社会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以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联系社会成员是氏族制度的本质。
第二,氏族是实行原始民主制的全体氏族成员的共同的管理组织。氏族制度的组织结构是议事会。
第三,在氏族组织内部,所有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都有互相帮助和保护的义务。

2、原始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
第一,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不同部落都开始有了剩余产品。
第二,由于生产的增长,剩余产品的日益增多,私有制出现了。
第三,父权制代替母权制和家长制家庭的出现。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这是人类社会野蛮时代高级阶段的产物。
第一,奴隶制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个体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耕地成为私有财产。
第三,部落联盟出现。
社会分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就产生了直接为交换的商品生产。由于交换的发展,从社会中分离出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交换的阶级——商人阶级。
第一,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金属货品。
第二,由于商业活动、土地的买卖与变化,人们为谋生而流动,使原来的氏族与部落的居民杂居起来。
3、国家的起源
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第二,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第三,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
4、国家产生的三种形式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揭示了国家在氏族制度废墟上产生的三种主要形式:
第一种是雅典国家的产生形式。
第二种是罗马国家的产生形式。
第三种是德意志国家的产生形式。
5、国家与氏族的区别
国家根本区别于氏族组织的主要特征有如下两点:
第一,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第二,公共权利的设立。
6、剥削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
1.神权论
神权论亦称君权神授论。这种理论认为

,国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利来源于神,即上天或上帝。
2.契约论
契约论的基本论点,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阶级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结果。其中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集契约论说之大成。
3.暴力论
暴力论者认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是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7、如何理解列宁关于国家的定义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
列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的具体含义:
第一,国家是阶级社会的组织。
第二,国家是统治阶级。所谓国家的本质,就是指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或称哪个阶级的专政。
第三,国家是个机器。
8、公共权力(国家权力、政治权力)
国家权力(亦称政治权力、公共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权力。
9、国家三要素
往往从国家主权、领土、居民三个方面来界定国家,故称为“国家三要素”说。这是从国家的表面现象,从政治地理意义上解释国家。它的要害是抹煞国家的阶级实质,掩盖国家的本质和阶级使命,因而是不科学的。
10、国家职能
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
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运用暴力、法制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存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能。
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物的社会管理职能。
国家的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政治职能是社会职能的前提;另一方面,政治职能又必须以社会职能为基础。
它们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的基本趋势是:政治职能将随着社会的发展,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范围的缩小而逐渐缩小其作用范围,而社会管理职能则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日益扩展、深化。
11、国家消亡的条件
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的完全消灭,是国家消亡的政治条件;
旧社会分工和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差别的消除,是国家消亡的社会条件;
全体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是国家消亡的精神条件;
在全世

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使全人类获得解放,是国家消亡的国际条件;
而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国家消亡的最根本条件。



第三章 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1、国家的历史类型
国家的历史类型问题,是指国家的分类问题。系统地对国家进行分类,最早是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他以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数多少为标准,把国家分为三类:君主国、贵族国、民主国,他又以国家所谋求的目的不同,把国家分为正常的与变态的两类。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了划分国家的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即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实质。按照这一标准,国家的历史类型,是对建立在同一类型的社会经济基础和具有共同阶级特征的一切国家的共同特性的概括。
在这些生产方式中占主导地位的阶级分别是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因此,国家的历史类型相应地分别是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2、革命和改革的区别
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政治革命。
政治改良是社会政治变化的另一种方式。但是,它不是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方式和途径。
革命与改良的区别:3点
第一,革命表示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转移到另一个阶级手中,而改良是在不改变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情况下,通过局部的,个别的某些现状的改善来缓和社会矛盾。
第二,革命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的必然现象。而改良则是在被统治阶级的压力下,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让步的政策。
第三,由于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必须用暴力手段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它是一种激烈的社会变动。而改良则是渐进的,是一种和平的,局部的改造的过程。
一切剥削者类型的国家,都是通过社会变革更替的。
3、奴隶制国家
奴隶制国家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剥削阶级专政的国家。
奴隶制国家是建立在奴隶主占有制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奴隶主不仅占有全部生产资料,而且还占有生产者——奴隶本身。
奴隶主占有制社会的这种阶级结构,就必然地形成奴隶阶级同奴隶主阶级的尖锐矛盾,自由贫民与奴隶主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和斗争。
实质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专政。
古代东方的奴隶制国家,如埃及、巴比伦、亚速、波斯等国,都采用君主制,即所谓东方暴君制。在这种国家里,全部国家权力在形式上属于世袭的君主,他通过复杂的军事官僚机构来管理国家。
在古希腊的城邦国家—雅典,则采用奴隶主阶级

的民主制。表现为“人民大会”具有很大权力和公职人员是由选举和抽签产生的。
在古罗马和斯巴达这样的奴隶制国家中采取的贵族制。表现为由奴隶主阶级中少数显要贵族组成元老院(古罗马)、长老院(斯巴达)掌握重要权力。
4、封建制国家
这个时期在西欧大约经历了1300—1400年,在我国则有2300多年的历史。
在西方封建社会的大部分时期中,领主占有制是占支配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土地由国王封赐给大封建主,然后再逐级分封给各级领主,土地不允许买卖,下级领主对上级领主承担一定的义务,如提供兵役、交纳贡赋等等。
我国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地主占有制,与西方领主制相反,土地允许买卖。地主获得土地的主要手段不是封授而是购买。他们把自己占有的大量土地分别出租给佃农种,并通过收缴地租的方式榨取农民的剩余劳动。
封建土地国有制、自耕农占有制也是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
(1)西方和中国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
第一,从国家结构,即中央政权和地方的关系来看,西方采取的是分封割据制,而中国则采取了中央集权制。
第二,从权力结构,即政治权力的排列组合形式来看,西方实行的是等级制,而中国则是官僚制。
第三,从政治文化,即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的手段来看,西方是直接利用宗教,而中国则是把一种适应地主阶级需要的思想宗教化。
(2)中国封建社会官僚制的特点:
首先,它是由专职官吏组成的权力机构。
其次,在官僚集团内部,有着按等级划分官职的严密组织。
再次,封建官僚按官阶高低享有特权,特权成为官僚制的核心。
5、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占有制。
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政治统治,是资产阶级专政。
按照其发展阶段划分,称为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6、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其本质是维护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对少数剥削者所实行的专政。
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以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为政治特征,并从组织上和制度上确认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地位。
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为其思想特征。



第四章 资本主义国家
1、资本主义

的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发源地是在西欧。
在西欧城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是以资本运行和雇佣劳动为主要内容的生产关系的形成为主要标志的。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其实质特征就是暴力,基本途径就是对农民土地的掠夺。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生产资料为资本家私人所有;
第二,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
第三,资本主义生产以雇佣劳动的方式进行;
第四,资本主义生产以交换和货币关系作为自己存在的必要条件。
3、资产阶级革命的类型
在16—19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有三种类型,其分别以英国、法国和德国为典型代表。
1.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第一次具有世界意义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革命,其根本特点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妥协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种疾风暴雨式的大革命形式。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在与封建势力的较量中,法国人民采取了大规模暴力革命的方式,打碎了封建专制制度,消灭了封建贵族,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彻底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3.德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一次社会变革,到1871年德国实现了国家统一。
4、资本主义国家的特征
资本主义国家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的政权组织,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阶级专政,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利益、剥削与压迫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机器。
1.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
第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所有制和剥削雇佣劳动关系,构成了资本主义国家权力的力量基础。
第二,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所有制和剥削雇佣劳动关系,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运行规则。
第三,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所有制和剥削雇佣劳动关系,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和发展。
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出现了某些变化,生产资料仍然为资本家所拥有,少数垄断资本和组织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2.资本主义国家以维护和服务于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目标。
从这些政策的实际社会功能来看,它或者是为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创造条件,或者是为了缓和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其根本目的仍是为了维持资产

阶级对于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秩序以及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社会利益分配。
3.资本主义国家是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专政。
在资产阶级统治较为稳固的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经常采用的所谓“民主”方式。这种方式以选举制、代议制和多党竞争制作为政治生活的基本机制,常常给予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政治自由与参与权。就其本质而言,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统治方式是一种虚伪的民主,其根本目的仍然是对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专政,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权力和政治过程的平等,只是政治形式上的平等,由于资本主义民主是以金钱为驱动力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难以进入资本主义政治结构,又左右不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过程和决策。
5、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特征
自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是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
它以自由主义的方式实行其政治统治:
1.在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价值方面,它体现为资本主义国家以所谓公民政治自由、政治平等和政治权利作为政治生活的基础;
2.在政治制度方面,它体现为资产阶级国家以选举制、代议制和政党制作为资产阶级政治自由和民主的基本制度设计和制度保障。
在观察资本主义国家时,要看它是否具有立法权和监督政府权力的议会,是高于政府的权力,还是在实际上政府高于议会。这也是我们区别资本主义国家是以自由主义为主要统治方法,还是以暴力压迫为主要统治方法的重要标志。
自由主义国家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国家,在政治制度上实行以代议制为核心,以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和互相制衡的制度为主要标志。
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组织的变化
垄断资本为了对付这些矛盾,就必然地由自由主义方法为主改变为以暴力压迫方法为主的管理方法,这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特点。这种特点反映在政权组织结构上的变化就是:
第一,集权制度以及削弱议会权力,扩大行政权力。
第二,垄断资本直接控制政府。
第三,垄断资本通过政府干预经济、社会事业和文化思想等领域,为维护其统治服务。

法西斯国家和福利国家,构成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基本形态。
7、法西斯国家、法西斯主义理论
法西斯国家: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它是垄断资本所采用的最残暴、最野蛮的政治形态,是一种恐怖专政。法西斯专政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在意大利出现的,其中典型的是德国、意大利和日本。

.“种族论”(种族主义)即高级人种应当统治劣等人种,其他民族都是高等人种的奴隶。
2.“国家至上”即个人必须服从国家、个人对国家只尽义务,没什么权利,国家对个人是绝对神圣的权威。
3.“领袖权威论”即宣扬领袖具有绝对的权威,享有对任何人的生杀予夺的一切大权。
4.“生存空间”即认为国家是个有机生物单位,它向邻国扩张领土,争夺空间,是其生存的基本法则。
8、福利国家所发生的变化
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整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从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式。
福利国家的最初尝试是从3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新政”开始的。
1.从资产阶级国家本身的变化来看,“福利国家”是由“消极国家”变为“积极国家”。
2.从国家活动方面来说,由过去的“自由放任主义”变为“计划主义”,由“不干涉主义”变为“干涉主义”。
3.从国家推行的社会政策来看,由过去不负责“援助”居民的社会生活,变为承担保障与增进社会全体成员的社会生活。
4.从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生活来说,资产阶级由过去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民主转为所谓集体主义的“多元民主”。
福利国家的实质:垄断资本与资产阶级国家相融洽的表现。
凯恩斯主义: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由国家干预经济,用国家来调节经济关系,以解决经济危机和失业的一套方案。
人民资本主义理论:鼓吹“资本民主化”、“管理制度革命”、“收入革命”等谬论。
资本民主化:是指由于劳动者富有程度的增长,资本主义企业和公司的一部分股票分散人民群众手中。
管理制度革命:是指原企业主丧失了对企业的管理权,而由一个专门从事管理工作的“经理阶级”取代。
收入革命:是指“拉平国民收入,使富者变穷,穷者变富”,这纯属奇谈。



第五章 社会主义国家
1、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道路
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无产阶级专政问题。
首先,它依据的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经验。
其次,它是总结早期的工人运动,主要是英国宪章运动失败的历史经验而得出的结论。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论是通过总结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不断完善发展起来的。
2、以和平方式进行革命的条件 4条
第一,资产阶级还没有建立庞大的军阀制度和官僚制度,因而不可能对群众施加暴力。

第二,在有健全的社会民主制度和传统的国家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获得大多数人民的支持,使资产阶级不敢或不能破坏议会民主制。
第三,资产阶级拥有的武装力量在战争的环境中被冲垮,而又来不及重新组织和掌握反革命武装力量,因而出现了没有对群众施加暴力的局面。
第四,我强敌弱。
3、民主的概念 3条
第一,民主是指公民管理国家的权利,反映的是公民与政权的关系。
第二,民主是指统治阶级实行统治的方法,也叫作管理国家的方法,即国家的政治统治形式。
第三,民主是指国家活动的原则。只有在民主国家里,才能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4、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及其相互关系
1.新型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或人民民主。
从公民与政权关系来看,新型民主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力。
从阶级统治方法来看,新型民主是工人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方法。
从国家活动的原则来看,新型民主在国家活动中的表现就是民主集中制。
2.新型专政:就是被剥削的广大劳动群众对少数剥削者的专政,是大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而这个专政已经不是原来意义的国家。
3.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新型民主是新型专政的前提和基础,新型专政是新型民主的保障。只有对反动派实行专政,对他们危害社会和侵犯人民民主权利的活动实行有效的专政,才能维护和保障新型民主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型民主是目的,新型专政是手段。
5、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以下特点:
(1)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式的无产阶级专政。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在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和专政对象上,也有自己的特点。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形式具有自身的特点。
(4)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行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6、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征
1.社会主义国家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经济基础。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同时,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成分和集体经济成分。
国家的经济基础中,还存在着其他多种经济成分。这些经济成分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经济和外资独资经济等。
2.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政权。
(1)社会主义

国家是工人阶级通过它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的国家。
(2)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基础是工农联盟。工人阶级只有同广大劳动农民结成联盟,才能形成绝大多数对少数反动阶级、反动派的专政。
3.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职能在于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基本职能,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4.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