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科学概论

能源科学概论
能源科学概论

潮汐能与能源

——能源科学概论节课作业姓名:吴俊丰

学号:2015301530130

学院:城市设计学院

摘要:潮汐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的、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新能源,发展利用这种新能源可以间接使大气中的CO2含量的增加速度减慢。文章总结了潮汐能在我国的发展利用现状,并简要介绍潮汐能在我国开发利用的意义和可能性以及主要的了一些利用技术,同时还介绍了开发利用潮汐能可能存在的问题。为我国潮汐能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本文首先介绍了潮汐能的基本信息;随后分析了潮汐能在我国的发展利用现状,并简要介绍潮汐能在我国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前景。

1潮汐能概况

1.1潮汐能

潮汐能(tide energy)海水周期性涨落运动中所具有的能量。其水位差表现为势能,其潮流的速度表现为动能。这两种能量都可以利用,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由于在海水的各种运动中潮汐最守信,最具规律性,又涨落于岸边,也最早为人们所认识和利用,在各种海洋能的利用中,潮汐能的利用是最成熟的。因月球引力的变化引起潮汐现象,潮汐导致海水平面周期性地升降,因海水涨落及潮水流动所产生的能量称为潮汐能。这种能量是永恒的、无污染的能量。潮汐能的能量与潮量和潮差成正比,或者说,与潮差的平方和水库的面积成正比。和水力发电相比,潮汐能的能量密度很低,相当于微水头发电的水平。

1.2潮汐能的优缺点

优点:

1、潮汐能是一种清洁、不污染环境、不影响生态平衡的可再生能源。潮水每日涨落,周而复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完全可以发展成为沿海地区生活、生产和国防需要的重要补充能源

2、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可靠能源,很少受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全年总发电量稳定,不存在丰、枯水年和丰、枯水期影响。

3、潮汐电站不需淹没大量农田构成水库,因此,不存在人口迁移、淹没农田等复杂问题。而且可用拦海大坝,促淤围垦大片海涂地,把水产养殖、水利、海洋化工、交通运输结合起来,大搞综合利用。这对于人多地少、农田非常宝贵的沿海地区,更是个突出的优点。

4、潮汐电站不需筑高水坝,即使发生战争或地震等自然灾害,水坝受到破坏,也不至于对下游城市、农田、人民生命财产等造成严重灾害。

5、潮汐能开发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相结合,不用燃料,不受一次能源价格的影响,而且运行费用低,是一种经济能源。但也和河川水电站一样,存在一次投资大、发电成本低的特点。

6、机组台数多,不用设置备用机组。

缺点:

1、潮差和水头在一日内经常变化,在无特殊调节措施时,出力有间歇性,给用户带来不便。但可按潮汐预报提前制定运行计划,与大电网并网运行,以克服其间歇性。

2、潮汐存在半月变化,潮差可相差二倍,故保证出力、装机的年利用小时数也低。

3、潮汐电站建在港湾海口,通常水深坝长,施工、地基处理及防淤等问题较困难。故土建和机电投资大,造价较高。

4、潮汐电站是低水头、大流量的发电形式。涨落潮水流方向相反,敌水轮机体积大,耗钢量多,进出水建筑物结构复杂。而且因浸泡在海水中,海水、海生物对金属结构物和海工建筑物有腐蚀和沾污作用,放需作特殊的防腐和防海生物粘附处理。

5、潮汐变化周期为太阴日(24h50min),月循环约为14天多,每天高潮落后约50min,故与按太阳日给出之日需电负荷图配合较差。潮汐发电虽然存在以上不足之处,但随着现代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可以得到改善的。如采用双向或多水库发电、利用抽水蓄能、纳人电网调节等措施,可以弥补第一个缺点;采用现代化浮运沉箱进行施工,可以节约土建投资;应用不锈钢制作机组,选用乙烯树脂系列涂料,再采用阴极保护,可克服海水的腐蚀及海生物的粘附。

1.3潮汐能的发电形式

潮水的流动与河水的流动不同,它是不断变换方向的,潮汐发电有以下三种形式:

单库单向电站:即只用一个水库,仅在涨潮(或落潮)时发电,我国浙江省温岭市沙山潮汐电站就是这种类型。

单库双向电站:用一个水库,但是涨潮与落潮时均可发电,只是在平潮时不能发电,广东省东莞市的镇口潮汐电站及浙江省温岭市江厦潮汐电站,就是这种型式。

双库双向电站:它是用两个相邻的水库,使一个水库在涨潮时进水,另一个水库在落潮时放水,这样前一个水库的水位总比后一个水库的水位高,故前者称为上水库,后者称为下水库。水轮发电机组放在两水库之间的隔坝内,两水库始终保持着水位差,故可以全天发电。

2我国的潮汐能发展

2.1我国潮汐能发展历史

潮汐能是一种不消耗燃料、没有污染、不受洪水或枯水影响、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在海洋各种能源中,潮汐能的开发利用最为现实、最为简便。中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开始利用潮汐能,在这一方面是世界上起步较早的国家。1956年建成的福建省浚边潮汐水轮泵站就是以潮汐作为动力来扬水灌田的。到了1958年,潮汐电站便在全国遍地开花。据1958年10月份召开的“全国第一次潮力发电会议”统计,已建成的潮汐电站就有41座,在建的还有88座。装机容量有大到144千瓦的,也有小到仅为5千瓦的。主要都用于照明和带动小型农用设施。如1959年建成的浙江温岭县沙山潮汐动力站,1961年进一步建为电站,装机容量仅40千瓦,每年可发电10万千瓦·时,原建和改建总投资仅4万元(人民币,下同)。据1986年统计,其发电累计收入已超过投资的10多倍。中国尚在运行的潮汐电站还有近10座,其中浙江乐清湾的江厦潮汐电站,造价与600千瓦以下的小水电站相当,第一台机组于1980年开始发电,1985年底全面建成,年发电量可达1070万千瓦·时,每千瓦·时电价只要0.067元。每年自身经济效益,包括发电67万元,水产养殖74万元和农垦收入190万元,共计可达330万元。社会效益,以每千瓦·时电可创社会产值5元计,可达5000万元。这是中国,也是亚洲最大的潮汐电站,仅次于法国朗斯潮汐电站和加拿大安纳波利斯潮汐电站,居世界第三位。

潮汐能是潮差所具有的势能,开发利用的基本方式同建水电站差不多:先在海湾或河口筑堤设闸,涨潮时开闸引水入库,落潮时便放水驱动水轮机组发电,这就是所谓“单库单向发电”。这种类型的电站只能在落潮时发电,一天两次,每次最多5小时。

为提高潮汐的利用率,尽量做到在涨潮和落潮时都能发电,人们便使用了巧妙的回路设施或双向水轮机组,以在涨潮进水和落潮出水时都能发电,这就是“单库双向发电”,像上述江厦潮汐电站就属这种类型。

然而,这两种类型都不能在平潮(没有水位差)或停潮时水库中水放完的情况下发出电压比较平稳的电力。于是人们又想出了配置高低两个不同的水库来进行双向发电,这就是“双库双向发电”。这种方式不仅在涨落潮全过程中都可连续不断发电,还能使电力输出比较平稳。它特别适用于那些孤立海岛,使海岛可随时不间断地得到平稳的电力供应。像浙江省玉环县茅蜒岛上的海山潮汐电站就属这种类型。它有上下两个蓄潮水库,并配有小型抽水蓄能电站。这样,它每月可发电25天,产电10000千瓦·时。为了抽水蓄能,它每月要以3千瓦·时换1千瓦·时的代价用去5000千瓦·时电来获得供电的持续性和均衡性,故有一定的电力损失。

2.2我国潮汐能发展先状

由于常规电站廉价电费的竞争,建成投产的商业用潮汐电站不多。然而,由于潮汐能蕴藏量的巨大和潮汐发电的许多优点,人们还是非常重视对潮汐发电的研究和试验。

中国潮汐能的理论蕴藏量达到1.1亿千瓦,在中国沿海,特别是东南沿海有很多能量密度较高,平均潮差4~5m,最大潮差7~8m。其中浙江、福建两省蕴藏量最大,约占全国的80.9%。我

国的江夏潮汐实验电站,建于浙江省乐清湾北侧的江夏港,装机容量3200kW,于1980年正式投入运行。

中国水力资源的蕴藏量达6.8亿kW,约占全世界的1/6,居世界第1位,建成后的长江三峡水电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1820万kW。

我国沿海多港湾、岛屿,大陆岸线长达6134.9km,岛屿岸线长11673.9km,沿岸分布着众多的潮汐电站废址。根据我国1978年对156个坝址的普查分析表明,技术上可开发的潮汐能蕴藏量为2000×104kW和380×108kW*h。根据1981你那的估算(坝址已增加到500个),潮汐潜能有1.10×108kW和2700×108kW。(2)东南沿海有很多能量密度较高,平均潮差3.5-4.3m,最大潮差7-8m,自然环境优越的坝址,可建104kW级以上电站的坝址有浙江杭州湾、浙江乐清湾、长江北支、浙江象山港、福建大观版等。其中浙江杭州湾最大潮差达8.9m,潮汐能蕴藏量居全国首位我国是世界建造潮汐电站最多的国家,先后建造数十座,但现今仍在运行的不多。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是我国已建成的最大的潮汐电站。电站位于浙江省温岭市西南的江厦港上。电站于1972年经当时的国家计委批准建设,电站工程被列为水利电力潮汐电站项目,研究重点包括潮汐能特点、潮汐机组研制、海工建筑物技术问题、综合利用等。电站当时设计安装6台双向灯泡贯流式机组,1号机组于1980-05-04日投产发电,到1985-12完成了共5台机组的安装建设和并网发电,当时总装机容量,3200kW。2007-10有完成第6台700kW机组的安装,从而是江夏潮汐电站的总装机容量达到3900kW.规模至今是亚洲第二,年发电量稳定在600多万kWh。2010年江夏电站全年发电量达731.74kWh[4]。

2.3我国潮汐能发展前景

目前而言,潮汐发电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低水头、大流量、变工况水轮机组设计制造;电站的运行控制;电站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电站对环境的影响和海洋环境对电站的影响,特别是泥沙冲淤问题;电站的系统优化,协调发电量、间断发电以及设备造价和可靠性等之间的关系;电站设备在海水中的防腐及预制沉箱的制造、拖运和沉放等。

对于潮汐能技术来说,主要需发展对环境友好、低运行成本和低维护成本的潮汐能并网发电系统。潮汐能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为:

开展新型潮汐能开发方式研究。近海潮汐发电在距离海岸线数千米的浅滩用毛石等堆砌防波堤形成蓄水库,涨潮蓄水发电,落潮发电泄水。这种开发模式无须占用宝贵的天然港口、海湾、多功能岸线、不妨碍航行,也不会影响生态环境。也可以考虑和岸线治理、海岛综合开发、促淤围垦加速土地资源储备、海上风电等联合开发。

开展低成本电站建设研究,降低发电成本。合理选择潮汐机组参数,使得综合性价比最优;开展替代材料研究,挖掘降低造价的潜力;开展新型施工方法研究,以减少土建投资。

完善提高小型潮汐电站开发技术,推进发电机组的设计定型,形成系列产品,降低造价,以利于小型潮汐电站大规模推广。

3结语

综合以上对潮汐能的定义,发电原理及其发展前景和发展现状的介绍,不难看出,潮汐能的原理很简单,但是在发电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单位电造价问题就是个很现实的问题,还有就是涡轮机在发电过程中被海水腐蚀的问题,我觉的在以后研究过程中要针对海水腐蚀上

下功夫,应该加强研究涡轮机制造材料,防止海水腐蚀。还有单位电造价问题,我们基本从设备上减轻造价,尽可能以价格便宜的设备,创造更好的价值。

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开发可再生资源的需要迫在眉睫。而潮汐能作为可再生资源的典型,具有无污染、清洁、储量大,效率高等优点。多年来我国对潮汐电站建设的研究和试点,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且在降低成本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提高经济效益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当前大力提倡节约型社会的时代,潮汐能的发展前景将更为广阔。

能源与环境概论(一)

考试题型及分数 单选60分 60题 1题1分简答20分 4题 1题5分论述题10分 1题 计算题10分 1题

可再生能源是可供人类有序利用的自然界的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波浪、洋流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地热能等。 P3 非商品能源是指薪柴、秸秆等农业废料、人畜粪便等就地利用的能源。而商品能源则是作为商品经过流通环节大量消费的能源。 一次能源是指从自然界取得的未经过任何改变或转换的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或转换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人类利用能源的过程包含了能源的开采、加工转换、输送和终端利用等多道环节。 污染3水环境破坏4草场与植被退化5对生态环境的影响6土壤盐渍化7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加剧,引发沙尘暴8废弃物排放 P22 水电基地开发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1土地淹没于移民安置2生物多样性3地质灾害4下游水生生态变化 P25 油气基地开发主要面临的生态问题:1对生态环境脆弱区土地利用覆被影响显著2诱发地面沉降3油气田开发破坏地表和地下水循环,形成环境污染4海洋油气田生态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源是指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的场所、设备和装置。按照污染物质的来源可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P30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工业发达国家相继出现了公害事件,例如比利时的马斯河谷事件,美国宾州的多诺拉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6年,英国颁布的清洁大气法。酸雨最早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现在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 P41 温室气体是大气层中能够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和人为排放气体的总称,包括水 污 特 节 9 对能源发展的挑战包括:1对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提出挑战2对满足持续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提出挑战3对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提出挑战 P135 二氧化碳的运输和封存 一.运输 捕集到的二氧化碳必须运输到合适的地点进行封存,可以使用汽车、火车、轮船以及管道进行运输。 二.封存

新能源概论复习

新能源概论复习题 一填空题(40分) 1二次能源是人们由__一次能源__转换成符合人们使用要求的能量形式。 2一次次能源,又叫做__ 自然能源__。它是自然界中以_二次能源__形态存在的能源,是直接来自自然界而末经人们加工转换的能源。 3按照能源的生成方式可分为____一次能源____和___二次能源____。 4我国的能源消耗仍以__煤炭__为主。 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观代化,在整个能源消费系统中,__二次_次能源所占的比重将增大。 6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都是__一__次能源;电能、汽油、柴油、焦炭、煤气、蒸汽、氢能等都是__二__次能源。 7 ___能源___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话所必需的重要物质基础。 8从能量转换的角度来看.风力发电机组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风力机,由它将___风能___转换为__机械能__;另一部分是发电机,由它将__机械能__转换为__电能_ 。 9典型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通常主要由_ 叶轮_、__传动系统__、__发电机__、调向机构及控制系统等几大部分组成。 10目前能为人类开发利用的地热能源,主要是__地热蒸汽__和__地热水__两大类资源,人类对这两类资源已有较多的应用。 11地热能的利用可分为__直接利用__和__地热发电__两大方面。 12潮汐能是指海水涨潮和落潮形成的水的__动能__和__势能__。 13通常,我们把地热资源根据其在地下热储中存在的个同形式,分为__蒸汽型__、___热水型__、__地压型__、干热岩到资源和岩浆型资源等几类。 14 __波浪能_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 15生物质能的利用主要有__直接燃烧__、___热化学转换___和__ 生物化学转换三种途径。 16 __生物质能___作为与太阳能、风能并列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受到国际上广泛的重视。 17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和核裂变能等是___常规___能源;大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及核聚变能等是___新___能源。 18从根本上说,生物质能来源于___太阳能____,是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和最有希望的“绿色能源”。 19风力发电机组是实现由___风能___到__电能___转换的关键设备。 20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流程:(高纯硅材料)硅棒(硅片)(太阳电池)太阳电池组件;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流程:(高纯硅材料)硅碇(硅块)硅片太阳电池太阳电池组件。 21太阳电池组件为了获得更高的工作电压,可以把组件(串联)起来,为了获得更大的输出电流,可以将组件(并联)使用。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导论试卷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导论 试卷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导论试卷 1. 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等能量来自于太阳。 2. 太阳能电池主要分为硅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多元化合物太阳能电池、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四种。 3. 电池按照工作性质分类有原电池、蓄电池、贮备电池、燃料电池等四种。 4. 半导体发光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有固相合成法、溶胶凝胶法、水热与溶济热法、微波反应法、沉淀法等。 5. 吸附法、熔融共混法、封装法、溶胶凝胶法、压制烧结法是定型相变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 6.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有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LiMPO4、镍钴锰等五种。 7.太阳能电池主要由电池片、钢化玻璃、EVA、背板、铝合金、接线盒、硅胶等七部分构成。 8. 燃料电池的催化剂主要有贵金属、贵金属合金、过渡金属三种。 9. 相变储能材料主要应用于太阳能、工业余热、液化天然气冷能蓄冷、农业温室、电力调峰,建筑节能等方面。 1. 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新材料;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力、风力、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等。它们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的或正在研发的、性能超群的一些材料,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为优异的性能。 2.电池:电池是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是一种以化学能的形式存储电能的装置。具有正负极之分。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池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

先进能源技术概述

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 2006年度专题课题申请指南 前言 “十一五”期间,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863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大力开发节能和能源清洁高效开发、转化和利用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技术,促进能源多元化。攻克一批能源开发、利用和节能重大关键技术与装备,形成一批新兴能源产业生长点,掌握新能源、氢能和燃料电池等战略高技术,建立起能源科技持续创新平台,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清洁高效能源技术的支撑。 按照以上总体考虑,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将在项目和专题两个层次进行部署,设置“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高效节能与分布式供能技术”、“洁净煤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四个专题。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专题重点是研究开发制氢、储氢和输氢、氢能安全及燃料电池技术,为氢能发展奠定技术基础。高效节能与分布式供能技术专题重点是研究开发工业和建筑等主要耗能领域的节能技术;研究开发分布式供能系统技术,提高能源系统的综合利用效率。洁净煤技术专题重点是开发煤炭的燃烧、加工与转化、污染控制、发电等洁净煤技术,整体提升我国洁净煤技术水平。可再生能源技术专题重点是研究开发风能、太阳能、海洋能和地热等技术,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比重。专题将分年度公开发布专题课题申请指南。以下为本领域2006年度专题课题申请指南。 专题一、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专题

一、指南说明 本专题根据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发展趋势,结合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发展现状和已有基础,将安排探索导向类和目标导向类研究课题。本专题主要围绕氢的制备、储存、输运、应用、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安排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为:制氢技术、储氢技术、输氢技术、燃料电池技术、氢安全技术以及技术规范标准等。通过专题的实施,提高我国在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获取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成果,为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的发展提供技术储备;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提高氢能及燃料电池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降低成本,推进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发展,为我国能源的多元化发展做出贡献。 此次发布的是本专题2006年度课题申请指南,年度经费预算为7500万元。拟支持的课题分两类,一类是探索导向类课题,重点为制氢技术、储氢和输氢技术及燃料电池技术等,课题支持强度为100万元以下,支持年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一类是目标导向类课题,重点为新型储氢技术、加氢站系统技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等,课题支持强度为500万元以下,支持年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 二、指南内容 (一)探索导向类课题 1.制氢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可再生能源制氢新技术;化石能源制氢(包括副产氢纯化利用)新技术;化学氢化物水解制氢技术;制、储氢一体化技术;其它新型制氢技术等。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1000万元。 2.储氢和输氢技术

新能源概论考试题

新能源概论考试题 孔亮 一、名词解释: 1.新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以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而获得的,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资源。 2.比结合能:原子核平均每个核子的结合能力称为比结合能。 3.生物质气化:以生物质为原料,以氧气(空气、富氧或纯氧)、水蒸气或氢气等作为气化剂,在高温条件下通过热化学反应将生物质中可以燃烧的部分转化为可燃气的过程。4.潮汐能:海水朝张和潮落形成的水的势能,其利用原理和发电相似。 二、填空: 1.沼气是由有机物质在适宜的温度、湿度、酸碱度和厌氧的情况下经过微生物发酵分解作 用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气体。 2.质子交换膜又称离子交换膜,在PEFC中华起着电解作用,可以说它是PEFC的心脏部分。 3.超临界水冷堆(SCWR是运行在水临界点(374°、22.1mp)以上的高温、高压水冷堆。 4.海洋温差能是海水吸收和储存的太阳辐射能,亦称为海洋热能。 5.可燃冰的全称是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天然气干冰、气体水合物、固体瓦斯等。 6.《可再生能源法》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立法原则:国家责任和全社会支持相结合,政 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当前需求和长远发展相结合。 三、判断 1.太阳辐射测量包括全辐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的测量。 2.逆变器是一种将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的装置。 3.风能是一种过程性能源,不能直接储存起来,只有转化成其他形式的可以储存的能量 才能储存。 4.电解池是电解制氢过程的主要装置,决定电解能耗指标的电压和决定制氢量的电流密度 是电解池的两个重要指标。 5.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是直接利用甲醇水溶液作为燃料,以氧气或空气作为氧化剂 的一种燃料电池、 6.氮在碳材料中以两种形式存在,它们被分别称为化学态氮和晶格氮。 7.对于不同温度的地热流体可利用的范围如下: 200-400°C 直接发电及综合利用;150-200°C可用于双循环发电、制冷、供暖、工业干燥、脱水加工、回收盐类、制造罐头食品等;50-100°可用于供暖、温室、家庭用水、工业干燥;20-50°,可用于沐浴、水产养殖、饲养牲畜、土壤加温、脱水加工等。 四、论述 1.新能源发展障碍

工程概论

环境工程主要内容:是研究和从事防止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环境工 程同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医学中的卫生环境学和环境医学以及环境物理学和环境化学 有关。其核心是环境污染源的治理。传统水利科学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与水利有 关的物理因素,《环境工程概论》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和解决与水利有关的化学因素 和生物因素,以及物理、化学、生物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问题:指由于人类不恰当的生产活动引起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质量恶化,出现了 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 水利:采用各种工程、非工程措施,对自然界的水(包括地下水)进行控制、调节、开发、管理和保护,以减轻和免除水旱灾害、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用水的需求。 环境问题:气候变暖、臭氧层耗损、酸雨沉降、草原沙化、森林减少、物种大量灭绝、水土流失、水污染等 湿地生态系统概念: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 静止或流动、或淡水、半咸水或咸水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湿地的特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系统的生态脆弱性;生产力高效性;综合效益性; 生态系统的易变性。 湿地三要素:湿地水文、生物物理化学、湿地生物。 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 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自我调节机制:生态系统保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被称为生态系统 的自我调节能力、人工调节机制:以自然调节机制为基础,通过环境调控、系统结构 调控、输入与输出调控、复合调控等途径,改善生态环境。 保持生态平衡的基本途径:对自然资源进行多学科综合考察,制定符合生态学原理的 开民利用方案;开展生态系统全面研究,在掌握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调整; 防灾、减灾,整治生态环境,尤其对人为污染而造成的生态恶化区域;加大力度保护濒危生物栖息地。 生态学在环境水利中的作用:利用生物监测与生物评价综合反映环境污染善与环境质 量化学监测和仪器监测;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特点阐明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迁 移转化规律;利用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降解、消除污染。

能源技术概论期末论文 海洋温差能概述

能源技术概论期末论文 《海洋温差能利用原理与应用技术概述》 经济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10-1班 学号:10066106 李佳鑫

海洋温差能利用原理与应用技术概述 李佳鑫经管学院市场营销10-1班 海洋温差能(ocean thermal energy): 又称海洋热能。利用海洋中受太阳能加热的暖和的表层水与较冷的深层水之间的温差进行发电而获得的能量。在南北纬30度这间的大部分海面,表层和深层海水之间的混养在20度左右;如果在南、北纬20度海面上,每隔15公里建造一个海洋温差发电装置,理论上最大发电能力估计为500亿KW。赤道附近太阳直射多,其海域的表层温度可达25~28℃,波斯湾和红海由于被炎热的陆地包围,其海面水温可达35℃。而在海洋深处500~1000m处海水温度却只有3~6℃。 发电原理: 海水温差发电技术,是以海洋受太阳能加热的表层海水(25℃~28℃)作高温热源,而以500米~l000米深处的海水(4℃~7℃)作低温热源,用热机组成的热力循环系统进行发电的技术。从高温热源到低温热源,可能获得总温差15℃~20℃左右的有效能量。最终可能获得具有工程意义的11℃温差的能量。具体工作流程是:深层低温海水由冷水泵通过冷水管抽入冷水工作管道,表层温水由温水泵通过温水管抽入温水工作管道。温水通过管道流经充满氨水的蒸发器将氨水加热为氨气,氨气通过工作管道被输送到涡轮机并带动涡轮机运转,涡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氨气沿工作管道被输送到冷凝器。深层冷海水流经冷凝器将氨气转换为氨水。氨水由工作流体泵被继续输送到蒸发器,冷水与温水被排水管排回海洋。如此反复循环,以达到利用海洋温差能的目的。

新能源概论

浅析能源及其发展潜力 段俊杰 摘要:我国新能源资源储量丰富。发展新能源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被认为是继蒸汽机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改变全球发展的第四次技术革命[1]。本文通过介绍太阳能资源的特点, 国内外研究现状。论述了太阳能利用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最后提出新能源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新能源;太阳能;发展潜力 Abstract:China is rich in new energy resources reserve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for the solution to today's world the serious 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resources exhaustion problem has an important meaning, which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engine is changed, electrification, information after global development change the fourth technology revolu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lar energy resourc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solar energy utiliz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solutions. At last, it puts forward new energy development potential. Key words:New energy ;Solar ;Development potential 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又称非常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2】。一般来讲,常规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因此,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大中型水电都是常规能源,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核能、氢能等为新能源。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科技水平情况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内容。当前,新能源通常指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相对于常规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新能源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后就开始受到重视,不过,其快速发展还是这一两年的事情,主要是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推动的【3】。新能源技术被广泛认为是继蒸汽机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改变全球发展的第四次技术革命。 一、面临的形势 1971~2000 年我国陆地表面年均接受太阳总辐射量相当于1.7 万亿tce,太阳能总辐射资源总体上西部大于东部、高原大于平原、内陆大于沿海、干燥区大于湿润区,直接辐射年总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总辐射基本一致,内蒙古西部、青海中部、西藏西南部是直接辐射资源最丰富地区【4】。 1.1 能源供给与能源需求矛盾突出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化石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煤炭人均拥有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 / 2 ,石油、天然气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 1 5 左右,化石能源形势较世界其他国家更为严峻。同时,我国尚处于发展中国家,人均能源消费量很小,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能源需求增长空间较大,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工业化程度提高及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积极发展新能源发电,节约和替代部分化石能源,有利于保障我国能源供应,促进能源结构的调整。 1.2 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日趋加大 我国火电用煤占煤炭总消费量的50% 以上,这种能源消费结构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目前面临的能源环境问题极为严峻:(1 )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导致了严重的酸雨发生,我国的酸雨发生面积逐渐扩大;(2 )燃煤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带来全球气候变暖。开发利用新能源、走绿色发展道路已经成为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新能源技术概论.教学大纲

《新能源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新能源技术概论 学时:36 适用专业:新能源应用技术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考核要求:考试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新能源技术概论是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有关能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对二次能源及新能源的开发、转换与利用, ,使学生获得较宽广的能源科学技术知识。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的能源现状和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掌握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及系统的构成,了解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不同形式的热发电系统,熟悉太阳能的有关热利用的基本原理,加深对中国风力资源和风力发电基本原理的认识,深化理解作为分布最广泛的生物质资源的利用现状,重点把握生物质发电的基本原理。掌握地热发电和潮汐能发电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现状,认真掌握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及其各种形式的燃料电池的具体应用及机理。 三、课程学时分配 四、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光伏专业学生应补充课本以外的知识点,帮助学生们拓展光伏利用的视野,熟悉太阳能的有关热利用的基本原理,加深对太阳能热水工程,太阳能采暖与制冷工程,太阳能温室

工程基本原理的认识,深化理解作为分布最广泛的生物质资源的利用现状。 五、课程教学内容 (一)绪论 1.教学基本内容:能源的含义、分类及历史演变, 中国能源现状、问题与对策 2.教学基本要求:理解能源的含义,了解中国能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教学重点难点:中国在能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极大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中国能源发展对策。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重大战略意义。 4.教学建议:采用课堂教学2学时。 (二)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1.教学基本内容:太阳能利用方式,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太阳能光伏发电历史和现状,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优缺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应用,太阳能电池的分类,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备构成,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太阳能利用方式、太阳能光伏发电历史和现状,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优缺点,太阳能电池的分类。掌握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备构成,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3.教学重点难点: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应用,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备构成,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4.教学建议:采用课堂教学4学时,媒体(电视学时)2学时,实验2学时 (三)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1.教学基本内容: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研究发展概况,太阳能热发电站基本系统与构成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盘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太阳池热发电系统 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研究发展概况,掌握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盘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太阳池热发电系统,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 3.教学重点难点:太阳能热发电站基本系统与构成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盘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太阳池热发电系统,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 4.教学建议:采用课堂教学2时,实验2学时 (四)风力发电技术 1.教学基本内容:风与风力设备,风力机工作原理,风力发电设备,风力发电运行方式 风力发电现状与展望。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风力发电现状与展望,掌握风力机工作原理,风力发电设备, 风力发电运行方式 3.教学重点难点:风力机工作原理,风力发电设备,风力发电运行方式。

能源概论 总结

序一: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能源的作用: a)能源与社会:社会运行三要素:粮食、水、能源 b)能源与经济: i.交通运输 ii.原材料开采加工 iii.信息传输 iv.等等 2.什么是能源: a)定义:能量是做功的能力/产生某种效果的能力 b)定义:能源: i.自然界赋存的已经查明和推定的能够提供热、光、动力和电能等各种形式的能 量来源。包括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c)单位:焦耳 i.瓦特:1焦耳每秒 d)能源单位: i.油当量:9000千卡/升 ii.吨油当量:ton oil equivalent toe 4000万卡 iii.吨煤当量ton coal equivalent tce 2778万卡 iv.一桶油=42加仑 v.1加仑=3.785升 e)kinetic energy潮汐能,风能等 f)potential energy 化学能,生物质能等 3.全球能源: a)2014年: i.中国 1.石油产量: 2.11亿吨,进口 3.1亿吨 2.煤炭:38.7亿吨,进口2.91亿吨 3.天然气:1329亿立方米,进口595亿立方米 ii.全球: 1.石油81.6亿吨 2.石油:38亿吨 3.天然气:31吨油当量 iii.预测2020 年能源需求将是现在的120% iv.预测2035年比2007年增长49% v.一次能源消耗:2013年至2040年增长三分之一 vi.中国和印度能源需求增长极快 vii.当今化石能源占全球一次能源的80%,90%的商业能源 viii.核能占6%的能源和15%的电能 ix.可再生能源提供小于10%的总能源包括做饭和供暖,在发展中国家 x.可再生能源提供19%的电能,主要是水能 xi.核电站安全问题 xii.世界能源分布: 1.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裂变燃料占总能源消费量90%

新能源概论考试题

新能源概论考试题 孔亮一、名词解释: 1( 新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以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而获得的,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资源。 2( 比结合能:原子核平均每个核子的结合能力称为比结合能。 3( 生物质气化:以生物质为原料,以氧气(空气、富氧或纯氧)、水蒸气或氢气等作为气 化剂,在高温条件下通过热化学反应将生物质中可以燃烧的部分转化为可燃气的过程。 4( 潮汐能: 海水朝张和潮落形成的水的势能,其利用原理和发电相似。二、填空: 1. 沼气是由有机物质在适宜的温度、湿度、酸碱度和厌氧的情况下经过微生物发酵分解作 用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气体。 2. 质子交换膜又称离子交换膜,在PEFC中华起着电解作用,可以说它是PEFC 的心脏部分。 3. 超临界水冷堆(SCWR是运行在水临界点(374?、22.1mp)以上的高温、高压水冷堆。 4. 海洋温差能是海水吸收和储存的太阳辐射能,亦称为海洋热能。 5. 可燃冰的全称是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天然气干冰、气体水合物、固体瓦斯等。 6. 《可再生能源法》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立法原则:国家责任和全社会支持相结合,政 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当前需求和长远发展相结合。 三、判断 1. 太阳辐射测量包括全辐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的测量。

2. 逆变器是一种将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的装置。 3. 风能是一种过程性能源,不能直接储存起来,只有转化成其他形式的可以储存的能量 才能储存。 4. 电解池是电解制氢过程的主要装置,决定电解能耗指标的电压和决定制氢量的电流密度 是电解池的两个重要指标。 5.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是直接利用甲醇水溶液作为燃料,以氧气或空气作为氧化剂 的一种燃料电池、 6. 氮在碳材料中以两种形式存在,它们被分别称为化学态氮和晶格氮。 7. 对于不同温度的地热流体可利用的范围如下: 200-400?C 直接发电及综合利用;150-200?C可用于双循环发电、制冷、供暖、工业干燥、脱水加工、回收盐类、制造罐头食品等;50-100?可用于供暖、温室、家庭用水、工业干燥;20-50?,可用于沐浴、水产养殖、饲养牲畜、土壤加温、脱水加工等。四、论述 1. 新能源发展障碍 尽管新能源由于清洁、可再生等优点而被公认为未来能源系统的主要支撑,但是由于新能源技术仍处于发展的初期,其规模化的应用尚存在许多障碍。尤其在我国,无论在技术、规模、水平还是在发展速度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1.成本障碍:多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发电成本过高和市场容量相对狭小,构成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中难以克服的症结。 2.技术障碍: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总体水平不高,且大多数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可再生能源产品的生产厂家规模小、过于分散、集约程度低,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稳定。 3.产业障碍:相

《能源技术概论》自测题 答案

单项选择题 第1题下面不属于水力发电特点的是___D___。 A、易受河流的天然径流量的影响 B、运行中不消耗燃料 C、启停方便,时间短 D、产生有害气体、粉尘和废渣排放 第2题下列不可来源于生物质的是______。 A、沼气 B、生物采油 C、乙醇 D、煤层气 第3题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包括______。 A、煤层气 B、油砂 C、油页岩 D、氢 第4题油田开发不包括______。 A、石油勘探 B、钻井 C、采油

D、石油炼制 第5题下列不属于海洋能的是______。 A、潮汐能 B、波浪能 C、生物柴油 D、海洋温差 第6题下列能源中,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 A、煤 B、石油 C、海洋能 D、天然气 第7题核裂变反应的核燃料是______。 A、氢 B、铀 C、氘 D、氚 第8题下列不属于氢能的优点的是______。 A、燃烧热值高 B、清洁无污染 C、能量密度高

D、资源丰富 多项选择题 第9题来源于太阳能的新能源有______。 A、风能 B、核能 C、生物质能 D、海洋温差能 第10题下列能源中,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 A、太阳能 B、石油 C、生物质能 D、氢能 第11题地热资源的类型包括有______。 A、热水型 B、蒸汽型 C、地压型 D、干热岩型 第12题常用的煤质指标有______。 A、水分 B、灰分

C、挥发分 D、发热量 第13题生物质能转化利用的途径主要包括______。 A、燃烧 B、热化学法 C、生物法 D、物理化学法 第14题风能的用途包括有______。 A、风力发电 B、风力泵水 C、风力制热 D、风力助航

新能源汽车概述资料

新能源汽车的概述 新能源汽车 - 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其废气排放量比较低。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现有超过400万辆液化石油气汽车,100多万辆天然气汽车。目前中国市场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车多是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类别划分: 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 纯电动电车: 纯电动汽车(Blade Electric Vehicles,BEV)是一种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 优点: 相对简单成熟,只要有电力供应的地方都能够充电。 缺点: 蓄电池单位重量储存的能量太少,还因电动车的电池较贵,又没形成经济规模,故购买价格较贵;至于使用成本,有些试用结果比汽车贵,有些结果仅为汽车的1/7~1/3,这主要取决于电池的寿命及当地的油、电价格。 混合动力区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是指驱动系统由两个或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联合组成的车辆,车辆的行驶功率依据实际的车辆行驶状态由单个驱动系单独或

多个驱动系共同提供。因各个组成部件、布置方式和控制策略的不同,混合动力汽车有多种形式。 优点: 1、采用混合动力后可按平均需用的功率来确定内燃机的最大功率,发动机相对较小(downsize),此时处于油耗低、污染少的最优工况下工作。由于内燃机可持续工作,电池又可以不断得到充电,故其行程和普通汽车一样。 2、因为有了电池,可以十分方便地回收下坡时的动能。 3、在繁华市区,可关停内燃机,由电池单独驱动,实现“零”排放。 4、有了内燃机可以十分方便地解决耗能大的空调、取暖、除霜等纯电动汽车遇到的难题。 5、可以利用现有的加油站加油,不必再投资。 6、可让电池保持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不发生过充、过放,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7、整车由于多个动力源,可同时工作,整车的动力性优良。 缺点: 系统结构相对复杂;长距离高速行驶省油效果不明显 燃料电池电动车: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FCEV)是利用氢气和空气中的氧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在燃料电池中经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能作为主要动力源驱动的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实质上是纯电动汽车的一种,主要区别在于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不同。一般来说,燃料电池是通过电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化学反应所需的还原剂一般采用氢气,氧化剂则采用氧气,因此最早开发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多是直接采用氢燃料,氢气的储存可采用液化氢、压缩氢气或金属氢化物储氢等形式。

能源化工概论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朱碟碟 (西北大学化工学院西安710069) 摘要: 介绍了纳米TiO2光催化技术及存在问题,总结了纳米TiO2主要制备方法,从纳米复合体系、复杂结构方面列举了提高纳米TiO2催化活性的改性方法,最后介绍了纳米TiO2材料在气相污染物、涂料、抗菌、传感器和能源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纳米TiO2;制备;改性;光催化 Progress of nano-titanium dioxide photocatalytic materials Zhu Die-die (College of Chemistry &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069)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Nano-TiO2 photocatalytic technology as well as its problems.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for Nano-TiO2 are introduced. The approaches of improving catalytic activity properties of aano-TiO2 are also illustrated from nano-composite system and complex structure. The different applications of Nano-TiO2 materials have been discussed as well,such as gaseous pollutants , coating,antibiosis,sensor and energy source. Keywords: nano-TiO2; preparation; improving catalytic activity; photocatalysis 1 纳米TiO2的光催化技术及存在问题 光催化是指在有光参与的条件下,发生在光催化剂及其表面吸附( 如H2O、O2分子和被分解物等) 之间的一种光化学反应和氧化还原程。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光催化材料就是纳米TiO2。它作为一种半导体自从1972年Fujishima等[1]发现了在紫外光照射下,TiO2电极能够光催化分解水后,TiO2就开始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金属相比,半导体的能带是不连续的,充满电子的最高能带称为价带,未满电子的最低能带为导带,而介于价带与导带之间的称为禁带。当半导体接受的光照能量大于或等于其禁带宽度( Eg) 时,价带上的电子( e-) 则由于受到激发而跃迁,电子转移到导带上,并在价带上生成空穴( h+) ,此时在半导体内

能源工程技术概论(本科)复习重点

能源工程技术概论本科 复习重点

一、考试介绍: 1、考试时间:2015年5月16日星期六下午 14:30-17:00,请同学们提前查看考场所 在位置。 2、考试题型: 单选题 70×1′=70′必答题 简答题 2×5′=10′(4选2)选答题 论述题 1×10′=10′(2选1)选答题 计算题 1×10′=10′必答题 请同学们认真审题,简答题最好都准备,不要选择2道题准备,因为过去考试出现过本来说是选答题,又变成全是必答题的情况。 3、题型分析: 单选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重点记我讲义中黄色标注的内容,那个基本是选择题的选项,请同学们认真读题,不确定答案时注意从题干中找信息。 简答题和论述题按我讲义中给同学们准备的内容答即可。 这门课程的简答题和计算题明确,同学们按我给的准备即可。 同学们标记颜色的内容,争取一字不差记住,因为选择题的干扰选项就是个别字的差异,记准才不会选错。 希望同学们认真复习,顺利通过考试,期待大家的好消息!

第1章煤炭 2. 煤中碳含量随煤变质程度的加深而增加。例如,泥炭中碳含量为50%~60%,褐煤中碳含量为60%~75%,而在烟煤中碳含量则增为75%一90%,在变质程度最高的无烟煤中碳含量则高达90%~98%。 4. 在煤的利用中,常用的煤质指标有: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发热量。 5. 6. 我国现行煤炭分类标准是将煤炭分为十大类。褐煤、长焰煤、不黏煤、弱黏煤、贫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和无烟煤。 9. 汽轮机发电又称蒸汽发电,它利用燃料在锅炉中燃烧产生蒸汽,用蒸汽冲动汽轮机.再由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11.在火力发电厂中,锅炉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蒸汽热能,汽轮机将蒸汽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发电厂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并称火力发电厂的三大主机,它们通过管道或线路相连构成火电生产主系统,即燃烧系统、汽水系统和电气系统。 12. 锅炉、汽轮机中能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媒介----给水和蒸汽,称为工质。 13. 锅是指锅炉的汽水系统,完成水变为热蒸汽的吸热过程。如省煤器、汽包、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等。 14. 锅炉的主要生产方式可以分为燃烧放热过程和汽水加热循环过程。 15. 省煤器是利用锅炉炉膛后尾部的低温烟气加热给水的受热面,用来完成给水吸热的预热阶段,可以起到降低排烟温度、节省燃料、提高锅炉效率的作用。 16. 17. 50μm左右),与水按一定质量比混合,再添加少量的添加剂,经过强力搅拌而形成的煤水两相流体。 19. 1%~2%。 20. 21. 。 22. J表示水煤浆。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导论试卷.doc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导论试卷 1. 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等能量来自于太阳。 2. 太阳能电池主要分为硅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多元化合物 太阳能电池、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四种。 3. 电池按照工作性质分类有原电池、蓄电池、贮备电池、燃料电池等四种。 4. 半导体发光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有固相合成法、溶胶凝胶法、水热与溶 济热法、微波反应法、沉淀法等。 5. 吸附法、熔融共混法、封装法、溶胶凝胶法、压制烧结法是定型相变材 料的主要制备方法。 6.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有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LiMPO4 、镍钴锰等五种。 7.太阳能电池主要由电池片、钢化玻璃、EVA、背板、铝合金、接线盒、 硅胶等七部分构成。 8. 燃料电池的催化剂主要有贵金属、贵金属合金、过渡金属三种。 9. 相变储能材料主要应用于太阳能、工业余热、液化天然气冷能蓄冷、农业温室、电力调峰,建筑节能等方面。 1. 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新材料;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 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 能、水力、风力、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等。它们在自然界可 以循环再生。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的或正在研发的、性能超群的一些材料,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为优异的性能。

2.电池:电池是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 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是一种以化学能的形式存储电能的装置。具有正负极之分。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池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 3. 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是一种能够持续的通过发生在阳极和阴极的氧化还 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换装置。 4. P 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也称为空穴型半导体。P 型半导体即空穴浓度远大于自由电子浓度的杂质半导体。 5. 集流体;集流体,顾名思义就是指汇集电流的结构或零件,在锂离子电 池上主要指的是金属箔,如铜箔、铝箔。泛指也可以包括极耳。其功用主要是将 电池活性物质产生的电流汇集起来以便形成较大的电流对外输出。 6.P-N 结;发光二极管的核心部分是由p 型半导体和n 型半导体组成的晶片,在p 型半导体和n 型半导体之间有一个过渡层,称为p-n 结。 7. 充电效率;电池在一定放电条件下放至某一截止电压时放出的容量与输 入的电池容量的比值,它可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充电效率=(放电电流* 放电至截止电压的时间/充电电流* 充电时间)* 100% 8. 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 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 1. 新能源材料的分类有哪些,请分别举例?(6 分) 发电材料:太阳能、热电材料、压电材料、燃料电池(储氢材料)等;核能材料:热核计划(ITER),核燃料(钍)、冷却剂、结构材料、控制材料和屏蔽 材料等;储能材料:锂离子电池、液态金属电池、超级电容、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等;节能材料:建筑节能材料、保温保湿材料、电热膜材料等。 2. 太阳能电池的原理是什么,请简要说明?(6 分)

新能源概论

1.研究开发可再生能源的意义 1、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充足、安全、清洁的能源供应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保障。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低, 能源需求增长压力大,能源供应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不断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保护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除大力提高能源效率外,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的战略选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 本要求。 2、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生态系统脆弱,大量开采和使用化石 能源对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例偏高,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较快,对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可再生能源清洁环保,开发利用过程不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对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环境、减排温室气体、应对气候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农村是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薄弱的地区,能源基础设施落后,全国还有约1150 万人没有电力供应,许多农村生活能源仍主要依靠秸秆、薪柴等生物质低效直接燃烧的传统利用方式提供。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一方面可以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解决偏远地区电力供应和农村居民生活用能问题,另一 方面可以将农村地区的生物质资源转换为商品能源,使可再生能源成 为农村特色产业,有效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开拓新的经济增长领域、促进经济转型、扩大就业的重要选择。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广泛,各地区都具有一定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条件。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再生能源也是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有效拉动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