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中心理论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尤哲明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金融中心理论概述

摘要:金融中心的研究内容包括了经济、地理、贸易、城市规划等多方面跨学科的内容。本文对研究金融中心的历年文献进行了回顾,并且按照时间序列进行阶段划分,总结每一阶段金融中心研究的的重点,最后对金融中心理论研究今后走向做出判断,认为至少在宏观上,金融中心研究将越来越受到城市群相关理论的影响。

关键词:金融中心;产业集聚;经济地理;城市群

Abstract:Financial center study includes economic,geographical,trade,and urban plann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interdisciplinary content.A lot of study papers of the financial center were reviewed and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time sequence of stages.We summed up the key points of financial center theroy of each stage.At last,We predicted the future of financial center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in,that at least at the macro level,Financial Centre for Cities research will become increasinglyrelevant theory.

Key words:Financial center;Industry Cluster;Economic Geography;Metropolitan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089(2010)06-0013-03

一、金融中心研究起源

金融中心属于金融集聚的高级形式,因此要追寻金融中心的研究源头应当从产业集聚理论开始。公认的产业集聚研究源于韦伯的工业区位论、杜能的农业区位论以及马歇尔的规模经济论,其中韦伯认为“成本的节约”是工业区位选择与集聚一大原则;杜能认为距离城市的远近,即经济地租,是决定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以及生产专业化方向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以城市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的农业地带理论,即著名的“杜能环”;马歇尔在其著作《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规模经济对产业集聚的影响。鉴于历史原因以及当时的经济特点,大多文献关注的是诸如农业、工业等非金融产业的集聚现象。金融中心的研究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城市化现象加剧,很多学者也开始关注城市空间集聚现象,经济史学家Gras(1922)提出了都市发展阶段论,涉及了金融业集聚的一个过程以及对城市化现象的作用,对城市建设金融中心有了个模糊的认识。Vernon(1960)认为,城市吸引那些需要面对面服务的行业的集聚。

二、金融中心的类型

而真正对金融中心做系统阐释是金德尔伯格(Kinderlberg,1974),其通过历史的视角并结合经济学上的规模经济效应对当时世界上的几个金融中心进行了比较详尽的介绍,是金融中心研究的集大成者。随后的研究者将重心大都放在上金融中心的分类与形成条件上。

Dufey、Giddy(1978)将金融中心分成了三类:传统中心、金融埠口、离岸金融中心。McCarthy(1979)将记账中心与功能中心做了很好的区别。Park(1982)结合地理与功能的标准将金融中心分为如下几类:(primary)主要中心,(booking)记账中心,(funding)集资中心和(collection)托收中心。另外,Reed(1981)通过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律总结得出世界各大金融中心存在一个等级体系。Goldberg (1988)得出了金融中心形成的因素与条件。这些研究为很多城市建设金融中心的定位问题提供实践指导,但是都未揭示金融中心

形成的动态过程以及理论解释。

三、金融中心与经济地理学

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Choi、Park与Tschoegl(1996)认为研究金融中心的经济学家越来越少,相反却得到了地理学家的关注:为什么这些地方会成为金融中心。同时,经济学界开始也对“地理与经济”进行重新探讨,其中O’Brien(1992)断言“地理已死”,而Krugman(1991)则创立“中心-外围”模型来解释产业空间集聚现象,并认为出现集聚的原因是规模报酬递增(increasing returns)。在其以后很多著作中都强调了地理的作用。他的出现代表了“新经济地理学”的创立。

将金融中心问题最大限度的融入地理学范畴的当属地理学家劳拉詹南(1992),同时开创了金融地理学。克鲁格曼与劳拉詹南的共同点便是,无论是金融业还是其他产业,其空间的集聚问题仍旧属经济学问题。正是基于这一点使得后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至少在学术上又以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金融中心问题。

至此,伴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金融中心的研究开始进入井喷阶段。大量的学者开始研究该问题,以求在理论与实践过程中找到平衡点。Krugman(1998)从产业集聚的角度阐释了形成金融中心存在的向心力与离心力,这一观点为很多金融中心的研究者所接受。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有Porteous(1999)在规模经济的背景下,结合制度经济学,提出了金融中心建设的“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理论。Martin(1994,1999),Gehrig(1998)通过金融活动地理学文献的回顾,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认为“信息不对称”是形成金融中心的一个重要因素。Davis(1990)则提出了形成金融中心的“累积因素”(cumulative causation)。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1999)又将成为在国际交易中可自由兑换、广泛接受的国际货币纳为形成金融中心的一个重要的有利因素。Tschoegl(2000)说过金融中心的位置不是偶然形成的,是由于历史的发展,某些地方成为吸引银行业机构集聚地位置,最终成为金融中心。Thrift(1994)更是直接指出不管技术的如何发展,通信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