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酮

合集下载

丙酮脱水

丙酮脱水

1.常用有机溶剂的纯化-丙酮沸点56.2℃,折光率1.358 8,相对密度0.789 9。

普通丙酮常含有少量的水及甲醇、乙醛等还原性杂质。

其纯化方法有:⑴于250mL丙酮中加入2.5g高锰酸钾回流,若高锰酸钾紫色很快消失,再加入少量高锰酸钾继续回流,至紫色不褪为止。

然后将丙酮蒸出,用无水碳酸钾或无水硫酸钙干燥,过滤后蒸馏,收集55~56.5℃的馏分。

用此法纯化丙酮时,须注意丙酮中含还原性物质不能太多,否则会过多消耗高锰酸钾和丙酮,使处理时间增长。

⑵将100mL丙酮装入分液漏斗中,先加入4mL10%硝酸银溶液,再加入3.6mL1mol/L氢氧化钠溶液,振摇10min,分出丙酮层,再加入无水硫酸钾或无水硫酸钙进行干燥。

最后蒸馏收集55~56.5℃馏分。

此法比方法⑴要快,但硝酸银较贵,只宜做小量纯化用。

2. 蒸馏,控制在2℃的收集沸程,以无水硫酸钙干燥,倾泻,重蒸,如用于氧化反应,需在回流下加入足够数量的高锰酸钾,直到紫色不退色为止,蒸馏,干燥,再分馏,通过NaI 加合物可以得到很纯的试剂。

贮藏时加入新活化的3A分子筛。

3.可以用五氧化二磷回流,然后减压蒸馏就可以得到绝对无水丙酮。

4.丙酮和水是没有共沸的,只是在丙酮高纯度,与水的相对挥发度比较小。

常压精馏是没有问题的。

仔细查找了一下,多数资料支持丙酮和水没有共沸,少数说有最低恒沸组成。

遵从大多数资料可以认为是没有共沸,但是常压精馏不可能达到水分小于0.3%的要求,差距还很大。

一般可以用无水碳酸钾或硫酸钙干燥后蒸馏5.高锰酸钾是大家比较认同的方法!但是你若是要求不太高的话,可以用氯化钙泡一泡就行。

当然要求高你可以先用氯化钙泡一夜,然后用分子筛浸泡!1。

丙酮清洗原理(一)

丙酮清洗原理(一)

丙酮清洗原理(一)丙酮清洗原理解析1. 什么是丙酮清洗?丙酮清洗是一种常用的清洗方法,主要用于去除表面污垢和油脂。

它适用于许多领域,包括制药、半导体、电子、化妆品和化工等行业。

下面将从原理层面解析丙酮清洗的工作原理。

2. 清洗原理溶解作用丙酮是一种极性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

它能够与大多数有机污垢和油脂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将其溶解。

这是丙酮清洗的基本原理之一。

脱水作用丙酮在清洗过程中还具有脱水作用。

它能够吸收水分,从而将污垢表面的水分蒸发掉。

这种脱水作用有助于更彻底地清洁表面,并防止因水分残留而引起的细菌滋生。

挥发性丙酮是一种挥发性溶剂,它的蒸发速度较快。

因此,丙酮清洗后的物品很容易迅速干燥,避免了水分残留和污垢的沉积。

同时,丙酮挥发后也不会留下痕迹,这对某些需要表面干净无残留的应用十分重要。

3. 丙酮清洗的使用注意事项通风条件丙酮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因此,在使用丙酮清洗的过程中,应确保通风良好。

尽量在通风设施较好的地方进行操作,以减少对人体的影响和安全风险。

避免火源丙酮属于易燃溶剂,因此在其使用过程中必须避免火源。

严禁在易燃气体附近使用丙酮清洗以及吸烟等活动,以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保护措施在使用丙酮清洗时,应注意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戴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等,以防止溶剂对皮肤和眼睛的刺激,确保人身安全。

4. 结论丙酮清洗是一种有效的清洗方法,具有良好的溶解作用和脱水作用。

然而,在使用时应注意通风和防火等相关安全措施。

通过合理的使用和控制,丙酮清洗可以在许多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确保表面的彻底清洁和无残留。

5. 丙酮清洗的应用领域丙酮清洗在许多行业中都得到广泛应用,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领域:•制药工业:丙酮清洗可用于清洗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设备和容器,确保高纯度的药品制造。

•半导体工业:丙酮可清洗半导体器件表面,去除尘埃和污染,提高器件性能。

•电子工业:丙酮可以清洗电路板、电子元件和连接器等,去除氧化物和油污,改善电子产品的质量。

丙酮的正常沸点

丙酮的正常沸点

丙酮的正常沸点
丙酮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和较低的沸点。

它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在化学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

丙酮的正常沸点为56.1℃,这意味着在常温常压下,丙酮会蒸发成气态。

丙酮的沸点比水低很多,这使得它可以在室温下快速挥发。

由于其易挥发的特性,丙酮通常存放在密闭的容器中,以避免挥发和泄漏。

丙酮的沸点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气压、纯度和溶液中的其他成分。

在高海拔地区和低气压环境下,丙酮的沸点会降低。

此外,如果丙酮中含有其他成分,如水或有机化合物,它的沸点也会受到影响。

总的来说,丙酮的正常沸点为56.1℃,但它的沸点可能会受到不同的因素影响。

在使用丙酮时,需要注意其易挥发和易燃性,以确保安全。

- 1 -。

丙酮

丙酮
3.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29℃。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MAC(mg/m3):400 mg/m3(皮)TLVTN:OSHA1000ppm, 2380mg/m3
泄漏
应急
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稳定性:正常状况下稳定
聚合危害:不聚合
避免接触的条件:火花、明火、热、引燃源、长期暴露受热。
禁忌物:氧化剂、及氯化溶剂和碱的混合物、三级丁酸钾、六氯三聚氰胺、二氧化硫、强还原剂。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急性毒性吸入:1.低浓度,没有即性效应,高浓度下(约1000ppm)轻微的刺激鼻及咽。2浓度高于2000ppm可能造成嗜睡、恶心、呕吐、酒醉感及头晕。3.浓度高于10000ppm,可能导致无意识及死亡。皮肤:1.直接接触可能造成轻微刺激。眼睛:1.高浓度蒸气(1000ppm)会造成轻微而短暂的刺激。2.其液体对眼睛具严重刺激。食入:1.刺激咽、食道及胃。2.大量食入之症状与吸入情况类似(如头痛、虚弱、困倦等)。3.若倒吸入肺部会引起致命的肺部伤害。

丙酮

丙酮
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禁忌物: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碱。
灭火方法:
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包装与储运
危险性类别:
第3.1类 低闪点易燃液体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露天贮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中文名:
丙酮
英文名:
Acetone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
主要用途:
是基本的有机原料和低沸点溶剂。
燃烧性:
易燃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
穿工作服。
手防护:
高浓度接触时,戴防护手套。
其他: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泄漏处置: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丙酮清洗原理

丙酮清洗原理

丙酮清洗原理丙酮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具有较强的溶解力和挥发性。

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丙酮常被用作清洗剂,用于清洗各种材料和设备。

本文将介绍丙酮清洗的原理及其应用。

一、丙酮的特性丙酮(化学式:C3H6O)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较低的沸点和闪点。

它在常温下即可挥发,具有极强的蒸发性。

丙酮是一种极易溶解有机物的溶剂,可以快速溶解许多常见的有机物,如油漆、脂肪、胶水等。

同时,丙酮也能溶解一些无机物,如矿物油和某些金属盐。

二、丙酮清洗的原理丙酮清洗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其溶解性和挥发性。

由于丙酮具有较强的溶解力,能够迅速将污垢和附着物溶解。

同时,丙酮的挥发性也使得清洗后的物体能够迅速干燥,避免水分残留。

在清洗过程中,将待清洗的物体浸泡在丙酮中,丙酮会迅速溶解附着在物体表面的污垢和油脂。

对于一些较为顽固的污渍,可以使用刷子或布等工具辅助清洗。

清洗后,将物体取出并晾干,丙酮会迅速挥发,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

三、丙酮清洗的应用丙酮清洗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工业生产、实验室研究以及日常清洁等。

1. 工业生产中,丙酮清洗常用于清洗金属表面,在加工和制造过程中去除油脂和污垢,以保证产品质量。

2. 实验室中,丙酮清洗常用于清洗实验仪器、玻璃器皿等。

丙酮的溶解性能使其能够迅速溶解有机物,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日常生活中,丙酮清洗常用于清洁家具、电器、塑料制品等。

丙酮能够快速清除油渍和污垢,使物体恢复光洁。

四、丙酮清洗的注意事项在使用丙酮清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丙酮属于易燃物质,使用时要远离明火,切勿接触高温物体。

2. 丙酮具有刺激性气味,使用时需保持通风良好的环境,避免长时间暴露。

3. 丙酮对某些材料具有腐蚀性,如橡胶、聚乙烯等,使用时需避免与这些材料接触。

4. 丙酮具有挥发性,使用后应及时封闭容器,避免挥发浪费。

丙酮清洗利用其溶解性和挥发性,能够快速溶解污垢和油脂,并迅速挥发干燥,无残留物。

丙酮清洗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实验室研究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良好的清洁效果。

丙酮MSDS

丙酮MSDS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
灭火方法
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 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 必须马上撤 离。
灭火剂 六、泄漏应急处理
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品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 化学品英文名称 化学品分子式 化学品分子量 二、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 纯品 三、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第 3.1 类低闪点液体。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 头痛、头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 健康危害 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先有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 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 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吸入 食入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 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 危险特性 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 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 炸的危险。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到公司医务室作进一步处理。 饮足量温水,催吐,必要时到公司医务室作进一步处理 丙酮在有氧及无氧状况下均会迅速生物分解, 但丙酮高浓度下对微生 物有毒。 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含量 100% 丙酮 Acetone C3H6O 58.08
相对蒸汽密度(空气 =1) 闪点(℃) 溶解性 主要用途 十、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禁配物 十一、废弃处置

丙酮燃烧反应式

丙酮燃烧反应式

丙酮燃烧反应式
丙酮(C3H6O)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它可以与氧气发生完全燃烧反应。

丙酮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C3H6O + 4O2 → 3CO2 + 3H2O
在这个反应中,一分子丙酮与四分子氧气反应,生成三分子二氧化碳和三分子水。

该反应释放大量热能,是一个放热反应。

根据化学计量比,每燃烧1mol丙酮,需要消耗4mol氧气,释放出1,787kJ的热量。

丙酮燃烧反应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活中,如火炬燃烧、焚烧炉、汽车发动机等。

同时,这个反应也是研究有机燃料燃烧机理的典型反应之一。

丙酮燃烧反应式展示了有机物与氧气发生完全燃烧时的基本过程,反映了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基本定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
指导书
填料吸收塔是气体净化过程中常用的塔器之一,经常用于气体的吸收洗涤。

填料塔的设计计算方法我们已经讲过,但是,从工程设计的角度来说还有一系列的工作要做。

下面我们结合工程上填料吸收塔的设计程序锻炼一下自己的设计能力。

有一点需要大家格外注意——责任心,对于工程设计来讲,必须考虑周全。

1 物料衡算
1)进塔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量;
2)混合气进出塔组成(以物质的量的比来表示,即以X、Y表示);
3)吸收剂(水)的用量Ls;
4)塔底吸收液组成X1;
5)操作线。

2 填料选择
选择填料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使用性能要好,即要求比表面积、空隙率、空隙截面积和机械强度都尽量大,堆积密度要小,耐腐蚀性要好;二是要价格便宜,来源方便,制造容易。

这两个条件往往互相矛盾,在选择填料时要全面衡量,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

选用不同规格的填料及其在塔内堆放特性,就有不同的参数值。

例如选用75×45×5规格陶瓷鲍尔环填料(乱堆),其参数为:φ=122m-1,α1=103 m2/m3。

表1国内鲍尔环特性数据
备注(1):金属才智填料堆积密度,除注明金属外,仅对碳钢和不锈钢适用,若用同样厚度的其他板材时,对铜乘以1.14,对铝乘以0.34,对镍、蒙乃尔合金乘以1.14。

3 塔径计算
1)利用Eckert关联图计算泛点气速u F;
计算泛点气速时,注意不同的填料有不同的参数。

2)确定操作气速u;
操作气速u=(0.6~0.8)u F范围,合适倍数请自己决定。

3)计算塔径,圆整塔径;
计算出的塔径应按照国家压力容器公称直径的系列标准进行远征。

一般塔径标准为300, 400, 5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等(单位mm)。

圆整时直径1m以上间隔为200mm,直径1m 以下间隔为100mm。

4)利用圆整后的塔径,再计算操作气速;
5)校核填料尺寸:
塔体直径与填料直径的比值有一个下限,低于这个值,塔壁附近的填料层空隙率大而不均匀,容易出现壁流现象,影响传质效果。

此值对不同的填料是不同的。

如:
陶瓷鲍尔环填料:D/d≥8~10
鲍尔环填料:D/d ≥10-15(最小不低于8)
拉西环填料:D/d≥20~25
矩鞍填料:D/d ≥8~10 阶梯环填料:D/d ≥8
鞍形填料:D/d ≥15(最小不低于8) 环矩鞍填料:D/d ≥8
4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1)填料层高度Z ;
选择正确的方法计算填料层高度Z 。

应当指出的是,计算出填料层高度后,还应留出一定的安全系数。

根据设计经验,填料层的设计高度一般为:
Z ΄=(1.2~1.5)Z
式中:Z ΄——设计时的填料层高度,m ;
Z ——工艺计算得到的的填料层高度,m 。

设计时,可将填料层高度适当取整,保证安全系数应在1.2到1.5范围内。

2)填料层压降计算(利用埃克特通用关联图方法); 3)校核润湿率或校核喷淋密度:
填料塔内传质效率的高低与液体的分布及填料的润湿情况密切相关,为使填料能获得良好的润湿,填料层高度计算出后,还需核算液体的润湿率是否低于最小润湿率。

润湿率由下式计算
/W L U σ=
L W ——润湿率,为单位填料润湿周边长度上的液体体积流量,m 3/(m ·h ); U ——液体喷淋密度,m 3/(m 2·h ); σ——填料的比表面积,m 2/m 3。

根据实验,为保证填料层的充分润湿必须满足下面条件:
对于直径小于等于75mm 的环形填料,最小润湿率为0.08 m 3/(m 2.h)。

对于直径大于75mm 的环形填料,最小润湿率为0.12 m 3/(m 2.h)。

当计算出的润湿率小于最小润湿率时,则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设计。

否则,不能保证填料表面的充分润湿,吸收效率将降低。

通常可采用的修正方法有以下几个: a ) 增大吸收剂用量或取吸收剂的部分循环,以增大喷淋密度,从而提高润湿率。

b ) 调整塔径。

吸收剂用量不边,塔径适当减少,U 将增大,L w 也随之增加。

但要注意:塔
径减小,空塔气速增加,液泛的可能性增加,填料层的阻力损失也增加,这对吸收不利。

所以设计者要全面权衡。

c ) 调整填料层高度,适当增加气、液接触面。

按照公式:/l Z Z η= 式中:l Z ——调整后的填料层高度,m ;
Z ——原填料层高度,m ;
η——填料表面效率,其值可由下图估算:
最低润湿率分率
图中的最低润湿率分率为:最低润湿率分率=
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增加了填料层高度并不能提高单位体积填料层内气、液的有效接触面积,效益并没有增加。

相反的是增加了设备费和填料层的阻力损失。

所以,设计者应该全面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采取这一措施。

或者校核喷淋密度,采用公式:W U L σ=进行计算。

并和最小喷淋密度进行比较。

最小喷淋密度:min min ()W U L σ=
如果校核润湿率小于最小润湿率时,必须把调整方法随之计算出来。

5)确定填料分段数,并选定液体再分布形式:
填料的分段数根据塔径D 及填料层总高度来决定;如二者比值超过一定界限,则需分段。

用Z 0表示每个填料层的填料高度,则Z 0与D 值比的不同填料的上限列于下表。

对于D ≤400mm 的小塔,(Z 0/D)max 还可取较大的值,可允许比上值较大的Z 0;对于大直径塔,Z 0不许超过6m ,否则将会产生湿壁效应,降低传质效果。

填料分段后,各段之间加装液体再分布器,以使液体分布均匀。

6)总塔高H 计算
填料塔的总塔高H 主要取决于填料层高度Z ,此外还需要考虑塔顶空间、塔底空间及再分布器的布置等。

填料塔的总塔高H 可由下式进行计算:
H = H d + Z ΄ + (n-1) H f + H b 式中:H ——总塔高,m ;
Z ΄——安全系数调整后的填料层高,m ; H f ——装配液体再分布器的空间高,m ; H d ——塔顶空间高(不包括封头部分),m ,一般取=0.8~1.4m ; H b ——塔底空间高(不包括封头部分),m ,一般取=1.2~1.5m ; n ——填料层分层数。

由于液体再分布器、喷淋装置、支承装置、除雾器等,结构不同时其高度不同,当一时无法准确确定时,也可采用下式计算总塔高:
H = 1.2Z + H d + H b 式中各符号含义同前。

5 填料塔附属设备设计
塔的辅助构件包括气体分布器、填料支承板、填料压板、液体分布器、液体再分布器、除雾装置及排液装置等。

填料塔操作性能的好坏与塔内辅助构件的选型和设计紧密相关。


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通过对具体的塔器进行工艺设计,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绘图能力、以及正确使用设计手册和相关资料的能力。

二、设计任务
试设计常压填料塔(填料自选),采用逆流操作,以水为吸收剂,吸收混合气中的丙酮。

三、设计资料
1)混合气(空气,丙酮蒸汽)处理量为1500m3/h,温度为35℃;
2)进塔混合气物性可近似看作空气物性,比如密度;
3)进塔混合气含丙酮体积分数为1.82%,要求达到的丙酮回收率为90%;
4)操作压力为常压,101.325 kPa。

5)进塔吸收剂为清水;
6)吸收操作为等温吸收,温度为35℃。

7)气液平衡曲线:t=15~45℃时,丙酮溶于水的亨利常数E(kPa)可用下式计算:lgE=9.171-[2040/(t+273)]
8)液气比取最小液气比的倍数为1.3。

9)气速u=(0.6~0.8)u F范围。

10)k G=1.795×10-3kmol/(m2·s·kPa);k L=1.81×10-4m/s;α=49.9m2/m3。

四、设计内容和要求
1)研究分析资料。

2)净化设备的计算。

3)编写设计计算书。

设计计算书的内容应按要求编写,即包括与设计有关的阐述、说明及计算。

要求内容完整,叙述简明,层次清楚,计算过程详细、准确,书写工整,装订成册。

设计计算书应包括目录、前言、正文及参考文献等。

有能力的同学采用打印稿。

4)设计图纸。

包括工艺流程图,塔器剖面结构图。

应按比例绘制,标出设备、零部件等编号,并附明细表,即按工程制图要求。

图纸幅面、图线等应符合国家标准;图面布置均匀;符合制图规范要求。

有能力的同学采用计算机AUTOCAD制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