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l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
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在颈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介绍和观察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
者 2 0 ,均为择期手术 。A A I Ⅱ ,年龄 2 0例 S ~ 级 5~6 岁,体 重 5 ~6 。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 ( O 1 2g k I ) 0 和喉罩 组 ( M T组 1 例 0 L A组 ) 0 10例, 监测并记录两组插入 喉罩 或气管导管前 ( 1 T) 、后 (2,拔除喉罩 或气管导管前 (3、后 ( ) S P B 、H 、P TO ,围术期 呼吸道并发 T) T) T 的 B 、D P R r : 4 C 症等情况 , 有患者术后随访 。 所 结果 两组 T 、 3 2 T 时的 S P D P H B 、 B 、 R比较, T组明显高于 L I MA组 (< . ) P 0 5。两组 T 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0 1 喉
A组 (< . ) P0 5 0 ,B组术后 V S 痛评 分低 于 A组 (<. ) 结论 A疼 P O 5。 0
地佐辛复合罗 哌卡因在 颈丛神经阻滞 下行 甲状腺手术 时可 减轻疼痛 ,降低
牵拉反应 , 延长镇痛时 间, 改善镇痛效果 ,减少术 申及术后手术麻醉并发症。
【 关键词 】 地佐辛 ; 颈丛神经阻滞 ; 罗哌卡因 ; 甲 腺手术 状
例 ,年 龄 2 5—6 岁,体 重 5 ~6 g S 一 级 ,术前 观察并记 录插入喉罩 或气管导管前 (1、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 0 1 2k。A A I Ⅱ T) 无严 重高血压及心脏病 ,无张 口困难 ,无 咽喉 痛。将患者 随 后 f2、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前 (3、拔 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后 T) T)
【 关键 词】 腹腔镜手术 ; 喉罩 ; 全身麻醉 ; 气管插管
di 03 6 6is. 7 — 9 52 1 .800 o :1.9 9 . n1 4 4 8 .020 .1 s 6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龚金山;杨小立;杨武
【期刊名称】《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8(022)002
【摘要】目的比较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375%盐酸罗哌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0.375%盐酸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试验组应用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结果在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效果及效果维持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方面,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375%盐酸罗哌卡因未见明显的差异.结论 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375%盐酸罗哌卡因应用于颈丛神经阻滞,具有相似的麻醉效果.【总页数】2页(P116-117)
【作者】龚金山;杨小立;杨武
【作者单位】东莞市虎门医院麻醉科,广东,东莞,523900;东莞市虎门医院麻醉科,广东,东莞,523900;东莞市虎门医院麻醉科,广东,东莞,5239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1.2
【相关文献】
1.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75%盐酸罗哌卡因用于下腹部手术临床观察 [J], 景胜;吴悦维;包晓航;方平;张晓东;钟河江;陶军;杨天德
2.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 [J], 王少华;艾登斌;
刘振胜;孙立新;石学银;梁伟民;张媛媛
3.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J], 范荣林
4.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J], 李彩虹;藏庆淑
5.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J], 屈红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引导下相等低剂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观察

第37卷第12期 河 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 年 12 月JOURNAL OF HEBEI MEDICAL U N IVERSITY V o l.37N o.12Dec. 2016•1437••论 著•超声引导下相等低剂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 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观察丁庆民,张海清(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麻醉科,河北琢州072750)[摘要]目的观察相同小剂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ASA I〜II级择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63例,按照麻醉药物浓度的不同分为A组20例、B 组22例、C组21例^A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26.67 mL,B组给予0.50%罗哌卡因2〇.00 mL,C组给予0.75%罗哌卡因13.33 mL,观察记录并比较3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阻滞节段总数和完全阻滞率、运动阻滞起效和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3组均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
A组起效时间及镇痛维持时间均长于B、C组,阻滞节段总数多于B、C组(P<0. 05)。
3组完全阻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3组改良Brom age 评分均在2分以上,15 min内3组运动完全阻滞均达95%以上。
A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长于B、C组(P<〇. 05);C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短于A、B组(P<0.05)。
3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仅A组3例出现胸闷、心 动过缓。
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能取得满意的阻滞效果,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起效时间加快,容量增加阻滞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有可能增加。
0.375%〜0.50%罗哌卡因(1〇〇m g)更适合用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
[关键词]神经传导阻滞;罗哌卡因;超声检查doi:10.3969/j.issn.10〇7-32〇5.2〇16.12.018[中图分类号]R61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3205(2016)12-1437-04Clinical observation on ultrasound-guided with equal small does ropivacaine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in brachial plexus blockDING Qing-min, ZHANG Hai-qing{D ep a rtm en t o f A n esth esiology,the S econ d C en tral H o s p ita l o f B a o d in g C ity,H eb e i P rovin ce,Z huozhou072750,C h in 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ultrasound-guided with equal small does ropivacaine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in brachial plexus block. Methods Sixty-three cases of upper limb surgery with ASA I—H elective in brachial plexus block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anesthetic concentration,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 B, C groups, 20 patients in group A, 22 cases in group B, 21 cases in group C. Group A was given 0.375% ropivacaine 26.67 mL, group B was given 0.50% ropivacaine 20.00 mL, group C was given 0.75% ropivacaine 13.33 mL. The onset time of sensory block, the duration of analgesia,the total number of block segment and total block, the onset of motor block, the recovery time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3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Results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effect of anesthesia. Sensory blockade time and analgesic effect time of group A were longer than B and C group, the total number of block section was more than group B,C,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0. 05). Complete block rate of three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 05). Modified Bromage score of 3 group were[收稿日期]2015 —12 —18;[修回日期]2016 — 03 — 07[作者简介]丁庆民(1981 —),男,河北涿州人,河北省保定市第•1438•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第37卷第12期above two points.Three groups within 15 min movement completely block were above 95%.Group A motion block work time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B and C group(P<C0.05).Group C campaign block recovery time is much shorter than group A and B(P<C0.05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3 group.In group A, 3 patients had chest distress,and the heart rate was too slow.Conclusion Ultrasound-guided brachial plexus block with small does ropivacaine can obtain satisfactory block effect.With the increase of concentration,the onset time is shorter.With the increase of capacity,the block is broader,and the duration of the block is longer,but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re also likely to increase.0.375% —0.50%ropivacaine(100 mg)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ultrasound-guided brachial plexus block.[Key words] nerve block;ropivacaine;ultrasonography罗哌卡因作为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 物,以其较低浓度可有效阻滞感觉神经传递、阻滞时 程长、感觉与运动阻滞分离以及安全性好等优点已 成为临床麻醉常用药。
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前路腰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

近 年来神 经 刺激器 ( N )的 问 世使单 侧 下肢 手 PS 术 ,尤其 是使有 椎管 内麻 醉禁 忌或 合并严 重 系统性 疾
病 的患者 的麻 醉有 了更好 的选 择 。但 由于下肢 神经 阻 滞 所需 局麻药 用量较 大 ,有潜 在局 麻药 中毒 的风 险。 本研 究观 察低 浓度罗 哌卡 因 的阻滞 效果 ,旨在 寻找 较 低 的有效 阻滞 浓度 , 降低 局麻药 中毒的可 能性 。
注: I 相 比, 与 组 ・P <0 0 ; Ⅲ组 相 比 , P < . 5 .5与 △ 0 0
者 仰 卧 , 两 腿 稍 分 开 ; 3组 均 用 德 国 贝 朗 公 司 SI P E —I TMU L X D G神经 刺激 器,以患 肢腹股 沟韧 带下 2 e 股 动脉外 侧 1 5e 处为穿 刺 点 , m、 . m 局部 麻醉后 将 5 0
局麻药 中毒的可能性 。 方法 :5例拟行单侧 下肢手 术的患者随机分成 3组 , 4 每组 l 。I Ⅱ Ⅲ组均采用 P S引导行 5例 、 、 N
前 路 腰 丛神 经 阻滞 , 罗哌 卡 因浓 度 分 别 为 0 2 % 、 . 7% 、 .% , 量 均 为 3 L 结果 : .5 035 05 容 0m 。 3组神 经 阻 滞起 效 时 间依
次是 (4 1 . ) (6 5± . ) (0 3 . ) i, 3 . ±62 、 2 . 3 6 、2 . ±4 1m n 3组问有明显差异。 Ⅱ Ⅲ组对 闭孔神 经和股外侧 皮神经的有效例 、
数 明显 高于 I ( <00 ) I组 运 动 阻 滞 效果 优 于 I Ⅱ组 ( <0 0 ) 结 论 :.7 % 的 罗哌 卡 因 用于 P S引 导 前 组 P . 5 ;l l 、 P .5 。 0 35 N 路 腰 丛神 经 阻 滞 时 阻滞 完善 , 时 可减 少局 麻 药 物 用 量 。 同 关 键 词 罗哌 卡 因 股 神 经 阻滞 外 周神 经刺 激 器
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临床观察

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临床观察作者:李俊芳郭小群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7期臂丛神经阻滞对机体的各系统影响较小,在上肢手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影响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药物、入路的选择、阻滞的技术等。
本观察在入路选择、阻滞技术相对固定、相同药物等剂量的条件下进行观察,以探讨容量和浓度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行上肢手术患者60例,年龄17~58岁,体重45~75kg,男36例,女24例,ASAⅠ-Ⅱ级,术前无明显心、肺、肝、肾、内分泌疾病和高血压,无局麻药过敏,无神经及神经肌肉疾病,凝血功能正常,随机分成三组。
将甲磺酸罗哌卡因 15ml(134.1mg)用生理盐水分别稀释成20ml(A组)、30ml(B组)、40ml(C组),每组20例。
1.2 方法患者手术前常规肌注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0.5mg,入手术室后常规行HR、BP、SPO2、ECG等监测,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患者去枕仰卧,头偏向对侧,患侧常规消毒铺巾后,用7号头皮针于肌间沟穿刺,患者诉患肢有触电样异常感觉时,回抽无血液或脑脊液后缓慢注入局麻药,注药过程不断回抽,同时观察患者反应。
1.3 观察指标1.3.1 起效时间注射药物后用针刺皮肤测试正中神经(大鱼际)、桡神经(虎口)、尺神经(小鱼际)支配区域的痛觉,每一支神经支配区域痛觉减弱时间为起效时间。
1.3.2 麻醉效果注药后20min测试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支配区域的痛觉阻滞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测定镇痛效果: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
0分为阻滞完善,1~6分有效,7~10分无效。
1.3.3 维持时间术后及时随访,了解患肢的运动恢复时间以及切口疼痛的时间。
1.3.4 并发症记录喉返神经阻滞、气胸、霍纳氏征、局麻药中毒反应等的发生率。
1.4 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分别采用的是单因素方差进行分析,而多个率的两两比较采用的是行例表资料的χ2 进行检验。
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合剂在颈丛阻滞中的应用探讨

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合剂在颈丛阻滞中的应用探讨
臧凤松;闫福;范叶柏
【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科学》
【年(卷),期】2004(027)001
【摘要】罗哌卡因作为一种新型局麻药,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尚未广泛.本研究以利多卡因-丁卡因合剂为对照,观察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合剂在颈丛阻滞中的临床效果及作用维持时间。
【总页数】1页(P52-52)
【作者】臧凤松;闫福;范叶柏
【作者单位】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2;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2;佳木斯市性病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154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4.3+
【相关文献】
1.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合剂用于双侧颈丛神经阻滞的价值 [J], 刘绪雄
2.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用于颈丛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 [J], 周训校
3.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吗啡合剂在颈丛阻滞中的应用 [J], 杨显峰
4.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在颈丛阻滞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J], 喻胜平;曾文斌;党晓东;周游
5.地佐辛复合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改良颈丛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研究 [J], 柳春玲;胡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