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发生
恶性青光眼病例分析

青光眼术后第五天
鼻下方巩膜穿刺口置入灌注管,抬高灌注瓶,加 压灌注。巩膜钉塞住鼻上和颞上巩膜穿刺口。
约30分钟后,颞下方位巩膜切开排除脉络膜下液 体,停止手术操作。
,见脱离脉络膜已基本平伏。 在低负压条件下,后路法完整切除晶状体,清除
玻璃体积血,检验无明显视网膜和脉络膜脱离后 缝合巩膜伤口。 前房注入粘弹剂分离房角。玻璃体腔注射地米。
可能发生: 重在早期处理——及时将其消灭在萌芽
阶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已经发生:
重在联合治疗——涉及青光眼、白内障 以及玻璃体等亚专业旳协同合作!
谢谢
UBM
怎样早期发觉?
术后浅前房旳观察
UBM
UBM旳诊疗价值:
显示房角关闭、晶状体前移、虹膜与角膜和晶 状体接触,睫状体水肿, 睫状突旋前。
A超检验:
经过测量眼轴长度来帮助判断眼球大小。
B超检验:
检验玻璃体内是否有水囊样旳变化。
怎样处理?
药物治疗:(最基本旳)
睫状肌麻痹剂: 药物:1%阿托品滴眼液qid,夜间用眼膏 机理:松弛睫状肌,加强晶状体悬韧带旳张力, 使晶状体后移。
病因
内因:
解剖缺陷→小眼球、远视眼。 远视眼调整过分→睫状肌肥厚,睫状突旋前
病因
外因:
药物原因:睫状肌收缩→睫状体前移与晶体赤道部接触 炎症原因:睫状体痉挛、充血水肿,睫状突与晶体赤道
部接触。 手术原因:
操作损伤大,刺激睫状体,造成睫状体痉挛、充血水肿 影响前后房交通,如小眼球中植入大直径人工晶状体, 炎症性瞳孔闭锁,虹膜与IOL、与玻璃体前界膜 术中眼压骤然下降,玻璃体忽然膨胀冲击晶体,悬韧带断
术中:
对于术中出现旳不正常旳情况要仔细分析,并及时予以 正确旳处理。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患者的护理

后 又变浅 。按 照 Set pah分级法 : I度 3 浅 2例 , 中 央前 房形成 , 边虹膜 与角膜 内皮相 接触 ; Ⅱ度 周 浅 1 例 , 瞳孔 区 的 晶体 前 囊 未 与 角膜 内皮 相 贴 6 除 外, 整个虹 膜 面与 角膜 内皮 相贴 ; Ⅲ度 2例 , 浅 前 房消失, 整个 虹 膜 和 晶 体 面 均 与 角膜 内皮 相 贴 。 其中 滤 过 过 强 4 0例 ( 0 0 ,结 膜 渗 漏 5例 8 . %)
青 光眼小梁 切 除 术后 勿 需 绝对 卧 床休 息 , 一
般术后 取平 卧位或侧 卧位 , 不要取俯 卧位 , 卧 因俯
位时玻 璃体 、 晶体等 眼 内组 织推挤 虹膜 , 房角变 使 窄 。避 免剧烈 活动 , 如搬重 物弯腰 负重 , 以防脉络
膜脱离 等并发症 发生 【】 3。
2 4 术眼 包扎 .
2 护理 措 施
2. 心 理 护 理 1
大多数 患者术 前 都 有顾 虑 心 理 , 担心 术 后 眼
压 不能控制 , 视力继 续下 降 , 而不 良情绪 可致 大脑 皮层控制紊乱 而使 血 管 舒缩 功 能 失 去平 衡 , 过强 的情绪刺激 可引起交感 神经 兴奋及 肾上腺 素分 泌
晚期 常 见者 为瘢 痕增 生 、 滤过 道 阻塞 、 压增 高 , 眼 以至出现手术 失 败 的严 重 后果 。一 般来 说 , 青 抗 光 眼手术 后 1 ~2d前房 略 浅是正 常 态 , 随着结 膜
增多, 致瞳孔 中度散大 , 加重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 瞳孔 阻滞 , 眼压 升 高 , 情 加 重 。应 根 据 患 者 性 病 格、 文化 程 度 、 理 素质 和接 受 能力 不 同 , 活进 心 灵
(0 0 , 1 . %) 睫状体 脉络膜 脱离 3例 ( , %) 恶性 60 ,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与处理

气术 来重建前房 。当出现 较大范 围 的脉 络膜渗 出或脱 离且 药物治疗无好 转时 , 需尽早行前房重建术等 。睫状体脉络膜
脱离经扩瞳、 局部纱枕加压包扎 、 甘露醇 20 35 l 5 ~ 7m 静脉滴
注后 , 分别于术后第 5 l 、3 l 恢复 前房 。巩 膜切 开放 、2 1 、5天 液, 前房穿刺 口注入生理 盐水 后形成 前房 , 此种 方法 尚可多
次至瞳孔散大 , 必要时 使用复方 托 品卡胺滴 眼液 , 前房 恢复
并稳定后逐渐减用 。同时使用抗生素 、 皮质激素及非 甾体 糖
激素滴 眼液 。 Ⅱ度及 Ⅲ度应 用阿 托品 的同时给予 甘露 醇静 脉滴 注, 对高眼压 给予醋甲唑胺 口服。对 滤过过强或结 膜漏
水者加压包扎滤过泡 。对脉络膜脱离者包扎遮盖双眼。
21 0 0 1 月 1
中国民康医学
Me iM o m  ̄ o hn s e pesHe h dc Ju fC ieeP o l Mt
NOV 201 . 0
第2 2卷
下半月
第2 2期
Vo . 2 S 1 2 HM No 2 .2
【 临床研究 】
青 光 眼 术 后 浅 前 房 原 因分 析 与 处 理
级。凡满 足上述 一项且伴 低 眼压者 均为再 手术适 应证 。滤
过过强致浅前房术 后 4 h浅前房无 好转 , l 8 滴 %荧光 素排除 无渗漏 , 如有渗漏需重新 缝合 , 渗漏则 滤过泡 处加压 双眼 无
包扎。1 %阿托品及妥 布霉素 地塞米 松滴 眼液滴 眼扩瞳 、 抗
炎 , O/ , 3 :d 减轻组织 创伤 反应 , 防止虹 膜粘 连 , 促进 滤泡 形 成。本组 3— 6天前 房恢 复正常 。若保 守治疗 不能 见效 , 则 可通过前房 注入 消毒 空气或 透 明质 酸钠重 新恢复 前房 。滤 过作 用过 强除药物治疗外 , 特别强调橄榄形纱枕 压于滤泡 区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

现象 的发生,所 以在治疗 前要进行 刮宫检查 。 总而言 之 ,甲硝唑液官腔 冲洗对 于绝经妇女 宫腔积脓具有显著 的 治疗 作用 ,且操作 简单、安全 ,费用低 , 值得 推广。 参考 文献 [】 吴莉 娟 , 晓健 . 色多 普勒 超 声诊 断 宫腔 积脓 合 并宫 壁穿 孔 1 1 宗 彩
刘红杰 高小敏 李 凯 ( 农安 县人 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吉林 长春 10 0 ) 3 2 0
【 要 】 目的 对 采用青 光 眼滤过 术 治疗 的青光 眼患 者在 手术后 形成 浅前房 的主要 原 因及 相应 的处理 方 法与体 会进 行 总结 分析 方法 抽取 摘 6 7例接 受 青光 眼滤过 术 治疗后 形成 浅前房 的 临床确 诊青 光眼 患者 病例 。结果 导致 该 类患者 在手 术后 出现 浅前房 症状 的主要 原 因 包括脉 络 膜 脱 离、 滤性过 畅、 防水 生长减 少 、瞳孔 阻塞 、脉 络膜 上腔 出血 、恶性 青光 眼 。概括 起 来可 以分 为低 眼压 浅前房和 高 眼压 浅前房 两种 。结 论 对 导致 青 光眼 患者 在接 受滤过 术 治疗后 出现 浅前 房的 原 因进行 系统 的掌握 ,可 以使 保证 临床 对 该类 惠者 在术 后 出现 浅前房 症状 进行 有
治疗过程 中要考虑到 中老年妇女的身体机 制,防止子宫穿孔及破裂 等
两组疗 效对 比 <0 1 . ,有显著差异性 ,有统计学意义 ,如表 1 。 O 所示 3讨 论 ,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2 结 果
所 以泪道探通联合再通管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较简便 、 易行 , 无 需住院 , 门诊即可治疗 , 费用低 , 且有稳定 的治疗效果和较好 的患
者 满 意度 , 不 失 为治 疗慢 性 泪 囊 炎 的一种 良好 手段 。
4 小 结
本组 3 O 例( 3 3 D  ̄ ) 中: ( 1 ) 2 7 眼 治愈 , 其 中有 1 眼 泪道 再通 管 于 术
慢 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病 , 虽 然 不 是 非 常 严重 的 眼 疾 , 但 患 者不断擦拭眼泪可导致眼睑外 翻, 从 而加重溢泪症状 , 由此 而 造
术成功率的办法是选择合适的患者 , 排除鼻腔疾病 , 术 者充 分熟
悉 泪道 解 剖结 构 等 ) 。 参 考 文 献 1 吴 欣 怡, 张 军和 , 申 家泉 , 等. 新 型 泪道 引流 装 置 治 疗 泪道 狭 窄及 泪 小 管 断裂 临床 分析 f J ] . 中国 实用 眼科 杂 志, 2 0 0 5 , 2 3 : 6 2 0 — 6 2 3 .
后3 2 d 脱 出, 经检查已治愈 ; ( 2 ) 3 眼好转( 仍有轻度溢 泪 , 行 泪道 冲洗通畅并无返流) ( 3 ) 1 眼植入失败无效, 第3 个月 出现溢泪 , 泪道 冲洗不通拔 除再通 管。 治愈率达 8 4 . 9 %, 有效率9 . 1 %, 无效率3 %。
无 明显 副作 用 。
3 讨 论
本 临床观察 发现 , 泪道探通联合再通管植入术作为治疗慢性 泪囊炎新方法 , 具有 以下优点 : ( I ) 操作方法简单易学 , 安全 ; ( 2 ) 不
需 要特 殊设 备 和 材 料 , 经济 ; ( 3 ) 不 需要 反 复来 院复诊 , 方便 ; ( 4 ) 不 造成泪道的严重破坏 , 患者 痛苦 少 ; ( 5 ) 手术成功率较高 ( 提 高 手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孙鹏;朱岩
【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科学》
【年(卷),期】2006(29)3
【摘要】浅前房是青光眼术后,特别是眼外滤过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轻者一般
2~3天恢复前房,严重或长期的浅前房会引起角膜内皮水肿,内皮失代偿,并发
性白内障,虹膜前后粘连和房角闭合,无功能性滤过泡,青光眼手术失败等严重后果,因此认识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原因、严重程度及处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本文对一组青光眼术后发生浅前房的情况进行分析,给予正确的治疗。
【总页数】2页(P84-85)
【作者】孙鹏;朱岩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黑龙江,佳木斯,154003;佳木斯大学附
属第一医院眼科,黑龙江,佳木斯,154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5.2
【相关文献】
1.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及处理 [J], 时吉柏
2.青光眼术后浅前房48例原因分析及处理体会 [J], 李春霞
3.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常见原因分析及处理 [J], 刘学英
4.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伴低眼压原因分析及处理 [J], 刘君;
5.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及处理 [J], 蓝庆豪;黄冲;甘富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942例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分析及处理论文

942例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分析及处理【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处理及预防。
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病人520例942眼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发生浅前房182例232眼的治疗及原因分析。
结果 520例942眼抗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生浅前房182例,232眼,占24.6%,其中ⅰ度浅前房153眼,占16.3%,ⅱ度浅前房59眼,占6.3%,ⅲ度浅前房20眼,占 2.1%,经不同方法处理,前房均得到恢复。
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青光眼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应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处理,促使前房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18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16-02我院520例942眼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发生浅前房182例232眼的治疗及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1——2008年,在我院收治520例青光眼患者,实施小梁切除术942眼,其中男性189例,女性331例,年龄15-79岁,平均年龄58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22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13例,开角型青光眼64例,继发性青光眼21例,所有病例均在药物降压后在局麻下行小梁切除术,开角型青光眼术中联合应用抗代谢药物行复合小梁切除术。
1.2 浅前房的分型根据浅前房形态和预后不同,speath将其分为3级。
ⅰ级浅前房:周边无前房,周边虹膜与角膜内皮相接触,其它部分前房存在。
ⅱ级浅前房:除瞳孔区晶状体或玻璃体前表面(无晶体眼)和角膜内皮之间存在裂隙状前房外,其他区域虹膜与角膜内皮相接触。
ⅲ级浅前房:全部虹膜及瞳孔区与角膜内皮接触,有时甚至晶体前表面与角膜内皮相接触。
1.3 治疗方法ⅰ-ⅱ级浅前房采用1%阿托品眼水点眼,散瞳,常在1-2天内恢复,或采用局部加压包扎,必要时给20%甘露醇静滴,或醋甲唑胺片口服,如前房仍不能恢复,则经手术治疗,重建前房。
谈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形成原因

( 1 :7 17 2 ) 16— 7
[ ] 顾晓明. 1 现代颌面创伤救治的基本原则[ ] 中华 口腔 医 J. 学杂 志 ,0 13 ( ) 8 8 20 ,6 2 :5— 7 [ ] 刘桂才, 树夏, 2 周 张鸣等. 下颌 骨撞击伤对颖下领关节紊
[ ] 张震康 , 3 俞光岩. 口腔颌面外科 学[ . M] 北京 : 北京大学医 学 出版 社 , 0 2 7 0 [ ] 朱形好 , 4 高磊明, 丁熙等.9 86例颌面部骨折住 院患者回顾 性分析[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05 1( )26— 5 J. 20 ,4 3 :5 27
浅前 房 的形 成 往 往 是 多 种 因 素 、 种 原 因共 同 参 与 的 结 多 果 _ , 此要 做 好术 前 充 分 准 备 , 前 3 1因 ] 术 d停 用 或 少 用 缩 瞳 剂 , 应用 降 眼压 药 物 同时 给 予 皮 质 类 固醇 眼 液 点 眼 2— d 控 制 眼 3, 部前 列腺 素 的释 放 、 轻 眼 部 炎症 反应 ; 握 解 剖要 领 、 中精 减 掌 术 心操作、 及时对症处 理; 术后对 手术时间长、 创伤较大 的病 例 , 全身应用皮质类 固醇 激素 , 轻术后水肿 ; 减 浅前房一旦 形成要 及时 发 现并 给予 恰 当 的处 理 以争 取 早 日形 成 前 房 , 免 出现 更 避 严重的并发症。笔者结 合多年来青光 眼小梁切除术 的病例资 料 , 就 有关 这 一并 发 症 的情 况 报告 如 下 。 现
及 时对 症 处理 , 预 防 浅前 房 形成 的关键 。 是
【 关键词】 青光眼 ; 浅前房; 因 病
【 中图分类号】 79 6 1 7 . 1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06—15 (0 0 o - 2 1 0 10 9 9 2 1 13 0 5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预防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发生【中图分类号】r77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316-02
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的常见致盲性眼病,常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目前仍然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方法。
据报道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成功率仅为70%~90%,而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是它最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如处理不及时,会导致角膜失代偿、虹膜粘连、白内障加重、恶性青光眼甚至失明等严重后果。
对于恶性青光眼患者,如果术后浅前房处理不当,会造成不可逆的视神经损害,最终失明。
因此,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是眼科医生很重要的工作。
本文对我科近几年行小梁切除手术的青光眼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认识,提高处理此类并发症的水平。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5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各类青光眼275例(431只眼),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04
例(182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00例(165只眼)、开角型青光眼7例(7只眼)、先天性青光眼12例(16只眼)、外伤性青光眼16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7只眼、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34只眼、白内障继发青光眼10只眼。
病程1 d~4年。
手术方式:小梁切除术334只眼,虹膜周切术88只眼,减压阀植入5只眼,
ecc+iol+小梁切除4只眼。
术后发生浅前房70只眼(16。
24% )。
对浅前房者均行详细检查包括溪流试验、b超。
随访6~12个月。
浅前房的分级:参考张舒心等[1]分级方法,浅ⅰ级全部有极浅的前房;浅ⅱ级又分a、b两型,浅ⅱa仅虹膜小环以内有极浅前房,浅ⅱb级仅瞳孔区有极浅前房;浅ⅲ级虹膜与晶状体均与角膜接触,前房消失。
1.2浅前房的处理
70眼中结膜切口渗漏23眼(32。
86%),4眼经加强散瞳,加压包扎后前房形成良好,6例结膜切口重新对位缝合后前房形成;滤过过盛43眼(61。
43%),均经持续散瞳、加压包扎后前房恢复,脉脱4眼(5。
71%)3眼经双眼加压包扎,全身或局部使用激素、扩瞳、高渗脱水、维生素c刺激房水分泌,前房形成良好,2眼行脉络膜上腔放液+前房形成术。
2 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及预防
2.1浅前房发生原因
低眼压性浅前房最直接原因为房水引流过畅,见于结膜缺损渗漏,滤过泡功能过盛、脉络膜脱离、房水生成减少(低分泌),高眼压性浅前房为恶性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瞳孔阻滞、迟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
低眼压是脉络膜脱离的主要原因,通常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1)术前高眼压,术中房水流出过快,眼压迅速降低,导致脉络膜上腔出血或渗出;(2)手术切口偏后,致睫状体与巩膜突的附着松解,房水直接进入脉络膜上腔。
引流过畅、滤过
过强多与巩膜瓣太薄、滤过口过大和房水外流太快有关。
术后球结膜渗漏大多与术中结膜瓣牵扯致纽扣样损伤,球结膜切口缝合没有水密有关。
恶性青光眼绝大部分为闭角型青光眼,存在眼轴较短,术前前房轴深较浅,术前眼压较高,术中骚扰睫状体过多,眼压下降过快等因素。
(3)脉络膜脱离:其发生通常认为与病程长、术前眼压控制不良、高龄及动脉硬化有关。
手术时眼压突然降低,脉络膜血管扩张使大量血浆漏出液聚集到脉络膜上腔。
另外切口偏后或术中对睫状体扰动太多,使睫状体从巩膜突处分离,房水流向后方也可引起脉络膜脱离[2]。
由于其使房水生成减少或巩膜葡萄膜途径排出增加又加重脉络膜脱离,使浅前房持续或加重甚至发展成ⅲ级浅前房[3]。
表现为术后滤过不强者、浅前房低眼压、溪流试验阴性,对此即使通过b超或眼底检查未发现脉脉络膜脱离,但脉络膜脱离也是可能存在的。
(4)瞳孔阻滞和睫状环阻滞:睫状环阻滞一般发生在术前具有难治性青光眼长期高眼压且术前不易控制者。
瞳孔阻滞发生是由于虹膜切口过小、积血、纤维素、炎症等短暂阻滞瞳孔,或由于术后病人不合作,如本组1例术后第2天俯卧位按摩,2例术后第2~4天低头位洗头,1例术后第2天夜间未清醒时较粗暴揉眼,上述因素使晶状体前移与虹膜紧密相贴,造成瞳孔阻滞,使术后尚未稳定的前房变浅或消失,表现为术后患眼疼、角膜水肿、无前房或前房极浅,眼压顽固性升高是其常见表现[4]。
瞳孔或睫状环阻滞浅前房具有反复性,经药物治疗前房形成后,若停用扩瞳剂或长时间低头位仍可再发生浅前房或无前房,这类患者
应持续用药以保证前房的稳定。
2.2 浅前房的预防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处理以保守治疗为主,阿托品散瞳与皮质类固醇的治疗尤为重要,可减轻炎症反应,麻痹睫状肌,拉紧晶状体小带,晶状体变平;同时局限性加压包扎及全身使用高渗剂,可浓缩玻璃体,降低眼球后段压力,使虹膜—晶状体隔恢复原来位置,大多数病例可获治愈,很少采用手术疗法。
手术时机也各说不一。
陆道炎认为浅前房持续10d者应及时手术,但也有报道持续20d最终前房恢复者。
我认为如眼部炎症不明显,角膜无水肿可延长观察至术后2wk,否则应手术治疗,尽早恢复前房,减少浅前房并发症。
为减少浅前房的发生,临床医师应关注术前、术中及术后每一个环节。
术前使病人情绪稳定,眼压正常,争取不在高眼压状态下手术。
术中操作规范,巩膜瓣不宜过薄,约1/2~3/5巩膜厚,滤过口不宜偏后,以不超过角膜半透明区后界向后0。
6mm,缓放房水,严密缝合巩膜瓣、结膜瓣切口。
术毕充分散瞳,局部及全身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术后每日观察病情,对术后4~5d未恢复前房者应认真分析原因,并采取积极措施,力求尽早恢复前房。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虽不能完全预防,但通过医师的努力可控制其发生率。
如用盐水棉棒止血代替对巩膜壁的烧烙,减轻了对睫状体的刺激,降低因术后睫状体水肿、炎症而致浅前房。
有人于术毕前房注入bss,主动恢复前房,使虹膜-晶状体隔后退,前后房压力平衡,可减少
术后浅前房的发生。
相信随着对青光眼手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术后浅前房将会越来越少,青光眼手术治愈率将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舒心,刘磊:《青光眼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版,第132-138页.
[2] 李凤鸣主编:《眼科全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版,第2023页.
[3] 熊茂传,邓宏媛: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临床分析,《眼外伤与职业眼病杂志》,2006年第28期,第767页.
[4] 孔令训,王卫群:《青光眼诊断与治疗》,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