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考证热现状分析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考证热现状分析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考证热现状分析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考证热现状分析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考证热现状分析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针对我国各大高校大学生考证热的现状,本调查报告通过调查数据等方法并结合现实进行分析,逐步寻找出大学生考证热的成因和现在大学生的考证心理,并从社会等各方面详细探讨如何应对考证,进一步了解到大学生对各种证书的认识程度以及他们会选择何种方式来应对这场考证热现象。

关键词:考证;热潮;大学生;原因;分析

一、调查背景与现状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考证热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成功加入WTO持续升温,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高校扩招,特别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大学毕业生把考证当成了自己求职成功的护身符,谁身上的证书越多,谁的就业机率就越大。因为原本像大熊猫一样珍稀的大学生也渐渐失去了"踏出大学校门就被用人单位一抢而空";的优势,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强,这更是驱使大学生不得不以考取更多证书来增加自己的就业砝码。因此,有学者断言:"21世纪将是职业证书的时代。";以往含金量极高的学士学位如今已成了一条底线,仅一张大学文凭在人才市场上没多大竞争力,因而许多大学生纷纷选择考取更多的证书,这使得大学生考证现象趋于白热化。许多大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是求职,是积蓄4年以后的竞争实力。

近年来,这种现象更是愈演愈烈。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证书、剑桥商务英语、全国计算机二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双学位证书、cad工程师认证、导游资格证、驾驶证、报关员证书、人力资源从业资格证书、国家司法考试证书、注册会计师证等等各种证书也顺应潮流层出不穷。"多一个证书就多一条出路";成为很多大学生在大学里的奋斗目标,特别是人才市场一位专业人士表示,考证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知识,提高职业技能。然而,在考取这些证书的过程中,学生究竟能收获多少?在走向社会以后,这些证书真正能够派上用场的又有几个呢?如果把考证当成自己找工作的"敲门砖";,急功近利,本末倒置,影响自己专业的学习,就得不偿失了。为此,我们就"考证热";现象针对各年级的学生,在

证书,看到别人取得证书,总会想"总不能落在别人后面吧";大家互相效仿,进一步推动了考证升温。

学校的学分制

由于学校学分制中关于"必须修够学分,同学才可拿到毕业证";的要求,同学们因此为了加学分而去考证。

同学的个人兴趣

当然,也有原因是他自己之前选择的专业其实并不喜欢,于是想在课外学习自己真正喜欢的,因此去考取了相关的证书。

五、大学生"考证热";的弊端

(一)造成就业中的不平等

在调查研究中,很多学生是因为"考证";的费用太大不参加或者不进一步参加"考证";的,家庭状况对大学生是否增加这部分针对就业的投资有非常大的影响。很多大学生不是因为能力不足拿不到证书,而是出于家庭经济状况无法获得相关证书。基于劳动力市场对"证书";的偏好,家庭或个人为获取收益,必然追加这部分投资。由于当下的学费已经让家庭不堪重负,学费尚且如此,那这些额外的投资更是他们无法承担的。很多学生就无力追加这部分投资,无法获得这些教育与学习的经历,更无法获得相应的文凭。而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则可通过追加这部分投资,获得相关的证书,从而在劳动力市场获得更加有利的位置,这样便造成了就业上的不平等。

(二)造成大学生急功近利的心态

市场经济是务实经济,对于人才的现实能力与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教育与社会(市场)密切结合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使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工具化、功利化。"考证热";在提高大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也必然会造就大学生急功近利的心态,这种根据眼前利益决定学习内容的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不利于大学生的长远发展,对大学生成才是极为有害的。

(三)不利于高校学风的建设与发展

高校是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重要场所,学风尤为重要,而现今"考证热";热度不减,使得许多学生为了考证加入"逃课族";。这种以牺牲正常学业为代价换取一纸证书的现状,极大地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事实也表明,这种缺乏引导的"考证热";无助于高校学风的真正好转,如果任其发展,还会将高校的学风

建设引入歧途。

大学生为了提高自身能力,增加自己将来成功就业的砝码,而去考各种证书,这无可厚非。但实际上,多数大学生只是为了考证而去考证,并且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培训班在考试前会给参加培训的学生划范围,定重点。这样,证书便很轻易的拿到手,但是能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结果证书只是流于形式,而没有丝毫的实际意义。但即便是这样的证书,大学生们还是不惜时间、精力和金钱的去考。他们觉得未来不可预测,有证书总比没有强,多一个证书就会多一点希望。

然而,在大学生们为了考证书而挥金如土,乐此不疲时,用人单位对那些证书却不以为意。不少知名企业表示,他们更看重实际工作能力,而非证书和学历:"我们需要能为企业创造利润的职员,光有一堆证书有什么用?";

六、为大学生"考证热";降温的措施

学生:应结合实际,慎重定位

首先,应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再考取其他证书。要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坚持专业为主,考证为辅,切不可本末倒置,学生应充分认识到证书只是外在的东西,本职专业才是将来发展的基础,不能把证书的多少作为衡量自己能力的主要标准,毕竟证书只是一张纸,不能证明一切,只有真正提高自己的实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其次,学生应以一种务实的态度树立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应及早做好职业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根据定位和规划,有针对地考取一些与职业相关的证书。结合自己的经济情况、学习情况、日后职业定位、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确定证书对自己到底有多大价值,慎重、适当地考取一些证书,不要随波逐流。其次,学生也应意识到在应聘时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应变能力、有效沟通能力、专业素质与工作经验等,如果专业技能不过关,即使证书再多也无法在企业里拥有立足与发展的空间。

高校:引导,改善与优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高校应加强引导,改善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体系,是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环境与校园文化等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不是靠一两个证书所能代替的。学生在不影响专业学习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考取相应的证书未尝不可,但对"考证热";则需冷静思考,必要时,学校应给"考证热";适当降温。学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专业基础理论、基础课程学习与考证之

考研的利弊

考研 弊:研究生毕业后,毕业压力仍在,而且有了更为年轻的竞争者,压力越加沉重;虽然从2000年起,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也不断增加,但是扩招如此快速的增长不可能满足更快速度的考研人数数量的增长,因为我国现有的研究生教育毕竟是高级别的精英教育,不可能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义务教育。这就意味着必定会有一部分一门心思打算考研的大学生最终无法考上,从而也就错过了就业的机会 1.加剧了竞争,打乱了本科教学秩序。 “考研热”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加剧了学生的竞争压力。很多大三的学生提前参战,实施考研计划,摒弃一切与考研无关的活动,整天忙于考研功课的学习。此外考研生还要忙于了解和联系招研的学校和导师,自然使正常的本科教学秩序被打乱,大三、大四的正常教学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完成都被应付了事。很多考研生利用参加毕业实习的时间去参加考研辅导班,这也大大影响了学生将来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因此正常的本科教学制度必然受到冲击。不仅如此,一些大学生如同高考一般专事考研,为了能够自由秉烛夜读,避开学校不同意学生外租的规定,学校的住宿费照交,个人却外出租房,这也增加了学校住宿管理的难度。 2.考研动机过于功利,备考过程应试化。 许多人为学位而不是为学问来考研,有些人把考研当作通往成功的捷径,备考过程应试化,只靠突击复习,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即使考上研究生也只能在专业研究的边缘徘徊。由于考研目的不明确、不端正,导致考研虽“热”但学术却“冷”,未能水涨船高地随着考研人数和录取名额的增多而相应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学术层次。 3.扩招致使培养质量的下降。 考研热带来了研究生培养规模的快速增长,一些学校利用时下人们考研的热情,或出于保硕士点、博士点的考虑,或为了提高本校、本学院、本系的研究生比例,不顾社会需求,盲目扩招,而相应的培养条件和管理制度却没有及时跟上,科研经费不足,学习生活条件差。在有限的师资力量下,有的专业一个导师名下的硕士、博士生竟有十几到二十几人不等,甚至出现了三年内见到导师的次数屈指可数,有的导师甚至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学生,谁是他的学生等严重现象。导师负担过重,无暇对研究生加强指导,这也造成了研究生质量的下降。 4.加剧了研究生就业难题的解决。 很多人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就业水平,然而研究生扩招后带来的必然社会问题就是学历贬值,就业仍旧是个难题。社会用人单位录用人才的重心逐步上移,这使很多研究生从事原本一个本科生足够胜任的工作,造成了巨大的人才浪费。 5.“考研热”带来的其它社会影响。

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分析

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分析 随着大学毕业生的逐年增加,强大的就业压力迫使大学生想尽办法增加自己的就业砝码,一些学生便加入了考证一族,以此作为取得工作的敲门砖。还有一些学生盲目跟风,效仿其他同学考证,来给自己一颗定心丸。同时,社会上的一些用人单位把证书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也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不得不去考取各种证书。然而,多数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职业规划,只是通过这些证书来寻求心理安慰,面对未来的不可预知性,大学生在迷茫的同时,用考取证书来“充实”自己的生活方式,对此,笔者认为需做冷静的思考。 很多大学生在考取证书的过程中除交付报名费的以外,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准备考试,有的甚至放弃本专业知识的学习,不仅浪费了金钱和宝贵的时间,更影响了专业学习,这种盲目考证的做法难道不是本末倒置吗? “我们一起去考证” 在校园里经常看到红色的大条幅“某某等级考试考点”,教学楼前站立着几个身着制服的人,成群的考生焦急地等待着进入考场。有的人胸有成竹,谈笑风生;有的人屏气养神;有的人临时抱佛脚,抓紧最后的时间……这样的一幕幕场景,我们早已司空见惯,但每个人对考证的态度及心理究竟怎样呢?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 大一的懵懂:考证与我无关 大一新生中,大多数人对考证的重要性并不了解,刚刚经历过黑色的七月,应试教育的解脱,使他们获得了难以言说的轻松。崭新

的大学生活刚刚展开,没有多少人投入到考证的行列中,尽管听到种种关于考证重要性的传闻,但总是感觉来日方长。很多学校也有规定,大一不准报考英语等级考试,所以很多人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当然,也不乏有少数人较清醒,及早准备,因为大一的闲暇时间很多,正好用于备考。 大二的觉醒:考吧,考吧,不是罪 大二学生中被称为最幸运的就是一次性过英语四、六级的人, 最坐立不安的是四级还没通过的人。大多数同学此时已经觉醒,他们知道了考证的重要性,也在考证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仍有很多不幸者,比如考四级第一次59分,再考一次57分,于是他们对考试产生了恐惧心理。除了英语,还得准备考计算机,考双学位……特别是大二下学期,时间愈来愈紧迫,双休日已不存在,但大家仍觉苦中有乐,倍感充实。 大三的呐喊:考不完的证,做不完的梦 很多大三学生开玩笑说:“在网吧里聊天的大多不是大三的, 因为大一、大二的空闲时间稍多,大四找了工作的也比较空闲,而大三的要应付没完没了的考试。”这话说得有些绝对,但也反映了大三学生的生存状况。,他们的繁忙可见一斑。一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说:“考了四级,再考计算机,再考普通话,再考六级,真是回到了炼狱般的高三。一进入大三,连空气都透着一种无形的压力。”尤其是耳闻目睹了大四的找工作的种种经历后,更加感到证书的重要性。同时,考研的人已经投入备考之中,过着废寝忘食的生活。一部分人

“考证热”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上升,由2001年的114万人到2016年的765万人,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考证似乎成了职场人士的“必修课”。不少大学生在大学时期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十分迷茫,考证也就成为了寻找自我价值的一个途径。许多用人单位把证书当成入职的门槛,证书也就成为大学生打败竞争对手的砝码,在这个就业压力巨大的社会,我们将以怎样的心态参与考证,考取什么样的证书,付出怎样的努力,能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好处呢?然而,2014年至今国务院先后分六批取消了319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国务院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总量减少至296项,其中专业技术剩余70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剩余226项,是否考证、考什么证成为了大学生心中的难题,现在我们就这一系列问题展开了调查。 二、调查思路及意义 1、思路 本次调查研究有目的、有计划严格按照“调查筛选——选题论证——制订方案——实践研究——交流总结——分析预测”的程序进行。从调查者所在高校出发,详实了解大学生考证的各方面情况,从中挖掘出尚未为从业者所关注的需求细节,为大学生考证咨询业务的设计与开展提供依据。本次调查于2017年2月20日开始,为时一个月,调查总体为长江师范学院的在校大学生,前期我们对选题进行了一系列深入地了解,经过反复斟酌制定了一份详细的调查问卷,随后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对3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女比例基本持平,被调查者也具有很高的随机性。最后我们将调查结果汇总并进行分析,为相关业务提供依据。 2、意义 近年来,受国内经济形势不明朗和高等院校持续扩招的双重影响,大学生的

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巨大的就业压力,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学校的硬性要求(如英语四级、计算机一级)催生了各高校大学生的“考证热”。该考取怎样的证书,该怎样考取证书,是大学生在考证过程中无法回避的关键问题。巨大的需求使各种考证培训大学生考证咨询业务着眼于“怎样考”这一环节,采用高效、经济的方式,满足大学生的考证辅导需求。针对“大学生考证热”这一现象产生的需求与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相关的市场调研及预测显得尤为重要。对考证热的研究将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及相关培训机构的发展问题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三、调查方案 1.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有以下目的: (1)收集学生已经取得的证书和准备考取的证书的基本信息,包括学生的性别,年级,考证花费等数据,分析学生的已取得证书和准备考证的情况。 (2)收集学生考证和准备考证的原因,并分析那些因素对学生考证的影响比较大。深入分析学生考证的主要目的。 2.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1)调查对象:长江师范学院学生总体。 (2)调查单位:长江师范学院的每一位学生。 3.调查内容 (1)学生的基本信息;

201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

201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 “在经历连续两年报名人数的下跌后,XX年度研究生报名人数出现明显反弹,部分省市甚至呈现大幅度增长态势。”这是中国教育在线24日在京发布的《XX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所显示的。《报告》还显示,研究生招考各学科报录比不均衡,在计划报考的10个最热门专业中,7个是社科类专业;名校所招录的研究生中,推免生比例大幅度上升。 报名人数回升 近年来,硕士研究生报考群体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态势,从XX 年起,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出现下降,保持多年的考研热持续两年“降温”。XX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为176万,XX年下降至172万人,到XX年再减少至164.9万人。 《报告》显示,XX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出现明显反弹。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介绍,统计显示,今年考研报名人数超过170万,北京、河北、辽宁、江苏分别增长6.8%、8.4%、11.7%、11.12%。 XX年北京市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24.3万,比XX年增加15448人,增幅约6.8%。XX年江苏省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116039,比XX年增加11617人,增幅达11.12%。 是什么导致今年考研人数的“突然反弹”?陈志文分析,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激增,与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有关,“近几年本科毕业生人数连创新高,就业压力增大从而催生‘考研大军’”。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调查系统数据显示,3000余人的调查群体中,有43%的考研人群因“增加就业竞争力、提升毕业后薪水”选择考研,暂时不想就业而选择考研的人群占13%。“部分毕业生工作以后对薪酬的满意度较低而选择考研,提升自身水平、改变工作环境成为往届生考研的重要原因,这也拉高了XX年整体考研人数。”陈志文说。 各学科报录比不均衡 《报告》显示,全国普通高校理工类研究生的招生人数明显高于社科类研究生,但实际上,理工类专业的报考情况并不乐观。 中国教育在线全国研究生志愿采集系统收集的32万条调查数据显示,社科类专业在研究生计划报考专业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最热门的十大考研专业中,仅管理学和经济学就占据约70%。 浙江大学XX年硕士研究生报录数据显示,经济学报考728人,录取86人,报录比为8.4:1,而工学报录比为4.9:1,理工类与社科类的报录比相差近2倍。中山大学XX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报录数据分析,教育学报考人数71人,录取8人,报录比为8.9:1;工学报考1083人,录取334人,报录比为3.2:1,各学科之间的录取比例极不平衡。 《报告》显示,过去3年,伴随研究生录取人数增长,报名人数下降,研究生录取分数线逐年下降的趋势明显。 陈志文介绍,从教育部公布的《XX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大学生考证现象调查报告(1)

大学生考证现象调查报告(1)

大学生考证现象调查报告 一、引言 1、调查背景 近年来,在各高校大学生中,考证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不论是有硬性要求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一级证书,还是“热门行业”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营养师资格证,都吸引了大批在校学子报考。不少学子无所适从、盲目跟风,甚至“为了考证而考证”。在这股“考证热”风潮下,社会、政府、学校应当肩负起怎样的引导作用,让在校大学生能正确应对考证问题呢? 我们小组从在校生考证动因、考证态度等方面着手调查,利用问卷调查法、查阅资料法、统计学方法、采访相关老师、走访相关就业专家和用人单位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2、调查目的 ①获知基础医学院学生考证现状。 ②获知基础医学院学生考证动因、态度。 ③从就业专家、用人单位等方面获知应对考证的正确态度,给广大学子以引导 ④从缓解就业压力、转化思想态度方面给大学生以正确的对策。 3、调查对象:基础医学院各年级在校生 4、调查时间:2013年5月 5、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采访

二、调查结果 我们采用电子调查问卷的形式,面向基础医学院学子随机发送,共回收105份有效问卷。我们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后结果如下:1、人数普遍性 69.09%的大学生有过考证经历,16.36%的大学生虽未有考证经历,但有考证打算,说明考证现象在大学生中十分普遍。 2、方向盲目性 仅10.91%的大学生认为证书能反应自身的真实能力水平,65.45%的大学生认为部分证书比较有用,10.91%的大学生甚至并不清楚证书的真实作用,更有12.73%的大学生本着应试考证的心理,对于所要求的知识“考完就忘了”。23.64%的学生考证是出于跟随身边的同学一同考证。由此不难得出,大部分大学生并不了解考证,对考证存在着盲目性。

考研热背后的冷思考

考研热背后的冷思考 近年来,“考研热”逐渐成为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自200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首次超过百万以来,考研大军逐步壮大,2005年120万,2006年127.5万,在经历了2007、2008、2009的三年下降之后,从20XX年起,考研人数强势反弹,20XX年140万,20XX年151万,20XX年更是达到史无前历的165.6万,考研人数历史记录不断被刷新。然而,令人尴尬的是,虽然“考研热”高烧不退,硕士生的实际就业情况却年年下降,数据显示,从2005年起,一直到2009年,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而且2009年和20XX年,硕士生的就业率连续两年均不及本科生。 图表1 97-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与招生情况表 97-08年考研报名人数与录取人数比例统计 年份 报名人数(万) 录取人数(万) 报录比例 2008 120 39 3.0:1 2007 128.2 36.4

2006 127.12 40.28 3.2:1 2005 117.2 32.494 3.6:1 2004 94.5 33 2.9:1 2003 79.7 27 2.9:1 2002 62.4 19.5 3.2:1 2001 46 11.05

2000 39.2 8.5 4.6:1 1999 31.9 6.5 4.9:1 1998 27.4 5.8 4.7:1 1997 24.2 5.1 4.7:1 此一现象的原因不妨从两方面来找,一是考生自身心态方面。职业发展不明朗,对自身的未来缺乏明确的目标规划,单纯为回避就业压力、提高文凭或是满足虚荣心等而考研,结果两三年研究生读下来,走出校门却发现外面的世界已换了新天地。在择业时,没有本科毕业生年龄优势和闯劲,又缺少博士毕业生的高学历和社会经验,昔日的天之骄子最终沦落为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夹心层”。看着昔日的同窗

关于大学生考证热问题调查报告

学生实践调查报告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体系概论调查题目:关于大学生考证热问题调查报告 专业班级: 15级注会26班 学号姓名:林绮璇 指导老师:朱亿维 2017年 2 月23 日

关于大学生考证热问题调查报告 目录 导言 (2) 正文 (2) 考证热产生原因 (4) 对大学生提出建议 (5) 总结 (5)

导言: 内容摘要:针对我国各大高校大学生考证热的现状,因此本调查通过调查数据等方法并结合现实进行分析,逐步寻找出大学生考证热的成因和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并从社会等各方面详细探讨如何应对考证,进一步了解到大学生对各种证书的认识程度以及他们对考证问题的心理 背景及现状: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考证热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成功加入WTO而持续升温,在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失去了国宝级一样珍稀的“一毕业就被用人单位哄抢”的优势,社会竞争不断增强,这更趋使大学生不得不考取更多的证来增加自己的就业砝码。 这种现象在高校中不断蔓延,最近几年,“考证热”更是极剧升温。大学生考证就是为了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增加`获胜筹码,平添多一份“初战江湖”的底气,如大学英语46级,普通话等级考试,计算机2级考试,***资格证,注册会计师证等。“多一个证就多一条出路”成为大学生在大学里的奋斗目标。所以对于大学生而言,考证已经不是一项是非题而是一项多选题,各种证书已经不是拿不拿的问题,而是拿多拿少的问题。种类繁多的证书需要消耗学生大量的时间精力。然而,在考取这些证书的过程中,学生究竟能收获多少?走向社会以后这些证书真正能够派上用场的又有几个?如果把考证当成自己工作的敲门砖,,本末倒置,急功近利,而影响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他们认为毕业找工作的时候,证书是多多益善,学校的考试成绩则是过关即可。似乎证书越多,自信心也就越足,证书种类越齐全,自己求职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我就针对此现象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 关键词:大学生,考证热,就业 调查的对象与目的 调查时间:2017年2月10日——2017年2月20日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形式:在网上发布问卷掉查,使用问卷调查法,并对个别进行访谈,并做好详细记录。在设计问卷调查时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是多样性原则,尽可能的接近被调查者的真实情况。第二是简便性的原则,整个调查问卷尽可能的使用选择题的方式,尽量减少被试的时间。 调查内容:考证原因,类型,费用,与专业的关系(详情请见附录的问卷调查)调查的结果:采用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一共收获了120份问卷 关于大学生“考证热”问题调查报告 17.82% 82.18%

考研调查报告记录

考研调查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关于大学生考研情况的调查报告 教学单位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课程名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班级城规14-1 学生姓名王昕昕 学号 1404080116 指导教师赵桂玲

关于大学生考研情况的社会调查报告 摘要:度过丰富多彩的四年大学生活,同学们都开始计划自己今后人生的前行的方向。大学毕业之后是直接工作或是进入更高的学术平台继续深造?这成了同学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近年来中国考研人数呈逐年上升之势。进入更高的学术平台继续深造,这是很多大学生考研的初衷,但是根据社会资料显示,现如今的考研大军中许多考生考研的初衷并不是为了继续深造自己。因此,我们小组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50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和当面访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大学生考研调查,希望可以了解我校学生考研的情况。也为更多想考研的同学提供一些信息。 关键词:考研目标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毕业等于失业”记得这是现在在大学校园里普遍流行的一句话。是啊,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社会竞争也越来越大,毕业和工作无疑还是摆在大学生面前的一大难题。在度过无忧无虑的大一、大二生活之后,很多同学在大三阶段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大学毕业后是工作还是考研,同学们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力进行着取舍。国家对研究生招收政策的放宽,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开始迷茫。是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就成了他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大学生在其毕业后, 考取研究生, 向着更高的学习目标迈进, 为国献力,是其

关于“考研热”现象的调查报告

关于“考研热”现象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实践者: 学院: 班级: 实践主题:常怀感恩之心,回报父母恩情 实践时间: 实践地点: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二、正文 (一)摘要:考研,在当今逐渐成为类似与高考的考验,而“考研热”也成为一种普遍的教育现象,或者说是一种社会现象。在大学校园中随处可以听见关于考研的讨论。而在近这十年里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增长了将近100万,每年的研究生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在不断增加,考研的规模不断地扩大。 眼下的“考研”,到底带给我们什么······ (二)关键字:考研原因考研态度考研过程考研形势 (三)活动内容 现如今考研逐渐成为一个市场,各种考研辅导机构相继出现,今年暑假我在考研辅导机构进行了了解与实践。 考研的原因 1.提高自身进入社会的能力,找到好的工作。现如今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科生的地位与日剧下,而客观的现实表明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同学一方面是在提高,另一方面也是在逃避现阶段的就业压力。可以说抱有此种考研目的的同学不在少数。江同学:考研,就是为了找份好工作。如果毕业有好的工作,我会放弃考研。张同学:现在大学生学历低了,以后发展起来,还得需要研究生学历。 2.提升专业素养,从事专业研究。一部分同学想要从事于本专业的研究工作,希望做出一定的成绩,不仅仅是为了一份安定的工作。他们寻求更高的目标,能够站在学术的最前沿,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有别于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彭同学:我就想高研究,发明创造出我的东西。至于工作暂时没有考虑。李同学:我想提高专业的知识,想在大学任教,对于学术有着很高的要求。 3.没有目标,盲目考研。此类同学占很少的一部分,考研只是他们的一种经历。家里希望其考研,自己想总一个过程。丁同学:我还没上够学呢,反正家里也要求,考考研就考呗。 我认为研究生教育是一种精英教育,培养的是高级人才,大量的大学生涌入考研队伍中来无疑是为人才的选拔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空间。但是随着大学生考研队伍的越来越庞大,其目的性也有了不同,甚至出现了不必要的扭曲。我们要正确面对考研。

在校大学生考研情况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我国目前国民教育系列的高等教育学历分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四个层次;从学历系列上讲,主要包括专科、本科、第二学士学位班、研究生班(目前已停办)、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六个方面。此外,还包括1970年至1976年普通高校举办的大学普通班。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逐年递增。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本、专科的大量扩招致使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不少学生选择了考研,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增加就业的砝码。在这种形式下催生了"考研热"现象。现如今“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教育、学历、就业之间息息相关。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读研成为大学生求职、考公务员的"跳板"。大学生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其次是想继续深造,提高学术研究能力。 我校考研的现状。我校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员。学校设有18个二级学院,54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教育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经济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构建了“教育科学与教师教育、现代艺术与文化创意、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生物农业与环境工程、现代

管理与应用经济”五大学科专业集群,形成了以文学、理学为基础,管理学、经济学、工学、艺术学为主干,多学科相互融合、各具特点,以教师教育为优势和特色,学术性和应用技术类专业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学科专业结构。学校现有重庆市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1个,有各级各类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近30项。伴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质量的提升,考研也将逐渐成为我校人才输出的重点。随着高校逐年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而就业环境的严峻,促使在校大学生不断提升个人的竞争实力,考研也在我校开始升温。我校研究生报考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12年的596人增加到2016年的1094人;但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占当年毕业生人数的比重却呈现不稳定的趋势,2012年报考率为22.20%,2013年报考率为20.1%,2014年报考率为19.00%,2015年报考率为18%,2016年报考率为20%。我校研究生录取人数也呈逐年增长趋势,从2012年的162人增加到2016年的324人,但研究生的录取人数占当年报考研究生考试人数的比重却有波动。 二、调查的目的 为了深入了解我校大学生考研的情况,以及了解大学生对考研的态度,也为更多有志考研的同学提供一些信息,真实地了解我校在校生的考研动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

有关考研热的冷思考论文

有关考研热的冷思考论文 有关考研热的冷思考 一、日益升温的考研热会不会导致又一次“黑色7月”? 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资料,1997年硕士研究生的报考数为24.2万人,1999年为31.9万人,2000年则急剧增加到39.2万人。若与1991年的8.7万人相比,净增3.5倍之多。那么录取数是多少呢?1997年为4.93万人,1998年为5.82万人,1999年为6.89万人,2000年为9.53万人,报录比分别是4.81,4.78,4.44,4.11,也就是说,尽管我国的研究生录取数逐年上升,2000年上升幅度最大,高达12.85万,比上年增长39.32%,但录取率则呈逐年下降趋势,2000年的录取率更是下降到近5年来的最低点,录取率仅为20%略强。这与逐年上升的高考录取率呈相反态势。2000年的高考录取率便已达到应届高中毕业生的73.2%注: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统计信息处:《200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指标及简析》,《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3期,第7页。。换言之,从某种意义上说,考研竞争之激烈绝不亚于高考。 考研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仅从其直接影响观之,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影响大三、大四的正常教学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完成。由于考研竞争的激烈,相当比例的本科生自大三上学期便开始实施考研计划。或租房子以自成一统,埋头苦干我校附近三个村庄的空房近几年来每到下半年便全部租完;或摒弃一切课外活动包括必要的体育活动和人际交往,整天沉溺于考研的相关功课。我校图书馆的几间阅览室在去年下半年的一段时间里,五点钟以前座位就占完了。经笔者了解,全都是准备考研又无力租房或无房可租的同学。该图书馆出于对学生健康的关心,不得不把开门的时间推迟到6点钟。此外,考研生还要忙于打听、了解和联系招研的学校、专业和导师,因此大三、大四的正常学习必然会受到冲击。不仅如此,这种影响的范围还有向前推移的趋势。从我今年行将高考的女儿及其同学中,笔者了解到不少本校子弟中的高分者纷纷放弃报考外校的打算,拟报考本校。原因是到时候考研免得租房子。其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其二,与素质教育相冲突。由于研究生录取时,一般是按照分数的高低依次录取,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本科教育中仍存在的应试教育弊端,与素质教育相悖。事实上,考研生中普遍存在着与考研有关的课程就多投入一点,与此无关的课程则敷衍了事的现象。为挤上这辆高峰车,考场作弊现象也频报媒体。在2001年的考研中,仅湖南省教育考试院便处分了83人注:《湖南83人考研作弊》,《长江日报》,2001年3月22日,第4版。。 其三,对已毕业的本科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一些家境较好或毕业时未找到理想单位的已毕业离校的学生,如同高考复读一般,在家专事复习,以备来年再战,把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用在重复的记忆上。以上海为例,“今年申请‘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已从去年几十人发展到几百人,而且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考研究生、出国留学是‘不就业’族

关于“考证热”现象

关于大学生考证热现象 ——党课讨论发言 稿 一、考证热的原因 哲学思考:客观存在的就业压力就是一种社会存在,而面对这样的客观现实时 必然在人们的意识中形成一种缓解、解决这种压力的方式,如何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考证无疑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可以说:考证热是日益激烈的就业压力在人们大脑中形成的一种社会意识。 羊群效应:管理学上描述企业市场行为现象的概念,羊群效应的出现一般在一 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上,而且这个行业上有一个领先者(领头羊)占据了主要的注意力,那么整个羊群就会不断摹仿这个领头羊的一举一动,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它的羊也去哪里淘金。 社会经济方面:当今社会是竞争力的竞争.而竞争力是综合能力的竞争.综合 能力除了本专业的认证.还涉及到相关专业能力的认证.而这种认证,去只好通过社会的考证来实现. 学生自己的回答:考证可以充实自己,能使自己在找工作时多一分胜算此外, 考证也是自身能力的体现. 认为拥有的证越多,尤其是专业以外的证书,选择工作的范围就越广,如此就可以随心所欲的选择 同学们已经将证书看作了找工作的筹码,其盲目性可见一斑。或者说这是大学生们在给自己预留“后路”,是一种广泛撒网的策略 兴趣、家长要求;学长学姐老师等的建议 二、考证热的各方面看法 大学生:考证有利于就业,所以要考证 教师:考证可以理解,但不应影响专业学习面“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大学并不是贩卖证书的机关’,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 用人单位:重证书,更重实际能力:“我们需要能为企业创造利润的职员,光有一堆证书有什么用?” 专家:职业资格证是“就业通行证”,但不可盲目跟风就业市场企业对证书并不“感冒” 三、我对考证热的看法 首先必须看到,大学生考证有其合理和积极的一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才市场逐步规范,一些岗位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是必然的。因此,大学

在校大学生考证情况调查报告新

关于在校大学生考证情况 的调查报告 项目类别:社会调查报告 活动组长:杨永立 活动组员:刘迎春 王梅 年级专业:动物科学1002班

摘要:要想取得全民的发展,普及教育必不可少。只有教育发展了,时代才会进步。随着九十年代末大学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近年来,“考证热”几乎风靡了大学校园。多一张证书,多一个选择是同学们的心声。对待考证我们要持怎样的心态呢?除了考虑外在因素,我们更要联系自身的原因,谨慎对待,明确目标,才能实现考证应有的价值,也才会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关键词:就业形势考证热考证建议 调查背景:据中国人力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60万人,比去年的631万多将近30万人。毕业生的人数日趋增多是个事实,但是社会每年提供给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是有限的,所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一直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为了在毕业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这就迫使在校大学生除了学习自己的本专业知识,还要考取自己感兴趣的而且是对自己就业有利的各类证书,为就业增添砝码,为通往成功的职业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量信息表明:近年来可供大学生考试的证书已超过了百种。主要分为三类:通用型证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能力型证书(托福、雅思…)、职业资格类证书(国家司法考试证书…)。各种证书成为了人们择业的“通行证”,甚至有人断言21世纪是职业证书的时代。调查显示:在相同条件下,持有资格证者的就业机会是没有资格证书者的2至3倍,工资收

入前者高出后者60%甚至还要多。职业资格证在就业中的份量如此之重,学生们对证书的渴望当然是多多益善。由此看来,一方面大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另一方面考证的人数也在急剧增加,因此就业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才市场逐步规范,一些岗位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是必然的。但是也要考虑到很多的企业中也需要大量的专业工人,在如潮的大学毕业生中,能真正符合一个企业高技能工作要求的人并不多,这也就会导致一些用人单位招不到人,而毕业生又找不到工作的现象。所以说专业与将来的就业还是密不可分的,虽然专业对口的工作不多,这毕竟还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以后的职业规划。 本文就在校大学生对产生“考证热”的原因、考证学生的想法以及考证的目的做一个调查,从多个角度了解大学生考证的真实状况。

大学生考证热选题论证

大学生考证热选题论证

课题论证 学期:2009-2010第二学期班级:社工081 老师:钱雪飞 课程名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作业:选题论证 课题:大学生“考证热”的调查研究(以南通大学为例)组员:许沁(0803022006) 王姗姗(0803022007) 周倩(0803022008) 陆美红(0803022009) 张新新(0803022010) 郭薇(0803022011) 组长:周倩 在经济发展,科技飞速的21世纪,企业对大学生综合实力的要求随社会发展而变高,社会竞争力日趋激烈。大学生在学好自身专业同时,充分利用空余时间学习专业之外的知识,以提高自己在社会的竞争力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考证无疑为大学生群体中的这一现象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但是,在这过程,大学生群体中也出现盲目考证的现象,许多同学很难分辨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证书。

为了能够给身为大学生的我们还有我们南 通大学的众多学生提供一些关于考证方面的参 考,我们小组甄选了大学生“考证热”的调查研 究这个课题,并从这个课题的重要性、合适性、 可行性和创造性来论证这一课题。 一、重要性:包括理论上和实践方面的意义或价值 1.理论方面的意义或价值:主要体现在调查课题对一门学科的发展、对某 种理论的形成或检验、对社会规律的认识、对社会现象的解释等所能做出的贡献上。 (1)对社会规律的认识: 出于“逃避自由”的社会心理,大学生考证热潮迭起;“证书”作为一种“信任系统”和“体制化的文化资本”,在彰显现代社会理性色彩的同时也导致“泡沫教育”、“人才高消费”、“知识失业”等非理性化的社会负功能。从目前对大学生关于考证的调查问卷中得到这样的结论:(1)大二和大三的同学考证占比达91.30%,大一同学多数是因为不懂得将来的就业严峻性而比例最少,大四的同学却因为找工作时屡屡碰壁而意识到证件的重要性时却往往来不及,此两者比例仅占9.70%,由此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大学考证热时期主要集中在大二大三这个阶段(2)虽然有81.16%的同学知道不是证越多越好,但他们仍然觉得证拿多了保险,因为不知 道自己将来到底会在哪个领域从事工作。(3)企业的原则性问题导致大学生在考证方面花费时间,花费心思。因此,我们的课题关于现在的大学生追求考证的热潮是对社会上这一现象的认识。 对于考证莫过于报班,我们得知目前各种培训机构提供给我们南通大学学生的培训班的时间,类型,费用具有一定的规律。学生是培训机构的主要对象,但考虑到大学生的经济条件,因此培训机构都会对大学生进行优惠政策,这对要报班的同学来说是一件不错的事。费用只是一方面,培训时间也有一定得规律。一般在晚上或者周末学生的时间充足,所以培训班会在此段时间进行开班培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们南通大学校内培训集中在语言类,计算机,

大学生考证需求分析调查报告。

大学生考证需求分析调查报告 ——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 姓名 班级 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日期 2014年4月-2014年5月20日

大学生考证需求分析调查报告 ——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 摘要:该文通过对绵阳师范学院部分大学生考证需求的的调查,了解了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及其对考取各类证书的需求,系统分析大学生考证现象的主要原因、特点等,进而从正确认识考证现象、端正考证心态及大学生自身学习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考试,证书,大学生,绵阳师范学院,需求分析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需求分析就是了解语言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需求,并根据轻重缓急的程序安排学习需求的过程(Richards, et al, 1985)。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不仅积极考取英语、计算机等通用型等级证书,而且把更多的目光转向各类职业资格证书,纷纷通过考证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博取就业“通行证”,大学生考证热又一次在校园升温。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考证实际情况,笔者于2014 年4月至5月对地处中国科技城的绵阳师范学院学生考证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了解大学生考证基本情况,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为绵阳师范学院各个学院各个年级的在校大学生。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 笔者做了一份《大学生考证需求调查问卷》,问卷共设21个问题,其中20道选择题,1道简答题。被调查者分别来自英语、计算机、古代文学、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数学、艺术学专业。其中,大二大三学生120人,大一学生50人,应届毕业生30人。笔者于2014年4月16日-26日十天向调查对象发放了200份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182份。回收率为91%。 2、文献法 本次调查通过利用图书馆、资料室、网络等渠道搜集与大学生考证行为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大学生考研原因调查报告分析

大学生考研原因的调查 目录 一、大学生考研原因调查方案 二、大学生考研原因调查问卷 三、大学生考研原因调查报告 调查人员: 联系方式: 完成时间: 探析大学生考研原因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 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本科生就业压力俱增。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考研自然成为谋求个人发展的重要选择。我校大学生考研的动机是什么? 影响因素有哪些? 对日趋热化的“考研热”现象进行理性分析是必要的。本次调查以安工大学生为例,探索考研其中的缘由! 二、调查目的 1、了解我校大学生对考研的反映,促进大学生正确对待考研 2、能给学校对大学生考研教育的促进与优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使我校大学生对考研有一个更加充分的的认识,指导他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好研究与否 的选择 三、研究内容 1、考研大学生的构成特征与心理特征 2、考研大学生选择考研的原因及其目的 3、考研大学生考研偏好及其流程的了解 四、调查的对象和范围 安徽工业大学全体在校大学生 五、调查方法 根据此次调研的目的和调研对象,为使调研结果更加确切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计划采用分层抽样收集原始资料。在原始资料收集过程中主要采取入室问卷调查,并在恰当的时机下辅助观察法和访谈,希望能得到全面的调研结果。 六、调查资料整理分析方法 1.定性调查的深度访谈,采取纸笔记录并整理、筛选、提炼,进而得出结论。 2.定量调查样本较复杂,人工整理并辅助电子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录入,并适当制作图表。 七、调查日程和时间期限 第3~4周——调查实施方案及问卷设计、人员安排; 第5~6周——方案可行性审查、修正; 第7~8周——落实调查工作,打印并发放问卷; 第9~10周——回收问卷并进行整理、分析及调查报告撰写; 第11~12周——报告审核、修改直至完稿。 八、人员安排 我们是安徽工业大学的学生,为了解在校大学生考研热的原因,我们正在进行一项调查,希望你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认真作答,我们保证对你填写的内容进行严格保密。谢谢合作! 1. 你是否决定考研:() A.是 B.否(终止访问) 2.你所在的专业年级

关于考研热的调查报告

关于考研热的调查报告 目的:了解大二学生的考研动态,针对同学们在考研上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建议以及方向。 时间:2013年12月8日——2013年12月13日 地点:大连海洋大学 调查对象:部分大二在校生 报告人:IT英语2012: 罗琼玉(1 2 0 8 1 4 0 1 1 7) 李琛(12081402 2) 宋雨濛(1 2 0 8 1 4 0 1 5) 董婷婷(12 0 8 1 4 0 1 2 0) 于婷婷(12 0 8 1 4 0 1 1 9) 冷佳时(12 0 8 1 4 0 1 1 8)

一、实践目的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的素质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各大高校也进行了研究生的扩招.由此引发了一场考研热.在校园的图书馆或者自习室都可以看到认真准备考研的同学.作为大二的学生,我们对于未来是否要考研,选择什么样的学校的各方面都存在很多困惑,这次的进行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大二学生的考研现状,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议与参考意见. 二、实践内容 (一)调查方式:发放调查问卷 (二)调查方法:随机抽样,共发放11个院系, 每个院系随机发放10份,共110份,收回107份,回收率为97%.考研人数如下图: :

三调查数据分析 1考研意向 关于考研与否结果如图所示,有39%想考研,有46%不想考研,有15%还不太清楚。单从考研人数这一方面来看,几乎一半的比例说明打算考研的同学还是很多的,但是再从整体上看,考研与不考研所占比例基本持平,这说明持续了很久考研热,已经开始逐渐的降温了。大多数同学都有了自己明确的目标,不再跟随他人,盲目考研。还有15%的同学还没有有明确的打算,一直处于观望的状态。他们大多对考研不太了解,对自己日后的打算也不太清楚。

大学生考证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考证现状调查报告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12国际经济与贸易本2班 第3组 目录 (一)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调查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问卷设计思路 . (3) (五)调查可行性分析 (3) (六)调查结果分析报告 (4)

一、引言 大学生“考证热”由来已久,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近年来,这种现象更是愈演愈烈。 随着大学毕业生的逐年增加,强大的就业压力迫使大学生想尽办法增加自己的就业砝码,一些学生便加入了考证一族,以此作为取得工作的敲门砖。还有一些学生盲目跟风,效仿其他同学考证,来给自己一颗定心丸。同时,社会上的一些用人单位把证书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也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不得不去考取各种证书。然而,多数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职业规划,只是通过这些证书来寻求心理安慰,面对未来的不可预知性,大学生在迷茫的同时,用考取证书来“充实”自己的生活方式,对此,笔者认为需做冷静的思考。 同时,拥有大量的证书就足以证明你能够胜任这方面的工作吗?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强化记忆,并没有经过社会实践和具体应用而取得的一些证书,在笔者看来只能证明你拥有了在这方面考试的能力,而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如何还只能是个未知数。而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他们更看重的是职员进入单位时证书的数量,还是日后为其创造的效益,答案不言而喻。也许,手捧多种证书会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但在试用期阶段,当用人单位因为发现应聘者只不过是一个考证机器没有真本领,而将其解雇的时候,岂不是更加难堪? 二、调查目的

大学生考研情况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考研情况的调查报告导语: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 随着就业等问题的加剧,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即将走向社会抑或正在校园学习的大学生都将目光瞄向了考研。考研升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有人将其称为高考之后中国第二大考试。如此众多的学生,以如此高涨的热情准备考研,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为此我们特进行了此次调查活动。“研究生这么吃香,就业比本科生好多了,你为什么不考研?”这是前几年大学毕业生时常遇到的问题。“研究生现在不吃香了,就业情况比本科生好不了多少,甚至很差,你为什么还要考研?”这是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考研时遭遇的困难。针对这一现象我特以在校大学生对考研现状为题展开调查,调查对象为我校大一至大三学生。本次调查意在了解大学生们对于考研的认识,考研的动机等情况,并提出相应的社会问题与解决办法。 随机调查200名大一、大二、大三在校大学生、 给每位调查者一份调查表进行填写。 由此可见,随着离考研越来越近,关注度也逐渐增加。考研的同学中,仅有20%是准备就就读专业考取研究生。由此可见,考研原因中还有对就读专业的不满。从努力程度看,

仅有10%的人有明确的报考学校目标和专业,40%的学生认为考研仅需从大四拼一把即可,只有4%的同学从现在起为考研定下计划和目标。 目前的考研队伍中,大概有这么几种类型:一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己;二是考研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三是随大流,别人都考研,我也要考一下;四是为了不喜欢大学的专业,读自己喜欢的专业。 对于第一类考研学生而言:一些学生读大二的时候就开始为考研做准备,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而且还有意放弃一些基础课程的学习,腾出时间复习将来考研有用的科目。这样往往在无意中缩小了自己的知识面。 对于第二类考研学生而言:下定决心通过考研改变自己的职业命运,以便获得更好的发展平台是绝大多数考生的想法。一位大四学生在调查中坦言,自己本科读的不是名校。为了不让一毕业就失业这种情况发生,家里人早在大一入学之际,就让她准备考研,“家里人说,不考研,就很难找到一份好工作”。她也想继续深造,首先是读英语文学语言专业。 对于第三类考研学生而言:自己没有主见,自己大多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要考研,大多数是受家长、老师、亲戚、朋友、同学的影响,别人说考研好他就考研。甚至对将来要考哪一方面的研究生都没有想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