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管理学发展历史初探

我国教育管理学发展历史初探

我国教育管理学经历了一个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史,这个历史

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最初是作为一种专业化的管理学科逐步出现的,但它的发展却与我国教育改革和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息息相关。

本文将从我国教育管理学的起源、发展、重要事件等方面进行初步

探析,以期为读者深入了解我国教育管理学的发展历程提供参考。

一、教育管理学的起源

上世纪50年代末,我国颁布了第一部教育法,教育管理日益成

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时候,教育管理学这一

专门学科的出现还不过是一种讨论和探索的尝试,这种尝试的目的

是通过更加系统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来完善和优化我国教育

体制和教育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管理学科开始了它的初始发

展历程。

二、教育管理学的发展

在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政府开始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和现代化

进程,这些改革包括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手段的引入,也是我国教育

管理学发展的重大时期。到了1980年代,教育管理学科成为了我国

一种新的专门学科,逐渐开始形成完整的教学和学术体系。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教育管理学在我国的发展不断加速。我国的教育管理学科目录从最初的《教育管理》到更加全面的《教

育管理、教育经济与教育法律法规》,专业性和研究的范畴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此外,教育管理学在学术研究和教学理念方面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动。现代化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引入也给教育管理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三、教育管理学的重要事件

在教育管理学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重要事件对于推动教育管理学的发展和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以下就是其中一些重要事件:

1. 教育管理学科的成立。由于教育改革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动,教育管理学科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形成,并于1980年代成为我国一种新的专门学科。

2. 《教育管理》杂志的创办。这个杂志于1980年代初开始创办,以推动教育管理学的发展,促进教育管理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3. 教育管理学研究中心的建立。上世纪90年代,教育管理学研究中心开始在全国大中型高校建立起来,以促进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和推广。

4. 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的加强。近年来,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在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也非常有利于教育管理学的发展和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管理学的发展是与我国教育改革、现代化进程

等密切相关的。我国教育管理学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实践与探索之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范畴和体系,这对于我们今后继续推动教育

事业的发展、提高教育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30年历程经验与思考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30年历程经验与思考 摘要:改革开放30 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深刻变革。经过高校管理体制的恢复与调整、改革思路的酝酿与起步、改革实践的积极探索、改革目标的突破实现和改革成果的巩固完善五个阶段的改革和发展,基本实现了建立“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和“高等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管理体制的目标。30 年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在政府间关系的解决上,今后的重点应着力解决政府与高校的关系。在今后一段时间,鉴于政府与高校的公益属性,在政府对高校的管理关系上,契约模式是尊重双方运行规则、有效实现各自使命要求的一种可取模式。通过加强对高等学校发展的总体设计、加强高等学校的“建章立制”工作、积极发展政府与高校间的契约关系等路径选择,推动高等学校实现依法自主办学。 关键词: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政府;高等学校;契约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经过世纪之交的“突破性进展”,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深刻变革,基本形成“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的新体制”,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30 年来我们之所以在管理体制上不断探索与改革,目的就是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社会全方位变化及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有效地激发和释放体制的活力。体制改革紧紧围绕着“放权”和“激励”进行,具体包括政府间权力关系的调整和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 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模式 1、主要目标。长远目标是建立起“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和“高等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管理体制,具体的推动目标有[1]: (1)改善和加强中央政府对教育事业的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由对学校的直接行政管理转变为运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管理。 (2)加强省级政府对高等教育统筹权和决策权。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进一步确立中央与省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教育管理体制。中央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扩大省的教育决策权和包括对中央部门所属学校的统筹权。

管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管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管理学是一门涉及组织管理和领导技能的学科。它的发展历史 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但它的研究仅在不久的过去才开始受 到严密的关注和探讨。 一、管理学的初期阶段 管理学起源于古代文明时期。在中国,孔子和墨子早已提出了 一些管理思想,他们强调领导艺术和使用人员的技能。另一方面,希腊的众多哲学家,比如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也对管理学做出 了贡献。他们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西方的管理学。 在工业革命时期,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著 名学者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了所谓的“科学管理”理论,这是一种 关注工作流程、提高效率和生产力的优化方法。他的方法论以“工 作分解”为主要框架,通过逐步分解一项工作为多项较小且容易完 成的步骤,最终实现更高效的工作流程。 二、管理学的中期阶段

20世纪的管理学进一步推动了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尤其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人口增加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 们对生产和经济效益的追求愈加强烈。这需要管理方面的新技能 和方法,以便更好地应对工业化和人口增加带来的挑战。 在这个时期,赫尔佐格提出了“行政学”理论,这是一种注重组 织结构和流程管理的模式。行政模式可以进行更好的计划、整合 和控制,并确保生产线和公司各部门的运作协调一致。 另一位知名学者彼得·德鲁克则关注组织的战略发展和管理方法。他提出了“管理革命”的概念,认为管理者应该更加注重组织的目 标和愿景,并制定相应计划和管理方法,以确保目标的达成。 三、管理学的现代阶段 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到来,管理学不断发展和前进。管理科 学的重点已经转向组织的可持续性和创新,以应对日益增加的全 球化压力和新兴科技带来的变化。现代管理学已经强调管理者必 须关注员工的创造性和领导和沟通的技能。

我国教育管理发展历史

中华民国的教育法规体系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是就是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法规,包括教师的资格教师的任用,教师的薪酬,教师的进修,教师退休等等规定,比如说 1916 年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就制订了《检定小学教员规程》,规定要每年对小学教师进行一次实验检定,本科正教员要主修修身、国文、算术和教育学等等。第二个特点,重视微观教育活动领域的法规建设,比如说民国初年就颁布了《小学校令》和《中学校令》实施规程,对中小学的课程以及教学活动都做了非常明确的规定。 第二个方面谈谈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发展和转变。大家知道中国古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基本上是从隋唐开始的,设立了专门管理教育的机构,称为国子监,属于礼部的仪志司,这个司的职责是掌朝廷附属相国之礼,及天下之学校,凡科举掌其政令。它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部门,掌握着举办学校政令。那么戊戌变法前,维新变法人士就提出了一些设立专门教育管理机构的主张,比如请设专门教育机构,这个主张由于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没有实现,但是在整个环境的压力之下晚清政府不得不考虑这种主张来适应新教育的发展。 1905 年在废科举兴学校的大势之下,清朝廷就开始设立学部来掌管教育,这是中国历史发展中专门设立掌管教育的行政最高机构的始端。那么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就设立教育部,而着各个省里设立教育厅掌管本地方的教育,那在这种教育行政的发展中间,也有过一些小小的尝试,比如 1927 到 1928 年,当时的教育总长蔡元培就推行过大学院制,仿效法国的这种体制试图将教育管理独立,但由于当时的社会情景,遇到了经济的、政治多方面的障碍,最后以失败告终。 我们的教育管理行政体制基本延续下来中央集权制为主的体制,这里头也可以看出来,一个国家的教育文化发展的历史,造就教育行政管理中的某种格局,这种格局有一种传承性,在一定发展的阶段不是随意可以动的,这个阶段可能是一个很长很长的时期,要求你的行政体制必然是这样,才适合你整个这个教育的发展。 第三个问题,我们就讲一点学校制度的变革,或者是学制的变更。所谓的学制是一个国家教育事业中各级各类学校的设置及其相互关系,那么中国古代的学制,有学在官府的传统,官学有地方官学和中央官学之分,府学、县学、州学和地方政府设置基本是一致的,甚至有一些府学州学县学办学地点,就在政府之内。地方官学的学生,如果学习是优异的,可以通过举荐以后进入到中央的官学。中国现代的学制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经过了尝试,基本框架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基本定型。大家知道 1898 年的时候建立了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建立以后,就开始呢,明令在全国学校建立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那么也1904 年,那么清朝政府呢,颁布了癸卯学制,从蒙养院到大学院设置了一个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大学后的教育等等几级,那么整个学制一共 21 年,非常长。这个学制呢是仿效了日本的学制加以改造,那么这个中间有加进中国教育一些特点所以这个学制非常长。那么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它的学制呢,就是从 1911 年到 1912 年就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这个学制颁布了以后那么经过了一段尝试到 1915 年以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中华教育社等民间组织开始研究中国的新学制,那么这个时候就开始向西方学习,那么引进了美国的 633 学制,或者叫做 4233 学制,初等小学四年,高等小学两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一共是十二年,这个学制的划分比较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比较符合当时中国教育的情况,比如小学划分为四二分段,那小学四年作为初等小学,实际上来讲就当是的中国济贫极弱,经济条件,社会条件非常困难的情况之下,为了普及教育,让民众教育到小学来学四年,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定了这样一个基础性的标准,就有利于普及小学教育,所以这样一种分段是适合当时的国情,也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所以整个这个学制应该说是比较科学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尝试过在小学和初中的五四分段,也尝试过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但是不同的学制万变不离其宗,都可以看到 633 学制的影子。

我国教育管理学发展历史初探

我国教育管理学发展历史初探 我国教育管理学经历了一个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史,这个历史 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最初是作为一种专业化的管理学科逐步出现的,但它的发展却与我国教育改革和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息息相关。 本文将从我国教育管理学的起源、发展、重要事件等方面进行初步 探析,以期为读者深入了解我国教育管理学的发展历程提供参考。 一、教育管理学的起源 上世纪50年代末,我国颁布了第一部教育法,教育管理日益成 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时候,教育管理学这一 专门学科的出现还不过是一种讨论和探索的尝试,这种尝试的目的 是通过更加系统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来完善和优化我国教育 体制和教育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管理学科开始了它的初始发 展历程。 二、教育管理学的发展 在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政府开始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和现代化 进程,这些改革包括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手段的引入,也是我国教育 管理学发展的重大时期。到了1980年代,教育管理学科成为了我国 一种新的专门学科,逐渐开始形成完整的教学和学术体系。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教育管理学在我国的发展不断加速。我国的教育管理学科目录从最初的《教育管理》到更加全面的《教

育管理、教育经济与教育法律法规》,专业性和研究的范畴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此外,教育管理学在学术研究和教学理念方面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动。现代化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引入也给教育管理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三、教育管理学的重要事件 在教育管理学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重要事件对于推动教育管理学的发展和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以下就是其中一些重要事件: 1. 教育管理学科的成立。由于教育改革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动,教育管理学科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形成,并于1980年代成为我国一种新的专门学科。 2. 《教育管理》杂志的创办。这个杂志于1980年代初开始创办,以推动教育管理学的发展,促进教育管理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3. 教育管理学研究中心的建立。上世纪90年代,教育管理学研究中心开始在全国大中型高校建立起来,以促进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和推广。 4. 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的加强。近年来,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在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也非常有利于教育管理学的发展和提升。 结语

教育管理学发展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教育管理学发展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一、发展现状: 1. 学科建设不断加强:在高等教育领域,教育管理学已建立了一系列理论体系,形 成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和研究团队,并与国际上的教育管理学界保持着广泛的学术合作和交流。 2. 研究内容日趋多样化:教育管理学研究内容已从传统的学校管理拓展到了教育政 策研究、教育质量评估、教育信息化管理、教育项目管理等多个领域,研究内容更加细分 和专业化。 3. 研究方法不断创新:教育管理学研究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开始采用量化分析、实证研究、模型建立等现代研究方法,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与实用 性。 4. 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教育管理学相继在各大高校建立了研究机构和专业设置,吸 引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师参与研究工作。一些政府部门和教育机构也开始重视教育管理学人 才的培养和引进。 二、改革措施: 1. 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国家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对教育管理学的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增加新兴领域的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 2. 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的实习或实训机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 3. 推进科研创新:鼓励教育管理学教师开展教育管理实践研究,引导他们参与国家 和地方教育项目,提高学科的科研水平和实用性。 4.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国外优秀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成果,与国际学术界保持紧密的交流与合作。 教育管理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未来需 要不断推进学科建设,加强教育管理学人才培养和引进,完善课程设置和科研机制,促进 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提高学科的学术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更 大的贡献。

幼儿教育管理的历史发展

幼儿教育管理的历史发展 幼儿教育管理是一个关键领域,对于培养儿童的全面发展和提 供高质量的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幼儿 教育管理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和发展。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探讨幼儿教育管理的历史发展。 一、早期幼儿教育管理的初步形成 幼儿教育管理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那个时期,大多数儿童教育都是家庭私人教育,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范。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幼儿教育 管理的重要性。 二、政府参与的兴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开始参与幼儿教育管理。他们制定了一 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来规范和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这些法律法 规主要包括幼儿教育机构的规范化建设、教师素质的要求、教学 大纲的制定等。 三、社会机构的发展

在幼儿教育管理的历史中,社会机构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 作用。各种非政府组织、学术机构和专业教育团体的成立,为幼 儿教育管理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支持。这些机构帮助建立了专业 的教育标准和培训体系,提供了对幼儿教育管理的研究和交流。 四、现代幼儿教育管理体系的建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幼儿教育管理体系逐渐走向现 代化。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管理,幼儿教育管理的效率和 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例如,教学管理系统的引入使得教师能够 更好地跟踪学生学习进展和评估教学效果,提供更个性化的教育。 五、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幼儿教育管理也逐渐朝着国际化的方 向发展。许多国家开始参与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分享经验和最 佳实践。国际性的认证机构和学术组织的兴起,推动了幼儿教育 管理的标准化和专业化。 结语 幼儿教育管理的历史发展经历了许多重要的转变和进步。从初 期的初步形成到政府参与的兴起,再到社会机构的发展以及现代

我国学校管理心理学学科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探析

我国学校管理心理学学科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探析 学校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组织管理中的心理现象的交叉学科。它综合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重点探讨学校管理中的心理现象 及其规律性,为学校的发展和改进提供支持和指导。本文将对我国学校管理心理学学科的 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进行探析。 一、学科发展历史 学校管理心理学学科的发展历程虽不长,但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 下面对其发展历程做简要回顾。 1、初创时期(20世纪50-70年代) 学校管理心理学在我国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国内的教育研究和实践中 开始出现与学校管理心理学有关的问题,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管理心理学逐渐 得到重视。我国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开创者之一是涂育红教授,他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心理 学家、教育管理学家。涂教授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事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倡导 “管理与心理相结合”的思想,提出了“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并将其运用于学校管理 实践中,成为了我国学校管理心理学领域的奠基人之一。 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校管理心理学学科不断发展壮大。学者们开始探索学校管理 心理学的学科定位、范畴、内容、方法、应用等问题,形成了初步的理论框架。同时,国 内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学校管理心理学专家和教育管理人才,他们在学术研究和实践方 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和经验。 3、发展成熟时期(21世纪以来) 21世纪,我国学校管理心理学学科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相关研究领域逐渐拓展,研究内容也更加丰富和深入。在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下,学校管理心理学学科与其他 学科的合作与交流也日益加强。如今,学校管理心理学已成为教育管理学科中的重要方向 之一,其理论和实践成果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现状 学校管理心理学学科的研究内容涉及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管理心理学中的领导和组织管理 领导是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学校管理心理学研究了如何发挥领导作用,如何建立学校领导团队,如何制定科学有效的领导策略等。此外,组织管理是学校管理的 核心之一,研究了学校组织的结构、职能、管理模式等。

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初探

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初探 社会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研究和探讨社会教育领域中的管理问题。随着社会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从学科的定义、特点、发展现状以及建设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一、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的定义和特点 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是以社会教育为研究对象,以管理理论和方法为基础,探讨社会教育组织和活动的规划、组织、实施和评价等管理问题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社会教育组织的目标和任务、组织结构和职能、人员管理和培训、资源配置和利用、质量保障和评估等方面。 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综合性: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涉及多学科的知识,需要借鉴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2. 实践导向: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 社会性: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教育活动,其管理问题涉及到社会教育组织、社会教育机构、社会教育项目等,具

有明显的社会性。 4. 开放性: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与社会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社会教育的发展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二、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的发展现状 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在我国的发展相对滞后,学科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科定位不清: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与教育管理学的关系仍不明确,在学科定位上存在模糊和重复。 2. 研究内容单一:目前,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社会教育组织的管理和运营方面,对于社会教育活动的规划、评估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 3. 理论体系不完善:社会教育管理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学科的核心理论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建立。 4. 人才培养不足: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的人才培养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亟待加强。 三、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的建设路径 为了推动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确定学科定位:明确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与教育管理学的关系,

中国教育学学科的历史发展

中国教育学学科的历史发展 首先,古代的中国教育学学科以儒家教育思想为主线。儒家强调个人 修养、社会责任和道德观念的培养,提倡以教育人为中心,培养人的德、智、体、美各个方面的发展。儒家教育学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实践,成为中国教育学史上的主流思潮。在这一时期,古代教育学家如孔子、孟子等提出了“教育致用、致君、致优”的教育目标,强调“天下为公” 的教育理念,并研究教育方法和学科内容。 其次,近代以来,中国教育学学科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创新。在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接触到了西方教育学的理论和思想,开始吸收 和借鉴西方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同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近代的中国教育学家如梁启超、张钟翰、陈寅恪等都从西方的教育学理论 中汲取养分,发展了以“办学思想”为主的教育学研究,并且形成了一系 列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 最后,近现代以来,中国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的 趋势。在开放以后,中国教育学学科扩大了研究领域,涉及到了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法学等多个专业方向。此外,近年来,教育技术、 教育评估等新兴学科也开始受到重视和研究。与此同时,中国教育学学科 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中国教育实践的研 究方法和范式。 综上所述,中国教育学学科经历了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从儒家教育 思想到西方教育学的引入和融合,再到近代以来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发展。 中国教育学学科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中国教育实践,也为世界教育学的发展 做出了贡献。在未来,中国教育学学科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挑战,需要 持续深入研究,为中国教育的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试述教育管理的发展历程

试述教育管理的发展历程 20世纪30-40年代,我国一些崇尚民主与科学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已经提出了他们所构想的教育管理现代化模式。例如,罗廷光先生在其所著作的《教育行政》一书中就提出了教育行政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的理想。 1、所谓教育管理民主化是指: 1)教员和学生有权参与学校管理, 2)平民有受教育的权利 3)学校内部人际关系融洽,反对校长独裁统治 2、所谓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是指: 1)采用业务分析法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数量化研究,以提高教育工作的成果和效益; 2)教育行政的各项工作都要建立科学的制度,聘请教育专家进行专业指导。所谓专业化主要是指各级教育行政人员、视导员、校长都要受过教育行政的专业培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教育管理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吸取老解放区办学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学习了苏联先进教育理论,办学经验,并进行了多次教育改革,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走出了一条新路,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教育要为人民服务、工农知识化和知识分子劳动化、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勤俭办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但是有

一个时期,由于受左倾思想的影响,阶级斗争扩大化,搞所谓的政治建校和开门办学之类活动,违背了教育的客观规律,造成了教育质量下降,教学秩序混乱和知识分子政策偏差。这一切又都不利于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号召下,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法律、法令、法规,进行了教育体制的改革,对学制、教学计划、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设备、考试也进行了改革。20世纪90年代以来又提出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些成就都为我国教育现代化和教育管理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

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历史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政治学、 伦理学中分化出来,没有独立的形态。在这个阶段,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是零散的、不系统的,缺乏对教育的专门研究。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教育学逐渐从哲学、政治 学、伦理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这个阶段,一些思想家、教育家开始对教育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并撰写了一些独立的教育学著作。例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洛克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概念,卢梭则主张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 3.教育学的科学化阶段: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实证主义思潮的兴起,人们 开始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教育学的科学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在这个阶段,一些教育家开始关注教育实验和实证研究,试图将教育学的理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例如,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4.教育学的多元化和综合化阶段:在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 革,人们开始意识到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和理解。在这个阶段,教育学的学科交叉和多元化成为一种趋势,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理论和流派。例如,杜威提出了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布鲁纳则倡导结构主义的教育改革。 5.教育学的现代化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教育学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为教育学的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例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信息处理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脑科学研究的发展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教育学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历史过程,经历了萌芽、独立形态、科学化、多元化和综合化等多个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教育学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教育学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教育学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教育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的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了多次的 变革与发展。本文将以探讨教育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为主线,从古代 到现代,从理论到实践,分析教育学的发展脉络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古代教育学的兴起 古代教育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文明时代,最早的教育学家可追溯 至孔子、苏格拉底等伟大的思想家。他们在当时的社会中提出了诸多 教育理论和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强调道德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不仅直接影响了中国教育,也对世界 范围内的教育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近代教育学的崛起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近代教育学开始崭露头角。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美国等国家在教育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 性进展。这一时期的教育学主要关注教学方法与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强调了个体差异、学习过程和教学效果等问题的解决。教育学开 始以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更为系统和科学的指导。 三、现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教育学也必然会随之发展。当前,教育 学正面临着多个发展趋势。 1. 跨学科研究的兴起

教育学作为一个跨学科的领域,越来越多地与心理学、社会学、经 济学等学科进行交叉研究。透过不同学科的视角,可以更加全面地理 解教育的本质和目标。 2. 技术与教育的融合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教育与技术相结合成为可能。虚拟现实、人 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教育学研究需要 关注如何将这些新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 体验。 3. 多元化的教育观念 近年来,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多元化。学生们被认为是积极主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需求,因此,个性化教育成为迫切的发展 方向。教育学的研究和实践需要更加关注个体差异,通过灵活的教学 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4. 教育全球化与国际合作 全球化的浪潮使得教育学研究日益关注跨国界的交流和合作。不同 国家之间的教育理念、制度和实践经验的交流,可以促进各国教育事 业的共同发展。 结语 教育学的历史与发展趋势体现了人类对于教育的探索与追求。从古 代到现代,教育学通过不断发展与创新,为教师、学生及教育从业者 提供了诸多有益的理论与方法。未来,教育学需紧跟时代需求,关注

学校管理学的发展

一、西方学校管理学的演进 (一)学校管理学的诞生 现代意义上的学校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19世纪末,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国相应实施了义务教育制度,学校规模、教学内容和教学技术以及组织形式也随之发生变革,学校管理学应运而生。美国最早的关于学校管理的论著,是1875年问世的威廉·佩恩(William Payne)的《论学校管理》和1882年问世的罗伯(A.N.Raub)的《学校管理》。20世纪初,在管理理论发展的带动下,学校管理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1908年,达顿(S.T.Dutton)与斯奈登(D.Snedden)出版了《美国公共教育管理》一书,该书上半部论述国家对教育的管理,下半部则以科学管理理论为指导,论述学校内部的管理。尽管《美国公共教育管理》不是一部学校管理理论专著,但由于在学校管理方面有独立的研究内容、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研究方法和学科体系方面,较前期和同期著作显得更为成熟,因而学界一般都认为该书的问世是学校管理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二)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学发展的影响 1.古典管理理论的催生 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20世纪初,到20~30年代达到鼎盛,从管理技术、管理职能和管理体制方面创建了一套严密的理论体系。其代表性理论包括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组织理论以及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古典管理理论坚信管理是有规律可循的,把高效率地完成组织任务视为管理工作的最高目标,强调分工和专业化,强调统一指挥,主张工作标准化,注重严密的规章制度,着重经济上的奖励和惩罚制度,开创了管理理论的新时代,也开创了以科学提升管理效率的新时代。 古典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注重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科学管理理论在教育管理界形成了一种追求效率的思潮,该思潮将学校看成是一个与企业、工厂没有区别的社会组织,都是按照标准化和程序化生产自己的产品,都需要追求效率。教育管理的一切目的就是为了标准化,并以此达成管理的效率目标。并认为教育管理技能是可以通过学习提高的,教育管理活动是可以控制的,通过设计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编制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遵循一系列科学的管理原则,再辅之以严格的奖惩手段,学校组织就可以在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最佳的管理目标。为此,劳动分工、工作责任制、工作的科学程序、工作任务和作业水平的科学度量、适当的控制幅

教育管理的教育史学

教育管理的教育史学 教育管理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它涵盖了教育机构的运营、领导和管理,以及为教育系统提供支持的政策、规划和程序。教育管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那个时候教育资源缺乏,教师的培训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回顾教育管理的发展历程,以及教育管理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教育管理的起源 教育管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那个时候,由于教育资源的缺乏,各种非正规的教育机构和私人学校逐渐出现。这样的情况导致了教育的低质量和教师的不专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开始了对教育体系进行监管和管理。因此,教育管理逐渐成为了一门学科。 19世纪到20世纪初:行政管理 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教育管理主要是行政管理,其主要目的是管理和协调各种教育机构和学校。这种管理方法主要是通过政府来进行的,政府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来监管教育。

在这个时期,大部分教育机构都集中在城市,政府的教育管理主要集中在城市。政府将教育机构分为各种级别和类型,然后为每个级别和类型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这个时期教育管理主要体现在机构管理、人员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 20世纪中叶:学校管理 20世纪中叶,随着教育机构和学校的数量的增加,管理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特别是学校的管理问题。在这个时期,学校管理开始引起更多的关注。学校管理主要包括学校的目标和目标的制定、学生行为的管理、教育规划和教学计划的开发。 此时,学校管理采取了更加科学和理性的管理方式,例如通过资格认证、教师培训和聘任等方式,提高了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 21世纪:教育质量管理

21世纪,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管理也发生了变化。管理的主要目标已经从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转变为提高教育系统的质量和效率。这种趋势反映在教育质量管理的发展中。 教育质量管理的目标是通过评估、监督和改进来提高教育质量。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育管理者需要学习和掌握各种质量评估和管理工具和技术。例如,评估体系和标准、教育质量监控和测量、数据分析和报告等工具和技术,使得管理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教育机构的质量状况,并作出更准确、更有效的决策。 结语 从行政管理到学校管理再到教育质量管理,教育管理的发展历程反应了整个教育制度的发展。教育管理与教育发展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共同推动着教育的进步和改变。作为一门不断发展的交叉学科,教育管理的未来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它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中国教育的发展史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一编:原始氏族社会、奴隶社会的教育 第二编:封建时代的教育 第三编:近代社会的教育 第四编:现代社会的教育 第一编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教育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教育发展 初民生活所在时期叫做采食经济时期:男子外出采食食物,女子在家照料小孩,以年长的女子为首领,谓之母系社会。这个社会没有文字、法则、制度、他们过着纯自然的生活。又成为原始公有社会。这个时期他们与自然作斗争。后来经过长期斗争,征服异族,逐渐有了文字,有了粗笨的用具,开始从渔猎变为牧畜。也是男子之与女子的一大革命,因此母系社会转为复习。 了解了初民生活的情形,就知道他们教育的起源。教育发生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教育情形也跟着当时经济情形而变迁。在渔猎经济时期,他们的教育就是教会怎样捕鱼,怎样猎取鸟兽,怎样拾掇果实;在牧畜时期就是教怎样架设栅栏,怎样追逐水草、喂牛养羊…… 足可以说明:劳动即学习,教育和生活是一致的。在当时没有老师这个职业,而父母就相当于教师。逐渐的社会阶级出现,有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后来统治阶级为了利益,私产观念日益鲜明,而土地成了最主要的生产手段,这两种手段混合为一,奴隶制、分工制及种种剥削情形由此产生。原始教育的意义无形发生变化,带有阶级性,与实际生活不能完全一致,除了生物欲的目的外,还带了支配所属阶级的工具目的。 第二章、夏、商、西周的教育 夏朝的建立标准着原始社会退出历史舞台,进入奴隶制社会。经过商代、奴隶制得到进一步发展;到了西周奴隶制社会达到极盛时期。这一历史阶段的教育开始同生产劳动相分离,并完全为奴隶主阶级用来培养本阶级的继承人,成为实施社会教化的一种工具。它的基本形式是学校,即奴隶制官学。 一、学校的产生 氏族公社末期学校萌芽出现后(有成均之学、虞庠之学等) 二、夏代学校的雏形 我国古籍中有关夏代学校的记载,列举如下: “夏后氏之学在上庠。”① “序,夏后氏之序也。② “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③ “夏后氏设东序为大学,西序为小学。” “夏曰校。” 这很容易看出,在夏朝已经有了“庠”、“序”、“校”等三种学校名称。 而从后期夏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程度看,夏已具备学校产生的条件。另外从殷商甲骨文的成熟程度来看,夏已进入原始文字记载的文明时代。这些都可能使学校产生。三、商代的正式学校 在古籍中,商代学校的记载比夏朝更丰富和详尽。例如: “殷曰庠。” “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 殷人设右学为大学,左学为小学,而作乐于宗。” “宗,殷学也。”

中国教育管理学30年-成就、特点与问题

中国教育管理学30年:成就、特点与问题摘要:中国教育管理学30年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建立了教育管理学科研究的组织,形成了一支专业化的研究队伍;创办了专门的学术期刊;研究成果丰硕;学科体系初步形成。主要特点有:在研究目的上,既注重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学的理论,又注重为中国教育改革的实践服务;在研究方法上,由开始比较关注一般研究方法,到后来更关注研究范式和方法论的探讨和运用;在研究内容上,在对一般研究领域进行拓展的同时,重视对中国教育改革中的重大理论及实践问题的研究;在学科体系上,既注重探讨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也注重研究作为学科群的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科关系要进一步理顺;学科研究成果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学科研究的专业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改革开放;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 作者:孙绵涛 一、中国教育管理学30年的主要成就 从20世纪50年代至60、70年代,我国高等院校包括师范院校未真正开设过独立的教育管理学方面的课程,只是在教育学课程中编写了一些教育管理(主要是学校管理)方面的有关内容。60、70年代,由于政治与社会动荡等原因,我国的教育管理学一直处于停滞状态,更谈不上有什么研究与发展。70年代中后期,仅有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等几所院校的研究者翻译了日本、英国以及苏联等国外的教育管理学方面的论著,同时在师范院校开设了学

校管理和教育行政等课程,也编写了一些教育行政学、学校管理学方面的讲义。尽管如此,却始终没有对教育管理学的理论问题和教育管理的实践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经过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起步与重建和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的探索与发展,我国的教育管理学才蓬勃发展起来。30年来,我国教育管理学发展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了教育管理学科研究的组织,形成了一支专业化的研究队伍。 同时,创建了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研究分会、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专业委员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其中,教育管理研究分会下设普通教育评价、学校管理体制、学校后勤、教育策划、教育管理学科、教育行政和教育效能等七个专业委员会。设立了教育管理专业,确立了教育管理学科在高等院校中的地位。不少高等院校和教育科研单位设立了教育管理学系和教育管理学院,以及教育管理研究所和教育管理研究院,形成了教育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培养了一批教育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 第二,创办了专门的学术期刊。 自改革开放以来,共创办了《中小学管理》、《教育管理研究》、《教学与管理》、《中国教育管理评论》、《中国教育政策评论》、《中国教育法制评论》、《高校发展与评估》和《高校教育管理》等25份学术期刊。 第三,研究成果丰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