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总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总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班级姓名座号

《兰亭集序》

一、一词多义

(一)之

(1)动词,例:所之既倦。(2)代词,例:以之兴怀。(3)结助,例:夫人之相与。

(4)结助,极视听之娱。(5)音节助词,例:暮春之初。

(一)一

(1)例:若合一契(2)例:其致一也(3)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4)例:一觞一咏

三、词类活用

(1)少长咸集:(2)映带左右:(3)齐彭殇为妄作:(4)犹不能不以之兴怀:(5)固知一生死为虚诞:(6)足以极视听之娱:四、通假

(1)虽趣舍万殊(2)亦由今之视昔(3)或悟言一室之内五、古今异义

【其次】

古义:如:列坐其次今义:

【斯文】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这篇文章。如:亦有感于斯文。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六、特殊句式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2)引以为流觞曲水(3)映带左右

(4)悟言一室之内(5)不能喻之于怀(6)亦将有感于斯文(7)当其欣于所遇(8)虽无管弦之盛

【本课成语】

群贤毕至. 崇山峻岭. 放浪形骸. 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 游目骋怀

《赤壁赋》

一、文学常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当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十分苦闷。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本文是《前赤壁赋》,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二、重点字、词、句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3、山川相缪

4、杯盘狼籍

5、举匏尊以相属

(二)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正襟危坐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8、侣鱼虾而友麋鹿

(三)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凌万顷之茫然

(四)一词多义

1、望:(1)七月之望(2)望美人兮天一方

2、歌:(1)扣舷而歌(2)歌曰(3)倚歌而和之

3、如:(1)纵一苇之所如(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3)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4、然:(1)其声呜呜然(2)何为其然也

5、长:(1)抱明月而长终(2)而卒莫消长也

6、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月出于东山之上(3)徘徊于斗牛之间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5)托遗响于悲风

7、而:(1)羽化而登仙(2)扣舷而歌(3)倚歌而和之

(4)正襟危坐而问之(5)侣鱼虾而友麋鹿(6)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

(7)耳得之而为声

8、之:(1)凌万顷之茫然(2)扣舷而歌之(3)倚歌而和之(4)哀吾生之须臾

9、其:(1)而不知其所止(2)其声呜呜然(3)何为其然也(4)方其破荆州

(五)特殊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徘徊于斗牛之间

3、何为其然也

4、而今安在哉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而又何羡乎

7、凌万顷之茫然 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 9、渺渺兮予怀

三、成语

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四、其他重点字词

(1)七月既望(2)白露横江(3)纵一苇之所如(4)凌万顷之茫然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6)渺渺兮予怀(7)倚歌而和之(8)余音袅袅,不绝如缕(9)正襟危坐(10)方其破荆州(11)固一世之雄也(12)哀吾生之须臾

(13)知不可乎骤得(14)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15)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五、重点句子翻译

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翻译:

⑵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翻译:

⑶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翻译

⑷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翻译

《游褒禅山记》

(一)通假字

1. 长乐王回深父。

(二)词类活用

1. 始舍.于其址。舍:

2. 名.之曰褒禅。名:

3. 有泉侧.出。侧:

4.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

5. 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

6. 而其见.愈奇。见:

7.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

8. 火尚足以明.也。明:

9.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

10.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

11.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l)谬:(2)传:(3)名:

(三)文言固定句式

1. 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

2. 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

3. 此所以

...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的缘故。)

(四)文言句式:

1.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2.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3.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4.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五)重点翻译句

1.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六)多义词

1. 乃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③良乃.人,具告沛公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2. 道

①有碑仆道.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④何可胜道.也哉⑤策之不以其道.

3. 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4. 文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④文.过饰非

5. 然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②吴广以为然.

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6. 其

⑴始舍于其.址。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⑶距其.院东五里。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⑸其.文漫灭。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⑻问其.深。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⑿盖其.又深。⒀则其.至又加少矣。⒁既其.出。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⒅其.孰能讥之乎?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十)异义词

1.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古义:

今义:

2.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之观。

古义:

今义:

3. 此所以学者

..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

今义:

4. 此所以

..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

今义:

5. 于是

..余又叹焉。

古义:

今义:

(十一)《游褒禅山记》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一、名

“名”是个会意字,从口从夕。夕是傍晚,这时候,光线暗淡,眼睛看不清楚事物,就用口说;事物不认识,就得给事物取名字。“命名”是“名”的本义。由此引申有“名字”“名称”的意思;再引申有“名声”“名望”“著名的”等意思。本文中“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的“名”用的是本义“命名”。由“命名”还可以引申出“说明”、“说出”的意思。《口技》“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成语“莫名其妙”,本文“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其中的“名”都是“说出、说明”的意思。

二、盖

“盖”作虚词用,属副词类。常用来表示对事物带有推测性的判断或委婉的判断,或者表示对原由的解释。因为常用在句首,起提示语气、起引出下文的作用,所以有人叫它作句首语气词。“盖”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意,译为“大约”“似乎”“大概”“原来”等。本文有三个句子用了“盖”。

1.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盖:原来。)

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大约。)

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盖:大概。)

三、所以

“所以”是文言中一种常见的凝固格式,由助词“所”和介词“以”组成,表示两种基本的意义,依介词“以”表示的不同意义而定。“以”当“用”讲时,“所以”表示“……的方法”之义,《墨子·公输》“吾知所以拒子矣”中的“所以拒子”的意思便是“抵抗你的方法”;“以”当“因”“由”讲时多,“所以”表示“……的缘故”之义,本文中“此所以学者不能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所以”便是“……的缘故”的意思。

四、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这两个句子都用了判断句式“……者,……也”,但用法不同,表示的语法关系也不同。两个“者”字都是助词,第一句表示单纯的判断,“者”在这里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有引出下文的作用;第二句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合判断,“者”在这里除了标明停顿和起引出下文的作用之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者”用在复合句前一分句之末,前后两分句有解析和被解析的关系。前一分句提示某种结果或现象,后一分句申述缘由,这实际上是用判断句式表因果关系。

五、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这个主谓句的结构比较复杂,可分三个大的层次:第一层,主语是“余”,谓语是动词短语“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第二层的动词短语是动宾结构,动词是“悔”,它的宾语是主谓短语“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第三层,作宾语的主谓短语的主语是“其”,谓语是由两个“动+宾”的动词短语“随之”和“不得极夫游之乐”组成的,这两个动词短语之间有因果关系,因为“随之”,所以“不得极夫游之乐”。

一.重点掌握以下词、句

1.一词多义:

(1)“卒”:①死。“卒葬之”。②终于。“卒相与欢”。(《廉颇商相如列传》)③士兵。“夫以疲敝之卒……”(《赤壁之战》)

(2)“文”:①碑文,整篇文章。“其文漫灭。”②文字。“独其为文”。、③华美、有彩饰。“舍其文轩”。(《公输》)

(3)“道”:①道路。“有碑仆道”。②说、讲。“何可胜道也哉”。③道理。“传道受业”(《师说》)④正确的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极”:①尽,-尽情享受。“极夫游之乐”。②至多,最多。“亦极七八万耳”。(《赤壁之战》)(5)“观”:①观察、看。“古人之观于天地……”②景象。“非常之观”。③建筑物的一种,读,“大王见臣列观”。(《廉颇简相如列传》)

(6)“得”:①能够。“不得极夫游之乐”。②心得、收获。“往往有得”。③融洽。“与公甚相得”。④得到,获得。“某得八焉”。(③、④均《王忠肃公翱事》)

(7)“夷”:①平坦。“夷以近”。②铲平、削平。“今操蔓夷大难”(《赤壁之战》)。③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及外国的一种蔑称。“南抚夷越”。(《隆中对》)

(8)“相”:①帮助、辅佐,读。“无物以相之”。②宰相、丞相,读。“操虽托名汉相”(《赤壁之战》)③互相,读。“卒相与欢。“(《廉颇商相如列传》)。

(9)“悲”:①感叹、叹惜。“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②悲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③哀怜。“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捕蛇者说》)

(10)“胜”:①尽。“何可胜道也哉”。②能承担,禁得起,。“沛公不胜杯构”(《鸿门宴》)。③优美的,。“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④胜利,。“终不能加胜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2.词性活用:

(1)“舍”:筑舍定居。名词活用为动词。“始舍于其址”。

(2)“名”:①命名,称呼。名词活用为动词。“名之曰褒禅”。②说清楚,说明白。名词活用为动词。“而莫能名者”。

(3)“穷”:穷尽,走到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4)“谬”:弄错,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世之谬其传……”

(5)“传”:流传下来的文字,动词活用为名词。“后世之谬其传……”……

一、古文化常识:

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文书画皆精,写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三篇关于赤壁的诗文。

2、望: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二、通假字:

1、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

2、山川相缪: 缪通缭,萦绕

三、古今异义:

1、望:古——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今——希望、渴望

2、如:古——往,去今——如同、像

3、是:古——代词,这今——判断词

4、美人:古——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作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容貌漂亮的女子

5、斗牛:古——星宿名今——一种体育活动或游戏

四、一词多义:

1、而:①表转折例:虽一毫而莫取②表承接例: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③表修饰例:客喜而笑

2、下:①名词,下面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②动词,攻占例:下江陵

3、方:①名词,地方例:望美人兮天一方②副词,正当例:方其破荆州

4、然:①仿声词词尾,……的样子例:其声呜呜然②代词,这样例:何为其然也

5、乎:①介词,相当“于”例:郁乎苍苍②语气助词例:困于周郎者乎

6、之:①助词“的”例: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②代词,大自然例: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③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例:不知东方之既白

7、如:①介词,像例:浩浩乎如凭虚御风②动词,往例:纵一苇之所如

8、望:①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例:七月既望②动词,眺望,远望例:望美人兮天一方

五、词类活用:

1、羽化而登仙:羽——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一样

2、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歌

3、桂棹兮兰桨:桂、兰——名作状,用桂树,用木兰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泣——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

5、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

6、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7、下江陵:下——名作动,占领、攻下

8、顺流而东也:东——名作动,向东进发

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复活》练习

1、简述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认出玛丝洛娃的心理。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2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1.岁在癸丑 癸丑: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 2.暮春之初 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3.修禊事也 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禊,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 4.七月既望 既望:过了望日(农历十五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谓。如每月第一日为“朔”,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最后一天为“晦”。 5.徘徊于斗牛之间

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称二十八宿,其中北方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斗和牛都在其中。斗宿,就是北斗七星,大熊星座的七颗最亮的星,勺子状。牛宿,有星六颗,即摩羯座六星,因其星群组合如牛角而得名。 6.寄蜉蝣于天地 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7.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浮图:梵语(古代印度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 8.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9.临川王某记 某: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根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保留“某”的字样。 二、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全总结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译文:永和九年,是癸丑之年,阴历三月初,(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是为了从事修禊祭礼。众多贤才都汇聚在这里,年长的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高大茂密的竹林。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以令人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意。这一天,晴明爽朗,春风和暖畅快。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尽情的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呀! 人们彼此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时把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时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任何拘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爱好各不相同,安静与躁动不同,(可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等到(对于)那些所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而产生。过去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成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终归结于消亡!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怎么能不悲痛呢? 一、字音 癸.(guǐ)丑会.(kuài)稽修楔.(xì) 激湍.(tuān) 流觞.(shāng) 管弦.(xián)游目骋.(chěng)怀彭殇.(shāng) 二、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2、虽趣舍万殊趣通“取”取得 三、古今异义词 1、列坐其次 ..古义:这个地方今义:居于次一等 2、俯察品类 ..之盛古义:物品、物类今义:物品的种类 3、夫人之相与,俯仰 ..一世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 4、或取诸怀抱 ..襟怀抱负古义:襟怀抱负今义:怀里抱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 《诗经》两首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2.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离骚》 1.《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又称“骚体”。《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2.《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孔雀东南飞》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它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 2.结发:古代成婚之夕,男作女右共髻束发。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 3.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罗敷”古代美女的通称。 4.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5.床:古代的坐具。 6.新妇: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 7.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8.下九: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9.六合: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叫六合。又指东、西、南、北、天、地。 10.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是举行婚礼的地方。盛行于东汉到唐。 11.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 必修2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归纳 《兰亭集序》 一、一词多义 (一)之 (1)动词,例:所之既倦。 (2)代词,例:以之兴怀。 (3)结助,例:夫人之相与。 (4)结助,极视听之娱。 (5)音节助词,例:暮春之初。 (一)一 (1)例:若合一契 (2)例:其致一也 (3)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例:一觞一咏 三、词类活用 少长咸集: 映带左右: 齐彭殇为妄作: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固知一生死为虚诞: 足以极视听之娱: 四、通假 虽趣舍万殊 亦由今之视昔 或悟言一室之内 五、古今异义 【其次】 古义:

今义: 【斯文】 古义:这篇文章。如:亦有感于斯文。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六、特殊句式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引以为流觞曲水 引以为流觞曲水 映带左右 悟言一室之内 不能喻之于怀 亦将有感于斯文 当其欣于所遇 虽无管弦之盛 【本课成语】 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 《赤壁赋》 一、文学常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当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十分苦闷。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本文是《前赤壁赋》,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二、重点字、词、句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复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复习 篇目:《诗经》两首(《氓》、《采薇》)、《离骚》、《孔雀东南飞》、《短歌行》、《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氓》——诗经 1、通假字: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无,通勿,不要) 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 2、古今异义: 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 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 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 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 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 3、词类活用: 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 4、特殊句式: 秋以为期(宾语前置) 5、一词多义 夙夙兴夜寐(早) 夙夜忧叹(日) 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 《采薇》 ——诗经 1、通假字: 岁亦莫止(莫通暮) 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 孔棘(棘通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 维常之华(华通花)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 2、古今异义 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 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 (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 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阳光、太阳等) 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考,想) 3、词类活用 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 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 《离骚》 ——屈原 1、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 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借鉴参考阅读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和创新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梳理及答案解析《诗经》两首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氓之蚩蚩( ) (2)匪来贸丝( ) (3)于嗟女兮( ) (4)犹可说也( ) (5)隰则有泮( ) (6)彼尔维何( ) (7) 狁孔棘(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氓之蚩蚩 今义:流氓古义:________________ (2)泣涕涟涟 今义:鼻涕古义:________________ (3)总角之宴 今义:宴会古义:________________ (4)三岁食贫 今义:确数,三古义:________________ (5)薇亦作止 今义:停止古义:________________ (6) 狁孔棘 今义:孔穴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乘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 (2)将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 率疲敝之卒,将数百之众( )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 (3)言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夙兴夜寐(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 一、(1)“蚩”通“嗤”;(2)“匪”通“非”;(3)“于”通“吁”;(4)“说”通“脱”;(5)“泮”通“畔”;(6)“尔”通“ ”;(7)“棘”通“急”。 二、(1)民;(2)眼泪;(3)快乐;(4)多,约数;(5)句尾语气词;(6)甚,很。 三、(1)登上/趁机/四匹马拉一车;(2)愿,请/率领/扶,持/将领;(3)说/助词,无实义/预兆。 四、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知识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知识梳理 课文篇目:第二单元《<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并序》、《诗三首》第三单元《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召公谏厉王弭谤》【一词多义】为为仲卿母所遣(介词,读wéi被)十七为君妇(动词,读wéi,做,作为,成为)为诗云尔(动词,读wéi,作,写)非为织作迟(动词,读wéi,是;或作“因为”“由于”讲时,介词,读wèi)阿母为汝求(介词,读wèi,替,给)始尔未为久(动词,读wéi,算,算作)慎勿为妇死(连词,读wèi,为了)遂言既遂矣(动词,顺心,满足)何往而不遂(动词,通,达)功遂身退(动词,成功)市罢,遂不得履(副词,终究)遂逐秦师(连词,于是)靡靡室劳矣(动词,读mǐ,无,没有)所向披靡(动词,读mǐ,倒下)徒靡弹药(动词,读mí,浪费)固固前圣之所厚(副词,本来,原来)蔺相如固止之(副词,坚决)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动词,巩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形容词,顽固)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形容词,坚固)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动词,保持,守)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名词,埋伏)降龙伏虎(动词,使……屈服)伏为其人(动词,佩服)施徒留无所施(动词,用)留待作遗施(动词,施与)会会不相从许(副词,当,决)于今无会因(动词,相会,聚会)作何不作衣裳(动词,制作,制造)昼夜勤作息(动词,劳作)留待作遗施(动词,作为)君当作磐石(动词,做,成为)故作不良计(动词,做出)谢多谢后世人(动词,告诉)谢家来贵门(动词,辞别)阿母谢媒人(动词,谢绝,拒绝)适始适还家门(动词,出嫁)处分适兄意(动词,适合,依照)适得府君书(副词,刚才)适彼乐土(动词,往,到)当对酒当歌(介词,对着)募有能捕之者,当租其人(动词,两者相抵)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动词,把守)北邀当国者相见(动词,主持,执掌)当是时也(介词,方,值)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连词,如果没有,如果不是)则名微而众寡(形容词,贫贱,地位不高)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副词,暗暗地)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副词,稍微,略微)说秦伯说,与郑人盟(形容词,喜悦,高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动词,陈述)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名词,杂说,一种文体)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动词,以……为边邑)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名词,边邑,边远地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形容词,鄙陋,庸俗)使使使以闻大王(动词,派遣;名词,使者)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动词,命令,指派)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动词,主使)见见陵之耻(介词,被)图穷而匕首见(动词,显露)秦王必喜而善见臣(动词,接见)诚诚能得樊将军首(副词,果真,如果)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副词,实在)顾顾计不知所出(副词,不过,只是)顾笑武阳(动词,回头看)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动词,照顾,顾及)将军宜枉驾顾之(动词,拜访)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连词,反而)兵不及召下兵(名词,士兵)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军队)无岁不爱兵(动词,侵略)不得持尺兵(名词,武器)穷以穷困来归丹(名词,困厄,走投无路)复前行,欲穷其林(动词,寻求尽头)图穷而匕首见(动词,穷尽)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形容词,尽)度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规章制度)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duó,计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越过)遗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去)蒙故业,因遗策(遗留下来的)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wèi,给予)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动词,丢失,丢掉)追亡逐北(作名词,逃亡的军队)吞二周而亡诸侯(动词,灭亡)河曲智叟无以应(wú,无,没有)置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安放,放置)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放弃)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设置)幸不幸短命死矣(幸运)故幸来告良(幸亏)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希望)妇女无所幸(宠幸)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停数日,辞去(告别)不辞劳苦(推托)陈诸郎中持兵,皆陈殿下(陈列,引申义)恐惧不敢自陈(陈述,引申义)私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自己的,私人的,本义)乃遂私见樊於期(私自,引申义)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乘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总结

《氓》 ——诗经 1、通假字: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无,通勿,不要) 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 2、古今异义: 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 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 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 总角之宴(宴:古:团聚,欢乐今:宴会) 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3、词类活用: 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 4、特别句式: 秋以为期(宾语前置) 5、一词多义 夙夙兴夜寐(早) 夙夜忧叹(日) 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

《采薇》 ——诗经1、通假字: 岁亦莫止(莫通暮) 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 孔棘(棘通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维常之华(华通花)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 2、古今异义 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 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阳光、太阳等) 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索,想)3、词类活用 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 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离骚》 ——屈原 1、通假字: 偭规则而改错(错通措,施行) 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

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遇) 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 2、古今异义; 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袤而壮大) 偭规则而改错(改错,古义变更措施,今义改正错误)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穷困,古义境况窘况,今义经济困难) 宁溘死以流亡兮(流亡,古义随着流水而消逝。今义因灾难或政治缘由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长余佩之陆离(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调繁杂) 固时俗之工巧兮(工巧:古:擅长投机取巧今:技艺奇妙) 3、词类活用 步余马于兰皋兮(步:使步行,动词使动用法,可译为“赶着走在”) 高余冠之岌岌兮(高,使….加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 长余佩之陆离兮(长,使…..加长,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 余虽好修姱以几羁兮(几羁:名作动,约束) 固前圣之所厚(厚,推重,形容词作动词) 鸷鸟之不群兮(群:名作动,合群) 屈心而抑志兮(屈、抑:使动用法,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谣诼谓余以善淫(淫:动作名,淫荡的事) 伏清白以死直兮(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4、虚词 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虽,唯) 既替余以蕙纕兮(以,因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点第一单元 《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知识梳理】 1、基础盘点 (1) 字音: 踱步duó 弥望mí 颤动chàn 宛然w a n 霎时shà 梵婀玲fàn 渺茫mi a o煤屑xiè 落蕊ru 1 夹袄jiá 平仄zè 颓废tuí 歧韵qí 房檩l 1n 驯鸽xùn 譬如pì 细腻nì 瞥见pi e… 涸辙hé茎叶j i ng婆娑su o 猗郁y i移徙x 1囚系xì 圆弧hú尘垢gòu 黝黑y6u 栅栏zhà 俯瞰kàn 水涡w o 短暂zàn 虚掷zhì 徜徉cháng 缪斯miù 澄清chéng 曲折q u zhé 袅娜ni a o nuó 颤栗zhàn lì 混沌hùn dùn 葱茏c o ng lóng 漪澜y i lán 黑魆魆

潭柘寺zhè 蓊蓊郁郁w e ng脉脉含情mò mò 一椽破屋chuá 削皮xi a o剥削x ue 纤腰xi a n 纤夫qiàn 隽永juàn 隽秀jùn 幽禁jìn 禁不住j in 安宁níng 宁愿nìng 创伤chu a ng 创 chuàng 建露水lù 露相lòu 厚薄báo 刻薄bó 薄荷bò 参差c e n参与c a n人参sh en 疏落luò 落枕lào 大大落落lu o 落在后面 là 折腾zh e 折叠zhé 折耗shé 差别ch a 参差c i 差劲chà 出差ch a i 穿着zhuó 着急zháo 走着zhe 着数zh ao 独处ch u 妙处chù (2) 字形: 点缀啜泣辍学拾掇没精打采 斑驳倩影喝彩敛裾了截爽直 萧索落寞严厉学历再接再厉 喇叭咳嗽攀援玷污掂量 惦记漂浮深邃吞噬常春藤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总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总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班级姓名座号 《兰亭集序》 一、一词多义 (一)之 (1)动词,例:所之既倦。(2)代词,例:以之兴怀。(3)结助,例:夫人之相与。 (4)结助,极视听之娱。(5)音节助词,例:暮春之初。 (一)一 (1)例:若合一契(2)例:其致一也(3)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4)例:一觞一咏 三、词类活用 (1)少长咸集:(2)映带左右:(3)齐彭殇为妄作:(4)犹不能不以之兴怀:(5)固知一生死为虚诞:(6)足以极视听之娱:四、通假 (1)虽趣舍万殊(2)亦由今之视昔(3)或悟言一室之内五、古今异义 【其次】 古义:如:列坐其次今义: 【斯文】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这篇文章。如:亦有感于斯文。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六、特殊句式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2)引以为流觞曲水(3)映带左右 (4)悟言一室之内(5)不能喻之于怀(6)亦将有感于斯文(7)当其欣于所遇(8)虽无管弦之盛 【本课成语】 群贤毕至. 崇山峻岭. 放浪形骸. 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 游目骋怀 《赤壁赋》 一、文学常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当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十分苦闷。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本文是《前赤壁赋》,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二、重点字、词、句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3、山川相缪 4、杯盘狼籍 5、举匏尊以相属 (二)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正襟危坐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8、侣鱼虾而友麋鹿 (三)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凌万顷之茫然 (四)一词多义 1、望:(1)七月之望(2)望美人兮天一方 2、歌:(1)扣舷而歌(2)歌曰(3)倚歌而和之 3、如:(1)纵一苇之所如(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3)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4、然:(1)其声呜呜然(2)何为其然也 5、长:(1)抱明月而长终(2)而卒莫消长也 6、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月出于东山之上(3)徘徊于斗牛之间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5)托遗响于悲风 7、而:(1)羽化而登仙(2)扣舷而歌(3)倚歌而和之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文言文向来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难点,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有哪些呢?下边是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诗经》两首 一、词语 氓( ) 蚩蚩愆期将子无怒垝垣( ) 尔卜尔筮咎言( ) 动辄得咎 ( ) 载笑载言 ( ) 下载( ) 一年半载 () 刊载( ) 于嗟鸠兮桑葚犹可说也其黄而陨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渐车帷裳罔极靡有朝矣咥笑夙兴夜寐隰则有泮玁狁不遑靡盬孔疚骙骙小人所腓象弭鱼服雨雪霏霏山盟海誓 二、成语 1.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2.山盟海誓:誓词恳切可信。 三、文学知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采集了从西周早期到春秋 中叶约 500 年间的诗歌 305 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2.《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十五国风,绝大多数是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诗宫廷乐歌 ;“颂”有“周

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3.《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4.《诗经》创始了中国诗歌的优异传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 光芒起点。现实主义的《诗经》与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离骚 1.文学知识 屈原 (约公元前 340; 约前 278) ,战国期间楚国人,伟大的爱国诗人、家,“楚辞” 的创办者和代表作者。《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370 多句,2400 多字,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怀诗。《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所有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 “骚”并称,用“风”来归纳《诗经》,用“骚”来归纳《楚辞》,分别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泉。 2.字音字形 修姱妒忌()謇忳郁悒侘傺溘死与世长辞鸷鸟方圜攘 诟谣诼延伫芰荷 ( ) 偭兰皋椒丘岌岌杂糅 (不要写成“杂揉” ) 昭质可惩( )处罚( ) 孔雀东南飞 1.文学知识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优异的民间叙事诗。它被称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导语】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作者高一频道为正在努力学习的你整理了《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期望对你有帮助!1.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3.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 4.杯盘狼籍(籍,通“藉”,混乱) 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羽觞) (二)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

(三)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四)一词多义 1.望: 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个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向远处看) 2.歌: 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词) 倚歌而和之(歌声) 3.如: 纵一苇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 4.然: 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 作甚其然也(这样) 5.长: 抱而长终(永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归纳《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二、古今异义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喝酒)(2)映带左右(带:环绕)(二)动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三)动词的使动(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四)形容词作名词⑴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⑵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⑶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五)形容词的意动(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六)数词的意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七)副词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四、一词多义1 之⑴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⑵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⑶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⑷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⑸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2 修⑴茂林修竹(意为“高”)⑵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⑶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⑷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 虽⑴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⑵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 于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⑵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⑶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 以⑴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⑵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6一⑴若合一契(一起)⑵其致一也(一样)⑶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⑷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⑸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②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③其致一也(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⑵当其欣于所遇⑶终期于尽⑷不能喻之于怀⑸亦将有感于斯文 2.定语后置⑴仰观宇宙之大⑵俯察品类之盛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三)省略句1、(众人)列坐(于)其次2、(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3、悟言(于)一室之内4、放浪(于)形骸之外【古今异义】1.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②次要的地位。2.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3.怀抱古义:胸怀抱负。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 4.以为古义:把……作为。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今义:认为。 5.所以古义:①所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 7.品类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涉及成语】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赤壁赋》文言知识梳理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⑵山川相缪(通“缭”,环绕)⑶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⑷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 徘徊于斗牛之间A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B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2) 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 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字词解释精校版

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如同】今之视昔【过去】,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即使,纵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天干地支纪年法的表述,这里即永和九年】,暮春【春使】世殊事异,所以【...的原因】兴怀,其致【思想情致】一【一样,相同】........ 季的末一个月】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句式:状语后臵句】。修【做,举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这】文【句式:状语后臵句】。 ... 行】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也。群贤赤壁赋知识点整理...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过了望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形容词作名词,贤才】毕【全】至,少【形容词作名词,年少的人】长【形容词作名 ..... 词,年长的人】咸【都】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高高的】竹,又有清壁之下【句式:状语后臵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劝人饮酒】客,... 流激湍【流势很急的水】,映带【映衬、围绕带:名词作动词,像带子一样围绕】左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手法:互文。】少焉【一会儿】,月出于东山之......... 右。引以为【古今异义,把,作为】流【使动,使,流】觞【酒杯】曲水,列坐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句式:状语后臵句】。白露【古今异义,指白茫茫的水汽】横.........【排列而坐】其次【旁边】,虽【虽然】无丝竹管弦之盛【繁盛】,一觞【名【笼罩】江,水光接天。纵【任】一苇之所如【往】,凌万顷之茫然【旷远....... 作动,喝酒】一咏,亦足以【足够用来】畅叙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的样子】【句式:定语后臵句】。浩浩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如冯【通”凭”,乘】.....是【这】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虚【太空】御【驾】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如.】之盛【..】,所以【】....品类【自然界的万物繁多】【古今异义:用来【像】遗世独立,羽【名词作状语,像长了翅膀似的】化而登仙。 ...句式:定语后臵.... 】,扣舷而歌【动词,唱】之。歌【名词,歌词】游【使动,使⋯游】目骋【使动,使⋯放开,敞开】怀,足以极【穷尽】视听之娱,于是饮酒乐甚【很,非常 ...... 信【实在】可乐也。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月光下的清波】兮溯【逆流而上】流光。渺渺【悠 ......夫【助词,引起下文】人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相与【交往】,俯仰【一远的样子】兮予怀【句式:主谓倒装】,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句..... 式:定语后臵句】,倚【循,依】歌【名词,歌声】而和【同声相应,唱和】之。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一世。或【有的人】取诸【从⋯中取得,诸,兼词“之于”】 ..... 怀抱【胸怀抱负】,悟【通“晤”面对面】言一室之内;或因【依、随着】寄【寄其声呜呜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形........托】所托【所字结构,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之容声音婉转悠长】,不绝如缕【细丝】【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要断了,....... 外。虽【虽然】趣【趋向、取向】舍【舍弃】万殊【千差万别】,静躁【安静与多形容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或用来形容局势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 躁动】不同,当其欣【感到高兴】于所遇,暂【一时】得于己,快然【高兴的少】。舞【使动用法,使⋯跳舞】幽壑【深谷】之潜蛟,泣【使动用法,使⋯哭泣】........ 样子】自足,不知老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将至;及【等到】其所之【动孤舟之嫠妇【寡妇】。 ..... 词:往,到达】既倦,情随事迁【改变】,感慨系【附着】之矣。向【过去,以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正【整理】襟危【端正】坐而问客曰:“何为........前】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旧】迹,犹【尚且】不能不以【因为】之【为什么】其然【这样】也【宾语前臵】?”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 .... 兴【发生、引起】怀,况修【寿命长】短随化【自然】,终期【至,及】于尽!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向西】望夏口,东【向东】望武昌。山川 ...... 古人云:“死生亦【表判断,也是】大【形容词作名词,大事】矣”,岂不痛相缪【缭,盘绕】,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当】其破荆.... 哉!州,下【攻占】江陵,顺流而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也,舳舻千里,旌 .. 每览昔人兴【发生,引起】感之由【原因】,若合一契【用木或竹刻成,旗蔽【遮蔽】空,酾酒【斟酒】临【面对】江,横槊赋诗,固【本来】一世..... 分为两半,合在一起可以凭验】,未尝【不曾】不临【面对】文嗟悼【悲伤】,不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宾语前臵】?况吾与子渔樵【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于 ...... 能喻【明白】之于怀【句式:状语后臵句】。固【本来,当然】知一【数词的意动江渚之上,侣【以⋯⋯为伴侣】鱼虾而友【以⋯⋯为朋友】麋鹿,驾一叶之扁..... 用法:把...看做一样】死生为虚诞【虚妄荒诞】,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做舟,举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以相属【劝酒】。寄蜉蝣于天地,渺【小】....... 相等】彭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为妄作【妄造,没有根据】。后之视今,亦犹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一会儿,指时间很短】,羡长江之无穷。挟【偕....... 1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总结

"氓" ——诗经 1、通假字: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 淇那么有岸,隰那么有泮。〔泮,通畔,岸边〕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无,通勿,不要〕 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 2、古今异义: 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 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 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 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 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3、词类活用: 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 4、特殊句式: 秋以为期〔宾语前置〕 5、一词多义 夙夙兴夜寐〔早〕 夙夜忧叹〔日〕 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 "采薇" ——诗经1、通假字: 岁亦莫止〔莫通暮〕 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 孔棘〔棘通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 维常之华〔华通花〕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 2、古今异义 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顿〕 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 〔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 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太阳等〕 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考,想〕 3、词类活用 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 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离骚" ——屈原 1、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

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 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 2、古今异义; 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穷困,古义处境困窘,今义经济困难〕 宁溘死以流亡兮〔流亡,古义随着流水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长余佩之陆离〔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彩繁杂〕 固时俗之工巧兮〔工巧:古:善于投机取巧今:技艺巧妙〕 3、词类活用 步余马于兰皋兮〔步:使"""步行,动词使动用法,可译为“赶着"""走在"""〞〕 高余冠之岌岌兮〔高,使….加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 长余佩之陆离兮〔长,使…..加长,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 余虽好修姱以几羁兮〔几羁:名作动,约束〕 固前圣之所厚〔厚,推重,形容词作动词〕 鸷鸟之不群兮〔群:名作动,合群〕 屈心而抑志兮〔屈、抑:使动用法,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谣诼谓余以善淫〔淫:动作名,淫荡的事〕 伏清白以死直兮〔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4、虚词 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虽,唯) 既替余以蕙纕兮〔以,因为〕 驰椒丘且焉止息〔焉,兼词,于彼,在那里〕 苟余情其信芳〔苟,只要〕 5、句式 〔1〕倒装句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不吾知:不知吾,宾语前置〕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岌岌、陆离分别作定语,后置〕 〔2〕被动句 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6、一词多义 长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以为制芰荷以为衣兮〔用….做〕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虽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唯,只是〕善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谣诼谓余以善淫〔擅长〕 修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美好〕 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余独好修以为常〔美,美好〕 "孔雀东南飞"并序 一、实词

高中必修语文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语文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氓》 ——诗经 1、通假字: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无,通勿,不要) 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 2、古今异义: 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 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 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 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 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 ) 3、词类活用: 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 4、特殊句式: 秋以为期(宾语前置) 5、一词多义 夙夙兴夜寐(早) 夙夜忧叹(日)

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 《采薇》 ——诗经 1、通假字: 岁亦莫止(莫通暮) 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 孔棘(棘通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 维常之华(华通花)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 2、古今异义 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 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 (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 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阳光、太阳等) 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考,想) 3、词类活用 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 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 《离骚》 ——屈原 1、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

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 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 2、古今异义; 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穷困,古义处境困窘,今义经济困难) 宁溘死以流亡兮(流亡,古义随着流水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长余佩之陆离(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彩繁杂) 固时俗之工巧兮(工巧:古:善于投机取巧今:技艺巧妙) 3、词类活用 步余马于兰皋兮(步:使···步行,动词使动用法,可译为“赶着···走在···”) 高余冠之岌岌兮(高,使….加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 长余佩之陆离兮(长,使…..加长,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 余虽好修姱以几羁兮(几羁:名作动,约束) 固前圣之所厚(厚,推重,形容词作动词) 鸷鸟之不群兮(群:名作动,合群) 屈心而抑志兮(屈、抑:使动用法,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谣诼谓余以善淫(淫:动作名,淫荡的事) 伏清白以死直兮(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