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6-07-22T14:30:12.36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2期作者:林敏知[导读] 传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术中出血量多、假体位置不佳以及切口不可延伸性等缺点。林敏知

湖南省株洲市中心医院田心院区综合骨科 421000 【摘要】目的:探讨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行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行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恢复时间、术后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恢复时间均显著短(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Harri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

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舒适度比传统手术明显提高,手术伤口小,术中失血少,没有引流管,术后疼痛少,无术中及术后脱位风险,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患者可更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关键词】:SuperPath;微创;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间;出血量;Harris评分在外科治疗过程中,全髋关节置换微创化是关节外科医生一直探索的目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骨科治疗技术,它的技术比较成熟,而传统手术治疗的缺点是切口大,对患者有比较大的创伤[1]。SuperPATH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开创了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时代,该手术切口长度6cm~8cm,不需要切断外旋肌,经犁状肌和臀小肌的间隙进入,几乎保存髋关节周围所有的肌肉功能,也保留了完整的关节囊,具有切口小、手术创伤较小、术中显露更加清楚、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对体位无特殊限制、提高术后患者的舒适度等优点。现将我院行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0例患者的研究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行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为38~79岁,平均年龄为(59.7±6.2)岁,头下型14例,头颈型9例,颈中型2例,基底型5例,术前Harris评分0-20分,平均(9.2±2.4)分。选择同期行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为36~75岁,平均年龄为(57.5±7.3)岁,头下型13例,头颈型8例,颈中型2例,基底型7例,术前Harris评分0-19分,平均(10.2±2.3)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等一般资料相比较中,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术前行联合硬膜外麻醉或者全麻,麻醉成功后对照组行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行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患者侧卧位,髋部稍后倾,患髋屈曲45°,患肢内旋10°~15°使大转子朝上,患肢的足置于带衬垫的手术托盘车上,患肢轻度内收,使骨盆旋转中立。手术切口以大转子尖端为起点,向近端延伸6cm ~ 8cm,沿股骨轴线切开至臀大肌的筋膜层,顺着主切口线延伸切开臀筋膜,沿肌纤维线分开臀大肌,向前方牵开臀中肌,显露臀小肌和梨状肌,于关节囊和犁状肌间隙放置钝性holeman拉钩,显露上方关节囊,向前轻推臀小肌后缘,显露深层的关节囊,将关节囊从股骨颈的鞍部切开,向近端延伸至髋臼,长约1cm,骨膜下剥离关节囊髋臼缘附着部1cm,并向前、后延伸1cm,用相似的方式显露犁状窝、大转子顶点和前股骨颈(鞍部)。打开的股骨颈,从铰刀开口处开始刀,朝髋臼缘的方向建立一个槽,最大显露、处理股骨近中段,确保表面提供了良好的皮质骨接触,促进骨骼的生长,防止沉降和微动。用开口锉手柄测量开口锉的顶部相对于大转子尖端在深度,深度通常为15mm~25mm,使用逐号增大的髓腔锉进行髓腔成形,至合适大小,完成髓腔准备,置入髓腔锉后,去除手柄,根据髓腔锉指导股骨颈截骨。用摆锯配窄锯片,沿髓腔锉顶端截断股骨颈,将股骨头拉出主切口。去除髋臼及髋臼唇上残留的所有软组织,软组织切除后,电刀止血,在髋臼上置入钝Trocar与套管,在Trocar与大腿交叉的部位做一1cm水平切口,钝Trocar与套管通过此小切口,于股骨后1~2cm继续向深部插入,直到通过主切口可见到钝Trocar与套管后去除钝Trocar,留置套管,建立经皮切口,通过套管置入髋臼锉的杆,并与髋臼锉原位匹配连接,开始磨锉髋臼。通过瞄准手柄装配髋臼杯到髋臼内,瞄准手柄与患者垂直时便可获得25°前倾角,与地面垂直时便可获得40°外展角,通过套管置入臼杯撞击器,臼杯撞击器打击臼杯直至固定牢靠。用长套管建立髋臼螺钉固定孔,通过套管置入长钻套,并连接至目标固定孔,通过长钻套置入螺丝钻,并测量深度,拧入合适长度的螺钉,去除螺丝钻和长钻套。选择合适的股骨头和颈,调整肢体的位置,将金属试模颈安装至已在股骨髓腔内的髓腔锉,将试模股骨头安装至髋臼杯,并使其开口朝向上后方,将钝Trocar插入髓腔锉的顶部,试行复位,将试模颈复位至试模头。将钝Trocar尖端置入试模颈的上孔,两把器械相互分离对抗,使试模颈与髓腔锉分离脱位,去除试模颈和试模头,以及股骨髓腔锉。清理髋臼并擦干,将臼杯内衬敲入髋臼。安装并敲击股骨柄,安装股骨头假体至髋臼杯内衬,并使其开口朝向上后方,安装钝Trocar至股骨柄,颈块安装至股骨头,清理并擦干颈和头,并检查关节运动范围和肢体长度确认关节稳定性。从上、下开始关闭关节囊,切口其它部分按常规方式缝合。术后随访3-24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术后Harris评分及影像学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数据用( ±s)表示,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用(n,%)表示,对比采用x 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恢复时间均显著短(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Harri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数据对比(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