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金元的文学批评【圣才出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金元的文学批评

4.1复习笔记

一、金元的诗文批评

(一)王若虚等的诗文批评

1.金元诗文创作中有成就的作者和批评家

(1)王若虚与元好问都是由金入元的文坛领袖。

(2)由宋入元的方回则为江西诗派的理论作了总结与发展。

(3)杨维桢是元代后期颇有影响的人物。

2.影响和意义:他们在宋明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金朝文坛的基本特征

金朝文坛的两个派别,基本上沿袭北宋的余风。

(1)大都倾向于学习唐代的李贺、卢仝和北宋黄庭坚等,崇尚奇险艰深,偏重字句琢雕,以李纯甫、雷希颜、李天英、赵衍等为代表。

(2)大都继承苏轼的风尚,提倡自然通达,不拘一格。赵秉文、周昂、王若虚等属之,元好问的观点也与他们比较接近。

4.赵秉文与李纯甫

(1)简介

①赵秉文,字周臣,号闲闲老人。

②李纯甫,字之纯,号屏山。

(2)文学地位:都是当时文坛导师。

(3)赵秉文与李纯甫在旨趣上的差异

①赵秉文有《与李天英书》,教他学诗文书法应该广泛向古代作者学习。

②按李纯甫较为重视作者个性的发挥,赵秉文则取径较为宽广,但两人都未摆脱复古的影响。

5.王若虚及其文学主张

(1)王若虚,字从之,号慵夫、滹南遗老,藁城人。

(2)著作:《滹南遗老集》,其中有《文辨》四卷、《诗话》三卷,对诗文创作发表许多看法。

(3)文学主张

①王若虚论诗文首先强调“以意为主”、崇尚“真”与“似”

由此他分析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真实性问题:

a.创作要以内容为主,形式应该服从内容,为内容服务。

b.创作必须抒写真实的思想感情与符合生活的真实面貌

第一,“妙在形似之外”、“不窘于题”之论,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比生活真实更高、更丰富的艺术形象规律。

第二,王若虚高度评价了白居易诗歌的思想与艺术成就,捍卫了古代诗歌史上现实主义传统与通俗化倾向。

②王若虚指出文章繁简,应该完全根据表达的需要,片面追求,都将是一种偏差

a.他的肯定宋代散文,主要因为宋代散文无论欧阳修、苏轼都比前代更趋于平易近人和自然通达;

b.他的反对宋代诗歌,则主要指黄庭坚及其江西诗派。

③王若虚还从文法修辞角度对司马迁以至唐宋诸家的作品进行细致的评析,反映他逻辑思想的严密与古代文法修辞之学的发展,但在不少地方也失之拘泥。

(二)元好问

1.元好问简介

(1)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

(2)著作:《遗山集》。

(3)文学地位:金元之际很负重望的作者。

2.元好问的《论诗》绝句三十首

(1)内容:系统地阐述其对诗歌创作的看法,对汉魏至北宋许多作家作品进行评论。

(2)特征和影响:这组诗有明确的目的,严肃的态度,比较全面的论述,在文学批评史上有相当影响。

3.元好问的文学主张

(1)注重诗歌的真情实感

①元好问强调写诗要有真情实感,指出情真心诚是诗歌具有感染力量的根本。

②元好问在强调真情实感时是注意到社会现实内容的。

③元好问对诗歌艺术形式的看法,他是崇尚自然雄浑而反对过分讲求声律对偶的。

(2)崇尚雄浑、高古、自然、醇雅的风格

①元好问所推崇的是雄浑、高古、自然、醇雅的风格,而不满柔靡、轻艳、险怪、雕琢之作。

②元好问在诗歌风格欣赏方面与《沧浪诗话》的“气象说”比较接近。然而,他一再高度评价韩愈的健笔,肯定宋代元祐诗人的成就,说明其艺术眼光比严羽宽阔。

③元好问批评了江西诗派既不能及到杜甫的风貌,又失却了李商隐的真意。元好问以“精纯”来称道李商隐的诗,是很确切的评价。

(3)对黄庭坚、苏轼的评价问题

①从元好问对黄庭坚的评论,可以联系看到他关于诗歌创作进程中“学至于无学”这种比较辩证的论述;从他关于苏轼的评论,可以联系看到他恪守温柔敦厚诗教的局限。

②元好问是深受苏轼影响的。然而他对苏诗也有批评。

(4)评价:对苏轼的评价元好问反对新变与崇尚古雅似乎过了分,这不仅是艺术表现手法问题,更涉及到诗歌思想内容问题,它与“温柔敦厚”的诗教紧密地联系着。

(三)方回

1.由宋入元的刘辰翁、方回是江西诗派的后起中坚,并把这诗风带到元代。特别是方回的诗论,重振江西旗鼓,又有所丰富发展。

2.方回简介

(1)方回,字万里,号虚谷,歙县人。

(2)著作:《桐江集》、《桐江续集》,又曾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3)文学特征:他的选诗与注诗具有文学批评的意义。

(4)文学影响:方回用评点的手法,把江西诗派师友相传关于句法的“玄机”,具体而明白地标志出来,是他对江西派诗学流传的贡献。

3.方回的文学主张

(1)推尊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一祖三宗”,提高与扩大了江西诗派

①方回将杜甫推崇为江西诗派的始祖,某种意义上即提高江西诗派为杜甫诗派,为后学揭示了更高一层学习的标的。

②方回把陈与义和黄庭坚、陈师道并列为“三宗”。壮大了江西诗派的阵营,扩大了江西诗派学者的眼界。

(2)崇尚“格高”,强调人格与诗格的关系

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的许多名家都是注重“格”的,方回明确标举“格高”为评诗的重

要标准。

方回“格高”的含义:既指诗歌苍劲自然的风格,又指诗歌中所反映的高尚真率的人格,两者密切地交融为一种特殊的境界。

②方回进一步揭示了诗歌艺术风格高是作者人格高尚的反映,因而要作到诗歌的格高就要提高作者的思想品格修养、真情实感的抒写,注意到“风赋比兴,情缘事起”。

③从“格高”的要求出发,方回对南宋后期的四灵诗派、江湖诗派都颇有微词

a.对于四灵,他主要批评他们诗境的浅窘。

b.对于江湖派,则更鄙视他们庸俗的人品。

(3)方回对于诗歌的现实性、时代感也有所论述

对于杜甫诗,除了讲求其句律外,也注意到诗中表现的忧世悯生的怀抱。

4.方回词学主张的影响和意义:方回的《瀛奎律髓》颇为后来宋诗派学者所推重。

(四)杨维桢

1.杨维桢简介

(1)杨维桢,字廉夫,号铁崖、东维子,诸暨人。

(2)著作:《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

(3)文学地位:元代重要的诗文作家与批评家。

2.杨维桢的文学主张

(1)杨维桢论诗首重诗人的品性

①杨维桢认为创作是作者性格的表现,这反映了他在文学作品个性化方面的要求。

②他“人品”与“诗品”是有具体内容与倾向性的。

(2)杨维桢重视诗歌的时代社会内容与现实意义

杨维桢总是把诗歌的个性精神风貌与时代内容放在第一位而反对形式模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