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八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试题《命题与证明》

沪教版(上海)八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试题《命题与证明》
沪教版(上海)八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试题《命题与证明》

命题与证明

练习

选择题:

1、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不平行的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

C、x与y的和等于0吗?

D、对顶角不相等。

2、命题:①对顶角相等;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③相等的角是对顶

角;④同位角相等。其中假命题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如图,△ABC中,,BE平分∠ABC,,垂足为D,

如果,那么的值为()

A、2㎝

B、3㎝

C、5㎝

D、4㎝

4、下列各组所述几何图形中,一定全等的是()

A、一个角是4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B、两个等边三角形

C、腰长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D、各有一个角是40°,腰长都为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5、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80°,则其底角是()

A、40°

B、100°或40°

C、100°

D、80

6、如图,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角平分线AE交CD于H,

EF⊥AB于F,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ACD=∠B

B、CH=CE=EF

C、AC=AF

D、CH=HD

7、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可能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

B、相交

C、平行或相交

D、平行、相交或垂直

8、如图,已知AB=AC,BE=CE,延长AE交BC于D,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A、1对

B、2对 C 、3对D、4对

填空题:

9、把命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改写如果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并找出结论_________。

10、命题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判断角相等的定理(写出2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判断线段相等的定理(写出2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写出下列假命题的反例:

1)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__________

2)相等的角是对顶角。__________

14、已知:如图,直线a,b被c所截,∠1,∠2是同位角,且∠1≠∠2,求证:a不平行b

证明:假设__________,

则__________,()

这与__________相矛盾,所以__________不成立,所以a不平行b。

15、如图,是由16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的,任意连接,这些小格点的若干个顶点可得到一些线段,则线段AB、CD中,长度是有理数的线段是________。

16、△ABC中,AB=AC,∠A=∠C,则∠

B=_______°

填空题:

9、把命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改写,那么;并找出结论。

10、命题的定义是:。

11、判断角相等的定理(写出2个),

12、判断线段相等的定理(写出2个),

13、写出下列假命题的反例:

3)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4)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14、已知:如图,直线a,b被c所截,∠1,∠2是同位角,且∠1≠∠2,求证:a不平行b

证明:假设,

则,(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这与相矛盾,所以不成立,所以a不平行b。

15、如图,是由16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的,任意连接,这些小格点的若干个顶点可得到一些线段,则线段AB、CD中,长度是有理数的线段是__ __。

16、△ABC中,AB=AC,∠A=∠C,则∠B=__ __°

解答题:

17、填空

已知:如图,AD⊥BC于D,EF⊥BC于F,交AB于G,交CA延长线于E,∠1=∠2.

求证:AD平分∠BAC,填写分析和证明中的空白.

分析:要证明AD平分∠BAC,只要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已知∠1=∠2,所以应联想这两个角分别和∠1、∠2的关系,由已知BC的两条垂线可推出_____∥_______,这时再观察这两对角的关系已不难得到结论.

证明:∵AD⊥BC,EF⊥BC(已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____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__________(已知)

∴______________即AD平分∠BAC(__________)

18、如图,在Rt△ABC中, ∠C=90°,∠A=30°

(1)以直角边AC所在的直线为对称轴,将Rt△ABC作轴对称变换,请在原图上作出变换所得的像。

(2)Rt△ABC和它的像组成了什么图形?最准确的判断是(__________)

(3)利用上面的图形,你能找出直角边BC与斜边AB的数量关系吗?并请说明理由。

19、已知:E是AB、CD外一点,∠D=∠B+∠E,求证:AB∥CD。

20、如图在ΔABC中AB=AC,∠BAC=900,直角∠EPF的顶点P是BC的中点,两边PE、PF分别交AB、AC于点E、F

⑴求证:AE=CF(提示:添辅助线)

⑵是否还有其他结论,不要求证明

21、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

(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

①△ADC≌△CEB;②DE=AD+BE;

(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BE;

(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注意:第(2) 、(3)小题你选答的是第__________小题.

1、最困难的事就是认识自己。20.8.108.10.202010:5310:53:02Aug-2010:53

2、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二〇二〇年八月十日2020年8月10日星期一

3、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10:538.10.202010:538.10.202010:5310:53:028.10.202010:538.10.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8.10.20208.10.202010:5310:5310:53:0210:53:02

5、三军可夺帅也。Monday, August 10, 2020August 20Monday, August 10, 20208/10/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10时53分10时53分10-Aug-208.10.2020

7、人生就是学校。20.8.1020.8.1020.8.10。2020年8月10日星期一二〇二〇年八月十日

8、你让爱生命吗,那么不要浪费时间。10:5310:53:028.10.2020Monday, August 10, 2020

亲爱的用户:

烟雨江南,画屏如展。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

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1、在最软入的时候,你会想起谁。20.8.108.10.202010:5310:53:02Aug-2010:53

2、人心是不待风吹儿自落得花。二〇二〇年八月十日2020年8月10日星期一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10:538.10.202010:538.10.202010:5310:53:028.10.202010:538.10.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8.10.20208.10.202010:5310:5310:53:0210:53:02

5、若注定是过客,没何必去惊扰一盏灯。Monday, August 10, 2020August 20Monday, August 10, 20208/10/2020

6、生的光荣,活着重要。10时53分10时53分10-Aug-208.10.2020

7、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20.8.1020.8.1020.8.10。2020年8月10日星期一二〇二〇年八月十日

8、人生能有几回搏。10:5310:53:028.10.2020Monday, August 10, 2020

亲爱的用户:

相识是花结成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

丽,感谢你的阅读。

2019上海市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一、多音字 漂禁吐盛数散撒落倒扎横 二、词语解释 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地跳跃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吉祥如意:幸运、符合心意 诗情画意:诗画般的美好意境。形容风光景物很美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大意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骄傲自满而忘记一切 望而却步:看到了就停步不前。形容在艰难险阻面前向后退缩,不敢勇往直前杂草丛生:指各种野草聚集在一起 三、近义词 盼望——渴望欣喜——高兴照耀——照射 嗔怪——责怪包含——包括匆忙——急忙 长进——进步愉悦——愉快飘散——飞散 集合——聚拢品尝——品味翱翔——飞翔 消逝——消失顾忌——顾虑绝妙——奇妙 允许——许可 四、反义词 沉睡——苏醒明丽——暗淡温馨——冷静 迫不及待——慢条斯理集合——分散喜欢——讨厌 凉丝丝——热腾腾水灵——干枯纯洁——污浊 生气——高兴允许——禁止 五、词语积累 象声词:叮叮咚咚滴滴答答哗啦哗啦淅沥淅沥啪啦啪啦

一、多音字 差闷背难没担兴强 二、词语解释 火辣辣:形容激动得情绪,文中形容因羞愧而脸上发烧 良师益友: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好朋友 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静悄悄:形容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沉默不语:不说话 诚挚:诚恳真挚 芬芳扑鼻:香气冲鼻而来,形容香气很浓 滂沱大雨:形容雨下得很大 大雨如注:形容雨下得很大 三、近义词 聪明——聪慧认真——仔细特意——特地赞美——称赞诧异——惊异尴尬——难堪苦恼——烦恼绝交——断交裁决——判决诚挚——真挚宽裕——宽绰援助——帮助照料——照顾保卫——保护纤弱——弱小 四、反义词 整洁——脏乱纯真——虚伪保守——公开赞美——批评错误——正确苦恼——快活静悄悄——闹哄哄热烈——冷淡甜蜜——苦涩宽裕——拮据善良——凶恶弱小——强大勇敢——懦弱纤弱——强壮 五、词语积累

(完整word版)上海市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梳理

上海市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梳理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第一节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 16.1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的概念: 式子a(a 0) 叫做二次根式.注意被开方数只能是正数或0。 2.二次根式的性质 2 a(a 0) ① a a ;a(a 0) ②( a)2 a(a 0) ③ab a b(a 0,b 0) ; ④ a a (a 0,b 0) bb 16.2 最简二次根式与同类二次根式 1. 被开方数所含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2. 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16.3 二次根式的运算 1. 二次根式的加减: 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三次根式分别合并. 2. 二次根式的乘法:等于各个因式的被开方数的积的算术平方根, 即a b ab(a 0,b 0). 3. 二次根式的和相乘,可参照多项式的乘法进行. 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那么这两个三次根式互为有理化因式. 4. 二次根式相除,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分子、分母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把分母的根号化去( 或分子、分母约分) .把分母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 a c + b c =(a+b) c (c 0) a b ab(a 0,b 0). aa ) b b(a 0,b>0 ( a)n a n( a 0) 第十七章一元二次方程

△=b 2 4ac ≥0 17.3 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 2 1.一元二次方程 ax bx c 0(a 0) : △>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0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 0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反过来说也是成立的 17.4 2.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时; 如果 b 2 4ac ≥ 0,那么先用公式法求出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再写出分解式 2 如果 b 2 4ac < 0,那么方程没有实数根,那此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分解因式 3. 实际问题:设,列,解,答 第十八章 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18.1.函数的概念 1.在问题研究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保持数值不变的量叫 做常量 2.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设为 x 和 y ,如果在变量 x 的允许取之范围内,变量 y 随变量 x 的变化而变化,他们之间存在确定的依赖关系,那么变量 y 叫做变量 x 的函数, x 叫做自变量 3.表达两个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数学是自称为函数解析式 y f (x) 4.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之的范围, 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如果变量 y 是自变量 x 的函数, 那么对于 x 在定义域内去顶的一个值 a ,变量 y 的对应值叫做当 x=a 时的函数值 18.2 正比例函数 1. 如果两个变量每一组对应值的比是一个不等于零的常数, 那么就说这两个变量成正比例 2.正比例函数 :解析式形如 y=kx ( k 是不等于零的常数)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气质常数 k 叫做比例系数;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域是一切实数 17.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1.只含有一个未 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般形式 y=ax2+bx+c (a ≠ 0),称为 次项系数; 2. 系数; bx 叫做一次项, b 是一 17.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法 1.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 解法: 2.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 的整式方程叫 做 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 c 叫做常数项 元二次方程 ax 叫做二次项 ,a 是二次 项 开平方法, 配方法、求根公式法 分解因式法 2 b b 2 4ac 3.求根公式 x : x 1 b b 2 4ac 2a x 2 b b 2 4ac 2a 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1. 般来说,如果二次三项式 ax 2 bx c 0) 过因 式分解 2 ax bx c = a(x x 1)(x x 2) ; x 1、 x 2 是一元二 次方程 2 ax bx 0(a 0) 的根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古诗及翻译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文背诵 1、第一单元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傍晚的时候心情不好,我赶着马车登上了乐游原。快要落山的太阳无限美好,只是已经接近黄昏了。(诗人对夕阳发出的感慨。“夕阳”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物,既有年华易逝,美人迟暮的伤感,又有国事日非的忧虑。语浅意深,道出了人生的哲理。) 《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译文:锦城(成都)的管弦乐器每日热闹、错杂而又和谐地弹奏着,那悠扬动听的乐曲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白云间。这种曲子只应该在天上才有,人间能听到几回呢? 2、第二单元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一道余晖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般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这首诗是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该诗侧面反映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秋夜里的银白色的烛光冷清照映画屏,宫女手拿轻罗小扇扑打着飞萤。皇宫的石阶上夜色像水一样冰凉,可是宫女还静坐着仰望天上的牵牛织女星。(这首诗描写的是皇宫高墙内宫女们孤独无聊的宫廷生活以及她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全诗描写传神,感情含蓄,耐人寻味。)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译文: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千仞华山高耸上云天。陷入敌手的百姓流干了眼泪,盼望军官收复失地又过了一年。(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已沦落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诗人被罢斥回乡,在乡间向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人民,希望朝廷早日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青海上空的阴云遮盖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4、第四单元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在这个寂静无人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地上。静静的夜晚,使这山林更加空寂、安静。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里睡觉的山鸟,它们清脆的叫色不时地在空旷的山涧中回荡。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才练的姑娘身穿着和荷叶一样的丝绸裙子,鲜艳的荷花正迎着姑娘的脸庞盛开着。采莲女在池塘中和荷花难以区分,若隐若现,知道听见了《采莲曲》的歌声,才发现是采莲女们划着小船出来了。

沪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13年2月

课程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一)关于《课标》的相关内容与要求 本册教材涉及《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中“基本内容”的“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的部分内容,“拓展内容”的“尾数常用处理方法”、“减法运算性质”、“除法运算性质”等内容。《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对本册教材相关内容的要求如下: 1.基本内容 数与运算

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方程与代数 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及活动建议用字母表示常见数量关系初步会用字母表示运算性质。 图形与几何 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及活动建议 垂线与平行线 垂直与平行 初步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线与平行线。画垂线与平行线 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 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及活动建议 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能说出折线统计图的统计内容,会看图比较量的多少 或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 统计分析,并作出判断。 2.拓展内容 拓展1 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及活动建议 尾数常用处理方法通过实例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知道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方法 减法运算性质 的应用利用有关实际问题的两种算法,让学生自己尝试,概括规律

除法运算性质 利用有关实际问题的两种算法,概括规律 的应用 比赛中的数学探索计算比赛总场数的方法 (二)本册教材的具体内容 1.基本内容 (1)数与运算 ①四则运算(课本第2~5页) ②整数的运算性质(课本第6~8页) ③看谁算得巧(课本第9页) ④解决问题(1)(课本第10~13页) ⑤小数的认识与加减法(课本第15~46页) ⑥解决问题(2)(课本第68~71页) ⑦小数与近似数(课本第72~75页) 利用有关实际问题的两种算法,并结合计算器的使用,让学生自主探索、概 括减法的运算性质、除法的运算性质以及商不变性质,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将这 些运算性质表示出来,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结合生活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利用线段图、树状算图等直观工具,分析 数量关系,初步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解决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结合商品标价直观认识小数,知道小数与分数的联系,知道小数的组成以及 小数各个的数位及其含义。结合实例学习小数的读写,结合自然数大小比较的有 关内容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在比较小数的大小的学习中,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小数的基本性质。结合实例,使用计算器探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的规律,经历观察、推理、总结的过程,获得使用计算器探究数学问题的体验,并能使用这一规律进行 有关的单位换算。 结合实例,类比自然数加减法的相关内容,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逐 步养成比较、类比以及总结概括的能力。 通过实例验证,知道自然数加法的运算定律以及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小数,

沪教版上海小学三年级阅读理解练习

船底鱼 在辽阔的海洋中,生活着一种中小型的鱼——鱼印。鱼印的体型长得苗条匀称。它行动敏捷,善于游泳,性格活泼,并具有吸附在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的腹部或船底的习惯。所以,人们称它为船底鱼。 鱼印吸附在物体上,在周游四海的过程中,遇上了饵料丰富的海区或者见到它的“船主”——大型鲨鱼捕食时吃剩下来的一些残食,就悄悄地离开自己乘的“船”,去吃上一顿可口的美餐。然后,再寻找一条新“船”,继续前进。一旦找不到“船”,它便吸附在附近的礁石及其他固定的物体上,作短暂休息。这时,它的细长的尾巴,似海藻随海流飘动,以此引诱鱼类,待有良机,继续吸附上新“船”。鱼印在大海中乘船周游,不仅省力气,而且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1、在文中找到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后退—()长久—()遥远—() 2、理解带点的字,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良.机”中的“良”意思是____________。“良机”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中乘船周游,一举两得,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鱼印乘的“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鱼印离开乘的“船”去吃一顿可口的美餐,这个“美餐”是指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西沙群岛的海鸟 白鸟是西沙群岛数量最多的鸟,它们成群结队的在海面上飞。当它们纷纷落在树上时,绿色的树林就像飘进了朵朵白云,远远望去白茫茫的一片。形体最大的海鸟叫信天翁,它的一只翅膀就有教室的大黑板那么大。最珍贵的海鸟是野鸭,它的羽毛可以做高质量的滑雪衣。最勇敢的海鸟是海燕,当骤风雨来临的时候,别的鸟都躲起来,可海燕却在海面上迎着风浪高兴地飞来飞去,一点也不害怕。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打上“√”: ⑴成群结.队:①聚,合。②收来,完了 ⑵骤.风雨:①强大而突然来的②过分急躁的 ③姓 1 / 21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第一章复习与提高 一、加法和减法 (1)加法:求两个数的和的运算。 ①加数+加数=和 ②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①被减数—减数=差 ②被减数=差+减数 ③减数=被减数—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二、乘法与除法 (1)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①因数×因数=积 ②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①被除数÷除数=商 ②被除数=商×除数 ③除数=被除数÷商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三、分数 (1)进一步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能根据直观图的阴影部分写出分数。(2)通过直观图初步认识相等的分数。

(2)我们就来试读这些数:2300――23002――2300230――230023000 (3)一亿五千万写作: 二十六亿零三百万写作: 一百零五亿四千零二十万写作: 七千六百五十亿零五十八万写作: 三)多位数的改写知识点: 1、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以“万”为单位,就要把末尾的四 个0去掉,再添上万字;以“亿”为单位,就要把末尾八个0去掉,再添上亿字。 2、改写的意义。为了读数、写数方便。 二、四舍五入法 四舍五入法:如果被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比4小(≤4),就把尾数都舍去(即“四舍”);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5),去掉尾数后,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即“五入”)。 如精确到万位,只看千位,精确到亿位,只看到千万位。后面还学习了“去尾法” 以及“进一法”,注意区分它们之间的区别。 三、平方千米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清楚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之间的转换进率。 1 km2=1000000 m 2 1 m2=100 dm2 1 dm2=100 cm2 四、吨的认识 吨一般形容较重物体,清楚克、千克、吨单位之间的换算。 注意:做填空题经常遇到不同单位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转换成同一单位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 1 kg=1000 g 1 吨(t)= 1000 千克(kg)= 1000000 g 五、从毫升到升 1 L(升)=1000 mL(毫升) 第三章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上海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三步计算

三步计算 用2、4、6、8四张牌算出的得数“24”。 2×6=12 12+8=20 20+4=24 方法一 2×6+8+4 =12+8+4 =20+4 =24

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用递等式正确地计算三步式题; 2.能将分步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能结合数状算图,体会计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 练习: 1.把下面三个式子合并成一个式子。 (1) 73+37=110 (2) 72+23=95 (3) 87-78=9 12×110=1320 283-95=188 23-9=14 1320-37=1283 69×188=12972 126÷14=9 4÷2=2 6÷2=3 3×8=24 方法二 6÷(4÷2)×8 =6÷2×8 =3×8 =24 2×6=12 12+8=20 20+4=24 方法三 6×8÷(4÷2) =48÷2 =24

2.按要求完成文字题。 (1) 360加上15与28的积,所得的(2) 24除960减去120的差所得的商乘16, 和被39除,商是多少?积是多少? 分布算:分布算: ①① ②② ③③ 列综合算式:列综合算式: 例题1:根据算式画出树状算图并计算。 (1)40×(25+79) (2)3495-15424÷32 试一试:果园里种了160棵桃树,苹果树比桃树多90棵,梨树是苹果树的2倍,果园里有梨树多少棵?(利用树状算图解题)

例题2:爷爷今年84岁,是小明年龄的7倍,爸爸今年比小明年龄的3倍大4岁,爸爸今年几岁?(要求先画算图) 试一试:工程队修一条840米的路,平均每天修35米,修了12天后,剩下的要在10天完成,这10天平均每天修多少米?(要求先画算图) 1.先标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用递等式计算。 (1)(2)36×15-960÷16 (3)(388-179)÷(275÷25) (4)320+35×(30-18)

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13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3)班数学教学计划 上海松江众兴小学刘创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对于这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的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复习与提高,用一位数乖,时间的初步认识,用一位数除,几何小实践,整理与提高。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4.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 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上海市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梳理

上海市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梳理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第一节 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 二次根式 1. 二次根式的概念: 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注意被开方数只能是正数或0。 2. 二次根式的性质 ①???≤-≥==) 0()0(2a a a a a a ; ②)0()(2≥=a a a ③)0,0(≥≥?=b a b a ab ; ④ )0,0(>≥=b a b a b a ; 最简二次根式与同类二次根式 1. 被开方数所含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2.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的运算 1.二次根式的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三次根式分别合并. 2.二次根式的乘法:等于各个因式的被开方数的积的算术平方根, 即 ).0,0(≥≥=?b a ab b a 3.二次根式的和相乘,可参照多项式的乘法进行. 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那么这两个三次根式互为有理化因式. 4.二次根式相除,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分子、分母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把分母的根号化去(或分子、分母约分).把分母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 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 =(a+b) ≥0) ).0,0(≥≥=?b a ab b a =a ≥0,b>0) n =≥0)

第十七章 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般形式y=ax 2+bx+c (a ≠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ax 叫做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 1.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开平方法,分解因式法 2.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求根公式法 3.求根公式2b x a -±=:1222b b x x a a ---= , = ; △=2 4b ac -≥0 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 1.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反过来说也是成立的 )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1.一般来说,如果二次三项式2ax bx c ++(0a ≠)通过因式分解得2ax bx c ++=12()()a x x x x --;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根 2.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时; 如果2 4b ac -≥0,那么先用公式法求出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再写出分解式 如果24b ac -<0,那么方程没有实数根,那此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分解因式 3. 实际问题:设,列,解,答 第十八章 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函数的概念 1.在问题研究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保持数值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2.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设为x 和y ,如果在变量x 的允许取之范围内,变量y 随变量x 的变化而变化,他们之间存在确定的依赖关系,那么变量y 叫做变量x 的函数,x 叫做自变量 % 3.表达两个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数学是自称为函数解析式()y f x = 4.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之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如果变量y 是自变量x 的函数,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自然全书教案

第一单元自然界中的水 单元内容分析: 自然界的水循环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虽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这些认识多是模糊的,不完整的,他们曾经学过水的三态变化,但并不能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基于以上的分析,首先本单元需要解决的就是水循环的认识。这个认识过程应该建立在观察和模拟实验的设计实施上。特别是在进行模拟实验中,应把水的三态变化有机地结合进去,让学生前后的知识系统化。随后是认识水循环的整体性和局部性,在这个基础上,在探究水循环与人类生活生产、常见天气现象的关系。最后引申到水源的保护上,具体是通过对水的污染和净化进行比较的方法,从而树立儿童保护水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学生的观察、比较、交流、合作、探究等能力得到了培养。特别是模拟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要求他们不仅能完成任务,更要把模拟的事物一一对应的讲清楚,这对他们以后更深层次地利用实验进行探究有很大的好处。同时在活动中激发了学生对自然事物的兴趣,了解科技的进步能不断提升人类对自然认识和改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乐于尝试探究活动的科学态度和与同伴交流合作的精神。 单元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现象,探究其形成原因。 初步知道水循环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初步知道水循环是形成各种常见天气现象的原因。 初步了解导致水污染的原因,理解后果的严重性,初步知道净化水的简单方法。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科学意识, 初步认识到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在不断加强。 单元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以及与人类生产、常见天气现象的关系。 难点:了解净化水的方法 单元设计思路:

先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自然界水循环现象和成因,然后围绕水循环了解它对人类生活生产有什么影响,通过模拟实验知道水循环是形成各种常见天气现象的原因,了解天气预报的过程。最后通过对水污染和净化的认识,树立保护水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1、1、水的“旅行”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现象,探究其形成原因。 2、初步知道水循环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记录现象的方法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水循环的现象和形成原因 难点:设计水循环的模拟实验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一:讨论水在自然界是如何“旅行”的(P1) 活动目标:通过观察插图,了解地球表面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及原因。 活动器材:介绍水循环的图片 活动二:观察水循环过程(P2) 活动目标: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设计模拟水循环实验 教师演示水循环的过程,能用实验现象来解释自然界水循环的现象。 活动器材:水循环装置:酒精灯、铁架台、烧瓶、漏斗等 活动三:讨论水循环与人类的关系(P2) 活动目标:从正反两个方面理解水循环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 活动器材:介绍水循环与人类关系的图片和资料。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讨论水在自然界是如何“旅行”的 活动二:观察水循环过程 活动三:讨论水循环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设计说明: 活动一中水的循环实际不止这一个过程,描述完图片可以通过请学生结合身边的水循环现象引导出区域性小循环的概念,使之理解自然界水循环有总体性的大循环也有身边的小循环,它们是相互结合在一起的。

2013-2014学年上学期四年级数学期末试卷(沪教版)

143 2013-2014学年上学期四年级数学期末试卷(沪教版) 1、直接写出结果(6%) 124+123=( ) 1-53 =( ) 76-73+7 4 =( ) ( )+153=154 -( ) = 1 - - =( ) 2、根据算图写综合算式,并用递等式计算。(8%) (1) (2) 3、根据运算定律简便计算下面各题。(16%) 125×32×25 25×404 93×35+93×66-93 1876—(353+576)-247 4、在□内填上适当的数,写出计算过程。(6%) □—256=1256 □×48=5904 2525÷□=25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封………………………………线…………………………………………………… 20320814 11

5、列综合算式计算。(8%) (1)50除150与250的和,商是多少? (2)301减去298的差乘25与8的 和,积是多少? 第二部分 概念部分(共30分) 1.填空:(17%)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3%) 5k ㎡=( )㎡ 2 l -290ml=( )ml 7056kg=7t+( )kg (2)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单位。(3%) 一条蓝鲸约重125( ) 一枚邮票面积约9( ) 一罐可乐有355( ) (3)上海市的总人口约“一千六百七十三万七千五百”人,写作:( ),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人,用“去尾法”凑整到整百万数约是( )人,用“进一法”凑整到整十万数约是( )人。(4%) (4)某型号彩电每台1498元,学校准备买6台这样的彩电,请合理估计一下,李老师大约带( )元钱就够了。(1%) (5)小丁丁画一个半径是4㎝的圆,小胖画一个直径是7㎝的圆,( )画的圆较大。(1%) (6)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涂色部分。(3%) 或 (7) 如右图,(2%) ∠BOC= ∠DOE= A B C D E 30° ……………………………………………………密………………………………封………………………………线……………………………………………………

沪教版三年级上英语全套练习

三年级上英语 Module1U1 Ⅰ.Read the words.朗读下列单词 1,morning 2.afternoon 3.evening 4.night 5.good 6.Mr 7.Mrs 8.Miss 9.how 10.have 11.today 12.thanks 13.fine 14.I'm 15,too Ⅱ.Read the sentences.朗读下列句子。 1.Good morning. 2. I'm Peter. 3.How are you? 4.Fine,thank you. 5.Very well,thank you. 6.Draw and colour. Ⅲ.Learn the sound.学语音. Jane likes cakes. Jane makes cakes. The cakes are on the plates. The plates are on the table. Ⅳ.Read and circle.读一读,圈出相应的单词 1.小姐Miss Mrs 2.你好how hello 3.下午afternoon morning 4.粘贴stick cut 5.蛋糕cake table 6.这this is Ⅴ.Look and complete.选词填空 Mr Mrs Miss

Lin Lin Lin 林小姐林先生林太太 Ⅵ.Look and choose.看图,选句子填空 A.Good morning,Tony. B.Hello,I am Sarah. C.Hello, I'm Jim. D.How are you? 1.——Hi,my name is Tom. 2. .——Good morning,Alice. 3. .——Fine,thank you. 4. .——Hello, I'm Mike. Ⅶ.Fill in the blanks.填空,每空一词。 1.afternoon.Eddie. 2.—are you? —,thank you. 3.—Hello,Ann. —,Alice. 4.—Good night,Mum and Dad. –Good . Ⅷ.Read and choose.选择正确答案填空 1.—Hello,how are you? —. A.I am Alice B.Hello C.Fine,thank you 2.—Good morning,Kate. —.

上海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上海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有理数 5.1有理数的意义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有理数 整数:正整数、零、负整数 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5.2 正 数和负数 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所有的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也可以用数轴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正方向的数大于负方向的数 零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 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 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一个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 1、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2、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3、 零的绝对值是零。 4、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那个数反而小。 5.3有理数的加减 有理数加法法则: 1、 同号两数相加,取原来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零,绝对值不相等时,其和的绝对值为较大绝对 值减去较小的 绝对值所得的差,其和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 3、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 交换律:a+b=b+a 2、 结合律:(a+b )+ c=a+(b+c)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1、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 a -b=a+(-b) 5.4有理数的乘除 两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正正得正,正负得负,负正得负,负负得正。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 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注意连成的符号: 1、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 2、 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 3、 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4、 几个数相乘,有因数为零,积就为零 有理数除法法则 相反数,也称为这两个数互为相反 绝对值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古诗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古诗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文背诵 1、《乐游原》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赠花卿》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3、《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4、《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5、《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6、《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7、《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8、《采莲曲》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9、《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关东。 10、《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1、《百忧集行》唐·杜甫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12、《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3、《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4、《墨梅》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5、《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6、《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上海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四舍五入法、平方千米

四舍五入法、平方千米 ?“四舍五入法”凑整整 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据,上海市人口达到16737700,请你写出与它最接近的整万数、整十万数、整百万数。 归纳总结:如果被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都去掉(即“四舍”),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去掉尾数后,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即“五入”)。总结这种凑整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 四舍五入法

步骤:分 找看 分级找到指定的数位看它的下一位 ?面积单位 平方千米:边长为1km的正方形的面积为1平方千米,写作2 1km,读作1平方千米或1平方公里。 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1km=2 m 2 1m=2 dm 2 1dm=2 cm 1.会利用数射线写出与已知数相邻的整万数、整十万数、整百万数;会找出与一个数最接近的整万数、整十万数、整百万数 2.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把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3.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建立1平方千米的量感,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4.通过单位间的换算,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 1.3□549最接近30000,□中可以填哪些数? 2.□73201最接近800000,□中可以填哪些数? 3.用四舍五入法把8□7694凑成整十万数约是800000,□中最大填();若凑成900000,

□中可以填()。 4.填空: 15平方千米=()平方米90000000平方米=()平方千米 17平方米=()平方分米3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4200平方分米=()平方厘米29平方米=()平方厘米5.填入合适的面积单位(cm2,dm2,m2,km2) 邮票约9 ()兵乓球台约410()教室约63()软盘约1()排球场约162()上海野生动物园约2()6.实际应用 (1)一张写字台的台面长是13分米,宽是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厘米? (2)一条人行道长20米,宽4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用面积是25平方分米的水泥砖铺地,需要这样的水泥砖几块? 例题1:小亚请小巧用四舍五入法进行凑整,你能帮帮小巧吗?

(完整版)上海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上海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 有理数 5.1 有理数的意义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 有理数 有 理 数 整数:正整数、零、负整数 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5.2 正数和负数 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所有的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也可以用数轴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正方向的数大于负方向的数 零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 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 数,零 的相反数是零。 一个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 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2、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3、零的绝对值是零。 4、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那个数反而小。 5.3 有理数的加减 有理数 加法法则 : 1、同号两数相加,取原来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零,绝对值不相等时,其和的绝对值为较大绝对 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所得的差,其和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 3、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 加法的运算律 1、交换律: a+b=b+a 2、结合律:( a+b ) + c=a+(b+c) 有理数的 减法法则 1、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 a-b=a+(-b) 5.4 有理数的乘除 两数 相乘的符号法则 正正得正,正负得负,负正得负,负负得正。 有理数的 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注意连成的符号: 相反数 ,也称为这两个数互为相反 绝对值

1、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 2、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 3、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4、几个数相乘,有因数为零,积就为零 有理数除法法则 1、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2、零除以任何一个不为零的数,都得零。 5.5 有理数的乘方 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法的结果叫做幂。在a n中,a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读作a的n次方,a n看做是a的n次方结果时,读作a的n次幂。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 2、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先乘方,后乘除,再加减;统计运算从左到右;如果有括号,先算小括号,后算中括号,再算大括号。 3、把一个数写成a*10 n(其中1≤a<10,n 是正整数,这种形式的计数方法叫做科学计数法

(完整版)沪教版上海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卷

嘉定区2017-2018四年级数学质量教研卷(2018.4) (完卷时间60分钟) 第一部分 计算掌握 一、直接写出得数 (1)5.1-4.12= (2)30÷1000= (3)3800÷700= (4)46.5+4.5= (5)0.932?10= (6)320÷(100-80)= (7)2.77+3= (8)56+44÷2= (9)10073-100 26= 二、列竖式计算 (10)63.8+6.42= (11)90.9-6.91= 三、递等式计算(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能简便计算的要用简便计算) (12)57000÷(15?19) (13)(14.4+6.89)+(87.6+27.11) (14)338-38?()[]24-49200÷ (15)6000÷125 (16)42.59-16.41-3.59 (17)45.8-(5.67+13.8)-4.33 四、列综合算式计算 (18)甲数是10.29,比乙数的2倍多0.29,两数的和是多少? (19)26减去16的差,所得的差除240,结果是多少?

第二部分概念理解 一、填空 (20)上海机场一年的旅客的吞吐量为122632500人。 122632500=______________万=_____________亿 (21)50m短跑比赛中,测得小胖、小丁丁、小巧和小亚的速度分别是1.83米/秒,2.1米/秒,1.98米/秒,2.05米/秒,跑得最快的是_________________(22)4个十,4个0.1,5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数,读作(),把这个数写成“千分之一”为单位的数()。 (23)单位换算: 1250kg=()t 102m252 cm=()2m 3km-32m=()km (24)大于0.3小于0.9的一位小数有_______个。 (25)1.56的小数点先向左移动一位,再向右移动四位,这个数是(),是原来的小数的()倍。 (26)小胖写一个小数时,忘了写小数点,结果写成29004,原来的小数只读一个0,原来的小数是()。 (27)523?()=523?100-23 720÷()=72÷12=144÷() (28)由0、3、4、7四个数及小数点组成的所有小数中,最大的纯小数是(); 不读出“零”的最小的带小数是()。 (29)两个数的差为30.5,如果被减数减少9.5,减数增加9.5,那么差是()。(30)在数射线的方框内填上适当的数: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括号内) (31)123-45-55=123-(45+55)是应用了()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减法运算性质 D、减法结合律 (32)5.7628亿这个数中,“2”表示() A、20 B、0.02万 C、20亿 D、20万 (33)下列算式中与48÷12不相等的是() A、(48?12)÷(12?12) B、288÷72 C、(48-12)÷(120-30)) D、(48÷4)?(12÷4) (34)3和4之间有()个小数 A、0 B、1 C、无数 D、10 三、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 (35)小数部分末尾添上两个“0”,这个小数就扩大100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