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地基基础事故有哪些

常见地基基础事故有哪些
常见地基基础事故有哪些

一.常见地基基础事故有哪些?

1.建筑物倾斜.

2.建筑物地基严重下沉.

3.建筑物体开裂.

4.建筑物基础开裂.

5.建筑物地基滑动.

6.建筑物地基溶蚀.

7.建筑物基槽变位滑动.

8.土坡滑动.

9.建筑物地基液化失效.

10.冻胀及其他事故.

二、什么是地基?什么是基础?它们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简单来说,承受建筑物的地层称为地基,即地基为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地基按地质情况可分为土基和岩基。

.地基按设计和施工情况可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

.未加处理就可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基称为天然地基,因土层软弱造成沉降,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需对其进行加固处理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

.建筑物最底下的一部分称为基础,是将建筑物所承受的各种荷载传递给地基的下部结构,一般由砖石、砼或等建筑材料建造,其作用是将上部结构荷载扩散,减少应力强度传给地基。

三、地基基础有哪些类型?各适用于什么条件?

浅基础:相对埋深(基础埋深与基础宽度之比)不大,采用普通方法与设备即可施工的基础称为浅基础。浅基础按结构形式分为: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板式基础、筏式基础、箱形基础、壳体基础等。

深基础:当建筑物荷载较大且上层土质较差,采用浅基础无法承担建筑物荷载时需将基础埋置于较深的土层上,通过特殊的施工方法将建筑物荷载传递到较深土层的基础称为深基础。深基础可分为:桩基础、墩基础、沉井基础和地下连续墙等。

1.天然地基上浅基础

当建筑物场地土质均匀、坚实、性质良好、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 ≥100kpa时、对于一般多高层建筑物、可将基础直接做在底层天然土层上,称为天然地基上浅基础。天然地基上浅基础适用于一般多高层建筑物及各种类型的构筑物,技术简单、工程量小、施工方便、造价低廉,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基础形式。

2.不良地基人工处理后的浅基础

当建筑地基土层软弱,压缩性高,强度低,无法承受结构荷载时,经人工加固处理,再将基础做在处理后的人工地基上,此种基础称为不良地基人工处理后的浅基础,人工基础上的浅基础已及适用于6层以下,荷载较小的多层建筑物及各种小型构筑物。

3.桩基础

当建筑地基上部软弱土层较厚,深层土质坚实时,可适用桩基础。

4.其他深基础

除桩基除外,还有墩基,沉井基础,地下连续墙等深基础。

四.地基基础设计时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1.地基强度要求

2.地基变形要求

3.上部结构的其他要求

4.经济技术指标和工期进度要求。

五、如何进行建筑基础的合理选项?

1.上部结构竖向分体系的荷载传递特征及地下室使用功能的要求。

2.地基承载力应满足基底附加应力的要求。

3.地基土持力层及其下卧层的稳定性(尤其是土地零作用时)。

4.基础总沉降量和差异沉降量的控制。

5.地下水位及其降水要求

6.基础施工中可能对周边现有建筑物带来的不利影响

7.基础的工程造价、施工难度、工期等因素对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

六、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怎样消除地下水的不

良影响?

地下水存在于地下似乎与工程毫不相干,实际上恰恰相反,地下水与工程的设计方案、施工方法与工期、工程投资以及工程使用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若对地下水处理不当,还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发生工程事故。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主要影响及需采取的相应措施如下:

1.基础深埋。通常设计基础的埋置深度宜小于地下水深度,以方便

施工,减少基础造价。当寒冷地区基础底面的持力层为粉砂或粘性土,若地下水埋藏深度低于冻深,则冬季可能因毛细水上升而使地基冻胀,顶起基础,导致结构开裂。此时基础埋深应大于冻深,消除地基冻胀对基础的影响。

2.施工排水。当地下水位埋藏浅、基础埋深大于地下水位深度时,

基槽开挖与基础施工必须进行排水。中小型工程水量不大,可以采用挖排水沟与集水井排水。重大工程地下水深度大、涌水量多时,应采用井点降低地下水位法,根据具体情况,选用轻型井点、管井井点或深井井点等。如不排水或排水不好,基槽被践踏,破坏地基土的原状结构,甚至地基成软泥烂泥或“橡皮土”,则地基承载力降低,形成工程隐患,应当避免。

3.地下水位升降。地下水位在地基持力层中上升,将使粘性土软化,

增大压缩性;湿陷性黄土则产生严重湿陷;膨胀土地基吸水膨胀,将基础顶起。反之,如地下水位在地基持力层中大幅度下降,则将使建筑物产生附加沉降,引起建筑物严重下沉和开裂的工程事

故。

4.地下室防水。建筑物的地下室可用作娱乐、商店、旅馆或人防等

活动场所。当地下室常年或雨季处在地下水位以下,则必须做好防水层,避免漏水。

5.水质侵蚀性。当地下水中含有害的化学物质(如硫酸根离子、侵

蚀性二氧化碳)过多时,则对建筑基础具有侵蚀性,需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6.空心结构物浮起。地面下的水池与油罐等空心结构物,位于地下

水位埋藏浅的场地,在竣工使用前,因地下水的浮力,可能将空心结构物浮起,需要进行计算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

7.承压水冲破基槽。存在承压水的地区,基槽开挖的深度确定,要

考虑承压水上面隔水层的自重压力应大于承压水的压力,否则,承压水可能冲破基槽底部的隔水层,使承压水涌上基槽造成流土破坏,此时需要进行计算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

七、如何进行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1.需沉降观测的建筑物范围

2.水准基点的测量(3个)

3.观测点的测量(角点中点周边12米)

4.仪器

5.观测次数和时间,要求前密后稀,每施工完1层观测一次,竣工后,第一年每季度一次,以后每六个月一次,直至沉降稳定(连续俩次半年沉降量不超过2mm)为止,特殊情况如突然发生严重裂缝或大量沉降,应根据具体情况增加观测次数。

八、验槽包括哪些内容

天然地基的基槽开挖后,应检验开挖揭露的地基条件是否与勘查报告一致,如有异常情况,应提出处理措施或修改设计的建议,当与勘察报告出入较大时,应建议进行施工补充勘查。

验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校验基槽开挖的平面位置与槽底标高是否符合勘查和设计要求

2.检验槽底持力层与勘查报告是否相同

3.当发现基槽平面土质显著不均匀,或局部存在古井、菜窖、坟穴、

河沟等不良地基,可用钎探查明其平面范围与深度

4.检验基槽钎探报告

九、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有哪些?

1.土层软弱和不均匀

2.上部结构荷载不均匀

3.临近建筑物的影响

4.堆载和深基坑开挖的影响

5.基础形式和上部结构刚度的影响

十、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施工措施有哪些?

1.保持地基上的原状结构

2.采用地基处理措施

3.采用合理施工措施

十一、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建筑措施有哪些?

1.建筑物体形应力求简单。

2.控制建筑物长高比。

3.合理安排建筑物间的距离。

十二、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结构措施有哪些?

1.选用合适的结构形式。

2.减轻建筑物和基础的自重。

3.减少或调整基底附加应力。

4.加强基础刚度。

5.设置圈梁。

十三、桩基础有哪些特点?

由设置于土中的桩和连接与桩顶端的承台组成的基础称为桩基础。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需出地面,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

与浅基础相比,桩基础有以下特点:

1.埋深大

2.桩基础的地基承载力高

3.桩基础需专门的设备

4.桩基础技术较复杂

5.桩基础的造价往往较高

6.桩基础的工期较长

十四、如何进行桩的分类?

摩擦桩、端承摩擦桩、端承桩、摩擦端承桩。

十五、桩基施工前后需进行哪些检测?检测方法如何选择?

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2.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3.单桩水平静载试验

4.铅芯法

5.低应变法

6.高应变法

7.声波透射法

十六、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有哪些?

1.土层软弱和不均匀。

2.上部结构荷载不均匀。

3.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4.堆载和深基坑开挖的影响。

5.基础形式和上部结构刚度的影响。

十七、何种地基被判断为软弱地基?地基处理对象主要包括哪些?地基处理的对象是软弱地基和特殊土地基。软弱地基是指在地表下相当范围内,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

地基的主要作用是稳固地承担预定荷载下基础以上的结构,当地基不足以保证结构不破坏或者结构不倾斜时,视此类地基为软弱地基。由此可见,地基的软弱是相对于基础与上部结构而言的,地基与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有着很大的相关性,不能孤立对待,应当辩证处理,比如一特定地基虽然不足以承担其上部的荷载,视为软弱地基,然而当采取了基础或结构的技术措施之后,此地基如果能够承担上部荷载,则此地基不能视为软弱地基。对于软弱地基工程应当采取增强性能的措施,然而地基软弱的原因多种多样,与土的类别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应当根据软弱地基的类别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十八、地基处理的工作程序是什么?

地基处理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1.根据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及使用要求,结合地形地貌、地层结构、

土质条件、地下水特征、环境境况和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初步选出几种可供考虑的地基处理方案,包括选

择俩种或多种地基处理措施组成的综合处理方案。许多工程实践证明,当岩土工程条件较为复杂或建筑物对地基要求较高时,采用单一的地基处理方法处理地基,往往满足不了设计要求或造价较高,而由俩种或多种地基处理措施组成的综合处理方案很可能是最佳选择。

2.对初步选出的各种地基处理方案,分别从加固原理、适用范围、

预期处理效果、耗用材料、施工机械、工期要求和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对比,选择最佳的地基处理方案。

3.对已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案,宜按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和场地

的复杂程度,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如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查明原因,修改设计参数或调整地基处理方案。十九、选择地基处理方案前应完成哪些准备工作?如何确定地基处理方案?地基处理施工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前,应完成下列准备工作:

1.搜集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上部结构及基础设计资料等。

2.根据工程的要求和采用天然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地基处理的目的、处理的范围和处理后要求达到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等。

3.结合工程情况,了解当地地基处理经验和施工条件,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尚应了解其他地区相似场地同类工程的地基处理经验和使用情况等。

4.调查邻近建筑、地下工程和有关管线等情况。

5.了解建筑场地的环境情况。

做好地基处理方案前的准备工作后,下一步就是综合分析各个方面,选择地基的处理方案。首先应分析地基软弱的原因,根据软弱地基的特点,考虑性能要求、经济性、施工方便等因素,制定地基处理方案。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时,应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用处理地基或加强上部结构和处理地基相结合的方案。大量工程实例证明,采用提高建筑物上部结构刚度和承载力的方法,能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性变形,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加强上部结构和处理地基相结合的方案,既可降低地基的处理费用,又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施工人员应掌握所承担工程的地基处理目的、加固原理、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等。施工中应有专人负责质量控制和检测,并做好施工记录。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妥善解决。施工过程中应进行质量监理,施工结束后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特别应做好技术交底与质量监理、做好检测工作及处理检验这几个环节的工作。在地基处理施工完成后,经必要的间隔时间,采用多种手段检验地基处理效果。同一地点,用地基处理前后定量指标发生的变化加以说明。

二十、褥垫层在复合地基中具有哪些作用?

复合地基的特点在于桩和土能够协同工作,褥垫层即是为了保证这一点而设置的,褥垫层在复合地基中具有以下作用:

1.保证桩、土共同承担荷载,它是桩土形成复合地基的重要条件。

2.通过改变褥垫层厚度,调整桩竖向荷载的分担,通常褥垫层越薄,桩承担的荷载占总荷载的百分率越高,反之亦然。

3.扩散上部结构的荷载,减少基础底面的应力集中。

4.调整桩、土水平荷载的分担,褥垫层越厚,土分担的水平荷载占总荷载的百分率越大,桩分担的水平荷载占总荷载的百分率越小,当厚度达到一定数值时桩土荷载分担比并不会继续减少,所以应设置合理的垫层厚度,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

工程实践表明,褥垫层合理厚度为100~300mm,考虑施工时的不均匀性,褥垫层厚度取150~300mm,当桩径大、桩距大时宜取最高值。二十一、何谓换填垫层法?换填垫层法的作用和适用范围如何?

换填垫层法是将基础底面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除,换填其它无侵蚀性的低压缩性的散体材料,经过分层夯实,作为地基的持力层。垫层的作用是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并通过垫层的应力扩散作用,减少垫层下天然土层所承受的压力,这样可减少基础的沉降量。另外,用透水性大的材料作垫层时,软土中的水分可以部分排出,从而加速软土固结,同时,还能防止土的冻胀作用。

换填垫层法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当建筑范围内上层软弱土较薄时,则可采用全部置换处理。对于较深厚的软弱土层,当仅用垫层局部置换上层软弱土时,下卧软弱土层在荷载下的长期变形可能依然很大。例如,对持力层的承载力,但不能解决由于深层土质软弱而造成地基变形量大对上部建筑物产生的有害影响;或者对于体型复杂、整体刚度差或对差异变形敏感的建筑,均不应采用浅层局

部置换的处理方法。

对于建筑范围内局部存在松填土、暗沟、暗塘、古井、古墓或拆除旧基础后的坑穴,均可采用换填法进行地基处理。在这种局部的换填处理中,保持建筑地基整体变形均匀是换填应遵循的最基本原则。

开挖基坑后,利用分层回填夯实,也可处理较深的软弱土层。但换填基坑开挖过深,常因地下水位高,需要采取降水措施,坑壁放坡占地面积大或边坡需要支护及因此易引起邻近地面、管网、道路与建筑的沉降变形破坏;再则施工土方量大、弃土多等因素,常使处理工程费用增高、工期拖长、对环境的影响增大等。因此,换填法的处理深度通常控制在3m以内较为经济合理。

大面积填土产生的大范围地面负荷影响深度较大、地基压缩变形量大、变形延续时间长,与换填垫层法浅层处理地基的特点不同,因而大面积填土地基的设计施工应另行按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执行。

换填垫层法常用于处理轻微建筑、地坪、堆场及道路工程等。

二十二、换填垫层法的方案如何考虑?

换填垫层法的方案应包括根据工程需求确定处理的范围、深度,选用垫层的材料、施工方法等内容,根据建筑体形、结构特点、荷载性质、岩土工程条件、施工机械设备及填料性质和来源等进行综合分析,进行换填垫层的方案设计和选择施工方法。

采用换填垫层全部置换厚度不大的软弱土层,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轻型建筑、地坪、道路或堆场,采用换填垫层处理上层部分软弱土时,由于传递到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应力较小,也可取得较小的效果。

但对于结构刚度差、体型复杂、荷重较大的建筑,由于附加荷载对下卧层的影响较大,如仅换填软弱土层的上部,地基仍将产生较大的变形及不均匀沉降,仍有可能对建筑造成破坏。在我国东南沿海软土地区,许多工程实例的检验或教训表明,采用换填垫层时,必须考虑建筑体形、荷载分布、结构刚度等因素对建筑物的影响,对于深厚软弱土层,不应采用局部换填垫层法处理地基。对于不同特点的工程,还应分别考虑换填材料的强度、稳定性、压力扩散能力、密度、渗透性、耐久性、对环境的影响、价格、来源与消耗等。当换填量大时,尤其应首先考虑当地材料的性能及使用条件。此外,还应考虑所能或得的施工机械设备类型、适用条件等综合因素,从而合理的进行换填垫层设计及选择施工方法。例如,对于承受震动荷载的地基不应选择砂垫层进行换填处理;略超过放射性标准的矿渣可以用于道路或堆场地基的换填,但不应用于建筑换填垫层处理等。

二十三、换填垫层法施工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垫层施工的程序是先将基础地面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除,换填其他无侵蚀性及低压缩性的散体材料,在进行压实或夯实。垫层的工程性能质量主要取决于垫层材料的选取及垫层压实的质量,材料选取方法前已述及,下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保证压实的质量。压实质量的保证又主要取决于施工器械的选取与施工方法。施工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基坑保持无积水。除采用水夯法施工砂垫层外,不得在

浸水条件下施工,必要时应采用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

2.铺筑垫层材料之前,应先验槽。

3.施工中必须避免扰动软弱下卧层的结构,防止降低土的

强度、增加沉降;可保留约200mm厚的土层暂不挖去,待铺填垫层前再挖至设计标高;基坑挖好后,立即回填,不可长期暴露、浸水或任意践踏。

4.在碎石或卵石垫层底部宜设置150~300mm厚的砂垫层

或铺一层土工织物,以防止软弱土层表面的局部破坏,同时必须防止基坑边坡坍土混入垫层。

5.垫层底面应等高。如深度不同,基土面应挖成踏步或斜

坡搭接,分段施工接头处应做成斜坡,每层错开0.5~1m;搭接处应注意压实,施工顺序先深后浅。

6.人工级配砂石垫层,应先拌和均匀,再铺填压实。

7.垫层的施工方法、分层铺填厚度、每层压实遍数等宜通

过试验确定。除基础下卧软土层的垫层底部应根据施工机械设备及下卧层土质条件确定厚度外,一般情况下,垫层每层需铺200~300mm,保证均匀、平整,严格把握;禁止为抢工期一次铺土太厚,否则底层压不实,坚决返工重做;为保证分层压实质量,应控制机械碾压进度。

8.垫层材料应采用最优含水率;对粉质粘土和灰土垫层,

施工含水量宜控制在最优含水量(Wop±2%)的范围内,粉煤灰垫层则宜控制在(Wop±4%)的范围内。最优含

水量可通过击实试验确定,也可按当地经验取用。

9.施工机械应根据不同垫层材料进行选择,垫层施工应根

据不同的换填材料选择施工机械。粉质粘土、灰土宜采

用平碾、振动碾或羊足碾,中小型工程也可采用蛙式夯、

柴油夯;砂石等宜用振动碾;粉煤灰宜采用平碾、振动

碾、平板振动器、蛙式夯;矿渣宜采用平板振动器或平

碾,也可采用振动碾。

10.进行质量检验,合格后,再铺上一层材料压实,直至设

计厚度为止,并及时进行基础施工与基坑回填。

二十四、何种情况下可选择放坡开挖?放坡开挖有哪些要点?

场地开阔、环境条件容许、经设计验算满足边坡稳定性要求时,可采用放坡开挖基坑。基坑开挖深度小于4m时,可采用单极坡;基坑开挖深度大于4m时,应设置多级平台(或称马道),分层开挖。每级平台的宽度一般不小于1.5m。

放坡开挖应分级验算基坑开挖边坡与地基整体滑动稳定性,确定安全合理的边坡坡度。设计验算中应考虑渗流力的作用。放坡开挖基坑应在基坑开挖前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坑内地下水位,降水深度一般取开挖面以下0.5~1.0m。坑基土方分层开挖设计厚度不宜超过2.5m。坑基开挖至设计标高前,应留有不小于0.3m的坑底土采取人工开挖平整,防止对坑底地基土的扰动影响,并及时浇筑垫层封闭,减少坑底暴露时间。在长大型基坑中,应提出分块开挖、控制坑底暴露时间的设计要求。

放坡开挖基坑宜在开挖前采用井点降水等措施,防止流砂管涌发生。井管布置宜设在各级平台上,井管距坑边距离不宜小于1m,确保井点降水质量和效果。

放坡开挖基坑应在坡顶外设置截水沟或挡水土堤,防止地表水冲刷坡面和基坑外排水在回流渗入坑内。对土质较差,且施工期较长的开挖基坑,开挖边坡宜及时采用钢丝网水泥喷浆或高分子聚合材料覆盖等措施做好边坡保护工作。

基坑开挖后应及时设置坑内排水沟和集水井,防止坑内积水。排水沟不应靠坡脚处设置,宜采用盲沟排水。

放坡开挖的基坑坡顶或坑边,不得有超过设计规定的堆载。当施工中出现不符合设计边坡工作条件时,应事先进行边坡稳定性的在核算。

放坡开挖基坑应具有对边坡土体位移与沉降、坑内隆起以及地下水位等内容的严格施工监测设计。当发现边坡有失稳现象时,应及时采取削坡、坡顶减载、坡脚压载、降低地下水位等稳定边坡的针对性措施。

二十五、山坡稳定的条件下,土质边坡的开挖应符合哪些规定?

在山坡整体稳定条件下土质边坡开挖应符合下列规定:

1、边坡的坡度允许值,应根据当地的经验,参照同类土层稳定坡

度规定,当土质量好且均匀、无不良地质现象、地下水不丰富

时,可按表8-10确定。

2、土质边坡开挖时,应采取排水措施,边坡的顶部应设置截水沟。

在任何情况下不允许在坡脚及坡面上积水。

3、边坡开挖时,英由上往下挖,依次进行。弃土应分撒处理,不

得将弃土堆积在破顶级坡面上。当必须在破顶或坡面上设置弃

土转运站是,应进行坡体稳定性验算,严格控制堆积的土方量。

4、边坡开挖后,应立即对边坡进行防护处理。

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摘要】在我国建设工程房屋建筑工程中,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全国各地都在兴建各类工厂企业、商业大厦、宾馆饭店、多层与高层住宅等建筑工程。然而在建筑的同时许多建筑在后期却出现质量的问题,基础工程是房屋的的根本,一旦基础出现问题将会导致墙体出现不均匀沉降严重视时楼体将会发生倒塌。本文分析了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的一些因素及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止办法,同时列举了实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地基变形;处理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各种现代化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确保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由于基础问题最常见的是基础的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建筑物倾斜、墙体和楼盖的开裂、影响使用和建筑物的耐久性、有碍观看并使人有不安全的则屡见不鲜。在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基础工程是房屋建筑工程的关键,一切工程事故的发生可以说是基础工程在勘察的过程中,往往因为勘察不到位勘察未进行到持力层部位,从而设计图纸导致基础无法支撑主体结构造成工程事故。 国内外建筑工程事故调查表明多数工程事故源于地基问题,如若建筑场地地基不能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造成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可能是因勘测、设计、构造、制造、安装与使用等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而这些因素中。某些因素引起突发事故。另一些因素可能导致消耗性逐渐发生的事故,从安全上讲,突发事故是危险的。所以,研究并探讨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更具有普遍性、地方性和经验性,对每一个事故分析后得到的经验,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我们值得重视的问题。 1、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 1﹒1地基承载力或稳定性问题 地基承载力或稳定性问题是指地基在建(构)筑物荷载(包括静、动荷载的各种组合)作用下能否保持稳定。若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在建(构)筑物荷载作用下,地基将会产生局部或整体剪切破坏,影响建(构)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甚至造成建(构)筑物的破坏。天然地基承载力的高低主要与土的抗剪强度有关,也与基础形式、大小和埋深有关。边坡稳定也属于这类问题。 1﹒2沉降、水平位移及不均匀沉降问题 在建(构)筑物的荷载(包括静、动荷载的各种组合)作用下,地基将产生沉降、水平位移以及不均匀沉降。若地基变形(沉降、水平位移、不均匀沉降)超过允许值,将会影响建(构)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严重的将造成建(构)

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预案

淮安市青山煤矿2010 年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预. 案 二O一O年三月 2010年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预案 一、事故救援范围 1、一般事故。

2、重大事故。 3、特大事故。 二、组织机构 1、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长:齐岳峰 副组长:陈永文舒德平邓岳乾 技术负责人:陈云文 成员:齐永才、齐纯德、舒云喜、陈勇、张永平、舒本飞、潘新家、潘环、舒发云 2、应急救援工作职责 矿长是处理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者,由安全矿长、生产矿长、技术负责人协同救护,按《矿井灾害预防处理》,要求组织制定营救遇难人 员计划,救灾方案、措施等,救出灾区遇难人员。 三、外援救护支持情况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扶持下,我矿与淮安市救护大队签订救护协议,按协议要求已交纳救护费用,一旦发生重特大事故,确保救援行动迅速及时。 四、事故上报情况. 一旦发生事故应及时报告长岗镇企管办、及长岗镇安委办,然后依次向市煤炭局、市矿山救护队、市安监局、市政府报告说明情况。 五、事故报告内容 1、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发生的内容;

2、事故简要经过、伤亡人数、事故发展趋势及受威胁的地点和人员情况,直接经济损失初步估计情况; 3、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4、事故救援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5、需要有关部门的单位协事故抢救和救援的有关事宜; 六、井下一旦发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抢救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一)井下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应立即报告矿长或矿主要负责人,并同时开启矿广播,矿长或矿主要负责人应立即利用一切可能的方法了解灾情,判断灾情发展趋势,及时果断地作出决定,下达救灾命令,矿长和调度室值班人员必须同时了解以下主要情况: 1、爆炸地点及其波及范围。 2、人员分布及其伤亡情况。 3、通风情况(风量大小、风流方向、风门及通风构筑物的损坏情况)。 4、灾后瓦斯情况(瓦斯浓度、烟雾大小、一氧化碳浓度及其流向)。 5、是否引发火灾。 6、主要通风机工作情况(是否正常运转,防爆门是否被吹开、风机房水柱计读数量是事有变化)。 如发生三人以上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时,必须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遇难人数、矿山位置、交通位置、行驶路线、道路状况等,以便上级领导和参加救援人员快速顺利赶到事发地点进行协助救灾工作。. (二)矿长、总指挥要分析判断的主要内容有:

(完整版)几种常见安全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 事故风险分析 1.1 事故类型:火灾、爆炸 1.2 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 喷漆作业现场,电气焊作业区。 1.3 事故的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 1.3.1 火灾、爆炸事故可造成作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3.2 存在火灾、爆炸危险的区域均在单独的建筑物内,发生事故后造成的后果及波及的范围有限,对外界不会造成大的影响。但浓烟对周边空气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1.4 发生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4.1 界区内有动火作业,或其他作业产生火花; 1.4.2空气中可燃气体的浓度巳达到爆炸极限而没有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1.4.3电源线路存在绝缘破损等问题; 1.4.4生产公司房无避雷设施或避雷设施不符合要求。 2应急组织与职责 2.1 组织机构 发生事故时根据事故现场情况由该车间负责人、安全员、班组长和现场生产人员组成现场应急工作小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 2.2 应急职责 2.2.1 车间负责人职责 负责了解和掌握事故现场情况,及时向公司汇报,在公司应急救援人员未到达之前,负责指挥和组织现场抢救。紧急情况下,组织撤离。 2.2.2 安全员职责

协助负责人、班组长组织现场抢险救援工作;负责观察、维护事故现场安全、秩序,保护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 2.2.3 班组长职责 在车间负责人领导下,负责组织班组成员进行事故现场抢险救援工作。包括利用现场及附近可利用设施、设备、工具抢救被困人员和受伤人员。 2.2.4 现场作业人员职责 在车间负责人或班组长领导下积极参与现场抢险救援工作。 3应急处置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1.1应急报警响应程序 (1)发现火情后,现场发现者应立即向当班组长、车间负责人及应急办公室报告,现场当班人员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2)应急办公室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立即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 (3)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3.1.2事故扩大与上级预案衔接程序 当火灾无法控制及导致衍生事故发生,超出本部门及岗位应急处置能力时,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决定启动综合应急救援预案。当事故超出本公司应急救援能力时,立即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政府主管部门、消防、公安、卫生部门报告,请求上级单位或政府部门进行增援,邀请市有关专家咨询或协助抢险,启动政府级事故应急预案,实施扩大的应急响应。 3.2应急处置措施 (1)立即切断事故现场的电源。 (2)救护受伤的人员。 (3)正确选择最适合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火势较大时,应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灭火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____五个不同案例

案例一:青海省西宁市“04.27”边坡坍塌事故 一、事故简介 2007年4月27日,青海省西宁市银鹰金融保安护卫有限公司基地边坡支护工程施工现场发生一起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6O万元。 该工程拟建场地北侧为东西走向的自然山体,坡体高12~15m,长145m,自然边坡坡度1:0.5~1:0.7。边坡工程9 m以上部分设计为土钉喷锚支护,9m以下部分为毛石挡土墙,总面积为2000m2。其中毛石挡土墙部分于2007年3月2 1日由施工单位分包给私人劳务队(无法人资格和施工资质)进行施工。 4月27日上午,劳务队5名施工人员人工开挖北侧山体边坡东侧5 m X l m X 1.2 m毛石挡土墙基槽。下午16时左右,自然地面上方5 m处坡面突然坍塌,除在基槽东端作业的1人逃离之外,其余4人被坍塌土体掩埋。 根据事故调查和责任认定,对有关责任方作出以下处理:项目经理、现场监理工程师等责任人分别受到撤职、吊销执业资格等行政处罚;施工、监理等单位分别受到资质降级、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行政处罚。 二、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1)施工地段地质条件复杂,经过调查,事故发生地点位于河谷区与丘陵区交接处,北侧为黄土覆盖的丘陵区,南侧为河谷地2级及3级基座阶地。上部土层为黄土层及红色泥岩夹变质砂砾,下部为黄土层黏土。局部有地下水渗透,导致地基不稳。 (2)施工单位在没有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情况下,盲目施工,也没有根据现场的地质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违反了自上而下分层修坡、分层施工工艺流程,从而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2.间接原因 (1)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未作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且在未办理工程招投标、工程质量监督、工程安全监督、施工许可证的情况下组织开工建设。 (2)施工单位委派不具备项目经理执业资格的人员负责该工程的现场管理二项目部未编制挡土墙施工方案,没有对劳务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在山体地质情况不明、没有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冒险作业。 (3)监理单位在监理过程中,对施工单位资料审查不严,对施工现场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的监督不到位。 三、事故教训 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明确规定建设二施工、监理和设计等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责任。参建各方认真履行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责任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 2.这起事故的发生,首先是施工单位没有根据《条例》的要求任命具备相应执业资格的人担任项目经理;其次是施工单位没有根据《条例》的要求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或安全技术措施。 3.监理单位没有根据《条例》的要求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或者安全技术措施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监理单位没有要求施工单位予以整改。 四、专家点评 这是一起由于违反施工工艺流程,冒险施工引发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事故的发生暴露了该工程从施工组织到技术管理、从建设单位到施工单位都没有真正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常见地基与基础工程缺陷事故案例分析

常见地基与基础工程缺陷事故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常见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地基基础;缺陷事故;案例分析 地基与基础工程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其位于地面以下,存在着储多的不安全因素,建筑工程竣工之后,难以全面了解其状况,在建筑物使用期间出现的事故苗头又很难察觉,一旦发生事故则难以补救,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勘察、设计、施工及使用功能变更等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在这些因素中,某些因素会引起突发事故,而另一些因素则可能由于消耗性逐渐发生而导致事故,从安全上讲,突发事故是危险的。困此,对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防止措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同时,研究并探讨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探究其所具有的普遍性、地方性和经验性,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不断积累知识财富的途径。 1.桩基础工程质量造成的缺陷事故 当场地土质很差,不能作为天然地基,或上部荷载太大,无法采用天然地基,或要严格控制不同部位的沉降时,常用桩基础解决这些问题。若考虑桩穿越软弱土层时能加固天然地基,则桩构成人工地基(如灰土、砂石等挤土桩);若考虑通过桩将上部结构荷载传给坚硬土层,则桩成为深基础;所以桩在地基土中的工作机制是非常复杂的,特别是采用机械成孔灌注桩施工时,往往由于无法直接洞察桩孔的成孔及混凝土浇捣过程而导致质量事故的发生。 事故实例:某21层商住两用综合楼采用泥浆护壁机械冲孔灌注桩。主楼部分65根,直径为Φ1000 mm;辅楼部分23根,直径为Φ800 mm。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5820kN和3800kN,设计桩长最深36m,要求进入较完整石灰岩层不少于lm。桩顶混凝土应浇筑至设计桩顶标高以上0.5-0.8m。施工采用CZ-30 型冲孔灌注桩桩机,正循环泥浆护壁冲孔,接导管水下浇筑混凝土成桩。 该场地土层自上而下为:填土:未经压实的亚黏土,厚3-6m;淤泥:软流塑状,高压缩性,厚2-4m;淤泥质土:软塑,高压缩性,厚4-6m;可塑性黏土及少量砂层:厚3-5m;⑤破碎石灰岩:岩体破碎、孔洞较多,厚2-9 m;溶洞:填充物主要为黄色可塑性粘土,厚0.8-5m;较完整石灰岩:厚6-8 m。 1.1桩基础质量问题 桩施工完毕砼养护28天后,首先采用低应变法检测全部桩的桩身完整性,

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AQ 化工企业标准 AQ/S1001-2012 XXX公司 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2012-02-发布 2012-02-实施 ×××公司水汽分厂发布

编审人员签字目录

目录 1、事故特征 (4) 1.1 可能发生的主要事故类型 (4) 1.2各工序存在的事故和造成的伤害 (4) 1.3可能出现的事故征兆 (7) 2、现场应急组织与职责 (7) 3 应急处置 (9) 3.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9)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9) 3.2.1 氨气中毒 (9) 3.2.2 火灾和爆炸 (10) 3.2.3触电 (12) 3.2.4灼烫 (13) 3.2.5 淹溺 (15) 3.2.6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 (16) 3.2.7盐酸、泄漏 (17) 3.2.8NaOH泄露 (17) 3.2.9硫酸泄露 (18) 3.3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内容,应急救援协作单位联系方式 (19) 4注意事项 (20)

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 1.1 可能发生的主要事故类型 水汽分厂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盐酸、硫酸、液氨、液碱等危险化学品,,这些物质一旦发生泄漏,都可以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生产过程中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可概括为中毒、火灾、爆炸、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灼烫、机械伤害等。 1.2各工序存在的事故和造成的伤害类型 A 脱盐水工序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灼伤 本工序使用氢氧化钠、盐酸皆具有腐蚀性,操作人员未佩戴防护用品,设备、管道、阀门泄漏时意外接触,操作不慎可能发生碱液、盐酸喷溅,有造成作业人员眼睛、皮肤化学灼烫的危险。 2)中毒 工序引发中毒危害的主要因素是液氨泄漏及盐酸,最可能发生泄漏的地方是储罐及连接管道阀门、法兰。 3)火灾爆炸 液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主要原因是液氨泄露,氨气与空气混合,遇高热、明火、静电等火源引发火灾爆炸。 4)溺水 本工序涉及中和水池、中间水池、原水池等水池,人孔加盖不严或操作不慎可发生溺水事故。 5)机械伤害 水泵、风机转动部分,防护罩不健全或损坏,有使作业人员发生机械伤害的危险。 6)高处坠落

几种常见安全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容器爆炸

容器爆炸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 1.1事故类型 容器超压、安全附件失效等引起的容器爆炸,以及容器异常事件。 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空气储罐、气瓶等。 1.3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 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为气瓶、压力容器的使用全过程;事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发生前无明显征兆。主要表现为压力表超限。 1.5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有建筑物坍塌,当介质为可燃或有毒介质时次生、衍生事故有火灾或中毒等。 2应急工作职责 2.1 组织机构 发生事故时根据事故现场情况由该车间负责人、班组长、兼职安全员和现场生产人员组成现场应急工作小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 2.2 应急职责 2.2.1 车间负责人职责 负责了解和掌握事故现场情况,及时向公司汇报,在公司应急救援人员未到达之前,负责指挥和组织现场抢救。 2.2.2 安全员职责 协助负责人、班组长组织现场抢险救援工作;负责观察、维护事故现场

安全、秩序,保护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 2.2.3 班组长职责 在车间负责人领导下,负责组织班组成员进行事故现场抢险救援工作。包括利用现场及附近可利用设施、设备、工具抢救被困人员和受伤人员。 2.2.4 现场作业人员职责 在车间负责人或班组长领导下积极参与现场抢险救援工作。 3.应急处置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1.1应急报警响应程序 (1)发生容器爆炸后,现场发现者应立即向当班组长、车间负责人及应急管理办公室报告,现场当班人员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2)应急管理办公室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立即报告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3)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3.1.2事故扩大与上级预案衔接程序 当容器爆炸导致火灾事故时,总指挥下达启动公司应急预案的指令。当应急救援力量超出本公司应急处置能力时,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政府主管部门、消防、公安、卫生部门报告,请求上级单位或政府部门进行增援,实施扩大的应急响应。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分析通用版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791 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分析通用版 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分析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有了飞速的发展,尤其城镇住宅建设突飞猛进。未来几十年内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70%,而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只有35%左右,所以城市化进程必将给我国建筑业带来更多发展空间。住宅建设已成为实现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发展目标,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但安全生产却远远跟不上建筑业发展的步伐,近几年建设工程重大伤亡事故频频发生,困扰着建筑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就建设工程安全事故的产生因素及如何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做详细分析。 关键词:建设工程安全事故事故分析预防 1 建设工程安全事故特性分析 建设工程安全事故的特点是由建筑施工的特点决定的。建筑施工过程复杂,不安全因素随施工进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使建筑施工长期处于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等安全事故的危害之中。 1.1 建设工程的生产特点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项目、方法及数量一览表

附件:建筑地基基础检测项目、方法及数量一览表(恩施州) 第1页,共4页 序号基础选型 天然地基桩(墩)身完整性 桩(墩)的承载力检测方法检测数量检测方法检测数量 1 人工挖孔灌注墩 (埋深大于3米,直径不少 于1000mm,且埋深与墩身 直径小于6或墩身直径与 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 立刚性基础,墩身有效长 度不宜超过5米。《建筑地 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 DB42/269-2003第 3.0.8 条) 非 嵌 岩 墩 浅层平板静载荷试 验 依据:《建筑地基基 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第10.1.6条 具体数量部位由设计文件 给出,但单位工程试验数 量不少于3点,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检测 技术规范》DB42/269-2003 第3.0.7.1条 低应变 依据:《建筑地基 基础检测技术 规范》 DB42/269-2003 第3.0.8条 每根柱的承台下抽检的墩数不应 少于1根,承台下单墩、二墩应 全数检测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 范》DB42/269-2003第3.0.8条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 范》DB42/269-2003第3.0.7.2条 。 执行《建筑地基基础检 测技术规范》 DB42/269-2003标准 3.0.7条第2款天然地 基的检测规定。 嵌 岩 墩 岩基静载荷试验 依据:《建筑地基基 础检测技术规范》 DB42/269-2003 第3.0.7.1条 具体数量部位由设计文件给 出,但单位工程试验数量不 少于3点,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 术规范》DB42/269-2003 第3.0.7.1条。

第2页,共4页序号基础选型 天然地基桩身完整性桩的承载力检测方法检测数量检测方法检测数量检测方法检测数量 2 人工挖孔 灌注桩 (桩径 ≥1000mm) 端 承 型 非 嵌 岩 桩 深层平板 静载荷试 验 具体数量由设计 文件给出,但单 位工程试验数 量不少于3点, 依据:《建筑地基 基础检测技术 规范》 DB42/269-2003 第3.0.7.1条 声波透射法 ①甲级设计等级的桩基、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 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应少于20根; 其他建筑桩:抽检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应少于10根; 干成孔作业且终孔后经过核验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少于总 桩数的10%,且不应少于10根。 ②且每根柱的承台下的抽验桩数不少于1根,单桩和两桩应全 数检测。 ③依据:《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DB42/269-2003第 3.0.6.7条《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10.1.7 条。 静载荷试 验或抗 拔试验 总桩数的1%,不应少 于3根,总数小于50 根时,不应少于2根。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 检测技术规范》 DB42/269-2003第 3.0.6.2条;《建筑地 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第 10.1.8条。 端 承 型 嵌 岩 桩 岩基静载 荷试验 具体数量由设计 文件给出,但单 位工程试验数 量不少于3点, 依据:《建筑地 基基础检测技 术规范》 DB42/269-2003 第3.0.7.1条 声波透射法 ①甲级设计等级的桩基、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 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应少于20根; 其他建筑桩:抽检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应少于10根; 干成孔作业且终孔后经过核验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少于总 桩数的10%,且不应少于10根。 ②且每根柱的承台下的抽验桩数不少于1根,单桩和两桩应全 数检测。 ③依据:《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DB42/269-2003第 3.0.6.7条《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10.1.7 条。 核验 根据岩基静载荷试验 报告,结合桩身质量 (声波透射法、钻芯 法)报告校验。依据: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 规范》GB50007-2002 第10.1.8条。

常见的安全事故有哪些

常见的安全事故有哪些,产生的原因和预控方法。 摘要:建筑安全生产直接涉及到建筑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不论是建筑人员还是居住人员都应该了解一些建筑中的安全问题,本文对建筑施工的安全事故进行分析,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分析 1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分析 1.1 事故类别 2009 年,全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主要涉及高处坠落、施工坍塌、物体打击、机具伤害和触电等类型,这些事故类型的死亡人数分别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53.10%、14.43%、10.57%、6.72%和7.18%,总计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92.0%。 1.2 事故部位 2009 年,在临边洞口处作业死亡的人数占死亡总数的20.9%;在各类脚手架上作业死亡的人数占死亡总数的13.14%;安装、拆除龙门架(井字架)物料提升机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9.67%;因安装、拆除塔吊死亡的人数占事故死亡总人数的8.08%;因土石方坍塌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5.66%:因模板支撑失稳倒塌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5.44%;因施工机具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6.72%。 1.3 事故主要原因分析 1.3.1 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到位。 按照法律和法规,建没主管部门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但由于专职监管人员少、监督覆盖面小,导致监管力度不够、责任不落实。具体表现为:一是与有关部门沟通不力,事故处理不当,造成了很多同类事故在同一个地区经常发生,发生后又不能及时结案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罚和教育;二是部分建设丰管部门虽然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但还未能落实在行动上;三是对开发区、高教园区的工程、村镇建设工程以及房屋拆除工程,管理体制科学,存在监管肓区。 1.3.2 安全技术规范在施工中未得到落实。 2009 年发生的三级以上事故中,有十多起事故是因为没能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组织施工。有的是浇混凝土楼扳的模板支撑失稳事故,其楼板高度都超过了10m,未能按《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组织实施;有的虽按照规范的要求对模板支撑体系进行了设计计算,但在具体施工时却把设计的中心受压立杆变成了承受由扣件传过来的载荷的偏心受压杆件,改变了传力系统,使立杆极易失稳;还有的属于脚手架工程事故,有些是在使用吊篮时,违规在吊篮两端设置保险绳,当动力钢丝绳断裂时无法控制吊篮坠落造成的。还有些触电

地基基础事故分析与处理案例分析

地基基础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案例 案例1 1 工程概述 北京百盛大厦二期工程,基坑深15米,采用桩锚支护,钢筋混泥土灌注桩直径为800mm,桩顶标高—3.0m,桩顶设一道钢筋混泥土圈梁,圈梁上做3m高的挡土砖墙,并加钢筋混泥土结构柱。在圈梁下2m处设置一层锚杆,用钢腰梁将锚杆固定,其实锚杆长20m,角度15度到18度,锚筋为钢绞线。 该场地地质情况从上到下依次为:杂填土,粉质粘土,粘质粉土,粉细砂,中粗砂,石层等。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和承压水两种。 基坑开挖完毕后,进行底版施工。一夜的大雨,基坑西南角30余根支护桩折断坍塌,圈梁拉断,锚杆失效拔出,砖护墙倒塌,大量土方涌入基坑。西侧基坑周围地面也出现大小不等的裂缝。 2 事故分析 锚杆设计的角度偏小,锚固段大部分位于粘性土层中,使得锚固力较小,后经验算,发现锚杆的安全储备不足。 持续的大雨使地基土的含水量剧增,粘性土体的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大大降低,导致支护桩的主动土压力增加。同时沿地裂缝(甚至于空洞)渗入土体中的雨水,使锚杆锚固端的摩阻力大大降低,锚固力减小。 基坑西南角挡土墙后滞留着一个老方洞,大量的雨水从此窜入,对该处的支护桩产生较大的侧压力,并且冲刷锚杆,使锚杆失效。 3 事故处理 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对西侧桩后出现裂缝的地段紧急用工字钢斜撑支护的圈梁,阻止其继续变形。西南角塌方地带,从上到下进行人工清理,一边清理边用土钉墙进行加固。 案例2 1 工程概况 某渔委商住楼为322层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大楼,一层地下室,总面积23150平方米。基坑最深出(电梯井)-6.35M

该大楼位于珠海市香洲区主干道凤凰路与乐园路交叉口,西北两面临街,南面与市粮食局5层办公楼相距3~4M,东面为渔民住宅,距离大海200M。 地质情况大致为:地表下第一层为填土,厚2M;第而层为海砂沉积层,厚7M;第三层为密实中粗砂,厚10M;第四层为黏土,厚6M;-25以下为起伏岩层。地下水与海水相通,水位为-2.0M,砂层渗透系数为K=~51.3m/d。 2 基坑设计与施工 基坑采用直径480MM的振动灌注桩支护,桩长9M,桩距800MM,当支护桩施工至粮食局办公楼附近时,大楼的伸缩缝扩大,外装修马赛克局部被振落,因此在粮食局办公楼前作5排直径为500MM的深层搅拌桩兼作基坑支护体与止水帷幕,其余区段在震动灌注桩外侧作3排深层搅拌桩*(桩长11~13M,相互搭接50~100MM),以形成止水帷幕。基坑的支护桩和止水桩施工完毕后,开始机械开挖,当局部挖至-4M时,基坑内涌水涌砂,坑外土体下陷,危及附近建筑物及城市干道的安全,无法继续施工,只好回填基坑,等待处理。 3 事故分析 止水桩施工质量差是造成基坑涌水涌砂的主要原因。基坑开挖后发现,深层搅拌止水桩垂直度偏差过大,一些桩根本没有相互搭接,桩间形成缝隙、甚至为空洞。坑内降水时,地下水在坑内外压差作用下,穿透层层桩间空隙进入基坑,造成基坑外围水土流失,地面塌陷,威胁临近的建筑物和道路。另外,深层搅拌桩相互搭接仅50MM,在桩长13M的范围内,很难保证相临的完全咬合。 从以上分析可见,由于深层搅拌桩相互搭接量过小,施工设备的垂直度掌握不好,致使相临体不能完全弥合成为一个完整的防水体,所以即使基坑周边作了多排(3~5排)搅拌,也没有解决好止水的问题,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 事故处理 采用压力注浆堵塞桩间较小的缝隙,用棉絮包海带堵塞桩间小洞。用砂白为堰堵砂,导管引水,局部用灌注混凝土的方法堵塞桩间大洞。 在搅拌桩和灌注桩桩顶做一到钢筋混凝土圈梁,增加支护结构整体性。 在基坑外围挖宽0.8M、深2.0M的渗水槽至海砂层,槽内填碎石,在基坑降水的同时,向渗水槽回灌,控制基坑外围地下水位。

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应急预案

聚甲醛产品包装自动生产线项目 应 急 预 案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核人:

一、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求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求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聚甲醛产品自动包装生产线项目,建筑高度9.80m(局部 5.40m),单跨跨度最大为27.8m,建筑面积1307.27m2。 三、编制依据及要求 《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安全生产法》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条例》 《安全许可证条例》 四、应急响应组织机构 1、公司抢险领导小组的组成 组长:苟毅

副组长:孔令波、符松涛 成员:王舰、夏章寅、李雪、梁小伟、王志中、向光明 2、应急组织与职责 工作职责 2.1.1组长负责了解和掌握事故现场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在上级应急指挥机构到达前负责指挥和组织现场抢救。 2.1.2副组长负责协助组长开展应急抢救工作。 2.1.3各成员职责 (1)各工长负责组织开展现场抢救。 安全员等负责维护现场秩序、保护事发现场。 3、应急处置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本项目的安全部门负责人、项目部负责人及现场应急处置小组,项目部负责人及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在1小时内向公司安全部门、安监部门等报告,并同时启动本项目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当事故超出本单位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及上级单位请求支援。 五、现场危险性较大分项工程及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部位(一)、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 触电事故类型:分为电击事故和电伤事故。 触电事故的危害程度: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器官,会破坏人的心脏、肺

地基基础设计内容和一般步骤

地基基础设计内容和一般步骤: (1)选择基础的材料、类型,确定平面布置; (2)选择基础的埋置深度,即确定地基持力层; (3)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4)根据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基础底面积; (5)根据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进行相应的地基验算(变形和稳定性验算); (6)根据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确定基础构造尺寸,进行必要的结构计算; (7)绘制基础施工图。 浅基础的设计方法 ?常规设计方法 ?常规设计方法的缺陷 ?合理的设计方法 ?常规设计方法可行的条件 (1)沉降较小或较均匀。 (2)基础刚度大。对连续基础通常还要求地基、荷载分布及柱距较均匀。 基础工程设计原则 (1)对防止地基土体剪切破坏和丧失稳定性方面,应具有足够的安全度。对于高层建筑而言,满足稳定性要求时应考虑所承受的水平荷载的作用。 (2)应控制地基的特征变形量,使之不超过建筑物的地基特征变形允许值,以免引起基础和上部结构的损坏、或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外观; (3)基础的型式、构造和尺寸,除应能适应上部结构、符合使用需要、满足地基承载力(稳定性)和变形要求外,还应满足对基础结构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的要求。 基础工程设计方法 常规的设计方法合理的设计方法应准备的资料 设计步骤 收集资料→ 选择方案→ 确定地基承载力→ 确定埋深→ 计算地基变形、沉降等→ 基础设定、对基础强度验算→ 绘制施工图 第二章刚性基础和独立柱基础设计 刚性基础是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而抗拉强度很低. 应用于多层混合结构 独立柱基础就是抗弯、抗剪、抗冲切的性能良好,被广泛的应用于多层框架结构和单层厂房结构中.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基础的埋置深度一般是指从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的距离。 基础埋置深度的大小,对建筑物的安全及正常使用、工程的造价、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工期都有密切的关系。 影响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的因素 1)建筑物自身的条件 建筑物的用途是选择基础埋深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如有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等,基础的埋置深度就需要整体或局部加深,使基础低于它们。若采用基础局部加深方案,应将基础做成台阶形,逐渐由浅至深,其台阶宽高比一般为1:2,地基条件较好的可为1:1。一般情况,上部结构荷载愈大,愈需将基础埋在较好的土层上,埋深一般较深;对于承受较大水平荷载的基础,为了保证结构的稳定,也常将埋深加大;承受上拔力的构筑物(如水塔、烟囱、输变电塔、电视塔等)也要加大埋深,以提供足够的抗拔阻力;对于地震区或有振动荷载的基础,不宜将基础浅埋或放在易液化的土层上,应加大基础埋深、将基础放在不液化的土层上。 建筑物通过其墙、柱作用将荷载传至基础,基础将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扩散到地基上。荷载的大小对于不同地基而言是相对的,同一荷载作用在较好的土层上,可认为荷载相对较小,基础埋深可能较浅;对于较差的土层,则认为荷载相对较大,基础埋深可能较深。 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对于一般性的建筑场地,地质构成不外乎下列五种情况:

突发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现场处理方案)

突发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现场处置方案 (2010版) 二0一0年六月一日

目录 1、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3) 2、地面火灾现场处置方案 (4) 3、人员烧伤现场处置方案 (5) 4、灾害性天气现场处置方案 (6) 5、高温中暑现场处置方案 (6) 6、人身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7) 7、动力系统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8

现场处置方案 1、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一、事故现象 1、高空坠落; 2、撞击、挤压伤害; 3、尖锐物品划、割破体表; 二、事故特征 1、开创性出血; 2、骨折; 3、肢体断离; 4、内脏损伤时:面色仓白、气促、冷汗淋漓、烦躁不安甚至出现神志不清 三、应急组织和职责 (一)应急组织 各事故单位成立安全生产意外事件现场处置领导小组: 组长:部门负责人 副组长:各部门生产安全分管领导 成员:部门安全员、各工段长、设备管理及工程技术人员、当班负责人员 (二)职责 ①分析事故状态确定相应报警级别,根据相关危险类型、潜在后果、现有资源控制现场情况的行动类型。 ②组织指挥现场处置行动。 ③与本单位外应急反应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 ④直接监察应急操作人员行动。 ⑤最大限度地保证现场施救人员等相关人员的安全。 ⑥第一时间报告公司应急救援办公室,并视情请示启动专项预案。 ⑦决定应急撤离,决定事故现场外影响区域的安全性。 三、应急处置 (一)事故第一发现者立即报告现场值班人员,值班人员于事故现场迅速察看判断事故状态,于第一时间以电话或徒步方式报告本单位值班领导。判断报告内容和要素:事故发生准确时间、地点、人数、工种、何类机械伤害、伤情及伤害部位等。 (二)值班领导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迅速确定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就地分工安排报警、引导救护、现场保护和疏散,视情扩大应急。 (三)现场应急施救 1、伴创伤出血应急 ①立即使伤员安静平躺,迅速判明全身情况和受伤程序,如有无出血、骨折和休克; ②出血时,迅速用“指压止血法”止血,而后用止血带或衣服布条带止血; ③若骨折,用夹板、木棍、竹竿等固定断骨上下两个关节,避免骨折部位移动; ④同时,用清洁布片覆盖伤口,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伤口或在伤口内填塞任何

建筑施工常见事故有哪几类

建筑施工常见事故有哪几类?请指出其类别,说明原因? 答:建筑施工常见事故有五大类:高出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事故。 事故发生的主要愿因: 1.高出坠落事故 (1)临边、洞口坠落。 1)无防护设施或防护不规范。 2)洞口防护不牢靠,栋口虽有盖板,但无房子盖板移位的措施。 (2)教授架坠落。主要是搭设不规范。 (3)悬空高处作业时坠落。主要是在安装、拆除脚手架、井架、塔吊和在吊装屋架、梁板等高处作业时的作业人员,没有 系安全带,也无其他防护设施或作业时用力过猛身体失稳 而坠落。 (4)在轻型屋里和顶棚上铺设管道、电线或检修作业中坠落。 (5)拆除作业时坠落。 (6)登高过程中坠落。 (7)在梯子上作业坠落。 2.触电事故 (1)外点线路触电事故主要是指事故中碰触事故现场周边的架空线路而发生的触电事故。事故部位是: 1)脚手架具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现之间没有达到规定的最

小安全距离等。 2)其中机械在架空高压线现房作业时,塔吊大臂的最远端与架空高压电线间的距离小于规定的安全距离。 (2)施工机械楼电造成事故。 1)建筑施工机械要在多个施工现场使用,不停地移动,环境条件较差,带水作业多,如果不保养好,机械往往易漏电。 2)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工程没有按照规范要求做到“三级配电,二级保护”。 3)手持电动工具漏电。 4)电线电缆的绝缘皮老化、破损及接线混乱造成漏电。 5)照明及违章用电。 3.物体打击 (1)高处落物伤害。 (2)费蹦物击伤害。 (3)滚物伤害。 (4)从物料堆上取物时,物料散落、倒塌造成伤害。 4.机械伤害 (1)违章指挥。 1)施工指挥者指派了未经安全培训合格的人员从事机械操作。 2)为赶进度不执行机械保养制度和定机定人责任制度,指挥“歇人不停”。

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分析

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分析 【摘要】文章分析了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的一些因素及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止办法,同时列举了实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工程地质 一、前言 在建筑结构的建造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基和基础工程的质量问题,使建筑物墙体和楼盖开裂影响使用的,有碍观瞻并使人有不安全感觉的,更有甚者使建筑物倒塌的事故,近几年有上升的趋势,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其中地基和基础工程的质量问题,占总事故的确21%。在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人们普遍认为最难驾驭的并不是上部结构,而是该工程的地基和基础工程的问题,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尽管千变万最化,复杂万分,但是在电子计算机得普遍应用,今天,它们基本上都是在设计和施工中可以被预知和掌握。而对于建筑群所在场地的地下土层分布则不然,一般地说,人们只能在设计前通过几个钻孔的土样的试验得知其少数信息,也只能在施工后,槽底的钎探结果了解其表层信息,至于更深层更全面的情况却不能全面的掌握,往往凭经验加以处理,这就产生误差,甚至错误造成对建筑物建成后的损坏,而且,地基基础都是地下隐蔽工程,建筑工程竣工后,难以检查,使用期间出现事故的苗头也不易察觉,一旦发生事故难以补救,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可能是因勘测、设计、构造、制造、安装与使用等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而这些因素中。某些因素引起突发事故。另一些因素可能导致消耗性逐渐发生的事故,从安全上讲,突发事故是危险的。所以,研究并探讨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更具有普遍性。地方性和经验性,对它的分析后得到的经验教训,更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需要不断积累的知识财富。并对地基基础工程事故采取有效的防止措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 二、地基与基础的工程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一)因工程地质勘查中的错误而产生的事故 工程勘察报告要全面反映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预防地基与基础的工程事故,首先对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全面正确的了解,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要搞好工程勘查工作,要根据建筑物场地的特点,建筑物情况合理确定工程勘察目的和任务,勘查工作是设计的重要称序,决不能忽视而不做,也不能随便做而不考虑是否适用。特别是对复杂的、软弱的地基,更应慎重对待。即使对单层的一般性建筑,也不能不做勘查。 事故实例:某市修建的一座库房楼,该库房为两层楼房,平面呈一字型,东西向长47.28m,南北向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试题及答案(密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土中对土颗粒产生浮力作用的是 ( ) A.强结合水 B.弱结合水 C.毛细水 D.重力水 2.评价粘性土软硬状态的物理指标是 ( ) A.含水量 B.孔隙比 C.液性指数 D.内聚力 3.淤泥质土是指 ( ) A.w> w P,e≥1.5的粘性土 B.w> w L,e≥l.5的粘性土 C.w> w P,1.O≤e <1.5的粘性土 D.w> w L,1-O≤e<1.5的粘性土 4.基底附加压力式中d表示 ( ) A.室外基底埋深 B.室内基底埋深 C.天然地面下的基底埋深 D.室内外埋深平均值 5.为了方便比较,评价土的压缩性高低的指标是 ( ) A.a1-2 B.a2-3 D.a2-4 C. a1-3

6.原状土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重塑土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之比称为土的 ( ) A.液化指标 B.强度提高系数 C.固结系数 D.灵敏度 7.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土压力,当在墙高、填土物理力学指标相同条件下,对于三种土压力的大小关系,下列表述哪项是正确的? ( ) A. E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