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一物理练习册答案

上海市高一物理练习册答案
上海市高一物理练习册答案

上海市高一物理练习册答案

上海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物理期末试卷 一、单选题 1.伽利略研究变速运动规律时做了著名的“斜面实验”:他测量了铜球在较小倾角斜面上运动的位移和时间,发现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增大斜面倾角,该规律仍然成立.于是,他外推到倾角为90°的情况,得出结论() 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 B.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C.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惯性 2.从牛顿第一定律可直接演绎得出() A.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 B.质量一定的物体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C.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物体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 3.如图所示,一人站在电梯中的体重计上,随电梯一起运动。下列各种情况中,体重计 的示数最大的() A.电梯匀减速上升,加速度的大小为1.0m/s2 B.电梯匀加速上升,加速度的大小为1.0m/s2 C.电梯匀减速下降,加速度的大小为0.5m/s2 D.电梯匀加速下降,加速度的大小为0.5m/s 2 4.用两条细绳把一个镜框悬挂在墙上,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挂法中,细绳对镜框拉力最小的是() A. B. C. D.

5.某人自河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石子,石子上升到最高点后自由下落经过河水,并陷入河床底部的淤泥中的一段深度。设每一段运动过程受的力都是恒力,表示运动过程的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6.质量均为m的滑块A.斜面体C和滑块B如图所示放置,用力F推滑块A使三者无相对运动地向前加速运动,则各物体所受的合力() A.同样大 C.B最大 7.下图中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正确的是() B.A最大 D.C最大 A. B. C. D.

上海市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直线运动 知识点拨: 1. 质点 用一个只有质量没有形状的几何点来代替物体。这个点叫质点。一个实际的物体能否看作质点处理的两个基本原则:(1)做平动的物体。(2)物体的几何尺寸相对研究的距离可以忽略不计。 2. 位置、路程和位移 (1) 位置:质点在空间所对应的点。 (2) 路程: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它是标量。 (3) 位移:质点运动位置的变化,即运动质点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 向线段。它是矢量。 3. 时刻和时间 (1) 时刻:是时间轴上的一个确定的点。如“3秒末”和“4秒初”就 属于同一时刻。 (2) 时间:是时间轴上的一段间隔,即是时间轴上两个不同的时刻之差。 21t t t =- 4. 平均速度、速度和速率 (1) 平均速度(v ):质点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即v = s t ?? 。它是矢量,它的方向与Δs 的方向相同。在S - t 图中是割线的斜率。 (2) 瞬时速度(v ):当平均速度中的Δt →0时,s t ??趋近一个确定的值。 它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运动方向。在S - t 图中是切线的斜率。 (3) 速率:速度的大小。它是标量。 5. 加速度 描写速度变化的快慢。它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变化所用的时间之比值,即:

a =t v ??。 它是矢量,它的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 方向一致时,质点作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质点作减速运动。 6.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特点:加速度是一个恒量) (1)基本公式: S = t + 12 a t2 = v0 + a t (2)导出公式: ① 2 - v02 = 2 ② S t - a t2 ③ v == 2 t v v + ④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S Ⅱ-S Ⅰ=2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 可导出: - =(M -N) ⑤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⑥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注:无论是匀加速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均有: 2 < 2 ⑦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内的位移之比为: S Ⅰ:S Ⅱ:S Ⅲ:……: = 1:3:5……:(21); 1、 2、3、…… ⑧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 t Ⅰ:t Ⅱ:t Ⅲ:…:=1:( )21-:()23-……(n n --1); 1、2、3、 7. 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

2011第十一届上海市高一物理竞赛试卷及解答

第十一届上海市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竞赛 考生注意:1、本卷满分150分。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计算题要有解题步骤,无过程只有答案不得分。 4、全部答案做在答题纸上。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如右图所示,在足够大的光滑水平面上放有两个质量相等的物块,其中,物块A 连接一个轻弹簧并处于静止状态,物块B 以初速度v 0向着物块A 运动,当物块B 与物块A 上的弹簧发生相互作用时,两物块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若分别用实线和虚线表示物块B 和物块A 的v —t 图像,则两物块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正确的v —t 图像是( ) 2.如图是内燃机排气门工作原理示意图。当内燃 机工作时,凸轮A 转动,带动摇臂B ,摇臂将气门C 压下,气缸内废气被排出。之后,气门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复位,凸轮、摇臂、弹簧协调运作,内燃机得以正常工作。一般内燃机气门弹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使用两个劲度系数不同的弹簧,且两弹簧的劲度系数相差很大。内燃机排气门装置要用两个劲度系数不同的弹簧的正确理由是( ) (A )一个弹簧力量太小,不足以使气门复位, (B )一个弹簧损坏之后另一个弹簧可以继续工作,提高了机器的可靠性, (C )两个弹簧一起使用,可以避免共振, (D )两个弹簧一起使用,增加弹性势能,能够使机器更节能。 3.如图所示,处于同一轨道平面上的三颗人造地球卫星a 、b 、c ,在某一时刻恰好处在同一直线上,关于三颗人造地球卫星在运行速度、所受向心力及向心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大小满足v a <v b <v c , (B )运行周期满足T a >T b >T c , (C )向心加速度大小满足a a >a b >a c , (D )所受向心力大小满足F a >F b >F c 。 4.一架飞机在高空中由西向东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飞行,飞机每隔相同时间空投一个物体,共连续空投了6个物体(空投过程不计空气阻力)。下图是从地面某时刻观察到的6个空投物体的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 5.太阳会向地球放出大量的中微子。但是,实验测定的中微子数目只有理论值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中微子失踪”之谜 一直困扰着科学界。后来科学家发现,由太阳向地球放出的部分中微子会衰变为一个μ子和一个τ子,此项成果是“2001年世界十大科技突破”之一。若中微子在衰变中产生的μ子其速度方向与中微子原运动方向相同,则τ子的运动方向一定( ) (A )与μ子在同一直线上, (B )与μ子不在同一直线上, v 车 车 车 车 (D )

上海市高一上物理知识点

上海市高一上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力 1.1力 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要点: (1)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 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1.2重力 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 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

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 1.3弹力 (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说明:①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有的形变及其微小。 ②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简称形变。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说明:①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 ②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必存在于接触的物体间,作用点为接触点。 ③弹力必须产生在同时形变的两物体间。 ④弹力与弹性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弹力的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几种典型的产生弹力的理想模型: ①轻绳的拉力(张力)方向沿绳收缩的方向。注意杆的不同。 ②点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点与曲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曲面接触点所在切面。 ③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且指向受力物体;球面与球面接触,弹力方向沿两球球心连线方向,且指向受力物体。 (4)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遵循胡克定律F=kx,k是劲度系数,表示弹簧本身的一种属性,k仅与弹簧的材料、粗细、长度有关,而与运动状态、所处位置无关。其他物体的弹力应根据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运动学规律计算。 1.4摩擦力

上海市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直线运动 知识点拨: 1.质点 用一个只有质量没有形状的几何点来代替物体。这个点叫质点。一个实际的物体能否看作质点处理的两个基本原则:(1)做平动的物体。(2)物体的几何尺寸相对研究的距离可以忽略不计。 2.位置、路程和位移 (1) 位置:质点在空间所对应的点。 (2) 路程: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它是标量。 (3) 位移:质点运动位置的变化,即运动质点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它是矢 量。 3.时刻和时间 (1) 时刻:是时间轴上的一个确定的点。如“3秒末”和“4秒初”就属于同一时刻。 (2) 时间:是时间轴上的一段间隔,即是时间轴上两个不同的时刻之差。21t t t =- 4.平均速度、速度和速率 (1) 平均速度(v ):质点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即v = s t ?? 。它是矢量,它的方向与Δs 的方向相同。在S - t 图中是割线的斜率。 (2) 瞬时速度(v ):当平均速度中的Δt →0时, s t ??趋近一个确定的值。它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运动方向。在S - t 图中是切线的斜率。 (3) 速率:速度的大小。它是标量。 5.加速度 描写速度变化的快慢。它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变化所用的时间之比值,即: a = t v ??。 它是矢量,它的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时,质点作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质点作减速运动。

6.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特点:加速度是一个恒量) (1)基本公式: S = v o t + 12 a t 2 v t = v 0 + a t (2)导出公式: ① v t 2 - v 02 = 2aS ② S =v t t - 1 2 a t 2 ③ v =S t =02 t v v + ④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S Ⅱ-S Ⅰ=aT 2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可导出: S M -S N =(M -N)aT 2 ⑤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 t/ 2 =02 t v v +=s t ⑥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S/2 = 注:无论是匀加速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均有: v t/2 < v s/2 ⑦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 S Ⅰ:S Ⅱ:S Ⅲ:……:Sn = 1:3:5……:(2n-1); n=1、2、3、…… ⑧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 t Ⅰ:t Ⅱ:t Ⅲ:…:t n =1:()21-:()23-……(n n --1); n=1、2、3、 7.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 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例如:竖直上抛运动) 注意“刹车陷井”假时间问题:先考虑减速至停的时间。 8.自由落体运动 v v

(完整版)上海市重点中学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海市某重点高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物理期终考试试卷 (满分100分,90分钟完成.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考生注意: 1.全卷共7页,共26题. 2. 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3.第23、24、25、26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而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能得分,有数字计算的问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需要作图的题,请用铅笔和直尺作图,不按要求作答将扣一定分数。 一、单选题 单选题I(本题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中的物理量,都属于矢量的是() A.速度、位移、力B.速度、加速度、温度 C.位移、力、质量D.加速度、时间、路程 2.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放在斜面上时的重力小于放在水平面上时的重力 B.只有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 C.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它的方向指向地球中心 D.在地球上同一地方,一物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所受的重力相同 3.如图所示,天花板上固定一根细绳,绳系一小球,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对绳的拉力使小球发生形变 B.绳子形变后对小球产生拉力 C.小球对绳拉力就是绳对天花板的拉力 D.小球对绳拉力与绳对天花板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4.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速度大的物体不能很快地停下来,是因为物体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 B.静止的火车启动时,速度变化慢,是因为静止的物体惯性大的缘故 C.乒乓球可以被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 D.在宇宙飞船中的物体不存在惯性 5.一个人在沼泽地赤脚行走时,容易下陷,在缓慢下陷时() A.此人对沼泽地地面的压力大于沼泽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 B.此人对沼泽地地面的压力等于沼泽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 C.此人对沼泽地地面的压力小于沼泽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 D.无法确定

上海市高一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圆周运动、万有引力 知识点点拨: 1.圆周运动:质点的运动轨迹是圆或是圆的一部分。 (1)速率不变的是匀速圆周运动。 (2)速率变化的是非匀速圆周运动。 注:圆周运动的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时刻在变化,因此圆周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 2.描写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1)线速度:质点沿圆弧运动的快慢(即瞬时速度)。 大小: t s v = 方向: 圆弧在该点的切线方向。 (2)角速度:质点绕圆心转动的快慢。 t θω= v R ω= (3)周期:质点完成一次圆周运动所用的时间。 22R T v ππ ω == (4)转速:质点1秒内完成圆周运动的次数。 122v n T R ωππ == = 3.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是描写线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大小: 22 2 2222()(2)v a R v R v a R v R n R R T ωωπωωπ======== 方向: 始终指向圆心。 注:匀速圆周运动只有向心加速度而没有切向加速度。而非匀速圆周运动不仅有向心加速度, 还有切向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是改变线速度大小的。 4.向心力:提供向心加速度所需要的力。(向心力是效果力) 大小: v m R m R v m ma F ωω====22 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这组公式对于匀速圆周运动和非匀速圆周运动都适用。 这组公式只适用匀速圆周运动。 ???????

注:对于匀速圆周运动是合外力提供向心力。对于非匀速圆周运动是合外力的法向分力提供 向心力,而切向分力是产生切向加速度的。 5.皮带传动问题解决方法: 结论:1).固定在同一根转轴上的物体转动的角速度相同。 2).传动装置的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6.万有引力定律 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这个吸引力称万有引力。 大小: 122 m m F G r = 方向:两个物体连线上、相吸。 其中2 2 11 /6.6710G -=?牛米千克 称为万有引力恒量,由卡文迪许钮秆测定。 机 械 能 知识点拨: 1.功的概念: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力做功的计算公式: W =FScosθ θ为力与位移之间夹角。 在0 ≤ θ < 900时:W >0 力对物体做正功,此力为动力。反映物体机械能增加。 在θ = 0时:W =0 力对物体不做功。物体机械能不变。 在900 <θ ≤1800时:W < 0 力对物体做负功,即物体克服此力做功,此力为阻力。 反映物体机械能减少。 (2)求功的几条途径: (Ⅰ)利用W =FScosθ求功,此式一般用来求恒力的功,但对于力F 随位移S 变化是一次 函数的,可以用力对位移的算术平均值F 计算功。 (Ⅱ)利用W =P t 求功,此式一般用来求恒功率的功。 (Ⅲ)利用动能定理∑W =ΔE K 求功,此式不仅可求恒力的功, 也可求变力的功。 (Ⅳ)利用示功图(即F —S 图)求功, 示功图

上海市第一至十八届高一物理基础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首届上海市高中基础物理知识竞赛复赛试卷(95) 一单选题(每题5分) 1 如图所示,两板间夹一木块A,向左右两板加压力F时,木块A 静止,若将压力各加大到2F,则木块A所受的摩擦力(??) (A)是原来的2倍,? (B)是原来的4倍, (C)与原来相同,??(D)因摩擦系数未知无法计算。 2 如图所示,质量?初速大小都相同的A、B、C三个小球,在 同一水平面上,A球竖直上抛,B球斜向上抛,抛射角为θ,C球沿倾角 也为θ的光滑斜面上滑,若空气阻力不计,用h A、hB、h C表示三球上 升的最大高度,则???( ??) (A)hA=hB=hC, ?(B)h B=h C<hA, (C)h A=h C>h B,?(D)h A>h B和hC。 3 如图所示,小球被两根细线BA和AC拉住,BA在水平方向,C A跟竖直方向成θ角,此时CA上的拉力为F1,现将BA剪断,小球开始摆动,当小球返回A点时CA上拉力为F2,则F2/F1为(??) (A)sin2θ,(B)cos2θ,??(C)tg θ,??(D)1。 4 如图所示,用力F推三个搁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P、Q、 R,使这三个物体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Q的质量为2 Kg,P和 Q之间的作用力为6N,Q和R之间的作用力为4 N,那么R的质量 是????(??) (A)2 Kg, ?(B)3Kg, ?(C)4Kg,??(D)5Kg。 5 有两个相同小球A、B分别拴在细绳的两端,绳子穿过 一根光滑管子,B球在水平面上作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A球静 止不动,则???( ??) (A)B球受到绳的拉力等于A球受到绳的拉力, (B)若A球静止在较高位置时,B球角速度较小, (C)若A球静止在较低位置时,B球角速度较小, (D)B球角速度改变时,A球可以不升高也不降低。 6如图所示,G1=50 N,G2=30 N,F1=50 N,F2=30 N,设在图中物体的加速度左图为a1,中图为a2,右图为a3,则它 们的大小关系是???(??) (A)a1>a2>a3,??(B)a2>a3>a1, (C)a1<a2a1>a3。 7 两质量相等的小球A和B,A球挂在一根长为L的细绳O’ A上,B球挂在橡皮绳O’B上,现将两球都拉到如图的水平位置上,让 两绳均拉直(此时橡皮绳为原长),然后无初速释放,当两球通过最 低点O时,橡皮绳与细绳等长,小球A和B速度分别为v A和v B,那么????(??) (A)重力对小球A、B所作的功不相等, (B)在O点时v A>v B, (C)在O点时v A=v B, (D)在O点时v A<v B。 v0 C

上海市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共3套)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物理期终试卷 g =10m/s 2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分,每小题2分) 1.关于两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正确的说法是( ) (A )角速度大的线速度一定大 (B )角速度相等,线速度一定也相等 (C )半径大的线速度一定大 (D ) 周期相等,角速度一定相等 2、一个做机械振动的物体,由平衡位置向最大位移处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位移逐渐变大 (B )物体的速度逐渐变大 (C ) 物体的回复力逐渐变小 (D )物体的周期逐渐变小 3、物体从某一高处自由落下,在下落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功率:( ) (A) 恒定不变 (B) 越来越大 (C) 越来越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4、如图所示,物体m 沿不同的路径Ⅰ和Ⅱ从A 滑到B ,关于重力所做的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沿路径Ⅰ和Ⅱ重力做功一样大 (B) 沿路径Ⅱ重力做功较大 (C) 沿路径Ⅰ重力做功较大 (D) 条件不足不能判断 5、如图所示,呈水平状态的弹性绳,右端在竖直方向上做周期为0.4s 的振动,设t =0时右端开始向上振动[图(a )],则在t =0.5s 时刻绳上的波形可能是图(b )中的( )。 6、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为L 的轻绳悬挂于天花板上的O 点,小球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从平衡位置P 很慢地移动到Q 点,则在此过 程中力F 所做的功为:(提示:F 是变力) ( ) A.mgLcosθ. B.mgL(1-cosθ). C.FLsinθ. D.FL(1-cosθ) 7、下列数据中可以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一组数据是:( ) (A)水的密度和水的摩尔质量 (B)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体积 A B θ

上海市高一上物理知识点

【 上海市高一上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力 力 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要点: (1)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 (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 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重力 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 :

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 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 弹力 (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说明:①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有的形变及其微小。[ ②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简称形变。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说明:①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 ②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必存在于接触的物体间,作用点为接触点。 ③弹力必须产生在同时形变的两物体间。 ④弹力与弹性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弹力的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几种典型的产生弹力的理想模型: …

上海市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共3套)

上海市高一第一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60 分钟 (注意:本卷 g 取 10 m/s 2)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25,每题2分,26-35每题3分,共80分) 1. 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 A.质量 B.速度 C.时间 D.路程 2.物理学中引入“质点”的概念,从科学方法来说,属于( ) A.控制变量法 B.观察、实验法 C.建立模型法 D.等效替代法 3.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移就是路程。 B.位移大小永远不等于路程。 C.位移是标量,而路程是矢量,有大小有方向。 D.若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4.下列各s-t 或v-t 图中,表示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5.下列各位移-时间图像中,对实际运动的物体,不可能的是( ) 6.2006年7月12日,中国选手刘翔在2006年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以12.88秒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打破了沉睡了13年之久、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创造的12.91的世界记录。如果测定刘翔起跑时的速度为8.5m/s ,到达终点时速度为10.2m/s ,那么刘翔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9.27m/s B.9.35 m/s C.8.54m/s D.10.2m/s 7.有关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说法正确的是( ) A.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B.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平均速度与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只是大小相等。 C.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D.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就是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8.骑自行车的人沿着斜坡下行做变速运动,第1S 内通过1m ,第2s 内通过2m ,第3s 内通过3m ,第4S 内通过4m 。则些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2S 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 B.第2S 末的瞬时速度为2 m/s 。 C.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2m/s 。 D.前3S 内的平均速度为3m/s 。 9.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位置变化的大小,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大小; B.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A B C D

上海市重点高中 高一物理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上海市重点高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物理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其中第1-6题为单选题,第7、8题为多选题) 1、在研究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的作用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 ) (A )理想实验法 (B )建立物理模型法 (C )控制变量法 (D )等效替代法 2、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能不是同种性质的力; (B)地球对人的作用力和人对地球的作用力是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的; (C)一个力的作用力和它的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D)汽车牵引拖车前进,当车加速时,汽车对拖车的作用力大于拖车对汽车的作用力; 3、从牛顿第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当我们用一个很小的水平力去推很重的桌子时,却推不动它,这是因为( ) (A)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于静止的物体; (B)根据和m F a = 和t v a ??=判断,加速度很小,速度变化很小,眼睛不易觉察到; (C)推力小于阻力,加速度是负值; (D)桌子受到的合力等于零,加速度等于零; 4、如图所示,用一根细线和一根轻直杆组成三角支架,绳的一端绕在手指上,杆的一端顶在掌心,当在A 处挂上重物后,绳与杆对手均有作用力,对这两个力的方向判断正确的是( ) 5、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倾斜角度都相同,球的质量都是m ,分别用不同方向的细线拉住,使球处于静止。在下列四种情况中,球对斜面压力最大的是( ) 6、如图所示,人站在自动扶梯上随自动扶梯匀速斜向上运动,如果

不计空气阻力,则人受到的力() (A)1个(B)2个(C)3个(D)4个 7、(多选)在电梯地面上放一物体,关于超重、失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电梯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B)当电梯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C)当电梯向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D)当电梯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8、(多选)质量为m的物体在恒定合力F作用下,在时间t内由静止开始运动了距离s,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物体在2F力作用下,在时间t内运动了2s距离; (B)该物体的质量为m/2时,仍在力F作用下,在时间t内运动了2s距离; (C)若保持m、F不变,在时间2t内运动了2s距离; (D)该物体在2F力作用下,在时间2t内运动了4s距离。 二、填空题 9、对“落体运动快慢”、“力与物体运动关系”等问题,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请完成下表。 10、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3s内的位移为5m,则其加速度为,在第5s内的位移是。 11、一艘在太空直线飞行的宇宙飞船,开动推进器后,受到的推力大小是900N,开动3s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大小为0.9m/s,飞船的加速度大小为,飞船的质量为。 12、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由 图像可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大 小为m/s,最大加速度大小为m/s2, 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是m。 13、一物体在空气中由静止下落,若物体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它的速度平方成正比, 即f=kv2。已知当物体的速度达到40m/s后就匀速下落,此时空气阻力重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当它的速度为10m/s时,则物体下落的加速度为。 14、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力F随时间t的关系和物块速度v随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取g=10m/s2。则由图像可以求得物块的质量m为,物块与 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

上海市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中小学课外辅导专家 直线运动 知识点拨: 1.质点 用一个只有质量没有形状的几何点来代替物体。这个点叫质点。一个实际的物体能否看作质点处理的两个基本原则:(1)做平动的物体。(2)物体的几何尺寸相对研究的距离可以忽略不计。 2.位置、路程和位移 (1) 位置:质点在空间所对应的点。 (2) 路程: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它是标量。 (3) 位移:质点运动位置的变化,即运动质点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它是矢 量。 3.时刻和时间 (1) 时刻:是时间轴上的一个确定的点。如“3秒末”和“4秒初”就属于同一时刻。 (2) 时间:是时间轴上的一段间隔,即是时间轴上两个不同的时刻之差。21t t t =- 4.平均速度、速度和速率 (1) 平均速度(v ):质点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即v = s t ?? 。它是矢量,它的方向与Δs 的方向相同。在S - t 图中是割线的斜率。 (2) 瞬时速度(v ):当平均速度中的Δt →0时, s t ??趋近一个确定的值。它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运动方向。在S - t 图中是切线的斜率。 (3) 速率:速度的大小。它是标量。 5.加速度 描写速度变化的快慢。它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变化所用的时间之比值,即: a = t v ??。 它是矢量,它的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时,质

中小学课外辅导专家 点作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质点作减速运动。 6.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特点:加速度是一个恒量) (1)基本公式: S = v o t + 12 a t 2 v t = v 0 + a t (2)导出公式: ① v t 2 - v 02 = 2aS ② S =v t t - 1 2 a t 2 ③ v =S t =02 t v v + ④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S Ⅱ-S Ⅰ=aT 2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可导出: S M -S N =(M -N)aT 2 ⑤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 t/ 2 =02 t v v +=s t ⑥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S/2 = 注:无论是匀加速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均有: v t/2 < v s/2 ⑦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 S Ⅰ:S Ⅱ:S Ⅲ:……:Sn = 1:3:5……:(2n-1); n=1、2、3、…… ⑧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 t Ⅰ:t Ⅱ:t Ⅲ:…:t n =1:()21-:()23-……(n n --1); n=1、2、3、 7.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 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例如:竖直上抛运动) v v

上海市上海中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期中试卷

上海中学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试题 班学号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1至8题每小题3分,9至12题每小题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拳头击打棉花,拳头不感到疼痛,说明棉花对拳头没有作用力 B.摩擦力总是和压力成正比 C.重力的方向总是与支持重物的支持面垂直 D.不接触的两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2.某人沿着半径为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75圈时,他的( ) 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5πR B.路程为3.5πR,位移的大小为√2R C.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2R D.路程为0.5πR,位移的大小为√2R 3.在看米赛跑中某运动员的成绩是10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运动员起跑时的速度一定是10m/s B.该运动员经过50m处的速度一定是10m/s C.该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一定是10m/s D.该过程该运动员一定有速度大于10m/s的瞬时 4.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与时间成正比 B.匀减速直线运动就是加速度为负值的运动 C.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D.速度先减小再增大的运动一定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5.某飞机(见图a)起落架结构如简图b所示。当驱动杆甲转动时,通过杆上螺纹带动连杆乙,实现轮子的收放。忽略轮子所受的阻力。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飞机在跑道起飞阶段,轮子受到的合力为零 B.飞机沿直线匀速飞行时,连杆乙、丙对轮子的合力为零 C.飞机沿直线匀速飞行时,连杆乙、丙对轮子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 D.飞机沿直线匀速飞行时,连杆乙、丙对轮子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下 6.如图所示,三个小球放在固定的倾斜挡板上,挡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每个小球的质量均为m,墙面和挡板均光滑,则墙壁对最左端小球的弹力大小为( ) mg A.√3 3 B√3mg C.2√3mg D.3√3mg 7.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质量为M的斜面上,斜面体放水平粗糙的地面上,m、M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当在物体m上施加一斜向下的力,且这个力的大小由0增加到F时,m和M都仍保持静止状态,对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斜面体对m的支持力不变 B.物体m受到的摩擦力始终变小 C.地面受到的压力不变 D.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增大 8如图所示,作用于O点的三个力平衡,设其中一个力大小为F1,沿-y方向,大小未知的力F2与+x方向夹角为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F3只能在第二象限 B.力F3只能在第三象限 C.力F3与F2的夹角越小,则F3与F2的合力越小

上海市高一上物理知识点

上海市高一上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力力 定艾: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要点: (1)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E有受力物体 〉 (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 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重力 定Sl: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二mg 说明:①在地球表而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 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I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 弹力 (1)形变:物体的形状致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说明:①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有的形变及其微小。 ( ②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简称形变。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说明:①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 ②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必存在于接触的物体间,作用点为接触点。 ③弹力必须产生在同时形变的两物体间。 ④弹力与弹性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弹力的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几种典型的产生弹力的理想模型: ①轻绳的拉力(张力)方向沿绳收缩的方向。注意杆的不同。 ②点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点与曲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曲面接触点所在切面。 ③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且指向受力物体:球面与球面接触,弹力方向沿两球球心连线方向,且指向受力物体。 (4)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內遵循胡克定律F=kx, k是劲度系数,表示弹簧本身的一种属性,k仅与弹簧的材料、粗细、长度有关,而与运动状态、所处位置无关。其他物

高中物理教材目录(沪科版)

高中物理目录 必修一 开篇激动人心的万千体验 1、物理学——理性的追求 2、物理学——人类文明的 3、学物理——探究求真 第一章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 1、走近运动 2、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 3、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 4、怎样描述速度变化的快 第二章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 2、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4、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 第三章力与相互作用 1、牛顿第三定律 2、形变的力 3、摩擦力 4、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第四章怎样求合力与分力 1、怎样求合力 2、怎样分解力 3、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 第五章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1、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二定律 3、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 4、超重和失重 必修二 第一章怎样研究抛体运动 1、飞机投弹和运动的合成 2、平抛运动的规律 3、研究斜抛运动 第二章研究圆周运动 1、怎样描述圆周运动 2、怎样研究匀速圆周运动 3、圆周运动的案例分析 4、研究离心现象及应用 第三章动能的变化与机械功 1、探究动能变化跟功的关 2、动能定理的案例分析 3、研究功与功率 第四章能量守恒与可持续发展 1、势能的变化与机械功 2、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 3、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1、从托勒密到开普勒 2、万有引力定律是怎样发 3、万有引力定律的案例分 4、飞出地球去 第六章经典力学与现代物理1、经典力学的巨大成就和

2、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3、爱因斯坦心目中的宇宙 4、微观世界与量子论 选修1-1 第一章从富兰克林到库仑1.1从闪电谈起 1.2电学中的第一个定律 1.3物质的又一种形态 1.4静电与生活 第二章打开电磁联系的大门2.1提示电磁联系的第一 2.2安培力与磁感应强度 2.3改写通信史的发明— 2.4电子束编转的奥秘 第三章划时代的发现 3.1法拉第的探索 3.2一条来之不易的规律 3.3发电机与电动机 3.4电能与社会 3.5伟大的丰碑——麦克 第四章电磁波与现代通信4.1电磁波的发现 4.2无线电波与现代通信 4.3信息的获取——传感 第五章走进现代化家庭 5.1客厅里的精彩 5.2厨房里的革命 5.3现代化家庭选修1-2 第一章人类对热现象的探索1.1关于热本质的争议 1.2走进分子世界 1.3研究分子运动的新方 第二章热力学定律和能量守恒2.1揭开温度与内能之迷 2.2热力学第一定律 2.3伟大的守恒定律 2.4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三章热机和第一次工业革命3.1一项推动大生产的发 3.2蒸汽机与社会发展 3.3热机发展之路 第四章热与生活 4.1内能的利用 4.2营造一个四季如春的 4.3打开太阳能的宝库 第五章电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5.1怎样将电能输送到千 5.2辉煌的电气化时代 5.3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六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6.1神秘的射线 6.2一把双刃剑——放射 6.3核反应与核能 6.4重核裂变 6.5轻核聚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