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穿越相关规范标准

管道穿越相关规范标准
管道穿越相关规范标准

管道穿越相关规范

侯振海整理

2016年8月

《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50350

埋地管线的敷设深度(自然地面至管顶)应根据岩线地形、地面荷载情况、保湿及稳定性要求等综合考虑确定,但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

GB 50423-2007

原油和天然气输送管道穿跨越工程设计规

范穿越工程

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83-93

原油、天然气长输管道与铁路相互关系的

若干规定

第三条在油、气管道或铁路选线设计时,应避免交叉。如需交叉时,宜采用垂直交叉,特殊情况需要斜交时,夹角不宜小于45°。

第四条油、气管道与铁路相互交叉,其位置宜选在铁路区间路堤段和管道站间的直线段。

油、气管道与铁路不应在站场、既有桥涵、道口等建筑物和设备下相互交叉。如遇特殊情况需要交叉时,对管道和铁路设备必须采取特别防护措施。

管道严禁在铁路编组站、大型客站、隧道、变电所下穿越。

第五条油、气管道与铁路相互交叉,为确保铁路及输油、气安全和便于维修养护,交叉处宜修建专用桥涵,使油、气管道从中通过,或采用套管防护从地面下通过。

第六条油、气管道需跨越铁路时,管道应有可靠的防护措施,其建筑物底至轨顶距离,蒸气或内燃机车牵引地段,不得小于6.0m;电力机车牵引(含电气化规划铁路)地段,区间内不得小于11.1m。

铁路桥梁跨越油、气管道时,其梁底至桥下自然地面距离不得小于2.0m。

第七条铁路下油、气管道所用之套管(钢或钢筋混疑土套管)、涵洞等防护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套管之内径应大于输送管外径100~300mm,钢筋混凝土套管最小内径不应小于1m;涵洞孔径视通过输送管直径而定,涵洞内自顶点至自然地面高度应为1.8m,涵宽应为D+2.5m(D为输送管外径值,含防护层)。若遇特殊情况,函洞净空不符合上述尺寸时,双方应通过协商解决。

套管长度,当穿过铁路路堤时,套管应长出路堤坡脚护道不小于2m;当穿过路堑时,应长出路堑顶不小于5m,并不得影响铁路排水设施的良好使用。

2.套管埋置深度,自套管顶至路肩不应小于1.7m,并至自然地面不应小于1m。

涵洞埋置深度应按铁道部现行的《铁路桥涵设计规范》,通过设计确定。

3.套管或涵洞均应满足强度、稳定性及耐久性要求。

第十二条凡铁路与天然气管道相互交叉,采用套管防护时,应在套管两端加以封堵,以保证管间空间的密封性。在套管一端,应预先引出一个排气管,排气管至最近铁路中心线水平距离不得小于20m。排气管端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1.5m(详见附图2)。

第十九条先有管道后修建铁路,其铁路与管道交叉所需工程费用,应由铁路部门承担。

先有铁路后敷设管道,其管道与铁路交叉所需工程费用,应由石油部门承担。

管道与铁路同时施工时,应按所属产权承担所需工程费用。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03

关于处理石油管道和天气然气管道与公路

相互关系的若干规定

二、在现有公路两侧敷设油、气管道,或在现有油、气管道附近新(改)建公路时,油、气管道的中心线与公路用地范围(注)边线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⒈对于石油管道,安全距离不应小于10米。

⒉对于天然气管道,安全距离不应小于20米。

⒊在县、社公路或受地形限制地段,上述安全距离可适当减小;在地形困难的个别地段,最小不应小于1米。

对于地形特殊困难,确实难以达到上述规定的局部地段,在对管道采取加强保护措施后,管道可埋设在公路路肩边线以外的公路用地范围内。新(改)建公路路基必要时也可填压管道两侧的防护带范围,但其填压长度不应超过100米。

三、油、气管道与公路应尽量减少交叉,如必须交叉时:

⒈一般采取垂直交叉,从公路路基下穿越。如必须斜交,斜交角不宜小于60度;在特殊情况下,不应小于45度。在山区因受地形限制的个别地段,斜交角最小不应小于30度。

⒉管道在公路路基下穿越(或路基填压管道)时,管道(或套管)顶面距公路路面顶面不应小于1.0米,距公路边沟底面不宜小于0.5米。同时还应结合石油部门有关管道穿越公路的技术规定,对管道采取相应的加强或保护措施。

四、油、气管道与公路桥、涵和渡口的关系:

⒈油、气管道穿、跨越河流时,管道距大桥或渡口的距离,不应小于100米;距中桥不应小于50米。

在现有水下管线上下游新建公路桥梁时,大、中桥距水下管线不应小于100米。

对小桥、涵洞应符合本规定第二条1、2项的规定。

⒉油、气管道如在公路桥梁上游附近跨越河流时,其跨越构造物的设计洪水频率标准不应低于下游公路桥梁的设计洪水频率标准;如采用支架跨越,应采取加强措施。在现有跨河管道上游附近修建公路桥梁时,交通部门也应本此原则,确定设计洪水频率和加固桥梁结构。

⒊石油管道如需在现有公路桥梁上跨越河流或与公路桥梁结合修建时,双方应根据桥梁和管道的结构类型、承载能力和技术状况协商确定。

天然气管道不得利用公路桥梁跨越河流。

⒋公路渡船不得在水下管线附近抛锚。

⒌油、气管道不得通过公路隧道。

⒍在穿河管道附近新建桥梁时,施工机具不应进入管道的防护带内。

压力管道安装记录文本表格模板

压力管道安装资料表格 **************

压力管道安装资料表格目录 1、交工资料目录 2、图纸会审记录 3、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洽商记录汇总表 4、设计变更(洽商)记录 5、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部审批表 6、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报审表 7、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8、告知书 9、开工报告 10、安装施工日志 11、工作联系单 12、竣工通知书 13、工程竣工验收证书 14、工程质量回访单 15、工程定位放线记录汇总表 16、定位放线记录 17、建筑安装工程设备、成品、半成品材料合格汇总表 18、设备(开箱)进场验收记录 19、材料、成品、半成品验收记录 20、合格证贴条 21、复印件(或抄件)贴条 22、阀门(清洗)试验记录 23、高压管件检验录 24、高压弯管加记录 25、高压管螺纹加记录 26、管道安装记录 27、弹簧管架安装记录 28、管架安装记录 29、管段冷紧记录 30、流量检测元件安装记录 31、管道热伸长记录

32、管道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3、水、气压试验记录 34、管道设备冲洗记录 35、采暖系统调试记录 36、安全阀调整记录 37、伸缩制作安装记录 38、工序交接记录 39、设备基础复检记录 40、设备基础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1、设备单机试运转记录 42、安全附件安装检查记录 43、防腐施工记录 44、绝热施工记录 45、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46、施工现场管理检查记录 47、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 48、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记录 49、分部(子分部)工程安全和功能检查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 记录 50、分部(子分部)工程观感检查记录 51、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52、室外供热管道及配件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53、工艺管道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54、换热站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55、施工检查记录 56、探伤委托单 57、射线探伤报告 58、超声波探伤报告(一)(二) 59、磁粉探伤报告 60、渗透检测报告 61、焊缝代(割)样综合检验报告 62、X射线拍片原始记录单 63、拉伸试验报告

2021年油气管道安全保护距离摘要

油气管道安全保护距离摘要 欧阳光明(2021.03.07) 2012年2月

*欧阳光明*创编2021.03.07 目录 一、油气站场与建筑物、企业、交通线等安全距离1 二、油气管道与建(构)筑物的最小间距2 三、油气管道与其他管道、地下电缆敷设安全间距3 四、油气管道与架空送电线路平行的安全间距5 五、油气管道与交流接地体的安全距离6 六、油气管道与铁路安全间距7 七、油气管道与公路的安全间距8 八、油气管道穿越与其他工程安全间距9 九、油气管道跨越与其他工程安全间距10 附录111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11 附录214 技术规范(供参考)14

*欧阳光明*创编2021.03.07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 “第三十一条:在管道线路中心线两侧和管道法第五十八条第一项所列管道附属设施周边修建下列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物、构筑物与管道线路和管道附属设施的距离应当符合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 一、油气站场与建筑物、企业、交通线等安全距离 国内现状: GB50183《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对石油天然气站场(管道附属设施)与周围居民居住区(建筑物、构筑物)、相邻厂矿企业、交通线(铁路、公路、电力线路)等的防火间距,见表1.1(标准中表4.0.4)所示。根据GB50183的规定,输油气管道站场均属于五级站场。放空管按可能携带可燃液体的火炬间距减少50%。 表1.1石油天然气站场区域布置防火间距(m) 等作业需向县级以上管道保护主管部门申请,而GB50183《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对爆炸作业场地(如采石场)的防火间距规定为300米,距离偏短。 《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第十八条规定,除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立的为车辆补充燃料的场所、设施外,在(1)公路用地外缘起向外100米;(2) 公路渡口和中型以上公路桥梁周围200米;(3)公路隧道上方和洞口外100米,禁止设立生产、储存、销售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和设施。虽没有明文规定不许禁止埋设油气管道,但油气站场(尤其是首末站)属于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应执行《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的规定,GB50183与《公路安

管道穿越相关规范

管道穿越相关规范 侯振海整理 2016年8月

《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50350 5.1.2埋地管线的敷设深度(自然地面至管顶)应根据岩线地形、地面荷载情况、保湿及稳定性要求等综合考虑确定,但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 GB 50423-2007

原油和天然气输送管道穿跨越工程设计规 范穿越工程

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83-93

原油、天然气长输管道与铁路相互关系的 若干规定 第三条在油、气管道或铁路选线设计时,应避免交叉。如需交叉时,宜采用垂直交叉,特殊情况需要斜交时,夹角不宜小于45°。 第四条油、气管道与铁路相互交叉,其位置宜选在铁路区间路堤段和管道站间的直线段。 油、气管道与铁路不应在站场、既有桥涵、道口等建筑物和设备下相互交叉。如遇特殊情况需要交叉时,对管道和铁路设备必须采取特别防护措施。 管道严禁在铁路编组站、大型客站、隧道、变电所下穿越。 第五条油、气管道与铁路相互交叉,为确保铁路及输油、气安全和便于维修养护,交叉处宜修建专用桥涵,使油、气管道从中通过,或采用套管防护从地面下通过。 第六条油、气管道需跨越铁路时,管道应有可靠的防护措施,其建筑物底至轨顶距离,蒸气或内燃机车牵引地段,不得小于6.0m;电力机车牵引(含电气化规划铁路)地段,区间内不得小于11.1m。 铁路桥梁跨越油、气管道时,其梁底至桥下自然地面距离不得小于2.0m。 第七条铁路下油、气管道所用之套管(钢或钢筋混疑土套管)、涵洞等防护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套管之内径应大于输送管外径100~300mm,钢筋混凝土套管最小内径不应小于1m;涵洞孔径视通过输送管直径而定,涵洞内自顶点至自然地面高度应为1.8m,涵宽应为D+2.5m(D为输送管外径值,含防护层)。若遇特殊情况,函洞净空不符合上述尺寸时,双方应通过协商解决。 套管长度,当穿过铁路路堤时,套管应长出路堤坡脚护道不小于2m;当穿过路堑时,应长出路堑顶不小于5m,并不得影响铁路排水设施的良好使用。 2.套管埋置深度,自套管顶至路肩不应小于1.7m,并至自然地面不应小于1m。 涵洞埋置深度应按铁道部现行的《铁路桥涵设计规范》,通过设计确定。 3.套管或涵洞均应满足强度、稳定性及耐久性要求。 第十二条凡铁路与天然气管道相互交叉,采用套管防护时,应在套管两端加以封堵,以保证管间空间的密封性。在套管一端,应预先引出一个排气管,排气管至最近铁路中心线水平距离不得小于20m。排气管端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1.5m(详见附图2)。 第十九条先有管道后修建铁路,其铁路与管道交叉所需工程费用,应由铁路部门承担。 先有铁路后敷设管道,其管道与铁路交叉所需工程费用,应由石油部门承担。 管道与铁路同时施工时,应按所属产权承担所需工程费用。

管道穿越相关规范

管道穿越相关规范 杨宏伟整理 2010年8月

《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50350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 GB 50423-2007

原油和天然气输送管道穿跨越工程设计规 范穿越工程

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83-93

原油、天然气长输管道与铁路相互关系的 若干规定 第三条在油、气管道或铁路选线设计时,应避免交叉。如需交叉时,宜采用垂直交叉,特殊情况需要斜交时,夹角不宜小于45°。 第四条油、气管道与铁路相互交叉,其位置宜选在铁路区间路堤段和管道站间的直线段。 油、气管道与铁路不应在站场、既有桥涵、道口等建筑物和设备下相互交叉。如遇特殊情况需要交叉时,对管道和铁路设备必须采取特别防护措施。 管道严禁在铁路编组站、大型客站、隧道、变电所下穿越。 第五条油、气管道与铁路相互交叉,为确保铁路及输油、气安全和便于维修养护,交叉处宜修建专用桥涵,使油、气管道从中通过,或采用套管防护从地面下通过。 第六条油、气管道需跨越铁路时,管道应有可靠的防护措施,其建筑物底至轨顶距离,蒸气或内燃机车牵引地段,不得小于6.0m;电力机车牵引(含电气化规划铁路)地段,区间内不得小于11.1m。 铁路桥梁跨越油、气管道时,其梁底至桥下自然地面距离不得小于2.0m。 第七条铁路下油、气管道所用之套管(钢或钢筋混疑土套管)、涵洞等防护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套管之内径应大于输送管外径100~300mm,钢筋混凝土套管最小内径不应小于1m;涵洞孔径视通过输送管直径而定,涵洞内自顶点至自然地面高度应为1.8m,涵宽应为D+2.5m(D为输送管外径值,含防护层)。若遇特殊情况,函洞净空不符合上述尺寸时,双方应通过协商解决。 套管长度,当穿过铁路路堤时,套管应长出路堤坡脚护道不小于2m;当穿过路堑时,应长出路堑顶不小于5m,并不得影响铁路排水设施的良好使用。 2.套管埋置深度,自套管顶至路肩不应小于1.7m,并至自然地面不应小于1m。 涵洞埋置深度应按铁道部现行的《铁路桥涵设计规范》,通过设计确定。 3.套管或涵洞均应满足强度、稳定性及耐久性要求。 第十二条凡铁路与天然气管道相互交叉,采用套管防护时,应在套管两端加以封堵,以保证管间空间的密封性。在套管一端,应预先引出一个排气管,排气管至最近铁路中心线水平距离不得小于20m。排气管端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1.5m(详见附图2)。 第十九条先有管道后修建铁路,其铁路与管道交叉所需工程费用,应由铁路部门承担。 先有铁路后敷设管道,其管道与铁路交叉所需工程费用,应由石油部门承担。 管道与铁路同时施工时,应按所属产权承担所需工程费用。

关注油气管道安全管理示范文本

关注油气管道安全管理示 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关注油气管道安全管理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近年来,我国有关中央企业在陆上石油、成品油和天 然气管道(以下简称油气管道)管理方面不断落实安全生 产主体责任,深入排查治理隐患。同时,在不断学习国际 先进经验、借鉴经实践验证的成熟管理方法基础上,积极 开展油气管道运行保障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为油气管 道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在体制机制建设上,有关中央企业按照《石油天然气 管道保护法》《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法》以及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建立了油 气管道配套管理、咨询机构,健全了管理机制,并将国家 法律法规标准与企业本身管理制度、技术要求等进行融 合,形成了适合企业自身实际的管理体制机制。

在安全意识培养上,有关中央企业通过确保全员培训教育,全面提高员工安全行为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员工共同认可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增强员工对生产过程的主观责任意识,接受员工的监督,营造自我约束、自主管理和团队管理的安全文化氛围。 在推进科技进步上,有关中央企业针对国内油气管道的情况,初步提出了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探索了事故的预防性管理方法,搭建了管理体系框架,提升了管道风险防控和现场处置能力,研究探索了一系列安全技术,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推广应用,为保障管道安全高效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加强日常管理上,有关中央企业在重点防护管线或管段(人口密集区、打孔盗油频发段、地质灾害频发段、防恐重点部位、老原油管道)加强油气管道巡护,对部分因运行日久造成腐蚀老化等现象的老旧管道进行了更新改

Q SY 65.1-2010 油气管道安全生产检查规范 第1部分 安全生产管理检查通则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65.1—2010 油气管道安全生产检查规范第1部分:安全生产管理检查通则 Safety inspection code for oil and gas pipelines— Part 1:General inspection rules for safety management 2010-04-02发布2010-06-01实施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65.1—2010 目次 前言 (Ⅱ)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检查内容及标准 (1) 3.1 安全管理组织和制度 (1) 3.2 危害识别、评价和控制 (1) 3.3 特种设备管理 (2) 3.4 锁定管理 (2) 3.5 作业许可管理 (2) 3.6 安全培训 (4) 3.7 交通安全管理 (4) 3.8 承包商安全管理 (4) 3.9 应急管理 (5) 3.10 管道维抢修管理 (5) 3.11 防汛管理 (5) 3.12 管道管理 (5) 3.13 劳动保护管理 (6) 3.14 事故管理 (6) 3.15 职业健康管理 (7) 3.16 HSE信息系统管理 (7) 3.17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管理 (7) I

Q/SY 65.1—2010 II 前言 Q/SY 65《油气管道安全生产检查规范》是对Q/SY 65—2007《原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生产检查规 范》的修订。 Q/SY 65《油气管道安全生产检查规范》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安全生产管理检查通则; ——第2部分:原油成品油管道; ——第3部分:天然气管道。 本部分为Q/SY 65的第1部分。 本部分是对油气管道安全生产检查中共性的内容进行归纳,同时结合近年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要求,增加相应检查内容,总结提炼后形成的。与Q/SY 65—200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危害识别、评价和控制”的内容; ——增加了“特种设备管理”的内容; ——增加了“锁定管理”的内容; ——增加了“作业许可管理”的内容; ——增加了“安全培训”的内容; ——增加了“交通安全管理”的内容; ——增加了“承包商安全管理”的内容; ——增加了“应急管理”的内容; ——增加了“HSE信息系统管理”的内容。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天然气与管道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苏奇、闫啸、刘锴、郭晓瑛、宋兆勇、张彦敏、白杨。

原油和天然气管道穿越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石油天然气管道穿越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文件 1 总则 2 管线防腐、组装焊接、试压及通球 3河底管沟开挖 3.1 测量放线 3.2导流和截流开挖管沟 3.3 水下开挖管沟 3.4 爆破成沟 3.5

7.4 8定向钻机穿越 8.1一般规定 8.2测量放线 8.3 钻机安装和调试 8.4 泥浆配制 8.5导向孔钻进和管线回拖 8.6 穿越管段施工 9工程验收 附录A爆破参数概念 附录B 爆破参数选择及举例 附录C地质钻探要求 附录D泥浆粘度值表 附录E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件说明 附件 制定说明 1 总一则 2 管线防腐、组装焊接、试压及通球 3河底管沟开挖

3.1 测量放线 3.2导流和截流开挖管沟

3.3 水下开挖管沟 3.4 爆破成沟 3.5河底管沟几何尺寸和质量要求 7.1 一般规定 8.3 钻机安装和调试 8.4 泥浆配制 8.5导向孔钻进和管线回拖 8.6 穿越管段施工 9 工程验收

1总贝U 1.0.1 为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的施工及验收,其他管道穿越工程可参照执 行。 1.0.3 穿越工程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有关标准。 1.0.4 穿越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应报送对被穿越河流、铁路、公路和其他设施有管辖 权的部门认可后方可施工。 1.0.5 引用标准: GBJ 201 -83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YJ 4001 -90 长输管道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管线防腐、组装焊接、试压及通球 2.0.1 穿越管段防腐所用的材料、结构等级以及涂层厚度应符合设汁规定,具体施工要求 应符合现行行业防腐标准的有关规定。 2.0.2 穿越管段的焊接质量应严格控制,其射线探伤比例及合格级别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 无规定时,环形焊缝应100%进行射线检查,其合格级别应不低于干线探伤合格级别。 2.0.3 穿越管段环形焊缝探伤检验合格后,应单独进行一次耐压试验;其强度试压日刊可不得 少于4h,严密性试压时间不得少于8h。试压方法及具体要求应符合SYJ 4001-90第十章 有关规定。当穿越管段与全线联通后,再进行一次严密性试验。 2.0.4 穿越工程所用的材料和管道的防腐、组装焊接,试压及通球,除应符合本章 2.0.1 ,2.0.2 ,2.0.3 条规定外,还应符合SYJ 4001--90 的规定。 3.1 测量放线 3.1.1根据施工图设计,引相对坐标点和相对标高,测量管沟中心线、管沟底标高和沟宽。其管沟中心线、沟底标高和沟宽应符合设计要求。 3.1.2应按施工声案确定导流沟、截水坝、发送道、牵引道的位置和几何尺寸,,并应进行施 工场地平面布置: 3.3水下开挖管沟 3.3.1对河床土壤松软、水流速度小、回淤量小的河流,宜采用绞吸式或吸扬式挖泥船开 挖管沟。河床土壤坚硬,如硬土层或卵石层,可采用抓斗挖泥船或轮斗挖泥船开挖管沟 3.3.2河床地质为砂土、粘土或夹卵石土壤,可用拉铲配合其他方法开挖管沟。 3.4爆破成沟 3.4.1应根据河床水文、地质条件和穿越工程的技术要求,选择相应的爆破施工方法:如

陆上油气管道建设项目安全审查规范

编号:SM-ZD-23933 陆上油气管道建设项目安 全审查规范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陆上油气管道建设项目安全审查规 范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工作简况 20xx年4月13日,应急管理部在《应急管理部关于印发20xx年安全生产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应急函〔2018〕9号)文件中下达了《陆上油气管道建设项目安全审查规范》标准制订计划。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作为牵头单位,会同相关单位共同制订该标准。 标准编制组接受委托后收集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陆上油气管道安全监督管理的有关法规、标准,结合我国陆上油气管道安全监督管理现状,起草了《陆上油气管道建设项目安全审查规范》(初稿)。 未完待续! 二、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说明 (一)编制原则

本次标准编制的主要原则是进一步规范陆上油气管道建设项目安全审查及其监督管理工作,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规定,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要求,充分做好安全评价、安全设施设计、安全验收、安全审查和监督管理工作,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防范陆上油气管道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促进陆上油气管道安全平稳运行。 (二)主要内容 本次标准编制的主要内容如下: 1.第一章是标准适用范围,明确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新建、改建、扩建的油气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设施设计报告和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主要安全审查内容及审查程序要求。 2.第二章是规范性引用文件,罗列了本标准引用和相衔接的相关标准,如《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等。 3.第三章是一般规定,对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设施设计

管道穿越要求

输油、输气管道通过人工或天然障碍物得敷设有什么要求? ?答:输油、输气管道通过水域、冲沟、铁路、公路等设计,应遵守国家现行标准《原油与天然气输送管道穿跨越工程设计规范》SY/T 0015、1.2 得规定、3。4。2穿越河流、冲沟工程得等级如何划分??答:穿越河流、冲沟工程得等级按表3.4。2-1与表3、4.2-2划分。 表3。4.2-1穿越水域工程等级 ②有特殊要求得工程,可提高工程等级。?表3、4。 管段穿越河流得位t 如何选择??答:(l)选择得穿越位置应符合线路总走向、对于大、中型穿越工程,线路局部走向应按所选穿越位置调整、?(2)大、中型穿越工程得方案与位置,应根据水文、地质、地形、水土保持、环境、气象、交通、施工及管理条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确定。宜选择下列位置:?l)河道或冲沟顺直、水流平缓地段;?2)断面基本对称、两岸有足够施工场地得地段;?3)岩土构成比较单一、岸坡稳定得地段。?(3)穿越位置不宜选在地震活动断层上,穿越段位于地震基本烈度7度及7度以上地区时,应进行抗震设计、?(4)穿越位置不宜选在河道经常疏浚加深、岸蚀严重或浸滩冲淤变化强烈地段、?(5)水库地区穿越位置宜避开库区与尾水区、若在水库下游穿越,应选在水坝下游集中冲刷影响区之外。位于水库下游得穿越工程,必须取得水库泄洪时得局部冲刷与清水冲刷资料、 管段穿越河流得设计如何考虑??答:(l)大型穿越工程应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 中型穿越工程应按五十年一遇洪水设计,小型穿越工程应按二十年一遇洪水设计。 (2)穿越管段应垂直于水流轴向;如要斜交时,交角不宜小于60。?(3)在通航河流上得穿越管段埋深,应防止被船锚或疏航机具损坏。穿越工程得各项措施不得影响航道通行,并应征得航道主管部门得同意。?(4)穿越管段与桥梁间得最小距离应满足表3、4.4得规定。若采用爆破成沟,应经计算增大安全距离。 表3。4、4 穿越管段与桥梁间距离

国标工业金属管道工程安装记录表格

国标工业金属管道工程安装记录表格工业金属管道工程交工技术文件 工程项目名称: 单位工程名称: 管道安装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 盛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年月日 交工资料目录 序号记录名称编号份数页次备注 开工报告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单位工程名称工程造价计划开工日期年月日计划竣工日期年月日实际开工日期年月日实际竣工日期年月日序号工程开工条件具备情况 1 施工图纸全部到达并经过会审 2 施工组织设计已经批准并进行交底 3 施工预算已经编制 4 “三通一平”及现场条件能满足施工要求 5 设备材料半成品供应能满足连续施工6 劳动力计划已落实 7 施工机械能保证施工要求延期 或提 前开 竣工 原因 工程 内容 简介 监理单位(公章) 建设单位(公章) 施工单位(公章) 审批意见: 审批意见:

施工负责人: 负责人: 负责人: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图纸会审记录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单位工程名称会审地点会审图纸名称会审日期一、参加会审人员签字: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二、会审中发现的问题 三、处理意见和解决方法: 施工技术负责人: 制表人: 技术交底记录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单位工程施工日期分项工程名称依据标准交底简要内容: 交底人: 接受人: 安全交底记录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单位工程施工日期分项工程名称依据标准交底简要内容: 交底人: 接受人: 设计变更明细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工程名称设计单位单位工程依据标准

分部设计变更通知单序工程名称单位工程名称变更内容号编号页数分项 附设计变更通知单份 施工技术负责人: 制表人: 阀门试验记录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分部工程名称施工日期分项工程名称依据标准 压力试验密封试验型号试验数结果压力时间压力时间量规格比例介质介质 (MPa) (min) (MPa) (min) 备注: 建设单位代表: 监理单位代表: 检验员: 试验人: 管道安装记录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分部工程名称施工日期分项工程名称依据标准管道(系统)编号压力(Mpa) 温度(?) 介质 规格 材质 数量 接口型式 对口间隙(mm) 错口(mm) 最 座标(mm) 大 安标高(mm) 装 偏垂直度(mm) 差弯曲度(mm)

关注油气管道安全管理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5225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关注油气管道安全管理详 细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关注油气管道安全管理详细版 提示语:本管理制度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近年来,我国有关中央企业在陆上石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管道(以下简称油气管道)管理方面不断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排查治理隐患。同时,在不断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借鉴经实践验证的成熟管理方法基础上,积极开展油气管道运行保障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为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在体制机制建设上,有关中央企业按照《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法》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建立了油气管道配套管理、咨询机构,健全了管理机制,并将国家法律法规标准与企业本身管理制度、技术要求等进行融合,形成了适合企业自身实际

的管理体制机制。 在安全意识培养上,有关中央企业通过确保全员培训教育,全面提高员工安全行为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员工共同认可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增强员工对生产过程的主观责任意识,接受员工的监督,营造自我约束、自主管理和团队管理的安全文化氛围。 在推进科技进步上,有关中央企业针对国内油气管道的情况,初步提出了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探索了事故的预防性管理方法,搭建了管理体系框架,提升了管道风险防控和现场处置能力,研究探索了一系列安全技术,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推广应用,为保障管道安全高效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加强日常管理上,有关中央企业在重点防护管线或管段(人口密集区、打孔盗油频发段、地质灾害频发段、防恐重点部位、老原油管道)加强油气管道

公共区域油气管道的安全现状及建议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公共区域油气管道的安全 现状及建议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338-14 公共区域油气管道的安全现状及建 议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管道运输是能源输送的主要手段,管道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其在输送水、油、气、煤以及通信、供电、交通、运输和排水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现代工业和城镇生活的大动脉,因而被称为生命线工程。 然而,近日的一则“我国油气管道每10公里有2.5处隐患,但整改率只有12.6%”的报道,再次让油气管道的安全问题成了大家的热议的话题。被称为城市“生命线”的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在方便城市生活的同时,也因施工不当、年久失修等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并可能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甚至成为当地居民的“夺命线”。而油气管道隐患整改工作涉及单位多、投入大、难度高、不少地方需要政企联动才能解决。

给水管线穿越工程安评资料讲解

第一章概述 1.1 工程概况 本工程自来水管道穿越X202盘汪线,采用水平定向钻进施工,穿越处位于X202盘汪线胡桥二路东侧,对应桩号约为K21+380,穿越管道为单孔DN420PE管,穿越长度为100m。 自来水管道穿越X202盘汪线位置图 为规范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关系,减少涉路工程对现有公路安全的影响,为公众出行提供安全保障,保证道路运营效率,受南京浦口自来水总公司委托,本公司对其自来水工程管道穿越X202盘汪线进行安全性评估。 1.2 评估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2004年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2008年修正); 3、《公路安全保护条例》(2011年7月1日施行); 4、《路政管理规定》(交通部 2003年); 5、《江苏省公路条例》(2011年); 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9、《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 50788-2012); 10、《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 11、《管线定向钻进技术规范》(DG/TJ08-2075-2010); 12、《定向钻进管线穿越铺设技术规范》(非开挖技术协会,2010); 13、委托方提供的资料。 1.3 工作内容 本次评估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管道穿越位置、埋深及与道路交叉角度等是否满足规范、是否合理; 2、穿越处路面沉降验算和孔壁稳定性验算; 3、施工方案、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是否满足要求。

第二章涉及的相关法规、标准及规定 为加强涉路工程建设和管理,保障公路工程可靠、运营安全,国家、交通运输部及相关行业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其中与本项目安全性评估相关的主要要求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2004年修正)有关规定: 第四十五条跨越、穿越公路修建桥梁、渡槽或者架设、埋设管线等设施的,以及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架设、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的,应当事先经有关交通主管部门同意,影响交通安全的,还须征得有关公安机关的同意;所修建、架设或者埋设的设施应当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对公路造成损坏的,应当按照损坏程度给予补偿。 2、《公路安全保护条例》(2011年7月1日施行)有关规定: 第二十七条进行下列涉路施工活动,建设单位应当向公路管理机构提出申请:(一)因修建铁路、机场、供电、水利、通信等建设工程需要占用、挖掘公路、公路用地或者使公路改线; (二)跨越、穿越公路修建桥梁、渡槽或者架设、埋设管道、电缆等设施; (三)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架设、埋设管道、电缆等设施; (四)利用公路桥梁、公路隧道、涵洞铺设电缆等设施; (五)利用跨越公路的设施悬挂非公路标志; (六)在公路上增设或者改造平面交叉道口; (七)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埋设管道、电缆等设施。 第二十八条申请进行涉路施工活动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公路管理机构提交下列材料:(一)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要求的设计和施工方案; (二)保障公路、公路附属设施质量和安全的技术评价报告; (三)处置施工险情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 公路管理机构应当自受审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影响交通安全的,应当征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同意;涉及经营性公路的,应当征求公路经营企业的意见;不予许可的,公路管理机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3、《路政管理规定》(2003年)有关规定: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要求规范(GB50423-2015)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2007) 3.1 基础资料 3.1.1 穿越工程设计前,应取得所输介质物性资料及输送工艺参数。其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3和《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1的规定执行。 3.1.2 穿越工程设计前,应根据有关部门对管道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灾害性地质评估报告、地震安全评估报告及其他涉及工程的有关法律法规,合理地选定穿越位置。穿越有防洪要求的重要河段,应根据水务部门的防洪评价报告,选定穿越位置及穿越方案。 3.1.3 选定穿越位置后,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长距离输油输气管道测量规范》SY/T 0055和《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Y/T 00 53,根据设计阶段的要求,取得下列测量和工程地质所需资料: 1 工程测量资料,包括1:200~1:2000,平面地形图(大、中型工程)与断面图; 2 工程地质报告,包括1:200~1:2000地质剖面图、柱状图、岩土力学指标、地震、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的结论意见。 3.1.4 应根据下列钻孔布置要求获取地质资料: 1 挖沟埋设穿越管段,应布置在穿越中线上。 2 水平定向钻、顶管或隧道敷设穿越管段,应交叉布置在穿越中线两侧各距15~50m处。在岩性变化多时,局部钻孔密度孔距可布置为20~30m。 3.1.5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a≥0.19地区的大中型穿越工程,应查清下列四种情况,并取得量化指标: 1 有无断层及断层活动性质、一次性最大可能错动量。 2 地震时两岸或水床是否会出现开裂或错动。 3 地震时是否会发生基土液化。 4 地震时是否会引起两岸滑坡或深层滑动。 3.1.6 穿越管段应有防腐控制的设计资料。 3.2 材料 3.2.1 穿越工程用于输送油气的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A级钢管》GB/T 97 11.1或《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2部分:B 级钢管》GB/T 9711.2的规定,并应根据所输介质、钢管直径、钢管壁厚、使用应力与设计使用温度等补充有关技术条件要求。对于管径小于DN300,设计压力小于6.4MPa的输油钢管或设计压力小于 4.0MP a的输气钢管,可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

石油化工企业环境保护规范

石油化工企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总则 1.为保证在石油化工企业工程设计中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根据《建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设计。 3.石油化工企业的环境保护设计,应做到全面规划、减少排污分流、分级控制、综合 利用、有效处理,以达到防治污染的目的。 4.环境保护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污染防治技术不落实的生产工艺,不得 用于设计。 5.执行本规范时。尚应符合现行的国家、地方和石油化工行业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前期工作合格设计阶段的要求 1.项目建议书中,应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排放的污染物及建设地区环境现状 等资料,对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简要说明。 2.可行性研究报告书(设计任务书)中的环境保护部分,应按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 油化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的要求编写。 3.初步设计的环境保护篇(章),应按《石油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规定》编写。且 大型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部分,宜独立成册。 4.施工图设计,应按已批准的初步设计中环境保护篇(章)的各项措施和要求进行。 厂址选择与总图布置 1.厂址选择,应根据建厂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环境背景资料,结合工厂排放 的污染物,进行综合分析论证,阐明不同选址方案对环境影响的差异。 2.企业的厂区、生产管理区、居住区、废渣堆埋场及污水排放地点,应同时选择,并 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规划的要求。 3.严禁在城市规划确定的居住区、文教区、水源保护区、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 泉、疗养区和自然保护区等区界内选址。 4.厂址宜选在自然条件有利于废气扩散、废水排放的地区。 5.场区和居住区之间,应设卫生防护距离。确定防护距离时,炼油厂应按现行《炼油 厂卫生防护距离》(SHJ1070)的规定进行;石油化工工厂,化纤厂及化肥厂,应按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结论确定。在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不得建居住的房屋,并应绿化。 6.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管理区,应布置在靠近居住区的一侧,构成企业的非扩建端; 同时应合理规划其扩建方向。 7.对大气污染较严重的装置和有毒有害物料的储运设施,宜布置在工厂生产管理区和 人员集中场所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并应避免布置在窝风地段。 8.场区绿化,应按现行《石油化工企业厂区绿化设计规范》(SHJ8)进行。 9.放射性物品储存仓库,应布置在人员很少接近的厂区边缘地带,并应按有关放射物 品储存规定采取必要防护措施。 10.强噪声源,宜远离工厂生产管理区及噪声敏感区。 11.总图布置,应综合考虑声学因素,合理规划。利用地形,建筑物等阻挡噪声传播, 并合理隔离噪声源。噪声敏感区宜布置在自然屏障的声影区。 12.废渣堆埋场,应与居住区、自然水体和地下水源等保持免受污染的距离。

管道穿越要求

输油、输气管道通过人工或天然障碍物的敷设有什么要求? 答:输油、输气管道通过水域、冲沟、铁路、公路等设计,应遵守国家现行标准《原油和天然气输送管道穿跨越工程设计规范》SY/T 0015.1.2 的规定。 3.4.2 穿越河流、冲沟工程的等级如何划分? 答:穿越河流、冲沟工程的等级按表3.4.2-1和表3.4.2-2划分。 ②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可提高工程等级。 ) 管段穿越河流的位t 如何选择? 答:(l)选择的穿越位置应符合线路总走向。对于大、中型穿越工程,线路局部走向应按所选穿越位置调整。 (2)大、中型穿越工程的方案与位置,应根据水文、地质、地形、水土保持、环境、气象、交通、施工及管理条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确定。宜选择下列位置:l)河道或冲沟顺直、水流平缓地段; 2)断面基本对称、两岸有足够施工场地的地段; 3)岩土构成比较单一、岸坡稳定的地段。 (3)穿越位置不宜选在地震活动断层上,穿越段位于地震基本烈度7度及7度以上地区时,应进行抗震设计。 (4)穿越位置不宜选在河道经常疏浚加深、岸蚀严重或浸滩冲淤变化强烈地段。(5)水库地区穿越位置宜避开库区与尾水区。若在水库下游穿越,应选在水坝下游集中冲刷影响区之外。位于水库下游的穿越工程,必须取得水库泄洪时的局部冲刷与清水冲刷资料。 管段穿越河流的设计如何考虑? 答:(l)大型穿越工程应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中型穿越工程应按五十年一遇洪水设计,小型穿越工程应按二十年一遇洪水设计。 (2)穿越管段应垂直于水流轴向;如要斜交时,交角不宜小于60

。 (3)在通航河流上的穿越管段埋深,应防止被船锚或疏航机具损坏。穿越工程的各项措施不得影响航道通行,并应征得航道主管部门的同意。 (4)穿越管段与桥梁间的最小距离应满足表3.4.4的规定。若采用爆破成沟,应经计算增大安全距离。 200m。桥梁上游300m范围内的穿越工程不应低于该桥的设计洪水频率标准。(6)穿越河流或冲沟时,应注意两岸自然演变冲刷。若穿越工程改变了自然状态,尚应分辨一般冲刷、局部冲刷。 (7)穿越管段若有备用线或复线时,与备用线或复线的距离:河床部分不宜小于40m, 河滩部分不宜小于30m 。 (8)穿越堤基的管道,且两岸地面低于河水位时,应设止水环或阻水墙。 3.4.5 管道穿越河流管子的强度如何计算? 答:水下穿越输送管一般是先用内压计算壁厚,再用所承受的荷载和作用力进行强度校用外压进行管子壁厚稳定校核,管子按钢管标准圆整选取。 管子的基本壁厚按下式进行计算: 2 H s P D F t σ σφ =(3.4.5)式中,σ——管子计算壁厚,cm; P——管子设计内压力,MPa; H D——管子外径,cm; s σ——管子材料最低屈服强度,MPa; F——强度计算系数,按表3.4.5取值。 T——温度减弱系数,温度小于120 ℃时,t=1。 3.4.6 管道穿越河流的水下管段稳定如何计算? 答:(l)水下穿越管段敷设后,不得产生漂浮和移位。如有可能发生漂浮或移位时,必须采用稳管措施。 (2)裸露敷设的管段应按下列公式进行抗漂浮和抗移位计算。

2021年管道穿越相关规范

管道穿越相关规范 欧阳光明(2021.03.07) 侯振海整理 2016年8月 《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50350 5.1.2埋地管线的敷设深度(自然地面至管顶)应根据岩线地形、地面荷载情况、保湿及稳定性要求等综合考虑确定,但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 GB 50423-2007 原油和天然气输送管道穿跨越工程设计规范穿越工程 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83-93 原油、天然气长输管道与铁路相互关系的 若干规定 第三条在油、气管道或铁路选线设计时,应避免交叉。如需交叉时,宜采用垂直交叉,特殊情况需要斜交时,夹角不宜小于45°。第四条油、气管道与铁路相互交叉,其位置宜选在铁路区间路堤段和管道站间的直线段。油、气管道与铁路不应在站场、既有桥涵、道口等建筑物和设备下相互交叉。如遇特殊情况需

要交叉时,对管道和铁路设备必须采取特别防护措施。管道严禁在铁路编组站、大型客站、隧道、变电所下穿越。 第五条油、气管道与铁路相互交叉,为确保铁路及输油、气安全和便于维修养护,交叉处宜修建专用桥涵,使油、气管道从中通过,或采用套管防护从地面下通过。 第六条油、气管道需跨越铁路时,管道应有可靠的防护措施,其建筑物底至轨顶距离,蒸气或内燃机车牵引地段,不得小于6.0m;电力机车牵引(含电气化规划铁路)地段,区间内不得小于11.1m。铁路桥梁跨越油、气管道时,其梁底至桥下自然地面距离不得小于2.0m。 第七条铁路下油、气管道所用之套管(钢或钢筋混疑土套管)、涵洞等防护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套管之内径应大于输送管外径100~300mm,钢筋混凝土套管最小内径不应小于1m;涵洞孔径视通过输送管直径而定,涵洞内自顶点至自然地面高度应为1.8m,涵宽应为D+2.5m(D为输送管外径值,含防护层)。若遇特殊情况,函洞净空不符合上述尺寸时,双方应通过协商解决。套管长度,当穿过铁路路堤时,套管应长出路堤坡脚护道不小于2m;当穿过路堑时,应长出路堑顶不小于5m,并不得影响铁路排水设施的良好使用。2.套管埋置深度,自套管顶至路肩不应小于1.7m,并至自然地面不应小于1m。涵洞埋置深度应按铁道部现行的《铁路桥涵设计规范》,通过设计确定。3.套管或涵洞均应满足强度、稳定性及耐久性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