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摘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性国家的迫切需要,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是推进企业创新的人力资源“后盾”,也是高等学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本文认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应包括:首先,转变观念,确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观;其次,采取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第三,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的学校环境;第四,培养创新型教师。

[关键词]高等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素质教育观

一、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主要职责与核心目标

自二十世纪初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以来,创新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被各国日益重视和推崇。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人类的未来和国家的繁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依赖于科技的创新和应用,创新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最强大的动力。美国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持续强势地增长,就在于它强大的创新活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不仅包括技术的创新、知识的创新,还包括制度创新。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不仅需要一流的科学、技术人才来推动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也不仅需要在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能产生出一些新理论、新思想和一批大师级的思想家来推动学术的繁荣,我们更需要一批掌握新的理论的实干家、改革家来推动中国的制度创新,使中华文明得以光大、复兴。但是,要产生爱因斯坦式的大师级人才,要造就一批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企业家,离不开创新教育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高等学校在知识的创新与创新人才的培养中,承担着主要的责任,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创新型人才的特征

创新型人才,是既能继承前人的知识和成果,又能超越前人的成果,能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首创精神的人才。创新型人才一般具有这样一些特征:第一,具有强烈的探索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这种兴趣和欲望,是促使他们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不断发现问题、分析思考和寻求真理的强大动力。许多科学家和学者,在探讨新问题、新思想时,常常因此而达到如痴如醉、废寝忘食的程度。第二,良好的个性。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培养创造性的基础,特别是社会科学领域,任何新思想、新理论都会可能因触犯权势阶层的既得利益而受到打击、压制。因此,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进取心、自信心,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锲而不舍的毅力,有不畏权贵、坚持真理的勇气,有“自由的意志,独立的人格”。第三,批判的精神和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大凡创新型人才,尤其是文科、社会科学领域的创新型人才,敢于对已有知识、结论甚至主流社会思想提出质疑和挑战,或者能对某些事物和社会现象、社会弊病甚至政府决策进行评判,形成独到见解。他们关注社会生活,提出社会理想,有着透过现象深刻洞察事物本质、预测事物变化趋势的能力。第四,创造与实践能力。任何创新活动,不仅仅是提出一种新的思想、新的主张,而且还要解决实际问题,有着创造性的实践能力。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之处,就在于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纷繁复杂,社会生活、社会现象往来熙熙,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创新型人才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开拓精神,思想解放,勇于竞争,具有为实现社会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另一方面又头脑冷静,

能客观准确地分析、判断,在多种可能中选择较优的行动方案,并付诸实施。

三、优化专业结构,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改革

广西大学是广西重点建设的地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是国家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学校长期坚持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在广西高等教育发展中发挥着龙头和示范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对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学校坚持以培养各种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路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997年原广西大学与原广西农业大学合并开新广西大学后,学校根据办学定位,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专业适应性和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从1997~2001年,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3次修订与完善。1997年,两校合并,结合院系和专业调整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全面的修订;1999年,结合教育部新颁本科专业目录,按照“厚基础、知识面宽、更新内容、整体优化、加强能力、提高素质、减少课时”的思路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第二次全面修订;2001年开始探索和逐步实施“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块教学、学分制管理”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新修订的专业培养方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培养规格

人才培养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广西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思想素质好,富有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基础扎实、专业面宽、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各专业都根据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培养目标。例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大部分到基层电力部门从事实际工作,因此,该专业强调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以强电为主,弱电与强电相结合;广西是全国最大的糖业基地,制糖工业是广西的支柱产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制糖工程方向)根据我国南方糖业生产的特点,强调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以制糖(蔗糖)为主,并与糖业副产品综合利用和深加工相配套;广西的矿山企业多为中、小型采选联合企业,其技术骨干应兼备采矿工程和矿物加工工程的知识与能力,矿物资源工程专业根据这一特点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法学专业提出了“一颗公心、一支硬笔、一张铁嘴”的“三个一”的培养目标,为地方法制建设培养应用型法律通才。

调整后的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体现了地方性与应用型、综合性与复合型、适应性与多类型的特点,既反映为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体现地方特色,又在整体上体现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思想,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

(二)整体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2001年,把拓宽专业、加强基础、强化实验实践教学三个主要环节结合起来,构建了“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块教学、学分制管理”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

1.体现地方性、综合性、现代化、多样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构建“平台——模块”式的培养方案。按大类招生专业构建了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三大平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培养方案。

3.压缩学时,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将课内总学时由2900~3000缩减到2600~27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