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北师大《无机化学》第四版习题参考答案11

(完整word版)北师大《无机化学》第四版习题参考答案11
(完整word版)北师大《无机化学》第四版习题参考答案11

精心整理

第十一章电化学基础11-1用氧化数法配平下列方程式

(1)KClO 3→KClO 4+KCl

(2)Ca 5(PO 4)3F+C+SiO 2→CaSiO3+CaF 2+P 4+CO

(3)NaNO 2+NH 4Cl →N 2+NaCl+H 2O

(4)K 2Cr 2O 7+FeSO 4+H 2SO 4→Cr 2(SO 4)3+Fe 2(SO 4)3+K 2SO 4+H 2O

(5)CsCl+Ca →CaCl 2+Cs

解:(((((11-2(1(2(3(4(5解:(2(3(4(511-3.用半反应法(离子-电子法)配平下列方程式

(1)K 2Cr 2O 7+H 2S+H 2SO 4——K 2SO 4+Cr 2(SO 4)3+H 2O

(2)MnO 42-+H 2O 2———O 2+Mn 2+(酸性溶液)

(3)Zn+NO 3-+OH -——NH 3+Zn (OH )42-

(4)Cr (OH )4-+H 2O 2——CrO 42-

(5)Hg+NO 3-+H +——Hg 22++NO

解:(1)K 2Cr 2O 7+3H 2S+4H 2SO 4==K 2SO 4+Cr 2(SO 4)3+7H 2O+3S

(2)MnO 42-+2H 2O 2+4H +==2O 2+Mn 2++4H 2O

(3)Zn+NO 3-+3H 2O+OH -==NH 3+Zn (OH )42-

(4)2Cr(OH)4-+3H2O2+2OH==-2CrO42-+8H2O

(5)6Hg+2NO3-+8H+==3Hg22++2NO+4H2O

11-4将下列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用标准电极电势判断标准态下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电子传递的方向,正极和负极的电极反应,电池的电动势,写出电池符号.

(1)Zn+2Ag+=Zn2++2Ag

(2)2Fe3++Fe=3Fe2+

(3)Zn+2H+=Zn2++H2

(4)H2+Cl2=2HCl

(5)3I2+6KOH=KIO3+5KI+3H2O

11-5写出下列各对半反应组成的原电池的电池反应、电池符号,并计算标准电动势。

(1)Fe

(2)Cu2+

(3)Zn2+

(4)Cu2+

(5)O2

11-6

(氧

11-7

半反应

半反应

11—8

Fe3+]?

11-9用能斯特方程计算来说明,使Fe+Cu2+=Fe2++Cu的反应逆转是否有现实的可能性?

解:ΦΘ(Cu+/Cu)=0.345V,ΦΘ(Fe2+/Fe)=-0.4402V

要使反应逆转,就要使ΦΘ(Fe2+/Fe)>ΦΘ(Cu2+/Cu)

由能斯特方程得[Fe2+]/[Cu2+]>1026.5=3.2×1026

11-10用能斯特方程计算与二氧化锰反应得到氯气的盐酸在热力学理论上的最低浓度解:设与二氧化锰反应得到氯气的盐酸在热力学理论上的最低浓度是X,

因: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MnCl2+2H2O+Cl2↑

半反应为:MnO2+4H++2e-=Mn2++2H2O(正)

Cl2+2e-=2Cl-(负)

要使反应顺利进行,须φ(MnO2/Mn2+)=φ(Cl2/Cl-)

φθ(MnO 2/Mn 2+)=1.228V ,φθ(Cl 2/Cl -)=1.3583V

所以任意状况φ(MnO 2/Mn 2+)=1.228+0.0592/2lg[H +]4

φ(Cl 2/Cl -)=1.3583+0.0592/2lg1/[Cl -]2

1.228+0.0592/2lg[H +]4=1.3583+0.0592/2lg1/[Cl -]2

解得:x=5.4mol.L -1

答:与二氧化锰反应得到氯气的盐酸在热力学理论上的最低浓度是5.4mol.L -1。

11-11用能斯特方程计算电对H 3AsO 4/H 3AsO 3在PH=0,2,4,6,8,9时的电极电势,用计算结果

绘制PH-电势图,并用该图判断反应H 3AsO 4+2I -+2H +=H 3AsO 3+I 2+2H 2O 在不同酸度下的反应方向。

解:半反应为:H 3A S O 4+2H ++2e -=H 3A S O 3+H 2O (正)

即pH 〈0.76时反应向右进行,即(H 3AsO 4/H 3AsO 3)>(I 2/I -) 11-12利用半反应2H ++2e -?H 2的标准电极电势和醋酸的电离常数计算半反应的标准电极电势。

2HAc+2e -?H 2+2Ac -

解:

?θ(H+/H2)=0,Ka(HAc)=1.8?10-5 ∴ 对于2HAc+2e -?H 2+2Ac -, ?θ(HAc/H 2

)=?

θ(H+/H2)+20592

.0Lg[H +]2 =0.0592?Lg(1.8?10-5)V=-0.28V 11-13利用半反应Cu 2++2e-?Cu 和Cu (NH 3)42++2e-?Cu+4NH 3的标准电极电势(-0.065V )计算配

合反应Cu 2++4NH 3?Cu (NH 3)42+的平衡常数。

解:以半反应Cu 2++2e-?Cu 为正极,Cu+4NH 3?Cu (NH 3)42++2e-为负极

∴ 总反应Cu 2++4NH 3?Cu (NH 3)42+

即:Eθ =0.345V-(-0.065V )=0.41V

Θ LgK θ=nEθ/0.0592,n=2

∴ K θ=7.1?1013

11-14利用半反应Ag ++e-?Ag 和AgCL 的溶度积计算半反应AgCL+e-?Ag+CL -的标准电极电势。 解:要求半反应AgCL+e-?Ag+CL -的标准电极电势,只须Ag ++e-?Ag 的能斯特方程式修正项的

[Ag +]=k sp =1.77?10-10mol/l

∴?θ(AgCL/Ag +)=?(Ag +/Ag)=?θ(Ag +/Ag)+0.0592Lg[Ag +]

11-15∴?

由?=-11-16解:把s+2e =S 2-(-)

∴Eθ =0.141v+0.476v=0.617v

总反应:2H ++S 2-=H 2

S .由LgK θ=0592.02θE 可解:K θ=6.99?1020

∴Ka (H 2S )=1/K θ=1.4?10-21

11-17利用Cr 2O 72-+H 2O ?2CrO 42-+2H +的K=1014和Ag 2CrO 4的溶度Ag ++e-?Ag 的标准电极电势求

2Ag 2CrO 4+2H ++4e -?4Ag+Cr 2O 72-+H 2O 的标准电极电势。

解:要求半反应2Ag 2CrO 4+2H ++4e -?4Ag+Cr 2O 72-+H 2O 的标准电极电势,

只须Ag ++e-?Ag 的能斯特方程式修正项的[Ag +]2=k sp /[CrO 42-]

又ΘCr 2O 72-+H 2O ?2CrO 42-+2H +的K=[CrO 42-]2[H +]2/[Cr 2O 72-]=[CrO 42-]2

精心整理

∴?θ(Ag 2CrO 4/Ag )=?(Ag +/Ag)

=?θ(Ag +/Ag)+0.0592Lg 2/1K Ksp

=0.7996V+0.0592Lg )1035(1210/1012.1÷-?v

=0.2387v

解:{K=[CrO 42-]2[H +]2/[Cr 2O 72-]=1014ΨΟ(Ag +/Ag )=0.7996V

Ag 2CrO 4=2Ag ++CrO 42-Ksp=[Ag]2[CrO 42-][Cr 2O 72-]=1mol/L[CrO 42-]=1mol/L

Ψ=ΨΟ(Ag +/Ag )+(1/4)lg ([H +]2[Ag +]4[CrO 42-]2/[Cr 2O 72-])

=0.7996+(1/4)?0.0592lg (1014?Ksp 2)

=0.7996+0.0148?lg (1014?1.1210-12)

=0.7996+0.03=0.83V}

11-18

∴即211-19由 解:Cu ++e-?3θ=11-20MnO 4-+e 代入可解得:1=2.2395V

要求半反应:MnO 42-+2H 2O+2e -?MnO 2+4OH -的标准电极电势,

ΘMnO 42-+4H ++2e -?MnO 2+2H 2O 的能斯特方程式修正项的[H +]=10-14

∴?θ=?(MnO 42-/MnO 2)=?

θ+0.0592/2Lg[H +]4

=2.2395V+0.0592/2Lg10-56V=0.5819V

11-21写出以K 2CO 3熔融盐为电解质的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注:在该电解质中不存在游离的O 2-和HCO 3-,为使电解质溶液的组成保持稳定,需在空气中添加一种物质,这种物质是电池放出的反应产物)。

11-22碱性银锌可充电干电池的氧化剂为Ag 2O ,电解质为KOH 水溶液,试写出它的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11-23为什么检测铅蓄电池电解质硫酸的浓度可以确定蓄电池充电是否充足?铅蓄电池充电为什么会放出气体?是什么气体?

11-24光合作用发生的总反应是:

6CO2(g)+6H2O(l) C6H12O6(g)+6O2(g)

在25C下反应的△Hθ=2.816106J.mol-1,△Sθ=-182J.K-1.mol-1。假设反应的产物可以设计成一个原电池,在电极上氧气和葡萄糖分别被还原和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光合反应的正逆两个反应把光能转化为电能了。

(1)求原电池的电动势。

(2)为使上列光合反应发生需要多少摩500nm的光子?

(3)用一个边长10m的充满绿藻的正方形游泳池里发生的光合作用的产物来发电,平均1cm2

∴Eθ

(2)

11-26

Ag+H2

11-27Zn,氧化

11-28

(!

(2

解:电极电势的大小主要与离子势、升华热和水化热有关,锂的电极电势比钠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两金属的水化热相差很大

(3)铜和锌在元素周期系里是邻居,然而它们在金属活动顺序中的位置却相去甚远,试通过波恩—哈伯循环分析铜和锌的电极电势相差这么大主要是由什么能量项决定的。

解:铜的汽化热比锌大,使铜的活性比锌差很多,这主要是由于两金属汽化热相差较大的缘故。(4)有人说,燃料电池是“一种通过燃烧反应使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这种说法正确吗?

说明理由。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有可能超过100%吗?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与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呈什么关系?

解:燃烧电池的理论效率有可能超过100%,当反应为S增大反应时,理论效率就将超过100%,而且在此条件下,温度越高理论效率也将越高。

(5)铁能置换铜而三氯化铁能溶解铜。

解:铁能置换铜以及FeCl3能溶解铜都是由于其对应的电对的电极电势决定的。(6)ZnO22-{即Zn(OH)42-}的碱性溶液能把铜转化为Cu(OH)42-而把铜溶解。

解:这是由电极电势决定的。

(7)将MnSO4溶液滴入KMnO4酸性溶液得到MnO2沉淀。

解:这是由电极电势决定的。

(8)Cu+(aq)在水溶液中会歧化为Cu2+和铜。

解:该反应的电极电势大于0,这说明该反应有自发趋势。

(9)Cr3+(aq)在水溶液中不稳定,会与水反应。

解:该反应的电极电势大于0,这说明该反应有自发趋势。

(10

I2Br2和

解:Cl

2 11-29以

11-30

北师大《无机化学》第四版习题参考答案8

精心整理 第八章水溶液 8-1现需1200克80%(质量分数)的酒精作溶剂。实验室存有浓度为70%的回收酒精和95%的酒精,应各取多少进行配置? 解:令用浓度为70%的酒精X 克,95%的酒精Y 克。 (70%X+95%Y )/(X+Y )=80%① X+Y =1200② 由①②得,X =720Y =480 8-2(1(2(3(4解:(1所以c (2(3)(4)同理c(NH 3)=)()(233O H n NH n +=18 /)28100()17/28(-+×100%=29.17% 8-3如何将25克NaCl 配制成质量分数为0.25的食盐水溶液? 解:令加水X 克,依题意得0.25=25/(25+X),所以X =75克 所以加水75克,使25克NaCl 配成25%的食盐水。 8-4现有100.00mLNa 2CrO 4饱和溶液119.40g ,将它蒸干后得固体23.88g ,试计算: (1)Na 2CrO 4溶解度;

(2)溶质的质量分数; (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4)Na2CrO4的摩尔分数。 解:(1)令Na2CrO4溶解度为S所以S/(S+100)=23.88g/119.40g 所以S=25g (2)ω(Na2CrO4)=23.88g/119.40g×100%=20% (3)M(Na2CrO4)=162g/mol; mol g g 3) / 162 /( 88 . 23 - -1 (4) 8-5在-1H2SO4 g/100g (H2O 8-6纯甲解:m 8-7 解:由 解得: 8-8 ⑴胰岛素的摩尔质量; ⑵溶液蒸气压下降Δp(已知在25℃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17kPa)。 解:(1)C=Π/RT =4.34KP a/8.314P a·L·mol-1×(273+25)K =0.00175mol·L-1 摩尔质量=0.101g/0.00175mol·L-1×0.01L=5771.43g/mol (2)△P=P B*×X A=3170P a×n1/(n1+n2) ≈3170P a×n1/n2=3170P a×(0.101g/5771.43g/mol)×(18g/mol)/(10×1g)=0.0998P a 8-9烟草的有害成分尼古丁的实验式为C5H7N,今有496mg尼古丁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在101kPa下的沸点为100.17°C,求尼古丁的相对分子质量。

知识产权课程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Word版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知识产权》课程考试试卷 专业:全校年级:2015 考试方式:开卷学分:1 考试时间:110分钟 一、长江公司委托黄河大学设计了一项锅炉自动检测系统,但在委托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该研究成果专利申请权的归属,黄河大学指派罗教授承担这一委托项目,研究生张某参加了该项目的研究工作,撰写了研究报告,大学科研部的赵老师参加了该项目的评审和验收,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项目结束后,罗教授就该项目所产生的技术成果申请了专利,发明人署名为罗教授和研究生张某,但是长江公司和黄河大学对此有异议。长江公司认为其提供了资金和研究需求,专利申请权应当属于自己独有;黄河大学认为是其提供了研究条件、组建项目团队并最后完成该发明创造,这些发明创造应当属于黄河大学的职务发明,发明人应当为罗教授和研究生张某;科研部的赵老师认为其提出了改进建议应当作为发明人署名。请回答: 1.这一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应当属于谁?为什么?(10分) 2.谁是发明人?为什么?(10分) 1、答:这一成果的专利申请权应当属于黄河大学。我国专利法规定,委托研究中产生的研究成果,其申请专利的权利依委托合同约定,没有约定的,专利申请权属于研究成果的完成方。此案中黄河大学受托承担这项研究任务,委托合同没有约定权利归属,所以专利申请权应当归属于完成方黄河大学。 2、答:发明人是罗教授和研究生张某。因为他们二人真正参与了此项研究,是对该发明创造技术方案的实质性特点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科研部的赵老师提出的仅是建议, 不属于对技术方案的具体研究和改进、故其不是发明人。

二、2010年1月A石油公司的高级工程师王某研制出一种节油装置,完成了该公司的技术攻坚课题,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0年3月,王某未经单位同意,在向某国外杂志的投稿论文中透露了该装置的核心技术,该杂志将论文全文刊载,引起A石油公司不满。同年6月,丙公司依照该杂志的报道很快研制了样品,并作好了批量生产的必要准备。A石油公司于2010年7月向我国专利局递交专利申请书。2010年12月丁公司也根据该杂志开始生产该节油装置。2012年2月A的申请被公布,2013年5月7日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授予A石油公司发明专利,2013年7月A石油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分别要求丙公司和丁公司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问: 1. 2010年7月A石油公司申请专利时,该项发明还是否具有新颖性?为什么?(15分) 2.高级工程师王某享有哪些权利?为什么?(10分) 3.如果A石油公司的专利申请文件于2012年2月被专利局在其官方刊物《专利公告》中公布,丁公司自2010年12月开始直到2013年7月一直在生产销售节油装置,丁公司的这一期间的生产销售行为是否都构成侵权?如果并非都构成侵权,那么哪一期间的生产销售行为构成侵权?为什么?(20分) 1、答:2010年7月A石油公司申请专利时,该项发明具有新颖性。因为其不属于丧失新颖性的例外的第三条: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在申请日以前六个月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丧失新颖性:①在中国政府主办或者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的;②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的;③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其内容的。 2、答:高级工程师王某享有在专利文件中署名的权利及受单位奖励及给予报酬的权利;因为其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职务发明人享有以上相关权利。 3、答:丁公司在2010年12月至2013年7月的生产销售行为不全都构成侵权;丁公司在2012年2月后至2013年7月所生产销售的节油装置是构成侵权的,因为A石油公司的专利申请文件已于2012年2月在《专利公告》公布,其专利权已开始受法律保护,丁公司在2012年2月之前销售节油装置未侵犯A石油公司的专利权,因为之前仅系专利申请,还未取得相关专利权利。

《数学史》朱家生版+课后题目参考答案+第五章

1.导致欧洲中世纪黑暗时期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因为中世纪时期是欧洲最为混乱的时期,也是其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全面停滞发展的时期,当时的欧洲居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被称为黑暗时期. 1、政治的黑暗、政权的分散:自罗马帝国衰亡后,中欧、西欧被来自东欧的日耳曼民族统治,日耳曼民族又有很多种族,因此相互征伐不断,如法兰克帝国、神圣罗马帝国、英格兰王国、教皇国等等,这些国家相互征伐、动乱不已,而且中世纪时期虽然是欧洲的封建时期,但却不集权、不统一,类似分封制的封建制度导致封建国家缺乏强有力的基础,例如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仅仅是一个称号而已.而封建地主又对百姓盘剥,加之战乱不断、瘟疫横行,民不聊生. 2、宗教的干涉:这一时期的基督教对各国的干扰极强,甚至对政权的建立、稳定都十分重要.宗教严格的控制文化教育、人们的生活:一方面他们严格要求中下层教士及普通百姓,另一方面,上层教士又和封建势力相勾结,腐败没落,压榨百姓和人民,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又有极大的权力,可以处死他们所认为的异端分子,由于思想、科学被严格控制,这一时期的欧洲思想、文化、科学鲜有成就. 3、经济的没落,由于盘剥严重、科技落后,这一时期的经济几乎没有发展,没有进步就代表了落后; 4、瘟疫盛行:宗教的干涉,科技的落后,医学的不发达,导致瘟疫的盛行,540年~590年查士丁尼瘟疫导致东地中海约2500万人死亡;1346

年到1350的鼠疫导致欧洲约2500万人死亡,灾难极大地打击的了欧洲的经济、政治甚至人口的发展. 简而言之,这一时期的欧洲百姓生活在一种暗无天日,毫无希望的生活里,所以被称为黑暗时期. 2、在欧洲中世纪黑暗时期曾经出现过那些知名的数学家,他们在当时那样的背景下各自做了哪些数学工作? 答:罗马人博伊西斯(罗马贵族),曾不顾禁令用拉丁文从古希腊著作的片段中编译了一些算术、几何、音乐、天文的初级读物,他把这些内容称为“四大科”,其中的数学著作还被教会学校作为标准课本使用了近千年之久,但博伊西斯本人还是遭受政治迫害被捕入狱并死在狱中。 7世纪,在英格兰的北部出现了一位博学多才的神学家,这就是被称为“英格兰文化之父”的比德。在数学方面,比德曾写过一些算术著作,研究过历法及指头计算方法。当时,对耶稣复活期的推算是教会讨论最热烈的课题之一,据说,这位比德大师就是最先求得复活节的人。 培根是英格兰人(贵族),曾在牛津大学和巴黎大学任教,会多种语言,对当时几乎所有的知识感兴趣,号称“万能博士”。他提倡科学,重视现实,反抗权威(应为不惧权威)。他认为,数学的思想方法是与生俱来的,并且是与自然规律相一致的。在他看来,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科学真理之所以是珍贵的,是因为它们是在数学的形成中被反映出来,即用数量和尺规刻画的。培根认为:“寻找和发

北师大《无机化学》第四版习题答案9

第九章 酸碱平衡 9-1 以下哪些物种是酸碱质子理论的酸,哪些是碱,哪些具有酸碱两性请分别写出它们的共轭碱或酸。 SO - 24, S -2, H 2PO - 4, NH 3, HSO - 4, [Al(H 2O)5OH]+2, CO - 23, NH + 4, H 2S, H 2O, OH -,H 3O +, HS -, HPO - 24。 解: 质子酸 — 共轭碱 H 2PO - 4 — HPO - 24 HSO - 4 — SO - 24 [Al(H 2O)5OH]+2—[Al(H 2O)4(OH)2]+ NH + 4 —NH 3 H 2S — HS - H 2O — OH - H 3O +— H 2O HS -— S -2 HPO - 24 — PO - 34 质子碱 — 共轭酸 SO - 24 — HSO - 4 S - 2 — HS - NH 3 — NH + 4 HSO - 4— H 2SO 4 [Al(H 2O)5OH] + 2—[Al(H 2O)6]+ 3 CO -23 — HCO -3 H 2O — H 3O + OH - — H 2O HS - — H 2S HPO - 24 — H 2PO - 4 酸碱两性: H 2PO - 4, HSO - 4, [Al(H 2O)5OH]+ 2, H 2O , HS -, HPO - 24。 9-2 为什么pH=7并不总表明水溶液是中性的。 解: 因为水的解离是一个明显的吸热过程,因此水的离子积是温度的函数,只有在常温下 K w =×1014-,即[H +]=[OH -]=×107-,所以pH =7,其他温度下则不然。 9-3 本章表示电解质及其电离产物的浓度有两种,一种如c(HAc)、c(NH + 4),另一种如[HAc],[NH + 4]等,它们的意义有何不同什么情况下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可以用诸如c(HAc)、c(NH + 4)等代替诸如[HAc],[NH + 4]等有的书上没有诸如c(HAc)、c(NH + 4)这样的浓度符号,遇到浓度时一律用诸如[HAc],[ NH + 4]等来表示,这样做有可能出现什么混乱 解:c(HAc)、c(NH + 4)用来表示初始状态的浓度,而[HAc],[ NH + 4]用来表示平衡状态下的浓度。只有在HAc 、NH + 4的电离度非常小,可以忽略时,才可用c(HAc)、c(NH + 4)代替[HAc],[NH + 4]。如果将c(HAc)、c(NH + 4)用[HAc],[ NH + 4]来表示,则会出现混乱。 9-4 苯甲酸(可用弱酸的通式HA 表示,相对分子质量122)的酸常数K a =×105 -,试求: (1)中和苯甲酸需用L 1 -的NaOH 溶液多少毫升 (2) 求其共轭碱的碱常数K b 。 (3)已知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为L 1 -,求饱和溶液的pH 。 解: (1)HA+NaOH =NaA+ H 2O n(HA)= 12222.1= ∴V(NaOH)=4 .001 .0==25mL (2) K a =×10 5 - ∴其共轭碱的碱常数K b = a w K K =×1010 -

数学史练习题及答案

《数学史论约》复习题参考及答案本科 一、填空(22分) 1、数学史的研究对象是(数学这门学科产生、发展的历史),既要研究其历史进程,还要研究其(一般规律); 2、数学史分期的依据主要有两大类,其一是根据(数学学科自身的研究对象、内容结构、知识领域的演进)来分期,其一是根据(数学学科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变迁)来分期; 3、17世纪产生了影响深远的数学分支学科,它们分别是(解析几何)、(微积分)、(射影几何)、(概率论)、(数论); 4、18世纪数学的发展以(微积分的深入发展)为主线; 5、整数458 用古埃及记数法可以表示为()。 6、研究巴比伦数学的主要历史资料是(契形文字泥板),而莱因特纸草书和莫斯科纸草 书是研究古代(埃及数学)的主要历史资料; 7、古希腊数学发展历经1200多年,可以分为(古典)时期和(亚历山大里亚)时期; 8、17世纪创立的几门影响深远的数学分支学科,分别是笛卡儿和(费马)创立了解析 几何,牛顿和(莱布尼茨)创立了微积分,(笛沙格)和帕斯卡创立了射影几何, (帕斯卡)和费马创立了概率论,费马创立了数论; 9、19世纪数学发展的特征是(创造)精神和(严格)精神都高度发扬; 10、整数458 用巴比伦的记数法可以表示为()。 11、数学史的研究内容,从宏观上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内史,即(数学内在学科因素促使其发展), 其一是外史,即(数学外在的似乎因素影响其发展); 12、19世纪数学发展的特征,可以用以下三方面的典型成就加以说明: (1)分析基础严密化和(复变函数论创立), (2)(非欧几里得几何学问世)和射影几何的完善, (3)群论和(非交换代数诞生); 13、20世纪数学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其显著趋势是:数学基础公理化, 数学发展整体化,(电子计算机)的挑战,应用数学异军突起,数学传播与(研究)的 社会化协作,(新理论)的导向; 14、《九章算术》的内容分九章,全书共(246)问,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曾为它作注; 15、整数458 用玛雅记数法可以表示为()。 16、数学史的研究对象是数学这门学科产生、发展的历史,既要研究其(历史进程),还要研究其(一般规律); 17、古希腊数学学派有泰勒斯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厄利亚学派)、巧辩学派、柏拉图学派、欧多克索学派和(亚里士多德学派); 18、阿拉伯数学家(阿尔-花拉子模)在他的著作(《代数学》)中,系统地研究了当时对一元一次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 19、19世纪数学发展的特点,可以用以下三方面的典型成就加以说明:(1)(分析基础严密化)和复变函数论的创立;(2)非欧几里得几何学问世和(射影几何的完善);(3)在代数学领域(群论)与非交换代数的诞生。 20、整数458 用古印度记数法可以表示为()。 二、选择题 1、数学史的研究对象是(C);

(完整版)Word2010考试题及答案

Word2010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Word 2010具有的功能是( D ) A.表格处理 B.绘制图形 C.自动更正 D.以上三项都是 2、下面关于Word标题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双击标题栏,可最大化或还原Word窗口 B.拖曳标题栏,可将最大化窗口拖到新位置 C.拖曳标题栏,可将非最大化窗口拖到新位置 D.以上三项都不是 3、Word 2010中的文本替换功能所在的选项卡是(B) A."文件" B."开始" C."插入" D."页面布局" 4、Word 2010文档中,每个段落都有自己的段落标记,段落标记的位置在( B ) A.段落的首部 B.段落的结尾处 C.段落的中间位置 D.段落中,但用户找不到的位置 5、Word 2010文档的默认扩展名为( C ) A.txt B.doc C.docx D.jpg 6、在Word 2010的编辑状态,可以显示页面四角的视图方式是( C) A.草稿视图方式 B.大纲视图方式 C.页面视图方式 D.阅读版式视图方式

7、在Word 2010的编辑状态,当前正编辑一个新建文档"文档1", 当执行"文件"选项卡中的" 保存"命令后( B ) A."文档1"被存盘 B.弹出"另存为"对话框,供进一步操作 C.自动以"文档1"为名存盘 D.不能以"文档1"存盘 8、在Word 2010中,欲删除刚输入的汉字“李”字,错误的操作 是( D) A.选择"快速访问工具栏"中的"撤消"命令 B.按Ctrl+Z键 C.按Backspace键 D.按Delete键 9、在Word 2010编辑状态中,使插入点快速移动到文档尾的操作 是( B ) A.Home B.Ctrl+End C.Alt +End D.Ctrl+ Home 10、在Word 2010,如果无意中误删除了某段文字内容,则可以 使用"快速访问工具栏"上的( A )按钮返回到删除前的状态。 A. B. C. D. 11、在Word 2010文档中插入数学公式,在"插入"选项卡中应选 的命令按钮是(D) A.符号 B.图片 C.形状 D.公式 12、在Word 2010的"字体"对话框中,不可设定文字的( B )

无机化学第四版(北师大)课后推断题附答案

目录 第16章............................................................................................ - 2 -第22章............................................................................................ - 2 -第23章............................................................................................ - 2 -

第16章 1.有一种无色气体A,能使热的CuO还原,并逸出一种相当稳定得到气体B, 将A通过加热的金属钠能生成一种固体C,并逸出一种可燃性气体D。A能与Cl2分步反应。最后得到一种易爆的液体E。指出A、B、C、D和E各为何物?并写出各过程的反应方程式。 第22章 1.有一黑色固体化合物A,它不溶于水、稀醋酸和氢氧化钠,却易溶于热盐酸 中,生成一中绿色溶液B。如溶液B与铜丝一起煮沸,逐渐变棕黑色得到溶液C。溶液C若用大量水稀释,生成白色沉淀D。D可溶于氨溶液中,生成无色溶液E。E若暴露于空气中,则迅速变成蓝色溶液F。在溶液F中加入KCN时,蓝色消失,生成溶液G。往溶液G中加入锌粉,则生成红棕色沉淀H。H不溶于稀的酸和碱,可溶于热硝酸生成蓝色溶液I。往溶液I中慢慢加入NaOH溶液生成蓝色胶状沉淀J。将J过滤、取出。然后强热,又生成原来化合物A。试判断上述个字母所代表的物质,并写出相应的各化学反应方程式。 第23章 1.铬的某化合物A是橙红色溶于水的固体,将A用浓HCl处理产生黄绿色刺 激性气体B和生成暗绿色溶液C。在C中加入KOH溶液,先生成灰蓝色沉淀D,继续加入过量的KOH溶液则沉淀消失,变成绿色的溶液E。在E中加入H2O2加热则生成黄色溶液F,F用稀酸酸化,又变为原来的化合物A 的溶液。问A,B,C,D,E,F各是什么物质,写出每步变化的反应方程式。 2.有一锰的化合物,它是不溶于水且很稳定的黑色粉末状物质A,该物质与浓 硫酸反应得到淡红色溶液B,且有无色气体C放出。向B溶液中加入强碱得到白色沉淀D。此沉淀易被空气氧化成棕色E。若将A与KOH、KClO3一起混合熔融可得一绿色物质F,将F溶于水并通入CO2,则溶液变成紫色G,且又析出A。试问A,B,C,D,E,F,G各为何物,并写出相应的方程式。 3.金属M溶于稀HCl生成MCl2,其磁矩为5.0B.M.。在无氧条件下,MCl2与 NaOH作用产生白色沉淀A,A接触空气逐渐变成红棕色沉淀B,灼烧时,B变成红棕色粉末C。C经不完全还原,生成黑色的磁性物质D。B溶于稀HCl生成溶液E。E能使KI溶液氧化出I2,若出加入KI前加入NaF,则不会析出I2。若向B的浓NaOH悬浮液中通入氯气,可得紫红色溶液F,加入BaCl2时就析出红棕色固体G。G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试确认M及由A到G所代表的化合物,写出反应方程式,画出各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相关图。

2015北师大版无机化学习题答案(上册)

第一章物质的结构

1-20 氦首先发现于日冕。1868年后30年间,太阳是研究氦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唯一源泉。 (a)观察到太阳可见光谱中有波长为4338A,4540A,4858A,5410A,6558A 的吸收(1A=10-10m来分析,这些吸收是由哪一种类氢原子激发造成的?是 He,He +还是He2+ ? (b)以上跃迁都是由n i=4向较高能级(n f)的跃迁。试确定 n f值,求里德堡常数R He i+。(c)求上述跃迁所涉及的粒子的电离能I(He j+),用电子伏特为单位。 (d)已知 I(He+)/ I(He)=2.180。这两个电离能的和是表观能A(He2+),即从He 得到He2+的能量。A(He2+)是最小的能量子。试计算能够引起He 电离成He2+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子。在太阳光中,在地球上,有没有这种能量子的有效源泉? (c=2.997925×108 ms-1;h=6.626×10-34Js;1eV=96.486KJ.mol-1=2.4180×1014Hz)

38、第8周期的最后一个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8。电子组态:8S26P6 39、二维化的周期表可叫宝塔式或滴水钟式周期表。这种周期表的优点是能够十分清楚地看到元素周期系是如何由于核外电子能级的增多而螺旋发展的,缺点是每个横列不是一个周期,纵列元素的相互关系不容易看清。 40、“类铝”熔点在1110K~1941K之间,沸点在1757~3560K之间,密度在1.55g/m3 ~4.50 g/m3之间。 41、最高氧化态+3,最低氧化态-5。

1、解:O=O (12e-); H-O-O-H 14(e-); C=O (10e-);0=C=O(16e-);Cl-N-Cl(26e-);F–S - F (34e-) F F 2、解:共13种,如: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数学史复习题

数学史复习题 一、1.对于数学史的分期,1820’—现在属于 1.A.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B.初等数学时期 C.近代数学时期 D.现代数学时期 是希腊演绎几何的最高成就。 A.《原本》 B.《方法》 C.《圆锥曲线论》 D.《大成》 2.______的《数学汇编》被认为是古希腊数学的安魂曲。 3.A.海伦 B.托勒玫 C.丢番图 D.帕波斯 4.“百鸡问题”是“算经十书”中的______卷下的最后一题。 A.《孙子算经》 B.《张邱建算经》 C.《缉古算经》 D.《海岛算经》 5.关于一次同余组求解的剩余定理被称为“______”。 A.中国剩余定理 B.孙子定理 C.秦九韶定理 D.杨辉定理 6.“我思故我在”是______的名言。 A.柏拉图 B.毕达哥拉斯 C.笛卡儿 D.莱布尼茨 7.______是历史上第一篇系统的微积分文献。 8.A.《流数简论》 B.《运用无限多项方程的分析》 C.《流数法与无穷级数》 D.《曲线求积术》 8.“每个偶数是两个素数和;每个奇数是三个素数之和。”这就是着名的 9.A.费马小定理 B.费马大定理 C.哥德巴赫猜想 D.华林问题 世纪数学家们在对几何学作统一处理的观点下进行探索,在所有这些努力中,______ 在《几何基础》中使用的公理化方法最为成功。 A.希尔伯特 B.庞加莱 C.罗巴切夫斯基 D.黎曼 10.英国生物学家和统计学家______在现代数理统计的建立上起了重要作用。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了他老师高尔顿首先提出的“相关”与“回归”的理论,成功地创立了生物统计学。 A.贝叶斯 B.皮尔逊 C.费希尔 D.克拉默 11.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发展再一次表明,人类计算机工具的改进是离不开数学与数学家的贡献的。电子计算机都是以______的设计思想为基础的。 A.帕斯卡 B.巴贝奇 C.冯·诺依曼 D.图灵 12.费马大定理是1994年由英国数学家______完成的。 A.库默尔 B.谷山丰 C.弗雷 D.维尔斯 13.古典数学名着《圆锥曲线论》的作者是阿波罗尼奥斯。 2.“宋元数学四大家”是秦九韶、李冶、杨辉和朱世杰。

2003练习题及答案(Word)

Word 2003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通过以下哪种方法可以修改保存文档的默认文件夹? A 在“选项”下,单击“保存”选项卡。 B 在“自定义”下,单击“选项”选项卡。 C 在“选项”下,单击“文件位置”选项卡。 D 在“自定义”下,单击“文件位置”选项卡。 2.有关格式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首先双击格式刷,然后在段落中多次单击 B 首先将光标插入点定位在目标段落中,再双击格式刷 C 首先将光标插入点定位在源段落中,或选中源段落,再双击格式刷 D 取消格式刷工作状态,不能用Esc键 3.在Word文档中,关于设置字号,说法正确的是: A 最大字号为“初号” B 可在工具栏的“字号”框中直接输入自定义大小的字号,例如200 C 最大字号为“72”号 D 最大字号可任意指定,无限制 4.在Word中输入“叁万贰千捌佰肆拾柒”,最便捷的方法是: A 利用“插入”→“数字”的方法,再选择“壹,贰,叁…”数字类型 B 利用查找替换 C 插入特殊符号 D 插入符号 5.以下哪一项功能可以帮助您查找不熟悉单词的近义替换词? A 同义词库。 B 自动编写摘要 C 拼写和语法。 D 自动更正。 6.在Word 2003中,通过以下哪一项功能可以将不同人员的编辑内容合并到一个文档中: A 自动编写摘要。 B 插入引用。 C 比较并合并文档 D 插入文件。 7.通过以下哪种方法可以最便捷地统计文档的行数和段落数? A 使用“字数统计”功能。 B 启用行号功能。 C 查看“文档结构图”中的统计信息。 D 通过“文件”菜单中的“页面设置”看每页的行数。 8.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工具栏主要包括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 B 标尺分为水平标尺和垂直标尺 C 状态栏可以显示正在使用何种中文输入法 D 滚动条可以隐藏。 9.通常情况下,“标题栏”是以何种颜色为底色 A 黑色 B 白色 C 蓝色 D 灰色 10.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状态栏位于文档的底部,可以显示页号、节号、页数、光标所在的列号等内容 B 滚动条是位于文档窗口右侧和底边的灰色条 C 通常情况下,菜单栏中有8个菜单 D 标题栏可以显示软件名称和文档名称 11.新建文档的快捷键是 A Alt+N B Ctrl+N C Shift+N D Ctrl+s 12.在Word2003文档中,对图片设置下列哪种环绕方式后,可以形成水印效果。 A 四周型环绕 B 紧密型环绕 C 衬于文字下方 D 衬于文字上方 13.在Word2003中,“页面设置”命令在下列哪一菜单中。 A 格式 B 文件 C 视图 D 插入 14.在word2003中,使用______可以设置已选段落的边框和底纹 A “格式”菜单中的“段落”命令 B “格式”菜单中的“字体”命令 C “格式”菜单中的“边框和底纹”命令 D “视图”菜单中的“边框和底纹”命令

北师大无机化学第四版习题答案10

第十章沉淀溶解平衡10-1 (1)解:P b i2(s)=p b2+(aq)+2I-(aq) 设溶解度为S.则 : k sp(I2) =S×(2S)2=4S3=4×(1.29×10-3)3=8.6×10-9 (2)解:溶解度 S=2.91×10-3/253=1.15×10-5 BaCrO4(s)=Ba2++CrO42- (BaCrO4)= S2 =(1.15×10-5)2 =1.32×10-10 10-2 .(1) Zn(OH)2(s)=Zn2++2OH- K sp (Zn(OH)2)=S×(2S)2=4S3=4.12×10-17 S*=2.18×10-6=2.17×10-4g/L (2) 解:P b (s)= P b2++2F- K sp(PbF2(s))=S*×(2S*)2=4S3=7.12×10-7 S*=2.61 mol/L=6.39 g/L 10-3 (1) 解:设AgIO3溶解度为S1, 设Ag2CrO4溶解度为S2, 则 : AgIO3(s)=Ag++ IO3- K sp(AgIO3)=S1× S1= S12 S1=( K sp(AgIO3)) 1/2=(9.2×10-9) 1/2=9.59×10-5 mol/L. Ag2CrO4(s)=2Ag ++ CrO42— K sp(Ag2CrO4)= (2S2) S2= 4S23 S2=( K sp(Ag2CrO4)/4) 1/3=(1.12×10-12/4) 1/3=6.54×10-5 mol/L (2)解:设AgIO3溶解度为S1, 设Ag2CrO4溶解度为S2, 则 : AgIO3(s)=Ag++ IO3- S1 S1 S1+0.01 S1 K sp(AgIO3)=(S1+0.01)× S1=0.01×S12=9.2×10-9 Ag2CrO4(s)=2Ag ++ CrO4— 2S2 S2 2S2+0.01 S2 K sp(Ag2CrO4)=(2S2+0.01)× S2=0.01×S22=1.12×10-12 S2=1.12×10-8 mol/L ∴S1>S2 AgIO3在0.01 mol*L-1的AgIO3溶液中的溶解度大 10-4(1)解: 沉淀Ca2+:[SO42-]1= K sp(CaSO4)/ [Ca2+]=7.1×10-5/0.01=7.1×10--3 沉淀Ba2+:[SO42-]2= K sp(BaSO4)/ [Ba2+]=1.07×10-10/0.01=1.07×10-8 =1.07×10-10/0.01/7.1×10-5/0.01=1.5×10--8 mol/L﹤1×10-5 用Na2 SO4作沉淀剂能将Ca2+与Ba2+分离

北师大无机化学四版习题答案19章d区金属一

第19章d区金属(一) 第四周期d区金属 19.1 试以原子结构理论说明: (1)第四周期过渡金属元素在性质上的基本共同点; (2)讨论第一过渡系元素的金属性、氧化态、氧化还原稳定性以及酸碱稳定性变化规律; (3)阐述第一过渡系金属水合离子颜色及含氧酸根颜色产生的原因。 答:(1)①第四周期过渡金属元素都具有未充满的3d轨道,特征电子构型为(n-1)d1~10ns1~2,具有可变的氧化态。电离能和电负性都比较小,易失去电子呈金属性,故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②与同周围主族元素的金属相比,第一过渡系金属原子一般具有较小的原子半径和较大 的密度。 ③由于过渡金属的d电子和s电子均可作为价电子参与金属键的形成,金属键较强,因此 它们有较大的硬度,有较高的熔、沸点。 (2)第一过渡系元素为Sc、Ti、V、C r、Mn、F e、C o、N i、C u、Zn 从Sc→Zn,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氧化态:先逐渐升高,到锰为最高,再逐渐降低; 氧化还原性:金属的还原性逐渐减弱,最高氧化态含氧酸(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酸碱稳定性:从钪到锰最高氧化态氧化物及其水合物酸性增强、碱性减弱,同一元素不同氧化态氧化物及水合物一般是低氧化态的呈碱性,最高氧化态的呈酸性。 (3)①由于过渡金属离子具有未成对d电子,易吸收可见光而发生d-d跃迁,故过渡系金属水合离子常具有颜色。 ②第一过渡系金属含氧酸根离子VO3-、CrO42-、MnO4-,呈现颜色是因为化合物吸收 可见光后电子从一个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原子而产生了荷移跃迁,即电子从主要是定域在配体上的轨道跃迁到主要是定域在金属上的轨道(M←L),对于含氧酸根离子则是发生O22-→M n+的荷移跃迁。 19.2 Sc2O3在哪些性质上与Al2O3相似,为什么? 答:(1)都为碱性氧化物。在Sc3+、Al3+溶液中加碱得水合氧化物M2O3·nH2O(M=Sc、Al)。 (2)其水合氧化物都是两性的,溶于浓碱NaOH得Na3[M(OH)6],溶于酸得到M3+盐,其水溶液易水解。 原因:Sc的电子层结构为[Ar]3d14s2与第Ⅲ族Al同属是Sc、Y、La、Ac分族的第一个成员,故相似。 19.3 简述从钛铁矿制备钛白颜料的反应原理,写出反应方程式。试从热力学原理讨论用氯化法 从TiO2制金属钛中为什么一定要加碳? 答:先用磁选法将钛铁矿进行富集得钛精矿,然后用浓H2SO4和磨细的矿石反应。(或:工业上从钛铁矿制钛白粉,大致可分四步:1.酸解;2.冷却结晶;3.加热水解;4.焙烧)。加铁屑,在低温下结晶出FeSO4·7H2O,过滤后稀释并加热使TiOSO4水解:

大学数学史题库附答案

选择题(每题2分) 1.对古代埃及数学成就的了解主要来源于( A ) A.纸草书 B.羊皮书 C.泥版 D.金字塔内的石刻 2.对古代巴比伦数学成就的了解主要来源于( C ) A.纸草书 B.羊皮书 C.泥版 D.金字塔内的石刻 3.《九章算术》中的“阳马”是指一种特殊的( B ) A.棱柱 B.棱锥 C.棱台 D.楔形体 4.《九章算术》中的“壍堵”是指一种特殊的( A ) A.三棱柱 B.三棱锥 C.四棱台 D.楔形体 5.射影几何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 C ) A.音乐演奏 B.服装设计 C.绘画艺术 D.雕刻艺术 6.欧洲中世纪漫长的黑暗时期过后,第一位有影响的数学家是( A )。 A.斐波那契 B.卡尔丹 C.塔塔利亚 D.费罗 7.被称作“第一位数学家和论证几何学的鼻祖”的数学家是( B ) A.欧几里得 B.泰勒斯 C.毕达哥拉斯 D.阿波罗尼奥斯 8.被称作“非欧几何之父”的数学家是( D ) A.波利亚 B.高斯 C.魏尔斯特拉斯 D.罗巴切夫斯基 9.对微积分的诞生具有重要意义的“行星运行三大定律”,其发现者是( C ) A.伽利略 B.哥白尼 C.开普勒 D.牛顿 10.公元前4世纪,数学家梅内赫莫斯在研究下面的哪个问题时发现了圆锥曲线?( C ) A.不可公度数 B.化圆为方 C.倍立方体 D.三等分角 11.印度古代数学著作《计算方法纲要》的作者是( C ) A.阿耶波多 B.婆罗摩笈多 C.马哈维拉 D.婆什迦罗 12.最早证明了有理数集是可数集的数学家是( A ) A.康托尔 B.欧拉 C.魏尔斯特拉斯 D.柯西 13.下列哪一位数学家不属于“悉檀多”时期的印度数学家?( C ) A.阿耶波多 B.马哈维拉 C.奥马.海亚姆 D.婆罗摩笈多 14.在1900年巴黎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出了23个著名的数学问题的数学家是( A ) - 1 - / 9

北师大《无机化学》第四版习题答案

第十一章电化学基础 11-1用氧化数法配平下列方程式 (1)KClO3→KClO4+KCl (2)Ca5(PO4)3F+C+SiO2→CaSiO3+CaF2+P4+CO (3)NaNO2+NH4Cl→N2+NaCl+H2O (4)K2Cr2O7+FeSO4+H2SO4→Cr2(SO4)3+Fe2(SO4)3+K2SO4+H2O (5)CsCl+Ca→CaCl2+Cs 解:(1)4KClO3==3KClO4+KCl (2)4Ca5(PO4)3F+30C+18SiO2==18CaSiO3+2CaF2+3P4+30CO (3)3NaNO2+3NH4Cl==3N2+3NaCl+6H2O (4)K2Cr2O7+6FeSO4+7H2SO4==Cr2(SO4)3+3Fe2(SO4)3+K2SO4+7H2O (5)2CsCl+Ca==CaCl2+2Cs 11-2将下列水溶液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先改为离子方程式,然后分解为两个半反应式: (1)2H2O2==2H2O+O2 (2)Cl2+H2O==HCl+HClO (3)3Cl2+6KOH==KClO3+5KCl+3H2O (4)2KMnO4+10FeSO4+8H2SO4==K2SO4+5Fe2(SO4)3+2MnSO4+8H2O (5)K2Cr2O7+3H2O2+4H2SO4==K2SO4+Cr2(SO4)3+3O2+7H2O 解:(1)离子式:2H2O2==2H2O+O2H2O2+2H++2e-==2H2O

H2O2- 2e-==O2+2H+ (2)离子式:Cl2+H2O==H++Cl-+HClOCl2+2e-==2Cl– Cl2+H2O-2e-==2H++2HClO (3)离子式:3Cl2+6OH-==ClO3-+5Cl-+3H2OCl2+2e-==2Cl– Cl2+12OH--10e-==2ClO3-+6H2O (4)离子式:MnO4-+5Fe2++8H+==5Fe3++Mn2++4H2O MnO4-+5e-+8H+==Mn2++4H2OFe2+-e-==Fe3+(5离子式:Cr2O72-+3H2O2+8H+==2Cr3++3O2+7H2O Cr2O72-+6e-+14H+==2Cr3++7H2OH2O2-2e-==O2+2H+ 11-3.用半反应法(离子-电子法)配平下列方程式 (1)K2Cr2O7+H2S+H2SO4——K2SO4+Cr2(SO4)3+H2O (2)MnO42-+H2O2———O2+Mn2+(酸性溶液) (3)Zn+NO3-+OH-——NH3+Zn(OH)42- (4)Cr(OH)4-+H2O2——CrO42- (5)Hg+NO3-+H+——Hg22++NO 解:(1)K2Cr2O7+3H2S+4H2SO4==K2SO4+Cr2(SO4)3+7H2O+3S (2)MnO42-+2H2O2+4H+==2O2+Mn2++4H2O (3)Zn+NO3-+3H2O+OH-==NH3+Zn(OH)42- (4)2Cr(OH)4-+3H2O2+2OH==-2CrO42-+8H2O (5)6Hg+2NO3-+8H+==3Hg22++2NO+4H2O

无机化学第四版(北京师范大学大学等)答案——下册

(a) ICl 4- (b)IBr 2 - (c)BrO 3- (d)ClF 7、 解: 4XeF 平面四边形 2XeF 直线形 3XeO 三角锥 XeO 直线形 13-8用 VSEPR 理论判断XeF 2 、XeF 4、XeF 6、XeOF 4及ClF 3的空间构型。 8、解: 2XeF 直线形 4XeF 平面四边形 6XeF 八面体 4XeOF 四方锥 4ClF 三角锥 13-9用化学方程式表达下列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反应条件): (a) XeF 2 (b) XeF 6 (c) XeO 3 9、解: )()()(21.0,4002g XeF g F g Xe MPa C ????→?+? )()(3)(66,3002g XeF g F g Xe MPa C ????→?+? HF XeO O H XeF 63326+=+

13-10 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 (1) XeF 2 + H 2O → (2) XeF 4 + H 2O → (3) XeF 6 + H 2O → (4) XeF 2 + H 2 → (5) XeF 4 + Hg → (6) XeF 4 + Xe → 10、解: 2 4242242632623242222222263122 3 26322 1 2XeF Xe XeF HgF Xe XeF Hg HF Xe H XeF HF XeOF O H XeF HF XeO O H XeF HF O Xe XeO O H XeF O H F O Xe OH XeF =++=++=++=++=++++=++++=+-- 14-5 三氟化氮NF 3(沸点-129℃)不显Lewis 碱性,而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化合物NH 3 (沸点-33℃)却是个人所共知的Lewis 碱。(a )说明它们挥发性差别如此之大的原因;(b )说明它们碱性不同的原因。 5、解:(1)NH 3有较高的沸点,是因为它分子间存在氢键。 (2)NF 3分子中,F 原子半径较大,由于空间位阻作用,使它很难再配合Lewis 酸。 另外,F 原子的电负性较大,削弱了中心原子N 的负电性。

word考试试题和答案解析

word考试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 1.在Word中,单击下面四个常用工具栏中的按钮,可以打开一个下拉列表,该按钮是: (A)显示比例(B)拼写检查(C)帮助(D)新建 2.在Word窗口的工作区中,闪烁的垂直条表示: (A)鼠标位置(B)插入点(C)键盘位置(D)按钮位置 3.在Word中,不打印却想查看要打印的文件是否符合要求,可单击: (A)"打印预览"按钮(B)"文件"按钮 (C)"新建"按钮(D)"文件名"按钮 4.下列操作中,执行不能选取全部文档。 (A)执行"编辑"菜单中的"全选"命令或按Ctrl+A组合键 (B)将光标移到文档的左边空白处,当光标变为一个空心箭头时,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 (C)将光标移到文档的左边空白处,当光标变为一个空心箭头时,连续三击鼠标

(D)将光标移到文档的左边空白处,当变为一个空心箭头时,双击鼠标 5.把单词cta改成cat,再把teh改成the后,单击"撒消上一次"按钮会显示: (A)cta (B)cat (C)teh (D)the 6.下列操作中,执行不能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 (A)执行"插入"菜单中的"图片"命令 (D)使用剪切板粘贴其他文件的部分图形或全部图形 (C)使用"插入"菜单中的"文件"命令; (D)使用"插入"菜单中的"对象"命令 7.要改变文档中单词的字体,必须: (A)把插入点置于单词的首字符前,然后选择字体 (B)选择整个单词然后选择字体 (C)选择所要的字体然后选择单词 (D)选择所要的字体然后单击单词一次 8.Word把格式化分为等3类。 (A)字符、段落和句子格式化(B)字符、句子和页面格式化 (C)句子、页面格式和段落格式化(D)字符、段落和页面格式化

北师大《无机化学》第四版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 配位平衡 12-1 在1L 6 mol ·L - 1的NH 3水中加入0.01 mol 固体CuSO 4,溶解后加入0.01 mol 固体NaOH ,铜氨络离子能否被破坏?(K 稳[Cu(NH 3)42+]=2.09×1013,K SP [Cu(OH)2]=2.2×10-20) 解:CuSO 4在过量的氨水溶液中几乎完全形成[Cu(NH 3)4]2+,则 [Cu(NH 3)4]2+ === Cu 2+ + 4NH 3 平衡时: 0.01-x x (6-0.04)+4x 134 2431009.2) 496.5() 01.0(])([?=+?-= +x x x NH Cu K 稳 11910792.3--??=L mol x ])([108.3)01.0(10792.3]][[22321922OH Cu K OH Cu s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