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外斜视
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治疗(附156例分析)

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治疗(附156例分析)
曾思明;钟海彬;阎玉梅
【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2(019)006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矫正间歇性外斜视的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根据视远、视近斜视角的不同,对156例间歇性外斜视进行分类并行手术治疗.结果:Ⅰ级治愈96例(61.5%),Ⅱ级治愈45例(28.8%),Ⅲ级治愈15例(10.4%);眼位回退61例(39.1%).正常网膜对应组与双重对应组两组对比,Ⅰ级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外斜视应考虑早期手术.多次检查取其最大斜视度作为设计手术的依据以避免眼位回退.
【总页数】2页(P855-856)
【作者】曾思明;钟海彬;阎玉梅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南宁,53002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南宁,53002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南宁,5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7.41
【相关文献】
1.排粪造影对功能性肛门直肠梗阻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附156例分析) [J], 李勤笃;刘恒顺;牛玉善;孟凡爱;李昌玉;高峰;曹军林
2.奥美拉唑治疗脑出血合并应激性溃疡(附156例分析) [J], 周涛;李建华;祝春燕;范
振增
3.Chiari Ⅰ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附156例分析) [J], 冉孝龙;闫青云;孙之洞;程志立
4.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胃镜表现及其临床意义(附156例分析) [J], 宋寄春;谭诗云
5.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附156例报告) [J], 吕西;徐小东;李徐生;王琛;樊勇;康博雄;刘永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了解儿童斜视,治疗把握时机

了解儿童斜视,治疗把握时机斜视是儿童常见的眼病,以眼位偏斜为主,造成双眼单视功能障碍。
儿童的斜视对于孩子的眼睛其实伤害还是很大的,斜视不仅影响外观,严重的话还会对视力有一定影响。
了解儿童斜视的分类,成因,从而对于孩子的视力做尽早的治疗,也能尽量的避免其所造成的危害,广大家长们有必要对此加以重视。
1儿童斜视是什么?斜视,学名“单眼外斜”,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双眼注视不同目标时,双眼视轴在同一平面而产生的偏斜现象。
正常情况下我们用两只眼睛观察物体,能准确地看到物体。
如果双眼的视线不能同时落在同一个目标上,就会出现斜视。
儿童患斜视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外斜视,另一种是内斜视,从医学角度上讲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先天性内斜视:可由于胚胎时期内驱力的影响,使该位置上的巩膜发育异常造成内斜视。
2、代偿性斜视:由于两眼眼球向内、外方转动时,互相配合不协调,不能得到完全的注视而造成斜视。
3、后天性斜视:由于眼外肌萎缩或部分麻痹引起复眼外肌机能减弱而出现斜视;或者因眼眶肌肉运动障碍产生眶内肌麻痹而出现内斜;或者因眼睑提肌麻痹出现外斜;或者由于双眼屈光不正引起屈光参差(两个眼睛都落在同一个位置上)而引起斜视。
2儿童斜视的患病时期与原因儿童斜视的患病原因有多种多样,常见的产生原因可以分为先天和后天,其中先天性的病因占80%左右。
我们按发病年龄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时期介绍:1、婴幼儿期;2、学龄前期;3、儿童期。
1、婴幼儿期约90%的患儿在出生后6个月内有斜视,一般为先天性远视或近视,此时期需要佩戴眼镜矫正视力。
这一时期的儿童斜视的产生多由先天眼外肌肉的位置发育异常、眼外肌本身发育异常、中胚叶分化不全、眼肌分离不良、肌鞘异常及纤维化等解剖上的缺陷或支配肌肉的神经麻痹所致;同时,也有的儿童斜视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产钳使用不当造成婴儿头面部损伤或母亲生产时用力过度致胎儿颅压升高产生大脑点状出血,而出血刚好在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核处从而引起眼外肌麻痹。
间歇性外斜视40例手术疗效分析

双 眼单视 功 能 。
【 关键 词】间歇性 外斜视 ; 手术 ; 位 ; 正 眼 矫 【 中图分 类号】R 7 .1 7 74 [ 文献 标 识码】B [ 文章 编号】1 7 — 7 1 2 1 1 — 1 8 0 6 3 9 0 ( 0 2)7 0 2 — 2
O p r to c a ie e f c na y i f 4 a e a in s wih i e m it n x e a i n ur tv fe t a l ss o 0 c s s p te t t nt r te t e -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眼外肌的超微结构研究

Jun l f l i l pta ooy2 1 , o ,9 N . ora o i c hhl lg ,0 1V 1 1 , o 1 CnaO m .
・
临床研 究 ・
间歇性外斜视 患者 眼外肌 的超微结构研究
杜红 郭立云 李宪武
D p r etfO hhl o g 。 eScn dae o i l K n igMei l ol eY n a r ic 60 2 - hn eat n p tam l y t eodA i dH s t um n d a lg ,u nnPo ne 50 1 C ia m o o h f t pao f c C e v
匀, 大小、 形态正常 , 排列规则整齐 。间歇性 外斜视 及恒 定性外 斜视 患者 眼外 肌纤 维大小 不一 、 形态 异常 , 数量 减
少 , 列紊乱 , 排 每例标 本 10 0 倍视野肌纤维含量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 < .5 , 中恒定性外斜视患者肌纤 维含 P O0 )其
量 明显少于 间歇性外斜视组(P < .5 。透射电镜下可见间歇性外斜视 患者 眼外肌纤维萎缩 、 00 ) 水肿 、 肌丝变少 , 排 列紊乱 , 线粒体变性 , 严重者可见肌纤维坏死 、 胶原纤维增生 。结论 病理性改变 , 可能与间歇性外斜视病 因及发病机制有关 。 间歇性 外斜视患者 弱侧眼外肌 内直肌发生 了
斜视有哪几种类型

斜视有哪几种类型斜视是指眼球在正常视轴以外的方向偏离的一种眼科疾病,主要表现为眼睛无法同时凝视同一点。
斜视可能因为视觉系统中的神经、肌肉或者解剖结构的异常而引起。
根据斜视的特定类型和特征,斜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常见斜视类型混合性斜视混合性斜视是最常见的斜视类型,约占斜视患者的60%。
在混合性斜视中,患者的双眼同时出现不同的方向的斜视。
例如,一只眼睛可能向内斜视(内斜视)、向外斜视(外斜视)或向上斜视(上斜视),另一只眼睛可能斜视的方向与前一只眼睛相反。
内斜视内斜视是指眼睛向内偏斜,即向鼻子的方向偏转。
内斜视是常见的斜视类型之一,通常由眼外肌失调或其他神经肌肉疾病引起。
外斜视外斜视是指眼睛向外偏斜,即向远离鼻子的方向偏转。
外斜视也是常见的斜视类型之一,通常由眼外肌失调或其他神经肌肉疾病引起。
上斜视上斜视是指眼睛向上偏斜。
上斜视相对较少见,通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可能由先天性或后天性的眼外肌失控引起。
下斜视下斜视是指眼睛向下偏斜。
下斜视相对较少见,通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可能由先天性或后天性的眼外肌失控引起。
2. 其他斜视类型纵深斜视纵深斜视是指眼睛在水平方向上斜视,并且同时在垂直方向上呈现斜视。
即眼睛同时向内或向外斜视,并且上下斜视。
纵深斜视通常由视觉系统中的神经异常引起。
交叉斜视交叉斜视是指一只眼睛向内斜视,而另一只眼睛正常或稍微向外斜视。
这种类型的斜视通常会导致双眼无法同时凝视一个物体,产生双视。
间歇性斜视间歇性斜视是指眼睛在某些时间内正常,而在其他时间内出现斜视。
间歇性斜视的出现可能与眼肌疲劳、情绪变化或者视觉疲劳等因素有关。
3. 非结构性斜视非结构性斜视是指眼球在眼眶中位置的变化引起的斜视。
这种斜视通常不涉及肌肉或神经的问题,而是由眼球的形状、大小或位置问题引起的。
总结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其类型多样。
常见的斜视类型包括混合性斜视、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和下斜视。
其他斜视类型包括纵深斜视、交叉斜视和间歇性斜视。
间歇性外斜视临床研究与进展

间歇性外斜视临床研究与进展郭燕;王平【摘要】间歇性外斜视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斜视类型,因其发病率高、发病机制不明、手术后复发率高,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我们就间歇性外斜视病因、双眼视觉、治疗及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年(卷),期】2012(012)001【总页数】4页(P83-86)【关键词】间歇性外斜视;双眼视功能;重建;综述【作者】郭燕;王平【作者单位】410007,中国湖南省长沙市,湖南省儿童医院眼科,湖南省儿童斜弱视眼视光防治中心;410007,中国湖南省长沙市,湖南省儿童医院眼科,湖南省儿童斜弱视眼视光防治中心【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间歇性外斜视是儿童常见眼病,人群发病率为1%,尤其在亚洲,外斜视发病率几乎是内斜视的两倍。
间歇性外斜视是介于外隐斜和共同性外斜视之间的一种过渡型斜视,是后天性外斜视中最常见类型,占外斜视的80%,成人中交替性外斜多由间歇性外斜过渡而来。
由于间歇性外斜有其独特的特点,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我们将国内外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间歇性外斜视的病因目前并不完全清楚,主要分为以下3个方面。
1.1 神经支配因素 Duane认为外斜视是由于神经支配的不平衡,打乱了集合及外展的主动机制。
Worth认为融合机制缺陷是斜视发生的本质原因,融合机制不健全,双眼不能平稳地处于平行状态,即使是较小的干扰也会使其变为斜视状态。
融合是出生后逐渐发育起来的视功能,是指大脑能够综合来自两眼的相同物像,并可在知觉水平上形成一个完整印象的能力。
卢炜等[1]检查100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前的融合范围后认为,视皮质中枢融合功能发育不健全,即内外融合力发育不良,或内融合力发育不足,外融合力过度发育而导致融合范围减少,是间歇性外斜的主要发病机制。
1.2 眼外肌源性因素近年来随着眼外肌的研究进展,人们开始探讨共同性斜视的发生是否与眼外肌本身的异常有关,并做了大量的临床研究。
间歇性外斜视的双眼调节功能

【 关 键 词 】 间歇 性 外 斜 视 ; 调 节 ; 主 导 眼
Bi no cu l a r a c c om m o dat i v e f u nc t i o n i n pat i e nt s wi t h i nt e r mi t t e nt e xo t r o pi a
a n d 4 0 n o r ma l c o n t r o l s we r e r e c r u i t e d f o r a p r o s p e c t i v e c a s e c o n t r o l s t u d y .Ac c o mmo d a t i v e r e s p o n s e s
处调节视 标时 主导眼与 非主导 眼的调节反 应 、 正/ 负相对调 节 ( P R A / N R A) 、 斜视度 。对数据 进行 t 检
验、 秩 和 检 验 和 相 关 分 析 。结 果 间 歇 性 外 斜 视 组 4 8只 ( 6 3 %) 主导眼表现为调节超前 . 调节 反应 平 均
i n d o mi n a n t a n d n o n d o mi n a n t e y e s we r e t e s t e d u s i n g ME M ( mo n o c u l a r e s t i ma t e me t h o d) d y n a mi c
【 A b s t r a c t 】 0 b j e c i f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b i n o c u l a r a c c o mm o d a t i v e f u n c t i o n o 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间歇性外斜视术后应用同视机训练融合功能的疗效

缺乏全面系统了解 ,为今后开展 A I D S 健康教育的工 作重点内容提供了依据。 调查 显示 , 虽然大学生 中同居 、 临时性伴 和商业 性伴的 比例不 高 , 但都有存在 , 在性行 为中安全套使
用率 低 1 。 监测 没 有发 现该 高校 大学生 感染 艾滋病 , 大
学生对艾滋病认知尚可 , 但是艾滋病在该人群中传播 蔓延的危险因素仍然存在。开放的性观念有可能成为 大学生群体艾滋病传播 的高危 因素 , 改变大学生 的高 危行为 , 增强 自我保护意识是当前大学生健康教育和
・
2 8・
甘肃医药 2 0 1 4年第 3 3 卷第 1 期 G a n s u M e d i c a l J o u n r a l , 2 0 1 4 , V o 1 . 3 3 , N o . 1
条传播途径( 血液 、 性、 母婴 ) 比较清楚 , 但对生活一般 性接触( 蚊虫叮咬) 等能否传播艾滋病认识比较模糊…, 对 “ 只与一个性伴发生性行为可以减少艾滋病 的传
Ef f e c t o f s y n o p t o p h o r e f u s i o n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i n t e r mi t t e n t e x o t r o p i a L I Z h e n g— h o n g RE N We n-l z a L i n x i a P r e f e c t u r e P e o p l e S Ho s p i t a l De p a r t me n t o f Op h t h a l mo l o g y, L i n x i a 7 3 1 1 0 0, C h i n a C o r e s po n d i n g a u t h o r : RE A r We n — n 0, E—ma i l : r e n wa n n a @1 2 6 . c o n.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