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276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小儿手足口病63例临床分析

小儿手足口病63例临床分析

小儿手足口病63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症状及治疗。

方法:本组共63例,按临床标准严重程度分为轻度39例,重型24例,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及治疗后,退热起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

结果:重型组最高体温>39℃、精神欠佳、呕吐、意识障碍、嗜睡、惊厥及头痛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型组,退热起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优于轻型组,p0.05。

结论:小儿手足口病轻型无需特殊治疗,重型应给予糖皮质激素及中药抗病毒,以缩短治疗疗程,降低并发症损害。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喜炎平地塞米松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589【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506-01手足口病(hfmd)是以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发的急性传染病,以学龄前儿童多见,临床症状以手、足及口腔黏膜疱疹为主要症状[1]。

治疗即时、有效预后良好,如延误诊治则可伴发中枢神经损害、循环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等,且病情发展迅速,甚至危及患儿生命。

为提高对小儿手足口病认识,提高诊断率、治疗疗效,特对我院患儿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3例,为我院2011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经临床检查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本)》诊断标准[2]。

男童37例,女童26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7岁,平均(2.36±0.42)岁。

按临床标准严重程度分为轻度39例,重型24例,两组年龄、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

轻型为仅有手、足、口腔黏膜、臀部疱疹,伴有或不伴有发热;重型为伴有嗜睡、无力、脑膜刺激征、喷射性呕吐等神经系统症状。

排出伴有呼吸困难、抽搐、休克真表现患儿。

1.3 方法。

轻型患儿给予常规抗病毒、对症支持疗法,给予阿昔洛韦膏疱疹处外涂,利巴韦林10mg/kg/d、维生素c注射液0.25~0.5g/d,以5%葡萄糖注射液吸收后静脉滴注。

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V 7 1 核 酸 阳性 6例 。 递增。H F M D发病季节主要集 中在春夏秋季。以下 锌 普遍偏 低 。E . 3 治 疗与 转 归 遵 循 早 发 现 、 早 隔离 、 早 干预 及 为2 0 1 2 年 4月一 9 月期间来锦州市妇婴医院门诊诊 2
治的手足 1 5 病患儿 3 6 2 例的调查 . 并对其发病 、 临床 早恢复。指导患儿注意休 息, 加强营养及进食易消
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 果 : ① 发病患儿 大部分年龄集 中在 6个月 ~ 5 岁之 间, 季节主要在春夏季 。②全部患儿均有手足及 ! - I 腔疱疹 , 伴发热者
多见 , 少数患儿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等其它 系统合并症 。③ 白细胞计数部分升高 , 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 , 部分患儿有心肌酶谱 及血糖 升高等。④
等多部位的水疱疹 、 溃疡为主要症状 , 个别患儿可引 厥等 。伴肺 水肿 、 肺 出 血 可 有 呼 吸 困难 、 紫绀 、 肺 部
起 心肌 炎 、 肺水肿、 无 菌性 脑 膜 炎 等并 发 症 。H F MD 哕音 、 口吐白色 、 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等。伴休克者表 是 全球 性传 染 病 , 1 9 5 7年 新 西 兰 首 次 报 告 , 1 9 5 8年 现 心率增 快或 减慢 , 脉搏 减速 、 减弱。 面色 苍 白, 四肢 分 离 出柯 萨奇 病 毒 . 1 9 5 9年 提 出手 足 口病 这 一诊 断 发凉 , 大理石样花纹 。 血压下降等。 名 称 1 ] 。引发 手足 口病 的病原 体有 2 0多种 , 其 中主 2 . 2 辅助 检查 3 6 2例 患儿 均 行 血 常规 检 查 : 白细
它在世 界上 大部 分 国家和地 区均 曾有 暴发 流行 。 例; 心肌 酶谱 C K— MB升高 1 2例 。血糖升 高 8例 , 脑 1 9 8 1年我 国上 海首 次 发现 本 病 。 此后 全 国不 同地 区 电图示边 缘状 态或 异 常脑 电图 3例 。肝 功能 检查 谷

79例小儿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79例小儿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病毒药利巴韦林口服或注射给药, 皮肤疱疹局部外用阿昔洛 韦软 膏, 口咽部疱疹用开喉剑喷 雾剂消炎, 补充维生素 B 等 , 全部患儿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 及时有效对症治疗小儿手足 口病是行之有效的。 [ 关键词 ] 小儿手足 口病 ; 抗病 毒 药 ; 喉剑喷 雾剂 开 Cl ia ay i o 9 Ca e t u g Ch l n ・ o - o t s a e i c lAn l ss f7 s s wi Yo n i Ha d- tM u h Die s n h d Fo
De . 0 c 2 08 Vo . 4 No 6 13 .






20 0 8年 l 2月
J OURN F MODE I C DI N AL O RN CLNI AL ME CI E
第3 4卷
第 6期
表 2 两组治疗前后 S P P 0 潜 时变化组 内比较 ( 5 E (4 ) ± )

3 0,r to p ciey Re u t 7 a e r e ev d o a i s d cn e r s e tv l . s ls: 9 c s s we e r c i e r lChne e me ii e t e a tvrld u i a ii r l r h n iia r g rb vrn o a o
( 08— 8—1 20 0 3收稿 ;0 8— 9— 9修 回) 20 0 0
本 文 编 辑 : 国 芳 刘
细胞内合成用于组成轴突的结构蛋 白至关重要 , 能促
[ 文章编号]63 1 7 20 )6一 40 o 1 — 5 (080 o2 一 2 7 5

儿童手足口病并肺炎376例临床分析

儿童手足口病并肺炎376例临床分析
《外 学 》 0 中 医 研究 第1卷第2期( 第1 期)0 年l月 经验体会 Jn y niu 8 总 8 21 0 o 2 ig a t i h
儿 童 手足 口病 并 肺 炎 3 6 临床 分 析 7例
贺丰① 黄雪梅 ① 龚晓辉① 李应其① 金 露①
【 要 】 目的 : 摘 探讨儿童 手足 口病并肺 炎的临床特 点 。方 法 : 对笔者所 在医院 36例肺炎病 例5 7 临床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析 , 探讨 规律 , 指导诊 治 。
Me ,2 0 ,3 96 : 8 — 9 . d 0 3 4 () 5 3 5 6 [] 3 潘慧超 ,张丽华 . 心肌淀粉样变性 的诊 断与治疗 [ . J 河北 医学 ,2 1 , ] 00 1() 0 7 10 . 68 :10 —0 9
多数患者不易接受,以及 临床 医生对 该疾患 的认识局限 ,因此 对 于开展 心肌 活检 ,临床医生一般 持谨慎态度 。因此 ,研 究心肌 淀
由于淀粉样 变性是一种累及多脏器 的疾病 ,心肌淀粉样变性 的临床表 现也常与其他 系统的功能紊 乱相并存 ,以及 目前 对心肌 淀粉样变性认识 的普 通不足 ,这就导致了临床上贴 肌淀粉样变
表 现 ,如 活 动后 胸 闷 、气 促 ,夜 间阵 发性 呼 吸 困难 、两 肺 湿
哕 音等 。() 压降低 ,以收缩压 降低、脉压减小为主 , 1% 2血 约 0
管分布的斑点状致密影。 临床 观察发现有少部分患儿为先患肺炎, 再次病 毒感染合并手足 口 , 病 这部分 患儿多有发热、咳嗽、 气促 , 肺部可 闻及 细湿 哕音,而无明显 的神经 系统受 累症状 ,病情为逐
渐演变 的过程 ,经抗感 染、抗 病毒等对症 支持治疗后很快痊愈 。 本研究发现合并肺炎的手足 口病住院患儿大多数有 神经 系统 受累 症状 ( . ,若 合并 中枢 神经 系统 受累症状及体征 ,出现惊跳 61 56

小儿手足口病119例临床分析

小儿手足口病119例临床分析
1 8 4
J B e n g b u Me d C o l l , F e b r u a r y 2 01 3, V o 1 . 3 8, No . 2
机, 加大 了风 险 ; ( 2) 受 伤 早 期 胸 腔 内快 速 大 量 出 血, 因血 液来 不及 去纤 维化 而 形成 凝 固性 血胸 ; ( 3 ) 大多 数血 气胸 可经 单 纯 胸 腔 闭式 引 流术 治 愈 , 但 是 引流 管放 置 时间过 长后 , 可 能会继 发胸 腔 内感染 , 延 长住 院时间 。基 于 以上 原 因 , 血 胸 早 期 行 胸 腔镜 探
[ 5 ] 胡卫建 , 陈胜, 汪方清 . 电视胸 腔镜手 术与传 统外科 开胸术 治
疗外伤后血胸 的对 比研 究 [ J ] . 中国实 用 医药 , 2 0 0 9, 4( 3 0) :
3 7—3 8 .
( 本文 编辑
刘畅)

临床 医学 ・
4 ' , J L 手 足 口病 1 1 9例 临床 分 析
石佑 根
[ 摘 要]目的: 探讨4 , J L 手 足 口病 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1 1 9例小儿手足 I = I 病进 行 中西 医结 合治疗 , 积极控 制感 染 , 给予镇静 、 吸氧、 强心 、 利尿 、 降颅压 、 退热处理 , 纠正水 、 电解质及 酸碱平衡紊乱 , 保证 休息 , 加强护理 。结果 : 治愈 9 3例 , 好转 2 6例 ; 疗程 1 ~1 5 d 。结论 : 手足 口病主要发生在 1 ~ 3岁4 , J L , 结合小儿 自身生理特点采取 中西 医结合方法综 合治疗 , 能取得
良好 的疗效 。
[ 关键词]手足 口病 ; 中西 医结合 ; 治疗 ; 4 , J L [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 5 1 2 . 5 [ 文献标志码 ]A

重症手足口病36例临床分析

重症手足口病36例临床分析

重症手足口病36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为重症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手足口病好发3岁以下的患儿,占70.9%,多于发病后1至5天内出现病情恶化;主要合并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并发症,临床表现多样。

本组36例患儿合并颅内感染5例,合并心肌炎15例,合并肺水肿2例。

所有患儿均对症采取抗病毒、注射丙种球蛋白等治疗,除1例死亡外,全部治愈出院。

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易引起严重并发症。

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及早干预治疗,尽可能阻止疾病向危重症方向进展,以降低病死率、致残率。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手足口病是由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并有死亡病例报道[1]。

病毒通过口腔由人传播到人,儿童好发。

大多数病例恢复良好,然而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和病毒性心肌炎等,病情进展极快,短期内死亡[2]。

本文回顾分析我院于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6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最小5月半,最大10岁9月,5岁2例(5.6%)。

全部于发病后1至5天内出现病情恶化。

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临床诊断依据:(1)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2)以发热,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或疱疹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3)重症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血糖增高及脑脊液异常、脑电图、磁共振、胸部线、心电图检查可有异常。

(4)确诊依据是在临床诊断基础上,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

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

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

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的恢复情况。

方法:对2010年-2012年在某市进行治疗的手足口病儿童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这些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状况。

结果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对比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78例患病儿童全部康复,无死亡病例出现。

结论:手足口病患病人群以儿童为主,病变部位集中在口腔、手和足,平时要做好儿童的卫生健康工作,勤洗手、室内勤通风、勤晒衣被等,发现疑似病例,要及时就医,避免传染其他儿童,也避免病情的恶化,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关键词:儿童手足口病临床特点预后【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072-01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病原菌为多种肠道病毒,儿童发病多见[1]。

手足口病的临床变现主要是口腔、手和足的小水疱以及皮疹等,一般儿童发病轻,预后也比较好,但是如果发生肺水肿、脑膜炎等并发症,则预后比较凶险,会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所以本病需要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2]。

本文就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2012年在某市进行治疗的手足口病儿童78例。

其中男43例,女35例;年龄4个月-9岁,平均年龄为3±1.2岁。

1.2诊断标准。

普通手足口病:患儿口腔、手和足等部位出现小水疱以及皮疹、溃疡等,体温升高,可以同时有消化道或者是呼吸道感染[3]。

重症手足口病:开始出现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出现脑膜炎或者是肺水肿等,血常规白细胞升高,腰穿脑脊液性状改变以及影像学检查出现明显的改变等[4]。

1.3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叮嘱患儿要多休息,食用营养价值比较高的食物,多饮水。

给予抗病毒和解热药物对症治疗,如果出现并发症要请相关科室会诊治疗[5]。

小儿手足口病综合治疗32例临床分析

小儿手足口病综合治疗32例临床分析

小儿手足口病综合治疗32例临床分析许淼郑智【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综合治疗方法。

方法通过有效的隔离,应用抗病毒及抗感染药物以及对症综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通过对32例手足口病患儿采取及时、有效的综合治疗,患者全部治愈。

结论对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尽早发现并及时隔离患儿,并采取及时、有效的综合治疗,效果良好。

【关键词】手足口病;传染病;隔离;综合治疗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常见的疾病,常呈爆发流行。

尤其是由新型肠道病毒EV71感染引发的手足口病,以发热、口腔炎、手、足、臀部的斑丘疹、疱疹为主要临床表现,少部分患儿可并发心肌炎、脑膜炎‘“。

近年来在全国多个地区爆发疫情,导致部分婴幼儿致残甚至死亡。

本院于2008年5月1日至2009年7月31El共收治32例手足口病患儿,经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门诊2008年5月1日至2009年7月31日收治手足口病患儿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个月一9岁,平均3.5岁;病程4—8d,平均5.0d。

诊断标准参照第7版《实用儿科学》,所有病例均符合手足1:3病的诊断。

都有一般接触史,确认有同班、同校、同村密切接触史者25例。

1.2临床表现:32例患儿均有手、足、口腔不同程度的疱疹。

皮疹与口腔黏膜疱疹同时出现,先为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2~24h后转为疱疹,以手掌、足底、指趾的屈面因其表皮厚而容易受到摩擦的部位多见。

表现为发热3l例(96.9%),其中<38℃12例,38—39℃14例,>39℃6例;发热持续时间1-4d,平均2~3d。

患儿有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咽痛、全身不适等。

部分患儿有流涕、腹泻、呕吐、虚脱无力、局部淋巴结肿大等,与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相似。

1.3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32例,28例白细胞总数正常,3例白细胞总数升高,l例白细胞总数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历 与实践Ljnchuangyushijian 《中国医学创新》第9卷第1o期(总第22o期)2012年4Y] 
tbJD手足口病276例临床分析 
李德辉① 
【摘要】目的:为诊治小儿手足口病提供有效的临床依据,寻求早期识别重症,'bJL手足口病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 
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27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一般病例列为对照组219例,重症病例列为观察组57例,比较两组患 
儿的各项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在高烧超过3 d、四肢无力、烦躁嗜睡、呕吐、惊厥等方面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心率、白细胞、 
超敏c反应蛋白、心肌酶、转氨酶、心电图、肺片等方面异常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o5)。结论: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预防并发症是治 L手足口病的有效方法,提高小儿免疫力,加强对疾病的认识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儿; 手足1:1病; If缶床分析 
doi:10.39690.issn.1674—4985.2012.10.015 

当前,'bJL手足口病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其发病率 呈逐年上升趋势 】。小儿手足口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 发手、足、口等多个部位的不良反应,出现皮疹,严重时还 会危害患JL,O,、脑、肺等重要器官,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 ,'IV6手足口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3】。为了给诊治小儿手足口病 提供有效的临床依据,寻求早期识别重症小儿手足口病的方 法,笔者对27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J L手足口病患儿276例,年龄为4个月~5岁, 平均为 -74±1.a6)岁'其中男145例,女l3l例,病程为5~28d, 平均为(10.7 ̄6.3)d。所有患儿均符合卫生部2008年制定的((-T- 足口病诊疗指南》诊断标准嗍。人院时患儿症状均为手、足、 口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色斑疹,数量由数个至几十个不等, 逐渐发展为红晕 丘疹,疹中央带有透明小泡。重症患儿诊断 依据:(1)高烧持续不退。(2)呼吸和心率明显加快。(3)呕吐、精 神差、肌肉无力、抽搐或痉挛。(4)出冷 且末梢循环差。f5) 血压变化明显异常。(6)J'bJ- ̄J血白细胞明显增加。(7)出现高血糖 症状。将所有患儿进行分组,一般病例列为对照组219例,重 症病例列为观察组57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f性别、年龄、平 均年龄、体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E匕I生。 1.2方法对所有患儿行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肝肾功 能、心肌酶谱、心电图和C//检查,重症病例行血气、电解质、 凝血功能、脑脊液检查。一般病例给予利巴韦林和维生素C 治疗,合并细菌感染的患儿同时使用抗生素治疗。重症病例 
额外给予人血丙球蛋白静滴,适当使用激素配合治疗。所有 
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无一死亡。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 
数统计采用 检验,以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比较结果显 
示,见表1。观察组在高烧超过3 d、四肢无力、烦躁嗜睡、 
呕吐、惊厥等方面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p<0.o5)。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比较 例(%) 

2.2两组患儿l}缶床指标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比较结果显 
示,见表2。观察组在心率、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心 
肌酶、转氨酶、心电图、肺片等方面异常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O.os)。 

表2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比较 例(o/o) 

①湖南省常德市第_人民医院湖南常德415000 
通讯作者:李德辉 


28— 

3讨论 


JVL手足口病每年的春夏为高发期,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Vo1.9,No.10 Apr,2012 
《中国医学创新》第9卷第10期(总第22o期)2012年4月 临历 与实践Linchuangyushijian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 除术的 
临床观察 

刘立鹏①徐静① 刘颖① 
【摘要】目的:评价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的I临床观察结果。方法:对4O例行LC患者选择气管插管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瑞芬太尼于麻醉诱导开始用微量泵连续静脉输 
入(50 I ̄g/m1)。对其诱导前、诱导时、气管插管时、CO2气腹完毕时等心率(HR)、血压(SBP、DBP)、平均:功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02) 
及苏醒时间及术后伤口疼痛、恶心、呕吐、头痛、术中知晓及满意度等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TCI瑞 赶尼全凭静脉麻醉方法用于Lc麻 
醉诱导更加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患者苏醒迅速,苏醒质量高,无术后呼吸抑制问题,更安全可靠。结论:对于短小的腹腔镜胆囊 
切除术来说,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优于其他全身麻醉方法。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靶控输注; 瑞芬太尼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0.01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有创伤少、术时短、术后痛苦轻、 
恢复陕等优点,已在临床广泛开展Ⅲ。但因C0 气腹致腹内压 (IAP)增高,使膈肌平行抬高,胸腔容积缩小,肺的顺应f生下降, 功能残气量减少'气道压力升高,最终影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 ①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41 通讯作者:刘立鹏 所以临床中通常首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嘲。笔者所在地区为胆 囊疾病高发地区,现从笔者所在医院所开展的数百例腹腔镜手 
术患者中,抽取40例以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的患 
者,探讨TCI瑞芬太尼麻醉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ASA I~Ⅱ级,择期行Lc术的患者4O例, 
男28例,女l2例,年龄24 岁,无严重 、肺、肝、肾及中 

极高 】。小儿手足口病的致病菌主要为肠道病菌、柯萨奇病毒、 
埃柯病毒等 】。这类病毒存在多种变型,引发的临床症状略 
有区别。柯萨奇病毒一般潜伏期为3-5 d,主要为体热、皮 
肤疱疹、咽喉肿痛等症状。EV71病毒引发的临床症状较严 
重,多数患儿常伴有无菌性脑膜炎、迟缓性瘫痪、病毒性心 
肌炎等,如不及时诊治,致死率较高。4"dL手足口病多数患 
儿症状较轻,通常认为是一种自限性疾病 。小儿手足口病 
的治疗缺乏特异高效的抗病毒药物,当前治疗主要采取对症 
治疗为主l8]。患儿需要多卧床休息,对于呕吐腹泻者要多喝水, 
保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对于惊厥和肌痛的患儿要使用一些镇 
静药物和止痛药,减少患儿的疼痛。一旦遇到心力衰竭的患儿, 
需要对其进行快速黄化、供氧、利尿等积极抢救治疗。心理上, 
医护人员多与患儿进行沟通,对其进行安抚,使其积极主动 
地配合治疗。 
本次研究也表明,观察组在高烧超过3 d、四肢无力、 
烦躁嗜睡、呕吐、惊厥等方面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 
在心率、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心肌酶、转氨酶、心电 
图、肺片等方面异常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症患儿的病情 
较严重,其治疗时间较一般患儿长,且出现的并发症较严重, 
增加了治疗的难度。由于4",JL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病,传播 
途径主要为呼吸道,被污染的物品经过接触后也可感染病毒, 
需要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必要的科普教育。在对患儿加强科普 
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其积极锻炼身体、健康饮食、保 
持卫生、定期体检等良好习惯,可以有效预lItbJL手足口病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Vo1.9,No,10 Apr。2012 

的发生。 
综上所述,及早发现、及时治疗、预防并发症是治疗小 
儿手足口病的有效方法,提高小儿免疫力,加强对疾病的认 
识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史献 
【1]1周莉.tbJL手足口病300例临床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1,9(3):325-326. 
【2]王晓华.小儿手足口病1698例fJ1.中华传染病杂志,2002, 

2O(4):246-247. 
【3】第雪琴./bJL手足口病128例l临床分析fJ].中国实用医药,2011, 
6(25):114—11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年 
版)[J1.传染病信息,2008,21(3):1-2. 
[5]楼文姬.手足口病278例临床诊治分析[J].医护论坛,2010, 
17(26):153-154. 
【6]王敬军,王丽,田小平,等.5676.例手足口病病例分析『j].中华疾 
病控制杂志,2008,12(6):567—569. 
【7】龚慧欣.554例/bJI,手足口病临床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0,21(1):105. 
【8]张瑞霞.79例小儿手足口病临床分析fJ】.现代临床医学,2008, 

34(61:420—421. 

(收稿日期:2012—02—07)(本文编辑:李嫂) 

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