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206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手足口病的50例临床分析

手足口病的50例临床分析

手足口病的50例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2-12-28T08:36:04.4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8期供稿作者:毕磊[导读] 目的报道山东省安丘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手足口病50例。

对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预防进行探讨。

毕磊(山东安丘人民医院儿科 262100)【中图分类号】R5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8-0148-02【摘要】目的报道山东省安丘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手足口病50例。

对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预防进行探讨。

方法分析50例不同程度的手足口病人的临床资料。

结果病程5~10天,最长15天。

发病年龄5岁以下居多。

以夏、秋季多见,7~8月达到顶峰。

45例(90%),发热48例(96%),100%的患儿均有皮疹。

对症下药,50例痊愈。

【关键词】手足口病发热斑丘疹疱疹柯萨奇A16病毒传染病手足口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以发热、口腔炎、手、足、臀部的斑丘疹、疱疹为临床表现,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个别患儿可并发心肌炎。

现对2011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手足口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中,男30例,女20例。

病程5~10天,最长15天发病年龄:<1岁2例(4%),≤2岁10例(20%),≤3岁13例(26%),≤4岁14例(27%),≤5岁5例(10%),>5岁5例(10%),最大年龄11a。

发病季节:1~3月5例(10%),4~6月12例(24%),7~9月30例(60%),10~12月3例(6%);以夏、秋季多见,7~8月达到顶峰。

2 临床表现2.1 一般表现45例(90%)发热,其中25例低于38℃(50%),38~39℃10例(20%),高于39℃8例(40%);发热持续时间1~5天,平均2~3天,热型不定。

多数患儿有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咽疼、全身不适;少数患儿有流涕、腹泻、呕吐、虚脱无力、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类似感冒症状。

手足口病ppt课件

手足口病ppt课件

04
手足口病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程度
01
02
03
04
神经系统并发症
如脑膜炎、脑炎等,严重时可 危及生命,出现意识障碍、抽 搐等症状。
循环系统并发症
如心肌炎、心包炎等,可能导 致心脏功能受损,严重时危及 生命。
呼吸系统并发症
如肺炎、肺水肿等,影响呼吸 功能,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衰 竭。
100%
皮疹
手足口病的皮疹主要出现在手、 足、口、臀等部位,表现为红色 丘疹、疱疹,部分可破溃形成溃 疡。
80%
口腔症状
手足口病患儿口腔可出现疼痛、 流口水、拒食等症状,检查可见 口腔黏膜充血、散在疱疹或溃疡 。
实验室检测方法
病毒分离
从患者疱疹液、咽拭子或粪便 中分离出肠道病毒,是确诊手 足口病的金标准。
THANK YOU
感谢聆听
预后评估和改善方法
预后评估
根据患儿的病情、治疗效果及康复情 况等进行综合评估。
改善方法
针对预后不良的因素进行干预和治疗 ,如康复训练、心理治疗等。同时, 加强患儿的营养和运动,提高免疫力 ,预防再次感染。
05
儿童手足口病特点护理要点
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特点和原因
01
02
03
04
发病季节
春夏季节高发,主要通过飞沫 、接触传播。
血清学检测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肠道病毒 特异性抗体,辅助诊断手足口 病。
分子生物学检测
采用PCR等技术检测患者样本 中的肠道病毒核酸,具有灵敏 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
鉴别诊断与误诊原因
与其他出疹性疾病鉴别
如麻疹、风疹、幼儿急疹等,需根据皮疹特点、伴随症状及实验 室检查进行鉴别。

《手足口病》课件

《手足口病》课件

01 注意饮食
给孩子多喝水,可以服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
02 避免传染
避免孩子与其他患病儿童过度接触,注意个人卫生
03 定期监测
定期测量孩子的体温和观察症状变化
总结与展望
疫情监测
加强手足口病疫情 监测和信息报告
有效干预
提高对手足口病的 干预措施和防控措

科学研究
加大对手足口病的 科学研究力度
早期诊断
手足口病特点对比
典型症状
发热 口腔疱疹 手脚皮疹
患病年龄
婴幼儿 学龄前儿童 成人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 接触传播 粪-口传播
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 预防为主 隔离治疗
手足口病流行情况
手足口病主要流行在春夏季,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是易感人 群,应加强预防措施和宣传。
● 03
第三章 诊断和治疗方法
临床诊断
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结合实验室检 查结果,如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等,可以更准确地诊断手 足口病。早期诊断对于及时采取治疗和隔离十分重要。
● 06
第6章 经验分享和总结
家长经验分享
一些经验丰富的家长分享了他们在孩子患手足口病时的护理经验, 包括如何缓解孩子的不适症状、清洁卫生、饮食调理等。这些经 验对其他家长来说是宝贵的参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患病 的孩子。
家长经验分享
及时就诊
在孩子出现症状时 要及时就医,不要
拖延
多喝水
保持孩子充足的水 分摄入
手足口病与其他传染病的区别
手足口病
主要发生在儿童 口腔疱疹和手足皮疹为主要症 状 易在幼儿园、学校等群体机构 传播

手足口病120例临床分析

手足口病120例临床分析

手足口病12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总结小儿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发病特点及诊治经验。

方法:2008年5月~2008年12月收治小儿手足口病879例,随机抽查120例患儿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20例患儿中56例为托幼机构患儿,29例有明确手足口病接触史。

发病年龄2个月~9岁,平均年龄2.4岁。

所有病例均有口腔内疱疹或手足、臀部皮疹等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病时间2小时~4天,平均1.4天。

经临床诊断和综合治疗后,均获痊愈,无死亡病例。

结论:手足口病可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达到临床痊愈,预后良好。

关键词手足口病临床分析诊治经验2008年5月~2008年10月收治小儿手足口病患者879例,随机抽查其中12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所选120例患儿均为临床诊断病例,符合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年版)》[2]。

120例患儿中,男67例,女53例;年龄<1岁12例,1~3岁81例,3~6岁21例,>6岁6例,平均2.4岁;56例为托幼机构患儿;29例有明确手足口病接触史。

临床表现:71例患儿以发热伴皮疹为首发症状,体温37.4~40.2℃,热程1~4天;所有病例均见皮疹或疱疹,分布于手、足、臀、口腔内,初为红色斑丘疹或丘疹、疱疹、周围有红晕,愈后无色素沉着,无脱屑,可伴有流涕、咳嗽、厌食、少食、流涎、呕吐、腹泻等症状,部分病例有嗜睡,易哭闹、精神萎靡。

实验室检查:WBC<4×109>/sup>/L 11例,WBC 4~10×109>/sup>/L 68例,WBC>10×109>/sup>/L 41例,L>60%83例,N>60%37例。

治疗方法:均给予抗病毒(利巴韦林或炎琥宁,痰热清)治疗,利巴韦林剂量10mg/(kg·日),炎琥宁注射液5mg/(kg·日),痰热清注射液0.3~0.5ml/(kg·日);发热>3天或(和)WBC>10×109>/sup>/L者加用抗菌药物,如头孢孟多酯、头孢替安、头孢甲肟或马来酸阿奇霉素等;腹泻者给予蒙脱石散剂口服,咳嗽者给予肺热咳喘口服液,复方锌布颗粒等;适当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等;部分重症病例,予应用甘露醇降颅压,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2g/kg,分2~3天)冲击治疗。

手足口病1200例临床分析

手足口病1200例临床分析

手足口病120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及诊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0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相关资料结果手足口病临床特征为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发生致死性并发症,危重病例多发生于3岁以下患儿,由于诊断,隔离治疗及时,大多预后良好。

结论手足口病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有利于阻断或延缓病情进展,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与静脉用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有效控制病情进展。

【关键词】肠道病毒EVT1 手足口病2009年5月以来,我院应当地疫情需要,设手足口病专科隔离病房,共收治1200例手足口病患儿,对此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200例患儿中男650例,女550例,男女比例近1.2:1,发病年龄最小40,最大16岁。

0—1岁205例(17.08%),1—2岁354例(29.5%)2—3岁348例(29%)3—5岁142例(11.83%)其余151例(12.5%),3岁以下者占75.5%病程5-14天,平均10天。

1.2 临床表现普通病例表现为急性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溃疡。

手、足和口腔出现红色斑丘疹,疱疹,舌苔厚腻,部分斑疹可办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部分病例可单一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少数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多在发病后1-5天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尤其以3岁以下小儿)。

治疗不及时,迅速进入临床死亡。

1200例患儿有865例发热,约占发病者72%,热程1-4天。

450例伴精神差,乏力、嗜睡、面色苍白或发灰,多数患儿有食欲减退、咽痛。

近2年来,少部分患儿在发病期处于机体超敏状态,既往无过敏史者出现过敏反应,甚至同一种药物输注几天后才发生过敏,表现为哭闹、皮疹、呕吐、面色苍白或青紫,心动过速、血压下降或测不出。

有22例过敏,约占0.2%。

1.3 治疗与转归遵循《肠道病毒(EVT1)感染诊疗指南(2010年版)》治疗方案,指导患儿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强营养,进食易消化的食物,保暖。

160例儿童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160例儿童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疡 ,导致患儿流 口水 、拒食 ,心情烦躁等现象。患儿都出现了 发热症状 ,以低热居多 ,临床资料显示 ,中 一低热症状 1 0 2 例
( 6 3 . 7 5 %) 、高热 2 8例 ( 1 7 . 5 % o 1 5例 ( 9 . 3 8 %)患儿 出现并发 症 ( 心肌炎 5 、脑炎 2例、下呼吸道感染 8 例) 。患儿就诊前大 多出现四肢无力 、精神不振、嗜睡、不安、腹泻等 清况。
经验体会 J i n g y a n t i h u i 《 中 国 医 学 创 新》 第l 0 卷第l 4 期( 总 第2 6 0  ̄ ] ) 2 0 1 3 年5 月
1 6 0 例儿童手足 口病 临床分析
陈用源① 魏 华文①
【 摘要 】 目的:通过分 析患手足 E l 病儿童 的临床资料 ,探讨发病原 因,总结 临床诊 治经验 ,抓好该病 的防控工作 。方法 :回顾 性分析
[ 5 ] 林亚雪 . 经 内镜 高频 电切 除结 肠息 肉手术 的配合 【 J J . 中国医学创 新 ,2 0 0 9 ,6( 2 5) : 8 7 — 8 7 .
性 ,结论认 为 内镜下 氩等离子凝 同术治疗消化 道息 肉安 全 、 有效 、 并发症少 , 但腺瘤性息 肉氩等离子凝 固术治疗后要随访。 杨琦等 0 也认为 ,内镜下氩离 子凝 固术对 胃肠道广基 、扁平 症 少。本研究 中,笔者在对照组 给予 高频 电切联合 电凝 ,观 察组 给予高频 电切联合氩离子凝 固术 。结果观察组一次性顺 利切除率 1 0 0 %, 高于对照组 8 6 . 0 0 %,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提示 高频 电切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 胃肠息肉疗效可靠 。
年1 0月医治的 1 6 0例患儿治疗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 资料 选择 本 院 2 0 1 0年 4月 一 2 0 1 1 年 1 0月 共 收 治的 1 6 0 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手足口病60例临床分析

手足口病60例临床分析

手足口病60例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7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1-0065-02手足口病(HFMO)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 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

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ХA)坷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

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爆发流行。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院自2008年5月至2008年10月收治患儿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龄为10个月—7岁,其中小于5岁占80%,其中流行季节为6—9月份,8月份为最高峰期。

1.2临床表现以皮疹及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有皮疹,好发部位为手心,足心,口腔黏膜,肛周,臀部,四肢,可见皮疹,躯干部少见。

皮疹特点为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疱疹多见于颊黏膜及舌尖,易破溃成溃疡引起疹痹,流涎和拒食,全部病例95%以上有发热,体温在38℃-40℃,热型不规则,热程3-7天,体温越高,病情越长,病情较重,2例患儿出现心率加快,脑炎症状。

1.3实验室检查患者的粪便标本,咽试纸标本中病毒分离阳性,白细胞总数多正常,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

1.4治疗及预防治疗以抗病毒为主,对症治疗,支持疗法.一般患儿我们应用炎琥宁或喜炎平静脉滴注,辅以板兰根冲剂,较重患儿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及二羟丙茶碱静注,同时给予支持疗法,尤其是口腔溃疡患儿我们给予自行配制的口腔涂抹药物及较重且伴有呼吸道症状者给予雾化吸入,注意热量及电解质平衡。

本组患儿经过积极治疗都已痊愈,从中可看到年龄小的患儿发病较重,易出现并发症。

小儿手足口病122例临床分析

小儿手足口病122例临床分析

小儿手足口病122例临床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幼儿中。

该病的病原体多为肠道病毒,病毒经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机体后,在局部黏膜引起炎症反应。

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易于引起疫情。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剧,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儿童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目前,我国针对小儿手足口病的研究还相对不足,尤其是在临床分析方面仍存在一些空白。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122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发症情况、治疗方法探讨和预后评估等方面,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依据。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为小儿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儿童健康。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122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分析,探讨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发症情况、治疗方法及预后评估,并进一步总结小儿手足口病的特点,探讨治疗策略的重要性,以及对该疾病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高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疾病提供有益的参考。

1.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通过临床记录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总结了122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探讨以及预后评估情况。

具体方法如下:1. 研究对象:选取了2018年至2020年期间在本医院就诊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共计122例。

男性占60%,女性占40%,年龄分布在6个月至5岁之间。

2. 数据收集:通过查阅患儿的病历记录,收集了患儿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发症情况以及治疗过程。

3. 临床特点分析:对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疱疹等症状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者。所有患儿均有皮疹 , 多见 于发热 2天 内, 大部分皮疹 较 口
体征上分辨 是 何 种 病毒 感 染 , 一般 E T V 1病毒 感 染 所 致 的
H MD病例较重 , F 并发症较多 , 引起重症感染 。流行病学分 易
腔粘膜疹较早 出现半天或一天 , 首先 出现多 为红色丘疹 , 部分 转化 为疱疹 。肘膝关节周围 , 臀部 以丘疹为 主, 少有疱 疹。皮 疹 分布 可见 手 足皮 疹 20例 , 疹 12例 , 0 疱 5 口腔 粘 膜疹 2 5 0
例, 早期 口舌粘 膜呈 散在 疱疹 , 粒大 小 , 痛 明显 , 有 流 米 疼 伴
析 ,A 6 和 E T C 1 , V 1有较强的传染性 , 群居生活可引起流行 , 而 隐性感染是不 可忽视 的传播途径 。散居儿童多 由此种途径传 播 。根据发热 、 心肌 受损 、 血糖及患儿精神 、 饮食及神志改变 ,
断、 治疗及 预后 。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
4 , 中C1 O例 其 A 6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6例 。E 7 v l病毒核酸 阳
病例 , 均符 合 2 0 08年 国 家卫 生部 制 定 的《 足 口病 防 治指 手 南》 中手足 口病的临床诊断标准 。 12 一般情况 . 2 6例 病例 中, 0 男性 15例 , 2 女性 8 , l例 平 均年龄 27 .l岁 , 岁 以下 l , 1 0例 最小 6个 月 , 大 1 。平 最 0岁 均住院天数 35天 , 长住 院天 数 为 8天 , 居 儿童 5 . 最 散 7例。
征患者的气 , 不能正常运 营, 进而得 百病 。《 黄帝 内经灵枢 ・
百病始生》 喜怒 不节 , 日“ 则伤脏 , 伤则 病起 于阴也 ; 。我 脏 ” 们在 日常生活 中能看 到 3~4代 都是 高离婚 率 的家族 , 是遗
治未病 , 治未乱 。此病 的发现将 中医基础理论得到传承创新 ,
手 足 口病 2 6例 临 床 分 析 0
邓 杰 肖晶晶 周 天 彤
( 湖北省 随州市 中心 医院感染科 )
手足 口病 ( ad— ot ot i aeHF D) 5岁 以 h n fo —m uh—ds s M 以 e 下儿童及幼儿常见 , 青少 年及成人 少见 , 以下儿童易 出现 3岁 重症病例 , 一年 四季 均有散在 发病 , 但以春秋 季为流行 季节 。 病原 为 科 萨 奇 病 毒 A组 l 6型 ( A1 和肠 道 病 毒 7 C 6) l型 ( V 1. E 7 ) 两者所致的 H MD可导致 严重 的中枢神经并 发症 , F 如脑膜炎 、 脑炎 , 急性 弛缓 型瘫痪 等 。重 症病 例可 发生 肺水 肿, 危及生命。20 0 9年 3月至 8月 , 我市手 足 口病流行 , 院 我 感染科收治 26例 H MD患儿 , 0 F 我们 收集 2 6例 患儿的临床 0 资料 , 进行 回顾性分析 , 探讨该 病的发病 、 流行及临床特征 、 诊 大溃疡 , 一般 4— 7天溃疡愈合。膝关 节丘 疹 12例 。臀部及 0 会 阴部 丘疹 8 9例 , 仅有 口腔丘疹 、 疱疹而 无手足 、 膝部 、 臀部 会 阴丘疹 6例 。 14 实验室检查 . 血 液 常规检查 的细胞升 高 2 4例。一般 呈轻至 中度升高在 1 . 0 0—2 . 0 0×1 之间 , 0几 分类 淋巴细胞 升高 2 4例 , 中性粒细胞升 高 3 8例 。血 液生化 检查乳 酸脱氢 酶升高 9 4例 , 酸激酶 升高 8 肌 5例 , 血糖 升高 2例。胸片 l 8 例提示支气管炎 。 1 5 病原检测 . 性3 4例 。 20 0 8年 5月 一 8月 , 院感染科收治 26例 我 0 16 并发 症 合 并 支气 管 炎 l . 8例 , 合并 疱 疹性 咽 峡炎 3 5 随州市 疾控 中心抽取 疱疹 液 , 咽拭子 检查
亡率 的有效方法 。 对精神分裂症 、 抑郁症 、 痴呆症 、 中风 、 自杀 、 心理异常 、 能够预 防小儿病 、 成年病 、 老年病 …等 , 海循环不足综 合征所属单 髓
独型 I 、 型 单独 型 Ⅱ型 、 并型 的病 症都可 以预 防, 合 可以做到
夺 . . . . . . . . . . ・ 夺 牵 争 夺 夺 夺 孛 夺 {,夺 {一寺 . ・ ・ ・ ・ ・ ・ ・ ・ ・ ・ ・ ・ ・ ・ ・ ・ ・ ・ ・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幸 夺 夺 幸 夺 争 夺 夺 牵 夺 牵 {一 夺 ・ ・ ・ ・ ・ ・ ・ ・ ・ ・ ・ ・ ・ ・ 牵 夺 夺 夺 孛 寺 夺 夺 ÷ ÷ 夺 夺
因在黄帝 内经里有关必 先治神 , 髓海不 足 , 泽补益脑髓 , 泄 君

传, 因夫妻一方或双方 , 有髓海循 环不足 综合征 , 不应该 生气 的小 事跟 另一方 能吵几个小 时还不罢休 , 不是一 天两 天完 事 ,
而是长年 累月 的干仗 , 另一 方受不 了 , 有离婚 , 只 笔者治 愈很 多例 此种 患者 。髓海循 环不足综合 征 的发 现 , 目前很 多叫 给
0C,  ̄ 持续发热最高 5天 , 平均发热天数 2 2天 , . 呈弛 缓型或稽 留热型 , 咳嗽 8 O例 , 中 6 其 4例 以刺 激性 干 咳为 主 ,6例 咳 1 嗽, 咳痰 , 流涎 12例 , 8 均伴 有 口腔 粘膜疱 疹 , 疱疹较 多 , 有溃
疡形成者流涎 明显 , 精神差 16例 , 见于 发热 3 .  ̄ 3 多 8 OC以上
主明, 脉搏坚 而 长 的脉象 等 , 只在 《 乙经 ・ 神 五藏论 第 甲 精

》 论述 了一部 分 黄帝 内经 的论述 , 没有 自己的见解 论述 。
参考文献
直到现在没有传承是断档的理论 。
[ ] 沈星燮. 1 发现诊断髓海不足两种 脉象. 中国中医药咨讯 ,00, 21 2
( ):5 1 1 2—1 3 5
不 出病名 的疑难杂症 , 出名 , 叫 能提 供治疗理 论依 据 , 而治 进 愈 。预 防方面 , 就是在治未病领域 , 因髓海循环不足综合 征是 遗传疾病 , 从胎儿就可 以开始治疗 , 让君主明 , 进而下安 , 括 包
幼儿园儿童 16例 , 0 小学 生 6 。 4例
例, 合并心肌受损 6 4例 , 无肺水肿及弛缓型瘫痪病例 。 17 治疗及转归 本病 主要 以对症治疗 为 主 , . 目前缺乏 特 异性 、 高效 的抗 病毒 药 物。卫生 部 《 足 口病 诊疗 指南 》 手 推 荐, 首选利 巴韦林 治疗 , 有继 发感 染者 联用 抗生 素。病情 较 重, 有重症倾 向者 , 可使用丙种 球蛋 白静 脉滴注 , 必要时 给予
可及 时发现重症趋势 , 时发 现及 时治疗 , 目前减少重症死 及 是
涎 ,— 1 2天后形成一层 白色伪膜 , 可见小 溃疡 , 部分 融合成较
气结矣 。髓 海循 环不 足综合 征 的患 者 , 情感上非 常容易 冲 ” 在 动 , 觉系统异 常, 感 思维爱专牛角尖。所 以髓海循环不足综合
中 国 中医 药 咨 讯

21 0 0年 3月
第 2卷
第 3期
23 ・ 0
J un lo hn o ra fC iaTmdt n lC iee Me iieI fr t n ii a hn s dcn nomai o o
Ma c 2 1 Vo. No 3 rh 00 12 .
甲级强的松龙。出现并发症 , 可按 照相应治疗 原则处 理。经
13 主要症状及体 征 .
发热 16例 , 8 平均 3 . ℃ , 高 4 . 81 最 1
治疗 ,0 患者全部痊愈 出院。 26例
2 讨论 本组资料 对 2 6例 H MD住院病例 进行 回顾性 分析 , 0 F 结 果显示 C 6 E 7 病毒感 染 同时存在 , A1 , V 1 临床 上难 以从 症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