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解释技术研究与应用——以Y3地区为例

合集下载

大断距断层封闭性评价——以柴达木盆地英东地区油砂山断层为例

大断距断层封闭性评价——以柴达木盆地英东地区油砂山断层为例

大断距断层封闭性评价——以柴达木盆地英东地区油砂山断层为例张焕旭;陈世加;张静;王鹏;周游;姜营海【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3(034)004【摘要】在已建立的地层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柴达木盆地英东地区油砂山断层的泥岩涂抹程度并对断裂带排驱压力进行了拟合计算,试图寻求一种在断距较大情况下断层封闭性评价的可行方法.研究认为,合理建立断层区域的地层模型,恰当划分小层是封闭性评价的前提,正确运用评价手段是封闭性评价的关键;油砂山断层的封闭性在垂向深度2000m左右是一个分界点,2 000m以上部分开启,以下完全封闭;油砂山断层下盘深处有很好的勘探前景.【总页数】3页(P421-423)【作者】张焕旭;陈世加;张静;王鹏;周游;姜营海【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成都610500;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甘肃敦煌736200;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甘肃敦煌736200;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甘肃敦煌736200;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甘肃敦煌736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相关文献】1.柴达木盆地英东油田油砂山组沉积微相研究 [J], 于航;黄新武;梅华;柯琎;房国庆;孙晓明2.柴达木盆地尕斯断陷断层封闭性及其对油气运聚的作用 [J], 张春林;高先志;李潍莲;马达德3.英东油田油砂山组储层特征研究及分类评价 [J], 庞皓;房国庆;于航;曾家明;4.英东油田油砂山组储层特征研究及分类评价 [J], 庞皓;房国庆;于航;曾家明5.柴达木盆地红柳泉-跃东地区新近系下油砂山组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及控制因素 [J], 路琳琳;纪友亮;刘云田;寿建峰;黄建军;刘海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复杂断裂构造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及效果

复杂断裂构造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及效果

复杂断裂构造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及效果余功铭;张永华;梁运基;李锋;赵雨晴【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07(28)1【摘要】针对泌阳凹陷南部边界陡坡带复杂的地表及地下地质条件,提出了解决盆地边界构造破碎、断面倾角大、断裂带附近岩性横向变化剧烈等地质问题的办法,采取地质模型与数据采集、处理解释相结合的办法,通过计算机模拟实现观测系统的优化,利用微测井和小折射资料合理选择激发井深,在山前带采用钻孔埋置检波器.应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使南部边界大断裂成像清楚,位置准确,小断层断点明显,地层接触关系清楚,便于地质人员分析解释.【总页数】4页(P101-103,111)【作者】余功铭;张永华;梁运基;李锋;赵雨晴【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中国石油河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 473132;中国石油河南油田地调处河南南阳 473132;中国石油河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 473132;中国石油河南油田地调处河南南阳 4731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4【相关文献】1.复杂平原水网地区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以高邮凹陷YA、ZD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为例 [J], 晁如佑;张福祥;高春红2.贝尔凹陷霍多莫尔复杂构造带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方法及地质效果 [J], 王江;赵传军3.王集地区复杂断裂构造带高精度三维地震成像研究 [J], 张永华;刘振东;徐照营;朱景修;郭毅;尚建立4.深层复杂地质构造带地震勘探关键技术——以四川盆地龙门山断褶带北段为例[J], 赵路子;张光荣;陈伟;彭勇;谢冰;彭忻;周祺;曾乙洋5.千米深井复杂条件下三维地震勘探效果分析研究 [J], 刘帅; 赵启生; 尹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震属性技术在解释小断层中的应用

地震属性技术在解释小断层中的应用

地震属性技术在解释小断层中的应用李治欣(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河南郑州450009)摘要:落差2~5m的小断层现成为影响煤矿生产效率和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实例,探讨了三 维地震对小的断层解释。

建立了一个断层落差为2 m的地质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并在正演生成的时 间剖面上提取了属性,结果显示,虽然断层在时间剖面上看不出来,但在属性上有明显反映,因此利用 地震属性技术可解释小断层。

对一个实例利用地震属性技术进行了解释,解释出了一个落差2.5 m 的断层,与煤矿实际揭露吻合。

关键词:小断层;正演模拟;地震属性;落差;地震勘探中图分类号:P631.4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3 -0506(2016)12-0168 -04Application of seismic attribute technology in interpreting small faultsLi Zhixin(Henan Province Coal Geological Bureau Geophysical Survey Team , Zhengzhou450009 , China)A b strac t:The small fault whose gap is from 2 to 5 meter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affecting productivity and safety of coal mine at pres­ent. This article has discussed on if 3D seismic can interpret a small fault, a geological model of fault whose fall head is 2 m was estab­lished for numerical simulation,meanwhile,attributes were extracted on time profile which was produced by forward modeling,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lthough faults are invisible on time profile, it can reflect on attributes obviously, therefore, small faults can be interpreted by using 3D seismic attributes. At last,a fault whose gap is 2. 5 meters has been interpreted by using seismic attributes technology to have applied on an example,fit with coal mine reality as well.Keywords:small fault;forward modeling;seismic attribute;fall head;seismic exploration〇引言从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煤矿采区三维地震 工作的开展,利用地震资料已能查明、控制落差大于 或等于10 m的断层,其吻合率较高。

塔里木盆地Y区块三维构造精细解释及储层预测

塔里木盆地Y区块三维构造精细解释及储层预测

70囱科技2020年•第7期塔里市盆地Y区块三维旃造精细解释及储层预测◊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徐浩韩勇以Y区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比邻区托普台,对本区进行构造精细解释,发现区内主要发育两条北东向主干走滑断裂,始于加里东早期,结束于印支燕山期之间。

与之相伴生的次一级断裂共同影响了全区的岩溶缝洞发育带以及上部的碎屑岩低幅度构造。

针对奥陶系一间房组进行了储层预测,选取了对本区“串珠状”反射特征最为敏感的振幅变化率叠合趋势面,结合三维可视化对本区的岩溶缝洞带进行了精细的刻画,为本区井位部署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1概述Y地区位于顺托果勒低隆的北缘(图1),哈拉哈塘凹陷_阿克库勒凸起的南部,其构造演化特征和塔河油田托普台地区及哈得逊油田类似,均受控于塔里木盆地的构造演化史。

其在盆地的整体演化下,发育了五次主要构造运动:①奥陶纪至志留纪末的加里东中、晚期运动;②泥盆纪末的海西早期运动;③晚二叠世末的海西晚期运动;④三叠纪至白垩纪末的印支-燕山运动;⑤中新世以来的喜马拉雅运动。

其中特别是加里东中期运动使中、下奥陶图1Y工区位置图统碳酸盐岩普遍遭受了风化剥蚀,岩溶发育,形成一定规模的岩溶储集体,有利于油气的聚集、艷。

2三维构造精细解释2.1地震地质层位标定地震地质层位标定是连接地震、地质、测井资料的桥梁,是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构造解释、储层分析的基础叫上已述及,Y区内仅一口钻井,且仅钻遇二叠系火山岩,而声波时差曲线仅三千多米,这些条件限制致使本区内无法完成合成记录。

因此,在综合分析了Y区及托普台地区的地震资料,认为其可对比性较强。

根据这一特征,本区从托普台地区共引入解释层位28层,其中主要目的层位T74为奥陶系一间房组的顶面,T63为志留系柯坪塔格沥青砂岩段顶面,T65为柯坪塔格砂泥岩段顶面。

2.2断裂特征目前解释的Y区断彰布情况:①剖面上:束于印支一燕山期之间,整个剖面呈现一个地垒的特征(图2)。

与两条主断裂的次一级断裂主要有三套:T74层面以下为一套,其主要发育几组共辄断裂,特征主要是呈“X”型;T50-T74层面之间为一套,主要特征为伴生一些拉张性质的正断层,主断裂驰不断缩小;T32-T50层面间为一套,此期间主断裂逐渐消失,主要为左边一条正断层在活动,推测此断空发育两条主断裂,始于加里东早期,结图2Y区块三维Trace212地震解释剖面裂为地垒形成的末期伴生的产物。

地震解释2断层解释多媒体PPT精选文档

地震解释2断层解释多媒体PPT精选文档

解 释
位,它与断层走向互为垂直关系,如北西或北北 西;
断层倾角:沿断层倾向方向量出的断面与水
平面的夹角;
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七) 断 层 识 别 解 释

1.与断层有关的基本概念--断层描述要素



c

b

a
a --断层走向
断层线与北方的夹角
b --断层倾向
垂直断面向上盘方向指示的方位
c--断层倾角
断层倾向与的断面夹角
叠。

⑦ 部分大型断层有可能是在古断层基础上逐渐
剖 发展起来的,对沉积相带起到控制作用。因此,断
面 层带两侧会存在地层厚度变化大和反射特征差别大 解 的特征。

⑧ 这类断层易发生在盆地周边和构造带分带边
界,是控制区域构造格局和产生大规模推覆断裂带
的主要断层。
30
(七) 断 层 识 别 解 释

4 . 断层的地震剖面识别 --古今断层识别
一 、
4 . 断层的地震剖面识别 --小断层

a---区信噪比问题

b---区分辨率问题

b c





C处是否存在断

层,应结合相邻多条
剖面分析确定
a
22
(七) 断 层 识 别 解 释
一 、
4 . 断层的地震剖面识别 --小断层



a





a 为回转波的一部

分,因受近水平方向反
射同相轴干涉而导至多
g侵蚀面附近反射同相轴的对比113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g侵蚀面附近反射同相轴的对比平行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产状一致层面互相平行如果存在残丘可见局部披盖现象114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g侵蚀面附近反射同相轴的对比角度不整合侵蚀面与上覆层互相平行或基本平行与下伏层呈明显的角度接触并依次向侵蚀面靠近而最后尖灭消失115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g侵蚀面附近反射同相轴的对比微角度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地层在小范围内层面互相平行追踪较远时下伏地层以低角度逐渐向不整合面靠近而是后尖灭消失116同相轴对比追踪3反射波对比解释方法四川盆地主要不整合面四川盆地油气勘探的沉积盖层主要经历了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山等几期重要构造活动这几期构造活动对沉积盖层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

基于三维地震层面属性解释煤矿小断层的研究

基于三维地震层面属性解释煤矿小断层的研究

d t a o n y i r v e p e iin frt e i tr r tt n o e fu td v l p d i h o e m u s h re e t aa c n n t l o mp o et r cso o h e p ea i f h a l e eo e n t e c a s a b t o s o nH bi 7 7 0 hn ;2 C iaN t n d iirt no ol elg,B in ,10 3 e e,0 2 5 ,C ia . hn ao a A m nsai f a G ooy e ig 00 9,C ia il t o C j hn )
Ab t a t sr c :T e f uti n i o tn a trt fe tt e s ft n e ef in y o e c mp e e sv o n n , a d i h a l sa mp ra t co o af c h a ey a d t f ce c ft o r h n ie c a mi i g f h i h l n t ma e a mir t n p s a e o h tr i h h f T i p p r w t D s imi x lr t n o nn e 0 y b ga i a s g f t e wae n t e s at o . h s a e , i 3 es c e po ai f Mi i g Ar a 1 9, h o T n t g C a n , Hu ie , a h x mp e a d b s d o e o tt n i g f au e ft e r f ce a e i e c a o g i o lMi e n ab i s t e e a l n a e n t u sa d n e tr s o h e e td w v n t o h l h l

煤田三维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应用研究

煤田三维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应用研究

信 息 技 术自1993年至1994年在淮南谢桥煤矿完成首个煤田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以后,煤田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因其高效、经济、解决煤田地质构造等复杂问题的能力强,深受煤矿企业的欢迎,已经成为煤田勘探、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以往在地震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地震解释基本可以查找落差10m 左右的断层,控制煤层的基本形态,近年来,随着开采深度的加大、构造复杂程度的增加及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大,以往地震解释的精度已不能满足建设现代矿井的需要,矿方通常要求我们要查明落差5m以上的断层,并提供落差3~5m的断点,直径大于20m的陷落柱;查明区内主要煤层的赋存形态,并要求对煤层冲刷带、自燃边界、顶底板岩性、岩浆岩侵入体、古河床、古隆起、小煤窑采空区、顶板基岩厚度、新生界厚度、底部奥陶系灰岩顶界面及岩溶发育程度等作出解释,常规地震解释释的思路主要是利用剖面上的反射波至时间变化、并参考振幅、相位等常规因素来解决构造问题,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其预测结果往往并不理想。

借助地震多属性提取技术及波阻抗反演等手段可较好的解决煤田三维地震解释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 属性提取技术[2~3]地震波属性是叠前或叠后的地震数据经过数学变换而得到的有关地震波运动学、动力学和统计特征的特征参数,是表征和研究地震数据内部所包含的时间、振幅、频率、相位以及衰减特征的指标。

要根据解决的地质问题来选择相应的地震属性。

地震属性技术的关键在于属性提取。

2 波阻抗反演技术波阻抗反演技术是岩性勘探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根据钻孔测井数据对井旁地震资料进行约束反演,并在此基础上对孔间地震资料进行反演,推断含煤地层岩性在平面上的变化情况,这样就把具有高纵向分辨率的已知测井资料与连续观测的地震资料联系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大大提高三维地震资料的纵、横向分辨率和对地下地质情况的研究程度。

211004382_宽方位地震资料在YA地区勘探中的应用

211004382_宽方位地震资料在YA地区勘探中的应用

1531 研究区概况高邮凹陷位于苏北盆地南部东台坳陷中部,面积达2670km 2,总体呈南断北超、南陡北缓、南深北浅的不对称箕状结构,按构造格局和沉积特征,高邮凹陷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次级构造单元,由南向北依次为:南部断阶带、中部深凹带、北部斜坡带[5-6]三个二级构造单元。

YA高密度三维位于汉留断裂带东段,跨越深凹带和北斜坡两个构造单元,包含樊川次凹向北以及北斜坡发财—卸甲一带。

在2008年高精度三维实施后,该区评价目标以小断块圈闭为主。

这个阶段规模储量发现较少,仅四口井获得一定的产量,勘探开发进展缓慢。

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按照“两宽一高”的要求,江苏油田分公司在18-19年度部署了首块YA高密度三维。

高密度三维的实施对江苏油田近10年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高密度三维较常规三维在覆盖次数、最大偏移距、面元大小、炮道密度、方位角等方面有较大提高,为充分挖掘宽方位采集数据中方位和炮检距信息,采用了一套基于OVT域方位角分组的宽方位层析建模技术,从最终偏移成果看,宽方位处理结果的分辨率更高,对于复杂构造的成像效果更好,为提高该地区复杂小断块成像精度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1]。

2 OVT 域微小断层识别OVT五维数据的解释与常规地震资料解释相比,虽没有本质区别,但宽方位地震资料方位角和炮检距分布均匀,通常能获得更好的勘探效果[2、3]。

从目的角度来说,常规地震资料解释以构造和储层分析为主,而OVT数据域地震资料解释则是构造、储层和流体分析并重;从方法角度来看,由于OVT数据域地震资料具有更丰富的方位信息,有利于提高成像精度,同时该技术在处理过程中保留了炮检距和方位角信息,利于开展裂缝型储层预测工作[4]。

2.1 利用OVT 域地震资料特征识别小断层在区域右旋张扭构造应力和断陷作用下,真武、汉留等二级断层呈现东西-北东向展布,在汉留断层的构造转换带内发育一系列以北东东、北北西为主的调节小断层,与汉留主干断层构成一批复杂小断块圈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 气 地 球 物 理
21 年7 02 月
P T L U G O HY I S E RO E M E P SC
第 l卷 第 3 0 期
断层解释技术研究与应用
— —
以 Y3 区 为 例 地
李 玉凤 ,李海 涛
胜利油 田分公 司物探研究 院
摘要 : 何通过现 有的物探技 术 , 如 精确预测 Y3 区断裂 系统 , 为Y3 区勘探研 究工作 中亟待解决 的 问题 。本 地 成 地
斜 角度 。相 干技 术是沿 着地 质体 的倾 角 面进行 相关
运算 的 , 因此 , 需要 对倾角搜 索 的大 小进行 限制 。 E o软件 主要 提 供 了 F 、 i is U e en 种 ps xDpbn 及 sr f e3 Di 似性来描述地层 、 岩性 等的横 向非均匀性 , 进而探 测 小 断层 、 地质 构 造 异常 及 特殊 岩 性 的空 间展 布 特 倾角限制方式。其中, ib s Dp i 是在 目标样点周 围有 n
系列具有不 同倾角 和方位角 面元 的倾 角限制方 式 ;x 门槛 限 制方 式 , Dpbn 方 法 的继 承 , F是 是 i is 在

c ,: - l i 。 (g ∑ . l ( ) ! 1 )
m =
+/fl l l 加1 N z m… m 2 m £
需 要 控 制 时 , 方 法 常用 于 特 定 的地 质 目标 而 不 是 该
向上 断层 的 断距 比横 向上 大 , 向上 的 道数 就 要 大 纵 于横 向上 的道 数 , 之亦 然 。 反
参考文献
[】 Mie h r h . 1 k oi 著 孙跃 华译. 断层 和地层 特 征的 三维地 震不 Ba c
连续性 : 相干数 据体. 国外油气勘 探【 ,9 6 8 3 :4 .4 J 19 ,( )3 03 6 】
( 编辑 : 吴龙丽 )
关键词 : 征相干技术 ; 本 方差体技术 ; 断裂 系统; 地 区 Y3
块 中 , 响本 征 相 干处 理 结 果 的主要 参 数 有 倾 角 限 影
1 解 释技术
1 本 征 相 干技 术 . 1
制方式 、 进行相干计算的时间孔径及空间孔径。 () 1倾角限制方式 : 原始地层沉积时都有一定倾
c b l o ih ,t e o t a e u t o h e t i b an d u e a g rt m h p i l r s l f t e t s s o t c mp r d T e e fe e c r s t a a y e a d o i a e . h n w i t r r t to s a e d m o sr t d p e e a l e d i i gb n e p e a i n r e n ta e r f r b e i t rl n y nh l i e y i t r e i t e rf y t m a e n t e p e i t d fn l n e r t g h it s se b s d o h r d c e p n c n l so sf r ef u t . o cu i n o t a ls h Ke wo d : i ti s c o e e t l o i m, v r n e u e y rs n rn i c h r n a g rt h a i c c b a
3 结论
() 1从算法的可控参数来说 , 本征算法可控参数 更加细致 , 需要对研究区块的地质构造( 如地质体的 倾角、 方位角变化情况 ) 比较了解 ; 方差算 法的可控 参数较少 , 操作上相对简单。 () 2 本征算法和方差算法都不能区分 由不 同原 因引起 的不连续性 , 必须结合地震剖面及工区的地 质概况进行更精确的解释。在识别断层时 , 不可能
式中: 分母为矩 阵c的迹 , 代表 了协方差矩 阵的能
量 ; 为最 大特 征值 , 1 代表 了占优 的能量 。 在 E o软 件 提供 的本 征相 干 处 理 C hrne ps oeec模
道范围。增加空间孔径可压制噪音 , 但处理时间长 ,
收稿 日期 :0 11.l改 回 日期 :0 20 .5 2 1-0 1; 2 1—22 作者简介 : 李玉凤 , , 女 助理工程 师 ,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 主要从事地震资料解释和储层 预测 与描述工作 。
文通过 研究本征相干 算法和方差体算 法的基本 原理 , 结合Y3工 区目的层实 际情况 , 进行 了一 系列 的参数测试 , 对 各 效果进行 对比分析 , 得到 最优测试结 果。 以预 测的 断层 结论 为基础 , Y3 区的 断裂 系统进行 了精细构造 解 对 地 释 , 的解释 成果在实 际钻 井中得到 了较好 的验证 。 新
本 征相 干技 术主要 是 利用相 邻地震 道 之 间的相
征n 。该技术在断层识别 、 岩性体解释方面较常规
三维数据体解释技术有显著的优势。 对 于给定按一定方式组合 的 . 『 道地震数据 , 本 倾角陡峭的地方不要使用 , 目标体为角度不整合 如 征算法首先要定义协方差矩阵c 圜 时 ; U e D f e 角限制方式适合 于有很多倾 角 而 sr en 倾 i
a g rt m , i y tm n r a loi h rf s se a d Y3 a e t
运用一套参数组合或者一种方法识别 出所有 的断 层, 只能根据需要 , 灵活变动参数 ; 相干时窗可根据
地震反射波的视周期 丁而定 , 通常取 T 2 3 / 。 / — T 2
第 l卷 第 3 O 期
李玉凤等 : 断层解 释技术研究 与应用
综合对 以上两种方法 的分析和认识 , 结合 Y 工 3 区 的地 质 情况 , 在对 Y 工 区 精 细解 释 的基 础 上 , 3 新 增 了一 批 三 、 四级 断 层 。新 增 断层 解 决 了长 久 以来 困扰勘探工作者的问题 : 处于同一断块 的高部位 的
() 3本征相干技术和方差体技术都是在波形的 不一致性的基础上计算不连续性区域的。引起波形 不一 致 的原 因很 多 , 了断层 的存 在外 , 除 还有 岩性 的
变化 、 特殊地质体的存在 。因此, 在进行断裂系统解
A —7 3 8 井是水井 , 而低部位 的 A — 0 井却是油井 。 释时, 3 18 要结合工区的地质特征和测井信息, 才能真正 正是新增断层 ( 6 , 图 )导致 了这两 口井 含流体 的性 识 别 断层 。 质不 同 。 () 4从参与运算的纵横向道数数量来看 , 如果纵
【】 张军华 , 2 于月英 等.c 相干体在 断层和裂缝 识别 中的应用 【. 3 J 】
地震学报 ,0 4年 2 ( )5 05 4 20 6 5 :6 .6
[】 王秉 海 , 凯.胜 利 油 区地 质研 究 与勘探 实 践[ . 山东东 3 钱 M】 营 : 国石油 大学( 中 华东 ) 出版 社 ,9 2 1 9 1
整个 工 区。
 ̄ / 细l… ' 2 伽 SI m - N J
式中:j=jm t 一 Y 为对应的地震数据; u u(a一 m q) j
P和 g为视 倾 角 。 由于式 () 1 中的协 方 差矩 阵是 对称 的半 正 定矩
( ) 间孔 径 : 行相 干 处 理 的半 时 窗 长度 , 2时 进 是 采样率 的整数倍 , 建议是 目标反射体最高频率波长 的一 半到最 低频 率 的一个 波长 之 间 。大 的 时间孔 径
可压制噪音 , 时窗范围较窄的同相轴( 但 如河道) 将 变得模糊不清 。通常情况下 , 当要高度突出低角度 断层时 , 应使用小的时间孔径 ; 当要高度突出高角度 断层 时 , 就要 采用 较 长 的 时 间孔 径 。如 取 时 间孔 径 为 5 就是在 中心样点处上 、 , 下各 5 个样点的范 围进
时窗。
阵, 当原始数据矩阵的元素不全为零时, 可计算其 个非负特征值 。本征相干体的相干值伫 为
1一
f壹一 — — —


( 行计算 。当采样率为 4 s 将会产生一个 4 ms的 2 ) m 时, 0
() 间孔 径 : 3空 做相 干处 理时 的参 与运算 的地 震
O l e a c , n yn 0 0 2 C ia i l Brn h Do g ig2 7 2 . hn ) i f d
Ab ta t I a e o k y p o lm o e o v d o sr c : t s b c me a e r b e t b s l e t h p e ie y p e i tt e rf s se i r a i x l r t n r c s l r d c h it y t m n Y3 a e n e p o ai . o T k n n o a c u t o h e l st a i n o h wo k a i g i t c o n f t e r a i t f t e Y3 u o r a e ,a s re f f c o s a e t se y a a y i g t e b sc r a e i s o a t r l e t d b n l zn h a i p i c p e f t e i ti sc c h r n l o i m n a i n e rn i l s o h n r i o e e t a g rt n h a d v ra c
T er s ac n p l ain o u titr r tto : h e e r h a d a p i t ff l n ep eain c o a
图 6 新断裂系统
ac s itr f ra a eh so y0 Y3a e L Y —eg ( o h s a I ufn Gep yi l c Reerh n tue f S e gi sac Isi t o hn l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