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第三章 正态分布及其应用(第3次课)

正态分布及其应用

课件下载

Email:yixuetjx@https://www.360docs.net/doc/f22789398.html, 密码:000000

变异指标小结

1.极差较粗,适合于任何分布;

2.四分位间距比极差稳定,但仍未考虑每个观察值的变异。常用于:①偏态分布资料; ②分布不明;③分布末端无确切值;

3.标准差与均数的单位相同,最常用,适合于近似正态分布;

4.变异系数主要用于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悬殊资料;5.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分别反映资料的不同特征,常配套使用。

如正态分布:均数、标准差;

偏态分布:中位数、四分位间距

正态分布及其应用

(Normal distribution)

一. 正态分布的概念和特征

二. 正态曲线下面积的分布规律

三. 标准正态分布的性质

四. 正态分布的应用

【学习要求】

?掌握正态分布的概念、图形特征、

?掌握u转换的思想及方法,其图形的面积规律及求法。

?掌握医学参考值范围的求法。

在医学卫生领域中,许多变量的频数分布是中间(靠近均数处)频数多,两边频数少,且左右对称。如人体的尺寸、许多生化指标等。

等。这种变量的频数分布规律可用概率论中的一种重要的随机变量分布—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加以描述。

一.正态分布的概念和特征

1.正态分布的概念

正态曲线( normal curve):是一条高峰位

于中央,两侧逐渐下降并完全对称,曲线两端永远不与横轴相交的钟形曲线。

若变量x 的频率曲线对应于数学上的正

态分布曲线,则称该变量服从正态分布。

二.正态密度函数曲线下的面积规律

③曲线下在区间(μ-σ,μ+σ)的面积为

68.27%,

曲线下在区间(μ-1.96σ,μ+1.96σ)的面积为95.00%,

曲线下在区间(μ-2.58σ,μ+2.58σ)的面积为99.0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内阅读专项训练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内阅读专项训练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一、阅读理解。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司空见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追根求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自然段中的“?”指________________,“!”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中“发现问题”与“不断发问”的位置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说说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回答问题。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秘密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探查),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钦而不舍精神的人。 5.请用“\”将括号中不恰当的词画掉。 6.“见微知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说说你对文中画“”的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语段阅读。 洗澡水的漩涡,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秘密、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3.猫 课内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13.猫课内阅读专项训练 一、阅读理解。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 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決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你的腿,把脖子仲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连半朵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古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屏息凝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段中的中心句,用“______”画出来。 3.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猫吗?你觉得猫还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习题。 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腿脚还不稳,()已经学会淘气。妈妈的尾巴,一根鸡毛,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和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们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5.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表示转折的关联词。 6.画“_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 7.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

【精品】高三数学 1.5正态分布(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选修

§ 1.5 正态分布 课时安排 2课时 从容说课 正态分布是很抽象的概念,如何使学生从抽象转化到具体、直观中的问题里来,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要借助具体实例及多媒体课件演示,有条件的让学生也上机进行实习,通过实验了解一些概念的形成过程.具体的方法是:利用直方图来引进正态曲线与正态分布.具体的步骤如下:①先作出二项分布B (n ,0.5)的直方图(n =10).对n 进行变化;②如果用一条平滑的曲线把每个长方形的中点联结起来,就能得到一条钟形曲线(演示图形的形成过程),称为正态曲线;③给出其函数解析式为σ μπ σ2)(21 )(--= x e x f x ∈R,其中μ=np ,σ=npq ,e≈2.71828.对 于正态曲线,如果规定,试验的观察值x 落在区间(a ,b )内的概率P (a <x <b )就是由这条曲线、x 轴、直线x =a 及x =b 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那么称这种概率分布为正态分布.一个平均数为μ,标准差为b 的正态分布可以用公式σ μ -= x z 将它变换成平均数为0,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 平均数为0,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称为标准正态分布(利用投影或多媒体,将其图象描绘出来),公式为2 2 121)(z e z -= Φπ ,其中R x z ∈-= σ μ .一般的正态分布问题,能转化成标准正态分 布问题来处理,即将正态分布中观察值x 的概率P (a <x <b )表示成标准正态分布中的P (z 1≤z≤z 2),其中σ μ -= a z 1,σ μ -= b z 2.在教学中应多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增强动态感觉. 第九课时 课 题 § 1.5.1 正态分布(一)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深刻理解并掌握正态分布和正态曲线的概念、意义及性质. 2.理解和掌握标准正态总体、标准正态曲线的概念、意义及性质. 二、能力训练要求 1.能用正态分布、正态曲线研究有关随机变量分布的规律. 2.会画有关正态分布的正态曲线和标准正态曲线. 3.会用函数的概念、性质解决有关正态分布的问题. 三、德育渗透目标 1.培养学生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分类讨论、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2.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运动观、静止观).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也就是让学生主动建构式地学习,真正掌握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正态分布的意义、正态分布的主要性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具体实例,结合研究函数的方法来研究正态分布的意义和性质.正态分布之所以成为概率统计中最重要的一种分布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正态分布是自然界最常见的一种分布,若影响某一数量指标的随机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训练(含答案).

第五单元主题阅读 “重口味”的科学家(节选) 科学,这么“高大上”的事情,有时却意味着让普通人受不了的“重口味”。 吞下血吸虫、霍乱弧菌以及各种各样“重口味”的东西,给自己注射患者的血液,往心脏送导管,在后背做伤口——这群拿自己身体做实验的人,被称为“自体实验者”。这些科学家的行为让人叹为观止,要问他们为何干出这些事来,那实在是一部混合着无私、自大、勇气、好奇以及十足傻气的奇谈。 还好,科学的领奖台上不乏这样的“傻子”。 1981年,澳大利亚消化科临床医生巴里·马歇尔与罗宾·沃伦合作,推断幽门螺旋杆菌可能是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为了验证这个假设,巴里开始做实验:他把一支试管放进自己的喉咙,让它滑入胃中,蹭下几片胃黏膜来做检查,确认自己既无肠道感染,亦无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过一段时间等胃壁愈合后,他便吞下了事先培养好的幽门螺旋杆菌。 没过几天,他就没精打采,还开始呕吐。不过幸运的是,科学“大餐”起效了。巴里肠道组织的一系列活检报告显示,他出现了严重的胃炎和消化

性溃疡。接着他们又证明了除去幽门螺旋杆菌后,症状完全消失。 1984年4月5日,这项研究成果在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立 刻在学界引起轰动。2005年10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这两位科学 家。 “重口味”的科学家终于获得了认可。 1.【品词析句】短文题目中的“重口味”是指() A.普通人接受不了的口味。 B.科学家们拿自己的身体做实验,虽然他们的行为让人匪夷所思,但他们 勇于献身的科学精神令人敬佩。 C.味觉量的浓度大。后来指给人带来冲击,带来感官刺激的行为或事物。 2.【整体感知】短文通过列举事例讲述了科学家的“重口味”,简要概括的事 例是();具体介绍的事例是()。(填序号) A.注射患者的血液 B.往心脏送导管 C.吞下幽门螺旋杆菌 D.吞下血吸虫、霍乱弧菌 E.在后背做伤口 3.【品词析句】用“____”画出短文的过渡句,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 4.【评价人物】读了这篇短文,有的人认为这些科学家的行为让人匪夷所思, 不能认同;有的人却认为他们的行为让人叹为观止,佩服至极。你同意哪 个观点呢?并说明理由。 我同意第____种观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外拓展】你能列举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下面的观点吗?试一试吧。 科学家们为了科学研究奉献了他们的一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4熟悉键位分布教案5闽教版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4熟悉键位分布教案5闽教版 一、教材分析 键盘知识是学生学习打字之前必备的基础知识。本课是三年级上册第二主题“键盘指法与汉字输入”的第一课,是电脑键盘知识的人门课。教材首先介绍操作键盘的正确坐姿,接着介绍键盘的五个区域,侧重于介绍主键盘区中的键位分布和空格键、回车键、退格键的功能,最后安排键位歌帮助学生记住主键盘区26个字母键的位置,体会键与键之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找键位、记键位.为后续学习汉字全拼输入打下基础。 键位的识记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摸一摸键盘,找一找字母,观察 F、J键与其他按键的不同之处等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电脑键盘知识的入门课,也是三年级学生进行键盘指法训练的第一课,虽然学生在之前有接触过电脑及键盘,但对键盘的知识了解甚少,坐姿也不规范。正确的坐姿是操作电脑的第一步,在课堂上要避免简单的说教,教师可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教师演示、学生上台表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正确操作电脑的好习惯,有助于为后续学习汉字输入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几种不同的键盘。 2.了解键盘的基本功能。 3.熟悉键位的分布。 4.培养操作键盘的正确姿势。 四、教学重点 熟悉键位的分布,操作键盘的正确姿势。 五、教学难点 熟悉键位的分布。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室。 八、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展示教材第19页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图中有汉字、英文、数字等等。‘2.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字母、数字、符号和汉字是怎样输入电脑的? 3.展示教材第20页的键盘图片及上网收集的一些形态各异的键盘图片,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见过的键盘。 小结:键盘是电脑的主要输入设备,可以用于输入字母、数字、符号和汉字等,是人与电脑对话的工具之一。 4.出示课题:第4课熟悉键位分布。 5.出示教材第19页的学习任务。 (二)正确的击键坐姿 1.展示教材第21页的正确的击键坐姿图片及收集的一些坐姿不规范的图片,教师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并叙述。 讲述:俗话说,站有站姿,坐有坐相。这就是说,做事情一般都有一定的姿势。如果姿势不正确.不但会影响操作的速度,还容易产生疲劳感。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1页:正确的击键坐姿等内容,并指导学生端正坐姿。 3.巡视全班学生的坐姿,请小组长参与评价,表扬正确坐姿的学生,纠正错误的坐姿。(三)认识键盘分区 1.展示教材第20页的键盘分区图片,提问:键盘上有几个区?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互变流,请学生回答问题。 (2)小结分为五个大的区域(主健盘区,功能键区、光标控制键区、小键盘只和指不灯区)。2.抢答环节:框选某一区域,请学生回答所框选的区是哪一个区域。 3.布置任务:邻座同学互相考一考。(一人提问,一人同答) (四)认识主键盘区 1.展示教材第22页的主键盘区图片,请学生说一说主键盘区中有哪些键。 2.师牛互动交流、小结。 主键盘区有英文宁母健、数字键、标点符号键、空格键、回车键、退格键等·是键盘的主要组成部分。 3.展示教材第23页的主键盘区图片,引导学生看展示图或阅读教材,摸一摸自己电脑的键盘。 (1)在键盘上按英文字母表中的顺序找出26个字母。 思考:为引么它们不按字母顺序排列?

【语文】部编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课内外阅读

【语文】部编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课内外阅读 一、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以及模拟试题 1.雕像(课外阅读) 一位致富不忘家乡的农民企业家出资修了一座跨河大桥。 大桥竣工后,企业家找到一位颇有名气的雕塑家,请他塑一尊人物石雕立在桥边。 企业家说:照片我没有,但请您听听这个故事—— 20年前一个夏日的傍晚,山洪暴发,天昏地暗。一个放学归来的少年躲在河边一棵孤柳下浑身湿透,惊恐地盯着面前咆哮的河水。突然,少年听到一声声呼唤:狗子——狗子—— 少年隐约看见河对岸母亲顶着一块儿塑料布艰难地走来了,可河上的小木桥早被洪水冲走了。母亲也看见了儿子,来不及挽起裤腿便踏进湍急的河里。突然,一股更猛的洪水奔涌过来,母亲一闪不见了。少年急了,跟着洪水往下游跑。 良久,母亲又被洪水托了起来。 娘!娘——少年哭喊道。 母亲被浪头掀起的片刻,用了最大的声音喊:狗子——饭在灶膛里……热着——有20块钱在床上的棉絮里……母亲话音未落就被洪水卷走了。 后来少年辍_______(chuò zhuì)学了。少年用母亲积攒下的分分角角到镇上做生意,一直到今天。 企业家讲到这里声音有些哽咽_______(yān yè)了,他说:“您知道,那少年是我,我要给母亲塑一尊雕像。” 那一夜雕塑家失眠了,那场景总缠绕在脑子里。雕塑家开始了自己雕塑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幅作品的创作与雕刻。 雕像揭幕_______(mù mò)的那一天,当这位农民企业家亲手掀起雕像上的红绸时,他惊呆了,久久不语——风雨中,一位头发凌乱的母亲顶着一块儿雨布,佝偻着腰,神情焦急.............................. 地呼唤着 ................... ....…… ..母亲的背后,映衬着彩虹一样的跨河大桥。 企业家紧紧抓起雕塑家的手:“谢谢您!谢谢您!”企业家的声带颤_______(chàn zhàn)动着,眼睛闪着泪光。随后他说:“工钱多少?您说个价!” 雕塑家轻轻推开企业家的手,郑重地问:“你说呢?” (1)给文中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①咆哮:________ ②颇有名气:________ (3)读文中画“﹏﹏﹏”的句子,想想这尊雕像表现出了怎样的深刻意义。 (4)读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说说雕塑家想表达什么意思。 (5)请你简要评价文中的三个角色。 企业家:________ 雕塑家:________ 母亲:________ 【答案】(1)chuò;yè;mù;chàn

北师大版数学高二-高三数学 正态分布 第一课时教案

高三数学 正态分布 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叙述正态分布的意义; 2.能正确写出服从正态分布的总体曲线(正态曲线)的函数表达式; 3.明确标准正态分布的意义,会写出标准正态曲线的函数表达式; 4.能叙述正态曲线的主要性质及所表达的概率统计的意义; 5.逐步形成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获得数学学习的良好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是正态分布意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正态分布的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首先,引导学生简要回顾样本的频率分布与总体分布之间的关系.由于总体分布通常不易知道,我们往往是用样本的频率分布(即频率分布直方图)去估计总体分布.一般样本容量越大,这种估计就越精确. 其次,再以上一节得出的100个产品尺寸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为例,说明当样本容量无限增大时,这个频率直方图无限接近于一条总体密度曲线. 再次,引导学生观察上节总体密度曲线的形状,得出总体密度曲线“中间高,两头低”的特征.而具有这种特征的总体密度曲线一般可用一个我们不很熟悉的函数来表示或近似表示其解析式.进而板书以下标题: 2.正态分布 (1)正态函数的定义 产品尺寸的总体密度曲线具有“中间高,两头低”的特征,像这种类型的总体密度曲 线,一般就是或近似地是以下一个特殊函数的图象:(板书) ),(,21 )(22 2)(+∞-∞∈=--x e x f x σμσπ ① 式中的实数μ、)0(>σσ是参数,分别表示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至此,解释总体标准差是衡量总体波动大小的特征数,常用样本标准差去估计).函数)(x f 称为正态函数. (2)正态分布与正态曲线 (板书)若总体密度曲线就是或近似地是函数R ,21)(222)(∈= --x e x f x σμσπ的图象,则其分布叫正态分布,常记作),(2σμN .)(x f 的图象称为正态曲线. 然后,用《几何画板》画出三条正态曲线:即①5.0,1==σμ;②1,0==σμ;③2,1==σμ,其图象如下图所示:

六上第五单元课内阅读

(一)甲板上已经站了很多人。这时,太阳还没有出来。这里江面很窄,不到一百米。船正慢慢地前进,突然,前面出现了两座峭壁,一左一右像是被江水推开的两扇大门,奔腾的长江就从中间冲了出去。穿过三峡的“大门”,还可以看见远处一层一层的山峰。这是一幅多美的山水画呀! 一会儿,太阳出来了,两岸的山峰和江水都染上了一层金黄的颜色。船上的人高兴得叫了起来。再往前,江面越来越窄了。突然,一座高高的山峰挡住了去路。船眼看就要撞在峭壁上,好多人不禁惊叫起来:“哎呀,危险!”但是就在这时候,船拐了个弯儿,山峰一下子就被甩到后边去了。 1.加点的句子在文段中有什么作用? 2划横线的句子把石壁比作,可见石壁,而且这石门还是被江水推开的,可见江水。这句话所描写的景色让我想起了诗句 3.请仿写一个比喻句: 4.画虚线的句子生动地写出了,“甩”字呈现出诗句 的轻快与神奇,同时也说明船夫 (二)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的表达之妙。 1.看哪,看哪,还有几棵高大的树,在赤裸的高枝间,挂着那么多的橙色果实。(连用两个“看哪”有什么好处?) 2. 雪降落下来了,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带绒毛的

种子在风中飞,雪降落下来了。 作者把雪比作、、,突出了松坊溪的雪、、的特点,同时,这个句子从雪花的、 、三个方面形象地描绘了大雪降落松坊溪的情景。3.那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了;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到覆雪的溪岸上了;好像溪中生出好多白色的大蘑菇了。 在这个句子中,作者用、的手法,把大小溪石形象 生动的描绘成各种可爱的动物和植物,使冰冷的石头一下子就、,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三)车一停,我们便迫不及待地跳下去,快步走下岩磴,跑过石 滩,来到面对瀑布的巨岩边。只见滚滚黄水从高高的崖头跌落下来, 挟风带雨,雷霆万钧,溅起的水雾飘散在空中,蒸云弥漫,仿佛从 水底冒出滚滚的浓烟。水底悬流激荡,这雾,这云,这烟,全部是 黄色,散发着泥土气息,使这瀑布增加了厚重感,更使那吼声如洪 钟闷雷,震荡峡谷,气吞山河。 1、这一段,作者的观察点是;观察对象 时;观察顺序是;观察到的内容是有:、、、四个方面; 动用的身体感官有。 2、联系上下文,理解“气吞山河的含义。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4熟悉键位分布-闽教课标版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4熟悉键位分布-闽 教课标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4 熟悉键位分布 1教学目标 1、了解键盘的分区,掌握主键盘区字母键、数字键、符号键的名称和分布规律; 2、学会使用几个常用的控制键,能在“写字板”中输入字符; 3、通过认识键盘,感受成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计算机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浓厚兴趣。 2学情分析 这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和键盘打交道,用简单直接的方式让学生觉得电脑原来这么简单。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使用主键区的几个控制键──Enter、BackSpace、Shift和Capslock。 教学难点:双字符键,Shift和Backspace。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鼠标来控制计算机了,实际上,除了鼠标之外,键盘也是我们使用计算机的一个重要的输入设备。我们可以通过键盘将命令、数字和文字等输入到计算机中,因此,熟练地操作键盘,是使用计算机最基本的技能之一。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6课:认识键盘(板书) 活动2【讲授】二、演示观察,认识四区(出示键盘分区图)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了键盘是我们最常用的输入设备,那么,大家观察一下老师出示的这幅键盘图,你能看出它由几部分组成的吗? 生:四个部分。 师:同学们很聪明,现在老师给出了它们的名称,你能把它们对号入座吗?

师指出相应键盘分区区域,让生分别在出示的主键盘区、光标控制区、小键盘区、功能键区名称中对应的作选择。(指名说) 生1:主键盘区;生2:小键盘区;生3:功能键区;生4:光标控制区。 师让生在自己的键盘上找到四区,和同桌学生合作认识四区的位置和名称。 活动3【活动】三、讲练结合,尝试自学,掌握重点键 1、主键盘区 (出示主键盘区图) 师让生看主键盘区的第一段文字,读读、划划、议议。 师:通过读这一段,你学懂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主键盘区主要由字母键、数字键和符号键组成; 生2:我了解了英文字母键有26个,数字键有10个,还有许多双字符键。 生3:(补充说)我知道双字符键共有21个; 生4:我学会了怎样输入双字符键上的“上一个字符”的方法。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师作适当的表扬。 师:同学们在学习字符键时,有没有发现主键盘区的其他键? 生:发现了很多。 师:你们也想一起认识它们吗? 让生根据师指导步骤操作: (单击“开始”按钮,将指针依次指向“程序(P)”“附件”,单击“写字板”命令,打开“写字板”窗口。) 师让生分别输入自己姓名的汉语拼音,然后敲“回车键”、“退格键”、“大小写字母锁定键”、“Shift键”,然后说说发现了什么。 小组交流,然后让各小组分别选一名代表汇报交流的结果。 组1:我们组发现敲“回车键”后光标就到了下一行。 组2:我们组在敲一下CapsLock键时发现键盘右上方的一个指示灯亮了,再敲又灭了。

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认识键盘》

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认识键盘》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认识键盘》是四年级上册的内容。键盘是计算机最基本、最常用的输入设备,键盘的操作及指法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教材上本课内容比较多,因此,我将此课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了解键盘分区及名称;熟悉主键盘区的字符键,能正确输入字符;学会使用几个常用控制键。第二课时,认识光标控制区及小键盘区的常用键;认识“写字板”,能够在“写字板”中正确输入字符。本设计为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刚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在学习本课之前,对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有些初步的了解,基本掌握了鼠标的操作,这些内容的掌握,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然而,从我以前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来看,有不少学生对于键盘及指法训练很难产生兴趣。即使在教师的强烈督促下,学生也很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甚至易养成不良的击键习惯。为了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就巧妙地在课堂上设计了童话情境及闯关游戏的任务形式,以求创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人人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之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了解键盘分区,能说出各分区名称。 2、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中熟悉主键盘中的字母键、数字键、符号键的名称和分布规律。 3、让学生了解Enter键、Backspace键、Shift键和Caps Lock键等的使用方法。 4、初步认识基准键,在体验中感悟击键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找”和“摸”的过程中,熟悉键盘并认识主键盘区各键的名称及分布。 2、在“闯关”游戏中,学会输入字符并体验控制键的用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认识、操作键盘,使其在不断地尝试中,感受成功,体验学习计算机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 【教学策略】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文课内阅读复习资料 人教部编版

第四单元课文课内阅读复习资料 第十课《古诗三首》 1.《马诗》借马来抒情,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能够建功立业的愿望。 2.《石灰吟》中诗人通过吟颂石灰,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3.《竹石》借描写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的坚韧劲拔,表现了诗人坚定顽强、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 4. 课文重点句子解析 ①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漠的沙比作雪,把天空的弯月比作明晃晃的弯刀,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了一片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的景色。 ②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这两句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子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品质。

第十一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1.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录,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终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2.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四件事: (1)被捕前,李大钊同志坚持革命工作。 (2)被捕时,李大钊同志从容镇定。 (3)法庭上,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 (4)被害后,李大钊的妻儿悲伤的情形。 3.课文前后照应有多处 (1)①我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②后来听母亲说……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的更清楚,得到的印象、感受更深刻。 (2)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我父亲的被难日…… ②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作用: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这件事印象深刻,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

正态分布教学设计

正态分布教学设计

正态分布教学设计 刘一(湖北省沙市中学) 一、教学目标分析 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正态分布密度函数解析式; (2)认识正态曲线的特点及其表示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设置课前自主学习学案,使学生在课前自学; (2)课堂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提高课堂效率;(3)课后设置课后查阅要求,将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外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情境引入,以实验作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运用讨论探究形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解析 正态分布是人教A版选修2-3第二章第四节的

内容,该内容共一课时。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频率分布直方图、离散型随机变量等相关知识,这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基础,而正态分布研究是连续型随机变量,既是对前面内容的补充、拓展,又为学生初步应用正态分布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教学问题诊断 学生已在必修三中学习过频率分布直方图、总体密度曲线,但间隔时间较长,有些遗忘,可能会影响课堂进度。正态曲线的特征较多,证明也较为复杂,如果等到课堂上才开始思考,必定影响课堂容量。本班学生为理科名校班,学生能力较强,要给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 教学重点: (1)正态分布密度函数解析式; (2)正态曲线的特点及其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态曲线的特点 四、教学对策分析 通过两个概念复习题,让学生熟悉本节课需

要用到的知识。设计了很多学生发言的环节,让学生充分的展现自己的能力。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在课前为学生提供学案,课堂中引导学生,掌控学习进度。 五、教学基本流程 课前自主学习情境引入高尔顿板实验总体密度曲线 正态曲线与函数课堂练习正 态分布正态曲线特点课堂检测条件及举例课堂小结课 后查阅 六、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自主学习: 1.频率分布直方图用什么表示频率? 2.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得到总体密度曲线的过程是:首先绘制样本的频率分布折线图,然后随着的无限增加,作图时的减小、的增加,频率分布折线图越来越接近一条光滑曲线,这条曲线就是曲线。 讲解:请第一小组的同学展示课前自主学习的成

部编版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内阅读

第五单元课内阅读 姓名:_______ 班级:________ 夏天里的成长 (一)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②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1.用“”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2.夏天里的成长有什么特点?(用文中原话回答) 3.“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用一系列表示时间的词语表现了植物。 4.每到夏天,暑假开学的时候,我们都会比之前高一个年级,这些是我们看得见的长,我们长的不仅有年级,还有,这些是我们看不见的长。

A.身高、体重、知识 B.知识、能力、智慧 C.身高、能力、智慧 D.体重、能力、知识 5.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谈一谈你对“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的理解。 6.谚语“六月六,看谷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中的“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句谚语是说 7.“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什么是“赶时候”、“赶热天”?请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盼(节选) 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远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打在雨衣上的事。 1.短文是按“雨后美景”和“心中盼望”来写的,请用“∥”把短文分作两层。 2.“扑”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轻打,拍;②冲。在“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中,“扑”的解释为;在“扑打衣服上的尘土”中,“扑”的解释为。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内阅读专项训练试题(附答案)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第四单元) 一.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一)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 ,。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朝代)诗人。 2.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好像 B.等闲:平常 C.浑:浑浊 3.解释下列词语。 (1)吟:。 (2)千锤万凿: 。 (3)若等闲: 。 4.这是一首( B )诗。A.借景抒情 B.托物言志C.借物喻理 5.诗句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6.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 )千锤万击,( )烈火焚烧,( )粉骨碎身,我( )要留清白在人同。 A.即使 B.不管 C.无论 D.也 7.诗句“,”一语双关,借石灰石之口,表现了诗人的追求。 (二)马诗 大漠沙如雪, 。 . ,快走踏清秋。 l.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钩”指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诗中把比作“钩”。“”是指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3.这是一首借来抒发个人情怀的诗,诗人把自己比作,借此表达自己的遗憾之情。 4.这是一首边塞诗,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象可看。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四)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解释重点字词。 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 A竹林里 B深山里C破岩中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完成练习。 (一)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 )多忙,对我的问题( )很感兴趣,( )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1.根据原文,补充关联词。 2.结合课文内容,我们知道父亲平时 ,而今天却含糊地回答“我”,前后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 ,突出了父亲对家人的和

正态分布教学设计

正态分布教学设计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正态分布教学设计 刘一(湖北省沙市中学) 一、教学目标分析 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正态分布密度函数解析式; (2)认识正态曲线的特点及其表示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设置课前自主学习学案,使学生在课前自学; (2)课堂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提高课堂效率; (3)课后设置课后查阅要求,将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外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情境引入,以实验作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运用讨论探究形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解析 正态分布是人教A版选修2-3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该内容共一课时。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频率分布直方图、离散型随机变量等相关知识,这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基础,而正态分布研究是连续型随机变量,既是对前面内容的补充、拓展,又为学生初步应用正态分布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教学问题诊断

学生已在必修三中学习过频率分布直方图、总体密度曲线,但间隔时间较长,有些遗忘,可能会影响课堂进度。正态曲线的特征较多,证明也较为复杂,如果等到课堂上才开始思考,必定影响课堂容量。本班学生为理科名校班,学生能力较强,要给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 教学重点: (1)正态分布密度函数解析式; (2)正态曲线的特点及其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态曲线的特点 四、教学对策分析 通过两个概念复习题,让学生熟悉本节课需要用到的知识。设计了很多学生发言的环节,让学生充分的展现自己的能力。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在课前为学生提供学案,课堂中引导学生,掌控学习进度。 五、教学基本流程 课前自主学习情境引入高尔顿板实验总体密度曲线 正态曲线与函数课堂练习正态分布正态曲 线特点课堂检测条件及举例课堂小结 课后查阅 六、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自主学习: 1.频率分布直方图用什么表示频率

第4课《熟悉键位分布》教学设计

福建省义务教育教科书 第4课《熟悉键位分布》教学设计 主备课:李密蓉一、教材分析 键盘知识是学生学习打字之前必备的基础知识。本课是三年级上册第二主题“键盘指法与汉字输入”的第一课,是电脑键盘知识的人门课。教材首先介绍操作键盘的正确坐姿,接着介绍键盘的五个区域,侧重于介绍主键盘区中的键位分布和空格键、回车键、退格键的功能,最后安排键位歌帮助学生记住主键盘区26个字母键的位置,体会键与键之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找键位、记键位.为后续学习汉字全拼输入打下基础。 键位的识记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摸一摸键盘,找一找字母,观察F、J键与其他按键的不同之处等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电脑键盘知识的入门课,也是三年级学生进行键盘指法训练的第一课,虽然学生在之前有接触过电脑及键盘,但对键盘的知识了解甚少,坐姿也不规范。正确的坐姿是操作电脑的第一步,在课堂上要避免简单的说教,教师可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教师演示、学生上台表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正确操作电脑的好习惯,有助于为后续学习汉字输入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几种不同的键盘。 2.了解键盘的基本功能。 3.熟悉键位的分布。 4.培养操作键盘的正确姿势。 四、教学重点 熟悉键位的分布,操作键盘的正确姿势。 五、教学难点

熟悉键位的分布。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室。 八、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展示教材第19页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图中有汉字、英文、数字等等。‘ 2.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字母、数字、符号和汉字是怎样输入电脑的? 3.展示教材第20页的键盘图片及上网收集的一些形态各异的键盘图片,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见过的键盘。 小结:键盘是电脑的主要输入设备,可以用于输入字母、数字、符号和汉字等,是人与电脑对话的工具之一。 4.出示课题:第4课熟悉键位分布。 5.出示教材第19页的学习任务。 (二)正确的击键坐姿 1.展示教材第21页的正确的击键坐姿图片及收集的一些坐姿不规范的图片,教师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并叙述。 讲述:俗话说,站有站姿,坐有坐相。这就是说,做事情一般都有一定的姿势。如果姿势不正确.不但会影响操作的速度,还容易产生疲劳感。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1页:正确的击键坐姿等内容,并指导学生端正坐姿。 3.巡视全班学生的坐姿,请小组长参与评价,表扬正确坐姿的学生,纠正错误的坐姿。 (三)认识键盘分区 1.展示教材第20页的键盘分区图片,提问:键盘上有几个区?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互变流,请学生回答问题。

2020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课内阅读附答案

2020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课内阅读专项 第四单元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12 古诗三首 (一)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1.解释下面字词在原诗句中的含义。 邸______________ 几时休_____________ 休______________ 直_________________ 熏________________ 2.“西湖歌舞几时休?”这句诗的修辞手法是()。 A设问句 B祈使句 C反问句 3.结合当时写作背景,理解诗句,判断对错。 (1)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

(2)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3)“暖风”指的是自然界的春风。() (二)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1.这首诗歌的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字词在是诗句中的意思。 生气()九州() 恃()喑() 万马齐喑()究()3.用自己的话写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B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拟人句,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

正态分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正态分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东莞市厚街中学姚卫 一、教学内容与内容解析 1.内容: 正态分布第一课时 2.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2 -3(选修)》(人教A版)中的 2.4“正态分布 (第一课时)”,属于新授概念课.正态分布是选修2—3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最后一节,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是一种连续型随机变量,这让学生对随机变量由离散到连续有一个深入的认识.正态分布是高中学习内容中唯一一种连续型分布,它反映了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规律,连续型随机变量可能取某个区间上的任何值,它等于任何一个实数的概率都为0,所以我们感兴趣的是它落在某个区间的概率.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规律用分布列描述,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规律用分布密度函数(曲线)描述,本节课是对本章知识体系的一个完善,也是必修3统计和概率知识的一种拓展.同时本节课内容反映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以及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生活中除了离散型随机变量更多的是连续型随机变量的例子,因此正态分布在统计中是很常用的分布,它能刻画很多随机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现象、生产和生活实际之中.从形式上看,它属于概率论的范畴,但同时又是统计学的基石,它在概率和统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本节课内容为学生初步应用正态分布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正态分布具有许多良好的性质,许多分布都可以用正态分布来近似描述,因此在理论研究中,正态分布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学重点:1.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2.正态分布密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与目标解析 1.目标: (1)通过数学实验,从直观和形式认识正态曲线的特点及其所表示的意义; (2)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研究正态分布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有限与无限的思想方法; (3)认识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和正态分布发生发展的历史,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2.目标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