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南堡富油气凹陷烃源岩的形成及其特征

合集下载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滩海潜山裂缝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滩海潜山裂缝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滩海潜山裂缝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兰朝利;廖保方;王志坤;刘丹江;杨明慧;崔志员【期刊名称】《地质学报》【年(卷),期】2015(089)002【摘要】裂缝是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滩海碳酸盐岩潜山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之一,其发育与否制约着南堡凹陷潜山油气藏成藏与产量.应用成像测井、镜下观察、岩心描述以及露头考察资料研究了南堡凹陷滩海碳酸盐岩潜山裂缝特征,并探讨了裂缝控制因素与形成机制.南堡凹陷滩海潜山裂缝以构造缝为主,裂缝比较发育,以微—窄缝(主要为5~50μm)为主.控制南堡凹陷滩海潜山裂缝发育的因素主要为拉张断陷作用与古风化作用,前者形成与正断层伴生的构造缝,后者形成非构造缝,包括风化缝、层面缝、溶塌碎裂缝,主要分布在古岩溶垂直渗流带内.构造缝形成经历了前始新世挤压、沙河街阶—东营阶拉伸断陷以及馆陶阶以来的走滑拉张三个过程,但有效的开启裂缝主要形成于沙河街阶—东营阶的拉伸断陷时期.【总页数】10页(P252-261)【作者】兰朝利;廖保方;王志坤;刘丹江;杨明慧;崔志员【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滩海地区原油来源及勘探潜力分析 [J], 刚文哲;于聪;高岗;马乾;庞雄奇2.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新生代断裂系统形成机制 [J], 周天伟;周建勋;董月霞;王旭东;常洪卫3.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3区多期叠加断裂体系形成机制 [J], 冯建伟;王志坤;商琳4.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滩海区油气立体输导模式——以南堡1号构造带为例 [J], 刚文哲;邹俭巍;高岗5.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滩海地区奥陶系原油油源分析 [J], 赵彦德;刘洛夫;张枝焕;王旭东;梅玲;李燕;陈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滩海地区原油来源及勘探潜力分析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滩海地区原油来源及勘探潜力分析

[ 稿 日期 ] 2 1 收 0 1—1 0—1 O .
[ 作者简介]刚文哲 ( 9 5 ) 1 6 一 ,男,18 9 8年大学毕业 ,博士 ,副教授 ,现从事油气地化与油气地质 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石 油 天然 气 学 报 ( 汉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 江
石油天然气学报 ( 江汉石油学院 学报 ) 21 年 1 月 第 3 卷 第 1 期 01 1 3 1
Jun l f l n a eh ooy (.P ) N v2 1 V 1 3 N .1 o ra o dG s c n l Oia T g JJ I o.0 1 o 3 o 1 .
庞雄奇 ( 中国石油大学 ([ 要] 通过 原 油 基 本 特 征 的 分 析 ,从 生 标 物 特 征 角 度 对 南 堡 凹 陷 的 原 油 类 型 进 行 了 划 分 ,进 而 结 合 烃 源 摘 岩 发 育 特 征 分 析 了 滩 海地 区 的 油 气勘 探 潜 力 。 南 堡 凹 陷 的原 油 分 为 A、B 、C 共 3种 类 型 ,A 类 原 油根 据 生标 物特 征 差 异 又分 为 A 、A 两 个 亚 类 ,分 别 来 自沙 三 段 ( s) 烃 源 岩 和 东 三 段 ( d ) 烃 源 岩 , 主 要 E。 E。
分 布 在 陆上 。B和 C两 大 类原 油 主 要 分布 在 滩 海地 区, 均 为 成 熟 原 油 。B 类 原 油 的典 型特 征是 伽 马蜡 烷 含
量 低 ,主 要 来 自 E 。烃 源 岩 ,沙 一 段 烃 源 岩 有 少 量 贡 献 ;C 类 原 油 的 伽 马 蜡 烷 含 量 高 , 主 要 来 自沙 三 段 d
合 勘探 现 状对滩 海 深部位 的油气勘 探前 景进 行 了探讨 。

渤海湾盆地

渤海湾盆地
8地层缺失以披覆背斜构造为主的油气藏分布模式图以沾化凹陷为例3地层超覆不整合基岩断块体油气藏为主要类型的复式油气富集区地层超覆不整合基岩断块体油气藏为主要类型的复式油气富集区在前第三系基岩断块隆起的背景上形成了块断岩溶区又被次一级基岩断裂切割改造为堑垒相间排列的地质结构使生油岩直接覆盖或以断层间的形式与岩溶块断体直接接触组成新生古储成油组合形成了以古潜山为主要类型的油气富集区
E始: 区域性沉降为主。 区域拉张应力作用下,于中生代断块体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
列分割的下第三系箕状断陷,形成了一个多凸多凹相间的构造格局。
由47个箕状断块组成,各自形成一独立沉积体系和成油单元。
三、构造单元划分
位于中朝准地台东部,辽冀台向斜内。 地球物理和钻井资料揭示:是以裂陷活动为主的断块构造区。
内部及周围的任 丘、留路、南马庄、 文安及高阳坡等二 级构造带上有10多 个油田分布。
地质储量占80% 多。
廊固凹陷
坝县凹陷 饶阳凹陷 深县凹陷 束鹿凹陷 晋县凹陷
黄骅坳陷内的歧口凹 陷最大,是生油最丰 富的地区。
油气田围绕凹陷呈环 带分布。
有北大港、南大港、 羊二庄、海四井等构 造带上已找到了多个 油气田和含油气构造。
探明储量占60%以上。

大城 青县
天津
汉沽

小站 桥板
凹 陷
北 塘沽



歧歧口口 凹 陷

孔 店

沧起
沧州 东
凹 陷

王徐庄 黄骅


南皮 南

凹 陷
龙黑 村 凸



盐山 山
凹 陷

海兴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西南庄断层分段特征及演化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西南庄断层分段特征及演化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西南庄断层分段特征及演化孙思敏;季汉成;王建伟;章惠;陈亮【摘要】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boundary faults along strike during different geologic stages was studied using seismic data as well as tectonic and stratigraphic thickness maps for the Xinanzhuang Fault in the Nanpu Sag of the Bohai Bay Basin. The segmentation and evolution of boundary faults were studied and their controls on sediments were analyzed. During the deposition of the third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 the Xinanzhuang Fault was divided into three individual fault segments from east to west, and relay ramps developed where fault segments overlapped. When the first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 was deposited, these individual fault seg⁃ments were linked, and the fault segment to the north of Gaoliu Fault began to be abandoned. At the end of Dongying period, a unified fault was formed, yet still showed segmentation features. Some transverse folds appeared on hanging wall. The fault segment to the north of Gaoliu Fault was abandoned. Coarse sediments migrated into the basin through transverse folds and relay ramps, resulting in favorable reservoir development.%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西南庄边界断层为例,应用地震资料,结合构造图和地层厚度图,分析不同地质时期边界断层垂直位移沿走向变化,对边界断层分段生长与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这种过程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断裂系统成因的构造解析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断裂系统成因的构造解析

的 变 形 叠 加 模 式 可 以合 理 地 解 释 南 堡 凹 陷 新 生 代 的构 造 变 形 : E 。 期 的 构 造 变 形 是 以 中 生 代 形 成 的 先 存 构 造 为 基
础, 北西 南 东 方 向 伸 展 作 用 的结 果 ; E S 以来 的变形 是 以 E s 。 期 形成 的 断裂为 先存 构造 , 南 北 向 伸 展 作 用 的 结
1 )中国石 油大 学油 气 资源与 探测 国家 重 点实验 室 , 北京 , 1 0 2 2 4 9 ; 2 )中国石油 冀东 油 田分公 司勘 探 开发研 究 院 , 河 北唐 山 , 0 6 3 0 0 4
内容 提 要 : 本 文 在 对 南 堡 凹 陷 三维 联 片 地 震 资 料 构 造 解 析 的基 础 上 , 应用先存 构造条件 下的断层作用模 式 , 结 合构造物理模 拟实验成果 , 系 统 分 析 了 南 堡 凹 陷 的 断 裂 系 统 和 构 造 样 式 。表 明 , 南 堡 凹 陷 是 典 型 的 斜 向 伸 展 变 形 样式 , 其 中受铲式和( 或) 坡 坪 式 边 界 正 断 层 及 先 存 断 裂 共 同控 制 的 复 式 “ Y ” 形 样 式 是 南 堡 凹陷 基 本 的构 造 样 式 , 其 次是复式“ x ” 形、 “ 多 米诺 式 ” 、 “ 阶梯 式 ” 和“ 铲式扇 ” 断 块 构 造 样 式 。平 面 上 划 分 出 4个 断 裂 系 统 : 北 堡一 老 爷 庙 断 裂 系统 , 高柳 断 裂 系 统 , 柏 各 庄 断 裂 系 统 和 南 堡 断 裂 系统 , 其 中高 柳 断 裂 系统 和 南 堡 断 裂 系 统 进 一 步 分 别 划 分 为 2个 和 3个 子 断 裂 系 统 ; 纵向上划分出下部 ( E z 构造层 ) 和上部 ( E 一 Q地层 ) 两 个 断 裂 系统 , E 。 是上 下 两个 断 裂 系 统 的过渡层 , 断层 不 发 育 。断 层 的平 面 组 合 形 式 有 4 种, 分别为 : 平行状 、 平行交 织状 、 “ 梳 状” 和“ 帚 状” 。“ 两 期 伸展 ”

渤海海域石油地质条件与油气田分布特征

渤海海域石油地质条件与油气田分布特征

东营组则是渤海海域所独有的主力烃源岩。

在东营组,发育出了我国渤海海域的主力烃源岩的主要原因是其优越的沉积环境和恶劣的气候条件,加上我国在渤海海域的东营期沉降速度大约是全世界大陆地区的2~3倍,以及作为整个渤海湾的沉积与平均沉降量的中心。

砂三段的主要成因是由于盆源断裂的长期连续性活动,在盆源断裂后的低层下降盘内已经发育出接近物源的扇三角洲、湖底扇,与良好的浅层、深湖之间可以相生的油泥岩交互,凹陷的沉降和石灰岩位置相对更加平静,以及沉积中心相对更加稳定。

因而在海洋底部发展形成了今天的砂三段,砂三段被广泛认为是我国渤海海域和大陆架盆地的第一套主力烃源岩。

在古新世中期,整个渤海湾盆地都已经是在海湾裂陷的作用下,原本孤立、分散的古代湖泊逐渐相互连通,形成若干较大的湖泊。

但是由于在渤海海域的孔店组-砂四期时,以孔店组为代表的古代湖泊水系占据的面积相对较小,从而导致了烃源岩的分布相对有限,所以今天的孔店组-砂四段仅仅只是形成了一套次要的烃源岩。

而砂一、二段由于受到了砂三段末期的区域性构造抬升,导致其降低了沉积速率,造成烃源岩厚度不够;尽管如此,砂一、二段品质相对较高,且分布广泛,是该区域内的次要烃源岩。

1.2 沉积体系由扇形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湖泊、滩坝、湖相碳酸盐岩、湖底扇等结构,共同构成了渤海海域的盆地古近系发育沉积体系。

因为这些大量的沉积物体系存在,才给渤海海域的油气资源丰富提供了一个优越的储藏空间。

扇形三角洲的沉积大多在主厅层体系内部;在存放方面具有层级垂向厚0 引言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对于满足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对于油气资源进行了广泛的开采。

渤海海域面积总共7.3万km 2,是我国最北的海域。

渤海海域在东西向上大约相距346 km ,在南北向上相距大约550 km [1]。

渤海海域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油气和天然资源的沉积性盆地,渤海的海上油田以及战略性的胜利油田、大港油田、辽河油田共同组合构成了我国第二大原油生产区[2]。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火山岩锆石年代学及形成模式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火山岩锆石年代学及形成模式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火山岩锆石年代学及形成模式杜景霞;石文武;周贺;王全利;夏秋君;刘君荣【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4(000)005【摘要】南堡凹陷古近系火山岩经历了两个裂陷旋回、4个喷发幕。

对火山岩锆石形貌、SHRIMP和LA-ICPMS U-Pb年龄测定及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岩浆旋回早期的锆石95%以上为变质重结晶形成,U-Pb年龄变化大,主要来自1800 Ma前碰撞花岗岩地壳,它是中、新太古代(2900~2600 Ma)新生地壳与古洋壳碰撞引起的重熔和再循环过程而形成的。

岩浆旋回中、晚期锆石为幔源原岩浆溢出结晶而成,含岩浆锆石和较丰富的俘虏晶,有利于进行锆石年代学和同位素研究。

通过这些锆石年龄,建立了南堡凹陷和华北克拉通相对应的构造热事件的垂向序列,同时准确标定了幔源岩浆溢出和相关地层的绝对年龄。

南堡凹陷的馆陶组属于新近系中新统,东营组属于古近系渐新统,而沙河街组跨越古近系的古新统和始新统。

【总页数】7页(P742-748)【作者】杜景霞;石文武;周贺;王全利;夏秋君;刘君荣【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4;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4;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4;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4;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4;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35【相关文献】1.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新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J], 杜景霞;肖龙;周海民;孙洋;董月霞;李文华;倪平泽;向华2.浙北湖(州)-安(吉)火山岩盆地: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与岩浆成因 [J], 马芳;薛怀民3.浙西北天目山盆地火山岩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证据 [J], 张建芳;朱朝晖;汪建国;蔡晓亮;刘健;汪隆武;陈小友;刘风龙4.银额盆地苏红图坳陷早白垩世巴音戈壁组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J], 陈志鹏;任战利;祁凯;于春勇;任文波5.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火山岩特征及其有利成藏条件分析 [J], 肖军;Kamaye Tourba;王华;王方正;马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渤海湾含油气盆地[总]

3.渤海湾含油气盆地[总]

目前已发现的油气藏圈闭类型共有四类八种型式(图13)
1.构造圈闭油气藏
①穹隆型圈闭。位于二级构造带轴部。有时呈披覆构造,有 时呈挤压背斜。
油气层在构造顶部厚、边部薄,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如王徐庄 油田和濮城油田等。
②逆牵引型圈闭(滚动背斜)。位于凹陷或二级构造带主断层 下降盘。圈闭由同生断层下降时的重力塌扭作用所形成。常沿 着主断层下降盘成串分布。油气藏受构造高点控制,深部高点 依次向断层面下倾方向偏移。上下油藏各有独立的油水界面。 如胜坨油田和港东油田等。 ③断块型圈闭。构造被一系列断层所复杂化。油藏分布在断 层两侧,靠断层愈近,油藏厚度愈大。油水界面比较复杂。各 断块之间,含油层位不同,油层厚度不等,油水界面不一致, 甚至原油性质也有差异。如东辛油田和临盘油田等。
6.太行山东麓深断裂带,由三条大断裂呈羽状排列, 走向北北东,构成渤海湾盆地 区的西部边界。 7.黄河深断裂带,走向北西西,延伸200km,为内黄 隆起与开封拗陷的分界断层,是盆地的南界,
上述断裂带控制了盆地的边界及盆地内大型沉 积拗陷区和隆区,使盆地内构造呈 现东西分带 南北成块的格局.
1.郯庐断裂带
2.齐河_广绕深断裂带 3.聊兰_埕西深断裂带 4.沧东深断裂带 5.宝坻_昌黎深断裂带 6.太行山东麓深断裂带 7.黄河深断裂带
凹陷是拗陷内次一级的负向构造单元,接受了较厚的 下第三系沉积。全区共划分了50 多个凹陷。这些凹陷在 拗陷内多呈雁行排列。如冀中拗陷内就有四排呈北北东 雁行排列的 凹陷, 下第三纪凹陷的基本型式有两种,即单断型凹陷和双断 型凹型(图3—5)。 1.单断型凹陷:块体张裂时一侧产生主断裂,形成一侧 下掉另一侧台升的箕状凹陷. 它们一般分布在拗陷腰部。 单断式凹陷是常见的凹陷形式。 2.双断型凹陷:块体张裂时在两侧产生断裂,其中一侧 断裂发育稍晚。两侧断裂之间,块体下掉形成地堑式凹 陷,多分布在盆地边缘,如辽河东部凹陷。 上第三纪形成的凹陷,断裂活动一般较弱,在凹陷中 心部位沉积厚度最大,如渤中凹 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气地质学收稿日期:2006212225;修回日期:20072012091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编号:04E7052)资助.

作者简介:郑红菊(19652),女,湖北蕲春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球化学与石油地质研究工作.E-mail:hjzheng@petrochina.com.cn.

渤海湾盆地南堡富油气凹陷烃源岩的形成及其特征郑红菊1,董月霞2,王旭东2,张水昌1,张大江1,朱光有1,熊 英1,于海东1(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2.中国石油冀东油田,河北唐山063004)

摘要: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近年来油气勘探取得重大发现,已成为该盆地油气富集程度最高的富油气凹陷之一。研究发现: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特别是沙三4亚段发育高丰度的优质烃源岩,TOC高达5%以上,由于其形成于南堡凹陷主裂陷幕,此时湖盆水体最深,湖盆范围最广,发育大面积深湖相灰色、灰黑色泥岩、钙质泥岩、油页岩,且厚度大,平面上分布稳定,具有巨大的生烃潜力;沙三3亚段的暗色泥岩,生烃潜力较大。指出沙三段烃源岩是南堡凹陷最重要的烃源岩,其生烃量占南堡凹陷70%以上。沙一段烃源岩虽然没有东营组烃源岩厚度大,但是演化程度比东营组烃源岩高,二者生烃量比较接近,分别占南堡凹陷生油量的15%左右。关键词:优质烃源岩;沙河街组;沉积演化;南堡富油气凹陷;渤海湾盆地中图分类号:TE12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926(2007)0120078206

0 引言众所周知,沉积盆地只有发育了有效烃源岩才能形成油气藏。长期以来,地球化学家们评价烃源岩常用的方法是采集岩石或岩屑分析其有机碳含量、干酪根类型和成熟度以及分子地球化学等信息,并建立一套成熟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为我国油气勘探和含油气盆地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支持[123]。但是近年来,随着烃源岩非均质性的发现[425]和优质烃源岩概念的提出[629],以往那种以有限的分

析样品代表整套厚层烃源岩的做法,就掩盖了有机质丰度高或低层段的贡献或影响[10],有时还可能得

出错误的结论。因为只有在厚层生油岩中夹的有机质丰度特别高、对生油有较大贡献的烃源岩才是有真正和较大贡献的烃源岩[1]。在一些含油气盆地,由于钻井取心的限制,没有取到好的烃源岩岩心样品,

这就为烃源岩评价带来极大挑战。南堡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北侧一个小型油气富集区,也是一个勘探比较成熟的油气区[11215],属于中国

石油冀东油田公司的勘探区块。近年来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化和精细,发现了一批大型含油气构造和圈闭,特别是滩海地区油气勘探获得的重大突破,给渤海湾盆地的油气勘探带来更大信心,同时也需要石油地质工作者再进一步深入认识渤海湾盆地油气的生成与富集规律及特征。南堡凹陷目前已落实的三级储量远大于该区第三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数据,说明该区油气的生成与富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或还有一些重要的生油层系尚未被发现或认识到。特别是南堡凹陷历次资源评价采用的烃源岩TOC参数普遍偏低(大多数实测样品TOC也较低),在0.8%~1.2%左右[16217],而渤海湾盆地有效烃源岩的TOC下限一般在1.5%[18]或1.0%以上,依此来看,南堡凹陷有效烃源岩和优质烃源岩还尚未发现。事实上,南堡凹陷深洼区钻井本来就很少,取心井更少,而取到沙河街组泥岩的井几乎没有;而烃源岩的评价参数也就只能采用凹陷边缘的一些取心井泥岩的分析参数来代替整个凹陷烃源岩的特征,从而出现探明储量超过资源量的矛盾局面。本文结合油田最新的勘探资料,通过对南堡凹陷下第三系沉积演化过程的分析和总结以及本次对南堡地区烃源岩的精细研究,特别是对所有取心井段岩心的观察与分析,发现南堡凹陷发育多套优质烃源岩,可与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优质烃源岩相媲美,并且油气成藏条件十分优越,南堡凹陷属于富油气凹陷。

第18卷1期2007年2月 天然气地球科学NATURAL GAS GEOSCIENCE Vol.18No.1Feb. 20071 油气地质概况南堡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东北部,为中新生代裂谷型断陷盆地,凹陷西北部以西南庄断层为界与老王庄-西南庄凸起接壤;东北部以柏各庄断层为界与码头营-柏各庄凸起接壤;南部与沙垒田凸起呈断超关系[19](图1)。地理位置处于河北省唐山市和秦皇岛市之间,北部与燕山相连,南部和东部与渤海相接,西部以津冀边界的涧河为边,海域以渤海5m水深线与渤海石油公司为界。整个南堡

图1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构造位置与油气分布凹陷面积为1932km2,其中滩海面积1100km2。南堡凹陷下第三系是一个具有北断南超特征的典型箕状凹陷[20],凹陷内部被高柳断层分割为南北2区,北区是沙河街组的沉积中心,发育柳赞、高尚堡披覆背斜构造带和拾场次凹,是沙河街组主要的含油区带(图1)。南区是东营组的沉积中心,在西南庄断层的下降盘发育了老爷庙、北堡逆牵引背斜构造带;在滩海区域发育了南堡1号构造带、南堡2号构造带、南堡3号构造带、南堡4号构造带和南堡5号构造带,在中央地带从西向东依次发育了林雀次凹和柳南次凹2个负向构造单元,也是重要的生烃中心,馆陶组、明化镇组、东营组是重要的含油气层系。2 沉积演化过程与烃源岩的形成2.1 南堡凹陷的形成南堡凹陷在中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寒武纪-中奥陶世及晚古生代石炭纪-二叠纪曾与华北地台经历了相同沉积建造的发育过程。进入中生代,华北地台解体,经历了三叠纪隆升剥蚀,造成本区三叠系普遍缺失。燕山运动早期为早中侏罗世的裂谷发育阶段,但此时的断裂强度较弱,断陷规模小,火山活动程度相对较低,断陷盆地以小型河湖相沉积为主,局部出现小规模的含煤或碳质页岩的沼泽相沉积。中侏罗世末,由于太平洋板块发生强烈的北向俯冲,形成了一系列的NE-SW向的挤压褶皱,晚侏罗世末湖盆发生萎缩。燕山晚期的早白垩世,本区发生断陷作用。南堡凹陷的主要边界断裂在这个时期已经形成,并控制着白垩系的沉积。晚白垩世末-新生代古新世,本区整体处于隆升剥蚀状态,中生界与新生界以角度不整合接触[12]。在新生代经历了早第三纪伸展断陷、晚第三纪凹陷演化阶段、和晚第三纪末期断陷活化的演化过程[21225]。早第三纪初期,南堡凹陷在右旋伸展张裂作用下,发生断陷活动,凹陷快速沉降、充填了一套扇三角洲、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晚第三纪馆陶组沉积时期,南堡凹陷进入坳陷沉积阶段,沉积1套河流、沼泽-冲积平原沉积体系。到晚第三纪明化镇组沉积时期,坳陷活化,断层活动加剧,沉积、沉降速率增加。南堡凹陷与渤海湾盆地其它凹陷相比,普遍缺失下第三系孔店组和沙河街组沙四段地层,因此南堡凹陷缺少沙四段盐湖相烃源岩[26233],有效烃源岩

发育在沙三段及其以上的湖相沉积层系。导致南堡凹陷缺失孔店组和沙四段的重要原因是南堡凹陷早第三纪成盆期比渤海湾盆地其它凹陷发育较晚(受

97No.1 郑红菊等:渤海湾盆地南堡富油气凹陷烃源岩的形成及其特征 构造控制),在第三纪早期处于隆起状态较其它凹陷持续时间偏长,因此烃源岩发育也偏晚。2.2 裂陷旋回与烃源岩的形成和发育南堡凹陷烃源岩形成于裂陷旋回阶段。根据南堡凹陷下第三系沉积旋回特征、构造发育特征和火山岩发育特征,在纵向上可划分为4幕裂陷[12,19,22]。每一幕裂陷都具有独特的沉积物充填特征、构造发育特征和古气候背景(图2)。其中沙河街组沙三段沙三5亚段,是盆地裂陷的初期,相当于裂陷一幕,主要控凹边界断层如柏各庄断层、西南庄断层开始活动,盆地发育成浅的箕状凹陷,以拾场洼陷为主,并向南西方向超覆,发育了一套较干旱气候条件下的以红色泥岩、灰绿色泥岩和粗碎屑岩为主的冲积扇沉积,深洼区发育深灰色泥岩。有效烃源岩分布范围比较有限,厚度也不大。图2 南堡凹陷下第三系岩性综合柱状图与烃源岩有机碳垂向分布 沙三4—沙二段沉积属于裂陷二幕,该幕也是南堡凹陷的主裂陷幕,沉积中心在高尚堡构造带以北和柳赞构造带以西地区。和整个渤海湾盆地一样,上地幔强烈隆起,盆地断陷强烈,气候潮湿发育了以砾岩、含砾砂岩、灰色和灰绿色泥岩为主的地层,是南堡凹陷下第三系最重要的生油和储油层系。其中沙河街组沙三段沉积时期,在基底热隆张裂基础上,南堡凹陷伸展扩张,湖水扩大,形成沙河街组三段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相沉积体系,洼陷部位发育厚层泥岩,是南堡凹陷烃源岩形成的最重要时期,也是渤海湾盆地其它凹陷烃源岩形成的重要时期[34]。到沙二期,盆地趋于填平,发育了沙二段以含砾砂岩、红色泥岩、灰绿色泥岩为主的冲积扇沉积,沙二段沉积中后期在低洼部位沉积形成了一套河流冲积体系;沙二段沉积晚期,由于区域构造应力场受挤压应力场控制,构造隆升,沙二段遭受剥蚀,残留地层主要由粗碎屑的冲积体系和红色泥岩组成,大部分地区厚度不到100m,该段烃源岩不发育。裂陷三幕相当于沙一段沉积时期,该期盆地由沙二末期的隆升状态开始断陷,沉积了沙一段以灰色泥岩、砂岩和生物灰岩为主的沉积(图2),而且沉积中心逐步向南迁移,这期的裂陷作用较裂陷二幕弱,其沉积环境以浅湖和扇三角洲为主,发育一定厚度的烃源岩。裂陷四幕相当于东营组沉积时期,此时边界断层活动减弱,高柳断裂活动加强。发生在沙一末期的构造反转,造成了东三段区域微角度不整合于沙一段之上。沉积中心转移到高柳断层的下降盘。发育扇三角洲和湖泊体系,以砂泥岩沉积为主,厚度巨大,其中泥岩厚度大,有一定的生烃潜力。东营末期,

该区整体抬升受到剥蚀,结束了下第三系大规模的裂陷发育阶段,进入了上第三系坳陷阶段;同时在沉积上发生了巨大变化,结束了湖相沉积,进入河流相沉积,因此上第三系不发育烃源岩。从南堡凹陷沉积演化过程来看,裂陷二幕的沙三段沉积时期,湖盆范围广,水体深,湖相泥岩最发育,是南堡凹陷优质烃源岩形成的最重要时期。其次是沙一段沉积时期,发育湖相沉积,具备形成烃源岩的地质背景。另外,东营组发育厚层泥岩,是潜在的烃源岩。由多套烃源层系构成的复合生烃系统[35],

是南堡凹陷油气富集的基础。

3 烃源岩的岩性组合与地球化学特征沙河街组是南堡凹陷最重要的生油层系(图2),生油量占南堡凹陷的80%左右。根据目前钻

探情况来看,烃源岩仅在凹陷北部发现,凹陷南部沙三段烃源岩尚未钻到。虽然大家公认沙河街组的沉积中心偏向于凹陷的北部,主要发育高柳、北堡2个沉积中心,高柳沉积中心厚度可达4400m,北堡沉

08 天 然 气 地 球 科 学 Vol.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