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研究

黔东南州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研究
黔东南州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研究

15

黔东南州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研究

林晓筱

作者简介:林晓筱(1990-),女,侗族,贵州榕江,讲师,硕士研究生,凯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土地生态与旅游规划三

(凯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贵州 凯里 556011)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使得全国旅游消费逐年增加三传统村落作为黔东南州主要旅游资源之一,因其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独特性和神秘感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黔东南州传统村落旅游呈现井喷式发展三笔者在对黔东南州旅游发展研究中发现一些地方特点及问题,民族和自然资源优异且独特,发展速度较快,待开发潜力巨大是当下的主要特点,问题主要在于旅游规划二管理不善,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欠缺,当地村民获利途径较少三根据这些问题文章针对性的提出了科学规划管理,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保护传统村落文化,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丰富参与途径二增加当地村民参与感等对策,为黔东南州传统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建议三

关键词:黔东南州;传统村落;旅游发展黔东南州凭借优质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二山青水秀的自然资源,近年来成为国内旅游热门目的地之一三传统村落作为黔东南州核心旅游资源,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保护问题,更是破解发展难题,持续激发传统村落发展活力重要环节三黔东南州传统村落旅游近年来呈现出井喷式快速发展,体现出很多不同于普通旅游类型的特点,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很多困境与问题,是制约当地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产业升级的瓶颈三

一二黔东南州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特点(一)民族特色突出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拥有苗二侗二汉二布依二水二瑶二壮二土家等33个民族三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当地户籍人口48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3%,其中人数最多苗族和侗族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42.5%二29.5%三黔东南州传统村落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地,有非常特殊和很多不为人知的神秘民族文化,这里的建筑根据民俗二地形二气候需要各具特色,多为就地取材的木质结构,有吊脚楼二风雨桥二侗族鼓楼二干栏式建筑等比较有代表性的类型,是当地生活二工作二文化的重要载体三黔东南州素有 百节之乡 的美誉,截至2018年底黔东南州共计大小传统节日

390多个,一年到头由每个民族丰富多彩的节日串联起来三每到节庆日,少数民族就会根据风俗盛装出席,举办各种活动,这些节日是当地传统村落村民生活日常的反映,也是旅游要素中黔东南州民俗文化的精华三

(二)自然资源优质

黔东南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面积3.0337万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海拔最高2178米,最低137米,境内温差大,因山地地形沟壑纵横,地质环境复杂,很多地方都保持着鲜为人知和未开发的状态,生态环境十分优质,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拥有数十个自然保护区和原始植被保护区,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境内山峦起伏并有大量原始森林,传统村落大多依山或沿河谷而建,与自然风光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景观三当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宜人三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

水资源丰富,有河流2900多条,均匀分布于各地,与峰峦迭出形成山青水秀的瑰丽画卷三

(三)发展速度较快

2016年黔东南州接待旅游总人数6704.1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53.68亿元;2017年旅游总人数9351.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9.5%,旅游总收入777.75亿元,比上年增长40.5%;2018年,黔东南州接待旅游总人数10807.5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6%,旅游总收入937.23亿元,增长20.5%三整体上呈现出较快的增长速度三

(四)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待开发潜力较大

截至2018年末,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累计共收录黔东南州309个村落,占全国传统村落的总数的7.44%,在全国地州市级排名第一,是目前中国传统村落分布最密集,保存最完整最具民族特色的地区三黔东南州传统村落以苗寨和侗寨村落为主,完整保存了苗侗民族的建筑风貌和人文特征三其中的一部分村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世界旅游组织等国家级二国际级的组织和评选中都获得了很高的殊荣和评价,拥有发展传统村落旅游的基础和潜力三

二二黔东南州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旅游规划二管理不善,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黔东南州传统村落旅游资源丰富,但分布较散,缺乏整体的统一规划三比较有名的旅游目的地多集中于西江千户苗寨二肇兴侗寨二小黄侗寨二隆里所村二朗德上寨二岜沙苗寨等大型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政府和开发商也主要把资金和开发方向放在这几个较大的村落上,缺乏对沿线其他小型村落的整合联动开发,因此不同传统村落在分享旅游带来的收益时贫富差距较大三在上述几个大型村落的开发和管理过程中也存在比较多的问题,比如缺乏统一规划,导致村落景区受井喷式旅游发展影响肆意膨胀,新建与翻新建筑缺乏当地民族特色,区域拓展速度极快,破坏原有的传统风貌,基础设施整体上还是比较落后的三景区发展也趋于一致,商业同质化严重,旅游项目单一, 过夜经济 效益低三餐饮与民宿服务质量和

黔东南最新旅游攻略

黔东南 (第一版)https://www.360docs.net/doc/f27061554.html, 首府凯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民风较为淳朴。鼓楼、风雨桥、干栏式吊脚楼、碧清的都柳江和榕江、一个个鳞次栉比的寨子,民族习俗的东西保留较好。那里的风景不震撼,但值得细细品味。住在那里的农村,很是写意。 黔东南历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境内沟壑纵横,山峦延绵,重崖叠峰,境内有雷公山、云台山、佛顶山、弄相山等原始森林,原始植被保护区与自然保护区27个,原始生态保存完好;境内有三条主要河流,即清水江、舞阳河和都柳江,平行贯穿中、北、南部。 黔东南州自然风光神奇秀丽,人文景观绚丽多彩,民族风情浓郁迷人。 黔东南的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在14-19℃之间,雨季明显,降水较多。遮天蔽日的亚热带森林,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又使其成为理想的避暑胜地。 (一)西江千户苗寨 (2) (二)镇远古镇 (3) (三)雷公山 (4) (四)杉木河漂流 (5) (五)肇兴侗寨 (6) 四、黔东南美食 (7) 五、黔东南住宿推荐 (8) 六、黔东南特色商品 (9) 七、黔东南民俗娱乐简介 (9)

三、黔东南景点 (一)西江千户苗寨 概况 等级暂无数据 门票价格100元/人 小交通暂无数据 联系方式暂无数据 景点属地贵州黔东南 详细地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 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 山麓 景点介绍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km,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km,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km。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西江有远近闻明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西江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西江牯藏节、苗年,闻名四海,西江千户苗寨,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的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 西江千户苗寨拥有深厚的苗族文化积淀,这里的苗族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不但典型,而且保存较好。苗寨内的也东、羊排、南桂等自然村寨内零星分布着小片的枫树林,呈现出苗族居民和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相对封闭的地形条件、和谐安宁的苗寨、清澈诱人的白水河、茂盛的植被覆盖、成片的梯田景观,构成了一幅优美的苗岭山水田园风光,极具旅游美学和开发价值。 西江千户苗寨属亚热带湿润山地季风气候,年降水量约1300~1500mm,年平均气温14~1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当北京、上海、广州、重庆、长沙等城市炎热难耐之时,这里却清凉宜人,是消夏避暑的好去处。 交通指南 从贵阳出发,可到东客站乘坐到凯里的汽车,车费50元,或者坐火车到达凯里,车票29元,从凯里可乘坐直达西江的汽车,车费13.5元,车程1小时左右,最早8点,最晚5点,每小时一班,汽车直接进寨,进寨前司机会停车,需要下车买票。

2018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化学试卷

2018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2分) 1.(2.00分)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侯氏制碱C.蚕丝纺织D.制造火药 2.(2.00分)图中的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 B. 振荡试管 C. 尾气处理 D. 稀释浓硫酸 3.(2.00分)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2018年我国环境日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认识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A.倡导“低碳”生活,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B.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SO2和NO2等气体的排放 C.分类回收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 D.为使粮食增产,应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4.(2.00分)2018年5月18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纳米技术》封面文章介绍了来自中国的重要成果:新型催化剂可把CO2这一温室气体高效转化为清洁液体燃料一甲醇(CH3OH)。下列关于甲醇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醇属于有机物 B.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7.5% C.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g D.甲醇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1:4:1 5.(2.00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6.(2.00分)下列各种溶质的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的一组是()A.HCl、Na2CO3、K2SO4 B.KNO3、Ba(OH)2、NaCl C.KCl、AgNO3、HNO3D.NaOH、FeCl3、(NH4)2SO4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24分) 7.(6.00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汞原子, (2)3个铁离子, (3)4个氨分子, (4)加碘盐KIO3中I元素的化合价,

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黎从榕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行动方

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黎从榕优先发展重点旅游 区行动方案(2004-2010)的通知 【法规类别】旅游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黔东南府发[2004]41号 【发布部门】黔东南自治州政府 【发布日期】2004.08.23 【实施日期】2004.08.2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黎从榕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行动方案(2004-2010) 的通知 (黔东南府发〔2004〕41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凯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州人民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为集中力量,强化措施,扎扎实实抓好黎从榕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建设开发工作,实现黎从榕综合旅游区优先发展、率先突破的战略目标,促进全州旅游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现将《黎从榕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行动方案(2004―2010)》印发给你们,请黎平、从江、榕江、锦屏、天柱五县和州直有关部门务必认真贯彻执行,其他县市也要结合行动方案做好协调配合工作。 二OO四年八月二十三日

黎从榕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行动方案(2004―2010)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的战略决策,实现黎从榕综合旅游区(含黎平、从江、榕江、锦屏、天柱五县)优先发展、率先突破的战略目标,加快黔东南旅游产业发展进程,特制订本行动方案。 一、旅游区基本情况 黎从榕综合旅游区位于黔湘桂三省(区)交界处,国土面积1.48万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48.8%。2003年,旅游区森林覆盖率达65.2%;总人口176.52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41%;少数民族人口158.82万人,占旅游区总人口的89.97%;侗族人口99.07万人,苗族人口52.2万人;区域内每年规模达千人以上的民族民间节日65个;国内生产总值29.8291亿元,占全州总量的28.55%;财政总收入1.9475亿元,占全州的 20.68%;地方财政收入1.5519亿元,占全州的26.53%;财政总支出7.6559亿元,占全州的33%。 按照世界旅游组织专家组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所作的景型等级评定,该旅游区内拥有A级型旅游景区15处(其中侗族、苗族村寨12处)、B级型旅游景区20处(其中民族村寨13处)、C级型旅游景区11处(其中民族村寨6处)。其中,以肇兴、银坛、车江、三门塘等为代表的南侗、北侗组合形成的侗族文化,以岜沙、空申、文斗等为代表的苗族文化,以从江潘里为代表的瑶族药浴文化和以从江占里为代表的侗族生育文化,原生原创,古朴神秘;以锦屏隆里、黎平翘街、增冲鼓楼、地坪风雨桥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以仰阿莎湖、青山界万亩草场、黎平国家级森林公园等为代表的山水风光,原始自然,优美迷人。原生的民族文化、原始的自然生

贵州各少数民族介绍资料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有49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成份个数仅次于云南,居全国第二位。世居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满族、畲族等16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9%。 今天生活在贵州的少数民族,多属汉藏语系,其下又分藏缅语族、壮侗语族和苗瑶语族以及仡拉语族。属藏缅语族的民族有彝族、白族、土家族等;属壮侗语的有布依族、侗族、水族、毛南族等,均出自“百越”;属苗瑶语族的有苗族、瑶族、畲族等,皆出自苗瑶族系;百濮族系,属汉藏语系中的仡基语族,如仡佬族、僰人、羿人等,是为古代的“濮人”。 在对贵州各大族系迁徙入黔的历史中发现,政治挤压,军事征服,制度嬗变等因素,是使四大族系进入贵州的主要动因。而贵州的历史即此亦可被视为一部移民史。民族对流与穿插的结果,造成了贵州境内民族区域分布中既有集中聚居,又交错杂居的情况。各个不同民族分化融合,四大族系,在长期的迁移中,逐渐分化成今天的各种不同民族。 贵州回族人口有16.87万人,,占全国回族总人口的1.72%。主要分布在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黔西南自治州兴仁县、安顺市平坝县、普定县,六盘水市各县,贵阳市。 贵州土家族人口有143.03万人,占全国土家族人口的17.82%,聚居在铜仁地区的沿河、印江、黔东南自治州的镇远、岑巩县、遵义县的道真自治县。 贵州的侗族有162.8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5.01%,主要聚居在黔东南各县和铜仁地区玉屏自治县、江口县、石阡县、万山特区。 贵州的毛南族有3.12万人,占全国毛南族总数的29.1%。是全国10个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黔南自治州平塘县。 贵州的彝族人口有84.36万人,主要聚居在黔西北的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市。 贵州畲族有4.49万人,主要聚居在黔东南州麻江县、凯里市,黔南自治州都匀市、福泉市。 贵州仡佬族人口55.9万人,占全国仡佬族总人口的96.48%,主要分布在遵义的务川、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安顺市平坝、普定县、关岭自治县、铜仁地区石阡县,毕节地区黔西县。

传统村落调研报告

传统村落的定义:中国传统村落,原名古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 2012年9月,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以突出其文明价值及传承的意义。 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 2012年12月1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三部门发通知公示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传统村落入选该名单,其中贵州省最多,有90个,云南省和陕西省分别为62个、49个,分列2、3位。 截止到2014年年底,中国传统村落数量已达到2555个(2012年第一批共计646个,2013年第二批共计915个,2014年第三批共计994个)。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农耕文明史的国家,中国广袤的国土上遍布着众多形态各异、风情各具、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传统村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凝结着历史的记忆,反映着文明的进步。传统村落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而且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价值。 国家统计局: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4.77% 传统村落是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不可再生的、潜在的旅游资源。传统村落体现着当地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村镇空间格局,反映着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可以说,每一座蕴含传统文化的村落,都是活着的文化遗产,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比如,有的村落坐落在山环水抱、茂林修竹之中,与周边的自然要素巧妙融合,形成了人类理想的聚居地。这些村落在空间布局以及与自然环境的相处上往往构思巧妙,经历很长时期的传承,包含着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智慧。例如,浙江省永嘉县的苍坡村,借自然山水融中国文房四宝于一体,既有利于农业生产生活,又寄托着先人天人合一、耕读传家等美好愿望。这些传统村落,无疑是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不可再生的、潜在的旅游资源。 传统村落是维持传统农业循环经济特征的关键。中国是世界上农耕文明传承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传统农业一切来自土地,又全部回到土地之中,对大自然干扰是最小的。当前,

浅谈黔东南州少数民族文化与保护传承

浅谈黔东南州少数民族文化与保护传承——以台江苗族文化为例 施洞镇中心小学潘年贵 摘要:黔东南州是一个民族文化之州,生态之州,歌舞之州,其热情好客的人民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台江苗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悠久岁月传承至今,在与其他民族频繁交流中,不断吸收,不断兼容,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传统文化尤如一幅渔网,每一方格都具有苗族自身的民族特点。我们相信台江这些保存完好的,淳朴自然的地区文化毫无疑问地成为培育旅游过程中最为基础、最富有影响力的因素之一,让当地人民在对自身文化资源的利用中获得利益。 一、台江苗族的语言文字 1、 语言 贵州的苗族,大约90%的人都以自己的母语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用语。苗族的分布,在村寨或乡的范围内,大多为小聚居区,在各县、市范围内,大多为苗汉或苗族与其他少数民族杂居。又因不断迁徙,现在的苗语方言土语的分布情况也比较复杂。 台江的苗语属于东部方言中的北部土语,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黔东方言北部土语主要通行在贵州省内的凯里、黄平、台江、雷山和施秉等县市。 2、 文字 党和ZF于1956年给苗族创制的湘西、黔东、川黔滇和滇东北四种苗文,都是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它们都是经过原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试验推行的。这四种苗文的文字方案曾于1959年进行过修订,并报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备案。黔东苗文以凯里市养蒿的语音为标准音。 由于在汉族文化及其他文化“入侵”等原因,台江苗族的语言、文字已有些被汉化了,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一件难以容忍的事,但面对这样的事实,又有什么办法呢?好在现在台江县中、小学都已把“苗族文化进课堂”当作是必修课程,还专门配有苗语教师,使得其语言文字又得以继承。 二、台江苗族的文学艺术 苗族古歌是反映苗族远古社会先民披荆斩棘、创功立业的传奇神话,并带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押调口头传承文学,艺人、歌手多在苗年节、祭祖节或其他重大节日在酒席场合中演唱和咏诵。 《苗族古歌》流传于台江、剑河、凯利、丹寨、麻江和雷山一带,这古歌记载着苗族的历程。这些大多为口头文学,没有实际的书面文学,很容易丢失,此外还有祭祀词、叙事诗等,如《张秀眉之歌》反映咸同年间,张秀眉、杨大六等率苗众起义斗争的悲壮事迹:……有个张秀眉/天下好儿郎/手持百斤刀/吼声如雷响/杀我张秀眉杀不完/苗家繁殖如鱼崽/以后我还要回转/苗家又要站起来…… 台江,这里有丰富而独特的口头文化遗产,尤以苗族古歌著称。古歌是一种古老的叙事诗,它叙述了苗族祖先对世界起源的认识和苗族祖先繁衍生存、生产生活的发展史,篇幅宏大,内容丰富,是苗族的一部“历史教科书”,是人类罕见的珍贵遗产。 三、台江苗族的风俗习惯 1、

浅谈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形态变化

浅谈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形态变化

————————————————————————————————作者:————————————————————————————————日期:

浅谈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形态变化-旅游管理 浅谈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形态变化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的传统村落旅游呈现出持续升温的趋势,针对于这一现象,旅游学、地理学以及建筑学等各科学科都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但是关于村落旅游与村落形态变化方面的研究依然还很少,因此,展开关于传统村落的研究很有必要,在本文中,主要针对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形态变化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并且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赵敏 作者简介:赵敏1980 年12 月生女民族汉籍贯:河南遂平人,本科学历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旅游企业管理、旅游开发。 随着旅游业的持续升温,近年来,旅游的热点已经逐渐倾向于很多保存相对完好的传统村落,并且游客量也在逐年的上升。随着这些传统村落逐渐成为旅游热点,相关方面的专家也开始展开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对于传统村落来说,尤其是被旅游学、地理学、建筑学等各科学科作为研究的重点,并且也在不断的进行探索和发现,逐渐的揭开传统村落的神秘面貌以及传统形态的变化,虽然传统村落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取得了很多相关的研究成果,但是,在实际的学科研究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索的领域。本文主要以实际的村落来作为研究的例子,并且阐述相关的观点。 一、研究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形态变化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当很多游客都聚集到传统村落来时,从物质形态上,也让传统的旅游村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变化不一,有一些传统村落因

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景点

银潭侗寨:从江县谷坪乡银潭村 谷歌地图:25.8341190844,108.8547706604 百度地图:25.8403623190,108.8612319410 谷歌地球:25.8373252273,108.8507258892 北纬N25°50′14.37″ 东经E108°51′2.61″ 海拔:673.56米 靠近: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321国道 参考: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谷坪乡银潭村 巫沙苗寨:剑河县南哨乡巫沙村 谷歌地图:26.5000105053,108.6081200838 百度地图:26.5062503430,108.6145509153 谷歌地球:26.5036495709,108.6041986942 北纬N26°30′13.14″ 东经E108°36′15.12″ 海拔:682.76米 靠近: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 S31152 参考: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南哨乡东南方向 占里侗寨:从江县高增乡占里村 谷歌地图:25.7989150000,108.9418040000 百度地图:25.8051421862,108.9482609569 谷歌地球:25.8021316147,108.9377431356 北纬N25°48′7.67″ 东经E108°56′15.88″ 海拔:370.28米 靠近:Unnamed Road, 从江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贵州省中国参考: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高增乡 红阳苗寨:台江县台拱镇红阳村 谷歌地图:26.6683590000,108.3216250000 百度地图:26.6742735973,108.3281761050 谷歌地球:26.6717673567,108.3174246607 北纬N26°40′18.36″ 东经E108°19′2.73″ 海拔:676.87米 靠近: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文昌西路 参考: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 邓蒙苗寨:黎平县大稼乡邓蒙村 谷歌地图:26.3384991782,108.8636970520 百度地图:26.3445960312,108.8701772910 谷歌地球:26.3420423360,108.8596361876 北纬N26°20′31.35″ 东经E108°51′34.69″ 海拔:773.21米 靠近: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 S308 参考: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大稼乡邓蒙村东南方向

2016年度贵州地区黔东南州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2016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4分,10个小题共40分) 1.﹣2的相反数是() A.2 B.﹣2 C.D.﹣ 2.如图,直线a∥b,若∠1=40°,∠2=55°,则∠3等于() A.85°B.95°C.105°D.115° 3.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2﹣2x﹣1=0的两根分别为m、n,则m+n的值为() A.﹣2 B.﹣1 C.1 D.2 4.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若AB=2,∠ABC=60°,则BD 的长为() A.2 B.3 C.D.2 5.小明在某商店购买商品A、B共两次,这两次购买商品A、B的数量和费用如表: 购买商品A的数量(个)购买商品B的数量 (个) 购买总费用(元) 第一次购物 4 3 93 第二次购物 6 6 162 若小丽需要购买3个商品A和2个商品B,则她要花费() A.64元B.65元C.66元D.67元 6.已知一次函数y1=ax+c和反比例函数y2=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二次函数y3=ax2+bx+c的大致图象是()

A. B.C. D. 7.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有三个,则a的取值范围是() A.﹣1≤a<0 B.﹣1<a≤0 C.﹣1≤a≤0 D.﹣1<a<0 8.2002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徽取材于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如图所示,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直角边长为a,较长直角边长为b,那么(a+b)2的值为() A.13 B.19 C.25 D.169 9.将一个棱长为1的正方体水平放于桌面(始终保持正方体的一个面落在桌面上),则该正方体正视图面积的最大值为() A.2 B. +1 C.D.1 10.如图,在等腰直角△ABC中,∠C=90°,点O是AB的中点,且AB=,将一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始终保持该直角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与AC、BC相交,交点分别为D、E,则CD+CE=() A.B.C.2 D. 二、填空题(每个小题4分,6个小题共24分) 11.tan60°=.

黔东南州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情况报告

黔东南州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情况报告 导读:本文黔东南州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情况报告,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黔东南州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情况报告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是无比珍贵和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是各族儿女的乡愁,是大美黔东南的名片。目前,我州共四批309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占全国4153个传统村落的7.44%,占贵州省545个的56.70%,位居全国地州市级第一。近年来,我州在强化组织领导、建章立制等制度创新上下功夫,在加大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项目投入上下功夫,在举办“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打造村落旅游示范村等平台建设上下功夫,着力推进传统村落又好又快发展。 一、保护发展工作现状 (一)建立健全保护机制。 一是在出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村寨保护条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传统村落保护实施办法(试行)》基础上,2017年5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州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通知》,明确各级单位职责,规定建设红线范围,制定奖惩措施,进一步加强我州传统村落保护发展。 二是为加强工作统筹、协调、督查、研判,充分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调整州县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村寨建设中心人才

配置,建立黔东南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州级传统村落保护专家委员会及组建黔东南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联盟。 (二)强化保护发展规划。 一是完成309个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和建档。其中,300个已通过住建部技术性审查,9个正在整改完善,273个通过县级人民政府批复。 二是下发《黔东南州传统村落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州传统村落的档案管理工作。 三是编制《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方传统建筑参考图集》,免费提供村民建房使用,规范村民建房。 四是出台《黔东南州中国传统村落“十三五”保护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十三五”期间重点实施传统村落活态保护、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特色产业等工程,加快推进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大资金投资。充分用好用活各级资金,启动实施污水垃圾处理、民居修缮、文物保护、步道建设等项目,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目前,获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共计95451万元,拨付到各县市项目实施部门68709.67万元,累计完成投资21804.86万元。 二是大力推进传统村落消防改造。针对我州村落为木质结构特点,为有效防控火灾隐患安全,实施消防常高压系统建设,在2016年完成100个传统村落消防基础设施改造基础上,2017年将全面完成209个传统村落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村落消防安全管控能力。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策略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策略 摘要:传统村落作为民族文化的源头和根基,是历史信息的载体,是一种独特而又脆弱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观赏与科学价值,已成为旅游开发的热点。本文分析了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价值,并归纳了当前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现状,最后详细阐述了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策略。 关键词: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商业;历史;特色 一、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价值 (一)重要的历史价值 传统村落是一种历史文化资源,代表人类生活的一个历史阶段,一种类型,是历史文化信息的物质载体。集中体现我国古代建村的封建思想、宗法制度和族权观念,是我国古代自然村落封建社会的缩影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一个历史见证。它一般都较完整地保留了某一时代或几个时期的历史风貌,是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同文化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的记录,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二)独特的建筑风貌 传统村落是一种特殊的乡村文化景观,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生产关系下的产物,在空间形态和构景方面独具风格,与现代村落景观有巨大的差异。它们大多选址独特,因地制宜,青山绿水,组景合理,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富有地方特色。古民居建筑群在建筑外观、内部建筑结构和艺术装饰上,也与现代民居有很大的差别。传统村落的传统建筑较之于极重礼制的历代官式建筑,在适应地理环境和当地风土人情习俗、满足生存需要诸方面也显示出无比的机巧、智慧,极富灵动之气。这些都是游客乃至各类研究人员备感兴趣的。 (三)特有的古韵氛围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等组成传统村落一种特有的古文化氛围。这种古韵氛围是传统村落旅游产品中十分独特和宝贵的组成部分,是传统村落旅游的重要依托。由于文化的差异及自然环境的不同,现存的中国传统村落有着千姿百态的景观特征,亦即各地的传统村落都有着自已独特的景观意象和文化表征。 (四)深厚的文化积淀 传统村落的价值不仅仅是古老建筑本身,更是其中的文化内涵。尤其是那些不表现在外的,由思想、态度、价值观和民风民情等构成的“隐在文化”。如凝结于传统村落生态景观中的核心内容是古代“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和风水观念,所

2017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7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先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胶擦擦干净后再重新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 嫉妒(jì)蔷薇(wé i)教学相长(zhǎ ng) B. 胴体(dòng)裙袂(mè i)龙吟凤哕(huì) C. 怪诞(dàn)糍粑(ch í)呷浪之鳞(jiā) D. 鲑鱼(guī)感慨(kǎ i)蹑手蹑脚(liè) 2.下列词语中字形及加点字的释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诀别:不再见面的分别自顾不暇:空 闲寻物启事:指陈述 B.臆测:主观的金榜提名:写 上寤寐思服:醒时 C.修狭:长美不甚收:超 过通霄达旦:天亮 D.徒倚:徘徊因势利导:因 此正襟危座:高 3.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常见一些学者,陈述起观点来是口若悬河,然而要征引典籍的时候,他们往往不能背诵出原文。 B.我们青少年正处于豆蔻年华,要敢于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C.中考在即,我不但没有紧张感,反而很平静,甚至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D.最近,微信朋友圈中流行的一篇文章《素颜黔东南》,言简意赅地介绍了黔东南的众多美食、美景及民风民俗。 4.下列对语文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博”“多彩”“唱响”(分析:这三个词语依次是名词、形容词、动词) B.“精准扶贫”“一带一路”“全民阅读”“亲近自然”(分析:这四个短语依次是偏正短语、并列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 C. 驴友们半夜就登上了雷公山顶,不畏凉气袭人,目的是为了能观赏到日出的壮观景象。(没有语病) D. 在践行“尊老爱幼”传统美德活动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执行力不足,二是方法不当。(分析:应删去“不足、不当”。) 5.填入下列句子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贵州风》巡演活动拉开序幕,贵州的山水风光,的特色风物,的民族风情从一个个精彩节目中完美展现,现场笑意满满、掌声阵阵。 ①醇厚浓郁②多彩和 谐③旖旎 A.①③②B.③②①C.②① ③D.③①②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蓝梦谷太美丽了,”她兴奋地说,“我还会再来!” B.我按照中学课本里的内容,在科普报刊上寻找公式定理背后的故事,分类剪贴了数学呀、物理呀、化学呀、生物呀等几大本。 C.怎么可能不来?谁决定的?你吗?没搞错吧? D.“创卫工作”让黔东南州各县城悄然蜕变:社区环境舒适清爽,地面干净整洁,马路上流动摊贩不见了,商铺店面靓丽一新。 7.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海燕》是苏联作家高尔基写的“幻想曲”《海燕之歌》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春天的旋律》。作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高尔基,著有长篇小说《母亲》以及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B.脸谱是京剧的一大特点,可以帮助理解剧情。简单来说,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猛智;蓝脸绿脸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代表凶诈;金脸银脸代表神秘。 C.《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作者沈从文是现代作家,代表作有《边城》。这篇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三种歌唱场景。 D.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其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 二、古诗文阅读(32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选段,按要求完成8—11题。(17分) 鱼我所欲也

民族村落生态文化利用的探讨以黔东南为例

民族村落生态文化利用的探讨 ——以黔东南州为例 摘要:本文通过对贵州省黔东南州少数民族村落生态文化的利用进行探讨,浅析当前黔东南村落生态文化利用的主要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为黔东南州村落生态文化建设的发展提供理论性的建议。 关键词:黔东南州,民族村落,生态文化利用,建议 生态文化是一个民族对生活其中的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体系[1]。反应人和自然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一个社会文化。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有苗、侗、汉、布依、水、瑶、壮、土家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人口总数的81.87%,其中苗族人口占42.09%,侗族人口占31.86%。有90个镇,116个乡(17个民族乡)。黔东南少数民族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生态文化,为人们孕育了一方生态净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上乡村价值被重新发现,黔东南州成为研究乡村生态文化的重点区域之一,被誉为“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进入21世纪,生态旅游成为生态文化利用的主要手段,对黔东南生态文化的研究成为热点,。从中国知网上生态旅游或者生态文化旅游的文献有865篇,集中讨论村落生态文化、乡村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等主题。大多数趋向于黔东南的少数民族村落文化、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等相关的旅游产业开发。 1村落生态文化的特征与利用 1.1村落生态文化的特征 村落是以农村人群聚居的大聚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从生态学角度来看,村落是以农村人群为核心,伴生生物为主要生物群落,建筑设施为重要栖息环境的人工生态系统。它是农业生态系统与人类生态系统相结合的复合系统[2]。 村落生态系统包括:土地、房屋、到了、公共场所、居住环境、小气候、植物、家禽家畜、伴生生物等自然要素;人、经济、风俗、风水、伦理、制度、秩序、禁忌、家庭等社会要素。村落生态系统体现的文化即为村落生态文化。村落生态文化具有范围上的局限性、文化上的独特性、及生态上的原真性等特点。 少数民族村落生态文化具有更为鲜明的特征。从村落物质生态文化上来举例如: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依山伴水而建的吊脚楼建筑、村落农业景观、珍稀药材、植被及动植物等;从村落非物质生态文化上举例如:少数民族利用蓝靛染布、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等体现于风俗、宗教及节庆等生态文化极为丰富。 1.2村落生态文化利用模式 1.2.1建立生态博物馆 位于贵州省黔东南黎平县距肇兴乡的堂安村,1999年成为中国与挪威合作建设与保护的中国唯一一座侗族生态博物馆。堂安村有5个村民小组,全村207户,890人。堂安坐落在半山腰上,四面环山,峰峦叠嶂,梯田层叠,依山就势建寨,吊脚楼鳞次栉比,鼓楼、戏台、瓢井、古墓群等古建筑保存完好,村民还延续着侗族的传统习俗和饮食习惯。保持着原始的风味,成为”浓缩的侗乡“,被世界著名的挪威生态博物馆学家约翰.杰斯特龙称为”人类反璞归真“的范例。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属于稻鱼耕作系统。目前也正在尝试旅游开发的路径,节假日每天有100游客左右慕名来到堂安村,具有接待能力和条件的农户都开始接待游客。政府也在大力推动堂安旅游的开发,正在建设新的堂安生态展览馆。 1.2.2乡村旅游开发

[村落,对策,传统]京郊传统村落旅游营销对策研究

京郊传统村落旅游营销对策研究 摘要北京郊区有着丰富的传统村落资源,且多数均走上了发展旅游业的道路。但总体来说京郊传统村落旅游营销仍处于刚起步甚至未起步状态。本文以对部分传统村落的实地调研经历为基础,分析了当前京郊传统村落营销环境,指出了京郊传统村落旅游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传统村落旅游营销京郊 一、引言 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国民旅游日益增长的新需求,其热度逐渐攀升。传统村落作为乡村旅游中独具特色的一类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北京现存并纳入国家级传统村落建议名单的传统村落有52个,其中已经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有16个,[1]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遗产。 随着乡村旅游的火热发展,京郊传统村落也开始走上了发展旅游的道路。总体来说京郊传统村落旅游还处于初级阶段,旅游营销更是处于刚起步甚至未起步状态。本文以京郊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以对部分传统村落的实地调研经历为基础,希望能够针对京郊传统村落旅游营销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对策建议。 二、京郊传统村落旅游营销环境分析 (一)外部环境 政策方面,2014年多部委共同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 [2]2015年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举办了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研讨会。[3]由此可见,国家相关部门以及北京市对于传统村落旅游十分重视。 市场方面,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22亿人次,其中农民从业人员630万,带动550万户农民受益。[4]由此可见,乡村旅游以及传统村落旅游仍然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旅游需求方面,如今人们更希望通过旅游获得心灵和精神层面的享受,因此对于以慢节奏休闲为主题的传统村镇旅游的青睐日益显现。同时旅游者对与目的地的互动和服务的个性化诉求愈加突出。因此传统村落旅游营销需要把握旅游需求的新趋势。 科技方面,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旅游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对旅游服务产生革命性的影响。[5]电子商务企业、自媒体、新媒体的广泛影响、新兴营销手段的不断涌现都为旅游者作出旅游决策提供了更多的依据。因此,传统村落旅游营销需要深度结合新型营销方式。 (二)内部环境

黔东南州中药资源分布

黔东南中药资源分布及其栽培技术 【摘要】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我国中药材主要产地之一,有“天然中药库”之称。黔东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独特性, 保育着多种多样的药用物种,黔东南中药材资源主要以茯苓、何首乌、天麻、半夏、桔梗、百合等最为闻名,本文将简单介绍黔东南州大致药材分布及几种主要药材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黔东南州;药材;半夏;太子参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处东经107°17′26″~109°35′24″,北纬25°19′20″~27°31′40″之间,云贵高原东南向湘、桂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海拔137米~2178.8米,位于贵州省东南部,辖1个市15个县,总面积3.0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0.3%,占贵州省面积的17.2%),是我国苗族侗族地最大聚居区。自治州境内地貌特征属复活山地地貌,主要有分属长江水系的清水江、舞阳河及属珠江水系的都柳江,在主干河流常见峡谷地貌和河谷盆地;自治州境内总体地势是北西南三面高,东面低,北部为武夷山脉的东延部分、中部是苗岭山脉的主峰-雷公山(海拔2178.8米)、南部是九万大山山系;自治州境内土壤类型众多,有红壤、黄壤、黄棕壤、紫色土、黑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粗骨土、山地草甸土、水稻土等;黔东南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总的特点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湿度较大,热量较丰,雨热同季,日照偏少,境内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小气候差异明显,全州分为两个气候区:黎平县、榕江县南部以北的地区为副热带夏热春凉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14~18℃之间),黎平县、榕江县南部以及从江县(北纬26°以南)的地区为副热带夏湿春干炎热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18℃以上)[1][2]。由于黔东南地质地貌独特,气候条件优越,土地肥沃,适宜多种植物生长,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和温带植物成分,是中国多种植物区系成分交叉荟萃的地方。 一、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药用物种概况 黔东南自治州优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该地区植物成分丰富,草木茂盛,江河洞穴密集,繁衍生息着多种动物。经多次的调查研究,现已鉴定出有中药、苗族药、侗族药等药用物种2 799种(还不包括不为外界所知的、仅当地的苗族或侗族或其他民族应用的天然药物)。其中药用植物(232个科、984属)2 624种(占全国药用植物物种的23.5%(2 624/11 146),占贵州省药用植物物种的66.9%(2 624/3 924)),药用动物154种(占贵州省药用动物物种的53.3%(154/289)),药用矿物21种,药用古生物化石1种(药用物种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动物75种)。调查研究的结果说明:黔东南自治州是一个药用物种多样性较丰富的地区。 全州有自然保护区31个(其中国家级1个,地级9个),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被誉为我国中亚热带极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上塘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天然物种基因库,月亮山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天然药库,弄相山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天然药园。 二、中草药材资源分布 黔东南州地处黔中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广西盆地过渡斜坡地带。由于都柳江、清水江、舞阳河的深度切割,形成了州内十分复杂的地形结构,使州内的气候、植被有明显的过渡性,并

2017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化学试卷

2017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6分) 1.(2分)下列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可燃冰燃烧B.铁钉生锈C.矿石粉碎D.光合作用 2.(2分)下列试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熄灭酒精灯 B. 取用固体粉末C. 读液体体积 D. 滴加液体 3.(2分)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有机物:甲烷、二氧化碳B.盐类:烧碱、纯碱 C.混合物:自来水、冰水共存物D.氧化物:水、二氧化锰 4.(2分)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五种分子参加反应 B.有两种分子参加反应且个数比为3:1 C.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未改变 D.此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5.(2分)硝酸铵(NH4NO3)是一种肥效较高、使用广泛的氮肥,但近年来不法分子用它来生产炸药,给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加强了对硝酸铵生产和使用的监管,减少了它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科学研究发现,硝酸铵爆炸时,氮元素的化合价会发生变化.下列关于硝酸铵中氮元素化合价的判断,正确的是() A.﹣4+6 B.+1+1 C.﹣3+5 D.无法确定 6.(2分)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数据记录如下: 在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物质X由碳、氢元素组成 B.物质X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C.充分反应后剩余氧气质量为16克 D.生成CO2与H2O的质量比是89:54 7.(2分)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黔东南旅游资源

黔东南旅游资源 调查时间:2012年4月28日 地点:黔东南州旅游事业局 调查对象:黔东南州旅游资源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总面积3.03万平方千米,400万人口,少数民族占全州总人口的75.67%,其中苗侗民族占全州总人口的68.4%。全州辖一市十五县,州府所在地凯里市。苗岭山脉向湘桂丘陵和盆地的斜坡地带,境内峰峦起伏,江河纵横,山青水秀,景象万千,自然风光绮丽多姿,人文胜景绚烂古朴,民族风情浓郁独特,是贵州东线一颗“真山、真水、真情”旅游圣地的璀璨明珠。 黔东南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尤其以民族风情和自然生态显得更为突出。到目前为止,已开发的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舞阳河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镇远县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青龙洞古建筑群、增冲鼓楼)、全国绘画艺术之乡5个(黄平、剑河、麻江3个现代民间绘画乡,从江县小黄和雷山县郎德两个艺术之乡);省级风景名胜区6处(岑巩龙鳌河景区、黎平八舟河景区、?剑河风景名胜区、麻江下司风景区、镇远高过河风景区、榕江车江古榕树群景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3?座(黄平旧州镇、黎平德凤镇、雷山西江镇)、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雷公山自然保

护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处、省级艺术之乡9个。在众多高品位的旅游资源中,民族风情独具特色,至今以苗侗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一直保持着“唐朝发型、宋代服饰、明清建筑、魏晋遗风”的风格和习俗,其民族民间节日丰富多彩,“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被称为民族民间的歌池舞地,被世界教科文组织确定为“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旅游首选地之一,被人们誉为“是人类保存的最古老的歌谣,是我们疲惫心灵最后的家园”。 中共黔东南州委、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对旅游资源开发,加快全州旅游业发展极为重视,为紧紧抓住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调整产业结构,作出了“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后续支柱产业来抓,建成旅游大州”的战略决策,制订了“十五”期间的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快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加快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同时采取措施,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广泛吸纳国内外社会各界资金,抓好硬件设施建设,抓好旅游人才的培养提高,强化行业指导和管理,创造良好的旅游大环境。 贵州东边的黔东南是一座天然生态民族文化旅游乐园,将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久盛不衰的旅游圣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可称之为特品、精品、绝品。亘古生态神迷,人迹罕至,民族文化独特浓郁,世界名流。若能妙手策划,巧匠包装,其景观妙趣横生,处处珠连宝结,价值无限。有识之士有意投资开发,都会寻到闪光点,成为您取之不竭的财源。在招商开发、旅游热线项目文本中只点出“贵州公园省”中“园

传统村落调研报告

传统村落调研报告

传统村落的定义:中国传统村落,原名古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 2012年9月,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以突出其文明价值及传承的意义。 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 2012年12月1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三部门发通知公示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传统村落入选该名单,其中贵州省最多,有90个,云南省和陕西省分别为62个、49个,分列2、3位。 截止到2014年年底,中国传统村落数量已达到2555个(2012年第一批共计646个,2013年第二批共计915个,2014年第三批共计994个)。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农耕文明史的国家,中国广袤的国土上遍布着众多形态各异、风情各具、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传统村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凝结着历史的记忆,反映着文明的进步。传统村落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而且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价值。 国家统计局: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4.77% 传统村落是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不可再生的、潜在的旅游资源。传统村落体现着当地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村镇空间格局,反映着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可以说,每一座蕴含传统文化的村落,都是活着的文化遗产,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比如,有的村落坐落在山环水抱、茂林修竹之中,与周边的自然要素巧妙融合,形成了人类理想的聚居地。这些村落在空间布局以及与自然环境的相处上往往构思巧妙,经历很长时期的传承,包含着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智慧。例如,浙江省永嘉县的苍坡村,借自然山水融中国文房四宝于一体,既有利于农业生产生活,又寄托着先人天人合一、耕读传家等美好愿望。这些传统村落,无疑是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不可再生的、潜在的旅游资源。 传统村落是维持传统农业循环经济特征的关键。中国是世界上农耕文明传承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传统农业一切来自土地,又全部回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