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区通风系统

采区通风系统
采区通风系统

第四章采区通风系统

一、通风系统

1、矿井通风现状

赛尔六矿为单水平斜井开拓,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矿井地面安装2台FBCDZNO25/2.160型轴流式通风机,一用一备。配套电机为YBFE325M-25型,电机功率2×160KW,风压为0-5980Pa,可供风量2880-8040m3/min。

2、西二采区投产后矿井采场分布情况

西二采区为A3、A4煤层联合布置,在投入生产使用后先开采A4煤层然后开采A3煤层。采区内同时存在的用风地点有:1个生产工作面、1个备用工作面、2个掘进工作面、西二采区水仓、西二采区变电所、中央变电所、井底水仓和矿井永久避难硐室。

3、采区通风系统

通风路线为:新鲜风流→副斜井(主斜井)→井底车场→西翼机轨合一大巷→西翼运输大巷→A4运输反坡→西二A4运输大巷→A4017运输巷→A4017回风巷→西二A4轨道大巷→西二A4轨道斜巷→西翼轨道大巷→A3005轨道上山→+910集中运输巷→风井→地面。

4、采区通风方式

采区采煤工作面采用U形通风方式,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供风。

5、采区通风设施

新采区投入生产使用之后采区内存在的通风主要设施有风桥2座,总回风上山风桥和A3005轨道上山风桥;风门3道,西翼轨道大巷风门、A4017运输巷风门、A4015运输巷风门;调节墙4道,采区变电所调节墙、采区水仓调节墙、总回风上山调节墙和+910集中运输巷调节墙。

二、采区风量计算

1、采煤工作面风量计算

每个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应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和爆破后有害气体产生量以及工作面气温、风速和人数等规定分别进行计算,然后取Q 采1

~Q

采4

最大值作为该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

①按气象条件计算:

Q 采1=60×70%×ν采1×S 采×k 采高×k 采面长(m 3/min ) 式中: 60—单位换算产生的系数;

70%—有效通风断面系数;

ν采1—采煤工作面的风速,m/s 。按采煤工作面进风流的最高温度从表

4-1中选取1.0m/s ;

S 采—采煤工作面的平均有效断面积,按最大和最小控顶断面的平均

值计算,m 2;

S 采max —采煤工作面最大控顶时净断面积;

S max =l max ×h 采×70%(m 2) =5.8×3.0×0.7=12.18m 2 S 采min ——采煤工作面最小控顶有效断面积,m 2; S min =l min ×h 采×70%(m 2) =5.2×3.0×0.7=10.92m2 S 采平均=(12.18+10.92)×0.5=11.55m 2

k 采高—采煤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根据表4-2取1.2; k 采面长—采煤工作面长度调整系数,根据表4-3取1.2。

Q 采1=60×70%×ν采1×S 采×k 采高×k 采面长(m 3/min ) =60×70%×1.0×11.55×1.2×1.2=700m 3/min

表4-1 采煤工作面进风流气温与对应风速 采煤工作面进风流气温(℃) 采煤工作面风速(m/s )

<20 1.0 20~23 1.0~1.5 23~26 1.5~1.8

26~28 1.8~2.5

28~30 2.5~3.0

表4-2 采煤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

采高(m) <2.0 2.0~2.5 ≥2.5及放顶煤工作面系数(K

采高

) 1.0 1.1 1.2

表4-3 采煤工作面长度调整系数

采煤工作面长度(m)系数(k

采面长

<15 0.8

15~80 0.8~0.9

80~120 1.0

120~150 1.1

150~180 1.2

>180 1.30~1.40

②按绝对瓦斯涌出量计算:

根据《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一通三防”管理规定》,按采煤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0.8%的要求计算:

该矿井2014年瓦斯等级鉴定为瓦斯矿井,根据A4005工作面回采期间最大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16m3/min。

Q

采2=125×q

采CH4

×K

采CH4

(m3/min)

式中:q

采CH4

—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平均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抽放矿井的瓦斯涌出量,应扣除瓦斯抽放量进行计算;根据临近

煤层A4005工作面瓦斯鉴定数据日平均瓦斯绝对涌出量,取

1.16m3/min;

K

采CH4

—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正常生产时连

续观测1个月,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和月平均绝对瓦斯涌出量

的比值,取2.0;

125—采煤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0.8%所换算的系数。

Q

采2=125×q

采CH4

×K

采CH4

(m3/min)=125×1.16×2.0=290m3/min

③按工作面每班工作最多人数计算:

Q

采3

≥4N(m3/min)

式中:N—采煤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取30;

4—每人需风量,m3/min。

Q

采3

≥4×30(m3/min)≥120m3/min ④按风速进行验算:

(1)验算最小风量:

Q

采≥60×0.5S

max

(m3/min)

S max =l

max

×h

×70%(m2)

Q

采≥60×0.5S

max

(m3/min)≥60×0.5×10.92≥327.6m3/min

(2)验算最大风量:

Q

采≤60×4.0S

min

(m3/min)

S min =l

min

×h

×70%(m2)

Q

采≤60×4.0S

min

(m3/min)≤60×4.0×12.18≤2923.2m3/min

式中:S

max

—采煤工作面最大控顶有效断面积,计算得12.18m2;

l

max

—采煤工作面最大控顶距,取5.8m;

h

—采煤工作面实际采高,取3.0m;

S

min

—采煤工作面最小控顶有效断面积,计算得10.92m2;

l

min

—采煤工作面最小控顶距,取5.2m;

0.5—采煤工作面允许的最小风速,m/s;

70%—有效通风断面系数;

4.0—采煤工作面允许的最大风速,m/s。

经验算,选择风量符合最低和最高风速的要求。

综上所述:采煤工作面风量取700m3/min。

2、备用工作面风量计算

备用工作面亦应满足按瓦斯、二氧化碳、气温等规定计算的风量,且最少不得低于同一采煤方式相同的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的50%。

Q

备≥0.5×Q

式中:Q

—采煤工作面实际需风量,取700m3/min。

Q

备≥0.5×Q

≥0.5×652≥350m3/min

综上所述:备用工作面风量取350m3/min。

3、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

每个掘进工作面需要风量,应按瓦斯、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和爆破后有害气体产生量以及工作面气温、风速和人数等规定分别进行计算,然后取Q 掘1

~Q

掘4

的最大值作为该掘进工作面需要风量。

①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Q 掘1=125×q 掘×K 掘(m 3/min )

式中:q 掘—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平均绝对瓦斯涌出量,取0.12m 3/min ;

K 掘—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正常生产条件下,

连续观测1个月,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与月平均绝对瓦斯涌出量的比值,取2.0;

125—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0.8%所换算的常数。 Q 掘1=125×q 掘×K 掘(m 3/min )=125×0.12×2.0=30m 3/min ②按照风速、温度计算掘进工作面需要风量 Q 掘2=60×V 掘×S 掘max ×K 温(m 3/min )

式中:V 掘—局部通风机供风巷道内最低允许风速,m/s ;

岩巷V 掘≥0.15m/s ,煤巷和半煤岩巷V 掘≥0.25m/s ,取0.25m/s ; S 掘max —局部通风机供风巷道的最大净断面积(掘进工作面因出现断

层、高冒、地质构造造成巷道断面积增大的除外),11.4m 2 K 温—局部通风机供风巷道空气温度调整系数,根据表4-4取1.00。 Q 掘2=60×V 掘×S 掘max ×K 温(m 3/min )=60×0.25×11.4×1.00=171m 3/min 表4-4 掘进工作面空气温度调整系数

掘进工作面空气温度(℃)

配风调整系数(K 温) 18~20 1.00 20~23 1.00~1.10 23~26 1.10~1.25 26~28 1.25~1.4 28~30

1.4~1.6

③按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人数计算需要风量:

每人供风量≮4m3/min:

Q

掘3

>4N(m3/min)

Q

掘3

>4N(m3/min)>4×18m3/min>72m3/min

式中:N—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取18。

④按风速进行验算:

煤巷掘进最低风量,Q

煤掘>15S

掘max

(m3/min)

Q

煤掘>15S

掘max

(m3/min)>15×11.4m3/min>171m3/min

岩煤巷道最高风量,Q

掘<240S

掘min

(m3/min)

Q

掘<240S

掘min

(m3/min)<240×11.4m3/min<2736m3/min

式中:S

掘max

—局部通风机供风巷道的最大净断面积,取11.4m2;

S

掘min

—局部通风机供风巷道的最小净断面积,取11.4m2。

综上所述:掘进工作面风量取171m3/min。

4、局部通风机选型计算:

①局部通风机工作风量计算:

Q

扇= Q

×P(m3/min)

式中:Q

—局部通风机工作风量,m3/min。

P—局部通风机供风巷道风筒漏风系数,本掘进巷道选择使用每节长度为10m,直径为600mm的双抗柔性阻燃风筒;

最大漏风系数:P=1/(1-nL

n—风筒接头数,最大通风距离600m,n=61;

L

接—一个接头漏风率,反压边连接时,L

=0.002。

则:P=1/(1-nL

)=1/(1-61×0.002)=1.14

Q

扇= Q

×P(m3/min)=171×1.14=195 m3/min

②局部通风机工作风压计算:

根据掘进工作面设计长度、局部通风机需要工作风量、掘进工作面需要风量、风筒风阻,计算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工作风压值:

h ft =R

p

×Q

×Q

(Pa)

式中:R

p

—压入式风筒的总风阻,N.S2/m8;风筒风阻是由摩擦风阻、局部

风阻组成,其大小取决于风筒的直径、接头方式、风筒总长度、

风压、单节风筒长度、风筒的材质等;

h

ft

—压入式局部通风机全风压,Pa;

R p =6.5α×L/(d5)+(n×ζ

j0

+∑ζ

bei

+ζ

in

)×[ρ/(2s2)]

α—风筒摩擦阻力系数,取0.0041N.S2/m4;

L—风筒长度,取600m;

d—风筒直径,取0.6m;

ρ—空气密度,取1.29kg/m3;

s—风筒断面积,计算得1.13m2;

n—风筒接头个数,61个;

ζ

j0

—风筒接头局部阻力系数,参用表4-5取0.14;

ζ

bei

—风筒拐弯局部阻力系数,参用表4-6,取1.25;

ζ

in

—风筒入口局部阻力系数,

当入口处完全修圆时,取ζ

in

=0.1;

不加修圆的直角入口时,取ζ

in

=0.5~0.6,取0.1.

R p =6.5α×L/(d5)+(n×ζ

j0

+∑ζ

bei

+ζ

in

)×[ρ/(2s2)]

=6.5×0.0041×600/(0.6)5+(61×0.14+1.25+0.1)×[1.29/(2×1.132)] =205.63+9.89×0.505=210N.S2/m8

h ft =R

p

×Q

×Q

(Pa)=210×195/60×171/60=1945.13Pa

表4-5 胶质风筒α、ζ

j0

选用范围参考表

风筒直径(mm)摩擦阻力系数α

(N.S2/m4)

接头局部阻力系数ζ

j0

备注

300 0.0053 0.15 接头为插接、反

边接头。

400 0.0049

500 0.0045 0.15~0.13

600 0.0041

700 0.0038 0.13~0.09

800 0.0032

1000 0.0029

表4-6 胶质风筒拐弯局部阻力系数参考表

拐弯角度20°40°60°80°90°100°ζ

bei

0.18 0.4 0.62 1.0 1.25 1.55

③选择合适局部通风机

通过以上计算,参考表4-7选用FBD5/2×5.5型的局部通风机两台(一主一备),风机供风量200~140m3/min,风压500~2800pa,就可以满足巷道掘进期间供风需要。目前矿井已将FBD5/2×5.5风机淘汰,所以选用FBD5/2×7.5型的局部通风机两台(一主一备),风机供风量240~180m3/min,风压700~3200pa,完全满足巷道掘进期间供风需要。风筒选用双抗柔性阻燃风筒,直径为600mm,10m一节。

表4-7 部分局部通风机选型表

型号功率(KW)级数建议Q

(m3/min)风压Pa 备注FBD5/2×5.5 2×5.5 2 200~140 500~2800

FBD5/2×7.5 2×7.5 2 240~180 700~3200

FBD5.6/2×11 2×11 2 350~240 800~3700

FBD6/2×15 2×15 2 400~300 1500~4400

FBD6/2×22 2×22 2 500~380 1600~5000

FBD6/2×30 2×30 2 600~430 2000~5800

FBD6/2×55 2×55 2 1100~800 3000~5800

④局部通风机安装处巷道全风压供风量的计算:

Q

掘全=∑Q

扇实

+60×V

×S

(m3/min)

式中:Q

掘全

—局部通风机安装处巷道的全风压供风量,m3/min;

∑Q

扇实

—安装在同一地点并联通风的各局部通风机实际工作风量之和,m3/min。可现场实测或参考表4-7选取,供风长度小时

取大值,反之取小值,取240m3/min;

V

—局部通风机吸入口至局部通风机供风井巷回风口之间的风速,m/s。安装局部通风机的巷道中的风量,除了满足局部通风机的

吸风量而外,还应保证局部通风机吸入口至局部通风机供风井

巷回风口之间的风速,以防止局部通风机吸入循环风和这段距

离内风流停滞,造成瓦斯积聚。无瓦斯涌出岩巷0.15m/s,有

瓦斯涌出的岩巷、半煤岩巷和煤巷0.25m/s,取0.25m/s;

S

—局部通风机安装地点到回风口间的巷道最大断面积,取11.4m2。

局部风机安装在西翼A4运输当距掘进工作面回风口大于10m位置,巷道的全风压供风量应大于:

Q

掘全=∑Q

扇实

+60×V

×S

(m3/min)=240+60×0.25×11.4(m3/min)=411m3/min

5、采区硐室风量计算:

采区主要用风硐室有:西二采区水仓、西二采区变电所、中央变电所、井底水仓和矿井永久避难硐室。

西二采区变电所需要风量100m3/min

中央变电所需要风量120m3/min

西二采区水仓需要风量100m3/min

井底水仓需要风量120m3/min

矿井永久避难硐室需要风量120m3/min

∑Q硐=Q硐1+ Q硐2+ Q硐3+ ……+ Q硐n

=100m3/min+120m3/min+100m3/min+120m3/min+120m3/min

=560m3/min

式中:∑Q硐——所有独立通风硐室需要风量总和,m3/min;

Q硐1、Q硐2、Q硐3、…Q硐n——不同独立硐室需要风量,m3/min,按《徐矿集团风量计算细则》计算。

6、其它用风地点风量计算:

西翼轨道运输大巷风门需风量171m3/min

7、采区需风量计算:

Q区进=(∑Q采+∑Q掘+∑Q硐+∑Q其它)×K区通=(700m3/min+350m3/min+2×411m3/min+560m3/min+171)×1.20=3125m3/min

式中:Q区进——采区实际需要总风量,m3/min ;

∑Q采——采区内全部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700m3/min;

∑Q掘——采区内全部掘进工作面需要风量,822m3/min;

∑Q硐——采区内全部硐室需要风量,560m3/min;

∑Q其它——采区内其它地点需用风量,171m3/min;

K区通——风量备用系数,取1.15~1.25,取1.2。

矿井通风设计-毕业论文

辽源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综合实训报告 题目:矿井通风设计 专业班级: 设计人: 指导人: 20XX年X月XX日

目录一、矿井通风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5 (一)矿井基建时期的通风 5 (二)矿井生产时期的通风 5 (三)矿井通风设计的内容 6 (四)矿井通风设计的要求7 二、优选矿井通风系统7 (一)矿井通风系统的要求7 (二)确定矿井通风系统8 三、矿井风量计算8 (一)矿井风量计算原则8 (二)矿井需风量的计算8 1.采煤工作面需风量的计算8 2.掘进工作面需风量的计算11 3.硐室需风量计算13 4.其他用风巷道的需风量计算机14 四、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15 (一)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原则15 (二)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15 五、矿井通风设备的选择16

(一)主要通风机的选择17 六、概算矿井通风费用21

前言 通风是关系到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确保通风系统的稳定可靠,要做到随矿井生产变化即时进行通风系统改造与协调,严格控制串联通风,强化局部通风管理,杜绝局部通风机无计划断电,做到通风系统正规合理、可靠、稳定.

矿井通风设计是整个矿井设计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周密考虑,精心设计,力求实现预期效果。 第一章矿井通风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矿井通风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建立一个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的矿井通

风系统。矿井通风设计分为新建或扩建矿井通风设计。对于新建矿井的通风设计,既要考虑当前的需要,又要考虑长远发展的可能。对于改建或扩建矿井的通风设计,必须对矿井原有的生产与通风情况做出详细的调查,分析通风存在的问题,考虑矿井生产的特点和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原有的井巷与通风设备,在原有基础上提出更完善、更切合实际的通风设计。无论新建、改建或扩建矿井的通风设计,都必须贯彻党的技术经济政策,遵照国家颁布的矿山安全规程、技术规程、设计规范和有关的规定。 矿井通风设计一般分为两个时期,即基建时期与生产时期,分别进行设计计算。 第一节矿井基建时期的通风 矿井基建时期的通风指建井过程中掘进井巷时的通风,即开凿井筒(或平硐)、井底车场、井下硐室、第一水平的运输巷道和通风巷道时的通风。此时期多用局部通风机对独头巷道进行局部通风。当两个井筒贯通后,主要通风机安装完毕,便可用主要通风机对已开凿的井巷实行全压通风,从而可缩短其余井巷与硐室掘进时局部通风的距离。 第二节矿井生产时期的通风 矿井生产时期的通风是指矿井投产后,包括全矿开拓、采准和采煤工作面以及其他井巷的通风。这时期的通风设计,根据矿井生产年限的长短,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1)矿井服务年限不长时(大约15至20年),只做一次通风设计。矿井达产后通风阻力最小时为矿井通风容易时期;矿井通风阻力最大时为困难时期。依据这两个时期的生产情况进行设计计算,并选出对此两个时期的通风皆为适宜的通风设备。 (2)矿井服务年限较长时,考虑到通风机设备选型,矿井所需风量和风压的变化等因素,又需分为两个时期进行通风设计。第一水平为第一期,对该时期内通风容易和困难两种情况详细地进行设计计算。第二期的通风设计只做一般的原则规划,但对矿井通风系统,应根据矿井整个生产时期的技术经济因素,作出全面的考虑,以使确定的通风系统既可适应现实生产的要求,又能照顾长远的生产发展与变化情况。 矿井通风设计所需要的基础资料如下:

第七章---矿井通风系统与通风设计

第七章 矿井通风系统与通风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 1、矿井通风系统----类型、适应条件、主要通风机工作方式 、安装地点、通风系统的选择 2、采区通风----基本要求、进回风上山选择、采煤工作面通风系统 3、通风构筑物及漏风----风门、风桥、密闭、导风板;矿井漏风、漏风率、有效风量率、减少漏风措施 4、矿井通风设计----内容与要求、优选通风系统、矿井风量计算、阻力计算、通风设备选择 5、可控循环通风 第一节 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系统是向矿井各作业地点供给新鲜空气、排出污浊空气的通风网路、通风动力和通风控制设施的总称。 一、矿井通风系统的类型及其适用条件 按进、回井在井田内的位置不同,通风系统可分为中央式、对角式、区域式及混合式。 1、中央式 进、回风井均位于井田走向中央。根据进、回风井的相对位置,又分为中央并列式和中央边界式(中央分列式)。 2、对角式 1)两翼对角式 进风井大致位于井田走向的中央,两个回风井位于井田边界的两翼(沿倾斜方向的浅部),称为两翼对角式,如果 只有一个回风井,且进、回风分别位于井田的两翼称为单翼对角式。 2)分区对角式

进风井位于井田走向的中央,在各采区开掘一个不深的小回风井,无总回风巷。 在井田的每一个生产区域开凿进、回风井, 分别构成独立的通风系统。如图。 4、混合式 由上述诸种方式混合组成。例如,中央分列与两翼对角混合式,中央并列与两翼对角混合式等等。 二、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式与安装地点 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式有三种:抽出式、压入式、压抽混合式。 1、抽出式 主要通风机安装在回风井口,在抽出式主要通风机的作用下,整个矿井通风系统处在低于当地大气压力的负压状态。当主要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时,井下风流的压力提高,比较安全。 2、压入式 主要通风机安设在入风井口,在压入式主要通风机作用下,整个矿井通风系统处在高于当地大气压的正压状态。在冒落裂隙通达地面时,压入式通风矿井采区的有害气体通过塌陷区向外漏出。当主要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时,井下风流的压力降低。 3、压抽混合式 在入风井口设一风机作压入式工作,回风井口设一风机作抽出式工作。通风系统的进风部分处于正压,回风部分处于负压,工作面大致处于中间,其正压或负压均不大,采空区通连地表的漏风因而较小。其缺点是使用的通风机设备多,管理复杂。 三、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 根据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煤层赋存条件、表土层厚度、井田面积、地温、矿井瓦斯涌出量、煤层自燃倾向性等条件,在确保矿井安全、兼顾中、后期生产需要的前提下,通过对多种个可行的矿井通风系统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中央式通风系统具有井巷工程量少、初期投资省的优点。因此,矿井初期宜优先采 用。

暖通通风系统的设计的重要性分析

暖通通风系统的设计的重要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8-10-16T16:13:03.1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作者:张媛媛 [导读]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建筑物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温度、湿度适宜的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同时对室内空气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福斯特惠勒(河北)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建筑物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温度、湿度适宜的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同时对室内空气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暖通空调的使用过程中,虽然可以为人们提供个舒适的环境,但是室内的空气质量却变得不容乐观,尤其是一个新型材料的使用,严重的影响了室内的空气质量,通过暖通通风系统的设计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势在必行。本文介绍了暖通通风系统概述,分析了建筑暖通空调设计要点。 关键词:暖通空调,设计;要点 建筑作为人们生活的场地,在其实际设计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建筑的实用性以及建筑的舒适性设计,只有在实际设计中保障了建筑设计的舒适性和实用性,这样才能够为人们的生活需求提供保障。作为建筑实用性设计中的一项重要设计,暖通设计在建筑的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要想全面的提升暖通在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应用,就应该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加强对建筑节能暖通设计应用中的相关策略进行研究。 一、暖通通风系统概述 暖通通风系统就是将室外的空气进行一定的处理输送到室内,同时将室内产生的废气通过一定的处理排放到大气中,其实就是一个空气交换的过程,对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暖通通风系统其实包含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个是将室内的质量低下的空气排出到室外,一个是将室外的新鲜空气经过一定的处理之后补充到室内来。对于补充到室内来的空气,一般需要经过过滤,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等去除,然后在经过一定的加热和冷却交换到室内来,这样在将新鲜的空气置换到室内过程中,还能够提供一个温度适宜的环境。 二、暖通通风系统设计的重要性 随着空调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了空调的能耗过大的问题,并且也在通过一定的措施对能源的消耗进行控制。在最开始的时候,工作人员往往通过增强建筑物的密闭性、减少新风量来实现节能。在这方面,发达国家的做法非常明显,通过增强建筑物的密闭性来实现节能,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增强建筑物的密闭性,可以使空调的负荷有效降低,从而实现节能。现阶段,空调在湿度和温度方面的控制已非常熟练,但是对空气质量的模拟却还缺少很多基础参数,导致室内空气的污染计算以及控制模拟都难以实现。导致空调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严重污染室内的环境。虽然通过一系列的节能措施,取得了一定的节能效果,但是也对室内空气的质量在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暖通通风系统的设计就刚好可解决室内空气质量低下的问题,最终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三、建筑暖通空调设计要点 1、设计规划。在进行建筑暖通空调的设计中,进行设计规划是一个必要的环节。需要在确保室内状况优良以及低能耗标准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地对送风系统、冷辐射吊顶系统以及空气去湿系统等进行应用,可以按照辐射形式为核心制冷技术,对各个设备所发出的热量进行最大程度的平衡。不仅如此,在使用冷辐射吊顶系统的时候,必须要将其和送风系统紧密连接。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暖通空调系统确保建筑室内具有较高的空气质量。为了保证建筑室内的湿度合理,去湿空调系统的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在对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方案进行规划时,还必须对设计方案的经济性进行考量,尤其是需要加强成本方面的控制。只有在成本方面做到精确的控制,才能促使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方案具备较高的经济效益。 2、计算空调负荷。对于建筑暖通空调的设计而言,对冷热负荷进行计算是必须的环节,其计算所得的各种数据也是支撑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关键数据。比如,在设计民用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时,如果对冷热负荷的计算不准确,就会导致暖通空调的设计方案在系统上出现漏洞,引起暖通空调系统不完善,在功能发挥上会出现一定的短板。这不仅会导致暖通空调系统的预算投入加大,还会导致其在运行过程中的能耗以及维护费用不断加大。因此,在设计暖通空调系统的时候,必须加强对冷热负荷的计算,必须依照实际的负荷数据进行计算,绝对不可凭借经验公式估算了事。 3、设置水力平衡装置。水力平衡装置的设置是暖通空调设计中的重点。首先,需要对管理和系统的流量体系进行平衡,确保其科学合理。其次,设计变流量系统的时候,必须对压差控制阀做好动态性的设置,使其能够可靠的代替系统中出现的动态流量。然后,在设置静态水平衡阀时应该加强其和对应的热力口联系,并将水利计算和系统调节等方面数据作为动态流量平衡阀整体性的依据,确保不平衡的情况尽可能降至最低。最后,在相应的新风机组管路上需要设置动态平衡电机的调节阀,实现调节功能的最大提升。 4、通风系统设计。通风系统设计时会涉及到装机容量的问题,但是在实际容量和设计容量之间一般会出现较大的偏差,这和通风系统的设计要求是不相符的。根据对通风系统的实际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发现引起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设计过程中对各个环节安全因素的处理不到位,导致装机冷机容量超出了冷负荷的计算结果,导致超出部分的冷量完全发挥不了作用。 四、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合理科学选择空调系统。在建筑暖通空调的设计中,选择空调系统是比较关键的工作,需要确保所选用的空调系统具备良好的功能,并且能够适应周期性的负荷变化。选择空调系统的时候,虽然一个性能优良的方案可能会导致前期一次性成本的增加,但是,其可以有效减少后期运行中容易出现的一系列常见问题,降低后期的运行成本。不仅如此,后期运行安全稳定,其所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也是非常显著的。从建筑的基本特点分析,其运作时间主要集中在白天,夜间运作程度很低。因此,空调系统的自动化控制程度必须要高,能够实现智能化的调节,根据建筑运作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实现节能的目的。 2、暖通空调设计标准必须严格规范。暖通空调系统作为建筑的一个功能性系统,其所担负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在设计暖通空调方案的时候,必须严格规范相关的设计标准,切实按照设计标准展开设计工作。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经常出现管道敷设坡度不合理的问题,尤其是在冷冻水管道的敷设方面,由于施工条件存在限制。总的说来,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技术标准,并且要对其设计过程和方案加强监督检查,以确保暖通空调的设计规范。 3、加强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的考量。所谓适应性,就是指暖通空调系统所发挥出的作用与建筑实际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匹配度越高,暖通空调方案的适应性也就越强,匹配度越低,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适应性也就越低。而可操作性是指暖通空调方案的施工和运行过

矿井通风设计及风量计算方法

矿井通风设计施工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通风系统合理可靠的含义

通风网络图的绘制 矿井风量计算办法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零三条:“煤矿企业应根据具体条件制定风量计算方法,至少每5年修订1次”,要求,根据《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标准》(AQ1056-2008),结合本矿开采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全矿井需要风量的计算 全矿井总进风量按以下两种方式分别计算,并且必须取其最大值: 1、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矿井风量: Q 矿进=4×N×K 矿通 (m3/min) 式中:Q 矿进 ——矿井总进风量,m3/min; 4——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m3/min.人; N——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人; K 矿通——矿井通风需风系数(抽出式取K 矿通 =~)。 2、按各个用风地点总和计算矿井风量: 按采煤、掘进、硐室及其他巷道等用风地点需风量的总和计算: Q 矿进=(∑Q 采 +∑Q 掘 +∑Q 硐 +∑Q 其他 )×K 矿通 (m3/min) 式中:∑Q 采 ——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m3/min; ∑Q 掘 ——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m3/min; ∑Q 硐 ——硐室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m3/min; ∑Q 其他 ——矿井除了采、掘、硐室地点以外的其他巷道需风量的总和,m3/min。 K 矿通——矿井通风需风系数(抽出式K 矿通 取~)。 二、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 按矿井各个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计算: ∑Q 采=∑Q 采i +∑Q 采备i (m3/min) 式中:∑Q 采 ——各个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m3/min; Q 采i ——第i个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的风量,m3/min; Q 采备i ——第i个备用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的风量,m3/min。 每个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按工作面气象条件、瓦斯涌出量、二氧化碳涌出量、人员和爆破后的有害气体产生量等规定分别进行计算,然后取其中最大值。有符合规定的串联通风时,按其中一个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的最大风量计算。 1、按气象条件计算: Q 采=Q 基本 ×K 采高 ×K 采面长 ×K 温 (m3/min)

矿井通风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矿井通风系统设计 助学院校: 理工大学 自考助学专业: 采矿工程 姓名: 自考助学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2O 年月日

前言 矿井通风指借助于机械或自然风压,向井下各用风点连续输送适量的新鲜空气,供给人员呼吸,降低井下工作面的温度,稀释并排出各种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创造良好的气候条件,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随着浅部矿产资源的日渐枯竭,矿产资源开采向纵深发展是必然的趋势。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井必将出现岩温增高、风路延长、阻力增大、风流压缩放热、风量调节困难、漏风突出、有毒有害物质和热湿排除受阻等问题。因此,矿井通风与安全的意义将更加重大。 80年代以来,随着煤矿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采煤方法和巷道布置及支护的改革,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国矿井通风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通风管理日益规化、系列化、制度化,通风新技术和新装备越来越多地投入应用,以低耗、高效、安全为准则的通风系统优化改造在许多煤矿得以实施,使矿井通风更好地为高产、高效、安全的集约化生产提高安全保障。 近年来,为适应综合机械化采煤的要求,原煤炭工业部在总结建设经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于1984颁发了《关于改革矿井开拓部署的若干技术规定》,作为新井建设、生产矿井技术改造和开拓延深的依据。为适应生产集中化,开采深度增加、瓦斯涌出量大的情况,以“针对现实、着眼长远、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综合治理、节能增风”为指导思想,对数百座国有煤矿进行通风系统优化改造,配合一批有条件的生产矿井通过合并井田、扩大开采围、增加储量进行改扩建的任务。

电力系统分析潮流计算

电力系统分析潮流计算报告

目录 一.配电网概述 (3) 1.1 配电网的分类 (3) 1.2 配电网运行的特点及要求 (3) 1.3 配电网潮流计算的意义 (4) 二.计算原理及计算流程 (4) 2.1 前推回代法计算原理 (4) 2.2 前推回代法计算流程 (7) 2.3主程序清单: (9) 2.4 输入文件清单: (11) 2.5计算结果清单: (12) 三.前推回代法计算流程图 (13) 参考文献 (14)

一.配电网概述 1.1 配电网的分类 在电力网中重要起分配电能作用的网络就称为配电网; 配电网按电压等级来分类,可分为高压配电网(35—110KV),中压配电网(6—10KV,苏州有20KV的),低压配电网(220/380V); 在负载率较大的特大型城市,220KV电网也有配电功能。 按供电区的功能来分类,可分为城市配电网,农村配电网和工厂配电网等。 在城市电网系统中,主网是指110KV及其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网,主要起连接区域高压(220KV及以上)电网的作用。 配电网是指35KV及其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网,作用是给城市里各个配电站和各类用电负荷供给电源。 从投资角度看,我国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发电、输电、配电投资比率差异很大,国外基本上是电网投资大于电厂投资,输电投资小于配电投资。我国刚从重发电轻供电状态中转变过来,而在供电投资中,输电投资大于配电投资。从我国城网改造之后,将逐渐从输电投资转入配电建设为主。 本文是基于前推回代法的配电网潮流分析计算的研究,研究是是以根节点为10kV的电压等级的配电网。 1.2 配电网运行的特点及要求 配电系统相对于输电系统来说,由于电压等级低、供电范围小,但与用户直接相连,是供电部门对用户服务的窗口,因而决定了配电网运行有如下特点和基本要求:

传统通风系统与诱导通风系统比较分析

传统通风方式和诱导通风方式在几个方面做了比较 本文由地源热泵https://www.360docs.net/doc/f28045174.html,提供下载 一、概述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的中、小型汽车保有量正在飞速增长。因此,停车难的问题就急显突兀,地下停车场、车库的建设也就随之而发展。瞻园商城坐落在繁华的夫子庙地区,瞻园路和东牌楼交叉的路口。考虑到夫子庙是步行街,各类交通工具禁止通行,瞻园商城地下车库为此而建。该地下室为复式车库面积为8169平方米,除去设备用房(变配电房,冷冻机房,水泵房等)车库面积约7000平方米,层高为-5.2米。 作为地下车库,解决通风和防排烟问题是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所谓车库的通风,也就是要排除汽车尾气和汽油蒸汽,送入新鲜空气。以便有害物(这里主要指CO)的含量稀释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要求。防排烟也就是满足火灾时的排烟要求,以保证火灾发生时迅速排除滞留烟气,限制烟气的扩散,保证人员和车辆安全撤离现场,减少伤亡。 常规地下室的通风方式为全面通风方式,即按划分的若干个防火分区,有若干个送、排风系统。这些系统同时兼做火灾时排烟系统,即所谓的“合二为一”。而这些系统因为风量较大,都是由庞大的风管组成,这种复杂庞大的通风管道,不仅占用空间高度,使车库的使用率降低,还大大提高建筑物地基的开挖成本、土建投资和设备投资,系统繁杂,安装工作量大,投资高且难以变动,避免不了风管与其他管线(电缆桥架、喷淋管道、上下水管道)的打架问题。这一问题在车库面积有7000多平方米的本工程设计中尤为突出,而应运而生的诱导式通风方式恰恰能避免或者说克服了上述的矛盾。 二、诱导式通风系统的原理及系统特点 诱导式通风系统就是利用射流的诱导特性,在送风口处导入新鲜空气,采用超薄型射流器以高速喷出的空气主流,诱导及搅拌周围大量的空气,一方面稀释车库内空间的有害气体,另一方面带动空气沿着预设的流程至设定方向,从而达到在进风口处引入新风,在排风口处顺利排出废气的目的,保证了车库空间良好的换气效果,从而达到通风的目的。随着射流程距喷嘴距离的增加,射流速度及诱导作用逐渐减小,因此到达一定射程后,必须有另一台射流器来衔接,从而形成“气流推拉作用”,使整个空间产生流动的速度场。笔者综合两者后发现,诱导式通风的确具备了系统的简洁美观。因为无风管,系统变得简单。其整齐美观的外型,更能体现停车场的现代感,提升了车库的品位。气流方向可以随意调节,适应不同的建筑形式达到最佳配置,气流畅通无死角,整体空间内新鲜空气分布均匀,混合效果好,废气被充分稀释,室内空气品质良好。利用物理特性导引风量,无管路阻力损失,故节省电力,运行成本低。设备体积小,重量轻,安装工艺非常简单,施工成本大为降低,单相220V电源,电路安装十分简单,采用高质无油式轴承电机,无需定期添加润滑油,维修量很小,又采用了高效低噪音凤机、消声箱和符合空气动力学特性曲线的高速喷嘴,故噪音也低。 三、传统通风系统与诱导通风系统的经济性比较 针对本工程,两种通风系统的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3.1 降低土建成本 图一采用射流诱导通风系统后,地下停车库层高可由5.2米降为4.6米,节省的土建造价有: 节省开挖土方量:8000 X 0.6= 4800m3 节省钢筋混凝土量:370 X 0.3 X 0.6=67 m3 节省支扩量:370 X 0.6=222 m2 开挖土方节省资金:4800 X 25=120000元 钢筋混凝土节省资金:67 X 2500=167500元

采区设计(矿井通风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doc 6页)

采区设计(矿井通风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依据 给定矿井开拓系统和某一采区区域范围及煤层地板等高线图,矿井概况及生产情况,以及采区生产能力(产量)、瓦斯涌出量等条件,进行采区巷道布置及采区通风系统设计。 设计题目及资料来源 由具体指导老师确定。 2、设计内容 1)采区设计:采区巷道布置(采区上下山、主要进回风、运输巷道),回采巷道布置,回采工作面布置,明确巷道之间的联接关系;简单进行采煤方法、回采工艺设计; 2)采区(或矿井)通风系统设计:采区通风系统确定(要有相应的通风构筑物)、用风地点风量计算与分配(采用由内向外四算一校核的方法),计算采区巷道通风阻力。进行简单的矿井通风系统设计(通风机选型和工况点分析)。 3)安全工程设计【推荐选作】:瓦斯抽采设计、防灭火灌浆设计、注氮气设计、阻化剂设计等。 3、设计要求 完成采区通风系统设计说明书一份,采区巷道布置图,矿井(采区)通风系统图、网络图。(说明书和图纸格式按照学校毕业设计要求的格式完成) 4、提交材料 采区设计及通风系统设计说明书,采区巷道布置图,矿井(采区)通风系统图、通风网络图。(包括草稿、电子文档) 5、指导要求 设计主要分为两个内容:采区巷道布置和矿井(采区)通风设计。 本着今后实施“课程设计进行简单矿井通风设计,毕业设计进行有针对性的老矿井改造通风设计和侧重安全系统设计,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计划改革探索,也为适应当前煤矿集约化开采体系的需求,使学生尽早熟悉矿井通风设计的方法,及时消化《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课中的矿井通风设计内容,本次设计可根据学生情况可适当要求进行简单的矿井通风系统设计(通风机选型和工况点分析); 在制定设计题目时,原始CAD图纸给出水平大巷、井底车场及主要硐室等矿井开拓布置

电力系统分析作业电网节点导纳矩阵的计算机形成

电力系统分析作业——电网节点导纳矩阵的计算机形成 编程软件:matlab R2010b 程序说明: 1.如果已经输入i-j支路的信息,则不可再输入j-i支路的信息。 2.变压器支路的第一个节点编号默认为变压器一次侧,即变压器的等值电路中的阻抗归算侧,亦即变压器非标准变比的1:k中的‘1’。 3.标幺值等值电路中,如果变比为1:1,则默认为线路,因此,变压器的非标准变比不可以是1:1。 5.如果变压器支路也有导纳B不为零,则说明此导纳就是励磁导纳,与线路的导纳B/2不同含义,只算作变压器原边的自导纳。 4.由于程序执行的是复数运算,所以即使实部为零时,也会输出实部‘0’。 程序代码: a=load('');%从’’中读入数据 [m,n]=size(a); w=1i; u=1; while (u<=m) hnode=a(u,1); enode=a(u,2); z=a(u,3)+a(u,4)*w; b=a(u,5)*w; k=a(u,6); y(hnode,enode)=-1/(k*z); y(enode,hnode)=-1/(k*z); y(hnode,hnode)=y(hnode,hnode)+1/(k*z)+(k-1)/(k*z); y(enode,enode)=y(enode,enode)+1/(k*z)+(1-k)/(k*k*z); if (abs(k-1)<%如果为线路 y(hnode,hnode)=y(hnode,hnode)+b; y(enode,enode)=y(enode,enode)+b; end

if (abs(k-1)>%如果为变压器 y(hnode,hnode)= y(hnode,hnode)-b; end u=u+1; end [m,n]=size(y); disp(‘Y=’); disp(y(1:m,1:n)); clear; 算例 输入数据: 首端编号末端编号电阻电抗电纳/2 变比 2 3 1 4 2 0 0 5 3 0 0 1 2 1 1 3 0 1 输出数据: Y= - + + 0 0 + + 0 + 0 + + 0 0 + 0 0 + 0 0 0 0 0 0 + 0 0 经手算校验,程序结果准确。

通风系统隐患排查分析制度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729 通风系统隐患排查分析制度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通风系统隐患排查分析制度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一、井下采掘通风系统隐患排查工作由瓦斯员不间断进行。地面和矿井系统局部区域的通风系统隐患排查工作由安监站的安全员通风科测风员进行。要求每旬排查一次,发现问题,立即通知矿调度室。 二、通风部门下井人员下井时随时对通风系统进行排查,向通风科长反馈井下通风系统隐患排查问题及处理措施。 三、通风科每月至少组织二次对全矿通风系统重点隐患排查工作。 四、通风科每天召开所属队长碰头例会,对矿井通风系统隐患进行分析和处理。 五、通风科每月对通风系统隐患问题进行一次汇总分析,提出隐患问题的整改措施,并跟踪监督处理。 六、通风科每季度组织一次风量平衡会,由矿长技术员主持,安全矿长参加,对矿井通风系统的风量进行分析和调整,把需要生产部门配合的问题提交矿领导。 七、对排查出的通风系统隐患问题要及时召开通风专

矿井通风设计范例.

4 矿井通风 4.1 通风系统 4.1.1 通风系统 4.1.1.1 通风方式和通风方法 根据煤层赋存条件,矿井采用平硐开拓,根据矿井开拓方式,本矿井走向较短,只有一个采区的走向长度,采用分列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采煤工作面利用全矿井负压通风,采用“U”型通风方式,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 4.1.1.2 通风系统 根据矿井开拓部署,该矿为平硐开拓方式,主平硐、副平硐和后期排水进风行人平硐进风,回风平硐回风。 矿井初期主要通风线路为: 主平硐/副平硐→+1690m水平运输巷/+1690m双龙炭运输巷 /+1728m运输巷/+1728m双龙炭运输巷→+1690m运输石门/+1728m运输石门→一采区轨道上山/一采区行人上山→+1756m运输石门→11011工作面运输巷→11011采煤工作面→11011工作面回风巷→回风石门 →+1798m正炭回风巷→总回风斜巷→+1788m总回风巷→回风平硐→ 地面。 矿井后期主要通风线路为: 主平硐/副平硐/排水进风行人平硐→+1690m水平运输大巷/+1728m运输巷和通风行人斜巷/+1630m排水行人巷→二采区轨道上山/二采区行人上山→+1548m水平运输巷→三采区轨道上山/三采区行人上山→区段运输石门→23013工作面运输巷→23013采煤工作面→23013工作面回风巷→区段回风石门→三采区回风上山→回风暗斜井→总回风斜巷→+1788m总回风巷→回风平硐→地面。

矿井初期开采一采区时为通风容易时期,后期二、三采区同采时为通风困难时期。通风系统图(初、后期)和通风网络图(初、后期)详见图C1795-171-1(修改)、C1795-171-2(修改)。 4.1.1.3 井筒数目、位置、服务范围及时间 矿井开采一采区时有3个井筒,即:主平硐、副平硐和回风平硐,主平硐、副平硐进风,回风平硐回风。矿井二、三采区开采时4个井筒,即主平硐、副平硐、排水进风行人平硐和回风平硐。主平硐、副平硐和排水进风行人平硐进风,回风平硐回风。各井筒均位于井田东部。主平硐为改造利用原基地一号井主平硐;副平硐为改造利用原基地一号井副主平硐;回风平硐为改造利用原基地一号井回风平硐;排水进风行人平硐为改造利用原顺风煤矿主平硐。矿井回风平硐井口坐标为:X=3278284,Y=18267648,Z=+1788.867,服务于全矿井生产期间。 通风系统(初、后期)详见图4-1-1、4-1-2; 通风网络(初、后期)详见图4-1-3、4-1-4。

矿井通风系统设计范本

目录 前言3 第一章矿井基本简况5 第一节矿井简况4 一、井田简况4 二、煤层地质简况4 三、瓦斯简况5 四、水文简况5 五、煤尘、煤炭自燃简况5 六、通风简况5 第二章通风系统设计可行性论证8 第一节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背景8 一、矿井目前通风及生产能力情况8 二、矿井生产能力发展前景8 第二节通风系统改造的必要性分析、论证9 第三节通风系统改造的主要手段10

第四节通风系统改造总体技术方案的选择10 第三章矿井通风参数计算14 第一节通风系统改造后矿井需要风量的计算14 一、矿井风量计算原则14 二、矿井需风量的计算14 第二节通风系统改造后矿井通风阻力的计算19 一、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原则19 二、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19 第三节通风系统改造技术方案比较33 第四章矿井通风设备的选择35 第一节主要通风机选型35 一、设计依据35 二、通风设备选型35 第二节矿井主要通风设备的配置要求38 第五章通风费用概算40 第六章矿井安全技术措施43

第一节粉尘灾害防治43 一、防尘措施43 二、防爆措施43 三、隔爆措施43 第二节瓦斯灾害防治44 第三节防灭火44 一、煤的自燃预防措施44 二、外因火灾防治44 第四节矿井防治水45 第五节井下其它灾害预防45 一、顶板灾害防治45 二、机电运输事故防治45 前言 矿井通风是一个运用多种技术手段输送、调度空气在井下流动,维护矿井正常生产和劳动安全的动态过程。在生产期间其任务是利用通风动力,以最经济的方式,向井下各用风地点供给质优量足的新鲜空气,保证工作人员

的呼吸,稀释并排除瓦斯、粉尘等各种有害物质,降低热害,给井下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在发生灾变时,能有效、及时地控制风向及风量,并与其它措施结合,防止灾害的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剖析历次煤矿重大灾害事故发生及扩大的原因,无不与矿井通风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建立一个既能满足日常生产需风,保证风向稳定、风质合格,在灾害时期又能保持通风设备运行可靠、稳定、能快速实现风流控制的通风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本设计基于郑兴义兴(新密)煤矿的现状,本着为矿井的长期发展,提高矿井生产能力进行的矿井通风系统改造。总设计技术方案:维修扩大矿井东回风巷的断面,回收矿井西回风巷,对皮带巷进行扩修增大通风断面减小阻力,并经过矿井通风设施改造。通过风量、风阻等计算,选择出主要通风机以及配套的电机型号。通过各种论证,本设计可靠可行,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提高了矿井的经济效益。

(完整word版)9节点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9节点电力网络潮流计算 指导教师 院(系、部)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电气工程系课程设计标准评分模板

目录 1 PSASP软件简介 (1) 1.1 PSASP平台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1) 1.2 PSASP的平台组成 (2) 2 牛顿拉夫逊潮流计算简介 (3) 2.1 牛顿—拉夫逊法概要 (3) 2.2 直角坐标下的牛顿—拉夫逊潮流计算 (5) 2.3 牛顿—拉夫逊潮流计算的方法 (6) 3 九节点系统单线图及元件数据 (7) 3.1 九节点系统单线图 (7) 3.2 系统各项元件的数据 (8) 4 潮流计算的结果 (10) 4.1 潮流计算后的单线图 (10) 4.2 潮流计算结果输出表格 (10) 5 结论 (14)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任务书9节点系统单线图如下: 基本数据如下:

表3 两绕组变压器数据 负荷数据

1 PSASP软件简介 “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ower System Analysis Software Package,PSASP)是一套历史悠久、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的电力系统分析程序,是高度集成和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软件包。 基于电网基础数据库、固定模型库以及用户自定义模型库的支持,PSASP可进行电力系统(输电、供电和配电系统)的各种计算分析,目前包括十多个计算机模块,PSASP的计算功能还在不断发展、完善和扩充。 为了便于用户使用以及程序功能扩充,在PSASP7.0中设计和开发了图模一体化支持平台,应用该平台可以方便地建立电网分析的各种数据,绘制所需要的各种电网图形(单线图、地理位置接线图、厂站主接线图等);该平台服务于PSASP 的各种计算,在此之外可以进行各种分析计算,并输出各种计算结果。 1.1PSASP平台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PSASP图模一体化支持平台的主要功能和特点可概括为: 1. 图模支持平台具备MDI多文档操作界面,是一个单线图图形绘制、元件数据录入编辑、各种计算功能、结果显示、报表和曲线输出的集成环境。用户可以方便地建立电网数据、绘制电网图形、惊醒各种分析计算。人机交互界面全部汉化,界面良好,操作方便。 2. 真正的实现了图模一体化。可边绘图边建数据,也可以在数据已知的情况下进行图形自动快速绘制;图形、数据自动对应,所见即所得。 3. 应用该平台可以绘制各种电网图形,包括单线图、地理位置接线图、厂站主接线图等。 ●所有图形独立于各种分析计算,并为各计算模块所共享; ●可在图形上进行各种计算操作,并在图上显示各种计算结果; ●同一系统可对应多套单线图,多层子图嵌套; ●单线图上可细化到厂站主接线结构;

《安全管理》之矿井通风系统管理

矿井通风系统管理 第一节矿井通风系统管理 一、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 (一)严格执行“以风定产”。矿井、采区通风能力满足生产要求。每年安排采掘作业计划时核定矿井生产和通风能力,按月、季、年度对矿井及采区进行通风能力核定,按实际供风量核定矿井产量,严禁超通风能力生产。 (二)采区内采掘工作面布置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区开采前必须按照生产布局合理的要求编制采区设计,并严格按照采区设计组织施工。1.一个采区内同一煤层的一翼最多只能布置1个回采工作面和2个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2.一个采区内同一煤层双翼开采或多煤层开采的,该采区最多只能布置2个回采工作面和4个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 (三)矿井通风能力满足生产要求,各用风地点的风量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无风量不足的用风地点。每旬至少要进行一次全矿范围的风量测定,瓦斯异常区每3天一次测风,通风系统调整地点及时测风,测定结果报通防副总和通防科。 (四)井巷通风断面经济合理,无风速超限的巷道。矿井总进风巷道与总回风巷道、采区进回风巷、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避免平面交叉。对车场、绕道、进回风联络巷必须留足建筑风门的距离(风门间距不小于5米)。 (五)主通风机必须实现稳定运行,无振动、喘振等不稳定现象。 (六)通风网络合理稳定,无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串联通风、扩散通风、老塘通风及进回风巷道布置不合理等现象。 (七)井下机电设备硐室应当设在进风风流中;该硐室采用扩散通风的,其深度不得超过6m、入口宽度不得小于1.5m,并且无瓦斯涌出。 (八)及时修复失修巷道。回风巷失修率不高于7%,严重失修率不高于3%。

(九)井下各类通风设施设置及时,建筑位置合理,质量标准高,实现规范化管理。采区设计要充分考虑采区内通风系统,不得使用风桥。 (十)井上下反风设施齐全,检查维修及时。按规定组织矿井反风演习,反风有关技术指标达到《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反风设施由总工程师组织有关部门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 (十一)矿井进回风井之间、主要进回风大巷之间及采区进回风巷之间应安装风门状态传感器,实现风门遥讯。 (十二)因检修、停电或其他原因停止主要通风机运转时,必须提前制定停风安全措施;矿井必须制定主要通风机无计划停风安全预案,并纳入矿井灾害与处理计划中。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时,受停风影响的地点,必须立即停止工作、切断电源,工作人员先撤到进风巷道中,由值班副总理迅速决定全矿井是否停止生产、工作人员是否全部撤出上井。 (十三)备用主要通风机因故在1周之内无法正常运行时,必须制定专项措施,报矿技术负责人批准,并上报集团公司通防处备案。 (十四)要从供电系统、机电设备、日常管理方面加强管理,严禁主要通风机和局部通风机的无计划停电停风。主要通风机和局部通风机一旦出现无计划停电停风,必须按事故进行追查,并有记录可查。 二、矿井通风系统经济合理 (一)主要通风机工况点合理,矿井通风网络特性曲线与风机特性匹配,风机运行效率达到60%以上。 (二)矿井通风阻力符合标准要求。矿井主通风机必须实现风量、风压等主要运行参数的在线监测。 (三)矿井的通风能力与生产实际需要相适应,矿井的有效风量率不得低于87%;各用风地点的实际配风不超过需要风量的1.15倍。备用采煤工作面的配风不得于小于设计配风量的50%。 (四)加强矿井外部漏风的检查与封堵,按期检查检测,矿井主通风机装置的外部漏风率不得超过5%。

采区通风设计说明书

目录 前言 (2) 第1章采区概况 (3) 1.1 地质条件 1.2 开采条件 1.3 安全条件概况 第2章采区通风系统 (7) 2.1 采区通风系统要求 2.2 采区进风上山与回风上山的选择与确定 2.3 回采工作面的通风方式选择与确定 第3章采区风量的计算 (11) 3.1 工作面的供风及工作面风量计算原则及要求 3.2 回采工作面风量的计算 3.3 掘进工作面风量的计算 3.4 硐室风量的计算 3.5采区风量分配 第4章采区通风阻力计算 (14) 4.1摩擦阻力的计算 4.2采区总阻力计算 第5章局部通风机的选择 (16) 第6章采区安全专题设计 (16) 6.1防灾综合技术措施 6.2结语

前言 矿业工程是我国的基础工业,它在整个国民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中地位。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必须源源不断地将地面新鲜空气输送到井下各个工作地点,以供人员呼吸并稀释和排除井下各种有害气体及矿尘,创造良好的矿内工作环境,保障井下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劳动安全。煤矿的地下开采又面临着最为严重的安全问题,瓦斯、火、矿尘、水、冒顶是煤矿普遍存在的五大自然灾害。另外,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延伸,高温也成为煤矿又一严重的自然灾害。本课程设计为矿井通风设计,通过本课程设计,初步掌握矿井通风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矿井通风问题。 采区是井下人员最集中的地点,是矿井通风的主要对象。每个矿井一般都有几个采区同时生产。每个采区内都有采煤工作面、备用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硐室(采区变电所和绞车房)及其它用风地点。因此,搞好采区通风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基础。 采区通风系统是矿井通风系统的主要组成单元, 采区通风系统是采区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采区主要进、回风道和工作面进、回风巷道的布置方式,采区通风路线的连接形式,工作面通风方式,以及采区内的通风设备和风流控制设施等基本内容。

矿井通风设计

第九章矿井通风设计 矿井通风设计是整个矿井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一环。矿井通风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建立一个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矿井通风设计分为新建矿井通风设计与生产矿井通风设计两种。对于新建矿井通风设计,既要考虑当前的需要,又要考虑矿井的长远发展。对于生产矿井通风设计,必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矿井生产的特点和发展规划,尽量利用原有井巷与通风设备,在原有基础上提出更完善、更切合实际的通风设计。设计必须贯彻和遵守党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规程、规范及相关规定。 新建矿井通风设计一般分为基建和生产两个时期,并分别进行设计。 矿井基建时期的通风多用局部通风机对独头巷道进行通风。当主要进、回风井筒贯通、主要通风机安装完毕后,便可用主要通风机对已开凿的井巷实行全风压通风,从而可缩短其余井巷与硐室掘进时局部通风的距离。 矿井生产时期通风设计,根据矿井生产年限的长短而采用不同的方法。矿井服务年限不长时(约15至20年),只做一次通风设计。矿井服务年限较长时,考虑到通风机设备选型、矿井所需风量、风压的变化等因素,分为两期进行通风设计,第一期为矿井生产初期(如第一水平),对该时期内通风容易和通风困难两种情况做详细的设计;第二期为矿井生产后期(如第二水平),该时期的通风设计只做一般原则规划,但对矿井通风系统,应根据矿井整个生产时期的技术经济因素,做出全面考虑,使确定的通风系统既可适应现时生产要求,又能照顾长远的生产发展与变化。 矿井通风设计的内容包括:确定矿井通风系统;矿井总风量的计算和分配;矿井通风阻力计算;选择通风设备;概算矿井通风费用。 矿井通风设计的主要依据是:矿区气象资料;井田地质地形;煤层瓦斯风化带垂深、各煤层瓦斯含量、瓦斯压力及梯度等;煤层自然发火倾向,发火周期;煤尘爆炸危险性及爆炸指数;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矿井开拓方式及采区巷道布置,回采顺序、开采方法;矿井巷道断面图册;矿区电费等。 矿井通风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将足够的新鲜空气有效的送到井下工作场所,保证生产和创 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